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第1篇

1、重视准确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学物理的学生,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往往张冠李戴;认知直觉的错误,不易纠正。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加以区别。如《力的测量》一节,应结合阅读课文,对物重、质量两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又如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开始学生可能认识模糊、理解片面。在教学时,应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学生种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认识,选编相应的系列习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自已动手做实验。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彰。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应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讨论内接法与外接法在测量阻值时所产生系列误差的原因,确定被测阻值大小与接当选择规则,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

2、加强深层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学物理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较深的层次,却很少提出问题和疑惑。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

如讲完《运动和力》一章,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几个疑问,汇总后,利用辅导课同学生一起解难答疑,详尽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力的关系,然后列出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各选一二学写论文,以便提出较深刻的结论。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第2篇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写作最终是用语言文字将思想感情外化。所写的文章有没有感染力、表现力,直接取决于语言表达能力,能不能驾驭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决定条件。所以,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训练是关键。但是,文字表达其实是思维显现与明确的过程。所以,语言训练也是思维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说理思维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作文教学的思维引导、情感激发绝不可脱离语言表达,同理,语言表达也要符合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效的议论文语言训练,应是建立在思维训练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统一,如何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明白晓畅地表述出来,是作文指导课上不可回避的一个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笔者采用“一比二练三仿”的训练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比较阅读——力求思维脉络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比较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在议论文语言训练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思维流程和语言表达相同或相异的、有一定可比性的文本或文段进行比较分析,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读、去斟酌其说理的思维脉络,揣摩其语言运用的技巧等,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其异同中领悟议论文叙事说理的思维流程及语言表达方式。用于比较阅读的文本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学生作品。只要是比较点明确、导向性明确、可操练性强的文章,都可以提供给学生阅读分析、揣摩比较。

例如,为了使学生感悟议论文围绕论点举例说理,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的特点,可提供以下的文段给学生阅读揣摩。

古代文人大有仕途不得意之人,遥望南山,于东篱下安然地采菊;泛舟赤壁,江天夜饮,“不知东方之既白”。面对巨大的逆境,陶渊明没有大惊小怪,坡没有大惊小怪,很多人都没有大惊小怪,思想之潭的涟漪很快平复,沉静地接受了逆境。因为逆境虽然不等于生活,然而至少包含了生活。所以,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于尘嚣之中终会为自己赢得一片桃花源地。

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在随后的一系列测试中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重大跨越。因为“比”,才能让中国圆了飞天的梦想;因为“比”,让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中国屹立不倒;因为“比”,让我们的祖国一次次地进步,提高了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文段一展现的是缘事及理、脉络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语言表达上紧紧扣住“逆境、沉静、平和、坦然”几个关键词来叙事说理,叙事简洁明了,说理清晰连贯、水到渠成。相比之下,文段二在叙事时没有突出关键词“比”,但在说理时强调“比”就显得突兀,叙事与说理思维不连贯,表意含糊,反映了思维的混乱。

此外,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叙事啰嗦冗长、详略不当,用词重复累赘等毛病,都与学生的说理思维混乱有关,都可以通过比较点明确、导向性明确的文本去比较分析、阅读感悟。大量的比较阅读,尤其是用学生的作品与名家的作品相比较,可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语言的缺点所在,也明白了修正的方式与方向,激发了模仿创作的兴趣与欲望。

二、修改练习——力求思维客观全面,语言准确有分寸

清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尤其是在语言方面,更应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的推敲与琢磨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明白自己作文的缺点所在,如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表达过于偏激等问题,都与学生的思维不够全面客观有关,都必须通过大量的比较阅读与教师的点拨分析来促使学生理解与领悟。此外,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范例,提供一些修正的方式与方向,才可帮助学生在不断修改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文段进行比较阅读:

感情是雨露,滋润着普天下无处不在的亲情树;感情是生命长河中的动人乐章,喜、怒、哀、乐、愁是其永恒的主题;感情也是人类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第一触角,真、善、美、假、恶、丑是其最本真的感受。然而,感情也是自私的、唯心的,它会或多或少地蒙蔽我们原本明亮的双眸,影响着我们对人及事物的客观判断和认知。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中有笔者谈到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她与平级比地位,与下级争宠,与上级比聪明……的确,这种攀比心理导致晴雯整天郁郁寡欢,争强好胜,活在痛苦中。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比较中,因为这种态度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两段文字都用了“然而”一词,文段一的“然而”一词,把“感情”正反两面的作用全面客观地描述出来,并且突出了它的反面作用。但是文段二的“然而”就用得不准确,因为它的前后句并不构成转折关系,此处凸显了学生思维的局限与片面。所以修改的重点也就在此处。修改的方法就是要把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改为一个表示顺承的词语;或修改此词后句的语意,引出另一种有风采、有进步的“比”,使之构成转折关系,从而突出语意的后半部分,收到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效果。

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比较多,这都与学生说理思维的局限性有关。若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修改练习,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并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仿写范文——力求思维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合乎逻辑

议论文是阐明道理、表明立场的文体,其说理思维需要严密,其语言表达更需具备逻辑性。而这些方面,正是我们学生的“软肋”。为此,范文引路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对一些优秀文段的摹写,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对一些思辨性较强的文段的摹写,更能使学生形成说理思维追求严密的作文意识,同时促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趋于规范与合乎逻辑性。例如:

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接,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同情不是一种荣誉,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不可为求名而施与,因为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

这段文字运用“不是……而是”句式,把同情与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比较,表达了对“同情”这种美德的深刻认识,使话题的概念更加清楚,阐述更加深入。诸如此类的文段,都是可以提供给学生的模仿范例,也只有通过对优秀文段的摹写,学生的说理思维才能更清晰与严密,语言表达才更能凸显逻辑性。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训练;人文培养

数学作为一种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对思维的训练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练习的,这种训练要求学生思维具有连贯性、严谨性、聚合思维突出的特点,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元素表现在数学教会人严谨的态度、细心地计算和“钉子”精神等。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行人文培养。

一、对中小学数学中的思维训练模式的研究

从整个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说,思维训练模式比较丰富,对于进行实践教学的老师来说,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及其编排程式,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安排,要做到思路清晰、目标适度、训练有素的教学,教师就要把教材吃透、以研究的方式把知识与教法结合起来。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我认为可以划分为三个段的思维训练,一、二年级为一个段,三、四年级为一个段,五、六年级为一个段。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以多种方式来记忆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乘法口诀,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实例、教学活动和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由此衍生出来的除法的意义,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以直观思维训练为主,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变化形式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训练具有了抽象性的特点,开始具有概括实物形成抽象理论的特点,如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开始出现了由“实物”向抽象事物发展的趋势,这些不同于一、二年级教学思维模式,要求老师转化、变换教学方法,搭接好由“物”到“理”的训练。这个阶段开始以抽象解题思维为主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其数学公式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就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抽象的数学原理,这是低段和高段直接衔接的重要思维训练。当学生进入五、六年级的数学学习时,更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探索”开始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比如进入五、六年级数学学习中,逐渐引入了体积、表面积,时间与路程、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相遇问题等,这些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公式很难取得优异成绩,遇到稍有难度的题型就会感到困难。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此时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对这些相关公式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是用“数学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来解题,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体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V=底面积(长a×宽b)×高h的意义,在此公式中,要引导学生以“分层”的概念理解高在体积计算中的意义,以书本为例,书本的每一页面积就是一层,所有的厚度就是高h,用每一层×厚度就得到了书的体积,意思就是以每一层为单位叠了h层。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切分”的概念,把抽象的“高度”转化为熟悉的“层”的概念。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把握这种概念模式以及概念原理。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开始出现未知数的思维训练模式,如x+y=12;x-y=2这样的代数式,这就要求学生理解“代数”的意义,首先理解x和y 都是数,由于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数,在公式中就以x和y来代替这个数字,启发学生首先理解“代数”的含义后再进行公式计算的训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数理”,只有掌握了“数理”,学生才能正确应用,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入的学习相关联的知识,而不是只掌握公式的套用不知其变化之原理,弄得画表不知其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其测试题型多是就某个公式中提出一部分必要条件作为“缺损”,要求学生以“数理”为依据进行补充完善,对于这样的思维训练,只有在透彻理解了数学原理之后才能顺利完成,达到良好效果。初中和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连贯性的衔接非常重要,他们由小学开始的数学思维训练就如同一根不断加长的“链条”,教师只有把握住教材的思路,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在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接上不同的“链条”,而这种“链条”模式得以不断延伸的基础,正是教师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第4篇

一、在引入概念时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以表象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实验、联想、类比、猜想等为基本方法。在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面积”的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面引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引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面积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又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分小棒:每人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排,看有几种分法。教师适时把他们的不同分法展示出来:

附图{图}

然后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四种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平均分”。

这样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认知规律:即从外部的感知开始,通过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智力活动,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化为概念。

二、在概念的形成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并凭借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为基本方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全面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指导学生给不同形体的实物分类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后,及时引导学生先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各个面描在纸上,并仔细观察描出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再认识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填好领料单,根据领料单领取“顶点”和“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边观察边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和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训练了抽象思维。

三、在深化概念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全面地、深入地思考问题,能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在深化概念的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是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要引导他们对学过的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归类。既要注意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概念沟通起来,使其系统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把有关概念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深入理解概念。例如学习了“比”的概念后,可设计下表引导学生弄清“比”、“除法”、“分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名称举例相互关系区别

比2:3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两个数的关系除法2÷3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2/3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

二是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识别数学概念的各种变式,从变化中抓概念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了“直角”后,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直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

附图{图}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第5篇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模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譬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课本中的典型模型多是以两个相互作用的小球为例来展开讨论的,但在设计试题时,却在不改变系统物理本质——动量守恒适用的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把球魔术般地演变为各种形状的物体。请看

例1A、B两小车质量都为m,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一质量为m的人先从A车跳到B车,而后又跳到A车,来回几次手,人又跳回A车,则此时

A.A车和人的动量大小等于B车动量大小。

B.A车和人的速率小于B车速率。

C.在此过程中,两车和人的总动量守恒。

D在此过程中,两车和人的总动能守恒。

在这里,习题所提供的模型与课本提出的典型小球相比,已面目全非。但我们若把题中A车与人视为甲球,把B车视为乙球后,就不难发现,人在两车之间尽管来回几次跳来跳去使人眼花缭乱,这不过是施行障眼法,借以扰乱你的视线,干扰你的定势思维。其物理本质是:人从两车间跳来跳去仍等效于两球的相互作用,仍未跳出动量守恒定律,照样适用这一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一旦明确了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就立即变得开朗流畅,其结论显而易见:A、B、C正确。

例2质量为m的光滑斜面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滑快A以初速度V滑上斜面底端:

A.若能越过斜面,则它落地速度为V。

B.若B不能越过斜面,斜面速率小于V/2。

C.若A不能越过斜面,则它滑回到地面时速度与初速方向相反。

D.若A不能越过斜面,则它滑回到地面时,斜面速度为V。

对于此题,同样地,我们仍可以把滑块A和斜面B等效为两个质量相等的弹性球相作用,它们遵从的物理规律(动量、能量守恒)仍不变,即二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传递着动量与动能,而系统总动量不变。由此,读者很快即能得到答案:B、D。

可以说,变式的运用几乎所有中学物理习题里都得到体现。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关于楞次定律的应用习题,其母式(典型模型)是以条磁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来展示其物理性质的。

例3如附图,闭合金属圆物从高为h曲面顶端自由滚下,又沿另一面滚上,非匀强磁场沿水平方向,环平面与运动方向均垂直于磁场,环在运动过程中磨擦阻力不计,则:

A.环滚上的高度小于h。

B.环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运动过程中环人有感应电动势,无感应电流。

D.运动过程中环内有感应电流。

上面例中,我们看不典型模型中的磁铁与线圈了,可谓面目全非。但我们把它与典型模型加以比较,对其进行去伪(表面形状)存真(物理本质)的分析,就不难看出其共同的物理属性而显示出其庐山真面目。在例3圆环从曲面自由滚下又沿另一曲面滚上的过程中,同样等效于一条形磁铁一端靠近或远离线圈的情形。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择引起感应电流磁场变化的阻碍作用。当它滚至最低点时的速度必小于没有磁场时的速度;而在上升中同样受到阻碍作用,因而回升高度h′必小于h(若从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考虑,其结果的产生更简捷,即mgh=mgh′+Q,所以h>h′)故正确答案是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