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第1篇

沪、津、闽、粤自贸区对比

“十七大”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批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2014年12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被同时批准设立;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在对比表中,直观地显示了沪、津、闽、粤自贸区的差别。

总理指出:“自贸区要做的就是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争创审批特区速度。广东自贸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广东应该借助内地与港澳合作的先行地再出发,探索在经济上与港澳深入融合,为中国全面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进行新的尝试。

在定位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打造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经过3-5年改革试验,广东自贸区基本构建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定位和存在问题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其中,涵盖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在内的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共7个区块,分为中心板块、海港板块、庆盛板块,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进行以货物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积极开展保税服务和国际贸易业务;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照现行通关模式实施监管,不新增一线、二线分线管理方式。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迄今,片区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政府官员还没有真正从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在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上力度不足。

2. 周边配套设施不全,换乘接驳不便。庆盛枢纽区块和南沙枢纽区块起着为整个南沙新区开发提供交通支撑的作用。目前,庆盛枢纽区仍然是荒芜的郊区,农田和村民自建房鳞次栉比,主干道路旁散布着小规模化工、家纺和照明厂,交通十分不便利,缺乏商业配套。南沙枢纽区还没有显露出交通枢纽迹象。尽管万顷沙镇中心和美的南沙工业园人口比较多,其余土地仍是大片荒废地、农田、蕉林。

3.楼盘林立,但入住率低,根本没有人气。南沙区户籍人口仅37.2万人,常驻人口高达62.5万人。该区人口规模小,且增长缓慢。其中蕉门河中心区承托着政务、商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功能,正重点打造成为城市中心区。但企业进驻率和住宅入住率都很低。蕉门地铁站旁的小区几乎整栋空置,车少、人少,当地村民主要居住在区域内的城中村内。大道上的多个商业区,大量铺位空置,很少人逛街。城市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活设施不配套,几乎没有高品质住宅、配套社区、消费娱乐购物场所,教育、医疗设施薄弱。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发展建议

1.精心规划南沙自贸片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先进经验,抓紧编制南沙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中长期规划。优化南沙自贸片区关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实行单一办事窗口,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南沙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南沙全力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力争成为南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平台、国际航运中心。启动南沙自贸片区粤港澳台游艇自由行的申报工作,努力实现游艇口岸开放、扩大游艇航行水域、游艇两地牌等政策突破,争取外籍和港澳台游艇在南沙新区停泊和航行便利化,为外籍和港澳台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吸引国际高端游客。将南沙建设成游艇、邮轮等航海休闲旅游胜地。

高标准规划南沙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主干道路和跨江桥梁,加快建设自贸片区中连接各区块的桥梁、市政道路,构建南沙连接周边城镇的大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凤凰大桥、明珠湾大桥、南沙上横沥岛配套道路、灵山岛尖市政道路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直通广州市内的快速交通体系。将地铁15号线纳入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之中,抓紧地铁4号线南延段建设,加快地铁18号线推进速度,尽快实现从南沙快速直达广州市中心城区。

建立南沙连接广州城区、东莞城区、中山城区等珠三角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城际轨道和客货运铁路建设。加速建设番莞高速、广中江高速、江中高速东延线和深茂铁路。

南沙商务机场已经纳入广州年度重点建设预备项目,稳妥开展机场前期协调工作,尽快完成规划报批。

2.增强南沙自贸片区对珠三角区域的辐射功能。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有宽阔的水域和海域,东江、北江、西江在南沙出海。应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连通港澳,服务内地。

充分发挥南沙自贸片区高端要素集聚优势,着力搭建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设计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南沙自贸片区与港澳全方位合作契机,推动自贸片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开展广泛的全方位合作,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综合服务区。依托港澳在国际贸易网络、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信息资讯等方面的优势,将南沙自贸片区打造成为个人和企业“走出去”的试验田。

3.着力吸引专业人才在“沙港澳融合区”落户。南沙片区面积大,暂时人烟稀少。一旦自贸区发展成熟,人气、人才就不可或缺了。可以设想,假如南沙片区与港澳合作,在自贸片区内划出一块“沙港澳融合区”,在区内实施或部分实施港澳法规,便可以吸引港澳的法律、贸易、会计、金融、高科技、物流、互联网等专业人才在南沙落户。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第2篇

但是,梅山岛应该怎样开发?梅山保税区的战略定位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关系到浙江乃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需要用一种超前的战略眼光,作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

一、梅山岛的区位特点与经济优势分析

1.梅山岛的区位优势分析

梅山岛位于宁波港东南部,全岛面积 26.9 平方公里,加上东北侧青龙、扑蛇两岛及正在实施的9平方公里围涂,总面积为36.3 平方公里。

梅山岛北靠北仑主港区、南接舟山诸岛、西连象山港,是宁波―舟山港的枢纽区块。从国内航运看,梅山岛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 位于南北航线、江海联运的“T”字形交汇处,拥有作为国内航运枢纽必须具备的位于扇面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

从国际航运位置看,梅山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梅山岛地处国际锚地,濒临国际主航道。这条主航道包括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西亚―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海―北太平洋―美国西海岸,承担了国际货物贸易量的60%以上,全球60%―70%的集装箱运输,也是主要国际中转港的集中地。梅山港区与国际航道相距不足50公里,航运区位条件优于上海、天津和大连,符合国际中转大港发展的自然条件。

2.梅山岛的腹地经济优势分析

包括梅山岛在内的宁波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是浙江省,间接腹地则包括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梅山港因此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浙江省作为宁波港的主要经济腹地,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全省GDP达到1864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1%,浙江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目前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2007年长江三角洲16城市经济总量共完成GDP达到4667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9%,利用外资总额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达到52.1%,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必将推动整个地区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作为梅山港区的间接腹地,其持续的间接发展能力,将推动整个区域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靠近宁波港的“七省两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300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700万TEU。

3.梅山岛的地理环境优势分析

梅山岛具有建设港口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本优势。梅山岛岸线资源条件优越,梅山岛离北仑穿山主港区和舟山六横岛6―8公里左右,处于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区域,平均水深海岸线总长22.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7公里,平均水深15米以上,最深处达69米,能够停泊超级油轮和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轮,可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1座,梅山岛具备了建设国际深水枢纽港的天然条件,是北仑港区目前唯一未开发的深水岸线。

梅山岛四面环海,适合封闭式开发管理,是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天然选址;梅山岛以平地为主, 其中约一半可以开发。目前梅山岛的居民数量不多, 且相对集中, 动拆迁费用较低, 土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梅山岛交通便捷。梅山岛与大陆仅离500米左右,距离宁波市中心40公里、机场50公里。正在建设的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和沿海中线公里,建成后将通过跨海大桥与梅山岛相连。

二、梅山保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要实现将梅山岛发展成为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还必须从具体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上做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必须首先搞好梅山保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梅山保税区加快建成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产业发展的战略安排。

1.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龙头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港口注重商业、物流功能的拓展;竞争和争取盈利推动港口努力向第三代港口转型,力图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的后勤基地,以适应跨国公司的经营需要。

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现代物流业是先导性产业。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梅山岛要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在发展方向上,依托现有物流通道,实现与上海、浙江省中西部的市场对接,并对安徽、重庆、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拓展;在发展重点上,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加工、装配、包装、增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在物流货种上,发挥已形成的产品市场优势,加快家电、服装、汽车零部件等货类分拨配送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骨干货物的物流交易基地;并带动贸易、金融、咨询、信息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其最终目标是形成立足于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江三角洲、辐射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国际采购和国际配送中心。

2.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为主体

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具有要素集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制度创新功能,是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是衡量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端服务功能是梅山港区发展的支撑功能,其发展重点是:(1)航运服务。要大力发展航运、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相关服务,建立港航企业集群、航运市场要素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航运综合服务区。(2)金融服务。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国际结算、外汇交易、金融服务功能,争取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建立大宗物质的新型交易市场。(3)中介和信息服务。积极开发适合港区发展的技术研发、融资辅助、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平台;加速EDA平网运作,实现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服务效能。(4)生活休闲服务。建立适合港区的主要人群需求的居住、餐饮、商贸、旅游、休闲功能区、借助周边旅游资源综合效应和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开发国际邮轮基地。

3.以适度发展转口贸易为中心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枢纽港已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全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

梅山岛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港口运输优势,加上连结广阔的经济腹地,决定了其具有发展一般商品转口贸易的有利条件。当前,依托宁波港区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升级需求,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新趋势,梅山港区应该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和国内中转业务,有重点的发展转口贸易。宁波港的发展目标是建成集装箱枢纽港和远洋国际干线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和前提条件就是国际中转功能。梅山港区应该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国外轮船公司在港区开展捎带中转业务,拓展和延伸港区的服务腹地;同时,在巩固和扩大省内集装箱货源的基础上,把开拓间接腹地特别是长江沿线、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装箱货源作为重点。

建立梅山岛自由贸易港区, 就是要通过在港口发展贸易、海运、理货、海运、货代、仓储、商展等业务, 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转口贸易提供便利、优质和低成本的对外贸易服务。

4.以建立科技出口加工区为重点

出口加工功能是自由贸易区的一项基本功能,也是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梅山自由贸易港区既要承接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发展国际物流,又要吸纳产业层次更高的制造业,以引领出口加工区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梅山自由贸易港区不仅要成为物流增值服务的集聚平台,而且要成为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聚区块。要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高科技产业,成为浙江省的新型产业基地。

因此,梅山岛要以科技出口加工区作为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以高端加工制造和研发为重点,着力培养优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科技出口加工区,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创建新的对外开放功能区,提高出口加工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向研发、物流等高端产业延伸。以航港强省战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市场服务业发展。

三、建设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的战略举措

要实现将梅山岛发展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必须按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新的规划。

第一,以太平洋西岸的国际物流中心作为战略目标。梅山岛具有建成我国第一个国际物流中心的天然有利条件:其一、梅山岛为一独立岛屿,孤悬海上,不需要用栅栏将其与其他地方隔开,便于封闭式管理;梅山岛依靠天然良港,建成码头后除了转口贸易外,岛上其他区域可以建成自由贸易区,提供仓储、分拨和包装等服务,形成商业性自由贸易区。其二、梅山岛为宁波大港的一部分,当北仑港、舟山港均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基地后,为了避免功能雷同而形成内耗,当然可考虑梅山岛另辟蹊径,以建成宁波大港的分工协作体系。其三、梅山港面积庞大,其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第一大保税区,便于全方位的规划和独立发展。

第二,基于将梅山岛发展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的考虑,就应该把保税区政策覆盖到梅山岛的所有港区,而不是象现在分成保税区和非保税区两块进行规划。 在各个港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海关监管、区域功能、行政管理、发展地域、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新突破, 实质地推动区域一体化, 建设梅山国际自由港区。

第三,科学定位梅山岛在宁波大港的地位。梅山岛港区的建设,要从宁波―舟山港全局着眼, 统筹规划开发与协调管理;对宁波―舟山港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联动等方面要重新进行功能整合;要处理好梅山与周边港区的功能分工, 合理安排产业、区域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最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注意保护环境,将梅山岛建成自由生态港。在近期开发过程中, 需要加强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有机统一, 积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建设梅山岛自由贸易港区,可分两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0―2015年,保税港区建设。在梅山岛核心区7.7平方公里区域内实施保税港区建设,重点实施好项目的布局建设,主要是协调好城市组团、村镇之间的功能和空间关系,全面完成梅山岛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保税港区综合改革先行的优势,为下一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做好各种准备。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洋浦保税港区商品期货交易所保税交割套期保值离岸金融物流金融

海南要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即将正式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务院批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将给海南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好时机,在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是必要而且可行的。通过该项目可以进一步激活并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使洋浦保税港区的口岸功能和保税功能可以快速实现有效叠加,在增加物流的通量、做大港航产业、培育离岸金融业务和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为海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起到桥头堡的作用。

一、洋浦已基本具备政策、区位等条件,巧借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和国务院批准海南国际旅游

岛建设发展的强大东风,合着国务院关于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部署的节拍,以燃料油、成品油、原油、纸浆和橡胶等国际期货交易大宗商品为首选品种,在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是可行的

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是指保税港区内的一个专业功能区块,由境内外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构成,是参加期货交易的买卖方储存和交割与商品买卖标准合约相对应之实物的场所。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以下亦称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概要:

1.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务院关于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部署的大背景之下,该项目完全可以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该项目营造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政策环境。(2)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政策:一是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把洋浦打造成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二是推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三是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洋浦开发开放;四是在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3)国务院关于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部署的有关政策:一是允许先行先试一些经济领域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体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备的功能特色;二是合理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鼓励区内开展期货交割中心建设的改革试点。

2.区位特色的可行性分析。洋浦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靠近东南亚国际海运主航线;但是地处海岛之上,无大陆腹地支撑。这种区位特色对于直接为商品产供销所发生的国际物流而言不具有优势;但是对于为避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大宗商品套期保值所发生的国际物流而言具有很大优势。(1)洋浦与周边港口相比较,具有不同的优势。湛江、钦州、防城、北海等是典型的腹地型港口,便于我国西南产品进出东南亚;洋浦靠近中国与海上东盟9国航运大通道的中心区域,是典型的海上中转型港口,优势在于开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上国际货物中转业务。在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宗商品套期保值提供最佳的海上中转平台。(2)洋浦与周边其他保税港区的对比,挑战和机遇并存。钦州、深圳、广州保税港区获批,将出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相同所产生的竞争;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给洋浦带来了独特的机遇。(3)在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可以让海南与新加坡在区位特色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新加坡是一个岛屿港口国家,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根据自己的国情, 新加坡的期货交易所与美国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建立了互相对销体制,把芝加哥市场联在一起。新加坡的交易时间正好与伦敦、芝加哥相衔接, 形成24小时全球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市场需要一个海上中转平台来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库,海南岛的洋浦保税港区就是最佳的候选地。(4)在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可以让我国境内上海、大连等地的期货交易市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找到一个最佳的海上中转平台来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库。

二、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用创新的方式进一步激活和拓展我国设立的保税港区这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使其口岸功能和保税功能可以快速实现有效叠加,从增加物流的通量、做大港航产业、培育离岸金融业务和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带动海南经济发展并融入到更大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圈

洋浦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的必要性:

1.激活洋浦保税港区,使其口岸功能和保税功能快速实现有效叠加,有利于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洋浦开发开放。

2.促进石油和其他商品的储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有利于将洋浦打造成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3.培育离岸金融业务和物流金融业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三、结论

在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先行先试,设立国际期货保税交割仓储专区是合理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的有效举措。该项目可以有力推进洋浦高起点、高水平开发开放,带动海南经济发展并融入到更大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圈。

参考文献: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港口的现状分析,结合现阶段广西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港口合作建设机遇,在环北部湾区域内构建竞争优势的路径,以构建广西港口群的核心竞争力。 

 

 

广西以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为主体的港口经济开发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的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对于广西港口群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机遇,在环北部湾区域内构建竞争优势的路径缺少深入地探讨。文章通过对广西港口群的现状分析,,结合现阶段广西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港口合作建设机遇,对港口进行的重化工业布局,针对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广西港口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根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防城港与湛江港、海口港一起同列入全国24 个主要港口之一,北海、钦州港也被列为全国25 个地区性重要港口。钦北防港口群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及东盟经济圈结合部,地理位置上,它是中国最邻近东盟的港口,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理论上应该成为大西南货物进出的首选港口以及对东盟货物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但起步较早的广东湛江港以其雄厚的实力、低廉的成本、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和吸引着大西南的货源,使广西港口吸纳西南地区进出海货源不足10 %。同时,海口港位于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凭借着海港的地理优势,积极吸引日本及东盟各国的往来贸易。广西港口群在面临湛江港的经济优势及海口港的政策优势时,缺少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 

从港口的发展现状上看,广西港口群相对于环北部湾的湛江港与海口港而言,竞争能力上处于劣势。 

从硬件上看,广西港口群的基础设施稍显落后。为了能够提高港口能力,广西计划到“十一五”末,钦北防的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60 个,年吞吐量将达到亿吨。即使是这样的建设速度,也只能是缩短与湛江港的差距。从港口的服务水平上看,广西港口群的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水平极低。虽然装卸和堆存费用低廉,但其他各种费用繁杂,名目不一,手续复杂,服务水平远不如湛江港、海口港。这些缺陷阻碍了货主将其选择为首选出海港口。港口配套服务业市场发育很低,港口服务业上游企业空白,中游企业稀缺,下游企业缺少规模和规范。从港口加工能力看,湛江港在石化、矿石加工已经产生规模效益,重化工业已经成为湛江港临港工业的主导产业,而广西在“十一五”期间做出将重化工业规划为广西沿海城市的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现阶段仅有在钦州港刚刚启动的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临港产业布局远未形成,港口加工能力与湛江港差距甚远。 

在软硬件水平上处于劣势,同时临港产业及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竞争对手的形势下,广西港口群要想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加快形成产业布局的同时,突破过于依赖临港工业发展策略,创新港口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中国东盟2010 年建设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合作、西部大开发及北部湾(广西) 经济开发区设立的背景,为在广西港口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南宁及钦北防港口地区成为环北部湾经济的中心。以广西港口群现有的条件,在实现这些目标时会遇到一些瓶颈。 

首先,铁路运输与港口运输不配套。向内地铁路运输的能力不足,体现在车皮数量不足,集疏能力差,特别是港口生产旺季,因铁路运输不畅,使港口大批货物压港严重。三港的货物主要依靠南防铁路运输,而柳州是各省到广西重要的中转站,由于柳州至防城港并无铁路直接到达,需要通过南宁中转,增加了铁路运输的时间和费用,加之防城通关效率较低且通关费用偏高,西南的货源往往由柳州直接运至湛江,造成了大量货源的分流。广西正积极地进行铁路建设,如把洛湛铁路引向北部湾出海,以便使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地区的铁路运输出海,汇聚在北部湾地区进出。 

其次,海运与海事服务贸易水平偏低。虽然装卸和堆存费用低廉,但通关效率低下及通关的费用居高不下,使港口服务业缺少规模和规范。种种原因使防城港在吸引货源的能力上远不如湛江港。提高服务水平,为在港城落户的货主、货运、船东、船舶、商品批发零售等提供商务服务,不仅可以提升港区的功能,还可以带动海事金融、海事会展、数据信息服务、离岸金融、航运保险、航务、海事咨询等相关行业的集聚发展。 

第三,临港工业薄弱。目前,广西港口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为主,功能单一、雷同,不具备对货物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但广西正加快对广西港口群临港工业群的建设。三港临港工业群的建立与完善,才能长久吸引货源。第四,旅游及服务业薄弱。旅游业的发达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国际形象,因此旅游业成为现代打造城市品牌乃至区域品牌的重要方面。通过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繁荣港口经济,促进港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港口的吸引力。而现阶段,广西港口群的休闲、娱乐、饮食等相关服务业层次较低,不能满足国外商务人士、海事工作人员的旅游、休闲需要。 

 

二、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的建设目标 

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港口,不但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并各自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完善的产业集群,不但增强了地区经济实力,发达的工业同时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发达地区的港口在航运、交通、金融等方面服务水平较高,成为国际贸易中货物运输的首选,并吸引国内外资本进行产业投资,从而形成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广西港口群虽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港口基础设施也尚不如临近的湛江港,但从最新的广西港口布局规划及对港口的投资力度上看,硬件上的暂时落后不会对港口经济发展构成障碍。但管理机构的理念、管理水平及执行力的相对不足,以及配套的航运、海事、金融服务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港区投资的吸引力。加之广西区内尚未有本科级以上的海事学校(仅有一所中专级的交通学校) ,使海事人才培养上缺失,港区的发展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因此,为了使广西港口群实现赶超式发展,在自身软硬件水平无法吸引投资或客源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形成以下的目标产业格局,以提高地区吸引力。 

港口建设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是相互促进的,港口经济的发展能够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港区的完善需要合适的产业结构作为支撑。对比发达港口的建设模式,结合广西的港口布局规划,可以形成以下的产业格局。 

(一)临港工业配套完善。建立配套加工产业,有能力对货物进行深度加工。根据06 年12 月刚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的描述,“十一五”末,防城港将形成以钢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钦州港将建成规模化的电力以及石化的重化工业基地;而北海港将布局林浆纸一体化、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临港制造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临海工业,成为部级出口加工区。 

对广西钦北防三港的港口做出明确的功能定位,有利于重化工业的建设和合理布局的形成,避免出现港口功能重叠和重复建设,有助于广西港口群对货物深度加工能力的形成。而对货物深度加工能力将成为优惠政策外,成为广西港口群吸引国外货物进港加工的主要因素。 

(二)交通运输业发达。发达港口的发展需要发达的交通网络支持,因此发达的港口在陆运与空运能力上,能与海运能力匹配。广西港口群运输业的发展目标要求陆运与空运能力能与亿吨的港口吞吐能力相适应,使钦北防港真正成为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充分发挥大西南枢纽港的作用。配套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空中运输的能力可以为开发广西区内的旅游资源,拉动经济,繁荣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繁荣。相对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北海乃至广西区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显得大有潜力可挖。在现有北海银滩旅游项目上,在优美的海滨城市内兴建博物馆,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发掘广西的文化资源,将北海建成世界了解广西历史、地理、自然及人文风貌的窗口,同时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及文化内涵。通过繁荣旅游业,可以刺激娱乐业、餐饮业、服务业及会展业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的劳动力投向第三产业,繁荣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对各种行业的配套服务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城市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随着交通运输的便利化程度提高,北海的旅游业可以更进一步向广西区内扩展,开发广西区内的各种主题旅游路线,广西区内旅游实现联动式发展。 

(四)金融业服务水平高。发达的港口均是地区乃至全国的金融中心。港口贸易特别是跨国贸易必然伴随大量的货物及资金流动,因此港口的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都应该具备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广西港口群在北部湾经济的战略地位,要求钦北防港口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业与之匹配,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成为环北部湾的区域金融中心。

(五)港区腹地产业发达。临港工业的发展,不但港区成为进出口的加工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使港区腹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广西港口群根据重化工业的布局定位,在港区腹地逐步发展配套的钢铁、石油、化工下游产业链,形成重化工业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临港产业及腹地工业的发展。 

(六)符合港口发展要求的教育产业的形成。港区腹地发达的产业,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为之服务。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内,必须形成各层次的海事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以满足港口研究及各种人才的培养的需要。 

 

三、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广西港口群的现状与目标产业格局的对比分析可知,广西港口群是在工业基础薄弱及航运服务水平较低的前提下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在临港重化工业布局尚未完成,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前,必须突破单纯依靠临港工业发展的策略,发展地区经济。为实现广西港口群的发展目标,其建设的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沿海工业布局尚未完成之前,大力发展过境贸易的商业型港口;第二阶段逐步完善临港产业集群,从商业型港口过渡为具备运输、贸易、工业、旅游功能的综合型的港口;最后阶段实现区港经济一体化,即利用港口功能的辐射,带动广西区内城市的发展。 

(一)建立商业型港口 

制定优惠的港口政策,发展过境贸易,吸引外国船舶或货物过境,从中获取运费、堆栈费、加工费等。在发展过境贸易的过程中,港口的硬件设施与服务水平成为吸引船只停靠的条件。在硬件上,广西正在加大投资,计划到“十一五”末,钦北防三港将建设万吨级以上的泊位60 个,年吞吐量可达到亿吨。转运的货物量的迅速增大,要求港区必须有相应的仓储设施与之配套,因此需要在港区设置保税仓库。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下,广西港口群应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设立保税区,并充分发挥保税区的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的基本功能。在软件上,挑选国内外实力雄厚的航运企业,他们为广西港口带来的客户的同时,多年的运营经验为港口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规范港口运作的标准,提高港口服务的水平。并通过他们培养一批航运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逐步提高广西港口的整体技术及管理水平。 

加大内联交通的建设力度,实现铁路直达港口及海铁联运,做好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商业型港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港口运输功能促进贸易和转口贸易,功能单一,对拉动地区经济作用有限。但以此为机会,在广西港口工业布局尚未完成的阶段内,繁荣港口群经济,为将广西港口群过渡成综合型港口创造有利条件。 

(二)发展成为综合型港口 

根据广西对临港产业的布局,逐步将广西港口群发展为具备贸易及转口贸易、工业、出口加工、运输等现代港口功能的综合型港口。在港区内,加工工业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形成自我封闭运转;港区内各种功能相互依托和影响,形成工贸相结合的港口经济区;开发港口旅游资源,形成商贸旅游相结合的港区经济。此阶段,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东盟国家贸易货物在遵守有关卫生、移民等项的法律规章下可以免征关税进出钦北防港,可在港口区内加工、贮藏、买卖、装卸和重新包装等。此时将广西港口群发展成集国际中转与配送功能、海运服务功能、海事金融及离岸金融功能、自由贸易功能及旅游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港口。 

(三)实现区港经济一体 

此阶段充分发挥港口的辐射作用,带动广西区内经济的发展,将实现区港经济的一体化,达成目标产业格局的建设。表现为进出口贸易的繁荣,临港加工工业配套完善;港区腹地产业得到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交通运输便利,真正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并在东盟自贸区中的货物中转中发挥突出的作用;深度挖掘区内旅游资源,推动商贸、旅游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海事金融、离岸金融等多种金融功能;港口研究及人才培养的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广西省社科院,《广西与大珠三角经贸合作构想》,《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4期 

[2]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3]王慧炯、闵建罗,《中国的投资环境》,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出版社,1987年版 

[4]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倪建涛、周营军,《略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6]马洪,《中国地区发展与产业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一、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易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建成,这是一个覆盖19亿人口,GDP总额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总额达4.5万亿美元,在经济规模上成为仅次于欧盟自贸区、北美自贸区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根据双边签署的《货物运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相互投资协议》等合作性文件要求,在农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约7000种,约90%的贸易产品实现了零关税,相互取消了各种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近年,中国与东盟贸易不断加强,特别是2010-2011两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一步加大(见表1)。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服务贸易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而广西沿海的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大港口更被赋予中国-东盟海上贸易物流枢纽重任,但广西沿海港口发展水平与这一重任要求存有差距。

二、广西沿海港口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小

随着广西北部湾建设和港口保税区功能的发挥,广西沿海港口的年吞吐量不断增加,但总体吞吐量还较小,与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相比,差距巨大,即使和同为北部湾港口,与广西沿海三大港口存在竞争的广东湛江港相比,也存在差距(见表2)。造成广西沿海港口吞吐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中国沿海省区,广西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广西沿海港口腹地经济不强。(见表3)

(二)港口基础设施薄弱

1.港口深水泊位与装卸能力不足。广西拥有1629公里海岸线,可建万吨级泊位约200个,至2011年底广西港务集团已建万吨级深水泊位仅为53个,与江苏省万吨级泊位有300多个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广西目前仍以千吨级泊位为主,影响了港口的吞吐能力。

2.港口装卸能力弱。港口装卸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港口吞吐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机械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港口装卸平台难以实现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港口物流能力。广西沿海港口集装箱装卸桥、吸气式输送装船机等大型装卸平台不足,装卸能力弱,难以满足国际贸易港口运输大型化、专业化的要求。

3.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待进一步改进。港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港口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港口船舶调度监控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港口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支撑港口作业稳定有序进行的保证。目前,广西沿海三港中物流企业和港务、边防、海关、检验检疫、外汇、银行间的电子数据传输接口和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增加了货物进出港时间和成本。

(三)港口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

港口是大宗货物的集散地,在整个进出口货物运输链中起到运输、中转,分散、集聚,沟通海陆的枢纽中心作用,而该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发达、畅通、协调的陆海铁路、公路联运线为基础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作支撑。广西沿海港口与东盟国家航线不足,航次较少;南昆、黔桂、湘桂铁路线与港口在路线衔接、场站对接、功能配套上还未完善,防城港、钦州、北海至广西区内铁路线不足;连接西南、中南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需进一步加快。

(四)三港“竞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广西沿海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同处广西北部湾,地域相近、干线相同,腹地叠加等问题出现航线重复设置、恶性竞争等问题,未能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难以提升广西港口的综合实力抵御广东湛江港和海南海口港的竞争。虽然2007年2月成立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对广西沿海三港实行统一运营管理,同年10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的功能定位和布局规划进行了明确,但由于管理细则和经济利益等原因尚未形成三港分工协调,竞争合作的良好态势,国际区域性港口枢纽地位未能真正体现。

三、提升广西沿海三港发展水平对策

(一)发展面向东盟的港口产业集群

广西沿海港口物流发展要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商机,重点发展广西对东盟的比较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以石化、造纸、电子设备、粮油加工、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为先导,通过示范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以钦州港发展为例,以钦州中石油项目和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为重点项目载体,继续加大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大型临港工业项目,积极拉伸产业链,向上发展沿海工业品的深加工增值服务和技术研发产业,向下发展沿海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生产制造产业,带动海上运输、保税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发展,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形成“以工带港”“港城互动”的良好局面,为港口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和货源保障。

(二)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广西港口必需充分利用1629公里的海岸线,加大稀缺的深水海岸线建设开发力度,争取到2015年广西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突破100个。继续加强防城港20万吨级,钦州港10万吨级航道和北海港石步岭港区5万吨级航道和码头建设和利用。借鉴上海洋山港和大连港30万吨集装箱和石油码头的建设经验,加快防城港30万吨码头的设计建设步伐,科学配置大型油轮码头、集装箱专用码头和件杂货通用码头要数量和比例。其次,广西沿海港口要加大配置大型集装箱岸边装卸桥、门座起重机龙门起重机、跨运车、连续散货装船机、油轮装卸机等现代化大型撰写设备,合理进行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布置,设计科学的港口搬运计划和作业流程,提高港口装卸设备利用水平。

(三)加快构建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良好的港口集疏运条件是港口发展的重要条件,港口与陆地交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外学者关于港口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塔弗(Taaffe),莫里尔和古吉德MorrillGould共同创立了港口区域交通网络模型,从内陆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时空变化来推导港口空间发展模式,提出了港口腹地交通网络对港口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多重经济区域交汇地,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要加大“南新经济走廊”和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内引外接”港口集疏运体系,具体包括:

1.“内引”:(1)在铁路方面,①在充分利用南昆线、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黎湛线基础上,加快湘桂线扩能改造南宁至凭祥工程和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过程。②加快南防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南昆铁路南宁至那厘段增建二线工程建设。③加快合浦-湛江铁路线的勘探设计工作,通过南宁、柳州、玉林等地将广西沿海三港铁路专用线接入全国铁路网,拓宽广西港口与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内陆经济腹地的运输通道。(2)在公路方面,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在2013年建成崇左-钦州,玉林-北海铁三港,六景-钦州港三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向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大与三南(西南、华南、中南)高速公路对接建设力度。

2.“外接”:在提升广西沿海港口自身条件下,增加开辟与东盟各国的海上运输航线。(1)加大发展防城-蛇口-香港-新加坡-海防,胡志明-旗河-防城港,北海港—蛇口—赤湾(中转中东、欧基港、美西、美东)国际航线。(2)积极与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东盟海上国家合作建设港口、码头,互通航线,开展海铁、海公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形成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一体,相互衔接,畅通高效的港口集运交通运输网络。

(四)整合“南北钦防”港区资源,开展联合保税物流服务

1.明确定位,差别化发展。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要求,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将防城港建设发展成为以大宗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区域国际性综合港口;将钦州港建设成为发展石化、粮油加工、林浆造纸等临港产业开发服务为主的地区性港口;将北海港建设成为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三港在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统一运营管理下,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在港口业务、航运路线进行合理分工,实行差别化发展。

2.“四港一体”,合作共赢。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在“一港三域”,建设“大港口、大物流”的统一指导下,协调运作,整合资源,积极与广西最大的“无水港”-南宁国际物流园区的合作,共同开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和商品展示业务,提供“进口保税、出口退税”服务。更好地发挥保税区“免证、免税、保税”的政策优势,优化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北海进出口加工区联合保税、联合报检、联合报关机制,即从“三南”(西南、华南、中南)等内陆地区去往沿海三港的出口东盟货物可就近在南宁保税区办理中转、保税业务,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提前放行”通关模新式,建立广西沿海港口与南宁保税区“四港一体”港区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