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范文第1篇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当不例外。随着现代社会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要求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自由”特性的意愿非常强烈。在一个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让学生学会做人,已然成为社会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甚至也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策略和途径。传统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梳理,对当前中学生建立科学的个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以及促进中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学生道德信仰现状

对于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不少仁人志士困惑不已,纷纷寻找其中的根源所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人们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十年“”所造成的思想真空;在真空状态没有填满的时候,接踵而至的改革开放中市场经济的冲击;当前我国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规范现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说教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烈,然而越是规范学生做什么,学生越是往相反的方向去做,造成说与做背道而驰的怪象,这也是造成中学生德育弱势的一个方面。

二、传统儒家思想道德的现代教育应用

1.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省”。

从本质上讲,理想的思想道德应该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传统儒家一直倡导通过内省的方式加强自身修养。曾子几乎每天都是:“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内省,可发现自己行为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加强正统道德的教育内化是积极先进的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孔子也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即是说,要向贤达之人看齐,遇到不如自己的人要进行自我反省。

2.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上的“慎独”意识。

在个人的道德实践上,儒家提倡“慎于言而敏于行”。但在个人独处时,儒家又讲究“慎独”。儒家的“慎独”思想要求道德主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做到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为善弃恶,能够做到行为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在个人独处自居的时候,也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贪欲和行为产生。

3.倡导中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道之以礼,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礼,齐之以德,有耻且格。”在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的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中学阶段正处于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各种思想交织并存。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彼此找到兴趣的共同点,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即使存在竞争也要做到“其争也君子”。

4.现实中给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

儒家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说榜样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正派,否则就会“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中学生也应该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结语

道德教育的落脚点是促使道德主体形成主体性、自律性道德,通过以上的策略,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懂得我应该做怎样的人。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具体实施这些策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促进德育的内化,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学生接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教育,必须经实践检验和鉴别后才能化为自觉要求,从而在实践中成为行为。班主任的活动方案要精心准备,内容要“实”,切忌“假太空”的形式化,表面上轰轰烈烈,而最终一无所获;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防止急功好利的短期行为。

2.工作中教师必须做到“将心比心”。

“师爱”是促进教育优化和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以爱心和诚心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对学生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范文第2篇

(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本文试从儒家文化的角度阐述其对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儒家文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0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12—02

项目简介: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儒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项目编号:J12WA74)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王海军(1986— ),男,山东潍坊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文化。

王妮(1987— ),女,山东青岛人。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以儒家文化为例

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鼓励当代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1]高校学生干部是我国各大高校中优秀人才的突出代表,是学校、教师、普通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骨干力量。因此,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扬弃之中继承和创新,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恢复整顿、重视建设、全面创新”三个阶段,[2]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极大地推进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新一代高校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各种文化、文明碰撞,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这使其一方面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又缺少明辨知识的方法,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腐蚀。在高校学生干部中,部分学生奉行实用主义,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上心,更热衷于具体的任务;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于周边不利于党和国家建设的言行不加制止,更有甚者参与其中,这势必会对身边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二)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竞争意识,但也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功利主义取向鲜明。在“为什么选择做学生干部”的调查中,“33%的学生干部选择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45%的学生选择为了与老师接近,以拓展人际关系为目的的达到71%,为了提高自己和锻炼能力的占80%”。[3]虽然大部分学生干部是为了得到提高和锻炼,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入党、增加就业砝码,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个人成就感。在学生工作中,他们官僚思想严重,角色定位迷失,把自己为同学和老师服务的意识抛到脑后,过起了官瘾。

在日常生活或者学生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诚信意识淡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考试中作弊,在毕业材料中伪造证书或者夸大职务,签订就业协议后“骑牛找马”,屡屡爽约,贷款到期却故意拖欠,等等,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屡为世人诟病。

(三)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更应该“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4]但是受种种因素影响,一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过分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追求,忽视集体利益;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忽视团结协作和理想追求,本末倒置,发展的持久力不足。

(四)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较差

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之过去大大改善,这助长了部分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歪风邪气,其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5]高校学生干部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方面,自视甚高,追求完美;另一方面,要参与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遇到难题或者挫折更易抑郁,甚至一蹶不振。

二、儒家文化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儒家文化强调内圣外王、知行合一,有利于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

儒家文化强调内圣外王,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进而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更高思想境界进取。“经国家、定社会、序人民、利后嗣”,“知行合一”。在当下,高校学生干部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和理想信念,从个人道德素质的修行开始,积极入世,矢志不移地奋斗前行。

(二)儒家文化宣扬重义轻利、诚实守信,有利于引导高校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重视个人操守和人格,但并不排斥对利的追求,主张“取之有道”,明辨义、利,重义轻利。

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人无信则不立”,将这一思想贯彻在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考试作弊、爽约不断等诚信缺失现象的杜绝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三)儒家文化要求心怀家国、兼济天下,有利于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增强社会责任感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心灵归宿。当代高校学生干部更应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欲平天下,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心怀家国,兼济天下。

(四)儒家文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言道出了在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道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这对于高校学生干部意志品质的磨练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儒家文化重视仁礼道德、自律慎独,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下,重视个人发展和个性宣扬的思想泛滥,但是人们也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要成就一件大事,个人能力再突出,也难以为继。因此,识人、用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协作是必要的。儒家文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同时,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欲”,即严于律己,注重细节,防微杜渐,明礼节欲,做到人格的提升,这对于高校学生干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团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http:∥cflac.org.cn/gn/201405/t 20140505.254427.html.

2014,05,05.

[2]罗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杨宗兴.和谐视域下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儒家文化圈;德育共性;启示

0 引言

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 佛、道思想为社会基本道德理念的国家而形成的具有同根同源性的文化、生活圈。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作为亚洲地区各具特色的后发展型国家代表,具有儒家文化特点的德育工作在推动三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比较研究的多元视角来看,对比研究儒家文化圈三国的道德教育,对于我国当前文化激荡与多元文化冲突发展时期的德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共性分析

1.1 强力性与政治性是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的前提

任何国家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具有明显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各国政府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强力推行符合本国特色的德育工作。

在日本,政府对公民道德教育进行全面性干预,日本政府亲自参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由此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形成了一套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的政府干预体系。可以看出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一直都有着明确的政治内涵要求,日本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全面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在日本得以延续。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性的,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政治倾向性的。在韩国虽已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课程改革,但道德教育在韩国课程体系中的的地位和作用是始终不变的。从其政府主导上看,政府主要是发挥导向与决定作用, 韩国政府不断的调整其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从其教育目标上看,无非就是为了维护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从内容上看,最主要的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不动摇,弘扬与宣传其资产阶级民主。从以上这三个表述与具体实施情况完全可以窥见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挂帅与政府主导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继承东方儒家伦理文化基础上,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把含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实行统一指导、全面干预,从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在里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指导角色。

1.2 兼容性与结合性是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特色

从某种程度上说,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社会发展模式是儒家思想主导型文化结构和现代文化结构和现代西方技术成功的结合体。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学校德育同样具有兼容并包与中西合璧的特点:

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日本更加注重适用性和政治性。考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本土思想和理论)――神道教理论、武士道精神,又善于吸收外来的思想和理论如儒家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民主主义教育、国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德育教育在内容上开始不完全照搬东、西方教育的内容,而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东、西方德育教育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采用东、西方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并逐步使日本德育教育更加符合本民族的特色,从而达到兼容并包的德育效果。

韩国一直处于东亚儒家文化次中心的地位,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韩国儒家理论。韩国儒家理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为根本,全面推行自成体系的儒家理论教育有效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显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新型的自成体系韩国式国民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矛盾冲突加剧,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价值观侵袭下,韩国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日渐受到影响,不言而喻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韩国政府适时主导与强化了本国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教育,试图形成一种融汇东方传统与现代西方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观念。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种族和多文化的国家, 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近年来,新加坡在国民道德教育施行过程中积极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积极推行内外兼修、东西合壁的教育思想,就是不仅崇尚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同时又注重对东方价值观念与道德传统的传承,力求走出一条务实上进的的国民道德教育之路。

1.3 民族性与国民性是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基础

日本德育重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1947年,日本修正了教育基本法,抛弃了推崇了50年的武士道军国主义德育路线,以培养国民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爱好和平为宗旨。尤其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如忠孝、家族和皇道等观念巧妙在与”建设家乡,“为大和民族利益”等口号结合起来,体现了日本德育的民族性与国民性。

在韩国,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国民精神教育,在积极推行国民精神教育过程中,始终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之本。通过对全体国民进行的“国民精神”教育,弘扬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正是以这种团结一致的力量冲破了美国的统治和日本的奴化教育,特点鲜明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2 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对我们的启示

2.1 明确导向:坚持“意识形态化”,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第一位

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学校德育对比研究,从中我们会发现,三国公民道德教育自始自终坚持资本主义这个政治方向不变,始终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本国的积极推行来推行意识形态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中也始终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倾向和对共产主义抵制与批判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积极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体现其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第一位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

2.2 及时调整:有效激发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政府应该对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类社会思潮、思想动态、风气风尚、国民精神及行为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体察、归纳、总结并及时对道德教育进行改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竞争与合作的局面,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与自由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悄然渗透,我们务必要学会善于抓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既要解决现实存在的与面临着的道德困境,又兼顾道德内容的有效施行、推广与教育内化。所以,我们要全面认识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与时俱进积极坚守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2.3 古为今用:发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时代价值

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都非常重视儒家文化思想在本国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作为东方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们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既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地继承,也不能一无是处地摒弃,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确实加强对传统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再研究、再开发和再利用,确实把握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今时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改革创新的时代内容。与此同时,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还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在不断继承和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充分展现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2.4 中西融合:综合吸取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充实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我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同样面临东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与碰撞,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做到保存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要做到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兼容并收为我所用,进一步体现了时代性与融合性,很好地解决与调节东西方文化交互、冲突、对抗过程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批判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将外来文化传统与精髓与本国文化传统与精髓进行有效的再整合与再创新,综合运用东西方的文化精髓来充实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 结束句

综合利用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来充实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以上三个国家的根本办法,三国既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文化,敌视西方文化,也不是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文化,而是能够以本国国情为根本出发点,对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并创造性地发展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达到了既保持了自有的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又吸收兼容并包了外来的优秀文化,使传统儒家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在三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共同叠加,发挥促进作用。同样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也务必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融合,方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索丰.儒家文化对现在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O2(9).

[2] 李幼斌,黎齐英.民族特性与德育-德、日德育共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O2(3).

[3] 张云飞.韩国民族精神教育隋况简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4:56.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儒家思想;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对我们当今的思维方式、行为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儒家伦理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鉴。因为它博大精深、丰富深刻,拥有多种可被借鉴的思想资源。当今时代,合理地借鉴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从文化的承接性来看儒家伦理思想的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当代人承认与否,“传下来并统治着你”的是其不移的文化本性。换言之,儒家伦理思想也必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发展的现实生长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如果离开了中国本土的国情和人情,党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二)从历史发展来看儒家伦理思想现实发展的可能性

儒家伦理思想历经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次冲刷,造就了其极富应变和融合的理性品质。每次大的历史变迁,它都成了吐故纳新的大熔炉,也就是说儒家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延伸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而且有许多灿若星河的历史阶段,这足以说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决不全是某种虚妄颓废的思想文化。

(三)从现实性方面来看儒家伦理思想的价值

在现实中,将儒家文化融入管理学中取得成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李光耀先生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年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的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学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海外华人企业家,也正是秉承了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成了当代华人仁富合一的道德典范。这些都说明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在中国当代依然具有极强的历史渗透性和现实感召力。

二、儒家伦理思想中可供进行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的理论

(一)以人为本――儒家伦理思想的人本基点

儒家伦理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尊严。孔子说“天地之行人为贵”,就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力是最为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有两句名言,一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意指我所要求的有比生命宝贵的,这就是人格尊严;二是“所欲有甚于死者”,意指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这就是丧失人格。这两句话正是肯定人的价值和注重人格尊严的表现。这就是一方面强调大学生党员要学会自爱、自尊、自重,完善个人道德修养,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时时刻刻注意关心周围同学,也就是说尊重别人的人格。这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点,高校党建工作者如果能理解认识这一理论,并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也必然会增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国家、民族为重的思想――儒家伦理思想的整体主义理念

正因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中强调整体主义理念,就形成了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特有民族精神。历代传颂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等至理名言,就是对这一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理念,也是党员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个人主义至上的风气中,更应该提倡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三)重义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

儒家学者在义利之辩中都强调重义轻利。但是要使儒家价值观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中得到贯彻落实,必须以“贵和”作为道德上的保证。贵和的道德价值取向特别强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发生矛盾时要采取恭敬、谦忍的态度,以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来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着入党动机不存、利益主义至上的倾向,导致党群关系紧张。在儒家伦理思想来看,和谐的社会就是理想的道德社会。当然,儒家伦理思想强调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礼”即道德的制约下的亲和,或者说“和”是有差别的统一,不是无差别的同一,儒家伦理思想强调“和而不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下来,以指导现在的工作,使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偏离它的价值追求。

(四)尊德重行――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实践理性

儒家道德修养的目的并非个人的精神安逸和生命的恒久,而是以自己的善行德业造福于他人和社会。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奠定了儒家学说人道主义精神的传统。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尊重人、关心人、视人如己。理论离不开实践,儒家伦理思想看到了这一点,党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注重实践性,这足以说明两者具有相通性,因而儒家伦理思想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三、儒家思想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调集体主义,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纵观中国的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有其民族英雄及大文豪,在这些英雄及文豪当中,骨子里有着黎民百姓及万里河山的大气魄。也就是说,集体主义精神其自身便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儒家道德教育推崇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其实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现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追求显得更为迫切,在该形势下,集体主义依然是不老的话题,而儒家思想作为集体主义得倡导者,使得我们在党员群体中推行该文化的同时,也能时刻强调集体主义,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从自身做起,以自身行动影响周边乃至更多的人。

(二)重视厚德载物,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儒家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和精神。另外,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一贯重视“礼”的宣传与执行,礼尚往来同样是保持人际关系的重要美德。儒家的这种体现团结和谐的相处精神,其本质是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作用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指导准则。

(三)强调身体力行,有利于提升道德修养

在儒家思想这一完整体系当中,道德的教育、修养及实践其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儒家思想强调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与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孔子曾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后来明代学者王阳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理论。他们都认为,一个人要最终走向成功,就必须要将道德的修养与实践结合起来。总之,知行合一,对于当今浮躁社会下的人来说,是应该时刻谨记于心的成功法宝,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是单凭口号就可以了,一定要勇于行动、善于总结。

(四)强调积极向上,有利于正确认识吃苦耐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思想更是积极倡导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耐劳、顽强奋斗,不仅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党员自爱与自强的精神,还可以解决啃老的问题。因此,在党建中融入儒家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党员自立自强,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并担负起对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五)追求精神境界,有利于正确把握儒家传统道德灵魂

将思想文化内化与自身的行为与思想当中,才是学习儒家思想的最终精神境界。在当今时代信仰与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儒家思想对有效改善这些现象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近些年,不少学生党员过于注重对物欲的追求,忽视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道德水平日益下降。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重视教育的成果,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的多少,摆正党建教育的真正目的,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 于铭松,刑燕.重义轻利:儒家经济价值观[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4).

[2] 张怡微.儒家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启示[J].经济与法律,2012(05).

[3] 廖志丹,杨云良.论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4] 孔敏蓉.儒家“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32).

[5] 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04).

[6] 郭建峰,朱莉.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

[7] 赵瑞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J].商品与质量,2011(S2).

[8] 李方昊.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 2007(06).

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语文教学;借鉴;应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儒家思想最早期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封建传统意义和影响,教育人们从道德的角度看待事物,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和借鉴儒家思想是想教育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家思想有一定的可传承性,在高中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不仅是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教育人们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要以道德的良好品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儒家思想在现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应用和借鉴

(一)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而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传世之作就是《论语》,《论语》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后人称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孔子将自己的儒家思想教育给学生,而学生因为受孔子的言行举止的影响,耳濡目染,也就成就了后来的经典。

(二)儒家思想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为谦逊好学的名言代表,几个人一起,其中必有我的老师,也就是各有所长,要谦逊好学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如果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而如果不学习只思考就是怠惰,教育人们学习与思考要双重并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儒家思想对后来的一些经典之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屈原列传》以及《师说》中都存在儒家思想的风范。在学习儒家思想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进行逐词翻译,掌握文章的大体含义,然后再从道德修养的角度看待文章,教育学生要借鉴儒家思想和应用儒家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儒家思想的教学方法上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认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儒家思想,学生可以就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发问,这样学生就能够培养爱问问题的好习惯,还能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逐个对文言文的概念进行翻译,让学生掌握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了解说说文言文讲述的道德或者是思想内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受儒家思想的感染。

(五)儒家思想不仅从学习上教育学生要谦逊好学,不耻下问,还从生活上教育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是生活中要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从远方到来,不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六)儒家思想中一个对高中生很有影响的思想就是“克己”,儒家思想教育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应该放任自流,随波逐流,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准则,该做的事情要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能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二、高中语文教材能够被应用和借鉴儒家思想的有效性

高中学生的思想相对其他阶段学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特殊性。

儒家思想虽然对后人的警醒和影响很大,但是很多人还是不能够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思想都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很弱,对文字的接受能力都有待提高,更不要说儒家思想这样比较深刻的思想了,但高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渐进成熟,已经能够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觉悟也很高,高中生学习儒家思想是非常有效和可行的。

三、高中生的语文教材内容的结构符合儒家思想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很强而且完整程度很高,儒家思想能够将精华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儒家思想的传承需要巧妙的手段,既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也要有必要的精华文化的伴随。儒家文化会对高中生的一生形成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的性格、人格魅力和思想中都要受到儒家文化的感染,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借鉴和应用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材中能够融入儒家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时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应该被传承的。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不仅表现了儒家的文化素质和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以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表现了儒家思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表明儒家思想也会一直被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娟,教师,现居江苏盐城.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文教随笔.2009年02月第3期第08卷总第136期.

[2]高胜国.教师.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文教随笔.文学创作园.2010年09月第09期第13卷总第2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