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总图规划适应性运输

中图分类号:T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adaptability of general layout in steel complex on its specified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anagement concepts. Adaption methods and ideas on various factors are gener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aptability, which making reference to the engineering of satisfying and profitable general layout.

Key Word: general layout, adaptability, transport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材消费量的剧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行业内出现了淘汰落后产业、合并中小企业、开发成本较低的新的钢铁基地的热潮。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资源条件下和管理理念条件下,钢铁企业对厂内淘汰落后产业或开发新钢铁基地的总图运输对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厂区环境、预留发展等之间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重视全厂总图规划。在新钢铁基地的规划上,由于企业背景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对全厂总图运输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无论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首钢曹妃甸钢铁基地还是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追求总图布置对厂外条件和厂内条件的完全适应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即形成一个适应外部条件的、内部物流最简的、运营费用最低且美观的总图。但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总图方案形成之初,理想的总图方案应以适应企业的管理特点、管理理念、企业提出的用地范围和资源条件等关键因素为目标进行合理规划,且理想的总图应对企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即总图不能从规模上、产品结构上和用地上限制企业的发展。为促进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规划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总图运输规划对特定内、外部条件的适应性,提高企业对总图运输规划的信任力度和满意度,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钢铁企业全厂总图规划的适应性:

1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的适应性

在平面布置上、运输方式及特点上、管线布置上及企业对钢铁基地资金的运营上,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都会对总图产生较大的影响。

部分企业具有独立的行政办公中心、集中生产办公、生活福利设施的习惯,生产性质类似的车间由同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相对集中的管理习惯,水处理厂、供配电设施和煤气柜设施由统一的部门管理等),在总图规划前,应首先明确上述问题,在规划过程中,合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产中心和行政中心独立布置、同性质的生产车间集中布置,便于管理、减少劳动定员且提高生产率的布置模式。

由于企业运营习惯的差异带来的管线布置的差异有可能对总图布置产生影响。例如,明渠排水和暗管排水对管线占地和厂内通道的规划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区差异或管理理念差异,应在规划前期明确厂区的排水方式,若全部采用明渠排水,厂内通道的宽度应较暗管排水通道宽度宽5m~10m。这一点在滨海区域总图规划中尤为重要,由于滨海区域土资源相对缺乏,排水方式和场地竖向处理(标高的确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对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来说,投资资金尽快创造效益,再利用创造的效益进行规模扩大化生产,总图规划应从这个方面迎合企业的设想。规划过程中,节约土石方、集中布置先投产的项目、节约项目前期投资、主要生产设施用地呈开放状态等应为规划的重点。

总图规划中,外部环境特点主要包括外部运输条件、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在此主要分析外部运输条件对特定厂址的总图规划的适应性。运输贯穿在整个钢铁流程中。企业的外部环境的特点或差异必将导致运输方式的差异。原燃料和成品水运输比例、铁路运输比例和公路运输比例不同,将导致厂内运输设施的配置不同。滨海区域的企业水运比例高时, 合理解决“原料场尽量靠近原燃料码头、轧钢车间尽量靠近钢材码头”这一矛盾将成为全厂总图运输规划的突出重点。内陆区域的铁路运输比例较高时,铁路线路的布置应密切结合原料场、轧钢车间、国家铁路路网及场地情况布置,由于接轨站位置相对固定,减少铁路站场-原料场和轧钢车间-铁路站场的物流距离,且避免铁路线路对厂区的划分和对车流、人流的干扰将成为规划应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公路运输比例高时,避免和减少厂内和厂外物流之间的交叉和原燃料物流和成品物流的交叉是保证厂内运输有条不紊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适应企业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的总图主要基于和企业的充分沟通和对企业特点的充分把握,这也是快速、准确的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总图的重点之一。

2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内部物流的适应性

物流是总图布置的核心,是否具有合理顺畅的物流是评价优秀总图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内部主要物流形式可分为胶带机物流、道路物流、铁路物流和机械运输物流(过跨车物流、辊道物流、链式物流)。不同的物流对总图布置有不同的要求,胶带机物流强调的是各车间相对位置合理,货物周转量最小。胶带机物流主要集中在原料场、烧结、焦化、球团和炼铁之间,炼铁车间是原料场、烧结、焦化和球团的终端用户,炼铁车间、原料场、烧结、焦化和球团的相对位置对胶带机货物周转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且对全厂总图布局有一定的影响。现以国内部分钢厂的铁前车间的布置为例说明铁前各车间的最佳布置。

从以上工程实例可知,厂内胶带机物流的最佳化主要体现在铁前各车间的布置上。在进行总图规划时,应根据铁前各车间之间的运量关系合理确定总图布置的优先级别,运量越大的越应靠近布置,一般情况下,烧结厂和炼铁厂之间的运量较大,原料场和烧结厂之间的运量最大,这三个车间在布置中应优先考虑紧密布置,焦化车间、球团车间应予以第二位考虑,布置在原料场和炼铁车间附近。

道路物流强调的是厂内道路运输起讫点之间的距离最短、且具备运输车型、运量相匹配的道路宽度、道路线形和运输车间大门宽度要求装车设备和卸车设备能够满足运量的要求且装车等候时候时间和卸车等候时间最小。在道路运输密集区域或运输设备固定作业区域,考虑各种因素导致的运输设备等待,同时又不影响主干交通通畅,建议在上述区域设置停车场以缓解运输密集区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

铁路物流要求厂内铁路物流路径短捷、厂内铁路物流和厂外铁路物流衔接顺畅,铁路线路满足铁路运输工艺简化的要求和运量要求,普通货物物流和特种货物物流避免交叉,不同方向的物流避免交叉,铁路运输物流避免和其他运量大的物流、人流交叉,运量特大的大宗物流之间避免交叉,同时,铁路线路的布置应尽量采取较好的线形条件,并节约土地。

机械物流(过跨车物流、辊道物流、链式物流)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短距离物流,物流路径的短捷、对运输物体特性的良好保持和运输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使其在厂内运输中独具特色。过跨车物流主要应用于铁钢界面,铁水过渡跨衔接起炼铁的出铁场和炼钢车间,过跨车完成铁水的运输任务,届时完成了炼铁车间和炼钢车间的联合布置,节约了大量的用地面积,过跨车运输铁水的铁钢联合布置成为解决用地紧张的主要方法之一。辊道物流主要应用于连铸车间和轧钢车间,完成连铸坯的运输,实现连铸车间和轧钢车间的联合布置,节约了用地,并较好的保持了铸坯的外形和温度,提高了轧制质量和效率。链式运输主要应用于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之间,完成钢卷的运输,实现了冷轧车间和热轧车间的联合布置。

综上,总图规划应紧紧围绕厂内物流,满足并适应厂内物流路径短捷、运输工艺简化、运输持续和为生产服务的要求。

3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

总图规划对竖向设计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工程与自然的和谐上,避免大填大挖、挖填不均现象并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即场地的台阶的划分上和场地标高的确定上。

平原往往是河流长期冲积而形成,其地形、地貌均较平坦,地质条件也较均匀(除非场地存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因此在总图规划中平原区域对竖向设计的影响较小。在滨海、沿河区域,地形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平坦,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满足水文、水利和土石方等的要求上。在丘陵或山区建厂,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与自然地形的等高线的适应这个层面上。

综上,现就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根据国内厂区的竖向设计现状分析如下:一种在以近年规划的鞍钢集团鲅鱼圈新区为代表的规划上,该新区分为多个台阶,各台阶占地面积较小,台阶之间高差小,多采用自然放坡衔接。该处理方法应用的又一典范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宝钢湛江基地全厂共分为7.5m、8.5m、9.5m、10m、11.5m、12.5m和14.0m七个台阶。该种台阶划分方式主要适用于滨海区域的大型钢厂,从海域到陆地,设计地面标高逐渐抬高,为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且充分适应原地形,小台阶小高差的竖向处理方法较适用。确定滨海区域场地标高时,土石方平衡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为总图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滨海区域的厂区排水,受潮位的影响、排水方式的影响和建厂区域土源条件的影响,滨海区域场地标高的确定需结合上述因素统一考虑,并经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另一种做法以重钢新区的竖向设计为代表,该新区共分为228.5m、236m、238m、232m、227m、225m六个台阶,各台阶占地面积较大,土方工程量大;攀钢西昌基地台阶划分和重钢新区相似,全厂共分为1514m、1532m、1555m、1542m四个台阶,1514m台阶占地全厂用地面积的60%,土方工程量大,台阶之间采用高边坡连接。该种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内河、内陆地区,内河、内陆区一般地形较复杂,为充分节约土石方工程、考虑土石方平衡和有利用于生产组织和厂区环境的美观,一般均采用大面积台阶(生产工艺联系紧密的车间或生产性质类似的车间布置在同一个台阶上)、较大高差的场地竖向处理法。

4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总图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先投产的设施的总图布置不对以后拟建的设施构成限制、且拟建的设施具有修改工艺布置的空间这个层面上。

宝钢从600万t的规模发展到今天1300万t的规模,主要归结于总图布置对企业发展的良好适应,宝钢一期、二期的总图布置为三期的建设埋下了大量伏笔。

采用分期建设模式的企业,初期总图布置时应为拟建的设施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一期建设项目应集中紧凑,二期的高炉、炼钢和轧钢用地应呈开放状态,一期设施不应限制二期的高炉、炼钢和轧钢的用地发展,二期轧钢车间应留有充分的用地,为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方案和工艺布置留下空间。

综上,总图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强调先投产设施的独立性和拟建设施用地的开放性。

5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用地形状、面积的适应性

总图规划对企业用地形状和面积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总图物流模式的因地制宜上和总图布置的紧凑程度上。

目前总图布置模式主要有三种:“一”字型,即从原料场-轧钢的所有生产车间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一”字型适应于用地呈狭长状的厂区;“U”型,即原料场和轧钢车间平行或靠近布置,“L”型,即铁前各车间和铁后车间(炼铁、炼钢、轧钢)的布置呈L型。“L”型和“U”型适应于用地范围长宽比接近1.0的厂区;各种布置模式在特定的厂区长宽比条件下和外部运输条件下,均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各工程实例中不同的场地长宽比对应的物流模式见下表。

表-1场地长宽比和物流模式对应表

总图布置的紧凑程度主要体现在厂区内是否存在不易利用的场地上,总图布置以不浪费土地为前提。但过于强调节约用地,导致厂内管线通廊的过分拥挤,造成施工费用的增加和厂内运营费用的增加,后期改造、扩能难度增加,制约企业的发展,总图布置中应尽力舍弃此种方案。

6小结

全厂总图规划应适应企业特点、管理理念、内外部运输条件、用地面积、地形、预留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规划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影响因素和总图布置的主要矛盾,合理解决矛盾,不断优化设计、客观评价总图规划方案,最终通过总图规划为企业创造效益,并预留企业的未来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运输协会等.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3:5-6

【2】彭学诗等.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11:8-9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计划性;二维码;信息化

0 前言

库存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而某企业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前多品种、小批量、多订单、多用户市场形式。如何提升成品仓储管理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 问题分析

在严峻的市场形式下,某企业充分暴露了仓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整体规划不够,各物流环节被分割切断,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信息流通不畅、物流综合效率低下。例如,某企业的计划、生产、仓储、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由于不同环节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而隔离开来,各自为政,生产物流、仓储物流和销售物流也被分割撕裂,压库、集中或无计划提货、火车装车延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散的单项物流不可能形成系统物流,不利于物流过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1.2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企业内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尚需完善,没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技术作支撑,对物流过程不能做到优化调度和全程跟踪。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某企业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的流畅性,目前我公司自提车辆平均等待时间为325分钟,最长等待时间长达3200分钟;火运车皮在厂内滞留时间长,每个月产生将近三十万的不必要滞留金。已经成为成品仓储管理的瓶颈,要提高运转效率,必须理顺当前的成品管理流程,同时以信息化做支撑和辅助管理。

2 解决方案

2.1 统一规划成品仓储管理流程,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各部门协同作业

在充分认识和掌握了成品钢材仓储各个环节内在的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及入、出库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发货计划、拣配计划、轧钢生产计划等)、业务流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

2.1.1 轧钢厂依据发货计划和拣配计划,规划下线钢材的堆放垛位。软件系统在图形化界面中使用红色标记最近两天即将出库的钢材,轧钢厂在钢材下线后不得再向已标记红色的垛位上堆垛。

2.1.2 销售部依据轧钢下线计划和成品钢材库存情况,提前制定发货计划并确定分流方式,原则:一是按日制定发货计划。对于自提车辆,告知客户准确到天的提货时间,若有临时变化则由成品库暂时倒垛或者运至代储库;对于上站钢材,成品库确认将钢材运至站台库时间后,制定车皮计划,做到车皮到厂后直接装车出厂;二是参照库存情况。尽量整垛、整炉清库,避免计划发货的钢材摞压到垛底的情况。

2.1.3 成品库拣配计划:首先,根据销售部提供的发运计划,成品库系统提供符合条件且倒垛次数最少的车辆装运钢材的计划。其次,自提车辆进厂后,先进行排队,成品库根据来车情况制定拣配计划,以达到最少倒垛的目的。成品库依据轧钢计划、在制品垛信息和发货计划规划出库倒垛作业,避免摞压即将发货的钢材。

2.2 应用二维码增强数据可靠性

二维码作为新兴的信息搭载介质,在非常多的场合得到了应用,给每一捆钢材都打上二维码作为身份证,在钢材出入库、盘库时通过扫描实现钢材的快速登记,减少人工工作量,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极大的实现实时库存。

下一步规划,逐步在成品库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过程中应用二维码,同时配备无线扫描手持机,搭建无线网络,做到可以在手持机完成出入库等操作,减轻库管员的负担,并且提高数据准确度和实时性。

3 流程设计

3.1 入库流程

流程描述:

轧钢厂将轧制计划(EXCEL版)录入系统。

销售部在成品库系统中看到轧制计划后对每个批次的成品都指定分流信息(自提、发运),如果符合发货条件则指定发货日期,此处只有预约功能,为成品库更有规则的堆垛。

系统获取轧制计划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预约垛位:按流向(外贸、内贸、上站、自提、是否后部工序)分区域堆垛系统中提示指定区域内预约发货情况,将24小时(可配置)内即将有出库的垛位标记为红色参照同炉号同垛、同合同同垛、同钢种同垛、同规格同垛等原则进一步选择符合条件的垛位人工选择预约垛位。

在制品下线后先进行计量并打印二维码贴到标签上,同时挂到捆上,并按照预约的垛位进行入垛操作。计量完成后计量系统将下线数据传到成品库系统中,库管人员通过手持机或PC机进行入垛确认。

3.2 上站流程

流程描述:

销售部在下线计量完成后制定发货计划。上站车辆到厂内后,在东北门登记上站车辆并给计量发送回皮委托。

车辆回皮完成后持发货单到成品库拣配装车(写IC卡),装车后用手持机进行扫描确认。

确认完成后到秤房过毛,过毛后如果没有超差则计量上传SAP,如果超差则返回成品库进行超差处理操作,重新拣配装车。

过毛完成后,上站车辆到站台库进行卸车入垛操作。

3.3 自提流程

流程描述:

自提车辆到厂后在东北门进行登记并给计量发送回皮委托。

回皮完成后到成品库进行拣配装车,拣配时系统通过计算倒垛次数给出符合条件的堆放位置,装车时将信息写入IC卡。

装车完成后使用手持机进行扫描确认。

确认完成后进行过毛,如果超差则返回成品库重新处理,如果不超差则成品库进行发货上传。

3.4 移库流程

移库流程描述:

轧钢厂根据销售部的发货计划在客户已付款但无法马上提货的情况下给生产管理部发送移库申请(移库产生的费用由轧钢厂负责)。

生产管理部批准后,车辆进厂回皮后到成品库拣配装车并写IC卡。

装车完成后持手持机进行扫描确认。

卸车入垛,在三级库存中完成移库操作。

3.5 库存管理模块

盘库清库:库管员从成品库系统中打印出库存清单,到现场进行核对,可以通过手持机进行确认,也可以回管理室在电脑上确认。

库龄报警:对于库龄超出配置时间的钢材进行报警,提示及时处理。

可视化库图: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当前库存情况。

报表统计:出具进销存班报、日报、月报、年报、盘库报表等。

4 预期效果

系统上线后,通过各部门协同作业,加强成品钢材物流各环节管理力度,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逐步推进成品钢材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预计达到效果:

自提车辆提货等待时间:从车辆进厂开始到装车后出场,当前大约在40分钟到三个小时之间,系统上线后,自提车辆平均等待时间由六小时左右减少到四小时左右,提高效率30%~50%,减少和杜绝自提车辆在厂内等待六小时以上的情况。

火车车皮在厂滞留时间:当前存在一定数量的在厂内滞留六七天的情况,每个月因为车皮滞留需要向铁路局交纳延占费,新系统上线以后,通过加强管理做到车皮绝大多数在10小时内出厂,预计降低延占费30%。

倒垛次数:当前因为成品材被在制品压在垛底以及销售计划不合理的原因导致有相当数量的倒垛都是在做无用功,系统上线以后,倒垛次数减少30%以上。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虚拟现实;三维虚拟场景;地面激光扫描;车载激光扫描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城市已经逐渐向后工业时代转变,一些原有的重工业已逐渐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总体需求,停产搬迁后的厂区内,原有厂房与工业设备被逐步废弃使用,形成了新时代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是社会快速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标志工业时代文明的特殊烙印和标记。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是近些年来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1]。

传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是利用数字线划图将工业厂区的各类要素表现在平面图上,然而这种方法很难完整呈现空间的信息,并且识别数字线划图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直观体现各类要素。本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工业遗产三维重建,完整再现了厂区的真实原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2]。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是模拟和仿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应急保障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钢厂区及首钢二通厂工业遗产保护的应用,并对两处虚拟场景建设中使用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具体描述,为其它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项目介绍

首钢厂区虚拟场景建设了北京首钢厂区约7.8平方公里的三维场景。随着北京市城市的发展,首钢重工业厂区同城市规划设计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科学规划、合理保护、适度改造这些工业遗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慎重对待首钢工业遗产,维护整体工业风貌,对首钢工业遗产及周边文物进行保护性建设,不仅能够完整保护首钢工业厂区、使厂区能够见证工业历史,并且能够使厂区成为具有活力的独特文化区域。在此次建设中,对厂区和周边文物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了整个厂区的三维虚拟场景,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道路、地面、管道、树木、灌木丛、铁轨、雕塑、路灯、围墙、亭子和山体等,使改造前整个厂区的原貌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并且为厂区改造提供数据支撑,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出一条科学创新的道路。

首钢二通厂虚拟场景建设了北京首钢二通厂改造核心区约0.18平方公里的三维场景。首钢二通厂自1958年建厂后一直生产钢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原有厂区的功能定位逐渐不能适应北京市发展的总体需求,许多厂房与工业设备已逐步废弃使用。为了对厂区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首钢成立了二通实验区管委会,并启动了对整个厂区的三维虚拟化建设。首钢二通厂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了整个改造核心区的三维模型,包括厂房、道路、地面、绿地植被、铁轨和天车等设施。其中6栋主要厂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数据,对其中5栋进行内外部精细建模;其余建筑物参照二通厂现况地形图,实测建筑物高度进行三维建模。虚拟场景的建设为二通厂的保护、开发、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置身于三维虚拟场景中,如同身处真实的厂区。

三、技术路线

由于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厂区的各类要素较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要素,本课题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三维建模。

对于一般的厂房、居住用房,使用基于数字线划图的方法进行三维建模;对于重点厂房、复杂工业设备,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建模;对于错综复杂的工业管道,使用车载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建模。

(1)基于数字线划图的建模技术路线

对于一般的厂房、居住用房等建筑物、道路、地面等地物,本课题使用传统的建模方法,使用数字线划图获取地物平面位置,基于正射影像获取顶部结构,采用外业现场拍照的方法采集地物纹理照片,通过外业测量获取建筑物主体顶部高程数据。内业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纹理照片的处理,使用3Ds Max软件进行模型制作、模型格式转化,最终导入三维虚拟平台中进行场景整合。三维建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使用此种方法建设的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左图为虚拟场景中首钢厂东门,右图为场景中首钢厂内石景山功勋阁。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三维建模,技术较为成熟,构建的三维模型数据量较小。缺点在于对内部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结构不易把握,缺少空间位置信息,无法确定复杂工业管道的连接关系。

(2)基于地面激光扫描仪的建模技术路线

对于首钢和首钢二通厂厂区需重点保护的厂房,制作时需要较高的空间精度及纹理精细度,本课题使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后制作。首先使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各站进行扫描,获取各站的三维激光点数据,使用三维处理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形成完整的厂房点云数据。对拼接后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厂房的网格数据。采用外业的方法采集地物的影像数据,处理后对厂房进行纹理贴图,从而获取厂房的精细三维模型数据。最后,将三维模型进行格式转化,导入到三维虚拟场景平台中进行整合。三维建模流程图如图3所示。

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建设的三维模型效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a)为首钢厂三号高炉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图(b)为三号高炉三维模型,图(c)为首钢二通厂厂房三维模型。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完全获取地物的内部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结构,空间精度和纹理精细度较高,能够对细节进行良好的表现。缺点在于地面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大,后期处理较为复杂,需要的工作量较大。

(3)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建模技术路线

首钢厂区管道错综复杂,在建设三维虚拟场景时,管道的建设是难点。利用数字线划图进行建模的方法很难获取管道的空间位置及相对关系,进行管道的制作时可能造成管道无法连接。利用照片进行推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且容易造成数据误差。为此,本课题选取首钢厂区部分复杂管道,利用车载激光扫描获取数据的办法进行管道三维模型的制作,并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3]。

管道建模中,首先使用车载激光扫描平台进行点云数据采集,车载平台搭载的数码相机可同时获取管道的纹理照片。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转为交换格式,导入到Cyclone软件中进行管道模拟。从采集的纹理照片中获取管道纹理细节,在3Ds MAX软件中进行后期处理及贴图。最后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场景合成,即可得到完整的管道模型。整个管道建模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使用车载激光扫描建设的管道三维模型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管道照片和三维场景中管道模型的对比,左图为实际拍摄的管道照片,右图为三维虚拟场景中管道三维模型。图7为管道点云数据和模型对比,左图为使用车载激光扫描的管道点云数据,右图为处理后的管道三维模型。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采集效率较高,能够准确获取管道的连接关系。由于车载平台搭载数码相机,可以在点云获取的过程中同时得到纹理照片,大大缩短了人工拍摄纹理照片的工作量。缺点在于车辆只能扫描到道路两侧的地物,内部的地物信息无法获取。

本课题综合采用上述三类方法建设了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厂区的三维虚拟场景,在后期处理中,利用三维虚拟现实平台对三维模型进行整合,使所有三维模型能够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整合完成的首钢厂三维虚拟场景如图8所示,首钢二通厂三维虚拟场景如图9所示。

四、总结与展望

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为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课题中,综合运用了基于数字线划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车载激光扫描的方法进行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基于数字线划图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成熟技术,保证整个三维虚拟场景的数据量在可控的范围内;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方法能够对空间精度进行补充,完成基于数字线划图无法建设的复杂结构;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方法能够对复杂的管道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由于车辆的可移动性,效率较地面激光扫描仪显著提高。

该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利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对两处工业遗产的原貌进行了保存,如此大范围的高质量三维模型在厂区进行改造升级的各个阶段过程中都能够发挥服务功能,大到对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方案的对比,小到一草一木的安插摆放。并且三维数字化的首钢厂也将作为历史资料留存,为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发挥作用。

(2)在虚拟场景的建设中采用了地面激光扫描仪对复杂厂房和工业结构进行三维模型建设,真实再现了首钢二通厂的厂房和首钢的复杂工业设备,为其它工业遗产保护类项目提供参考。

(3)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中复杂的管道使用车载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获取,得到了管道的空间信息,生成了高精度的工业管道三维模型,为工业管道的三维建模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信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28):34-35.

[2]陈晓勇,丁松庆. 3维虚拟现实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5): 94-96.

[3] 张辉,刘增良.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讨[C].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物流;信息化优化;钢铁产品;系统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结、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适合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完整的一套信息化工程,包括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经营决策系统等等各级信息化系统,为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钢)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动下,于2002年启动全面的信息化建设,2004年基本实现公司级ERP系统,后续信息化建设也逐年稳健推进提升。多年的建设与使用,使信息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对系统的理解吸收,系统的优化改进成为必然。

二、成品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现状分析

梅钢ERP系统分级建设,产销系统(L4级)主要功能包括: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出厂管理和财务管理五大管理业务。

产销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接收公司级销售管理系统下发的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用户合同,处理为属地产销系统销售合同信息,形成用户的订单信息;根据产品规范和冶金闺房对用户订单进行质量设计、生产设计,设计出适合该合同标准(额定)的工艺生产参数、检验标准、放行标准的产品;按照合同组织各工序的材料申请和存货实绩,编制制造计划;将各生产单元的生产作业计划分别下发给各L3生产系统;收集各L3系统上传的生产实绩和质量实绩;根据成品实绩,编制转库计划、准发计划、出厂计划,并下达给各作业仓库;收集仓库的转库实绩、准发确认及发货实绩;跟踪生产实绩和质量实绩,并进行成本核算。

炼钢MES系统、热轧MES系统、冷轧MES系统(L3)系统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实绩管理、库场管理和设备管理六大管理业务。

L3主要功能包括:接收产销系统的计划信息,提供生产作业计划的编排和管理,并下发至各个工序的L2系统;接收产销系统下发的工艺卡信息以及各个技术标准和检化验要求,并下发至各个L2系统;监控各个设备的生产状况,接收并保存各工序的实绩信息,上传至产销系统;监控各个设备的使用情况并提供各个设备使用情况的历史查询。

各L3系统与产销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协调炼钢、热轧、冷轧的销售、生产、质量、出厂及财务和成本管理,并与相关单元的进行生产组织、物料平衡,确保生产过程的物流畅通,同时不断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缩短交货期,降低生产成本[2]。

本文要研究是从冷轧酸洗生产线生产出酸洗成品卷发货出厂的物流节奏优化问题。按照L4/L3系统的功能设计分担,酸洗卷产出后,进行判定是否合格,具备发货条件得产品,由产销L4下发出厂计划,L3系统接收到此计划,安排发货工作:配车、吊装、出厂发货。即设计实现思路是L4负责编制下发作业计划,L3对计划进行执行,L3处于被动接收角色。冷轧厂于2009年试生产,冷轧L3系统同期配套建设,设计理念秉承原有的L3/L4功能分担和设计思想。因种种原因,酸洗成品库的库容起初相对比较小,酸洗成品产出后需要打包、入库、装车出库,作业内容多,成品库库容约3000吨,而酸洗卷在2012年下半年日产量将提升到5000吨左右,成品物流将会成为一个瓶颈,造成物流作业节奏很紧张,仓库扩容是不现实的,那么人的智慧在此时就被充分调动发挥出来了:系统设计方、业务各方进行了头脑风暴的充分讨论后,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必须充分发挥现场人员掌握生产情况的优势,由酸洗成品库主动发出出厂请示,L4自动根据请求下发发货计划,以酸洗库主动的方式将酸洗成品卷从酸洗库直接转库到厂外码头的酸洗场地进行集批发运,而不是被动的等待L4计划下发,从而提高发货效率和库利用率,避免涨库而导致生产停顿,这种解决方法巧妙的将实际业务与系统原有功能无缝对接,对系统的设计原则无大的冲击,保证了系统完整性。

三、成品物流优化分析方案设计

根据提出的初步设想,结合信息系统已有的流程,将改造内容有机的与现有功能整合在一起,无缝对接,保证数据流的完整性以及业务人员操作的便捷性[3]。

本次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酸洗成品物流问题,保障生产的节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系统的功能流程,并与业务人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在生产厂外找一个成品仓库(此仓库原本就是生产厂外的成品卷仓库,作为配车配船的备货仓库),将此仓库划定一堆放区供冷轧酸洗卷存放,同时将酸洗包装区有限的扩位,将包装区附近的仓库堆垛区改造为包装堆放区,将原10个位置拓展到15个,酸洗卷产出后吊到包装堆放区空余位置,打包完毕,待包装堆放区已包装好到一定卷数时(一般在5卷以内),由现场作业人员在L3系统上提出转库申请,L4在接收到L3的申请后自动生成转库计划并下发,命令L3将具体的酸洗卷从L3仓库转库到厂外库酸洗存放专区,L3进行计划释放,生成行车命令,将酸洗卷从包装区直接吊装到车辆上,装满一车后拖运到厂外库酸洗存放专区,后续的工作按照已有的流程进行作业,如此处理既充分发挥了现场仓库人员的主动性,又减少了管理人员编制转库计划时不了解现场情况的盲点。具体的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主要作业步骤如下:

(1)L4根据合同、热卷存货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计划中包括生产工艺参数、作业标准、检验要求、运输方式、热卷明细等等信息,下发给L3系统,L3系统接收后按照计划生产,生成作业计划命令,分批次下发给酸洗L2,接收L2的生产实绩,并转发给产销L4系统,在L3、L4系统形成合同酸洗存货。

(2)酸洗卷产出后在打包区进行打包作业,完成后,在L3录入打包实绩并上传给L4系统,同时上传虚拟包装库区CBZ,满足L4编制转库计划前提条件,包装好的酸洗卷在包装区等待,而不需要吊运到L3的酸洗成品仓库堆放。汽车在打包区等待。

(3)现场作业人员在L3系统选择已包装待发运的酸洗卷向产销系统提出转库申请。同时结合公司的运输方式特点,水运方向的酸洗合同量很大,所以L3只针对水运的酸洗卷提出申请,汽车、火车运输的不提出,而是留在酸洗仓库等待集批。

(4)L3系统根据车辆载重等条件的约束,每车申请最多提5个酸洗卷,且卷重总和不能超过80吨。

(5)产销系统在接收到L3的转库申请后,自动生成转库计划(厂外库酸洗存放专区F07)。

(6)L3系统接收到转库计划,计划释放,生成行车命令进行装车作业,出库作业,将酸洗卷从包装区吊到汽车上,由汽车拖运到厂外库酸洗存放专区。

(7)厂外库酸洗存放专区的作业人员按照正常的产品移库作业进行入库作业。

(8)后续的流程进行正常地进行准发管理、出厂管理和结算管理:在酸洗存放专区进行准发确认,产成品标签打印、粘贴,等待配船。接收物流室下发发货计划,进行装船发运,财务部门根据发货实绩,结合合同订单的要求开票结算。

(9)如此完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作业。

四、系统改造与实现

本次改造涉及到冷轧L3系统(生产计划模块、质量模块、发货模块)以及产销系统(生产子系统、出厂子系统),各系统主要改造内容如下:

1.冷轧L3系统

打包逻辑改造:打包完毕后,L3对酸洗成品卷不进行行车命令的推荐,钢卷堆放在包装区,等待转库计划的申请。

新增酸洗成品转库申请功能:增加酸洗成品转库申请功能,对于已包装完毕酸洗卷进行转库的申请。原则上一车一申请,便于现场作业,并对仓库作业人员就运输方式、卷数、车载吨位进行控制提醒。

其他功能配合改造。

2.产销L4系统

新增对L3酸洗成品转库申请处理:接收L3的转库申请,对于申请中的酸洗卷自动生成一个转库计划,目的地为库区厂外库酸洗库,进行计划释放,出库信息下发到L3系统,入库信息下发到产销出厂子系统。

其他诸如运输方式的传递、产品标签/出库单优化、报表处理等等也进行相应的优化。

3.系统测试投运

系统开发完毕后组织测试,除了针对本次的改造内容酸洗水运合同进行详细的测试之外,正常的系统功能,如热轧合同组织生产,冷轧其他产品,如镀锡、镀锌合同组织生产也需要参加测试,酸洗汽车/铁路合同也参加测试,避免在改造过程中对其他不在本次改造范围之内的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功能测试完毕后,制定上线切换投运方案,在生产检修时间进行上线,并进行后续的跟踪,保证系统稳定,项目结项后转入系统运维。

五、结束语

本次酸洗物流改造于2012年4月初上线,系统改造后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节奏,成功解决成品仓库库容小的问题,更加理顺了物流,同时也减少二次起吊机械作业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市场竞争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Z].中商情报网.2012.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实践

1.调研

炼铁厂当前发展状况:

安钢炼铁厂是安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现有高炉5座, 450m3高炉2座、2200m3高炉1座,2800 m3高炉1座, 4800 m3高炉1座, 总容积10700m3,年产生铁能力700多万吨,大型高炉的投产和建设,垂直提升了安钢炼铁厂的装备水平,使炼铁厂走上设备大型化、生产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道路。但就业务处理方式而言,炼铁厂以前存在大量的手工业务处理,加部分初级的计算机应用,两者交叉并存,厂信息系统是自成体系,规模小,和公司其他系统之间不互联,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这次公司信息化的实施,既要实现整合物流、生产管理、库存、检化验,计量和运输等信息的平台,也为ERP 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系统设计

安钢信息化系统设计如下图:

四级系统即RPP系统用于企业管理层,三级系统MES 用于工厂车间作业管理层,实时数据库和二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以及一级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用于操作控制层,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四级系统基础上信息化管理的扩展。

3.实施

3.1主干网和网络安全设计

安钢主干网由公司级主干网L4和分厂级L3网组成,厂际物流、各计量秤点及检化验站点就近接入公司级主干网L4或分厂级L3网进行通讯。所有接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安装专门订制的防病毒软件,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各分厂也制定了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另外通过用户使用授权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合理设计,保障数据和系统的使用安全,同时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工作,使系统安全性得到最大的保证。

3.2实时数据库和实时监控

实时数据库即生产数据采集系统,为铁区MES系统提供直接、完整的数据支持,以满足ERP系统上线的需求,铁区MES系统需要提供分厂的投收料、工艺参数、能源消耗、设备状态等大量数据,大部分可以从现有的自动化系统中采集到;个别点位的数据需要从单台仪表(设备)上采集或人工录入,通过实时数据库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以流程图、趋势图、报表等方式浏览查询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

3.3铁区MES系统

铁区MES系统为ERP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涵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即炼铁厂所有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以及能源结算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生产、计控、供应、质检、运输等多个部门,能够实现生产、物流、能源、质检等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其网络覆盖炼铁及各相关的业务部门,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化、信息集成化的生产管理系统;通过铁区MES系统可以实现炼铁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和集团公司共享;为公司领导、各职能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炼铁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提供支持。

3.3.1报表开发

铁区MES系统根据炼铁厂需求开发了一些报表,现在正在试用和完善过程中,完成以后可以满足炼铁厂统计和分析的需求,报表如下。

3.4 ERP系统

铁前的生产计划基本上是基于产能的,每个月底生产计划部需要根据月生产经营计划,在ERP系统创建高炉的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创建后在炼铁厂运行生产计划,需要外购的大宗原燃料在系统中会形成建议采购计划传递到供应处、国贸公司和煤炭处等采购部门;

生产订单下达到铁区MES系统,再对各个生产订单进行分解到日到班形成作业计划;生产时根据设备情况尽可能发挥各工序产能。铁区MES系统再将生产作业实绩收集(计划―发料―执行―收料)反馈给ERP系统,协作ERP系统完成生产管理功能。

3.4.1流程设计

在充分了解现状后,按照目前真实的业务情况运用ARIS工具梳理并绘制了13个炼铁厂现状业务流程,并建立起未来的管理模型,做了流程文档说明,并编辑整理成流程说明文档,导入到数据库中,根据蓝图流程,对ERP系统进行了设计配置。

3.4.2数据收集

收集整理了炼铁厂的各种实时物料数据、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生产版本、成本中心、库房等,在数据库中建立了物料BOM并导入配置到ERP系统中。

ERP系统配置完成以后,由关键用户为主,通过测试验证蓝图流程是否真正能在系统中实现;验收基础数据是否完整、正确,经过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结果测试结果顺利,并整理做了测试文档。

3.4.3期初库存盘点和导入

炼铁厂对期初库存进行了详细盘点;盘点原则是以现场实物为准,做到帐物对应相符,跨单位物料交接点,专人负责,避免漏盘或重复盘点;各单位盘点数据按固定格式填报,由单位负责人审核并报调度室交计划员进行汇总,单位负责人还要对本次盘点数据进行签字确认,然后由厂一把手签字上报财务处和指挥部,导入系统中作为期初库存。

3.4.4上线方案和系统上线

为保证公司ERP系统的按时上线运行,厂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公司要求制定了ERP上线策略方案,在组织、人员、数据上提供支持,确保系统按时上线;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上线具体方案。

一期工程ERP系统从2008年8月1日开始上线,初步实现了实施范围内的MM、SD、PP、QM、FI/CO、BI模块功能。信息化工作经历了追单、补单、自动采集,也经历了双帐并行、物料甩老系统、财务甩老系统等过程,由技术原因或者系统原因产生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三级系统的运行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四级系统各个流程的运作也趋于顺畅,信息化项目实施上线以来,已成功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物流甩帐,财务甩帐,报表分析。

实现财务甩帐是信息化成功的标志,也是安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物流甩帐是财务甩帐的前提,实现物流甩帐后,在公司统一安排下制定了财务甩帐步骤,提交了财务甩帐方案,炼铁厂上下严格执行甩帐步骤,严格按照规定做到日清日结,提高系统操作水平, 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实现了财务甩帐目标

4.经验

这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经验,提高了实施大型项目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锻炼了自己,取得的经验如下: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内外环境和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参与规划设计和实施的骨干人员最好熟悉生产工艺、精通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