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共青团志愿服务作用调研

共青团志愿服务作用调研

*年,*区*街道团工委牵头首创了“综合包户”学雷锋志愿活动。经过24年的不懈努力,大家耳熟能详的“综合包户”既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又成为了教育青年、凝聚青年,传承志愿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和谐社区建设新形势下,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创新管理思路。因此,我街道青年公务员课题小组立足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奥运志愿服务的良好契机,初步探索建立新时期“综合包户”青年志愿者队伍管理方法、途径、操作模式等机制。旨在实现两个对接,即实现传统社区志愿者与社会志愿者对接;实现“综合包户”传统志愿活动内容与现代化志愿服务对接,为弘扬志愿精神,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一、地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1、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分析

目前,我街道9个社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400余家,户籍人口5万多人。签定“综合包户”协议近百份,其形式有个人、党团组织、重点企业、非公企业包户等,服务范围涵盖了助老、助残、助学、助困、便民、互助、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等领域。其中,助老项目占志愿服务项目总数的45%;助残项目占25%;助学项目占12%;其他便民互助项目占18%。志愿服务队伍以地区中小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老字号企业、非公企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近300余人。

2、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广大青年团员的积极参与和巨大的社会需求,青年团员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通过“综合包户”他们走进了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但总体来讲,共青团的志愿服务融于于社区和谐建设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地区多年的志愿工作实践情况显示,青年团员“综合包户”工作尚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服务成本比较高影响服务质量

青年团员正处于人生的“爬坡”阶段,承载着较重的学习、创业和家庭的压力。相对于老年志愿者来讲,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成本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综合包户”这样“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协议关系,使志愿服务不可避免地要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矛盾,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不同程度挫伤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造成不少青年团员半途而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2)志愿态度的不稳定影响服务质量

青年团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他们的热情容易被激发,也容易很快消退;乐于从事富有挑战性的新事业,也容易很快地发生兴趣转移;他们具有奉献社会的高度热情,也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综合包户”还是以助学、助残、助就业等“帮困”内容为主,青年团员们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往往准备不足,当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他们便容易表现出虎头蛇尾的现象,易造成服务不连续性、不稳定,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3)社会认同度不高制约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与日益提高的新闻舆论知名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在各行业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度。暑假期间,我课题组组织了地区青少年及其家长与大学生志愿者小组交流会,活动中随机进行了青年志愿服务认知座谈。从认知情况看,有70%以上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表示曾经听说过青年志愿服务和“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品牌,有60%左右表示对于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团员没有特别的关注或奖励。这说明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并没有深入人心的认同机制。从参与情况看,据大学生志愿者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青年志愿者的人数占社会青年(14-35岁)总数的4%左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例有相当的距离。这也说明社会认同度不高造成了志愿服务参与程度低制约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二、地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1、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系

“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弘扬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相一致。“综合包户”社区志愿服务为人们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而且通过多年的活动我们看到,志愿者和综包户双方都从中得到了满足,从而有助于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

回顾北京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大青年深入开展以“综合包户”为主要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社区居民广泛开展邻里之间的互助活动,逐渐将志愿服务概念引入北京居民的生活之中。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综合包户”在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还处于初期阶段,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课题组组员们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及亲身参与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看到了奥运会为推动青年团员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感受到了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加速期。我街道课题组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及经验总结等方法,重点把握新时代环境下和谐社区建设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要求,旨在提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自觉化的发展思路,以此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

2、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在奥运机遇中的新发展

我课题组认为共青团“综合包户”活动要借助筹办奥运之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在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的较大突破。因此,在筹办奥运城市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课题组认为要把推动奥运志愿服务与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以充足的理论准备、思想准备和人才准备,转化为共青团“综合包户”和谐社区志愿服务的宝贵资源。经过与导师共同探讨,提出了四点措施供借鉴。

一是借助奥运志愿服务营造强大声势,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志愿精神认同度。志愿理念的产生基于个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爱心与责任感,是可引导、培育的。北京在近年积极推广公民教育,特别是奥运会大众传媒广泛宣传的影响下,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已开始认识及接受。但要把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还需要进一步要通过报纸、杂志、书刊、电台、影视等各种载体,加大对志愿理念的宣传,积极宣传典型事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地区将通过组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宣传团,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的专题宣讲活动。结合街道奥运城市志愿者培训工作,尝试着将“综合包户”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志愿者专业训练的课程中,提高社会认同度。

二是借鉴奥运志愿服务的先进组织经验,强化志愿服务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我们国内志愿服务主要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民间承办,社会化运作”的方式。这决定了社区志愿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与政府的密切联系是必然的。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主要管理者依旧落实于街道团工委,与奥运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基层主责落实部门一致。因此,对于积累市、区奥运志愿者组织管理经验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具有较好的延续性。20*年12月5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志愿活动的法律法规。在此前提下,建议市、区团委加强对基层青年公务员志愿服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指导街道团工委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登记、管理、认证机制,提升对志愿者的社会性承认力度,增强青年团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奥运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效性,延续“综合包户”志愿品牌的感召力,加大共青团志愿服务社会领域的渗透力。我课题组结合十七大精神学习,认为共青团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组织的过程中,奥运社会志愿服务采取服务职能化、职能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方式十分科学,并且可操作性强。我街道在团区委的指导下,运用此方法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20*年通过团区委统一部署,我街道在区志愿者网站“综合包户”系列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奥运宣传类、环保宣传类、文明礼仪类、文化服务类、语言服务类等十个方面,吸引了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团委及许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为达到志愿者与项目对接的目的,街道团工委、宣传部、文教科共同举办了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服务项目双选会。社区、企业及志愿者团体代表经过双向选择,最终达成了2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意向,推动了志愿服务实践与和谐社区建设形成“双促进”的有利形势。奥运结束后,我街道将立足现有服务项目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及功能区建设的成果,在市、区专业部门指导下,大力开发“综合包户”环境项目、经济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我街道属于老旧城区人口密度大,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速度比较快,因此我课题组认为应拓展“综合包户”创新性服务,挖掘预防性的社区志愿项目,如青少年思想教育、社区安全防范等。运用青年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的技术含量,调动青年积极性投身志愿服务,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巩固奥运志愿服务社区阵地,加强载体建设,拓宽服务思路。我课题组认为社区是“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奥运期间我们是立足社区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奥运过后,我们应继续巩固社区阵地保护聚集于社区的各类志愿人才资源。探索扩展共青团“综合包户”服务思路,例如可以开展外语课堂和周末公益讲堂,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开展“社区亲情陪护”行动,为社区特困群体提供亲情陪护;开展“综包献爱心每周一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倡导青年以就近为原则,在社区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提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增强青年在社区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