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教师: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护士:

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

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访谈法:

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行为研究法:

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4问卷调查法:

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1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4.3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研究成果

4.5.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探索了符合中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对策,以推进涉外护理英语教学质量和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

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招生生源的变化,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合格的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人才,是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

当前,我国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英语基础薄弱。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音发不准,词记不住,对英语不甚感兴趣,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涉外护理专业是集护理知识和英语技能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由此要求从事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师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知识;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承担教学的老师,不仅应具有英语教学的本领,而且还应具备通用医学特别是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尽管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却一般不具备医学相关的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三,教材不适合,教学目标不够规范。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能够使用的英语教材仅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事业部编辑的《涉外护理英语》系列教材。这部教材需要在非母语语言环境和外域文化的基础上使用,也是目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培训教材。目前中职卫生学校也只能选用这一套教材中的《情景对话》和《阅读与写作》。但是,对于英语词汇量过少,还未掌握系统英语语法知识和结构的中职学生来说,这部教材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阅读与写作》中第一章节第一小节的阅读材料中,大约300字的文章中就有37个新单词,涉及到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被动态、定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对于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水平与学生基础不相符。第四,缺乏涉外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没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和可置身其中的涉外语言实践活动,很难获取实际运用的各项能力。

二、教学对策

(一)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英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及兴趣。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其专业的技能目标和就业竞争优势,更不能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吸收未达到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所需基本要求的生源,以免对后续教学形成障碍。因此,在招录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时,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同时,在入学之际进行摸底测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录进本专业。

(二)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教学学术研究,以研促教,提高从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英语教师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三)教材与国内护理教学结合,进一步规范教学与管理

从国外护士培养的视角出发,以英语的语言形式把我国护理教学内容延伸到国外护理活动中。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以现代护理概念、知识、技术、人文为基础,借鉴国外健康服务管理与护理教育体系,建立规范、标准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 同时,把专业知识和方法、语言、国际化评价形式融合起来,构建积极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变革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培养涉外人才的要求,应进行深刻的变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低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案例教学和实务能力的训练,补充合适、实用、相对系统且适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设置有关护理工作的门诊对话情节,让学生学会把英语应用于实践中。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涉外护理学习环境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高职生;英语课外活动;三维体系框架

英语课外活动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程度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高职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各高职院校英语课安排的课时数每周有周8的、周12的等,但最多没有超过周14的。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就成了目前英语课很难克服的三道关。为了达到课程教学要求,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涉外护理专业,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弥补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上的不足。

1 构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为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英语课堂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二是,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等的模仿与创新,三是,英语的实践应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它们同时存在并互相发生作用,理想的境界是形成互动的促进机制,促进英语学习的深入、创新的活跃和应用的深远。在这个体系下,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基础,模仿与创新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中间环节,应用则是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和指向。

2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框架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应为三维式立体框架,该体系由三个分支构成,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分级。

2.1 活动管理分支

由主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部主任担任组长,成立院级管理组(成员包括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由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教师管理组由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班级管理小组。从制度制定、经费支持、院系内外关系协调等方面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管理。

2.2 活动主题分支

班级学生干部收集建议,上交班级小组讨论教师组给与课堂教学的支持和课外活动辅导院级组进行竞赛等形式的组织和开展。通过自下往上的形式,使活动贴合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活动的质量。

2.3 活动助推分支

由学院学生会、团总支牵头,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展壮大院系英语学习类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涉外护理就业、深造和专业前景等的宣传咨询活动,举办相关的专家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形成全员参与、骨干带动、整体提高的良好发展模式。

3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实施和运作

3.1 活动管理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院级小组对活动的条件、特色、可利用资源、纪律、时间要求等进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通过教师小组和班级管理小组的具体实施来达到全员参与、常态管理,使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

3.2 活动主题分支的施和运作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组收集学生的各种看法和意见。教师组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建议,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拟定活动主题,如晨读朗诵竞赛、词汇达人、英语演讲比赛等。院级组在经过讨论和研究的前提下,安排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并给予资金、院系内外协调等方面的支持,真正使活动做到内容丰富、有始有终。

3.3 活动助推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学生会和团总支要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年度计划中的重点项目认真进行规划安排,成立学生社团,以特色月、季度和节日等形式进行涉外护理专业的宣传,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宣讲,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要在各项活动开展之后进行宣传和总结,给学生活动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4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实施的问题和难点

首先,活动的指向是应用,因此活动的主题要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梳理为基础,如晨读活动、阅读活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结合实际社会体裁,模仿生活场景,创新活动形式,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化。活动主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有简到难,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应用。

其次,学院要高度重视。英语课外活动能否成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第三,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干部队伍。学院涉外护理学生多来自山区农村,英语(尤其是听说方面)基础差,自主意识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弱。因此,特别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引领各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如何建立和培养一支教师和学生干部队伍就成了关键和难点。

最后,正因为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是一个三维立体框架,所以它的实施依赖于每个分支的正常运转,缺一不可,有任何一个分支分级出了问题,就会给课外活动的开展带来打击,甚至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只有把该体系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爱芬.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1(04).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护的责任 不干涉原则 人道主义干涉 国际法

“保护的责任”作为一个新近才发展起来的理论,其合理性与合法性还处在论证阶段,国际法上也还尚未形成一定的国际习惯,只有联合国陆续所颁布的法律文件对其做出了一些规定。“保护的责任”实质的问题就是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1],但它与传统的不干涉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单独地看两者,都有令人信服的法律举出,但两者对比之后却会衍生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不论有何争论,最低限度的一致已经达成。

一、“保护的责任”的提出及后续法律文件

20世界90年代非洲社会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世界为之震惊。鉴于非洲社会出现的恶劣行为,前苏丹外交部长弗朗西斯-登在1995年所写的《的边界》里首先提出了“作为责任的”的观点,随后在其主编的《作为责任的:非洲的冲突治理》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作为一种责任的思想,即国家政府有义务保障国民最低水准的安全和社会福祉,对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均负有责任。一国在行使时,除了享有某些国际特权,还必须承担保护人民的长期义务,如果国家履行了保护人民的义务并切实尊重人权,对以人权为由的外来干涉的担心就会大大减少。

“保护的责任”这一理念是随着“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发展起来的。人权的概念可谓由来已久,从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到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有人权的影子存在,只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关注于国家的争斗而忽视了人权。二战之后,人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9年针对国际社会在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面前发挥甚微作用的严酷现状,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大发表了《两种》的讲话,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即国家和个人,个人指联合国及后续的国际条约所尊崇的人人享有的基本自由,也就是指人们常说的人权。

2001年12月,“干预与国家委员会”《保护的责任》的研究报告。保护的责任是在重新阐释“国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随着“人类安全”概念的出现,的内涵也有了发展,应该包含责任。报告指出了两大基本原则:(1)意味着责任,而首要的责任是保护自身公民;(2)当特定人群因内战、叛乱、镇压或国家运转失灵而遭受严重伤害,国家不愿或不能制止或扭转这一状况时,不干涉原则就应让位于国际社会保护的责任。[2]作为国际社会承担保护责任的方式,报告别提到了军事干预的方式。当一国不愿或不能保护其国民免于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应当承担起保护的责任,必要时可进行军事干预。2005年9月第60届联大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世界首脑会议成果》,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保护的责任的一个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该文件将保护的责任的范围明确限定于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根据这二段的规定,每一个国家均有责任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国际社会应酌情鼓励并帮助各国履行这一责任,支持联合国建立预警能力。[3]“保护的责任”理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合法化。

二、不干涉原则的发展及其法律基础

不干涉原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原则,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已为各国普遍接受并为联合国和一系列国际公约、文件所确认了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律规范。它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而引申出来。国家原则意味着各国有权依照国际法自由处理属于国内管辖范围的事务,不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

不干涉内政原则产生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为反对欧洲封建君主的神圣同盟对共和国的干涉而提出的,出发点是要求别国不要干涉法国革命。而且仅仅局限适用于那些所谓的资产阶级“文明”国家之间。[4]两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浩劫给人类以深刻的记忆与教训,国际法也逐渐发展,1945年订立的《联合国》第2条第7款规定:“本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并且不要求会员国将该事件依本提请解决”。不干涉内政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1955年的万隆会议,我国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了不干涉内政原则以更加全面的内涵。196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于之保护宣言》强调了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原则的内容作了一定解释。认为,任何国家,不论为何理由,均不得直接或间接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因此,武装干涉被不再适用。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再次重申不干涉内政原则,不管哪个国家都不得采取任何军事的、政治的或其他的强制行动,以达到使某个国家在行使权利方面从属于自己,从而为自己获取某种优势地位;禁止组织或鼓励旨在强制改变别国制度的破坏性恐怖活动等,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不干涉内政的一些范围和条件。除此之外,宣言还明确指出,不干涉原则是确保各国彼此和睦相处之一主要条件。任何形式之干涉行为,不但违反规定,还将对国际和平及安全造成威胁。[5]

三、争论中的问题

关于内政的界限,国际法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可以从一些条文中加深对内政范围的理解,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按照《国际法原则宣言》的规定来看,国内管辖的事务就是内政。美国学者凯尔森认为并没有什么事项按照其本身性质是纯各国的国内管辖的,也没有什么事项按照其本身性质在原则上不是国际法所调整的。也就是说,从事项的本身性质上是判断不了该事项属于国内管辖还是国际管辖;奥地利学者菲德罗斯认为虽然《》未规定判断某事项是否属于内政的主体,但在实际中如果某国将争端事项提交给联合国机关解决,那么联合国在处理前必须首先审查这个事件是不是已经由国际法加以规定,对于人权问题,菲德罗斯认为由于《》已把人权的保护宣告为在原则上是国际法上的事件,联合国对人权的保护不属于各会员国的内政

由于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当事国不得援引其国内法规定为理由而不履行条约。”一个国家如果已经承担了人权公约的条约义务,而各国的国内机制却导致对人权保护不符合人权公约的要求,那么就构成了对国际法的违反,超出该国的内政范围,该国便不能以不干涉内政原则来对抗有关国际组织和其他缔约国依据该公约的实施机制对其进行的干涉行为。其实质就是国内法要服从国际法,如果出现了国内法违反了国际法,或者有冲突的地方,国内法要服从国际法规定,对于人权事务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关于人权的规定有其自己的法律规定,国际人权公约也对其进行保护性规定,但是人权条约有其特殊性,集中反映在人权保护机制上,即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一国在保护人权上被允许首先按照该国的宪法程序来解决人权保护问题,而当这样的国内救济程序不存在或者不合理地被拖延或不可能有效时,才可由国际实施机制介入。[6]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以尊重各成员国对有关案件的管辖权为基础的,因此,他便于平衡国家和人权公约之间的关系,使得一国政府和民众减少对国际干涉的担忧,尤其是不合理干涉的忧虑。

“保护的责任”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国家意味着责任,而且保护本国人民的主要责任在国家自己身上;其次,当人民因内战、叛乱、镇压或国家陷于瘫痪而遭受严重伤害,且当事国不愿或无力制止这种伤害的时候,不干涉原则就让位于国际保护责任。保护的责任又包含了三种主要责任:即预防的责任、做出反应的责任和重建的责任。可见,保护的责任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干涉,保护的责任或者说责任所阐述的中心议题主要是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保护的责任”理论的实质就是一种新视角下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亦指“干涉的权力”,只是闭口不谈干涉的权力,仅谈“责任”,将“人道主义”去军事化色彩,而冠以保护性责任的名义,这样就早成了一种假象,从道德层面上将责任或“保护的责任”合理化。从表面意义上看,这种“干涉主义”与“不干涉原则”就形成了冲突和矛盾。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矛盾之中。

传统国际法,尤其是西方国际法学者认为,不干涉内政原则并不是对整个干涉政策的否定,而只是对干涉内政的有条件的否定,原则赋予各国的只是不干涉内政的国际义务,而不是不干涉的国际义务。这些学者明显是将不干涉分为了内政和非内政事务,对于内政事务,认同原则的规定,但对于非内政,则有干涉的必要。他们认为干涉是不可少的,不干涉也并非全是好事,干涉也未必全是坏事。归根结底,他们得出的结论为:不干涉内政原则并不排斥干涉政策,更不是对干涉政策的彻底否定,两者并不根本对立。然而,一些第三世界的国际法学者一般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实质就是反对干涉,而且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干涉,它同各种干涉政策和理论根本对立,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就是要彻底否定各种干涉政策和理论。

国际人权保护不能干涉内政,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一国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可以坐视不管。如果某国的行为超出内政范围,触犯国际法,国际社会就有权干预,并有权采取国际人权保护措施。[7]同时,任何国家也不得以人道主义干涉为由去干涉别国内政。一般来说,国家之所以可以向公民提供强大有效的保护,正是基于其全能的完善与强大,国家可以组织、调配强大的物资资源,提供完善高效的制度手段。而国家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履行保护责任,恰恰是其权能的涣散无力。[8]而发生叛乱、种族屠杀、种族隔离等混乱事件的国家,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削弱状态,国家当局需要特别注意某些国家进行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背后的意图,其他国家也不得趁火打劫,别有用心,利用别国的内乱状态干涉别国内政。

从人道主义干涉的主体来看,可分为集体人道主义干涉和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集体人道主义干涉是由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实施的或者由其授权进行的集体干涉。因为国际组织成员集体进行人道主义干涉是基于成员国的共同意志,也可以避免某一国单边行动的不合理意图。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是没有得到授权的一个国家或多国进行的干涉。授权的组织应该是联合国,因为联合国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一切不是由联合国授权的单边行动都需要考虑是否有利己主义倾向,其合法性值得怀疑。比如1999年,北约以人道主义为由轰炸南联盟,并未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再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也是绕过安理会进行的单边行动,不具有合法性基础。

在国际法中,对于“保护的责任”只有一些条约规定,相关的国际习惯还有待形成。“保护的责任”与不干涉原则的论争也仍在继续,但最终的目的不是要争谁高谁低,而是要防止大规模人道主义大屠杀的出现,在进行援助的同时,又能防止别国干涉内政事务,维护国家,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参考文献:

[1]袁娟娟.从干涉的权力到保护的责任—对国家的重新诠释和定位[J].河北法学.2012(8):49

[2] ICIS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C].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Canada, 2001.

[3] 《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A/RES/60/1,第138、139段,第27页

[4]史达心.试论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实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41

[5]余民才 程晓霞.国际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39

[6] 黄涧秋.人道主义干涉与不干涉内政原则[J].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2期:21

[7] 黄常模 冯晓青 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J].湘潭大学学报.1992年10月.第16卷第4期:30

[8]高凛.论保护责任对国家的影响[J].江南大学学报2011年4月第10卷第2期:29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脱离市场需求忽视学生语言职业交际技能的现象,其英语教学依然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而对于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职业英语教学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国内涉外护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院校还是沿用传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是由于“对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定位模糊,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与改革,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不能满足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1]。以我院的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为主,涉及职业英语方面课程的内容几乎没有。到了大二,老师在课堂上可能选择某个与医学护理有关的话题,进行口语与听力的训练,也没有采用系统的教材,全靠自己选定教材或选择授课内容,而涉外护理英语、护理英语、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都是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的人多数是学习英语语言专业出身的,这些教师对中西护理文化的差异及护理专业知识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护理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不熟悉,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解释,对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感到迷惑。以我院的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由院公共课部的英语教师来担任,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授课时非常吃力,而且学生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是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三)涉外护理工作的语言环境基本缺失

职业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课时又很少,课堂上时间有限。“目前的教学最多只能提供一般的视、听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更没有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教师和学生只能在一种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2]100学生通常是只有捧起英语课本才能看到英语,教师也没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下了课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印记,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弱化了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这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又一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四)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英语授课教师多是英语专业出身,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沿用传统的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一节课的时间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单词、课文、句型、练习等,即使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课件展示性讲述,学生却仍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没有自主性。教师并没有分析现今市场对其职业的实际要求,主要采用的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语言导向的教学模式,未能形成职业英语课程特色。

二、市场导向下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关注当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以及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那么对于涉外护理专业来说,当前国际上需要的是一支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职业英语教学应该紧扣这一要求,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解决当前职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探究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是以“护理的英语词汇、常用会话、中西方护理文化差异以及CGFNS(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简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3],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开设的课程。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能获取国际护理信息,了解当代医学与护理学科发展的动态,并能在涉外医院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课程设置上就要与就业需要挂钩,根据市场需求紧扣教学目标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首先,针对涉外护理学生的就业需要应加大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作为涉外护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英语口语、护理专业英语口语和雅思英语口语。”[4]其次,“优化各学科课时的比例,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2]101我们要意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一门主干课程,要优化各科目学时的比例,也要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再次,可以将中西护理文化差异、护理专业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最后,我们要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聘请有出国经历的护理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开展讲座等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日渐突出,而职业英语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用适应社会所需、市场所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应紧扣涉外护理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一是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导,“边学、边思考、边做、边纠正”的“护理情景式”实验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搬到护理实验室,充分利用护理实验室与模拟病房创设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运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科学设计学习任务,模拟操练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性教学模式。如将护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者是项目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围绕任务与项目中的实际交流需要来不断熟悉与强化每一项操作过程中护理听力与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将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语连贯、意思表达、风俗习惯和社会交际策略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方位、整体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统一,学以致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市场动向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强教与学及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需求状况及时更新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如采取操作式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

(三)在探索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

要培养出具有英语特色的护理人才,仅靠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是不够的,还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建适应“涉外护理英语”需要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不仅要专精一门,而且要具备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自身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或行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双师素质。护理专业教师也应加强英语学习,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学院要对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比如聘请国外护理学专家或具有国外医院护理工作经历的人士来校讲学;也可以派出教师参加雅思英语培训、口语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出国培训;同时还要要求担任涉外护理人才教学的英语教师多听护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参加专业教研室的科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相融合。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担任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划分到专业教研室,这样会更有利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

2.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才能让学生毕业后立即进入“角色”。因此,教学必须通过高仿真的教学拟真环境、软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来创设工作环境,或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践来完成。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听录音、看英文电影,然后叫学生复述或是模仿等。其次,营造近似职场的语言场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workinpairs,readandsay,speakout,groupdiscus-sion,interview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说英语中来。再次,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能够巩固所学并能提高其应用能力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式等形式来完成。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护理工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护理医学的场景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