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教学生论文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精选

幼教学生论文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贯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教师的一张嘴中“说”出来的,而学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语文课上,训练幼师学生口语的课程教学中,讲完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要素时,需要让学生从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评论案例,这时教师出示多媒体播放录像(此录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儿园顶岗实习时拍摄的),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幼儿园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间,有两个孩子起床如厕后没有立刻回寝室,而是边洗手边泼水玩,高兴极了,这时教师走了过来……播放到此处,教师按了暂停,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样处理现在这个问题呢?”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直接让他们回去睡午觉”;有的学生说:“要给他们讲道理,不能浪费水资源”……最后,学生分析并评选出了几种最好的处理办法,其中一种办法要比录像上的教师处理的还要恰当,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边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难过地哭了起来……”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图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图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图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图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

部分学生觉得当幼儿教师很容易,学习不努力,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学习幼儿戏剧文学时,我会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骄傲的小燕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猫等剧中角色。在表演时,我会拍摄每组童话剧的全过程后,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学生就会从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就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或弱项不断努力。

五、总结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进化等展开全面研究的科学学科。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面临的难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方案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周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教学方案设计环节,潜心研究提高教案设计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烂熟于心方可运用自如,对教材内容的设计理念、编排特点做到有效把握,不仅立足于一篇课文进行教材内容的钻研,还要立足于一个单元、一册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去揣摩编者的意图,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整个教材编排特点实现同步。其次,教师对教学对象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应当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之中,只有针对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融入到教学方案设计之中。另外,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当遵循自主原则,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全面兼顾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信息教学媒体运用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得力助手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密不可分,尤其是信息化教学媒体的辅助,对于丰富语文教学容量、营造浓厚教学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帮助。教师应当将信息教学媒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科学运用并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增强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需要,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自主设计的教学课件更接地气,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感知、教材内容贴近得更加密切,这也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作用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教师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关键节点,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的多媒体演示,可以营造一种探究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学分析环节,运用多媒体演示可以补充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达到见文如见物的效果;在一些思想情感渗透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渲染辅助,也可以提高学生情感感知的效果,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较大。多媒体手段作用的全面发挥,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成效的提升提供积极帮助,这也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抓手。

三、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核心动力

小学语文课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战场,提升教学有效性应当始终抓住这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关键措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力改变学生被动听讲、参与性不足、理解不深等方面的问题,要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融入教学,培养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是向学生揭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还是鼓励学生相互质疑提出问题,这些方面都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载体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之中,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思考,相互学习补充,达到完善学习成果的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思维方式方面遇到的难点,增强学习探究的深入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转变等方式,鼓励学生在一些教学环节代替教师进行传授,这样的角色换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巩固理解效果,以及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推广学习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落实分层目标要求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保障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表现为多个方面,既有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差异、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有对语文学习情感态度方面的差异。对于情感态度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当着力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而对于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异,则要通过落实分层目标要求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分层模式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层面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落实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开展相应的考试考核、评价评估等等。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出发点,是兼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力争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消极情感,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有力保障。实际效果证明,落实分层教学能够在全班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活力,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促进功能。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今年两会期i司,同志在与江苏代表团座谈时,就南方冰冻灾害提出,要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同志亦提出了“优患意识”。同志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不仅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国人民的重要指示,也对新时期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忧患意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cl历史及现实的挑战。历史上,自鸦片战争后,深刻的民族生存危机笼罩中华大地,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为探求救国救民之路而奔走呐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如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民族生存危机显然已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今天依然远不是刀枪人库,马放南山,歌舞升平的时候,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加复杂的挑战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①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对石油、煤炭、电力等需求量持续快速攀升。战略性资源对外依赖越来越强,如石油、矿石等。②环境安全。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型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增长方式,环境污染压力大。国土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加剧。③文化安全。中华文化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中华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西方文化交融。我们必须保持住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血脉。④国防安全。新阶段,我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依然受到各种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的挑衅。⑤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事实证明,经济越发展,公共安全越重要,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大。如“非典,’.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南方冰冻灾害和sna坟川特大地震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居安莫忘思危。

(2)大学生一些不合时宜的表现。当前的大学生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成长于本世纪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财富急剧增加,政治、经济发展稳定的时期,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和成一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物质条件。他们生长在一个无优无虑的大环境中,加上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分关注与宠爱,使得优患意识在这一代学生心中异常淡薄。他们有的胸无大志,得过且过,荒废了青春,荒废了学业;有的过于计较和看重个人利益,一事当前,个人第一;有的盲目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有的虚荣心过强,比吃攀穿,等等。长此以往,可真要“国将不国”了。如此,中华民族何时才能复兴,振兴中华的伟业何时才能实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忧患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的意义

(1)树立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位卑未敢忘优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爱国必忧国,忧国必爱国。

(2)丧失优患意识贻害无穷。古往今来,无数政权更迭,民族衰亡,事业衰败,无不是从“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汁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种精神委靡不振、丧失忧患意识开始的。

三、积极构建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模式

(1)加强对古代典籍的学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涣映五千年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从社会事物变迁中逐渐悟出了增强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更有寓意深刻、充满辩证哲理的告诫,如“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战国策·楚策四》)“安不忘危,慎不忘节,穷不忘操,贵不忘道”(皮日休《六蔑序》)“以忧患之心处安乐,安乐不死”(李惺《冰言》)。

在对待优患的态度上,古人更是给出了“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外还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圣人者,……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淮南王·修务训))),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的好资料,是我们没齿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认真学习、思考、揣摩、体会和感悟。

(2)走出校园,深人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了解国情。大学生只有走出校园,融人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到中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只有走进社会,才能使学生了解历史,立足当前,思考未来;也只有走进社会,才能从思想深处唤醒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担当起时代的重托,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历史遗迹逐渐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为大学生了解历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和工厂参观访问,了解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如到社区参观,可使学生了解到在我国还未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提下,就已提前步人老龄社会,这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又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可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3)开展专门的优患意识教育。应该说,忧患意识教育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均有体现,但都是以“附属”的地位散见其中,远没有形成专门独立的体系。各高等学校对此要充分重视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教师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专门讲座,唤起学生的思考。另外,学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其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和服务等隐性课程在忧患意识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筑以思想教育课为主导,其他教育、服务有机配合的教育体系。

(4)加强学习,放开眼界,用全球化视角分析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融人到世界经济当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风吹草动,不可能不在中国有所反应。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一路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均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放开眼界,加强学习,用全球性、战略性思维思考问题,不囿于一物一事,眼光放远、放开,要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在世界范围内去思考。要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规避风险,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正如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做好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