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教实习计划

幼教实习计划

幼教实习计划

幼教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幼儿园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幼儿园教学计划围绕幼儿园工作计划,坚持求真务实,求精创新的工作作风,幼儿园教学计划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一日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进教学改革。

二、幼儿园教学计划工作思路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加强特色艺术教学,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继续尝试新课程改革。

三、幼儿园教学计划主要工作

㈠幼儿园教学计划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家园联系。

1、幼儿园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化每一环节的管理,从入园、晨间活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餐点、午睡、起身、离园,每一环节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2、幼儿园教学计划重视对个别幼儿的辅导,建立家园联系簿,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提高家教园地的质量,做到更换及时,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并做好记录,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㈡幼儿园教学计划强化幼儿常规习惯的训练,重视养成教育。

1、幼儿园教学计划立足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每周明确品德习惯教育重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认真落实幼儿在园一日常规要求,幼儿行为习惯评估要求,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落到实处。

2、幼儿园教学计划丰富幼儿活动。幼儿园教学计划一是丰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坚持每天的户外体育游戏锻炼。幼儿园教学计划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竞赛评选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创造机会为幼儿提供展示的舞台。

㈢幼儿园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园教学计划落实新《纲要》,学习新《纲要》,并写好学习笔记。实践新课改,使用好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组织幼儿相互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幼儿园教学计划一主题活动多,单一活动少;幼儿园教学计划二尝试教育多,灌输教育少;三材料准备多,伏案抄写少。

幼教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5、游戏计划6、专题研究计划。三、班级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班级工作的总目标。2、班级情况分析。3、领域目标几措施。4、班级具体工作。5、家长工作。在2011年8月17日由黄老师为我们讲的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以图片结合来展开讲解。大环境创设体现“续”、“意”、“趣”

、“美”结合。要布置好环境需要以下几点: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原则。2、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二、自然角的创设:1、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2、根据不同季节替换内容。3、根据主题开展需要及时补充,从而确定每个阶段自然角的重点内容。三、家园专栏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重要重要事项,为了更好的体现家园专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有效的发挥它的价值,要对家园栏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让家长与幼儿有新鲜感。在2011年8月18日由南老师为我们讲的是《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常规》主要是以几个方面来讲:

一、行为规范方面开学初,幼儿对新的陌生环境会产生胆怯心理,来园情绪不稳、哭闹现象较严重。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喜欢“上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立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下两点:1、在教学上,针对幼儿心理情况,我开展了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教学活动,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精美的教具。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做到课题与环境结合,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还设立各种幼儿活动区域,并不断丰富材料。逐步建立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做到每节课后写评析,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进行总结。坚持写观察日记,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点滴火花。而且制作了一批精美的教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上课上的得心应手。2、在卫生保健方面,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学习男女分厕的习惯,培养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良好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多喝水,对大、小便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照顾。这

幼教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幼教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学习中心及活动区域的核心经验梳理

1. 根据幼儿行为表现,提炼幼儿的行为特征。例如,在木工区,幼儿锯木头时,3-4岁幼儿的行为表现是:使用锯子时双手握锯柄,锯木头时拿锯子会斜,锯的速度较慢。4-5岁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双手握锯柄,锯木头时拿锯子会斜,很少让锯子与木头垂直,锯子与操作台较难平行。5-6岁幼儿的行为表现是:使用锯子时,一手握锯柄,一手握锯身,斜着锯木头,逐渐熟练后会接近垂直,两人合作使用锯子,一前一后、速度均匀、垂直锯木头。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行为表现,提炼出幼儿的行为特征:锯出的木头偏离记号线;锯出的木头与记号线吻合。

2. 根据幼儿的行为特征,梳理活动区域的核心经验。如,幼儿锯出的木头偏离记号线,锯出的木头与记号线吻合,这两种行为背后幼儿获得的经验都是手臂的控制与协调。在木工区,我们共提炼出了十四个幼儿行为特征,总结梳理出四个核心经验,分别是:了解工具和材料的特点;手臂的控制与协调;测量;了解空间结构。

3. 归纳整理活动区域的核心经验,形成学习中心的内容标准。学习中心的核心经验来自该学习中心的不同区域,区域的核心经验是学习中心核心经验的细化。如,机械建构中心的核心经验是把木工区、机械区、积木区、镜面区、沙盘区、组装区等六个区域的核心经验进行分类,形成机械建构中心的核心经验。

二、学习中心及活动区域的学习环境创设

1. 设计创新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幼儿的有效性学习。以建构中心为例,当我们把沙子放到沙盘里,设计成沙盘并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时,孩子的活动与户外沙池中的活动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我们设计了一种有意义的情景,使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学习。当我们把大镜子和各种形状的立体材料放在一起设计成镜面区的时候,镜中倒影的形象变化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提供具有层次性的学习环境,满足幼儿的多样性学习。每个区域都应提供不同层次的、适宜各个年龄段幼儿学习的工具和材料,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既要有挑战性,又不可太难,这样幼儿既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信心,又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既要有开放式的、多种玩法或用途的材料,又要有封闭式的、一种玩法或用途的材料,这样才能满足幼儿个体需求和爱好。幼儿学习的资源越丰富,就越容易投入到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活动中。

3. 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例如,三位幼儿计划制作一辆能飞起来、像火箭一样的火箭车,于是他们先到美劳创意中心,用可乐瓶、PU管、小瓷片等废旧材料,完成火箭车的模型。然后来到科学探索中心,在火箭车模型上连接电路和车轮、安装电池、马达、螺旋桨,经过几次尝试、改装,火箭车上的螺旋桨旋转起来了,车跑起来了,最终因身体较重而没飞起来。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运用了连接物体方法及呈现事物特征的技能,还练习了使用语言的技能,获得了独立思考、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技能。

三、学习中心活动中幼儿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1. 尊重主体性,幼儿自主选择学习中心活动。为了帮助幼儿更顺利的学会做好个人计划,我们使用了几点策略:(1)将全园的十二个学习中心做好区域规划,给每个区域命名,保证区域材料的可见性。让幼儿在学期初先熟悉十二个中心的学习环境,包括区域的名称、区域的材料、同伴的选择和整个计划和工作流程。(2)邀请家长加入课程,协助幼儿根据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十二个学习中心里各选出四个计划的区域,形成每个幼儿个体的学期计划。之后,本班教师将所有幼儿的学期计划汇总在班级计划表上,形成班级的学期计划。所有班级再把各班的学期计划上交至幼儿园课程部,课程部安排各班级学习中心活动的周计划区域,教师在班级学期计划里做好每周计划区域的标志,让幼儿清晰可见每周班级可以选择的八个区域,最终通过幼儿的日计划及一日活动来落实。

2. 担当支持者,教师支持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一方面,以主题为线索,以材料为媒介,引导幼儿产生与主题内容链接的想法,到适合做主题的区域里运用材料实现想法。如讨论《火山》主题时,幼儿到科学中心的实验区做“火山喷发”的实验,到建构中心的沙盘区建构“火山喷发”的造型,到语言中心的制作小书区制作“火山喷发”的小书,到美劳中心的立体造型区制作“火山喷发”的模型等。另一方面,以区域材料为主线,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引导幼儿学习操作区域材料,使得不同年龄段幼儿向各自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发展。教师重视区域活动后的谈话,在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中,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工作或作品,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教师通过分享更全面了解幼儿在活动中个性化学习的情况。

幼教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1.对制定月计划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谈话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不清楚为什么要制定月计划、周打算,不懂得制定什么样的月计划才是有用的。出现了为应付检查而写月计划的情况,也有个别的老师模仿抄袭,缺乏自己的思考,失去了制定月计划的意义。

2.注重形式,缺乏可操作性。检查中我们都能在班级门口的家园联系栏看到月计划表、周打算表,但是其中的内容填写太过随意。

3.内容、目标不明确。月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幼儿园制定月计划、周打算是为我们的一周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目标指向,我们在月计划中要预设一些具体的内容和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切实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然而在填写月计划、周打算表时,有的老师只写内容不写具体目标,这样的月计划内容模糊,目标不明确,让人难以理解。

4.角色定位混乱。幼儿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所说的月计划应该是幼儿发展的一月计划,要突出的是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不少老师在制定月计划时会以教师的角度来写,如有的老师在“晨间活动”一栏中直接就写“接待幼儿剪指甲”在“晨间谈话”一栏里写“晨检”,殊不知接待幼儿剪指甲、晨检是老师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这样的月计划毫无意义。

5.月计划与执行严重脱节。计划是实际操作的依据与指导,合理的月计划、周打算有助于老师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们执行的与计划上制定的内容不 相符,计划是计划,操作是操作,互不相连。如晨间活动安排幼儿拍皮球而实际却在室内自由活动,写着区角活动实际却在看电视。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规范编写月计划、周打算的几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生活与发展规律。月计划、周打算目标的预设来自于对班级幼儿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幼儿发展目标的把握,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安排是合理的,都需要老师的教育理念的支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制定教育工作计划,这也需要幼儿园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指导。

2.明确月计划、周打算的编写目的。幼儿园的月计划、周打算既是写给教师本人也是写给家长、同事的。写给教师本人的,目的是督促教师对幼儿一周的学习发展做出规划,事先对一月、一周的教学工作做出合理安排,比如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用什么 样的方式,促进幼儿哪些能力的发展,都是我们在编写月计划、周打算时要考虑的。写给家长和同事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月计划、周打算让家长和同事对班上的一月、一周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做法是值得大家借鉴,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3.理清思路,前后联系。在制定月计划时,老师们要根据“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理清工作思路,对未来一月、一周的工作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月计划要与学期工作计划相联系,注意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的整合。

4.切合实际,具体可行。我们制定的月计划、周打算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要充分考虑幼儿、幼儿园及老师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如在区角活动时,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要求。而对于一些根本没有设立的区角就不要去生搬硬套了。总之,写是为了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提出相应的要求。做到计划、执行相对应, 写的、做的相τΓ能做的写,不能做的或者是根本就不去做,就不宜出现在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