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身素质论文

自身素质论文

自身素质论文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新闻业务娴熟;干炼的调查研究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0引言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正如同志所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为了不辜负党的期望和重托,把新闻媒体的工作做得更好,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其思想政治素质,就应当遵照中央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在政治方向上。现阶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始终把握住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在政治立场上,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观点上,就是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点行事,而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那一套。在政治纪律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搞独断专行,更不能搞无政府主义。尤其要注重党的宣传纪律,在宣传口径上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及时地识别各种错误思潮,及时地识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反动图谋。

2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是通过其所编辑制作的各种报刊、节目教育和启迪广大人民群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教育者,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今日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之,当前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靠吃原有知识的“老本”过日子,肯定是不行的。就目前而言,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文史知识的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网络技术的学习,以及外语知识的学习等。做到既学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成为通才型人才。

3娴熟的业务素质及调查研究能力

①具有独立的新闻采访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能按照组织上的要求,到被采访单位独立地完成采访任务。做到采访前能按照采访目的确定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随时向被采访对象发问,提出各种问题;能把采访问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完整地记录清楚;对所需要的各种写作素材、相关数据要核实、查对清楚,以便撰稿时使用。②具有较强的撰稿能力。能够按照报道目的,撰写出中心思想明确、层次结构清楚,语言文字精炼、贴切,能把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客观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带有任何个人想象的因素,做到不失真。以使其真正地发挥出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③具有对稿件进行审查、编辑修改的能力。对于来自各个方面作者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审稿的能力、看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层次结构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文字是否简炼,最后综合认定该稿件是否可用。对决定采用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对稿件进行修改的能力。通过修改,把多余的段、句、字删去,把错别字纠正过来,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④干炼的调查研究能力。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新闻工作时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工作。比如,群众反映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稿件,究竟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不能凭编辑人员的主观意向而定,而是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这就涉及到一个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学会运用灵活多样的调查研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找被采访对象个别谈:可以找三五个人开小会谈;也可以找十人、二十人大会谈;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作为新闻工作者,是否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搞清问题,这实质上是个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否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同时,也是个是否为人民的利益负责的问题。试想,像“焦点访谈”这样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调查、不研究,听风就是雨,来稿照播,那恐怕要惹来更多的麻烦的。

4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没有一个好身体都是不行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其工作性质就是游动性大,有时还需要周游世界。像随科学考察团赴南极、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记者,如果没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驻外记者,还要深入到战火纷飞的战争前沿去进行现场采访,不仅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随时随地牺牲生命的危险。即使是坐在办公室里编稿的坐摊编辑也并不轻松,他们日赴一日、年赴一年地为人做“嫁衣”,一无名、二无利,苦苦地忙碌着。他们也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营农场;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素质

在农场工作开展中,政工干部作为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体与实践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结构变化,进行农场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以提升农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农场综合发展与进步,在当前农场工作开展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是促进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文化、科学以及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与能力,只有在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进行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加强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积极性作用和影响,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下文首先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于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1、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人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与时展中的引导与谋划功能作用认识也越来越深,因此,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与发展情况。政工干部作为企业与团体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实践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促进,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深入的调查以及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探索掌握,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情况下,更好的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实践中,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进步。通常情况下,进行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对于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提高。其中,对于政工干部政治素质的提升,是在社会与时展背景下,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要对于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提高与促进。而进行政工干部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在知识更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情况下,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素质是政工干部对于这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环境下,提高政工干部文化素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再次,良好的科学素质是保证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热情与忠诚的关键,而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工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前提,因此,进行政工干部科学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必要性。

2、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与措施

结合上述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内容以及提高必要性的分析可知,进行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关键是要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以及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

2.1 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首先,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就是要求政工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基础上,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政工干部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其实就是要加强对于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掌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等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此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还要求政工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对于中央的重要政治思想以及决定、马克思经典著作、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等,具有导向性的思想与论著进行研究学习和掌握,并注意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政治理论与知识来武装自己,进行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解决,促进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进步。其次,提高政工干部的文化素质,就是要求政工干部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况下,提高文化素质与能力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进步。提高政工干部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要求政工干部在工作开展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工作自身知识面的扩展,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工干部在知识文化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于思想观念与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还要求政工干部要进行其他知识与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运用,在实际工作与学习中,进行多方面知识与文化的学习,通过广泛的知识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2 提高政工干部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反之,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必需具备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才能够沉着冷静的面对工作开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进行解决实现。首先,政工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要求政工干部要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进行完成和实现,工作中进行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树立,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平常心,沉着冷静、学会自我调节,使自己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政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幽默感来是实现自我调节,进行良好心理状态的构建。政工干部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形成,要求要加强锻炼,通过活动锻炼和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素质,以进行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开展。

此外,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还要求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做好创新,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此来实现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结束语

总之,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推进农场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金瑞强.论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要在“六个能力”方面下功夫[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5).

[2]马世武.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

[3]王炳江.实现富民强场、建设优美家园——海林农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J].中国农垦,2011(12).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效果甚至教育本身,本文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独立学院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独特素质,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的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第4篇

人文在古时指礼乐文化,在现代则是指各种文史哲的知识。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青年来说,人文当然还包括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了解,因为中医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全人类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中医基础理论阐释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的应用;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精气血津液神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学说、发病学说、病机学说等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使中医青年更加坚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科学价值自信,倍加珍惜和觉悟中医药文化,继续增强和提高对中医学发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来提高素质。从广义上来说,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从狭义上来说,人文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内化,体现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的形式,以人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为主要载体,加之环境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因此,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中医青年的文化知识、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教会中医青年如何做人做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结果。

二、中医青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科学精神求“真”,人文精神求“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犹如人的左臂右膀,缺一不可。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不断对自己进行批判和反省,倡导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教育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教育是我们中医药院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所强调的教育理念。中医青年如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开必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虽然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的优化、能力结构的完备,却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成为具有学术特色、情趣高雅、人格高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覆盖面广、设置科学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医药院校应将人文素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必修和选修的形式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使我们的中医青年真正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具体的课程有:《军事理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沟通与礼仪》、《经济与管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等,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修读达到拓展知识、提高品位、健全人格和学会做人的目的。

2.大力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校园环境建设。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旨在通过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医青年的人文素质,因此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比如中医药院校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设立传统文化、国学学习社,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以及书法、绘画、写作、文艺等各种竞赛活动,加大素质教育的评优和奖励力度来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人文氛围的铸造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气质是通过长久历史文化熏陶出来的,因此,除了开展常规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外,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鼓励、支持中医青年成立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3.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中医青年的人文素质教育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传道”排在“授业”与“解惑”之前,说明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中医青年教师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作为从事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教师尤其要主动参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学术交流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另一方面,可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报课题、写论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来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总结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经验。作为专业课教师,可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知识的讲授中,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用自身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精神风貌,健康的生活哲学,宽广的胸怀气度,高尚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和熏陶学生,逐渐探索一条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模式。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17-02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个性化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教育学、写作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中,教育学是从教育角度对一位现代国民在写作上的基本要求;写作学是从写作本身来讲作为写作者必须尊重写作的基本规律;心理学从心理角度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哲学则从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社会学则从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角度来要求教育者尊重个体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哲学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学说:

(一)人的本质

“人是有个性的存在。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个体的存在。人不仅以其作为类的共同体和特征而区别于非人的存在,也以其个性而区别于他人”[1]264。

(二)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是人的价值的根据和前提。人的价值也离不开对人的需求。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不过首先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发展的需要”[1]266-267。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个体依照自身愿望和有效条件而得到解放和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平等交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人的独有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使他们得到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二、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

(一)“素”、“质”的含义及素质的含义、特征、分类

1.“素”的含义:《说文解字》:“白致缯也,从系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桑鼓切。”“素”[2]273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

2.“质”的含义:《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从贝从斤斤阕,之日切”[2]130“质”的本义是:抵押,如《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

3.素质的含义:

A.在古代汉语中,它一般泛指事物的天然性质或者人的天赋。如晋代的张华的《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这里“素质”本来指梓木的品质,但借此比喻一个人的天赋、才质。

B.《心理学大词典》解释为:“素质指有机体先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3]650

C.教育学中的“素质”:狭义指人的身体器官及其机能上的特点;广义指以先天遗传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包括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体和精神各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

D.在英文中的“disposition”,德文中的”anlage”,法文中的”aptitude”,都是称为素质,是一个极其多义的概念.日本最权威的《新教育学大事典》:“素质一般是作为与环境对立的概念使用,各种倾向的综合体是素质。它分为身体性素质、精神性素质,特别是精神性素质又被分成智力性素质(智能)、感情性素质(气质)、意志性素质和精神活动三大种类,而这些概念属于此系统各种能力、各种倾向、各种素质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特点及主要观点

1.素质教育发端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新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其精神实质。当然,“素质教育”是由“素质”加“教育”构成的一个偏正短语,也是一个集合概念,所以内容广泛,涵盖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创造;“包括文化知识、音乐美术、劳动技能、为人处事、忠孝仁爱廉耻的教育;也包括家法家规、族规族法、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的教育;还包括胎儿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4]197。“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处处、事事都在接受素质教育;或者说在素质教育范围内进行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人等”[5]53-58。

3.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是:A.主体性与成功性;B.基础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个别性;D.全体性与个体性;E.内化性与外化性;F.理论性与实践性;G.交互性与层次性。[5]53-58。

4.素质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包括两个方面:A做人;B.做事。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当然了解、尊重这些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是为了消灭他们的个别差异,更不是把他们置于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中加工出一个标准件,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分别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帮助,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统一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转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教学观:

A.教学评价:由于个人经历、成长过程、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会不同,个体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因此,评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标准,往往是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建构主义教学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

C.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D.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情景性教学。

2.建构主义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给予者”。

3.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大量的错念、先见、另类框架等,它们是学生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唯一基础。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体差异,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传授知识、塑造人格。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习观点。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能够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的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愿望,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采用有差异的评价方法,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6]48。其实质就是人的需要与教育的辨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与社会教化的矛盾的有机结合,是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自主与需求,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写作学理论基础

1.现作学认为: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抒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2.个性是不可重复的,而每一个人、每一个作家的这种个性的独特性,正是他(她)进行审美体验的个人独特性的基础。所以说文学创作只能在个体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个体体验是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唯一途径。

3.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运动,就是一种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言说生命和完成生命,是对自身充满了痛苦、欢乐等复杂感情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立地写作的权利,要让他们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他们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拥抱寻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它们诉诸笔端,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97.

[5]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3―58.

[6]邹害燕、柳礼泉、张君.社会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8.

[7]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8]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9]段建军、李伟.写作思维学导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杜书瀛.文学原理――创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