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志愿者工作思路

志愿者工作思路

志愿者工作思路

志愿者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统战文化思想内涵入手,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形式,将统战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旨在建立以“同心品牌”为目标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统战文化;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39-02

党的十以来,把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同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对高校统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高校大学生群体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派、无党派、社会新阶层及海外华侨、港澳台侨等人士队伍的后备力量,更是统战工作的潜在对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将统战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统战文化的思想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具体的发展思路为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2]。

一、以“同心思想”为指导,巩固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的思想路径

“求同、共赢、同心”是统战文化的核心信念,也是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思想。大学生志愿活动在促进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与国情,锻炼与提升才干,培养奉献精神与助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是居民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集中场地,因此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工作精神,即奉献自身之力,友善所及之人,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这与“同心思想”的同心共赢有相近的精神。

1.削减“先进服务队”标签,将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化。提起“志愿服务”部分学生会与“积极分子”贴上标签,认为志愿活动是党员、积极分子等群体热衷的活动,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为“入党”、“学分”而进行违心的志愿活动,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新媒体世界”而少与社会接触。在统战思想指导下,我们应该削减“党员”、“先进”等标签,将志愿者服务活动广泛化,只要具有奉献精神、有互助意识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了解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群众基础。

2.凸显“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规范化。“共赢”也是统战思想的目标。以此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突出“志愿”精神,将学生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工作原理、管理机制相结合,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者,可以选择成为社工,将志愿精神延续。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某学院志愿服务队为例,本队现有队员87人,非党员人数从39%上升到了71%,非学生干部成员组成从46%上升到78.1%,队员自愿度为100%,社区群众对于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7%。

二、以民主调研的活动方式,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路径

服务是由服务者、服务对象构成的双向活动,满意度决定于服务者的付出方式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内容,因此民主调研是科学高效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

本研究团队历时3个月,对长沙市、株洲市、沅陵县等湖南多个社区居民进行了《湖南地区社区居民医务志愿服务需求情况调研》,分析调查对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志愿者品格道德和精神形象需求、服务方式、服务需求情况等。社区居民对志愿者品质要求集中的有诚信、友善、勤劳等,希望以学校统一组织、居委会参与的形式开展,对健康照顾、医务咨询、社会关系支持等需求比较集中。将调研结果应用于校园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招募、培训中。同时研究组也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介入路径的调研》,长沙5所高校的500多名学生参与了调研,分析大学生对社区居民服务的内容、现状、时间、服务形式等,形成针对社区居民的长效服务活动体系,设定弹性因素。有87%的学生愿意参与活动,68%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并且认为有意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程应是在自身意识调节下展开的自觉活动,以发展自身的奉献服务、公民参与、互助友爱等需要作为活动动力,以成就理想自我作为活动导向,以自身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来调节控制整个活动的过程。

三、以”同心品牌”槟勘辏打造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今年教育部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办法》规定各级组织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区域内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导、统筹、协调、考核工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虎头蛇尾”活动形式化、“轻描淡写”内容肤浅化、“理念空白”机制临时化、“资金缺乏”评价滞留化等特点。出现节假日服务扎堆的现象,甚至有媒体报道的福利院老人一天被洗四次头的现象。要想发挥志愿服务送健康、送关怀、送知识、送保健的目的,就必须建立长效志愿服务路径。

1.开展“外展服务”机制,主动识别服务需求。外展服务作为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以“向外拓展”为其突出特点,即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走出学校,识别那些需要接收服务的对象,通过与他们主动建立关系,提供适当服务,提高其应对困难的能力[3]。对于一般的城市社区,大学生志愿者需要到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如公园、街头巷尾、马路边等,通过交流与观察,识别其需要,进而与他们保持进一步接触,通过提供辅导及发放资料,提供教育性、娱乐性及训练或活动,使这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提升,发挥潜能的同时预防不良影响。

2.以“个案辅导”为路径,倡导志愿者情怀。个案工作是一种一对一的方法,经由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福利[4]。大学生志愿者以“个案辅导”为路径介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在相对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运用专业技巧以社区的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各类残疾、慢性患者、老年患者为对象,为其情感方面、心理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

3.以“小组工作”为路径,倡导服务人性化。志愿者以“小组工作”[5]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合作协助,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提供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组织同类问题的服务对象定期聚会,帮助服务对象分享他人的对抗困难的经验,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积极康复。

4.建立“同心品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时效性。利用新媒体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所具有的联络、沟通的优势,让大学生更快、更有深度地记录、了解社区居民的状况,一方面可以成为社工同居民及社区之间彼此沟通交流的重要平_,另一方面也是对外宣传志愿者服务文化、人文关怀精神的最佳渠道。该平台包括对外网站和微信平台两个大的方面,涵盖服务部、策划部、人力部、信息部等多个部门。可以为居民提供短期生活帮扶、定期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社会关系联络、公益讲堂等多项服务,以人性化服务为标准,“同心思想”为引领,利用微信新媒体的凝聚力和高度关注,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有力的帮助。网络平台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由原来的单一、不便联络的情况转向一种拥有长效性发展和多元化便捷服务项目的有机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机制,有利于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良性、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银辉.“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45.

[2]吴猷.论统战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管理,2014,(6)281:211-212.

[3]张时飞.外展服务-中国城市老年工作的理性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1997,(4):12.

志愿者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志愿服务品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马路天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80-02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重要的意义。

学院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除了将其纳入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外,还十分注重“知与行”的统一,坚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营造以志愿者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并致力于创建志愿服务品牌,以推动学院师生持续深入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的做法

(一)从自发创建到组织协调,发掘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

丰泽第七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七小”)和群石小学位于普贤路旁,路通复杂,小学生放学出行存在安全隐患。2008年10月中旬,细心的学院学生发现因为七小校门口没有红绿灯,小学生放学过马路时得避让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辆,于是志愿者们自发地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护送小学生过马路。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于2009年发出“守护小学生安全回家路”的倡议,组织志愿者在七小和群石小学两所学校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护送小学生们过马路。“马路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五年来,每到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时,在七小和群石小学路口,都能看到我院青年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的忙碌身影。[1]

(二)从独立组织到三向联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

实践教育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需要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在推广志愿服务的同时对外积极联系小学、社区、企业、街道等各级企事业单位,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力促校地共建、校企联合、校校联创,形成“三向联动”。“马路天使”活动开展后,学院积极推进与街道、社区的共建工作,加强与两所小学的联创,努力收集他们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及对志愿服务种类的需求,调研各方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及时沟通与协作,搜集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针对两所小学农民工、外来工子女较多的情况,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进企业开展课后学习辅导,开发出了后续的志愿服务项目――“爱心课堂”义务家教志愿服务品牌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宣传,学院“马路天使”志愿服务品牌这个平台取得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企业和社区不仅提供免费的家教场地,还供应防暑降温的茶水,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

(三)从默默无闻到品牌创建,提炼亮点宣传推广,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关注度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注意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工作亮点的提炼,注重典型人物的选树和典型事迹的宣传。从校园海报到网络宣传,营造“以我为马路天使为荣”的志愿服务氛围,一时之间“大手牵小手,争当马路天使”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学院广大青年学生参与“马路天使”行动的热情高涨,五年来已有2万多人次参与此项活动。学院的“马路天使”行动不仅受到了两所小学师生、家长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而且受到了新华网、国家电网报、文明风、福建电力报、海峡都市报、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因此先后荣获了“福建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丰泽区第三届“道德模范”、“泉州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奖”、“泉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等荣誉称号。“马路天使”的案例先后被省公司团委《青年思想引导手册》及泉州团市委《“跟党走,增才干,作奉献”基层团建100例》收录。现在,“马路天使”已成为学院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

(四)从品牌带动到持续拓展,拓宽志愿服务范围,促进志愿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马路天使”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将志愿服务的范围拓展延伸,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从“守护小学生安全回家路”到“大手牵小手,争当马路天使”再到“爱心课堂”和爱心会演等各类主题活动。学院志愿者还积极参与到两所学校的德育教育中,组织志愿者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大手牵小手,走进敬老院”、“手工制作比赛”、“节约,从身边做起”等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养成勤俭文明的好习惯。

二、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的成效

(一)志愿服务成为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实现了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理念融合

从自发到有组织地进行,学院领导敏感地意识到这项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形式,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奉献、学会奉献。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从“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做到了“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投其所好,助其所为,促其所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志愿活动成为大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实践、自我教育的方式。通过这些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透精神的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规范化身为行动事实,从而实现了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志愿服务成为公德教育的社会课堂,实现了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行动统一

“马路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学生们服务与沟通的意识,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了爱与奉献的公德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又在校园里营造了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风气。大学生们通过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理念,传播着文明和谐之音。他们的行为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

三、对于依托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一)以志愿服务品牌为核心,加强组织引导,发挥志愿服务的保证功能

学院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院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学院团委及各系团学组织具体负责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理念,为“马路天使”、“爱心课堂”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配置专门的组织管理人员(以学生为主),使得爱心接力棒在老生与新生志愿者之间流畅地传递,保证志愿服务品牌的质量。

(二)以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发挥志愿服务的导向功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在争当志愿者帮扶身边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传递正能量,增强凝聚力,激发精神动力,指导自身行为,发挥了志愿服务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及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志愿服务的道德导向功能。

(三)以志愿服务品牌为平台,挖掘先进典型,产生志愿服务“名人效应”

在品牌宣传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树立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起到“品牌代言人”式的引领作用,不仅能够使志愿服务品牌形象更加鲜活,同时也营造了“好人名利双收”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培养人、凝聚人的功用,让大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感悟、感动和成长。

(四)以志愿服务品牌为契机,建立德育学分评价机制,产生志愿服务激励效应

以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契机,学院形成一批有组织、有纪律的志愿活动项目,学生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个人可以根据系统记载累积志愿服务积分。通过积分制量化考评产生评价反馈,最后按照一定比例在德育学分中体现,而德育学分又直接与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评比以及入党考核评价等挂钩,从而形成德育学分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促进志愿服务品牌成为一项可持续的、富有生机的、对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平台。

[ 注 释 ]

志愿者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按照省项办通知要求,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结合平时掌握,对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去年月份以来,我市大学生志愿者在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全身心投入到村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⒈工作热情高,愿意扎根农村工作。从半年多的工作实践看,这些大学生志愿者都很热爱农村工作,很珍惜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对于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都能够正确对待,服从分配;绝大多数都能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绝大多数都能坚守工作岗位,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绝大多数都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承担额外的工作,表现出了很高的工作热情。在坚守工作岗位方面,本地志愿者好于外地志愿者,从事教学的志愿者好于从事村务的志愿者,专业对口的好于专业不对口的。在就业意愿方面,以上的大学生志愿者两年服务满后,表示愿意扎根农村工作,只有近的大学生志愿者表示要考公务员或回家乡另谋出路。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如果服务期满后,能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大多数都愿意扎根农村。从我们组织召开大学生座谈会、到基层检查听汇报的情况看,每一次他们都能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在村上和在村小学工作中的体会和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对策和办法,他们的确是一支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队伍。兰西县兰西镇跃进小学大学生志愿者高慧聪,由于学校英语老师紧缺,她一人承担了三个年级的英语课。兰西镇发展小学也缺少英语老师,同跃进小学的领导协商后,希望高慧聪也能到他们那里教英语,这样高慧聪由原来的教一个学校三个年级英语课,变成教两个学校六个年级的英语课,这么大的工作量,她毫无怨言。明水县永久乡永久村大学生志愿者杨森富,××年春节他回家期间,因版权所有!胃穿孔做了胃部修复手术。春节刚过他便乘火车从多公里的青海回到明水,乡村领导得知他刚做完手术都劝他休息,保养身体。可他依然穿梭于群众中间,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手术后的修养期间没有因病缺席过村委的任何会议,没有请过一天假。

⒉适应能力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我们绥化的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半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而且在分配上尽量分到家庭所在地,他们都熟悉农村工作,熟悉家乡的人和事,因此进入角色较快。从事农村小学服务工作的名志愿者已经基本适应农村的教育工作环境,有近的志愿者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并承担起了繁重的教育管理工作。绥棱县克音小山小学大学生志愿者张爽,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并兼任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她摸索出了“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明显效果,××年末,她的英语教学成绩位居全乡第二名。从事村务工作的志愿者,在当前农村的各种矛盾和情况非常复杂、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的情况下,都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努力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致富项目的示范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艰苦创业的实践者。尤其是在人地矛盾的纠纷中,他们能主动地作好农民的思想工作,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为农民讲解政策,指导农民搞好生产,充分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拥护。绥棱县靠山乡七井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村委会主任助理王赵臣,利用优先发包的耕地,投资万元,搞起了中草药五味子种植,不但自己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还为群众找出了一条致富路。青冈县连丰乡连丰村大学生志原者王彦辉,充发利用所学动物养殖专业特长,成为该村佳宝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员兼销售员,不到半年时间,在明水双兴镇,青冈县迎春乡、祯祥镇、永丰镇、德胜乡、中和镇及林甸县等地建立销售网点多个,共计销售饲料多吨,为村里盈利近万元。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到养殖大户家里介绍饲料的特点和饲养技术,受到群众欢迎,也在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有大学生志愿者形象。

⒊工作作风实,深受群众欢迎。在我市服务的名大学生志愿者,都能够扑下身子,踏实工作,深入实际,肯于吃苦,做村务工作的志愿者能够深入群众,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从事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志愿者对于加强当地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担任镇久胜镇党委组织干事和久宏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志愿者徐云威,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走遍了全乡村、屯、学校,走遍了全乡每一户贫困户,帮助群众修桥补路、捐钱捐物。为帮助手残体弱的特困农民党员杨怀富和供两个孩子读大学的特困户刘平均,他来回奔波,费尽心思,争取党建扶持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种兔、种羊项目。乡里组织农户修号公路,从未拿锄头锹把的他和群众一起打石挖泥、推车铺路,手磨起了血泡他仍在坚持,衣服脏了他没有在意。在他的带领下,长达公里的道路按期保质保量完工。久宏村的群众都说:“像徐云威这样的大学生,我们欢迎”。在安达市太平庄镇十八村服务的张飞翔,多次深入养牛户中为他们讲解科学饲养的好处、方法,使奶牛户们认识到了饲养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科学饲养意识,改进了饲养方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饲养的轨道。十八村村民王振国,养牛饲料用了不少,可是牛的产奶量却不多,别人挣钱,他却赔钱,张飞翔了解后,送给他两本书,并给他讲解如何科学的配备饲料,他按照张飞翔方法试了两个多月后,真的扭亏为盈了。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改进饲养方法和加强防疫工作以来,该村奶牛户共增收近万元,使群众对他也更加认可和信赖了。选派到祯祥镇祯祥村小学的大学生李浩然,每天吃住在学校,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学生家进行走访,在了解到学生马玲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家庭条件非常不好,孩子每天放学还要照顾老人,于是他每天都到她家帮助孩子补习功课,还每月无偿给小马玲元钱的学习费用。据统计,目前,全市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民和学生做好事和解决问题多个

二、存在问题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运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给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新变化,形成了一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乡村干部和农民兄弟的欢迎。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一方面,虽然大多数乡村领导对大学生志愿者高度重视,但有的服务单位领导存在着“他们是志愿者,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工作能力,干不多长时间,就是来镀镀金”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受农村机构改革影响,被服务单位担心志愿者挤掉正式工,有抵触情绪,或在管理和使用上留有余地,或不给志愿者分配实质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虽然各级党组织给予他们很多优惠政策和照顾,但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存在临时思想,对两年后去向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担心政策变化;有的志愿者还有考研、考公务员、回家乡另谋出路的想法,不能完全安下心来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农村和村小学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热情。这种思想在从事村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中比较突出。

⒉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乡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经营管理、英语教育、音体美教育、中文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派到各地的志愿者所学专业不能直接与农村工作对接,从某种程度上说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弱化了大学生志愿者专业能力的发挥。在我市从事村务工作的名志愿者中,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经营管理专业的志愿者仅有名,占从事村务工作志愿者总数的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名志愿者中,非教育专业的志愿者就有名,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志愿者总数的。

⒊政策待遇落实不及时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家住贫困地区,又多数远离家庭,这些志愿者缺少固定的经济收入,寄希望于补助费生活。由于各种原因,志愿者应该享受的政策待遇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经济紧张,分散了大学生们的工作精力。有的地方志愿者工资发放不及时,主要是上级没有具体的文件规定,无法参照执行。有的半年发一次,有的一个季度发一次,有几个市县今年的志愿者工资到现在还没有发放,原因是地方财政紧张,筹集资金困难,不太愿意垫付,这里也有去年省里应该转移支付志愿者工资的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肇东市就没收到这部分转移支付资金。

⒋服务期满后志愿者就业问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政策能否兑现、工作如何安排、编制怎样落实、待遇如何保证等问题是各地项目办和大学生志愿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省大学生项目办能够按照黑教联发号文件精神落实相关待遇政策,并能够为大学生志愿者定岗定编,大多数都能够扎根农村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⒈要明确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农村的政策规定。为统一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农村的思想,建议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农村的政策待遇问题进一步明确,缩短扎根农村大学生志愿者转为正式的时间版权所有!,由年减少到年。同时,通过招录、考试等方式,把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生志愿者转为正式教师和国家正式干部,特别是结合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鼓励他们参加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竞选,把他们留下来,打消志愿者后顾之忧,变短期服务为长期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稳定,为农村留住人才,也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⒉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统一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志愿者职责、义务、权利、培养、待遇(医疗、养老保险)、考察、考核、奖励、诫勉上分别做出详细规定,使志愿者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打破身份界限,建立优秀志愿者选拔培养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管理细则,从思想、工作、经济指标、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反响和领办创办产业等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确定服务期满后是否继续留在村里或学校工作,以此来激励大学生志愿者立功创业、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对现有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淘汰不胜任者,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村级和村小学“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⒊坚持定向培养和定向选派大学生志愿者。根据每个村和每个学校的需要,选派本地农民子弟到高校培养,或者从高校选拔基层需要的生源地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农村。由于是本地农村出身,熟悉农村基本情况,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更容易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定向培养还可以根据本村需要填报志愿,很好地解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定向选派志愿者,可以让基层单位和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双向选择,保证适才适用,达到基层基层满意、志愿者本人满意和群众满意。经过前阶段的摸底和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我们绥化市今年需要名志愿者,村务工作名,教育工作名。村务工作需要的志愿者,农业、畜牧、经营专业占村务需要总数的;教育工作需要的志愿者,英语、音体美、中文专业占教育需要总数的。农村最缺的是农业和英语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希望省项目办能多派些这样的人才。

⒋全面落实大学生志愿者的各项政策待遇。认真落实黑教联字号、黑财教文件等精神,兑现经济、政治方面的政策待遇,对志愿者工资发放实行银行卡制,方便志愿者领取补贴;对财政部门应该定期对基层志愿者工资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按月及时发放;对志愿者的工资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尽量由省财政于年初拨给地方财政,以保障及时兑付。

⒌及时总结宣传大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大学生志愿者年轻有为,工作热情高,知识含量多,思想观念新,对新事物接受快,敢创敢干,有着很大的内在潜力,对他们干出的一番事业要全面的总结剖析。要通过表彰奖励、事迹报告会、会议交流、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彰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以达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大学生志愿者支支援家乡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中来。

四、前景展望

志愿者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是20**年来习水服务的西部志愿者,很高兴今天我能作为一名老志愿者代表在这里发言,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即将离开服务岗位的老志愿者们对各位领导一年来给予我们的关心,照顾与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一路奔波劳累来到绿洲红城,神奇习水服务的新志愿者朋友表示欢迎。

光阴似箭,一年的志愿服务期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年的经历让我们终生难忘,它不但淡去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浮躁与不羁,培养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踏实与沉稳,更让我们在西部这个大熔炉里,磨练了意志品质,锻炼了工作能力。回想这一年的志愿服务生活,一切都历历在目,唯有新鲜感已被熟悉所取代才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身在祖国西部已经一年。回望身后清晰的脚印,是自己对西部那充满希望的情怀,也是自我价值在习水老区的升华。去年的今天我们还是刚刚来到习水的新志愿者,而现在我们是经历了一年志愿服务生活的老志愿者。这一年,我们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节假日义务为学生补习功课;参加市、县举办的知识竞赛;回家乡为山区孩子筹款募捐;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义务下乡宣传法律法规等等。每一次经历都让我们有不同的收获。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谨以此作为经验,希望能对新志愿者朋友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做好

到服务单位后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作为从其他省市过来的志愿者,我们的到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服务单位都是一种考验,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作为志愿者的艰辛和责任,更深切的感受到西部人民和西部的建设是多么需要我们这股年轻的血液来增加活力和发展力。脚踏实地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快的融入这里的生活和更深入的了解这块美丽的红土地,才能真正为习水的发展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次,要记住在这里我们是老师也是学生。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是来支援西部发展的,但同时我们也是来学习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骄不躁,只有这样才能很快的融入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再次,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提高。

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为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要始终用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来严格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各种重要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活工作上严格要求,在思想政治上高标准,坚持认真负责、敬业专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在服务期间,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积极使自己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加认真,作风上更加务实,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我们真实的感受到来到这里不虚此行,我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新志愿者朋友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志愿者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志愿服务;行政化;去行政化;社会化;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4-0024-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志愿服务扩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初,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1]但是,志愿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隐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志愿服务的行政化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

目前,国内学术界专门针对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的研究不多,虽然一些研究或多或少触及了这方面的问题。谢泽宪调查了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志愿者统计数字失真、形式主义盛行、参与者“被志愿”等行政化倾向。[3]祝建兵、向良云探讨了志愿组织在产生方式、监督管理、资金筹集、人事编制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及其危害。[4]张萍、郭永芳研究了志愿活动从项目规划、组织动员、宣传配合到人员招募、资金支持、操作实施,再到效果评估、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存在的行政化问题,由此导致志愿服务志愿性淡薄而强制性突出。[5]这些研究从志愿者管理、志愿组织运行和志愿活动开展等角度探讨了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但对志愿方式和志愿参与等方面的行政化问题关注不多,对于去行政化路径选择语焉不详。

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有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去行政化的根本路径何在?本文拟以广州市F街志愿服务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志愿服务从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式的转变。

二、F街志愿服务个案概述

F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老城中心区,历史源远流长,曾是著名的西关地带。下设14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2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F街开始把社会服务和社区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街道先后成立W慈善会、KL社区服务中心、LS展能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和SG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服务。[6]同时在广州市率先发展志愿服务,相继成立广州市首支长者义工队、乔心义工队、家庭义工队等多支义工队伍,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2002年11月,F街成立广州市首支长者义工队,并在14个居委会设置长者义工小分队。2005年,F街成立广州市首支家庭义工队。据统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街道注册义工超过6000名,这些义工和志愿者长期活跃在街头巷尾,积极参与扶贫济困、邻里互助、安老照顾和精神慰藉等各种社区服务。由于起步早、发展快,F街在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方面走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街道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志愿服务要得以维系和发展,“除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以外,还必须依靠各种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7]“纵向的权力线”是指政府的行政化路线,“横向的行动线”是指社会化路线。F街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两股力量:一是当地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支持,二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两股力量相互巩固,构成了支撑F街志愿服务发展的“两条腿”。但是,这“两条腿”的步伐是不一致的,明显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一方面,作为“纵向的权力线”的行政化干预根深蒂固,且呈不断增强之势;另一方面,作为“横向的行动线”的社会化参与却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出现根基不牢、发展不足的问题。因而近年来F街志愿服务陷入行政化困境,发展减速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F街志愿服务是近年来各地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本文探讨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文本。

三、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以F街为例

行政化方式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行政介入可为志愿服务“铺路搭桥”,但过度的行政介入则会破坏志愿服务生长的社会土壤。近年来F街志愿服务陷入行政化困境,表现在志愿组织行政化主导、志愿方式行政化动员、志愿参与同质化构成、志愿发展空心化困境等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志愿组织:行政化主导。F街大多数志愿组织是在街道党政部门的鼓励、发动和支持下建立的,志愿活动开展较多围绕政府工作需求。W慈善会、长者义工队、乔心义工队、家庭义工队名义上是志愿组织,但实际上具有浓厚的政府背景。一方面,它们大多是由街道办发动成立的,其合法性是由当地政府赋予的,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它们不可能成立,更遑论发展。例如,W慈善会的负责人是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会长是街道办事处主任,其他重要职务也几乎都是由街道干部担任。另一方面,这些志愿组织内部管理比较松散,既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稳定的人员与经费来源。严格地讲,他们并不是自主的志愿组织,而是依附于地方政府的“亦官亦民”组织。这些组织没有正式的制度规范和明确分工,没有专门的组织、人事和财务系统,也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队伍。它们是以街道办为领导核心,借助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和其他社区服务组织的力量,依靠街道党政系统维系而组成的一个志愿服务网络,主要根据街道统筹和行政调度来生产并提供志愿服务。

由于政府主导的体制架构,街道党政系统习惯以行政化思路主导志愿组织运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志愿服务纳入行政工作序列,让志愿组织承担相关行政职能。街道办及其辖区工作机构经常要求志愿组织承担大量行政任务,如要求志愿者去社区居委会挂职,调动志愿者配合街道和社区开展治安、环卫、创文、宣传等各项行政事务。在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相当一部分志愿者都曾经因为“街道党政系统安排”、“社区居委会劝说”、“配合街道工作需要”等导致“被志愿参与”。这些做法干扰了志愿组织的日常运作,使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行政任务,而无法专注于志愿服务。加之相关志愿组织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比较有限,因而在日常运作的许多方面(如招收学员、举办活动等)不得不依赖于街道,借助行政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志愿方式:行政化动员。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本应更多地依赖自下而上的志愿参与,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但在F街,许多志愿服务更多地依靠行政动员,而非志愿行动。一个明显的例子是W慈善会筹款,筹款本是志愿行为,但相当一部分人参与慈善捐助是碍于街道领导的“权威”和“面子”而不得不为之,并非自发志愿。从W慈善会成立到现在,每年慈善募捐需要依靠街道办领导带头发动,以致这种募捐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新一届街道办领导上任后,往往会凭借其正式权威或非正式关系发动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捐款。曾经有一段时间,慈善会发动募捐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定任务,规定每人负责筹款多少,下指标、定任务成为“不成文”的规则,通过这种层层分摊任务的方式,来确保“保质保量”完成慈善募捐任务。在这种行政动员的体制架构下,出现“被捐款”、“被志愿”的现象就无可避免了。

受传统习惯或利益驱使,街道党政部门甚至志愿服务组织本身,习惯用运动性、号召性的方法开展志愿活动。如社区志愿组织开展活动需招募志愿者时,经常是通过街道办或社区居委会张贴通知或做动员,号召当地居民参与活动。时间一久,社区居民也慢慢习惯于响应政府号召而参加志愿活动,反而对志愿组织的志愿招聘无动于衷。依赖行政化动员来推动志愿服务,无疑偏离了志愿参与的初衷。长此以往,许多居民对志愿组织产生误解,以为志愿组织就是政府办事机构;或者不信任志愿者或志愿组织,认为他们不可能单纯热心做好事,一定是“别有所图”。一些志愿者反映,他们参加探访孤寡和特困人士等志愿服务活动时,部分孤寡和特困人士不了解不信任他们,甚至怀疑他们“别有用心”,以致有志愿者曾经被探访对象赶出家门。对此,有志愿组织感到很无奈,他们内心希望通过志愿方式动员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但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公信力和民众信任,不得不打着政府的旗号开展活动。

3.志愿参与:同质化构成。志愿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各界的参与规模和范围,参与的人数越多,范围越广,志愿服务资源也就越丰富。但是,受行政化干预和社会化不足多重因素影响,F街志愿参与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有限的,在慈善捐赠、邻里援助、义工探访和非血缘关系认养等活动中,参与对象主要是与街道、社区有紧密关系的基层干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积极分子(如党员和离退休干部),普通居民参与较少。这种状况无疑极大地限制了志愿服务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志愿参与同质化构成,即志愿参与主要限于少数几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如与街道党政系统或社区居委会具有紧密关系的党员干部、离退休老人和积极分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F街各类义工服务队的成员主要是以党员、干部和老人为主,其他的居民热情并不高。这是因为,这些积极分子与街道党政系统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发动起来也比较容易。对此,街道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志愿者以党员、干部和离退休老人居多,而其他居民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党员干部和退休老人比较热心公益、“有思想觉悟”,一般居民“缺乏素质”,“思想觉悟不高”。

总体来看,F街的志愿者来源比较单一,志愿参与具有同质化构成的特点,以辖区内党员干部、离退休老人和在校学生为主,家庭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志愿者比较少。志愿者队伍的单一化、同质化导致的一个后果是,W慈善会、KL社区服务中心、LS展能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和SG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活动时,经常出现人手不足和缺乏志愿者的问题。以青少年服务中心为例,它的志愿者主要是低年级大学生,辅导青少年往往需要志愿者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人生经验,这些要求是一些低年级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因此,中心一直很希望有工作经历的社会志愿者参与青少年辅导,为此他们在社区内外举办了不少志愿者招聘活动,但社会反响比较冷淡,并未取得明显成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让街道、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充当临时“志愿者”。

4.志愿发展:空心化困境。适当的行政干预是必要且有效的,它能发挥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有助于在短期开拓志愿参与的渠道、发动更多基层民众参与。但过分强调行政化方式则会导致政社不分、以政代社,损害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志愿参与后继乏力甚至陷入“空心化”困境。所谓“空心化”困境是指社区志愿参与实际上只有少数人参加,表面上参与的人很多、规模很大,其实有一点“虚张声势”、“外强中干”和“宣传水分”,真正参与的人并不多。“空心化”这个词用来形容F街志愿服务发展十分贴切,它反映了过度行政化导致的志愿参与缺失。从表面上看,慈善会、社区服务机构、义工等开展互助活动“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只有党员干部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多数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经历短暂的发展“黄金期”后,近年来F街志愿服务陷入发展低谷,志愿参与的人数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有减无增的迹象。街道对外宣称,包括在校学生、退休职工和社区群众在内的街道志愿者人数共有6600多人,但调查发现,真正参与志愿活动尤其是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并不多,远远没有这个数字。很多人只是象征性地在街道注册社区志愿者,但很少甚至从来不参加活动;也有不少根本没有注册,只是偶尔参加了社区志愿活动。据街道有关负责人估计,坚持参加活动的义工也就两三百人。以最为活跃的长者义工队为例,街道对外宣称注册长者义工有300多人,但实际上能坚持参加活动的人数远远没有300人,据观察,比较积极和活跃的大概只有几十人。以HG社区为例,据居委会负责人介绍,虽然社区对外宣称共有各种社会义工300多人,但实际上大部分义工只是报个名或注个册,从不参加或者很少参加活动,固定参加活动比较活跃的也就是几十人。由于长期的行政化主导,志愿参与后继乏力,陷入“空心化”困境。

四、志愿服务去行政化的路径

志愿服务去行政化的根本路径是回归志愿本义,推动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式转变,真正让志愿服务落地生根,植根于社会。通过系统而自觉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在社会各个层面落地生根,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

1.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志愿服务制度。志愿服务制度的缺失是导致行政化泛滥进而衍生诸多弊端的重要原因,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如政社不分、以政代社)为行政化提供了通道。因而,建立现代志愿服务制度是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根本。通过立法形式保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8]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都制定了志愿服务专门立法,如美国的《志愿者保护法》、加拿大的《志愿工作法》、澳大利亚的《志愿服务原则》等。目前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已制定了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但全国层面的专门法律尚付诸阙如。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完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立符合中国实际、保障志愿服务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现代志愿服务制度。现代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规范政社关系,保证志愿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性和独立性,促进志愿组织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志愿服务的自主性;激发志愿服务潜在资源;规范志愿服务行为;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志愿服务效能感;激励志愿者的持续参与;促进政府的资源服务支持。[9]要通过国家立法构建现代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政府、志愿组织、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等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从制度上杜绝随意行政化干预的通道。

2.组织建设:促进志愿组织自主发展。志愿组织普遍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外援不够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因而不得不依赖于政府,这为行政化滋生提供了土壤。促进志愿组织自主发展是克服行政化的一剂良药。为此,政府应在资金、人才、登记、法律等方面为志愿组织自主发展创造制度条件,为志愿组织自主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渡空间、创造条件。一方面,积极培育志愿组织的发展,简化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准入门槛,加速孵化扶持,提高志愿组织进行机构自治、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购买、租赁、承包、特许经营、专项补贴等各种方式把不该管、管不好的职能转为由志愿组织承接,为志愿组织承接服务让渡更多空间。此外,还要加大对志愿组织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缓解志愿组织资源不足、资金匮乏的问题。完善政策法规、降低准入门槛、加强能力建设,缓解志愿组织能力不够、影响不大的问题。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组织管理、推进依法自治等,解决志愿组织管理失范、运作失调的问题。总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应当成为调节政府与志愿组织关系的基本原则。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是“划桨”,不是介入志愿组织微观事务领域,而是“掌舵”,承担好政策规划、资金支持和服务监管的角色,为志愿组织自主发展让渡空间、授权赋能。

3.机制建设:构建志愿者成长机制。目前公民志愿参与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志愿者成长的机制。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志愿者成长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了一种激励和成长的环境。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志愿组织与志愿者之间保持较为充分的互动。相比之下,中国缺乏志愿者的成长机制。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借助行政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损害了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动力。一些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随意调动志愿者,把他们当作免费劳动力,安排琐屑行政事务,志愿者在这些活动中很难实现志愿价值,难以得到成长,反而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构建志愿者成长机制,对于发展公民志愿参与至关重要。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志愿者成长机制主要包括志愿者激励、志愿者认可、志愿者发展等配套机制。这方面,参考国外做法,应加快完善志愿者激励、认可与发展机制,让志愿者在“助人”同时能够实现“自助”和成长。如完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鼓励志愿者组织依托志愿服务记录,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可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数内得到他人的无偿服务;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包括国内同行交流和出国学习培训;推行服务积分兑换,根据志愿服务时间的长短提供相应积分兑换,换取小区活动的优惠、附近商业购物的优惠;营造志愿者光荣的人文氛围,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4.文化建设: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受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众素有依赖政府的习惯,加之政府在公共服务中惯于大包大揽,因而整体而言公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水平较低,志愿服务文化不接地气,志愿服务行政化色彩浓厚。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与社会自下而上的参与。一方面,国家应当承担有关责任,将志愿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建设和公民精神培育工程,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推广助人自助、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志愿文化理念,推动现代志愿服务文化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公民组织及个人也要学会志愿参与的艺术,通过关怀他人、关心社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培养对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感,推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顾名思义,志愿服务是志愿从事社会服务,因而,志愿组织的经营,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使,而是靠“使命”的凝聚和引导,[10]志愿文化的培育,不能单靠政府宣传乃至思想灌输,而应发挥国家引导、社会参与和文化熏陶的协同效应。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惯于思想灌输的路线,改变民众被动灌输甚至“被志愿”的弊病,让公民大众成为志愿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让志愿服务成为公民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

诚如“全球志愿者宣言”所言:志愿服务不应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不应是趋利从众的跟风,而应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深植于这个社会的骨髓。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志愿性和社会性,因而应当回归志愿本义,从行政化方式向社会化方式转变,让志愿服务成为植根于公民精神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反之,若继续以行政化思路主导志愿服务,简单地将志愿服务当作政府治理的辅助力量,或把志愿组织当作政府派生机构,这样虽可在短期内营造志愿服务的繁华景象,但从长远看会从根本上掏空志愿服务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江涛.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3392万人[N].新华

网,2012-12-18.

[2]丁元竹.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谢泽宪. 行政化倾向,发展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社会,

2003,(1).

[4]祝建兵,向良云.社会组织行政化及其治理[J].长白学

刊,2011,(3).

[5]张萍,郭永芳.论我国志愿行动组织管理与激励中的行政

化特征[J].学习与探索,2013,(6).

[6]刘敏.社会资本与多元化贫困治理:来自逢街的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11-212.

[7]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

门的新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

[8]赵枞安. 借鉴域外经验 推进国家志愿服务立法[J].学术

界,2011,(5).

[9]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

政管理,2011,(3).

[10]P.F.Drucker.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