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价值分析

商业价值分析

商业价值分析

商业价值分析范文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or-network theory,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model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sis paradigm for analyzing the value reinvention mechanism of business model.

关键词: 商业模式;价值重塑;行动者网络理论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value reinvention;actor-network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51-03

0 引言

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信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价值。商业模式首先得到广泛认知和运用的领域是在企业内部及投资者之间,他们非常关注如何设计、构建、创新和调整商业模式来让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并在财富创造过程中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共享财富成果,即: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Zott & Amit,2011)。时至今日,这一概念已然成为当下时代的关键词,被商界、政府、公众、传媒等密切关注。然而,当下对商业模式的学术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技术工程领域和管理学领域,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商业模式在社会构建方面的功能机制,尚属空白。

商业模式本质上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价值逻辑(Teece,2010),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着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客户价值主张(Johnson,2008),例如:苹果公司的电子娱乐产品集成了产品设计、功能、应用程序、在线支付及多方参与一系列的价值主张于一体,呈现给客户一个精美的解决方案。再比如,万达集团在国内着力兴建和打造的地标性商圈――万达商业广场,则集成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描绘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志性景象,这一商机也被各大地产集团纷纷效法,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更多的各具特色的商圈。还有充分的例证在向人们展示着全新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这种转变正在或将要革命性地改变社会体系的构建,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的感知、认可及行为方式。

商业模式在新兴技术商业化进程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它遵循着对商业社会价值发掘、创造、传递和分配的型塑逻辑。然而,学术界在充分论证和辩驳技术对社会建构的影响及重大意义时,往往忽视或淡化人类主观能动地创新性地认知和建构社会体系这一历史进程,正是这一进程赋予了客观技术实体以社会属性,进一步地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过程也会被打上时代与社会的烙印。本文基于社会学领域中较受关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解构其价值形塑的机理,为进一步分析商业模式的价值功能调节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

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思想

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的重要代表人物Michel Callon,Bruno Latour及John Law在基于大量的人类学、社会学及符号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动者网络理论。该理论首先消解了在科学活动中主体――客体的二元认知模式,提出“行动者(agent)”这一概念来强调人类与非人类都构成广义的社会构建的积极参与者,进一步提出“广义对称原则”来强化对参与者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平等地对称性地处理(吴莹等,2008)。同时,行动者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人与非人因素在形成社会意义的认知过程中是被对等看待,并在社会构建过程中都扮演着积极地参与者角色(郭明哲,2008)。

行动者之间的联结――“网络”――是透过“转译”来进行建构的。转译(translation)强调一种对待行动者(包含传统观念下所有的主体和客体)的态度,在这种态度认知下的行动者具备全新的利益、角色、机能和地位,并主动融入网络,重新界定、设置和自我赋予意义。而“网络”并非单纯技术层面的实体网络,而是强调一种通过转译所达成的描述联结的方式,突出交互、流动、转化的动态过程(郭明哲,2008)。转译的过程即是网络构建的过程。

因此,行动者网络理论突出强调:在异质行动者彼此相互联系的过程中,通过转译过程形成网络的动态过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特定问题的聚焦点则强调运用异质成分构建网络的性态分析(展开,稳定,合成)(Latout,2006)。

2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商业模式解构及其价值型塑机制分析

目前,在管理学界对商业模式的普遍研究较能一致性认同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功能,以及以Johnson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四种相互依赖的要素(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关键流程,收益模式)所构建的分析模板。在此,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解构商业模式的价值型塑机制。

2.1 行动者交互的价值发掘机制――结构塑造效应

Johnson等(2008)指出客户价值主张包括三个元素:目标顾客;客户利益,要完成的工作即解决某个重要问题,或满足目标客户的某项重要需求;提供物,即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它的内涵不仅包括销售的内容,同时包括销售的方式。在企业明确目标顾客对象后,目标顾客的数量结构、空间领域,将影响企业对提供物的载体形式、覆盖范围、诉求响应模式的设计规划;客户对象面临的问题、需求特征及所处情境将影响企业对客户利益的价值功能、附加价值、情感利益等方面的开发决策。

Sidorova和Sarker(2006)认为基于某一问题的行动者都有自身的利益(interests)主张,并能说服其他行动者的利益与其产生共鸣而形成一个联盟。当这种说服的过程变得很有效果,那么行动者网络就被构建出来了。从这一观点角度出发,恰恰说明客户价值主张的型塑正是由多方参与者不断加入、整合、调整和定型,从而凝练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在构建和传递客户价值主张的过程中,对目标顾客的界定和客户利益的定位最终体现于企业对提供物的构思上,它所呈现的价值效应一方面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另一方面对经营环境有示范效应。这种吸引、示范的综合效应称为“结构塑造效应”,其表现之一为企业在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中取得更具优势的资源和流程,如苹果公司推出MP3与iTune的捆绑模式,使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聚焦于产品实体和核心功能利益的对称设计:MP3的功能扩展和升级紧密联系于iTune中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同时,吸引了许多企业从事苹果产品的附加价值开发(配件产品或嵌入游戏)。这种效应的表现之二是向外界的辐射和示范效果。以苹果品牌推广的一系列产品使得苹果公司本身、业务伙伴及其最终消费者共享唯一独特的“苹果文化”,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2.2 转译过程的价值创造和传递机制――技术与合作替代效应

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实现企业对目标客户的价值承诺。对关键资源的考察侧重企业持有资源的特异性、独占性,以及资源组织形式和企业对关键资源的维护活动;对关键流程的考察侧重于企业关键流程活动所处价值链环节、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交易关系深度、关键流程响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这里,最好将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和流程这一构成要素既设想成促进(或阻碍)企业获取关键资源的不同网络结构,又理解为嵌入网络或结构的资源特性。那么,关键的经验问题就变成:怎样的相互兼容能够促成流程与资源之间相互放大对方的价值特性。

资源和流程的结合方式在价值开发过程中呈现的技术替代效应,以及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呈现的合作替代效应(李东等,2010)。前者主要实现价值开发的经济性,如有效节约资源和提升流程效率;后者在节省资源和提升效率的基础上,扩大了价值主张的利益空间,如参与到通信运营商体系下的资讯提供商。

2.3 网络集成的价值分配机制――边际收益效应

关键资源和流程的有益整合是可能的:需要认识到组织内外所存在的各种结构及网络的特征(如:价值网络、管理结构、渠道网络等)与嵌入结构或网络的企业资源的性质之间存在的分析差异(analytical distinction),进而区分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价值网络与组织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对外和对内运转活动的结构特性,而企业资源则更加强调在这个结构体系上的内容特性。结构和内容是并行兼容、一同发挥作用的,因为它们关注价值开发和传递过程的不同维度。

成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固定成本主导还是变动成本驱动。例如,公司以变动成本驱动其运营,那么相关变动成本因素的价格弹性是否被公司主导,将反映出企业对可变成本设施控制的可能性及能力大小。

收入模式,已经超越简单的数量价格乘积模式。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在提供物方面能够控制和支配的利润收入的高低水平,即企业获利的价值边际;其次,要考虑公司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还是灵活定价,以及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销量空间;第三,必须考虑公司有多个收入驱动点(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形式是什么,或是通过外延产品收入盈利)。最后,涉及资源依赖性的企业,要考虑公司对原料、产品存货的周转,加速周转同样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可观的盈利(如:电子产品销售领域)。

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突显出价值主张定位与资源流程的综合作用结果。创造和传递的提供物是能够为目标顾客提供利益的价值载体,承载着成本和价格信息,二者之差即是企业的盈利边际。既然是边际收益,自然存在边际收益的递减和递增两种不同的效应。前者表现为:规模经济下,突破市场需求弹性后(弹性小于1)呈现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后者表现为: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知识产品的使用呈递增性质,顾客对产品形成深度适应性,以及消费者注意力锁定于技术领先的企业,这三种原因促使消费者持续深入消费某一品牌的产品,强化领先生产者的市场优势,边际收益递增。斯莱沃斯基(2007)在其著作中向人们展示各种盈利模式特有的魅力,对盈利模式的创新、设计思路和重要原则给出深入的分析和丰富的案例。

企业在提供物开发过程中,随着资源不断融入到组织的流程体系内,以及对流程结构的动态调整,呈现出收入模式与成本结构的互动调整。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获取到政府的科研基金资助以及在销售环节能够获取到的市场补贴都将改变企业的既定成本结构与收入模式;与业务伙伴展开的营销活动会转换成本支付方、调整成本分担比例及收入分配比例。这些相关利益者参与的价值创造活动,其规则和方式可以纳入到客户价值主张当中进行分析,其展开的活动纳入到关键资源和流程中进行分析。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行动者行为理论的分析架构,解构商业模式的基础四要素,阐释各要素是如何在行动者层面集结,转译成关键资源与流程交织的网络,减少成本,增加收入的价值发掘、创造、传递和分配的型塑机制。从该视角出发,对管理学者和从事管理实践的人士提供以下策略建议,希望有所启示。

3.1 积极建立市场规则体系来构建和强化行动者之间的交互机制

首先在客户价值主张的结构塑造上:一是对称调节目标顾客与客户利益。企业对目标市场的定位和规划活动应当与对客户对象需求特征的认知密切联系在一起。客户需求特征(客户问题及利益基点)应当能够与顾客所处价值链环节及客户规模(地域、容量、购买力)处于对称调节的地位。二是构思和设计提供物以有效创造客户利益。企业在客户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价值载体(产品或服务)形式的开发,以及与目标顾客保持紧密联系以持续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

其次在关键资源和流程的技术替代和合作上: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与企业赖以为客户提供价值并取得盈利的价值流程之间应当实现良性的兼容互动。一是关注资源的特异性和流程的通畅性。二是强化资源和流程之间的兼容关系。企业控制的相关资源与其基础业务流程是相互兼容和嵌套的。三是突出资源的价值定位与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在一开始企业管理人员就要为已经构建的客户价值设计一整套逻辑严密的资源和流程体系。企业应当关注资源的价值定位(即:既定的资源放置在什么位置上会更有利于释放资源的潜在价值)以及对流程驱动的管理(常规管理中,适时对流程进行修正、调适,改进流程的设置和运行,以增强流程的适应性)。当然,存在颠覆整个流程体系的可能,届时企业将面临流程和能力体系的再造。

最后在盈利模式的边际收益释放上:一是统筹设计收入模式并优化成本结构。借助设计与关键资源和流程相契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有效地收款循环管控,那么,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销售收益的增加,或是节约成本开支和加速资本周转。二是控制盈利边际、提升获利预期。当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发生结构性转变时,都会促成企业对盈利预期的重新思考,进而会带来对盈利边际的重新调整和设计,这也反向促成对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的深入调节。

3.2 构建各行动者之间互动传导联系,推动积极的价值效应

首先是稳定调节各行动者之间的对称关联性。目的是希望企业能够密切关注内部在价值定位、创造、传递和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活动之间的关联和协调性。本研究建议对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当理性而谨慎地“微调(fine turning)”,前提是,企业仅考虑对现有商业模式功能的改进和潜能释放,或在既有商业模式基础上考虑企业的战略转型,并非企业生死存亡时的“颠覆”突破。

其次是转译的着力点――行动者自身利益定位。一是精确聚焦,抓住产生战略效益的关键环节施以策略;二是有效预期,对各价值效应的认知上升到操作层面后,企业能够形成对各效应的结果形成理性预期,从而降低整体革新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 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一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 社会学研究,2008(2): 218-234.

[2]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8.

[3]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C., & Kagermann, H.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12):50-59.

[4]Zott, C., Amit, R., & Massa, L. 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4):1019-1042.

[5]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一Network一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Sarker, S. & Sidorova, A. Understanding business process change failure: An Actor-Network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23(1):51-86.

商业价值分析范文第2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电子商务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企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试从成本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因成本管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通过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控制,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电子商务;成本控制;价值创造

一、引言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加速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毋庸置疑,《意见》的出炉将为电子商务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但在其飞速成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继当当网经营十年后实现微利,又一电商巨头京东正经历着持续亏损。据京东201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在其净收入保持同比增长66%的高增速下,该季度净亏损额高达7.102亿元。如何摆脱持续亏损的噩梦为企业创造价值逐渐成为电子商务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而良好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构成

1.电子商务企业基本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其他信息网络)所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通过网络媒介,交易双方能实现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或进行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Zott&Amit认为10%以上的交易收入来自于互联网的企业可以被称为电子商务企业。

2.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构成。任何企业的成立和运营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成本是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有以下五种:

2.1技术成本。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需要建立在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之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技术成本主要包括初期的系统构建成本(占到60%以上)、网站运营成本、技术维护成本。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对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例如对支付系统、核算系统的改革,这些均构成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技术成本。

2.2人员成本。人员成本作为每个企业必须耗费的成本,在员工的选拔、职业培训、薪资绩效等管理上应加以重视。相比传统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企业需时刻应对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对人才的渴求度更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上也与传统企业不尽相同,如何引进优秀人才、对员工进行合理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2.3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一直是电子商务企业成本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商品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流通所耗费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根据产品流通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种类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正向物流是指在消费者完成下单和货款支付后商家将产品移交到最终使用者手中的一连串过程,正向物流成本即为产品在移交期间所发生的如包装运输、物流配送等环节所产生的各种资源耗费的总和。在具备退换条件的情况下,当产品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低于消费者对其相对应的期望值或超过使用期限而需要被淘汰时,产品从最终消费者手中回到商家的过程则称为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的返修、退回、再造等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2.险管理成本。电子商务企业的风险包括:平台运营风险、信誉风险、人才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风险的存在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过程中很难对风险的产生因素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因此风险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如人才的流失、病毒与黑客的袭击、知识产权的侵犯等等。由于各类风险的存在,电子商务企业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实施风险规避。

2.5客户成本。客户成本分为老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新客户的开发成本两个部分。电子商务企业想要长久地经营下去就需要对现有客户进行维护和不断开发新客户,如广告推广、大规模促销、售后服务、会员VIP特权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由此而产生的成本称为客户成本。

三、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创造中存在的成本问题

1.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造成不必要成本费用。中国电子商务从1998年发展至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在管理思想上却存在滞后性,面对新的商业模式,不少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6月3日,万达电商CEO董策离职,这是万达电商自2012年成立以来第二次CEO离职事件且两人入职年限均未满一年,不仅如此,在最近一两年万达电商中层领导人才流失率高达50%以上,人员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监管易出现漏洞。天猫“双十一”促销日因其高额的成交额一直备受关注,但去年天猫却因部分商家虚假操作商品价格被罚款80万,整体监管系统不完善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使企业陷入信誉危机;第三,假货问题层出不穷。假货一直是困扰电商企业的“癌症级”问题,继去年4月遭受控告后今年5月阿里巴巴再次因古琦品牌问题而被,今年年初时中国政府曾发报道指控“阿里巴巴对违法行为置之不理,对它的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其他大型电商平台如京东、当当也一度遭受假货质疑,使企业信誉受损。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完善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使运营管理成本相应提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导致物流成本偏高。2015年6月1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全国人大明年初拟出台《电子商务法》,指出物流配送仍然是电商企业的主要的软肋。目前,第三方物流仍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占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首先,物流公司会从中抽取部分利益,在不改变商品价格的情况下,无疑会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收益;其次,在为消费者配送货物时,电子商务企业对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无直接的监督管理权,这就造成了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流通缺乏高效性,有时甚至是准确性,但一旦货物出现因物流不当所引发的问题时(如包装损毁,物流速度过慢等),消费者仍然会第一时间投诉到电子商务企业,增加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同时也会损害到企业的信誉;然后,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周期偏长,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以京东和一般电子商务企业为例,京东商城的“211限时达”能保证快递服务在下单24小时内完成,而一般的快递公司货物送达时间则是3至5天,节假日期间则更久。过长的运输周期增大了资金的占用,使企业的资金周转率降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不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最后,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使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缺乏主动性。春节期间苏宁易购打出了“春节不打烊”的口号,据内部人员透露,春节期间送货量激增为平时的3~4倍,相比苏宁的火爆,淘宝八成的商家却因合作快递无法送货而停止营业,仍营业的网店大多发顺丰速递,但每单需额外加收10元左右的“服务费”,成交量少之又少。这种缺乏主动性的经营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3.存在安全运营风险,风险管理抬高成本。网络安全和资金运营一直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危险地带。5月7日,国务院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保障电子商务网络安全,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获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今年1月份互联网安全公司的《2014年中国网站安全报告》显示,通过多角度地对学校教育、电子商务、银行网站等10大类常见网站进行安全性分析后,从存在高危漏洞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类网站以26%的占比高居榜首,安全性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在资金运营方面也存在着较高风险。电子商务作为新兴行业,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创立初期或运营后期都或多或少依靠风险投资,例如2007京东商城初创时并获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此后的8年时间里京东的融资规模达到了17亿美元之多;唯品会继2010年11月获红杉资本及DCM2000万美元投资后,又于2011年5月取得5000万美元的追加风险投资。高额的风险投资在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高风险的背后意味着高的投资回报率,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另一方面,那些过度依赖风险投资的电子商务企业往往会承受很大的经营压力,企业一旦缺乏标的性的盈利点,就会遭受风投的撤资或无法进行下一轮的风险融资。2013年6月11日,市场调研公司CBInsights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风险投资商从电子商务企业撤资事件在中国发生83宗,在亚洲地区仅次于印度的154宗,撤资涉及到的资金总额达到48亿美元,位于亚洲地区之首。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运营期间的高风险不容忽视。

4.市场竞争激烈,客户成本过高。2013年8月,亿玛在线营销副总裁朱启功公开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新客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困境。目前,商家主要通过依附淘宝、天猫等大平台的方式来获取流量。据悉,入驻天猫商城一年的基本广告费用为36000元,天猫首页推广费用最高可达14~17万/天,在如“双11”等大型促销日广告费甚至达到平时的10倍。流量成本如此之高使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举步维艰,不少商家指出:所售商品打完折以后,扣除基本的运费、广告费和一些其他成本后,利润率几乎为零。再者,一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吸引新客户而忽视对旧客户的维护,管理重心主要集中于售前和售中,造成售后服务中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引起现有客户的不满而最终弃店,由此又产生新一轮的争取客户的成本。据估算,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为维护老客户成本的5到10倍,如此一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客户成本就会愈来愈高,形成恶性循环。

四、电子商务企业创造价值的成本管理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管理是成功的一半。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数量和规模虽然已日趋成熟,但是在管理上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在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动态改进。在人员管理方面,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再以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职位设置,应充分了解职工需求,重新布置工作岗位,定位工作核心,让每个员工都能各得其所;在监管上,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在线管理和实时监督,第一时间对违规操作者进行严厉处罚;针对假货问题,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加强自身诚信意识,杜绝假货的生产和出售,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者电子商务企业供需双方要达成合作共赢意识,从商品生产源头出发断绝假货,利用科学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如聚美优品在2013年8月与国内外60多家化妆品品牌企业携手推行的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合理选择物流模式,建立高效完整的物流体系。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此企业需重视对物流体系的管理,建立高效完整的物流体系。第一,自建物流。以京东商城为典型的自营物流具有高效、及时、灵敏等特点,快速及时的物流一方面降低了顾客的时间成本与精神成本,另一方面能使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有更近距离的接触,从而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加精准的把握,使消费群体不断地扩大,并赢得顾客的青睐;第二,无人机物流。亚马逊无人机快递模式已于去年12月份得到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美国部分城市成为测试点。在国内,淘宝联合圆通速递在今年2月份也推出了无人机物流,目前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部分区域进行无人机快递实验。无人机物流的产生将会极大地造福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市场的物流运输业,大大缩短快件的派送时间,使我国的智能物流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但目前我国无人机物流尚处于萌芽阶段,技术还不成熟,未来的发展还有待考究;第三,加大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继2013年5月联合顺丰、“三通一达”等国内绝大多数快递企业成立“菜鸟网络”后,今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以10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圆通速递,力求通过“菜鸟”与圆通的融合,为电子商务企业打造新的物流平台,使快递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对于业务较分散的电子商务企业,可选择与物流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在保障物流质量的同时有更多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与物流公司协同发展。高效完整的物流系统能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潜在成本,企业应根据自身商业规模和经营特点,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

3.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企业商业价值。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要想长期持续的经营下去就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完善整体风险控制体系。就网络安全风险而言,电子商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前馈控制,防患于未然,坚持实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归纳总结,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推行网络安全认证服务、数据加密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一直是电商企业所青睐的对象,但其背后的高风险也让许多企业濒临破产。正如早前乐淘网CEO毕胜所言“电子商务企业要学会自己创新,不能总指望风投来救”。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要提升创新意识,摒弃守旧的思想,通过不断创新增加自身赢利点,吸引更多的客户流量和风险投资的支持,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扩大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多元化,如寻求政府的支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上市开展资本融资等,通过风险分散降低资金运营的风险成本。

4.按需定制,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走出客户成本偏高的困境,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利用快速高效的数据传播和资源共享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了解企业客户群体,降低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避免企业广告投放的盲目性;其次,正确识别客户的消费偏好,为客户提供具有高度差异性的产品和服务类型,按需定制,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重视客户服务,引导客户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改进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为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创新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持久度。

五、电子商务企业创造价值的战略配套措施

1.适应环境,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从B2B、B2C再到O2O,电子商务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革。与传统企业相比,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更具多样化,在新常态和大数据的经济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固守一层不变的商业模式,需要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商业模式改革,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模式,实现品牌效应,如此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上下合作,加强整体价值链管理。如今的电子商务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应该加强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能加速商品的流通,降低交易成本,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运转效率。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电子商务企业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及时地得到信息反馈,了解市场整体消费动向,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经营范围,从而规划出恰当的购货和存货数量,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和缺货成本,加快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率。

3.服务客户,形成黏着度高的客户群体。早在2011年“中国企业‘未来之星’的年会”上,1号店董事长于刚就提出:电子商务企业成败的核心是顾客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价格差异对消费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顾客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消费体验。良好的客户服务水平能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使电子商务企业拥有黏着度很高的顾客群体,并且能为企业带来一系列连带价值;在开发新客户时优质的服务态度更容易获得客户好感,从而缩小了企业的客户成本。目前,许多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渐认识到重视客户服务管理水平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如“淘宝体”,消费者确认收货后评价系统里对“卖家服务态度”的星级评价,“申请免费试用”板块等。随着网络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良好的客户服务管理水平能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使企业能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价值。

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及时、方便、快捷的沟通与交易,克服了传统企业在信息传播及交通方面的障碍,给企业带去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现如今,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要想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电子商务企业除进行日常管理外,也应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投入成本的成本效益。因为只有实现了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用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4):20-27.

[2]RaphaelAmit,ChristophZott.ValuecreationinE‐busin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493‐520.

[3]蒋蔚.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4]陈丹萍.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

[5]李仁飞.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013,(14):185-186.

[6]吴赟婷,王钟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5,(02):88-90.

[7]王惠敏.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07):76-77.

[8]赵婷.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时代金融,2012,(02):92-93.

[9]李玲,李冰,李琦.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9):20-22.

商业价值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价值链商业银行竞争优势

一、引言

2O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和明显,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这种情况极大地改变并且继续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运行方式。我国已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面临国际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和国内同行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在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还要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调整管理模式,根据市场状况和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从而在市场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

本文应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试图从全新的视角揭示商业银行的内、外部运行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二、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体系分析

价值链概念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的。波特认为,价值链是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是原材料转换成一系列最终产品并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每个企业都是由各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构成的。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基本活动和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辅助活动。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作为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工具,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中。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及其业务特点和一般工业企业大相径庭,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与传统的波特价值链模型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

1.商业银行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原理,商业银行的价值活动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活动,它包括资金筹措、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业银行价值的直接创造有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利润;商业银行的辅助活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产品开发等,辅助活动虽然不直接参与价值的创造,但其对商业银行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起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单元,是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在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确立上,各种价值活动的作用并不相同,并不是每种价值活动都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价值增值。在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只是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金融产品开发,可能是风险管理,也可能是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价值链管理时应把主要资源应用在控制价值链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上。对商业银行内部价值活动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价值活动对银行竞争优势的影响,特别是确定商业银行内部的“价值作业”和“非价值作业”,将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价值管理以提高经营绩效。

对商业银行内部价值链活动进行分析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要重视各活动间的关联。商业银行从事的价值活动虽然是相对独立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彼此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商业银行的价值链是由各种价值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互相依赖的系统或网络。由于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特殊金融企业,而我国各商业银行在经营系统、业务种类、服务方式、金融资产定价及服务收费等价值活动等方面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其内部业务流程的效率上。商业银行的价值链系统内部价值活动之间是否处于良好的联系状态以及业务流程是否协调是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商业银行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

在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体系中,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价值链,还包括商业银行的上游价值链和下游价值链。商业银行的内部价值链和其上、下游价值链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产业价值链。商业银行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产业价值链)中与上下游客户价值链之间的联结。商业银行价值链与其上下游客户价值链之间的联结会影响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运行效率,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密不可分。根据价值链理论,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控制了这些战略环节,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控制了整个产业价值链,在产业中形成竞争优势。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货币资金运作。一方面是筹措资金的业务,也即是传统的负债业务,另一方面是资金运用业务,即资产业务。此外,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相联系的是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如前面所述,商业银行的各种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在其价值的创造上功效并不相同。因此,随着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剧,需要商业银行利用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带来的好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筹措资金时,选择筹措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运用资金时,选择市场报酬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不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业务以及中间业务都要考虑风险问题,风险管理贯彻各种业务活动的始终。商业银行就是这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调控、宏观管理,这将有利于扩大竞争优势的来源。

3.商业银行价值链的横向关联分析

在整个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体系中,不仅体现为纵向关联上,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表现为银行间的横向关联上。充分利用银行间的横向关联,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给合作各方都带来好处。商业银行之间的关联可以包括产品关联、市场关联、技术关联等。这实际上是银行价值链的各种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结。合理的关联能够使合作各方充分享受分工与合作带来的好处。通过分工和合作,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一条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价值链。这样选择的结果是可能有些业务需要转移、需要外包,而有些具有相对优势的活动可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如何处理协作和外包的关系问题,需要商业银行整体考虑、综合协调。这涉及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的重新整合问题。

三、商业银行价值链管理体系的再造

利用价值链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造商业银行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源源不断地获取价值增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获取竞争优势

竞争需求随着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必须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再造适应现代的内部价值链,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最终实现价值增值,以实现长期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2.进行客户价值管理

客户价值链和银行价值链之间应建立良好的联结机制。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变动,并依此调整产品的开发、生产,及时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3.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银行其他价值活动的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商业银行应将银行内部职工视同为客户,在强调对外满足的同时,要重视对内需求的满足;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有建立合理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使银行的业务活动更富效率,才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4.要重视内部的组织协调,打破银行内部原有的以部门为利益中心的考核体系

价值链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强调“链”的管理,强调一个企业的整体性、协调性。所以,要打破银行内部部门之间的垄断和割裂关系,建立一个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

5.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和整合商业银行的外部价值链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对外部价值链分析,正确认识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有利于其通过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在进行战略价值链整合时,可以考虑将在价值链体系中的“非战略环节”转移给上下游同业机构,而将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牢牢控制。通过对商业银行价值链整合进行分析,可以使商业银行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及时满足顾客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既为商业银行赢得现有市场奠定了基础,又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有效配置和利用现有银行资源,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商业价值分析范文第4篇

机场商业化规模的发展现状

目前,无论是地方上的机场还是国际综合性较强的机场,对于商业模式的规划主要包括有,商店零售业,免税商店,餐饮店,休闲娱乐设施等。但是,基于现有国内机场的状况,机场的管理主要还是在政府的监控之下,所以,现有的机场商业店的运营是不具有独立性的,更细致地说,就是机场的商业运营带有很强的政府色彩,同时,机场的经营还是处于一个被垄断的商业模式内,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店铺的店员服务意识不强,市场规划意识也不足,所以,现有的机场商业运营所存在的价值还有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

机场公司目前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民航有过一次机场管理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形成了我国机场的基本雏形,同时,政府有派出专门用于管理民航经营的单位,至此,我国的机场开始走上了经营化的道路,各地机场也开始努力规划自身的运营模式,争取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我国的机场商业化的脚步起步较晚,远不及很多外国机场的商业化运用,在价值分析方面还存在很多诟病,虽然我国机场企业在运营方面投入了很大资金,但是由于机场建设费用的上升,加上经营规划的不合理,在我国的机场商业优化的道路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

经营模式不完善。经过这几年的机场建设来看,我国机场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航空公司所缴纳的费用,所占的利润比例已经超过了50%,其余的收入,大多都是来自机场的商业零售业,也就是店铺的租金或者抽成,这种经营模式自从我国的机场建立以来,就存在了,从表面上看,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商业零售业的运营模式比较的单一。只是单纯地满足于旅客候机或者到达机场时候的购物需要,如果遇上淡季,或者所贩售的商品不受顾客喜爱的话,这种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对于现代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宣传手段运用不完善。机场的商业化经营可以规划为一种密集型的产业,机场的运营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余的开销大多数就要倚仗商业运营了,但是很多机场仅仅只是吸引或者帮助商铺的进驻,却没有帮他们进行有关的宣传,尤其是国际性的机场,本来购物的区域就比较广,如果没有一个宣传的手段让旅客知道这类商铺的存在,就会造成商铺在经营中的不必要的损失。

专业的商业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在机场商业化的运营中,零售业多数属于自营的范畴,所以这就要求对于这些商铺需要有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但是现代的机场的管理类人员很多专业性都不是很高,专业素质也很差,与店铺的沟通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样的.隋况的持续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的整体商铺的流失,对机场的商业化运营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机场基于价值角度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优化

对于机场的商业化体制的结构优化,主要的手段还是从管理价值的角度出来,对所需要优化的环节进行分析,这是提高目前机场商业化运用盈利的最主要的手段,接下来,我们主要针对上述商业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下机场商业模式如伺优化,研究机场公司如何在非航空业务方面来获取更多的利润,用来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机场商业化运营模式的转变。对于现代机场的商业运营模式,最主要的就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力求把机场由保障型的机场向商业型机场转变,主要就是重视机场商业运营的功能性,在对商铺的布局和种类中间要做到严格的把控,让布局和商铺的分类的更加的合理,对于运营中的服务模式也需要进行考虑,对于那些有需要的顾客,还可以提供快递服务,主要用于那些不方便携带的商品,对于运营的模式一定要做到人性化。有针对性的为顾客服务。

提高广告资源回报率。合理运用机场的各种媒体宣传手段,一是可以为机场的商铺做宣传,譬如说打折促销之类的消息,二是广告的费用也是商业运营的一种,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制高点形象,对于商业的运营中,商铺的收入是最主要的,合理地运用机场现有的资源,通过视频或者广告的形式向旅客们展示自己机场所存在的优势,例如那些只有我们机场有的品牌,尤其是国际机场,合理的运用媒体资源,主要的重点在于对商业模式的优化,让媒体的宣传手段在更加高科技的角度发展,旨在为商铺带来给多的客流,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提高机场商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的素质高低和管理手段的高低对于机场的商业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最主要的是对商业经营体制的优化,旨在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行,利用统一规范的制度对商铺的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手段进行规划,主要就是提高商品的经营质量,避免有些商铺的经营者只追求利益而忽略了对品质的保证,但是这种体制不能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机场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然后,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要定时地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外机场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找出其中的可取之处加以利用,旨在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

商业价值分析范文第5篇

大数据精准营销或为爆点

作为一个社交网站,微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数亿用户和海量数据。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用户黏性,催生更多有效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合理转化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对于已经逐步成熟的微博来说,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微博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作。

微博评价电影,微博聆听音乐,微博点评美食,微博签到商家,微博近年来的大量功能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建立基于用户兴趣与行为的海量数据。而在整个兴趣行为的诱导产生、具体实施与数据回馈过程,微博又能基于精准分析实现与商家的价值变现。相对于此前单纯的卖广告,这种精准营销合作或许才是微博未来真正的营收爆发点。

从近期的微博推广活动“带着微博去旅行”,可以清晰地看到微博运营团队的这种战略思路。简单地归纳这一活动的核心,就是“基于兴趣,提升粘性,产生数据,商业合作,精准营销,变现价值,三方共赢”。

#带着微博去旅行#已经是第三期了。活动内容非常简单:鼓励带有旅游兴趣的用户在旅游过程中带有标签的相关内容。而微博联合商家提供抽奖以及奖品来鼓励用户生成内容。今年的活动开始于7月底,迄今开展了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的相关数据令人惊讶又觉得自然。

令人惊讶的是数据结果,上线一个月活动的总参与量超过6400万人次,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达99.2亿次,旅行的目的地涉及国内数百个城市以及全球数十个国家。仅仅通过这一项活动,微博已经迅速超过各大旅游内容垂直网站,占据了旅游社交分享与商家点评领域的榜首。单是带着微博去韩国的子活动,就获得了超过近1.2亿的阅读量。

但觉得自然的是,微博成为旅游垂直领域翘首本身就有着先天优势。首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5亿人,是中国甚至中文互联网上毫无争议的最大公开社交平台。公开社交的性质决定了微博比其他社交产品更适合用于兴趣分享和推广活动。

其次,微博活跃用户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既热爱旅游也热衷于分享。微博曾经根据用户添加的标签以及关注和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发现旅游用户数量占微博各行业用户数第一位。有6140万用户过和旅游相关的微博,有3200万用户添加了旅游标签。这种海量用户基础和目标契合度使得微博已经成为旅游爱好者最主要的一个聚集地之一,也让微博推出旅游相关活动迅速得到热追变得顺理成章。

联手大投入带来共赢效果

而微博对这一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此前的#让红包飞#等活动一样,微博运营团队对这个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通过各种商家合作活动来刺激用户生成相关内容,还通过醒目的微博展示区来吸引用户点击。在微博CEO王高飞的力主下,微博甚至使用开机报头广告资源来推广这个活动。微博的日活跃用户已经接近7000万,而开机报头是微博在移动端曝光率最高的一种广告形式,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经过三个季度的活动运营,现在的微博旅行活动已经简单到傻瓜的操作程度。无论是原创内容还是转发、评论以及点赞,只要微博内容带着话题词,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无论是旅游者还是有旅游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正因为如此低的参与门槛,微博旅行活动才吸引了超过。

当然,和所有推广活动一样,物质刺激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而这正是微博旅行活动的商业价值体现,把用户活动与商家推广结合在一起。在用户兴趣和商业推广的结合方面,或许没有其他社交网络比微博更适合。

这种商业推广给用户提供了大量免费奖品和旅游实惠,极大地激励了用户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活动每天送出一条全球范围内的免费旅游路线,联手淘宝旅行送出1000万门票优惠的红包,并与100多个旅游景点,二十多家合作伙伴一起,送出大量的免费奖品,活动中奖率高达90%。微博上同时存在2200多个旅游机构的账号和5800多个旅行社的账号,他们也在活动期间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一元抢购和微博用户专享的半价门票和粉丝福利等,都让用户更愿意参与,推高活动热度。

而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给合作商家带去了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回报的精准营销和用户获取机遇。近万个旅游机构的微博账号都借助优惠和抽奖活动吸引到具有旅游兴趣的用户关注,通过他们的旅游信息和产品直接获取了旅游用户。只有3万多粉丝,500多人的一个小村庄@幸福双街,他们发起的一个抽奖活动,就有8万多人参与,两天就产生了1000多份的微博销售订单。在微博上的推广更是让他们在9月10日就卖完了当季的所有的葡萄,这也就是小推广大收益的体现。

参加活动的用户越多,对微博而言积累的数据量就越大。微博可以为旅游商家提供精准的旅游行为相关分析以及商家点评服务。在国内旅游行业服务并不完善的当下,通过微博进行旅游商家与服务点评,能够一定程度规范国内旅游行业,促使商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