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自2001年全国新课改以来,课程改革热潮一丈高过一丈,而课程资源的认识、了解、开发和利用也是伴随着进行的,因此,教育界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工作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对于乡土课程的开发工作还是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农村乡土课程开发的研究更是欠缺,因此,本文针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一个简要的研究,希望能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深入研究做一个参考。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由于个人思想、理念不同,因而教育界人士对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黄浩森(2009)认为:乡土课程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宋林飞(2011)认为,若给乡土课程资源下一个通俗易懂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定义,那就是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一系列取自于“乡土”的,有教育潜在价值的内容,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生活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因素。刘杰(2011)认为,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活动中,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本乡本土的所有素材、条件和精神力量,它包括当地的乡土历史、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物产、人口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等。

在本文里,我采纳黄浩森学者的关于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定义:乡土课程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分类

目前,对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学者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分类:如王颖萍(2010)则按照来源不同,分为校内和校外乡土课程资源;按照基本组成要素,分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乡土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不同,分为真实生活中和虚拟环境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地理学科中,周顺心(2006)根据基本组成要素的不同,把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分为自然方面的和人文方面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按存在地区的不同,分为城市的和农村地区的地理课程资源。宋林飞(2011)按涉及空间的不同,分为社区资源、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

三、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出现的问题

(一)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识欠缺

我们说,如果一个人对一项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那么就很可能会阻碍其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农村,由于地理环境闭塞的原因,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都是比较零散的,他们有的只是对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模糊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次地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意义,因而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进展困难,缺乏支持力度。

(二)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们知道,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它需要各群体的同心协力,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农村地方偏僻,消息传播相对缓慢,因而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知欠缺,甚至有些地方未曾听说过课程资源一词;由于农村师资紧缺,很多教师都是教多门科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占用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从而导致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积极性不强,甚至是持反对意见;学校领导由于对乡土课程资源认识的不足,开发意识欠缺,出于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等等,因而学校领导也不是很支持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地方各部门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欠缺,导致课程资源开发经费不足,工作也进展不顺;再者,家长的不支持也是很大一个原因,他们认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考试并没有多大联系,相反还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习没有帮助,进而缺乏家长这个群体的支持。

(三)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欠缺,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相对缜密的逻辑思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但是,目前,由于农村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导致其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加上目前农村教师大部分属于中年阶层,缺乏年轻有活力、有热情的教师,这部分中年阶层的教师由于还要兼顾家庭的事务,往往抽不开身去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这就使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举步维艰。即使已经进行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其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还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的探究。

四、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教师、领导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领导者对它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且要把这种认识上升到一种坚定的意识的高度。教师和领导是这项开发工作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了解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明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价值,从而把这种认识发展为一种行动的信念和意识。因此,当地要尽可能多地举行一些关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会议和培训,让领导者们明确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学校领导举办具有特色的学校;让教师明确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开发。只有让领导和教师对这种认知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使这种深化到达一个行动意识的层面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且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加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支持力度,争取多方支持

首先,争取政府的支持,学校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及科研机构。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日常管理需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其进行运营,具体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则需要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对其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积极的支持,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只有政府重视起来了,家长、教师和领导们才有积极开发的动力和相应的物质保障。

其次,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知,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抓紧教师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以加强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加强师资的引入工作,使教师的教学更科学,同时也减轻了其教学负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

再者,加强校长培训工作,加深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认识。校长培训可以提高校长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层次认识,因此,校长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应该如何具体展开、如何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利用以及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等。

(三)扩宽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广度,挖掘深层次乡土课程资源

首先,必须扩大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还有简单的几个游戏等,应该把开发之手延伸到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如民风习俗,历史文化遗产,乡村自然风景等。其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举办一些体现本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和学生一起体会乡土课程开发的意义,提高家长对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再者,校内应该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科研小组必须是对课程资源开发有一定认识的,知道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且要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挖掘课程资源的深层价值,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多向价值,让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的更科学、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

[2] 杨芳英.农村小学生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 杨萍.超越界限――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能路径[J].教育科学科学论坛,2007(7).

[4] 包云鹏.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7(3).

[5]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01):81.

[6] 宋林飞.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7] 刘杰.许昌市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8] 王颖萍.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范文第2篇

__x乡位于__x县西南部,距离县城20公里,西部与__县相邻,南部与我县__镇相连,东部和__镇与__乡相连。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总户数4826户,总人口25230人,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所辖13个行政村,79个生产小组,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5所,我乡现有党员791名,其中妇女党员120名,“三老”党员共188名,新党员25名,入党积极分子共62名,共有33个党支部,其中党总支1个,乡机关支部1个,村党支部18个,学校党支部7个,站所支部6个。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学习情况

今年以来,乡党委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乡范围内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号召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文秘站网群众全面贯彻王乐泉同志考察阿克苏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我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和进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乡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和推动我乡经济持续超常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为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乡党委、政府将此列入日常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__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工作由镇党委副书记__同志负责,各村、站所和学校也都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领导小组对全乡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确保全镇学习活动进展顺利。二是制定下发了学习培训方案,重点是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狠抓学习制度的健全,做到“五有”、“三落实”:即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考勤、有讨论、有交流;内容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县党校培训班的基础上,乡党校分七次对机关、站所党员干部及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授课工作由乡领导担负。培训乡干部总数384名,培训村干部133名,每期培训不少于3天,总共培训天数24天。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384本,写心得体会700多份。三是在全乡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由精神文明办牵头组织宣讲团到各村、学校进行巡回演讲53场次,同时印发学习提纲537份,悬挂横幅160余幅,张贴标语700余条,机关干部驻村入户实行“三同”,以各种方式开展宣传,使十六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五好”村支部建设情况

加强以“五好”村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既是事关全乡的、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又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这是乡党委一班人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达成的共识。年初,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张屹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好“五好”村支部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乡党委的做法总结起来是“一个中心,四个结合”

(一)、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带好队伍为中心。

1、组织调整与素质提高并重。乡党委对六个村的班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个分析,制定配强支部书记的具体办法,本着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认真面对个别村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一方面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对那些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当的组织调整。今年以来,乡党委明显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村级干部除参加县党校的培训外,乡党委以我乡开展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民族团结 教育活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等活动为契机,先后九期政治理论、农村税费改革知识、《统计法》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人,切实提高了我乡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坚定了政治立场,更新了观念,解放了思想,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保证使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满意的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全乡各村党支部及成员始终站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最前沿,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强化党员电教质量。今年,我们制定了电教工作发展规划,落实党员电教经费,规范电教片播放收看制度,在抓好日常播放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电教科技工程的推广和示范基地的建设乡党委定期对播放的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电教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3、加强村党支部配套组织建设。除了加强村党支部这个核心建设外,乡党委还高度重视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其他组织的建设,一年以来,这六个村配套组织建设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切实做到“四个结合”,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1、建设“五好”村支部同学政策、学典型经验结合起来。除了参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外,乡党委还重点组织这六个村的干部外出学习兄弟县市发展经济、依靠科技致富等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2、把建设“五好”村支部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今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干部主动深入到农牧民中,根据每家的具体情况,通过算细帐,明确告诉农牧民调什么,怎样调,干什么,怎样干,养什么,养多少,切实引导农牧民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这六个村农民的在面对市场经济时的主动性。乡党委始终把村支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加快整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现在这六个村的贫困人口明显减少,由原来的人减少为现在的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把建设“五好”村支部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认真在这六个村中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明村”达标活动,促进了村貌转变。在乡党委指导下各村都建立了宗教事务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两项”联系制度,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对重点人员进行集中办班教育,限期转化,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今年以来,全乡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4月2号,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教师师资水平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尤其是乡村教师,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进程。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而发现教师师资存在哪些障碍。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并现场发放回收,样本来源于纯乡村小学(乡村镇以下中心小学包括教学点),调查共计发放问卷90份,回收86份,回收率为95.53%。根据以往文献,本次调查的指标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价值导向,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意味着教师自身外在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教师自身内在条件。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指在具备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教室内,乡村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已会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程度、是否已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等。1.目前教师已基本会掌握一种甚至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使用频率比较低。由表1结果可知,其中有54.65%的乡村小学教师已经会使用“投影+幕布”的简易多媒体该方式,73.26%的教师会使用电子白板技术,33.72%的教师会使用一体机,仅11.63%的教师会使用在线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为“黑板和电子白板交互使用”占比为38%,为“电子白板”的占比为35%,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以电子白板为主,交替使用黑板为辅;也会采用“投影+幕布”的简易方式进行教学。总体来说,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使用频率不高。2.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不够,尚未达到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程度。如表2所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处于“一般了解,大致领会”的教师人数约占90.59%。教师基本上都处在这个程度,能满足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成为一个简易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者。而更高水平的“非常熟悉,融会贯通”仅有8.24%,说明乡村小学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有限,课堂呈现效果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在应用信息化教学上提升空间巨大。3.大部分教师借助免费资源平台,尚未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如表3所示:有39.53%的教师未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60.47%的教师已建立。由此观之,乡村小学教师已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授课的初步能力,但其熟练水平普遍不高,融合创新的能力也很缺乏。只是停留在对信息技术浅层的“会用”阶段,总体上看信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1.培训次数较少和培训重点不符合实际需求。如图1所示,教师平均每年参加国家、市或者区县、学校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次数大多为1-2次,分别占比31%、43%,说明教师培训次数少,力度并不高,乡村小学能给予教师吸收新知识和提升信息技术的机会不多。乡村小学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以“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为主,分别占比56%、60%,其他培训内容均不超过30%。学校主要以基础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为重点内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高层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较少。2.培训技术不足以满足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此题设为教师认为自己目前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落在何处。如图2所示:33%赞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5%赞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方面。乡村小学教师认为在培训重点应该是观念转变的与认为培训重点更应注重实际操作的比例为15:71。说明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经改变,技术上的不足使教师想从培训中得到有效的帮助,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3.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希望获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最希望获得教学资源的供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一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建成,需要定期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供应的不足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上有所限制,需要学校资源供给和懂得如何借鉴与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优质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自身能力的支持和拥有自己学校一支强有力队伍的不断指导和引领也很有必要。具体见表4。第12期LEARNINGWEEKLY信息技术培训是帮助乡村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学校方面,满足于解决教师基本的硬件设备使用问题,而忽略了培训内容缺乏深化整合意识;教师方面,从自我主观层面提出培训的重点为信息技术能力,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但其在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中所学习掌握的并不多,从每年参加的培训次数可见培训的资源很贫乏。因此,教师更需要培训来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指教师是否具有教育信息化思维。本部分调查的主要内容旨在了解教师是否有教育信息化意识,以及其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是否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是否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及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1.教师相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并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表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仅有一人表示不知道。教学资源库是指教师把各种与个人教学、学习相关的多类别的数字化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成为方便存取和管理的数据库对象。95%的教师认为有必须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5%的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2.教师愿意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并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相互促进。91%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愿意不断更新理念、知识与技能,显示教师们积极性高。91%的教师表示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但是仍有9%的教师表示否定。说明虽然大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有意识地与同事进行研讨,相互促进,建立相互帮助的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沟通关系,但小部分教师仍固步自封。3.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不足,团队力量不够,如PPT制作技术有限,信息化设备部分功能不会使用。(2)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一方面是教学中所需要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部分查找困难,如体育教学能应用的教学资源较少,另一方面是教育网络资源过于繁杂,筛选优质资源困难。(3)信息化专业培训次数少,信息技术提升不够;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太快,培训内容跟不上节奏。(4)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信息化与教学相分离。在教师信息化意识层面上,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也愿意与同事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的交流互助模式,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支持去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滞后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缺乏一定的融合创新能力。而且,教师虽具有信息化意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缺少有效的行动。从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来看,乡村小学教师是“特殊”群体,他们迫切地需要培训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有限的水平,可培训往往最容易忽视教师自身的动机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事倍功半。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随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硬件不足作为曾经影响乡村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已日渐消解,而乡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过低成为国家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一方面,完善职前培养体系。师范教育应重视信息素养的实操训练,避免仅注重理论的局限,加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避免单一的办公软件的学习,可适当学习实用性强、趣味性足、应用性广的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重视职后培训。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教育质量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小学教师留下任教,也难以请到相关人才进行培训指导,造成“多媒体闲置”的资源浪费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同行交流、现场指导、专家授课、优质课比赛、校际观摩等,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建设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资源库”。

(二)提升应用水平,融合学科教学问卷中第三个维度为教育信息化意识,从中均可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观念已经转变,但知易行难,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满足于操作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缺乏落实学科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于教学实践的行动,致使出现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农村小学教师应努力克服实有条件的不足,开拓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如远程培训、连线专家、课堂实践等。教师还应该在满足当前应用的基础上,学会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技术,最好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科内容来进行选择,这样更具有精确性和创造性。此外,应以年轻教师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带动学校整体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于在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据市委安排,结合县上实际,现就在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示范户,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活动(简称“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xxx党建信息》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育和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备的电教网络体系,提升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动作用,在全乡树立一批符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明显、辐射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素质好、发展经济本领强、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从20xx年4月开始,首先在全乡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村村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建立—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培养一支党员致富骨干力量,配备一支信息技术服务队伍,树立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户,总结一套农村致富好经验,形成—个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通过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年内初步建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步,以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为样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建成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达到电教设施配套化,党员队伍年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正常化,农业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建成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个,培训30名农村党员,使人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且带头致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乡所有村级党支部都建立起自己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并创建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3个、示范户20个,示范、引导、带动全乡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步伐。

三、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条件

(—)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条件:

1、示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经济的思路清晰,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示范基地所在地党支部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抓基地建设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辐射、影响、带动本地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3、示范基地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主导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使基地真正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达到65%以上,主导产业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给发展这一产业的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本乡、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上升,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主导产业。

4、在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下,依靠示范项目开展种、养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该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能够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条件:

l、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规定要求自己,立场坚定,顾全大局,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2、能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实用技术,有一个好的家庭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在学科技,用科技方面成绩突出。

3、按照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且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在本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4、能经常联系、帮助至少3户生活尚不富裕的群众,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使其在1—2年内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本地中上水平。

5、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带头抵制

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四、实施办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参 与意识。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干部、党员、群众大会,专家报告会,组织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板报、简报、标语宣传等方式,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各级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明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观实意义,争取做到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调查,周密部署,分批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开展认真细致的产业摸底工作,对十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重点调查,根据各村的资源,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状况和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作用情况等,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制定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在全乡492个村级党支部分批组织实施。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要作为首批实施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第二批选定40个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三批50个村,由乡镇党委负责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健全电教网络。按照这一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需要,分三步抓好党员电教阵地建设,第一步,要把首批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建成高标准的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基地,做到“六有”:有党员电教工作机构,有专兼职播放员,有播放收看教室、桌椅,有播放收看设备(vcd影碟机、彩色电视机、机柜等),有播放收看制度、计划和“三簿一册”(播放登记簿、讨论记录薄、信息反馈簿、点名册),有电教片库;第二步,对由县上重点包抓的50个村,要认真摸底,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由村上自己解决电教设施问题,其他村由县、乡、村共同筹资解决;第三步,对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由乡镇统筹安排,妥善解决“两机一室”问题,县上予以协助。在电教网络建设中,有条件的村还要在党小组建立电教播放点,建立党员家庭播放户,也可创造条件配备电脑等设施,开展网上教育,在全乡建立健全乡、乡、村三级电化教育网络体系,为开展党员科技培训奠定基础。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立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乡党校,分级负责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中既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又要重视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意改进培训方式。在抓好县、乡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外出考察、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示范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传经送宝,鼓励基层干部、党员上农函大、农广校,提高农村基层于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5、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关键在于示范带动。首先要在全乡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按照条件和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六个一”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由县上组织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为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样板。其次,要组织其他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取经,培养和树立一批自己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促进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l、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水利、林业、信用联社、农发办及其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努力。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建设,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扶持,信用联社要重点向这些村的农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各乡镇负责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具体实施,从而形成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

2、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上要聘请10至20名专家教授担任特色经济技术顾问,成立由农、林、水、供销社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向村上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服务,农技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要肩负起“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技术服务的直接责任。组织部要根据主导产业,定期为每个村配发相关的音像资料,各乡镇党委要指导各村组织驻村技术员、村干部、党员及科技能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工作指导。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作为重点项目联系点,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建立科技人员联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制度。农口的科技人员,要采取定期技术指导,驻村蹲点等办法,每人联系一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这一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户制度,乡镇机关于部每5人一组,联系一个村,每人包抓一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建立部机关组室联乡包村制度,组织部机关每个组室联系一个乡镇,并包抓一个村,指导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把所包的村创建成“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示范村。

4、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两示范—带动”活动的目标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量化考核,落实到人,县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奖惩,每年拟命名表彰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00个。各基层党支部要详细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凡此项工作进展不力的,取消该单位党建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工作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前几年开展的“抓、促、学、奔”活动和“党员形象工程”的深化,是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有效载体,也是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要注意发挥各级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的各类党建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搞好衔接,不断创新。要在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同时,把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一方面,在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头搞试点示范,为群众树样板,把党员逐步培养成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把那些靠科技致富的群众、“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通过重点培养,按照程序吸收入党。

2、建立县、乡(镇)、村级创建工作档案。每年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要认真填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登记表》、《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今年各乡镇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其登记表于4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3、积极转变于部作风,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搞好服务。要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工作创新在一线、干部识别在一线),认真组织开展“村学郭秀明、陈分新,乡学朱显发,县学白河县”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县以下干部“三三制”,切实转变于部作风。

县级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要真正拿出三分之一时间搞调查研究,三分之一时间驻村蹲点抓落实、抓示范,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和加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各乡镇党委要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制定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检查考核和分类指导。尤其要明确和靠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确保这一项活动健康发展并取得实效。

附件:

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人职责

一、全面负责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的生产、供应、销售工作和基地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负责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发展长期规划,制订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负责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基地工作情况,特别是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四、负责基地的科技开发工作,主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组织协调党员群众学习应用新科技、新品种。

对乡村支教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xxx党建信息》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育和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备的电教网络体系,提升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动作用,在全乡树立一批符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明显、辐射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素质好、发展经济本领强、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从20*年4月开始,首先在全乡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村村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建立—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培养一支党员致富骨干力量,配备一支信息技术服务队伍,树立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户,总结一套农村致富好经验,形成—个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通过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年内初步建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步,以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为样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建成*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达到电教设施配套化,党员队伍年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正常化,农业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建成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个,培训*名农村党员,使人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且带头致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乡所有村级党支部都建立起自己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并创建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个、示范户*个,示范、引导、带动全乡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步伐。

三、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条件

(—)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条件:

1、示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经济的思路清晰,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示范基地所在地党支部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抓基地建设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辐射、影响、带动本

地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3、示范基地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主导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使基地真正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达到*以上,主导产业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给发展这一产业的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本乡、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上升,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主导产业。

4、在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下,依靠示范项目开展种、养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该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能够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条件:

l、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规定要求自己,立场坚定,顾全大局,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2、能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实用技术,有一个好的家庭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在学科技,用科技方面成绩突出。

3、按照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且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在本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4、能经常联系、帮助至少*户生活尚不富裕的群众,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使其在1—2年内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本地中上水平。

5、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带头抵制

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四、实施办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干部、党员、群众大会,专家报告会,组织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板报、简报、标语宣传等方式,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各级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明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观实意义,争取做到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调查,周密部署,分批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开展认真细致的产业摸底工作,对十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重点调查,根据各村的资源,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状况和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作用情况等,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制定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在全乡*个村级党支部分批组织实施。*个特色产业第一村要作为首批实施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第二批选定*个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三批*个村,由乡镇党委负责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健全电教网络。按照这一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需要,分三步抓好党员电教阵地建设,第一步,要把首批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建成高标准的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基地,做到“六有”:有党员电教工作机构,有专兼职播放员,有播放收看教室、桌椅,有播放收看设备(vcd影碟机、彩色电视机、机柜等),有播放收看制度、计划和“三簿一册”(播放登记簿、讨论记录薄、信息反馈簿、点名册),有电教片库;第二步,对由县上重点包抓的*个村,要认真摸底,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由村上自己解决电教设施问题,其他村由县、乡、村共同筹资解决;第三步,对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由乡镇统筹安排,妥善解决“两机一室”问题,县上予以协助。

在电教网络建设中,有条件的村还要在党小组建立电教播放点,建立党员家庭播放户,也可创造条件配备电脑等设施,开展网上教育,在全乡建立健全乡、乡、村三级电化教育网络体系,为开展党员科技培训奠定基础。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立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乡党校,分级负责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中既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又要重视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意改进培训方式。在抓好县、乡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外出考察、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示范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传经送宝,鼓励基层干部、党员上农函大、农广校,提高农村基层于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5、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关键在于示范带动。首先要在全乡*个特色产业第一村按照条件和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六个一”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由县上组织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为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样板。其次,要组织其他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取经,培养和树立一批自己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促进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l、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水利、林业、信用联社、农发办及其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努力。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建设,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扶持,信用联社要重点向这些村的农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各乡镇负责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具体实施,从而形成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

2、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上要聘请10至*名专家教授担任特色经济技术顾问,成立由农、林、水、供销社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向村上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服务,农技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要肩负起“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技术服务的直接责任。组织部要根据主导产业,定期为每个村配发相关的音像资料,各乡镇党委要指导各村组织驻村技术员、村干部、党员及科技能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工作指导。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作为重点项目联系点,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建立科技人员联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制度。农口的科技人员,要采取定期技术指导,驻村蹲点等办法,每人联系一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这一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户制度,乡镇机关于部每*人一组,联系一个村,每人包抓一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建立部机关组室联乡包村制度,组织部机关每个组室联系一个乡镇,并包抓一个村,指导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把所包的村创建成“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示范村。

4、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两示范—带动”活动的目标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量化考核,落实到人,县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奖惩,每年拟命名表彰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个。各基层党支部要详细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凡此项工作进展不力的,取消该单位党建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工作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前几年开展的“抓、促、学、奔”活动和“党员形象工程”的深化,是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有效载体,也是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要注意发挥各级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的各类党建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搞好衔接,不断创新。要在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同时,把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一方面,在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头搞试点示范,为群众树样板,把党员逐步培养成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把那些靠科技致富的群众、“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通过重点培养,按照程序吸收入党。

2、建立县、乡(镇)、村级创建工作档案。每年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要认真填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登记表》、《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今年各乡镇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其登记表于4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3、积极转变于部作风,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搞好服务。要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工作创新在一线、干部识别在一线),认真组织开展“村学郭秀明、陈分新,乡学朱显发,县学白河县”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县以下干部“三三制”,切实转变于部作风。

县级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要真正拿出三分之一时间搞调查研究,三分之一时间驻村蹲点抓落实、抓示范,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和加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各乡镇党委要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制定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检查考核和分类指导。

尤其要明确和靠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确保这一项活动健康发展并取得实效。

附件:

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人职责

一、全面负责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的生产、供应、销售工作和基地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负责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发展长期规划,制订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负责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基地工作情况,特别是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四、负责基地的科技开发工作,主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组织协调党员群众学习应用新科技、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