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内部审计 管理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必要。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审计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给注册会计师执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阻碍了中小民营企业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从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此能够为中小民营企业审计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一、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小民营企业有许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如温州的低压电器业中已涌现了象中国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温州康奈鞋亚、红蜻蜓鞋业等5家制鞋企业年产值超过6个亿;绍兴的轻纺企业已尼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其规模越来越大,集纺织、印染、设计、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越来越多。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家族式管理是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并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往往因为经济责任关系不清而引发利益冲突,一旦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时间不长,主要受制于投资者和企业主,再加之缺乏有效的行业交流和政府部门指导,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内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及政策法规支持

我国《审计法》中只规定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进行内部审计,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和内审行为等没有相应规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只能参照国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进行,而明显带有国家审计的痕迹。有的中小民营企业审计部门甚至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化,将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对立面”,形成并加剧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对立。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僵化

据相关部门调查的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方式下顺查、逆查等方法,根本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常常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根本无法真正高效率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三)审计范围只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未向经济效益方向拓展

目前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基本上都停留在财务审计上,主要进行查错防弊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都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如何将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逐步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就成为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一大难题。

三、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扶持和指导工作

虽然国家审计部门没有强调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建议国家审计机关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对中小民营企业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内部审计程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持和指导工作,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二)创造中小民营企业独立审计环境

虽然中小民营企业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只有在企业所有者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才有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也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通过服务间接地参与企业管理,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规避企业风险,促使内部审计影响和服务于企业高层决策。

(三)构筑电算化方式下内部审计监督新模式、新方法

构建适应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已开始实行会计电算化,致使原手工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审计人员应通过全程参与的形式与财务部门一起制定适应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财务人员是否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进行必要明确的职责分工,查明内部控制制度中可能发生的薄弱环节,同时,加强对财务软件日志文件和上机操作记录的审计,确保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四)内部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命,中小民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得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内审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到管理效益审计中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工作,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扶持,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和补充既懂财会审计知识又懂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整体素质,才能加强经济合同审计、内控制度审计、资产重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进一步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促使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沈培强,2006年:中小民营企业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审计月刊。

[2]汪红健、张忠德;,2005: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

[3]陈淑芳、马过清,2000:关于小规模企业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西安金融。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现状。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还较为良好,但是也有一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要求得发展,除了要扩大销售,提高收益外,还必须从内部出发,发现并解决自身缺陷,降低现有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根据“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设想,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独立出去,由外部组织来实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

一,通过做好内部审计,优化内部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给中小企业写明了为什么有必要施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路径,以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一些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内部审计是一种客

观、独立的咨询和确认活动,目的在于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判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外包的具体形式有四种:第一,补充。第二,审计管理咨询。第三,全部外包。第四,合作内审。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理论基础。(1)组织职能外包理论。在需要降低成本的竞争环境下,组织机构可以通过集中于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的业务承包给外部承包人,以此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2)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公司和经济市场关系的说明,告诉组织该如何选择内部审计职能的归属情况,究竟是在内部设立,还是将其外包、从市场中寻找服务提供者。(3)委托理论。委托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委托关系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保证委托关系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外包。(4)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将企业立于竞争中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战略的焦点所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拥有核心能力、产品以及超前的市场导向。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特点。内部审计的特点:第一,审核的及时性。第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范围的广泛性。第四,程序的相对简化。

(二)从需求市场上看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通过内部审计外包,解决企业自身内部审计的一些缺陷。(1)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本的需求。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低效率高成本的项目外包出去,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更是减少了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支出。(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需求。外部承包机构的专业素质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品质,所以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面来考虑,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委托出去,也是必然趋向。(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需求。内部审计能得到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保证其独立性,独立性不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真正实现。而将内部审计外包之后,内部审计独立性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从供给市场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1)外部审计人员具备审计专业知识。会计师事务所队伍的壮大,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人员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的加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提供商拥有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同时经验也丰富的人才。(2)内部审计外包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外包是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的内在需求。

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第一,有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第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审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第三,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情况和内容分析。基于抽样调查分析,已有48%的企业开始对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不考虑外包以及其他的还占43%,说明,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比重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在内部审计已经较为完善的企业中,3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策略。虽然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及其外包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缺乏内审外包管理理念。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对管理和风险审计考虑的比较少,缺乏相应外包的理念。(2)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机制,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外包决策失败的可能性。(3)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范围狭窄,管理水平低。我国对于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起步晚,研究范围狭窄。在实践中,对外包商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和基本的风险控制系统。(4)企业缺乏系统的外包实施路径。在被调查企业中,几乎没有企业完整的思考过,应该如何去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才是最科学合理的,也并没有考虑过整个外包过程,缺乏系统的实施路径。

五、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及对策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框架构建如下。(1)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前。1)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外部的政治、社会、法律、经济、技术和行业等环境是否适合实行内部审计外包。2)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分析。做好外包前的风险评估工作,提前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应对方案。(2)内部审计外包决策过程中。1)外包形式和内容选择2)外包商的评价和选择。(3)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后。1)签订外包合同。2)外包后续管理计划制定。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对策。(1)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选择恰当的会计师事务所。(2)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强化对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理念。(3)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4)建立和完善审计外包风险控制体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中小企业内审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即填补了中小型企业的人员空缺,又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速的增值,但同时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成本相关的负担与信誉有关的风险。

(二)建议。(1)强化管理层对于外包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2)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构建明细的外包实施路径。(3)完善外包的监管制度和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裴明珠.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规避分析[J].财税研究, 2015(25)45-47.

[2] 潘婷.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J].财经纵横,2015(9)9-11.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走向健全与完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实力都较弱,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对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发现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在内部审计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和应用展开研究,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一方面在实践上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保障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丰富了我国内部审计的理论体系。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国际上,将内部审计的内涵概括为是一种相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完善企业的运营,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应用专业的、系统的方法来评判企业的各类管理风险、治理过程。而我国对于内部审计的内涵则概括为:内部审计是指企业或者组织内部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是利用对于企业各类经营行为的审查与分析来确定其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来实现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更是现代化管理体系的保障。对于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健全或薄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好坏。良好的内部审计能够起到限制、防护等作用,发现企业日常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来实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漏洞百出的内部审计,往往难以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隐患,一旦风险爆发,可能会给中小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所以说,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是客观的、必要的,任何中小企业都应当建立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转。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用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稳定运转的一个保障。但是我国目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重视。如建立了内部审计的企业其业务流程几乎空白,只是简单的流于形式,分管领导也都是兼职;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忽视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表现。这种对于内部审计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缺乏权威性,工作开展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难以发挥应用的作用。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是其实施监督等功能的基本前提。最为简单的做法就是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要保证其同其他部门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尤其是在绩效考核方面。但是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中缺少最为基本的独立性,第一个表现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相关的考核、奖惩仍然是有企业的人事等部门负责。这就到时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同企业的业绩相关联,有可能使得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一些“业绩假象”睁一眼闭一只眼,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第二表现就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相应的处罚权利,在企业的地位不高,难以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督作用,对于企业在一些工作上的失误、错误等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3.内部审计范围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现今,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这包括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方面。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在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生产经营上的监督投入了主要的精力,其关注的对象也主要是会计凭证、账本、有关报表等材料,仅仅是在财务的领域实施内部审计,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层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我国中小企业审计人员往往是注重查证投资成本,投资款项是否到位以及投资协议是否完整,而对于该项投资的科学性,投资回报率的合理性,以及合作对象的恰当性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过程往往是企业发生问题的高危过程。另外在时间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几乎都是注重查证与监督的事后审计,很少涉足事前审计。4.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任何工作的开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是基础。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审计效果。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是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的基础,一个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能够将财会信息记录的错误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降低审计工作的固有风险,更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配备了一个素质偏低的财务人员,由于自身对会计政策、会计准则把握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较多的财会信息记录错误,以及财务报表存在偏差,一方面给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同时也增大了审计工作的固有风险。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而且相关知识的更新相对较慢,基本技能缺乏,很难适应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1.提高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首先其领导层应当转变过去被动内部审计的思想意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威性,从而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主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2.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其绝对的独立性,只有保证了内部审计具有绝对的独立性,相关的审计工作才能保证合规、合法、合理,规避掉人的主观影响,客观的出具审计报告,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分析。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上充分做好独立性的工作,将人为的影响因素都去除掉。这就是要求企业首先要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下属于财务、或者人事等部门,要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同时,要保证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绩效考核的独立性,不能与企业其他人员的绩效考核混问一谈,可以由企业的领导层组成工作组,并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来专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这样就能有力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当由过去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企业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是不同的,其目的是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助手,致力于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评价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其根本目标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内部审计的侧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的过程中,对企业的整体的经济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关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内部动力。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认真学习相关法规,经常听取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内部控制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评价符合依据,结论客观公正。用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的内容,约束自身的行为,坚决避免、,和;其次,审计人员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经济活动的复杂多样,使得对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再次,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运用水平。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进行的舞弊将增加。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五、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侧重也各不相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职能的有效发挥。进入二十一世纪,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关建议,提高企业规避各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治理密切相关,在促进内部控制完善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应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使内部审计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进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维劼著.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中信出版社,2011.

[2]沈维成.内部审计研究评述: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6).

[3]刘文梅.企业内部审计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陈映红.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07).

[5]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侯成彬.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05).

[7]张玲.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6(1).

[8]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审计研究,2003(6).

[9]张庆龙.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几个现实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4,(3)

[10]杨凤玲.关于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06).

[11]尹维劫.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2]杨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1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完善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却遭受到系列管理问题。某些大型的民营企业现已意识到仅依靠传统的职能机构具有管控乏力、效率低下、效果疲软的弊端。可见,若要实现民营企业管理结构的优化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则必须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此乃民营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有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管理审计四部分,且任意部分均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从整体角度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理想,但发展过程仍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家族式管理模式阻力大;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等。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有待改善。为此,本文侧重从下列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

国家法律法规尚未就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做出规定,外加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关理论研究较为落后,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尚处在初级阶段。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过程,某些民营企业仅机械套用或照搬国内外企业的模式,如此不切实际的方式往往导致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方法多为财务部门安插内部审计人员或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合并或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混设。此外,某些民营企业虽设有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却无法强化自身的自我约束力。内部审计部门的各项工作均会受到企业内部相关因素的干扰,如此定会削弱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转变财务审计为管理审计,同时立足管理审计,为企业的综合效益服务。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阻力大

20世纪80~90年代初,中小型企业的雏形模式逐步建立起来,此时的民营企业仅为小作坊或小门面,且产品的采购与销售多由家族成员负责,同时企业成立初期,相关的内部控制也被简化,以降低运营成本及实现企业生存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类民营企业考虑到共同的家族利益,因此建立起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信任关系,且家族成员掌控者企业的关键部门及经济命脉。然而,待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未设内部审计的现状定会难以维系此种信任关系,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衰败或破产。

(三)经营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观念陈旧及管理素质低下,即仍把利润最大化看作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设立不重视。如此不设内部审计部门或肆意精简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定会使面临危机的企业遭受重创。究其原因为:内部审计尚未充分发展及社会舆论尚未对内部审计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因此民营企业管理层往往难以准确预估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要求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如此会使企业的支出费用增加,此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相悖;民营企业领导人易走进独裁的误区,亦或会感觉到内部审计会对自己的权威、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某些财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为监察企业内部经济而设立,因此抱有偏见或不配合。可见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清设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如此方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实际效能。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章节侧重从下列方面展开讨论:

(一)内部审计组织的定位要准确

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结构模式应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对组织模式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状。最新的企业制度要求法人与所有者的财产权应分离开来,那么就此研究背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可分为下列两种模式: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应参考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治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不设置审计机构而采取外包策略,即企业保留内部审计长及第三方主体就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投标,而后审计长再对审计业务的进展进行监督,由此联系企业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

(二)改变管理者的内部审计观念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与否关乎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内部审计以改进企业经营活动及实现企业增值为目标及内部审计以企业所有者为服务对象,因此应设法改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亦或说改变管理者的内部审计观念,以使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真正摆脱最初的监督观念,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

内部审计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而当前则急需开展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即制定出真正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制度法规,从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及确立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以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

(四)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内部治理审计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主导

内部治理审计由股东会主导。企业经营者掌控者公司的经营权,因此面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经营者或许会做出具备道德风险的、损害股东利益的选择,如此设置由股东会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可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内部治理审计由董事会主导。与股权集中的公司相比,股东大会对股东分散公司的控制力度较弱,由此便形成由董事会主导的内部治理结构,即由董事会领导,并建立起对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以确立审计与被审计的委托关系,从而对经营者实现再控制。3.内部治理审计由监事会主导。《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应承担起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公司财务及对重大对外支出与投资实施专项检查的职责。监事会有权经内部审计获取公司的所有财务信息,并对某些重大权力实施分离式管理,以实现相互制衡,由此最终规避经营者私用权力。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当前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并提出四种解决办法。但除此以外,本文认为若要切实改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还应对下列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分流及严把招聘关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转变家族式管理模式等,由此从多方面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光玉,徐永华.对新形势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1

[2]屈菲菲.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J].知识经济,2015,02:40

[3]邵会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探讨――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N].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01:142-144

[4]乐吉娜.我国民营制造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6:62-63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B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

我国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制度比较完善,人员素质比较高的大多数是一些注册资本超过千万元至亿元的大中型企业。相对于家族式的中小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较大,经营情况比较乐观。经营决策者对下属单位的控制能力强,控制线长,需要对其进行相关专门的控制或需要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实施控制职能及时纠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与国家的审计制度相比,民营企业并非过度看中其监督、控制的主要职能。往往这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都与平时的经营活动相关联,承担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有的甚至上升到了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工作。如某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其财务相关报表的分析得出了公司日常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结论,通过判断资金流向和损耗的相关环节制定出了新的管理制度,从而节约了相关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优势和局限性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优势性在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加贴近管理,熟悉日常的经营状况,更加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错弊;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和人员成本较低,不会因此项支出过度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反通过对其发现问题的整改更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分析得出的建议操作性很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管理;局限性在于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和内部审计人员利益趋于一致会影响审计职能公正和公平性的发挥。因此内审部门不可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会影响审计绩效的发挥,做不到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一是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一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监督其在运营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政策,以及在运营中是否在吻合既定计划的方向上发展。但是,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了解,很多工作未能纳入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范围,因而没有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二是未能充分发挥其控制职能。内部审计不仅仅应该只具有监督的目的,随着内审机制的完善和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内审已经基本有控制的职能了。具体的控制无非就是评价运营过程中的优势与利弊,资金的消耗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用。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中却很少发现其控制职能的发挥。三是未能充分发挥其服务的职能。现在的内部审计除了发挥监督和控制职能之外已经具备了向企业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的职能以提高工作质量。但是,受限于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经验以至于内审部门所提供给企业的信息相对狭隘,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未能从更高的角度帮助决策机构提供建议。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以中小型的自由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一把手”往往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前期创业人员,通常将公司的财政大权分配在其所信赖的家族人员手中,简单的把内部审计当成是查账甚至为了节约开支,所任命的内审人员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这些人往往对审计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经验,有的利用职位之便做出舞弊,篡改财务资料之事,对于开展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极其不利的,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并且,人员数量有待提高,由于涉及公司内部机密,领导对任命内审人员的范围就相对缩小,并且由于内审人力资源的匮乏,企业开展的审计工作也缺乏连续性,这样长期发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相关收入,也可能出现内审人员利用自身职务之便篡改财务报表,虚报利润,偷漏税款。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出现了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刚进入公司不久的工作者,很多内审人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会因为害怕得罪上级主管等原因对真实情况进行隐瞒。公司管理者可能也会因为怕打击公司所谓的“元老”而将审计人员提出的具体建议进行选择性的保留。内部审计不就是针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进行纠正的活动,但是管理机构却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就严重违背了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意义。其次,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后续性存在问题,很多经营活动发现的问题因为上次领导的暗示未能继续跟进、审计活动也未能得到实施。并且,具体审计的结果未能得到公示,没有起到对公司人员警示的作用,因而也不可能对决策层提供有效地建议,审计活动的执行遭遇了瓶颈。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多是“家族式”企业结构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可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由当今的高层管理人员白手起家所创建的。他们在当初创业成功靠的不是相关的知识理论,而是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以及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但是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当今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先进的理论文化和管理模式,但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民营企业中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通过浏览相关的网站和资料不难发现,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低,产权高度集中,公司的控股权基本只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这样产权高度集中的企业结构也制约了我国民企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约束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也是造成我国内部审计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截至到目前,国家尚未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因此,民营企业开展的工作也相对零散。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民企经济已经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因素。有些民企的发展甚至大大超过了国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还是尚未推出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这样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开展工作与国有企业相比就显得无序,杂乱,只按管理者的理念行事。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对内审工作的开展也是不利的,亦是造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良莠不齐的症结所在。

(三)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

民营企业家通过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惊人的魄力取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就一定是科学正确的。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是相对隐蔽的,不容易让人察觉,它是通过科学手段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对的改正建议,从而为企业实现增值。但是,有些民营企业的高层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保证企业合法运营的安全执照,因此对内部审计投入的成本一压再压,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发展缓慢。

(四)内部审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内部联系不够紧密,通过深入的了解可以得知,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更像是设立在民营企业内部的外来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很少干涉内部的日常运营活动,甚至不能参加高层的领导决策会议,甚至不能制定相关的计划。这完全违背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并且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工作人员已经不在乎内部审计的存在与否,有些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已经成为领导盲目跟风,进行攀比的工具,因此有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已经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始初衷相偏离。

四、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符合民营企业需要的特色审计机构

首先要想建立比较成熟的内部审计机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日后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大概有千万家之多,每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特色也不尽相同,因此没有必要以统一的要求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保持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大方向上,应该积极鼓励内审人员主动去建立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企业应该摒弃最初的观念,放弃简单封闭的内部审计机构。刚刚处于建设初期的小型企业由于业务的数量较小,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因此企业的内审工作相对轻松,可以任命具备素质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兼职,但是一定要确保兼职人员的道德修养,并且具体情况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对于发展成型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比较成型的阶段,简单的内审机构已经不能应对复杂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应隶属于董事会之下,其他职能部门之上,各相关部门应定期向内审委员会提交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分析归纳之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由内部审计委员会代表上报董事会高层,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已经由事后监督逐渐向事前规划,事中控制的阶段转变。因此,企业就要引入新的内审理论,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帮助内审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要加强对新的内部审计理论的学习。企业应该鼓励内审人员考取相关的资格,如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对于取得相应更高职位的内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后续的人才作为企业的储备力量,通过人力资源的不断完善将企业内部审计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鼓励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由于民营企业结构的特殊性,内审人员可能无法取得相关资料作为参考,传统的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可能已经不再能顺应当今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管理最看重的就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已经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所转变。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已经由事后监督转向规避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顺应时展的创新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参考最新的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集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过改善和变通,应用在企业中。

(四)完善外部的法律法规

目前,有关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仅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指出以上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是各类组织,无论盈利与否,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形势如何。但是,民营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特殊存在,很显然针对大多数国有企业和行政机关的法律法规不适用。因此,个人建议有必要颁布一部有关民企内部审计的相关管理条例或及时补充《审计法》和相关的管理条例。这样可以指导民营企业内审人员进行规范的内审行为,让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有法可依,统一规范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国家内审协会等相关机构对民营企业每一步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五)更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思路。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更新内部审计的思路和方法,由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向现代内部审计方法转变,紧紧围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部审计,结合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如数理经济学模型等。此外,还应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通过网络来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二是调整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对象。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的重点调整到事前控制为主,事后监督为辅。针对企业再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内控控制所存在的薄弱内容和重点审计对象,应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审计和构建以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内部审计体系,为民营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张颖萍.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