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运营管理

医药运营管理

医药运营管理

医药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资金是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有:资金管理体系制定、营运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分配以及资金回收等。同时,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属于流通企业,其介于上游工业与下游医疗机构的中间环节,主要对医疗机构进行药品配送业务,其资金使用情况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运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资金管理的有效性还对医药商业企业经营决策起到参考的作用,是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药商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2.1资金管理意识不强

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各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都存在不足和各种问题,尤其是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由于其处于中间流通配送环节,资金的使用和回收过程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而我国绝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普遍在资金管理方面意识并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同时还未能对资金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预测,因此,导致绝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经营过程所需资金流很难进行准确预测,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2.2资金使用信息不实

开展医药商业企业管理,实际上是对其所使用和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企业应当时时掌握真实、具体的信息,通过信息来控制和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受到利益驱使,信息普遍存在虚假现象,企业很难通过信息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导致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等存在不实。

2.3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的现象。虽然企业内部对资金使用制定了监督制度和管理职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医药商业企业所处行业较为特殊,且主要负责制药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药品配送环节,其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关联。监督管理企业营运资金,规范医药商业企业经营,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2.4资金收回周期较长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对医院和其他商业销售都属赊销,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也有一定帐期,但上游帐期往往较短,一般在30至60天左右,而下游帐期一般在180天以上,这是由于医院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而医药商业企业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且个别医院存在经营搞基建占款或政府医保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都造成了医药商业企业回款慢等问题,使得其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并回款期得不到保障,加剧了企业经营管理负担。

3提高医药商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相关对策

3.1提高资金统一管理意识

医药商业企业存在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而营运资金的管理则是确保医药商业企业发展的保证。实现医药商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首先应当制定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符的资金使用计划,规范资金的应用和资金量,预防发生超计划支出,影响企业经营正常运行;其次应当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对上游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减少预付款支出;最后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高医药商业企业资金控制。

3.2加强资金使用信息分析

医药商业企业会计应当具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应当掌握资金管理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关注医改政策要求,市场环境变化,判断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并对资金使用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提高经营决策分析能力,为医药商业企业发展提出重要建议。与此同时,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出会计部门管理职责和审计部门监督职责,将药品管理与企业会计制度两者相结合,及时对账、定期盘点,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抽查,对资金管理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3.3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医药商业企业资金使用率,增加对各资金环节的可控性。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全面实施会计责任人委派制度。医药商业企业委派的相关会计责任人应当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进而有效预防企业资金使用可能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加强医药商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还应当加强应收账款、实际资金收入与支出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的审批和监督。明确企业会计工作职能和会计核算职能,对涉及企业资金活动的经济业务,进行及时明确、准确计量以及真实公开等方式开展必要的资金管理,促进医药商业企业健康发展。

3.4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

医药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应对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逐渐的促进了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为了适应企业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医药企业就应该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着手,不断的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与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医药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医药企业中的发展核心,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起到高度的重视,也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对财务的管理,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是主导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成为了影响医药企业发展的重点,在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待于医药企业管理者不断的改进与更新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存在着陈旧的管理理念,一味的以利益为发展重点,而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由于对企业财务的不重视,严重的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发展,无法与不断改革的医疗体系融洽接轨,是影响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药企业,都将企业的发展重点放在销售业务中,而忽略了对企业中财务的管理,导致了多数的医药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就造成了部分医药企业出现财务人员职责不分,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的问题的现象,这种财务管理不当现象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发展。所以,医药管理企业就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的完善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

其次,在医药企业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对成本的管控弱,以及市场营销费用过高的现象,在医药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对成本管控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医药企业对成本管制弱的突出表现有一下几点,首先,医药管理企业对于货品的盘点制度管理较为松散,就导致了医药企业货品存储过多或缺失的现象,严重的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货品质量成本。其次,目前的医药企业多数都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就造成了采购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医药企业采购的过程中,由于财务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就出现了采购价格较高的现象,因为采购价格的提高就直接提高了医药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目前的医药企业发展形势中,医药企业用于市场营销的费用过高,也是医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行业,不断的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是医药企业的一种经营策略,但是,在加大营销策略的同时,医药营销的成本也在逐渐的上升。销售费用的不断提高就造成了,营销业绩上升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所以,营销费用过高已经成为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有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医药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医药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应从改变财务人员的传统理念入手。医药企业应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财务管理掌控医药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注重利益,而是应该从医药企业的全局着手,来提高医药企业的整体效益。医药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逐步的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尽量与经济市场中不断改革的医疗体系相结合。只有将财务管理的管理机制健全,才能够全面的掌控医药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从而不断的提高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来带动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应对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到最大化。

其次,在医药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医药企业应加强对药品成本的控制,只有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入手,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完整的采购价格信息表,通过多家比较的方式,将原材料的成本降到最低,只有医药企业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才能提高整体效益。另外,医药企业还应该通过不断创新营销手段,来有效的控制营销费用,在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营销之较为重要的环节。而营销的费用在医药企业的支出中也占有一定的消费比例,所以,有效的降低营销费用也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思维方式来降低营销费用,采取建立优秀的营销团队,与正确的营销模式,将营销费用将至最低并且有最好的营销效果。完善财务机制与降低采购成本、营销费用,都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充分的解决这些问题,医药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药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形势下,加强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医药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医药经营管理者通过企业运作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是引导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医药企业通过合理对财务人员管理,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以改变财务人员的传统理念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对医药企业运营进行整体的管理。只有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医药企业运行中的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够有效的带动医药企业的繁荣发展,并且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医药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新修订GSP集现行GSP及其实施细则为一体,增加了许多新的管理内容。新修订GSP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仓储温湿度自动检测、药品冷链管理等新的管理要求,同时引入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内审、验证等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药品经营企业人员、机构、设施设备、文件体系等质量管理要素的各个方面,对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销售、运输、售后管理等环节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新版《GSP》旨在调整现行药品GSP中不符合药品监管和流通发展要求的,与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实际不相适应的内容,重点解决药品流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

新版GSP标准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过渡期3年。

目前很多流通企业对药品存储的温度、湿度等要求不是很高,在运输方面,则更没有足够的重视,基本上只要不产生包装破损不影响销售就可以了,对于一些药品需要冷链运输的要求,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体现,比如,疫苗或血制品,在市级以上运输渠道可能是冷链,但是到县镇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则基本缺乏冷链运输设备,很多都是用一般的货车就运走了,致使一些药品在使用前基本已经失去了使用的意义,更谈不上疗效了。

所以,存储和运输中的质量风险控制距离新版GSP都存在较大差异。

新版GSP标准实施后,将引起制药工业、医药商业和零售终端的全面洗牌。

对医药商业来说,主要影响是:

首先是票据管理会更加严格,尤其是如果全面贯彻推行两票制,很多依靠倒票的公司将失去生存的市场,这将导致依靠快批和倒票生存的医药商业消失。

其次是冷链管理,随着冷链管理的逐步规范,一些没有资质的或者根本没有冷链硬件的中小医药商业将失去很大一块市场,如果生存只能靠经营非冷链要求的药品,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利润。

三是仓储管理,新版GSP会提出对仓储软硬件的要求,这将导致大量租用仓库的医药商业直接失去经营资质。

四是运输管理,新版GSP将会提出新的要求,对运输车辆和软件的管理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将使中小医药商业难以承受,尤其是县级以下市场依靠三批或者四批生存的商业更是无法承受。

对制药企业来说,主要影响是:

由于大量医药商业将失去经营资质或者被迫退出,制药企业原有的商业合作结构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调整考研,届时同质化制药企业争抢合作商业将凸显,制药企业面对能生存的医药商业巨头话语权将快速降低,这将明显影响制药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区域。

原来合作的医药商业存在很多没有结算清晰的应收或者业务,制药企业将面临大量的应收无法收回的风险。

对制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来说,是巨大的洗牌,营销模式、区域市场销售结构和经营策略都要进行大规模调整。

对零售终端来说,新版GSP明确要求零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或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并对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记录、凭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详细要求,并强调了文件的执行和实效;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质管、验收、养护等岗位人员的资质要求。

上述这些要求对连锁终端来说,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对单体药店来说,则形成非常大的改造和配置压力,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药店,则压力更大。在药店利润日益偏薄的情况下,如果实现这些配置要求,单体药店就要形成多年投入难以收回的境况,唯一能继续经营的选择就是向连锁巨头们挂靠,或者直接让连锁巨头收购,自己变为打工者。

同时,新版GSP提出执业药师配备要求,则具有法律约束力。因为通过GSP认证,是药品合法经营的法定要求。而执业药师并不可能短期内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形成规模增加的态势,因为这需要一定周期,所以,两相比较,新版GSP对执业药师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将会相对宽容,可能允许采取视频或者数量放宽的行为存在。

所以,对零售终端这一块,新版GMP还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或者分级论证,不能一刀切,简单了事,这样将会伤及到基层零售,不利于我国零售医药的发展,更不利于偏于区域医药购买的便利性和廉价性,因为被收购将意味着药品价格上涨。

长期来看新版GSP利好医药行业,短期如果推进过快的话,将引起行业巨大震动,这种震动将远远强于新版GMP,所以,建议给医药商业、制药工业和零售终端足够的缓冲时间,要避免过快推行。

有人说,新版的GSP实施能否根治走票和挂靠的行为,但我们看来难度很大,走票和挂靠现在已经开始已经向大型医药公司转移,这一点很简单,就是从大型商业公司走业务,走票据,走票或挂靠者需要支付比以前高一些的费用。

新版GSP导致医药商业集中度提高,但是覆盖偏远地区的存在疑虑,大中城市将会增加集中度,但是,偏远的区域难以集中,现在很多偏远乡镇的基层医疗或者药店主要依靠盘踞在县城的小型三批四批商业供货,一旦新版GSP全面铺开的话,这些公司将消失,届时,偏远区域医药运输将成为难题,而大型医药商业队这些区域配送成本太高,配送愿望肯定不强。前几年一些大型医药商业拓展乡镇覆盖,但是,基本都铩羽而归,因为基本是负利润。

所以,新版GSP的推行时要考虑偏远区域的配送,否则偏远基层医疗将面临缺药和药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不利于基层医疗的发展。

对于加强医药流通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医药商业企业应该从强化软硬件同时入手,但更重要的是树立质量管理的观念,如果没有质量管理的意识,即使根据新版GSP的要求达到了软硬件的配置要求,但是,实际运行中也是没意义的。目前很多药品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基本问责制药厂方,和医药商业基本没关系,但是新版GSP一旦严格实施,就会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查询到很多关键数据,如果一旦根据相关数据把责任落实到医药商业企业,那么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问题严重的可能失去经营资质,甚至违法。

医药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药营销;关系营销;应用

近年来,医药行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医药营销不断转变营销模式,由以管理为本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提高效力和协同执行能力的现代模式。正是随着药市场规范化、规模化、法制化,医药营销的管理化、系统化、学术化也不断加快步伐来适应医药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是为提高医药营销的业务水平,如何引进关系营销,转变其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做出的阐述。

1、 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观念的一次理性成长。

关系营销是对传统营销观念的发展。它是以持久地把握隐藏其背后的复杂利益关系为关键,从而持久的赢得一个市场,创造使这种利益关系牢固保持和发展的条件、环境和内在机制。首先,在宏观上,关系营销概念表明:市场营销将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在众多领域。其次,在微观上,市场营销的重心已经从交易转变为联系,企业与顾客的相互联系发生质的变化。总之,由于企业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互动作用的过程,因此企业的营销发展必须放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考虑

企业营销始终应该将建立与发展同相关个人及组织的关系作为营销的重中之重,研究人员发现,企业不仅要重视满足消费者需要,更要注重隐藏在复杂与广泛的销售背后的不可控因素。尤其是在营销过程中,医药企业应该兼顾传统4p营销组合与人员管理、进程管理、顾客服务等匹配过程。人们认为,企业营销就是企业利用可控内部因素;对不可控外部因素做出相适应的调整步骤,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关系营销概念是市场营销的一次发展,一次升级,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2、 我国医药营销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我国的医药企业在营销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1:缺乏对客户以外的各种关系的明确认识。很多医药企业只顾当前客户,不善于开发与当前客户有关联的潜在客户。

问题2: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理念。

问题3:忽视医药营销中的员工彼此关系。完整的医药体系尚未健全,人为因素影响重大,因此,员工沟通一直是企业关系的重中之重,医药企业却往往忽视员工彼此间的联系。

问题4:实施基本客户战略缺乏相应的策略,对客户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投入,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3、 医药营销的实质关系营销

第一、医药的市场营销也是关系营销的一种,这就表明医药营销不能只在传统上和方法中营销,而应顺应潮流,从产品出发,以4P基础为契机、兼顾服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市场力量匹配管理。原因如下:①医药产品的同质性、服务与产品的同一性等,使医药企业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医药企业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多层次需要。②进程管理是重要因素,由于不同要素协同作用性较强,使得对营销的分析和全过程的协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③因为医药营销人员与顾客经常接触,员工素质和工作表现是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因而人员管理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二、由于医药营销的各个关系主体至关重要,使医药产品的市场必须把握协调、优化与各种关系主体的中心环节,充分注意各种力量的协调,从而决定了营销各个关系主体对关系营销的实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原因如下:①医药营销过程的中心是维护与客户的关系②处理好与医药管理部门、同业、媒体的关系是医药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③能否处理好企业与员工关系是医药企业营销成败与否的将决定因素。

总之,优化协调基本关系是医药营销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医药企业营销的核心。

4.关系营销在医药营销中的运用

为了保证关系营销在医药营销中有效运作,须考虑多种因素:

第一、解决好市场定位问题,在关系营销中,市场定位就是医药企业与特定顾客群体的定位,在确定自身市场定位时,需考虑市场环境,自身特色等各种综合因素。在我国,由于各种实力、历史形成格局以及自身条件的差异,在确定市场定位时做出如下策略:①采用市场渗透策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海外市场等方式来适度扩大市场规模②根据客户需要增加药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增设办事处,并密切注意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做出调整,以此方式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③采取成本优势战略。

第二、注意内部营销,创造发展动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实施战略,做到“善待顾客,首先善待员工”。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领导者权威和员工自主性的,着重培养领导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意识、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归属感,并且为员工提供发展机遇和条件。与此同时,处理好行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应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合作,共同创造企业利益。

第三、维护好客户群体。任何一家医药企业都会注重基本客户的维护,再选准客户后,建立长期关系的基础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互惠互利,彼此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合作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要注重基本客户的维护也应注重与基本客户关联的潜在客户的发掘,因此应全面建立健全对客户的关系全面、科学的管理,而这种关系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医药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的运作,达到对客户信息的集中收集、及时传达、迅速反馈,服务顾客,使顾客满意。

第四、注重开拓“大顾客”和“大市场”,营销者不仅关注自己的消费群体,同时应注意与自己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主体,把与自身有联系的关系主体看做营销对象,实施整体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正确处理与上级部门关系;正确处理与同业关系;媒体的纽带关系至关重要,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也要正确处理与媒体关系。(作者单位:宝鸡天健医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勇,姚燕萍,吴晓明. 医药营销模式的利弊分析[J]. 中国药事. 2011(02)

[2]王希泉,陈国静,赵宁. 浅议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现状、动因与治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1)

[3]网络营销新趋势[J]. 中国新通信. 2012(06)

[4]胡雪飞. 口碑营销――零售企业营销制胜的利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4)

[5]约翰・亚瑟,李靖,吴丹丹. 亚瑟 关注营销自动化新模式[J]. 中外管理. 2012(05)

医药运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学;市场需求;教学改革

伴随着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综合能力强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同时也是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挑战。本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析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高素质、适应医药市场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1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药学、药事法规、经济学、管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医药市场营销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医药市场营销学科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医药院校才开始逐步探索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随着课程研究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也是不断进步,但与市场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

相比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其他药学专业课,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普遍重视度不高,一些学生不感兴趣,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排斥和反感;还有一些认为课程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拿到学分、考试过关足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1.2教学环节比较单调

医药市场营销学开设课时较少,致使课程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主要以教师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方式为主,缺少教学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再加上营销案例老化,使学生会觉得理论脱离实际,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难以透彻、深入地理解,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营销职业能力。

1.3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核,然而这种方式偏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存在一定缺陷。同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对师资要求较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医学知识背景,熟悉医药行业的特点,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有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后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目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师资水平来看,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很难,基本达不到这种理想水平。

2教学改革探索

2.1结合政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医药行业是严格法制化管理,因此医药市场营销的很多环节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约。比如,近年来,新出台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发〔2019〕18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新修订的《进口药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会给医药市场营销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需结合相关政策变革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串联相关知识点,分析政策变革对医药市场需求、医药市场营销以及学生培养带来的影响。

2.2构建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机制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双向介入式教学运行模式,通过双向介入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方面,邀请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及专家参与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为课程改革、见习实践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邀请医药企业销售经理、医药代表和杰出校友来学校开办讲座、沙龙,与师生分享成功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入医药企业、药店及医疗机构,增加见习机会,使学生对医药营销人才市场需求、职业特点、医药企业运行管理模式等有更加深刻、更加感性的认知。通过这种校企双向介入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医药营销实践经验,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营销理念。此外,通过校企双向介入的方式,还能够加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今后用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

2.3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重点内容时,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入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比如结合专业知识撰写相关论文,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还能培养他们调研、分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给学生提供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营销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2.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线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学生教与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设计课前预习、课后在线测试等板块,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在线上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升教学效果。

2.5改革考核方式

对医药市场营销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成绩分为理论考试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侧重与平时表现,包括小组讨论、课堂问答、撰写论课后实践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积累,吸收医药市场营销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医药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培训以及到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一线单位去挂职锻炼,拓展相关实践经验;同吸纳一些懂理论、有实践的药品经营商以及医疗机构的药学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