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a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结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之处,运用于教学。

2、积极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每周坚持政治学习,认真笔记。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新时期师德修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技术》等课程。

3、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研能力。

4、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学习。

三、在教学中学习、反思

认真教学,每月坚持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四、多读书,读好书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虚拟动物”的情景,用所学过的语言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广州市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细则最新版第一条 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私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的企业、事业单位。

本细则所称的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系指依照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同时受聘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和高校、中专、中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人员。

第四条 各级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本细则的实施。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根据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个部门为管理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并由专人具体负责。

第六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组织施行;

(二)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选题;

(三)组织安排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情况;

(四)评估继续教育质量,总结继续教育经验,宣传、表彰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受理有关继续教育的投诉,并进行调解。

第七条 各级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要兼管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部门要把实施本细则列入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目标,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继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重点相结合的方针,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

第九条 继续教育的目的:

(一)补充、更新、拓宽科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

(二)调整和完善科学技术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三)培养中青年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

第十条 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人员所从事专业或学科的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方法。

继续教育的选题应根据国内外市场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本市、本系统、本单位科研、生产、教育和工作需要,以及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业务水平确定。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办各类培训、学习和研修班;

(二)参加学术讲座、交流和考察;

(三)外派对口单位短期工作或进修;

(四)参加函授(刊授)、电大、职大、业大和夜大学习;

(五)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脱产自学。

第十二条 接受继续教育是科学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科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业和所在工作岗位的需要,向本单位提出学习的要求;

(二)学习时间由本单位根据本细则的要求作出计划安排,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脱产12天,脱产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同一个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内累计使用;

(三)经所在单位批准脱产学习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四)经所在单位同意派出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费及旅差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第十三条 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学习活动;

(二)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所在单位服务。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在国内连续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脱产学习半年以上或派出国外境外留学、进修3个月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事先签订接受继续教育后的专业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五条 本市实行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证书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各区、县级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府各委(办)、各局(总公司)和市直属各单位颁发。由科学技术人员本人持有,实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登记,并按高、中、初级的档次,由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验证一次。

第十七条 继续教育证书是系统记录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具体情况的有效凭证,是科学技术人员晋升、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及考核的必备证明。

第十八条 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作市继续教育专项调控经费,其数额应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应增加。

各区、县级市财政每年也应拨出专款作为当地继续教育专项经费。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为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继续教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额度不低于科学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

企业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从如下途径解决:

(一)培训费用摊入成本;

(二)投入基本设施的费用在利润留成、包干节余、税后留利中开支;

(三)直接为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用,在项目资金中开支。

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在包干节余和预算外收入等自有资金中开支。

第二十条 广州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查认定可成为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也可以直接与企业、事业单位订立协议,承担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为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其继续教育业务范围由认定部门确定,并接受认定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 市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市继续教育基地按审定的专业范围和方向,对本市有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及中级科学技术人员的骨干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其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列入市继续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定期表彰和奖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执行本细则,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表彰和奖励一次对继续教育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四条 对不执行本细则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视其影响范围和情节,给予教育批评、通报批评,直至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五条 社会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参照本细则执行。

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1、社会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外部需要和发展动力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应用周期缩短,半衰率加速,从而导致了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等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从业人员重新形成的劳动力要有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智能结构。而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变成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改造各层次的人才结构,必然要求搞好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工作。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继续教育城市联盟成员单位、有关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三百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成果,分析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有关工作及措施,切实推进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鲁昕同志在听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三个项目的阶段总结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3所院校的典型经验发言后,充分肯定了各项目单位的实施经验和成果。她指出各项目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引,确立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观念,创新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了优质资源开放与共享新机制,开拓了高等院校办学及服务新模式。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回顾总结、研讨未来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我主要谈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单回顾学会发展并汇报学会开展的主要工作:二是对当前继续教育面临机遇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三是就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思路谈几点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会发展及主要工作回顾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协作组于1993年 11月23日在北京成立。从成立至 2000年的7年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协作组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以高等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以企业作为继续教育的主战场,以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为目的开展工作。活动方式基本是以地区协作组为基础,在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经验和信息、探讨规律、研究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理论;面向高校和社会宣传继续教育,积极争取各高校间的协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作组成员学校发展到100余所,建立七个地区协作组(包括:北京地区、上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部地区),各地区协作组基本做到每年开展活动。协作组秘书处每年组织组长单位,召开继续教育协作组年会,传达上级部委有关发展继续教育的新精神,交流各地区协作组活动的经验,研究问题并组织一些全国性的活动。

2000年5月28日,经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学会的批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简称: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在北京成立了。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在成立大会上就当前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的问题做了重要报告。教育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和中国高教学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从协作组到学会,我们举办的每一次活动、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得到了所有会员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在这里我代表本届学会理事会向支持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教育部领导、高等教育学会领导、各位兄弟院校的同仁致以衷心感谢。

二、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并肩负着神圣职责。

(一)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重大课题。2001年5月,同志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人力资源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各级组织普遍关注和重视并积极参与的重要活动。

建设学习型社会,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即尽可能有效地向社会开放。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即要建立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各个层次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三是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具有包容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目前,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学习贯穿一生;学习不仅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需要,也是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时尚。政府、社会各方面都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整个社会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学习服务;校园和社会不再有传统的界限,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方便地得到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这一切都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可能。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继续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与参与,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继续教育的对象由最初的工程技术人员扩展为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无论是在岗的,还是下岗的、转岗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属于继续教育对象之列。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和重要阵地,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使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有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校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引领方向,提供资源和优质服务。

(二)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有效措施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人才强因战略的时代背景作了高度概括,即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现状与小康大业要求差距很大。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现有统计口径,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999-2000年,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为 459人,仅相当于美国的1/9,日本的1/10,韩国的1/4。根据《IMD全球竞争力2003年度报告》, 25-34岁人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分别为50%、47%、40%、39%,我国仅为5%。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是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下。据世界劳工组织2003年8月31日的最新报告,2002年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京津唐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只有 8900美元,仅相当于欧洲的 22.1%,美国的15.6%。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人才“瓶颈”问题走人才强国之路,必须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和人才素质问题。因此,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有效措施。

(三)继续教育值得关注的特征

1,继续教育的转型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教育体制和学习形式。继续教育正在从仅作为大学教育的补充转为与终身学习联系在一起,即从主要为在职人员提供成人学历教育逐步转变成为在职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服务。因而对继续教育各方面的要求也在发生转变:由“以固定标准为依据”转向“以人的发展需要为依据”。继续教育必须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资源提供、学习评估等方面实现创新和转变。为此,我们应研究解决:如何加强基础和通识教育,更新知识,以便及时跟踪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针对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等问题。

2、继续教育的市场特征

继续教育与一般的中小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比较,具有比较明显的市场特征。国外研究继续教育的学者曾经将继续教育的这种市场化特征概括为4P。

第一、价格问题(PRICE):在设计继续教育的价格时,应该考虑到学生两种学习的成本,一是货币成本,二是机会成本。一般而言,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都是自费的,他们经常把这个价格问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第二、产品问题(PROD― UCT):包括实质的产品与隐含的产品,实质的产品是课程本身,而隐含的产品则是学习课程以后的效果和实际功能。而且,后者常常是影响人们进行选择的关键因素。

第三、宣传(PKOMOTION):包括刊登厂”告和新闻的方式。这里存在着一个争夺市场的问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现象。当然,也存在着让继续教育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必要性。

第四、场地(PLACE):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经济的因素。一般不能离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地区太远,这样能够方便学习者,降低他们的学习成本,增加学习的积极,陆。

当然,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首先具备的是公益性的特点。

三、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几点看法

谈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的问题,需要广大同仁集思广益,与时俱进,我在这里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强调明确定位、强调保障质量、强调规范管理、强调开拓创新,与各位在座的继续教育专家和同仁共同探讨。

(一)强调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定位

宏观而言,继续教育是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将知识与教育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中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大学与企业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讲:首先,继续教育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它将最新知识传送给所需要的在职人群,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扩大学校各学科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中的影响力;其次,继续教育作为大学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会为学校多渠道争取和提供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发展;第三,继续教育为教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窗口,通过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四,继续教育对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的课程、教材、师资为我所用;第五,继续教育可以为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践活动开创基地;第六,继续教育可以增加对学校的经济回报。

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定位必须与高校自身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吻合、相适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定位应有所不同。以清华大学为例: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在研究和探讨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和定位时,始终围绕着学校发展总目标,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统招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起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但各自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具体而言,学校提出了本科生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教育要上水平、继续教育要增强活力的指导思想,这是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目适应的。这里我特别想说明的观点是在继续教育工作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应认真研究符合定位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学校各自的特色,而不是所有高校都只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

(二)强调保障继续教育的质量

质量是继续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树立和维护高校教育晶牌的关键所在。继续教育的质量需要完善的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在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优秀教师的选聘考核、周到细致的教学服务、全面严格的教学监督、规范多元的招生宣传、认真翔实的项目总结、及时快捷的信息反馈等七个方面应实施质量管理。从计划、立项、招生、学员报到及开学、教学监督,最后结业归档,整个过程都注意严格流程、明确职责、以保证教育培训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各种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质量保证小组、教学督导组等机构的工作,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监控、评估和考核。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赢得社会认可从而得以生存,任何忽视质量追求短期行为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强调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为了保证继续教育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管理、广告管理、证书管理、机构评估、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涉外管理、质量管理、住宿管理、对外网站、业务培训、违规处理、评奖与处罚等十几个方面。强调规范管理,首先应从学校的全局发展出发,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规章制度,使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并与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工作相呼应。其次,应明确工作流程,实施闭环管理;明晰投入产出,实现宏观调控;引导办学方向,创建培训品牌;

以此推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四)强调继续教育要开拓创新

针对继续教育广阔的市场和舞台,我们应该开阔思路,开创新领域、办出新特色。中国进入 WTO后,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继续教育需求增大,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国外教育培训资源的涌入,竞争加剧。我们必须站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平台上考虑继续教育,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推动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发展,推动继续教育手段向先进性发展。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与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体现在: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跟踪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把握国际流行的发展趋势;聆听国家机关的权威声音;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满足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但是,潜在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继续教育培训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有没有一套既有创新思想又切实可行的实施战略,并具有把这套战略规划付诸实施的执行力,开拓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