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制度建设 信息技术建设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58-02

1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前,内部控制理论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理论者、监管者和实践者的不同地位和利益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立场,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也产生了分歧。1992年,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COSO委员会)开创性地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简COSO《内控框架》),COSO《内控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超越了以往的内部牵制、内控结构等内控思想和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内控标准制定机构的一致认可。为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中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都以COSO《内控框架》为标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了COSO《内控框架》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我国于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正是在借鉴COSO《内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实践制定而成的。但以上规范或较为抽象或较为复杂,对于企业如何搭建科学的内控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就将通过对两个理论的对比分析,提出从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并对企业如何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2 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着手,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

2.1 三个方面的建设使得内控体系建设清晰明了

COSO《内控框架》的五要素较为概括,是对经营管理事项进行控制较为抽象的表达,《基本规范》则较为具体,操作性较强,但《基本规范》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对于搭建科学内控体系,尤其是初期搭建显得较为复杂。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着手,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就显得一目了然。

2.2 三个方面的建设与规范是统一的,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待内控体系

为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框架》和《基本规范》都提出需要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从三个方面的建设来看,制度建设是对各类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进行规范,覆盖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监控工作,突出了法规制度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信息技术建设是推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监控工作的信息化,强调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突出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文化建设是对控制环境的最好阐述,包括道德观念、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等,突出了意识形态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因此,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可较大范围涵盖内控建设的主要内容。

2.3 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可极大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制度建设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把工作流程、办事规则及具体行为等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完善,形成公司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的文件,实现人定制度、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类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的开展以共同的制度为依据,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确保公司战略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信息技术建设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引入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及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把原有的工作流程和纸质文字行为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流和信息流,使信息技术成为工作的有效载体,倒逼公司全体人员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产生转变,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同时更好地规避了风险。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的灵魂,文化是企业长期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等,它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全体人员的内控自觉。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和多么先进的技术,都会由于公司人员不诚实、不规范的行为,而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巴林银行倒闭、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都说明了文化环境的重要。因此,加强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企业应因地制宜,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构建内控体系可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入手,但仍需深入分析研究,在全面分析总结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融合创新理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并统筹谋划、精心安排,才能确保内控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3.1 系统梳理,构筑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推动现有制度的梳理、完善和创新。企业上下各领域、各层级、各条线要主动学习和认知工作职责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行业监管要求和企业内部控制文件的学习,要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中的风险并提出规避措施,同时要结合外部环境、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变化,借鉴先进理论及经验,定期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排查梳理,查找出欠缺的制度、需要修订改进的制度以及需要废止的制度,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抓好制度的细化分解和落实。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把涉及到自身工作的监管规定及公司规章制度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对上级公司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可作进一步的细化分解,最终形成以岗位为中心的制度规定和条款细则,推动岗位员工对工作制度的接受、学习和理解。在制度体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基础上,各岗位员工特别是基层公司员工,必须能够熟练掌握涉及本岗位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确保制度在岗位上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执行,进一步提高制度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3)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监督检查。各个岗位要认真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控制措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之间对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监督,充分发挥各层级、各条线、各岗位相互制约的作用,把错误和舞弊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控职能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对制度的建设、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制度事前建设、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功能,持续提升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

3.2 将风险控制进行固化,建立起先进实用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1)建立起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信息系统。企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以科学、先进、实用为标准,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防范风险为目的,搭建起信息系统来承载原有人工作业,用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同时,要根据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的发展变化,推动业务、财务、资产管理等各类专业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信息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充分融合,确保信息系统适用于当前的工作实际并能够满足更新、更高的管理需求,不断发挥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持续不断地完善信息技术控制。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控制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把传统的权限控制、审批控制等控制措施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发挥信息技术刚性制约的作用。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起系统设立和维护控制、软件和操作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存取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控制手段,推动信息系统编码、运行和维护职责的分离,强化信息技术功能,增强信息技术在预防、检查和纠正错误与舞弊方面的机会,完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强化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充实和完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不断增强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发展情况的分析,加强对业务、财务等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经营错误或舞弊,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筛选检查,确保各类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的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保障公司及分支机构安全运营。

3.3 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培育起优秀稳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1)加强内部控制理念和文化的培训。根据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制度办法、经验材料以及道德规范等,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控培训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员工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合规文化,增强内控执行力。内控职能部门要统筹建设公司的内部控制文化和标准,可以采取培训、评估、测试等方法,推动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评估工作,各部门、各岗位要深入分析内控工作现状并加以改进,形成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内控工作局面,营造出人人有责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2)加强对外内控良好形象的宣传。严格规范企业柜面和工作人员的形象及行为,统一品牌形象、工作标识和业务流程,防范工作中的各类错误和舞弊,提升客户对业务工作及相关内控流程的满意度。同时,企业要做好媒体舆情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关于公司的各类负面报道,最大限度减少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力宣传公司的正面形象,不断维护和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

(3)发挥内控文化在目标引领和价值形成上的作用。企业应把内控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率上的功能,引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积极培育起稳健的经营理念、规范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道德观念,推动内部控制执行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进形成一支目标明确、行为规范、执行高效并能够不断反省和提高的员工队伍,推动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斗,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和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第2篇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当前,各大企业面对的重要经济改革任务要求企业必须深化自身改革,加强自身经营管理,监理现代企业制度。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并执行这些决策和监督其执行力度,从而达到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制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促使企业成为现代化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法人主体。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解决企业信息失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需要。现代化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企业会计等相关人员的职业行为,加强对他们的有效监督,督促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企业信息资料,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提供有力的管理依据,实现高效管理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有效保障。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投资融资面临着很多选择机会与竞争风险。当前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设和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以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确保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当前,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没有真正理解内控管理工作的内涵,有的管理人员认为仅凭个人经验来进行内部管理便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依赖现代管理方法来监督企业经营;有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仅仅看到眼前利益,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成本而不设置内控管理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的管控。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其范围和内容并不全面,并未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未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来,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相对混乱,会计核算工作不落实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不能有效的制衡。因为内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中经常出现私设小金库、隐瞒收入以及恶意逃税等现象。

2.3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并未完全分离的状态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建立企业内控管理组织机构。部分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董事会及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有所缺失,董事会与企业经营层几乎是同样的人,内控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从成本效益出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或者由同一机构担任多项职责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内控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建立和完善。

2.4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部分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控管理监督处于真空状态;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无法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准确评价;只关注程序与流程的监督,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高管层无法有效监督;集体审批机制不科学,没有建立相应的民主程序;部分企业工会、职代会以及职工监事没有发挥出自身职能。

3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3.1强化经营者内控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对内控管理制度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内控意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来实施经营管理。要按照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内控组织机构,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机制。企业内控管理关系到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同时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相关,要动员企业全体职工的力量来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3.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应当为职工创设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执行力强的内部管理系统;第二,要积极培养一批工作责任心强、对企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员工,强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对重要岗位实行轮岗换岗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填补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缺陷,避免存在舞弊行为,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3.3企业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努力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组织机构建设的认识。科学的组织机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内控制度的建设,为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能够解决管理人员个人经验、知识不足而带来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强化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建立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将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从过去的差错防弊逐渐转变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上来,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合理建议。外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的再控制,我们不但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应当依靠必要的外部审计监督,进而有效改善企业会计环境,避免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

3.5内控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应当努力提升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把经营业务的控制管理需求和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管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保证财务报表系统和其他财务监管系统的整合统一,进而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监督能够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匹配的口径和原则,避免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因为人为主观失误而造成财务会计信息混乱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4结语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 ;作风 ;党支部;制度建设

一、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民主制度建设

通过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及党支部活力的潜力开发,是保证基层党组织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要提高基层教师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保持组织的先进性,就要不断的挖掘党组织的潜力,发挥骨干党员的作用,才能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历史告诉我们,苏共在组织制度上不能切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民主论为空谈,领导体制过分集权,党内严重,不正常的党内生活导致党的执政能力下降、党的战斗力消失殆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民主制度建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战斗力的最佳途径。

二、高校教师是有着青春活力的高素质团体,他们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增强基层教师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活力,能够了这一高素质队伍提供创新平台,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民主制度建设则是激发党组织活力的制度保障。只有规范化的民主制度才能让青年党员教师大胆的创新。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基层教师党组织对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路径

1.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在高校教师党支部民主建设制度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把握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原则。要在教师党员中建立先进的党建思想,最大程度的发挥党员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设计的全局性、战略性的研究。在科学和先进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科学精神:其次,民利的适用性原则。根据高校党员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要制定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时效性和操作性。最后,还要注重和遵循统筹兼顾原则。

高校民主制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建设高校民主制度要联系基层教师党支部、校内事务以及学校专业的发展情况,校领导要综合评估学校的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还有就是创新性、系统性和原则性,积极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努力启发党员的民主意识,党内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建设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党的民主、团结党内同志、健全民主集中制都有巨大意义。高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更离不开基层党员民主意识的觉醒。

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越来越扩大规模,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形式,与时俱进,提出着眼与长远建设的人的民主制度设计,实现制度建设的动态开放。并且通过细化教师党员的执行措施、规范执行程序,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运作规范。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尤其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将创新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抓主流,确保民主制度的健康运行,把民主制度建设落实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中,创新民主建设形式,保证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水平;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体制中,建立起民主制度建设保障的长效机制。

2.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就是要紧密结合高校建设的实际,完善和发展教师民主工作的具体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是高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的重要保证,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高校领导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以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为重点,以保证基层教师党员的权力为核心。民主制度的建设要反映广大教师和党内成员的意愿,坚持党员教师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落实党员的选举权的被选举权,坚持基层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形成基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同时要坚决落实党内的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形成选举顺民心、决策顺民意、监督顺民情的良性基层民主制度。

首先,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建立法律化、规范化的程序。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法律的作用,用《宪法》、《选举法》等权威法律文件,保障民主建设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此外,民主建设要有规范化的程序,注重民主环节的规范化,保证在民主生活中运用法律规范去处理党内问题。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程序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还影响了党员参与民主生活的态度,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程序建设。

其次,党内民主形式与民主监督渠道也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教师管理中,应当容许教师对学校制度和政策有不同意见和建议,高校对基层党支部的意见应该进行平等讨论,民主表决。形成鼓励教师党员讲心里话和实话的党建氛围,保障教师党员在处理党内事务的过程中,哪怕提出反对意见,其个人的权益也不受到侵犯。对于违反正常的组织程序,利用权力操纵支部管理者、迫害甚至打击党内成员的恶劣行为,广大党员要敢于揭发,要敢于通过正常途径向党的上级部门反映,并利用党内民主会议请求组织严肃处理。

最后,必须健全民主制度的构建。民主制度的建设是党内民主在党建工作体制上的集中体现。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在理顺党员教师与基层会议内容的关系,要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要鼓励青年党员教师参加支部的民主会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党支部对于党内出现的新变化要积极鼓励,从而形成党内民族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结束语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第4篇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体而言其一是建设人民满意、廉洁高效服务形式政府的必要措施,从源头上实现对腐败现象的预防,保证单位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强化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是提升行政单位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强化其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其三是提升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措施,从采集、记录、归类到最后的信息汇总,其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其四是促进财政资金科学化的必要措施,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财政管理的水平。[1]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

21领导班子过于保守,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认知不足

认知是最为重要的,首先在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其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过于保守,对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进而在关注度和投入上就会不足,这也就导致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或者直接不以开展。

2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运算权责划分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运算权责划分不明确,存在严重连带关系也是目前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建设过程中某一个领导成为了核心,因此对于领导的安排都表现为同意,进而反对的声音不敢提出,或者提出得不到正视。[2]

23缺乏会计内部控制的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主体和执行者都是人,因此内部控制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整体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特殊以及切实在人才要求上过高,这些都导致在胜任人才方面十分缺少。

2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很广,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体制的特殊性,致使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连带关系现象以及领导至上的问题,这些都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不足,执行不规范。

25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问题,致使很多员工在自身的权责认知上十分模糊,进而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真空的现象,这也让执行人员产生了投机心理,导致执行力的不足。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3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有章可循

需要在制度方面给完善化,同时强化重点岗位的控制力度,实现会计工作的责任细化,达到人随管理走,责任随人走的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控制手段和方式上实现有章可循,具体而言需要做到各个岗位之间的权限和责任的明确以及对岗位间不相容职务的明确化,达到相互之间约束和平衡的效果。[3]

32强化内部监督设计机制,完善控制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鉴于其特殊的性质,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设计上,除了需要在财务部门强化控制之外,还需要在其他管理部门也设置相应的内部设计部门,并且切实配置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而保障其独立性,使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内部控制中可以实际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其不流于形式,充分地发挥内部设计的作用。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为建立重大决定集体审批制度;其二为创建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责任制,实现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其三为建立接近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度。

33积极配合财政改革,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财政改革是国家的大战略,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上也需要贴合国家财政部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改革措施,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部分:其一为需要扩大公务卡的使用结算范围和人员范围,进而起到规范公务支出的效果,控制公务报销腐败;其二为在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上需要有所保障,扩大直接支付的资金和项目,对支出渠道给予规范;其三为对政府采购规定必须给予严格执行,并且不断完善内部采购的计划和预算的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透明、公平。

34提升?炔炕峒瓶刂迫嗽钡淖酆纤刂?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为人,因此要保障制度的执行正确性以及执行效果就必须提升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如手:其一为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现有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将会计工作的队伍建设设置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点工作;其二为在新进人员方面需要做好财务人员的招收和选配的工作,坚持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并且在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上进心以及工作原则上要有所考量。

35强化外部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上,其在监督方面,除了需要内部监督制度、体系给予完善化之外,也需要结合外部的监督力量,形成监督的合力。例如财政、纪检监察、税务以及审计等多个部门都可以增强其外部的监督力量和相关的指导工作,切实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内部监督;反腐倡廉;惩防腐败体系。

一、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突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把监督工作提到与决策、执行并列的高度来强调,体现了中央对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内部监督工作,抓好中央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二)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成就显著,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资金来源多元化,高校处置人、财、物的权力越来越大,廉政风险也随之增加,高校腐败案件频繁发生。据统计,2005年到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立案调查案件300多件,涉案人数400余人。分析这些案件,归根结底是由于高校应对廉政风险的措施不够有力,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引起的。因此,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

(三)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反腐倡廉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高校的科学发展,必然是廉洁高效的发展,必然是以反腐倡廉为坚实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为重点,通过有力、有效的内部监督,扎实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提升高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

二、推进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应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注重加强内部监督与教育、制度相协调。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绝不意味着放松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而是要从监督这个关键环节入手,带动教育和制度协调发展,促使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工作中,要运用监督的成果深化教育效果,同时用制度来规范和巩固教育成果;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来提高对制度的认知程度,同时采取有力的监督手段保证制度的执行;要在深入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监督,同时用刚性的制度来保证监督的有效开展。要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协调推进,使三者相互配套、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整体合力。

(二)注重加强内部监督与保护、激励领导干部相协调。

干部队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高校改革前进的中流砥柱。加强内部监督要通过督促领导干部树立廉政风险防控意识,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其目的是爱护、保护干部。强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要将“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到依法监督、依法执纪之中,准确把握政策和策略,做到规范权力运行与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相协调,充分调动领导干部真抓实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加强内部监督与学校改革、发展相协调。

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不能同学校的改革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把监督的免疫力与改革发展的推动力相结合,牢固树立服务、保障、促进中心工作科学发展的理念,将监督工作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大局之中,贯穿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影响改革发展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监督氛围。

高校要通过狠抓宣传教育,努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解决部分领导干部不愿接受监督的问题,使领导干部正确认识监督的作用,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二是解决党员群众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使党员群众认识到自己拥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熟悉监督的内容,掌握监督的方法,清楚监督的纪律,知道监督的效果,增强监督的主动性;三是解决廉政教育不够深入的问题,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正面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使廉洁自律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习惯和文化自觉;四是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不够扎实的问题,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部署之中,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教育资源的合力,营造崇尚廉洁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二)强化检查考核,促进廉政建设任务有效落实。

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目标制定、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重要环节,制定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通过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校属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把责任考核与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与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检查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督促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的同时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

(三)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的监督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管长远、治根本,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因此,高校要围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图书教材、仪器设备、经费使用、财务管理、干部任用、招生转学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制度过程中,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注重具体实施细则的完善、程序性制度的配套、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制度建设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同时,要下功夫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强化民主公开,保障权力规范运行。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关键,发扬民主、强化公开是监督权力运行的有效措施。高校应按照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对学校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科学配置,明确用权界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健全程序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规定,做到民主、科学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组建廉政监督员队伍,制定廉政监督员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发挥教代会、二级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编制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和载体,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规范程序,强化民主、公开,加强对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在财务管理方面,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加强对“收支两条线”规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严格资金运行程序,形成预算、审核、拨付、开支之间的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在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方面,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立项、招标投标、合同变更、资金结算、竣工验收等程序和环节的全程监督;基建修缮项目的立项、项目内容变更要实行集体决策和严格报批制度,招标、支付、验收坚持“三分离”,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

(六)强化内部审计,重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高校要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建设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中,要加大对工程建设、修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提高建设项目资金投资效益;要将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作为年度常规工作,每年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对校属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随机审计;要开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成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合力,加强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力度,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认真履行经济责任;要抓好专项经费审计,重点加强对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后勤服务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审计,保证专款专用;要加强对经济合同、一般合同(协议)的管理与审核监督力度,凡是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和协议,都要经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审查,严格防范履约风险;要加强对大宗物资设备、图书资料的审计监督力度,合理配置学校资源,提高使用效益。

 

(七)强化机制创新,探索实施廉政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监督工作系统化开展的前提。因此,建立廉政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通过全面查找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高校公职人员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依据一定原则和标准界定风险点等级,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和监督检查考核办法,依托前期预警、中期防控、后期考核修正的循环管理流程,形成“岗位操作有标准、内控防范有制度、过程实施有监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权力行使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提高内部监督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八)强化信访监督,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

信访处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的十项制度之一,在党内监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强化内部监督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信访监督工作。在监督程序上,要建立集体研究审核机制,规范信访监督报批和了结程序,防止监督的随意性,注重信访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在监督对象上,根据高校预防腐败工作形势的发展,要由重点关注处级领导干部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工作人员延伸。在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明确信访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信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在结果运用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用好信访监督预警通知,开展信访监督提醒谈话,提出信访监督改进建议,使信访监督的预防纠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九)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开展监督工作的能力。

高校要加大对内部监督工作的投入力度,为监督部门全面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监督队伍在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执纪执法职责。工作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和政策法规学习,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深入钻研业务,努力探索内部监督工作规律,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内部监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晨光。对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4-15。

[2]林梦清。试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5。

[3]黄光远,张继坡。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j]。中国监察,2009(6):39。

[4]敬文举。加强公办高校审计监督的措施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