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媒集团 精细化 物业管理

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现有的媒介生态发生巨大改变,面临新媒体来势汹涌的严峻挑战,全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媒介加速转型,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边界的模糊给传统报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改革空间。

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物业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001年组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来,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党报为核心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一些新的业务平台开始成为新的盈利点,作为物业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带来的物业管理的变化,是对现有传媒集团物业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经营与盈利的艰难,物业管理工作需要更精细化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近年来,党报传媒集团以纸媒的运营为主线,投入到媒体改革的前沿,积极面对竞争压力,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媒体形式及经营单位的复合型传媒集团。除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同时推进新媒体产业的布局,业务形态拓展到网站、房地产、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LED屏、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微电影、动漫等领域,形成小众、多元而精细化的媒体形态架构,这种全媒体方式的运作,颠覆了传统报纸经营模式的同时,给集团后勤部门的物业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空间。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介质的不同,决定了每种媒介都具有其个性化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性,并施以不同思路的物业管理办法,是新媒体环境下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经营存在的必然。

物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服务”。通过后勤服务物业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我们发现,媒体机关推行物业管理,其服务职能没有改变,服务对象日益精细化,作为后勤服务部门,日常物业管理要满足不同媒体的需求,把传统物业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1.了解新媒体项目,总结业务特点。

媒体做不到及时传播,就会被淘汰。全媒体时代的传媒是“24小时产品”,相较于过去纸媒报纸和杂志的生产流程,新媒体项目运行各有特点,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数字传播领域,其主要传播特点是紧跟动态、随时更新。如此一来,新媒体的新闻生产经营与物业管理的联系更紧密,配电、维修、保安、保洁等服务时间拉长,也意味着,物业管理要根据新媒体生产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分工,了解项目情况,总结业务特点,加强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式服务,及时解决新媒体项目生产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与困难。

2.养成多元精细管理思维,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过去,由于党媒事业单位的属性,物业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机关后勤人员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福利型的封闭式管理。但是,伴随传媒集团自身的体制改革,转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尤其,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经营举步维艰,传媒集团不得不向复合式、精细化的新型媒体集团方向转变,众多新媒体项目的运营要求管理者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保障集团运转和发展的“后厨房”,物业管理工作也必须养成精细化管理思维,做好跟踪管理工作。

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由传媒集团自主选择的,通过合同方式用经济手段进行社会化的有偿管理服务,它依靠对物业的经营和对集团运营项目的优质服务来管理好物业,并保证集团的生存和发展。是专业化的企业,而且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由传媒集团自主选择的。

业务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来推广媒体业务,物业管理部门在掌握各项目业务特点后,服务流程上也要根据项目特性来进行调整,一些新媒体运营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在线更新,物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安保、配电及维修人员的配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服务的管理

传媒集团精细化物业管理是对房屋及其设备设施与周边环境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业务,以业主和使用人为核心展开与此相关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

1.集团大厦物业管理。

具体包括:大厦物业,大厦停车场,大厦智能卡、餐厅、外来人员以及电梯设备等业务。针对每一方面,我们均出台了相应人员与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

2.大厦电气工程设备。

具体包括:供电设备,如变压器、配电房内设备、楼层配电箱、电表、总开关等;弱电设备,如公用天线、电视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等;运输设备,如电梯等;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3.保洁卫生管理工作。

保洁管理的标准是按照四星级标准保洁,保持管理区内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负责大厦内(除档案、机要、图书资料等办公室库房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每天勤清扫,地面、墙面、桌面、门窗、厕所无灰尘、无杂物、无蚁蝇、无尿渍便迹,保证办公区及公共区干净、整洁、美观。负责物业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无暴露垃圾、无白色垃圾、无渍水和其它影响瞻观的杂物,定期对厕所及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做好大厦物业管理区的三无工作,防止发生传染病。正确使用和保管清洁用具、材料,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4.治安保卫管理。

物业管理的任务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相高效管理,创造安全、文明、整洁、舒适的环境。物业治安管理是报业精细化物业管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从本质上讲,是为用户提供保卫安全服务的。因此,作为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首要任务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治安服务水平、认真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负责大厦内及周边的治安保卫工作;对物业管理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违法事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实施权限内的处罚,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侦破案件;负责重要接待任务的保卫工作;负责管理区内消防组织和防火监督管理;负责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巡视检查和日常保养工作;负责管理区内房屋二次装修的管理;负责管理区内交通组织和停车场的经营管理;负责消防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5.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督理在物业管理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火灾是物业区域内常见的灾害事故,而传媒集团易燃易爆物品很多,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业主和使用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传媒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必须重视消防管理工作。为了加强物业的消防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应在保安部内成立一个专职的消防班来负责此项上作。制定完善的消防制度;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完好、规范程度,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及时改正;禁止擅自更改消防设备的行为,严格审查消防设备的完好程度,公共走火通道必须保证畅通,绝对不准放置其他物品; 加强消防值班和巡逻,及时发现火警隐患并予以清除;全体员工要熟悉消防法规,了解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制定该物业的消防制度及有关图册,并使传媒集团业主和使用人熟悉。

三、新背景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物业管理的经营困惑

全媒体时代,以纸媒经营为主线的传媒集团想要从大数据背景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经营上采取更加细分、更加精确的模式。新背景下,以往更多承担管理职能的物业部门,也需要加快走向市场经营的步伐。如何在未来做大市场份额,并增加多点盈利的创收点,可能是现下传媒集团物业管理经营所面对的最大困惑。

1.思想观念转变困难。

机关后勤人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优越感”,下子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这个角色转换使一些员工思维定势不能及时转变,特别是一些老员工留恋于“铁饭碗”,认为物业管理是市场行为,风险大,搞不好就要丢饭碗,因而思想顾虑较大。所以在员工身份变化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向员工贯输“自力更生创业,奉献精神育人”的企业精神文化,培育员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公司共同的价值观,把员工的个人追求与公司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以公司发展带动员工发展,以员工进步推动公司的进步,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双赢目标。使“奉献精神育人”的企业精神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2.起步发展困难重重。

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成立的物业管理中心,已由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单位”以后,情况千差万别,大多是规模小、资金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市场发展壮大。

集团物业管理公司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一项新生事物。改革的开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的深化,在于服务方式的更新,改革的标志,在于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成效,在于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在于机关单位甩掉包袱,在于剥离副业、专心抓好主业。因此,只有进一步贯彻改革的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妥善处理改革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合理补偿相关方面的利益损失,努力维护稳定,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3.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以及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等。

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作为专业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业务精的行业经营管理队伍,因而,促使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的任务非常紧迫。但目前机关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主要来自机关后勤和机关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一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状况差异较大,而且员工们还存在着过去那种“坐等服务”、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方式单一等服务质量问题,这样的实体,很难一下子打开市场局面,使机关单位的物业管理升级为具备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化的管理。

4.新媒体业务复杂情况下物业管理风险的控制。

尽管媒体融合早已不是新鲜词汇,但对于长久来耕耘于传统纸媒领域的传媒集团而言,发展新媒体项目,仍面临着多变性、复杂性等对集团综合管理提出的挑战。以物业管理工作来说,由于新媒体业务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的对接效率较低,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于职能人员对专业技能的熟悉与操作,但难免会遇到缺少实践的历练和解决新生问题能力不足的矛盾。

四、结 语

全媒体时代下的传媒集团,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布局,同时,它给物业管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管理人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时刻更新管理思维,才能更快适应时下传媒集团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媒介;管理;效率

目前中国媒介的经营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媒介效益也取得巨幅增长。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假象,认为中国媒介的管理水平也随着经营水平一同得到提升。

新问题在于,人们经常将“经营”和“管理”混为一谈。其实,“经营”解决的是“效益”新问题,而“管理”解决的是“效率”新问题;衡量“经营”的标准是“结果”,而衡量“管理”的标准则是“过程”。

中国媒介发展至今,经营理念已经有了很大改进,效果也很明显摘要:大多数市场化运作良好的媒体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和媒介经营发展水平不相当的是,中国媒介的管理水平并未取得同等程度的提高。中国媒介的运作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中国传媒运营效率低下的目前状况

从媒体本身来看,既存在时间上的浪费,也存在空间上的浪费。

时间方面,主要表现在广播时段和电视时段的浪费。广播方面,自从倡导主持人口语式播音以来,就存在着一种观念的偏差,认为拉家常、侃大山就是贴近了听众,认为语言的随意化就是平民化,于是收音机里充斥着DJ们诸如“上班的路上……”“今天的心情……”之类的话语,假如是作为节目的铺垫或者是对听众的引导固然可行,新问题在于许多时候我们的DJ都是在漫无目的地“扩张话题”,结果经常会听到“今天本打算……,可是时间又不答应了”的遗憾,是对广播时段的极大浪费;另外,在电台普遍导入手机短信平台以后,又出现了为争取听众短信而过度播读和节目无关的短信的情况,而这些短信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无疑就是垃圾信息,是对听众资源的极大浪费。电视方面,主要表现在同一时段大量同质节目的重复和堆砌,既是对电视时段的浪费,也是对观众资源的浪费。

空间方面,表现在报刊版面的浪费摘要:同样的新闻同时刊登在同一期的不同版面;版面贱卖,本着“薄利多销”的观念经营广告,使得报刊版面广告堆砌,而总收入却并未提高多少,反而因为广告层次的参差不齐,使得媒体的广告效果大打折扣,媒体的形象也跟着受到影响。

从媒介机构来看,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很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摘要:

人力资源

中国媒介机构现有的用人制度存在着新问题,一方面一些原本已经过时的岗位,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入编”,不好裁减;另一方面一些新开发的岗位又急需扩充人员,这就造成了媒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只增不减,逐渐超编,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冗余人员。另外,我国的媒介机构几乎全部都是国有单位,在用工制度方面是“事业编制”和“合同用工”相结合,“事业编制”的员工基本不再有任何变动,“抱着铁饭碗”,因此,媒介机构对员工进行增减时基本都是从“合同用工”入手。而现实情况是,过时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合同用工”招聘上来的员工基本都是急需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摘要:一方面媒介机构人员严重超编,媒介机构的财政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一些重要岗位上却还经常缺少工作能手;再一方面,却还有大量的人员闲置着。

媒介机构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还不是很合理。由于用工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制度,因此,在分配和激励举措方面也就存在着不同。中国的媒介机构还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和“分配”相脱节的现象。这就会使媒介从业人员产生很大惰性。

中国的媒介机构并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发人力资源。媒介单位只是一味地使用员工,并不重视对员工的“充电”和“再开发”。另外,媒介在用人方面还存在着“过度开采”的现象,比如,让主持人同时主持几档风格相冲突的节目;电台DJ在做节目播音的同时兼做广告播音;等等。使媒介人员的“职业寿命”受到影响。

物力资源

没有用远视的眼光去购置、添加物力资源。在购置设备、建造基地或演播厅之前,并未充分计算后期的开发和回报新问题,只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于是,一期节目制作完毕,一档影视剧拍摄完毕,一些高档设备就再无用武之地,影视基地由于不符合其他影视拍摄需求,也不符合人们的旅游需求,于是只能闲置。造成了巨大浪费。

另外,同一媒介单位的设备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也比较低,致使有的部门设备紧缺,而另外的部门设备却在闲置,利用效率低下。

财力资源

中国的媒介机构普遍缺少良好的财务计划,更谈不上根据媒介的长远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有的媒介机构盈利以后就会有一种“暴富心理”,对资金的使用不知作何打算,于是就产生了盲目情绪,要么盖大楼,要么建度假村;其他稍微理性一点的媒介机构就会去投资。这些媒介机构做投资时,并没有“反哺”使他们繁荣的传媒业本身,而是向不熟悉的领域扩张,去做多元化开发。而这样做的结果又经常是亏损,影响媒介机构的效益,同时还拖累了媒介主业。近年来,媒介行业似乎又兴起了上市的潮流。盲目上市、圈到钱后,媒介单位又不知道向哪里投资,于是资金闲置,财力资源浪费严重。另外,媒介上市以后,还须公开信息,受证监会以及股民的监督,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轻易将信息透露给竞争对手,处理不好,上市对媒介反而成了负担。

信息资源

中国媒介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效率也很低。同一媒介机构的不同报纸之间、不同频道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很低。对信息或内容的利用基本也是一次性的,不注重深度开发和延长开发。

……

中国传媒运作效率的低下说明媒介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有效的管理能使媒介现有的资源获得最为有效的利用,而不良的管理,只会造成媒介资源利用上的巨大浪费。“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不发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①。按照这种逻辑,那么中国媒介比起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运作效率低下。这种推导或许有些夸张,但是,有效的管理及有效管理所带来的高效率运作,对媒介的良好运营的确十分重要。

全面解决中国传媒运营效率低下的新问题

传媒产品生产环节

媒体在生产环节应当时刻持有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最直接的就是要珍惜媒体的时段资源和版面资源。在内容制作方面也要导入成本管理机制,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核算和控制。

媒体在进行内容生产时也应有市场意识。既要有受众意识,也要适当考虑到广告主的需求。因为,传媒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在市场上有效销售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只能算做产品而非商品,资源的价值就不能发挥出来,造成浪费。所以,媒体在生产环节就必须要考虑到媒体产品的销售。只有这样,效率才能产生效果,传媒组织才能实现生产绩效的目标。

媒体还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因为媒介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轻易模拟,从而造成同质化。媒体内容失去了新鲜感,价值也就大大降低,同等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价值降低,意味着媒体生产效率的降低。所以,媒体应当时刻保持创新的姿态,不断为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从无形中提高媒体的生产效率。

建造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对媒体提高生产效率同样重要。在国外,不仅是影视剧拍摄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甚至连剧本都是采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的摘要:“由制片人收购一个认为好的、具有拍摄价值、仅有几页稿纸的故事梗概,然后再另请编剧设计出每场戏的动作,写出一个较为具体的只限于视觉性的故事,没有对话,可算作动作剧本。此后,制片人再约请一两位专门写作对话的剧作家来补写对话。剧本到了主要角色演员手里,再请编剧专为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进行加工和润色,使人物更加鲜明和丰满。”②美国好莱坞甚至将电影类型化,将影视人物性格、电影语言模式、银幕叙事技巧等全部都实现模式化,创作成本大为降低,同时,由于类型影片都是对观众受欢迎的影片的仿制,因此也能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心理,保证预期收益。③

最后,媒介也应当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延长开发和多元化开发,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为众多产品共同分担研发成本,使每种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降低。同时,由于品牌价值链的构筑、众多附加产品的支撑,还能分担媒介经营的风险。比如,“国家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在中国目前是不赢利的,但节目的不停播出强化了其产品的品牌形象,相反其光碟等副产品却在中国市场大获全胜。”④

传媒产品营销环节

首先,媒介应当建立精确的营销数据库,包括顾客资料库和产品资料库。顾客资料库包括广告客户资料库和受众资料库;产品资料库则是媒介所生产的“产品”——电视节目、报纸等的资料库。这样能使媒介很方便地进行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率。另一方面,“过去特定顾客的信息只保存在销售人员的大脑或笔记本电脑中。在业务员离职或退休以后,这些信息也就随之消失。”⑤而顾客资料库则能将信息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媒介永久的资产。

为媒介营销人员建立必要的评估系统,对其进行评估,从而激发其潜能,提升工作效率。可以为营销人员设立计分卡。计分卡既可用来评估媒介营销人员的工作业绩,又可帮助媒介评估当期总体的业绩,并预备新的计划,以改善未来的业绩。

媒介在进行营销推广时,也需要一定宣传和促销的拉动。宣传和促销可以帮助促进媒介的销售,提升营销效率。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导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媒介工作人员实现“人本管理”。目前中国的媒介机构基本还是沿用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有重要区别的。“人事管理把人看作和物质资料没什么两样的东西……考虑如何通过对人的管理工作来提高对该要素的利用效率……仅单方面地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则力图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注重员工的能动性和他们内在潜能的开发。”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很好地考虑到媒介工作人员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资质和潜能,因此就能调动起他们的能动性和责任感,从而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对媒介机构现行的两种用人制度逐渐进行改革,最终实现统一。激励理论之一的公平理论就是从社会比较角度探究激励的心理过程。“它认为人们在缺乏评价其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努力是否相当的客观标准情况下,经常是将其付出和所得的比率和他人的付出和所得的比率作比较,以此衡量其得到的报酬是否公平。”⑦而两种用人制度存在的本身就已经挫伤了媒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必然也影响到媒介的运作效率。所以,必须加以改革。

打破传统媒介部门对员工的束缚,形成员工可以根据能力在媒介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机制。能者上,庸者下。让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岗位,充分释放潜能。国外有的媒介集团就会在机构内部实行职务轮换,让员工有次序地经历记者、编辑、摄像、制作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有利于员工发现自己的最优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员工熟悉整个媒介运营过程,拓展了业务技能,再一方面也加强了不同岗位间的沟通和协调,效率大为提高。

传媒财务管理环节

媒介机构要善于利用财务来管理媒介。媒介战略规划的实现离不开财务的支持。媒介对财务的分配方向能影响媒介自身的发展方向,因此媒介的财务计划必须要和媒介的长远战略规划相一致。另一方面,媒介运营中的偏差也可以通过财务管理进行监察和控制。

媒介机构还应当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目前阶段,由于我国媒介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因此媒介的财务部门或营销部门建立专门的广告客户信用度档案就显得十分必要。

媒介机构在财务控制方面应当加强猜测能力。过去媒介机构的财务控制基本是采用反馈控制的类型。但是,由于反馈控制经常是滞后的,因此轻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举个例子,假如媒介要投资一部大型纪录片,那么,按照反馈控制机制来看,只有完成后,进行发行或者播出时,相关的业绩才开始显现。而这时再改变决策就已经很晚了。所以,媒介更需要加强决策前期的调研和猜测能力,加强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的能力。

……

另外,在媒介运营过程中,加强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环节的沟通和协调也是十分必要的,能极大地提高媒介的运作效率。

提高传媒运营效率的根本性办法

导入组织文化建设。长久以来,我国媒介机构关注的只是所运营的媒体本身文化风格的塑造,而忽视媒介机构自身的文化建设。而媒介机构的文化建设对媒介运营效率的提高却很有必要。“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经营哲学等精神因素及其在制度、礼仪、英雄人物等方面的外在体现。”⑧“组织文化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指组织成员共同或共享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是深深根植于组织成员的脑海中的,并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⑨媒介的组织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以后,这种共享和高强度认同会在媒介内部创造一种很强的行为控制氛围,从而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确保媒介运行的稳定性,能极大地提高媒介运作效率。导入目标管理法(MBO)。一直以来,媒介机构都是由上级分配目标给下级;而目标管理法则是由上级和下级共同参和目标的选择并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实质是让媒介工作人员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比起其他行业来,传媒业属于高创造性的行业,从业人员更需要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法能充分释放传媒人的能动性,提高效率。

加强市场意识,增强创新能力。通常,判定某种资源和能力是否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有四条标准摘要: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拟性和不可替代性。⑩对于传媒行业,“有价值性”要求传媒必须拥有市场意识(受众意识和广告主意识),这样生产出来的传媒产品才能被消费,才会形成价值,资源的效用才能发挥出来。“难以模拟性”和“不可替代性”则要求传媒时刻要保持创新意识,增加媒介产品的相对价值含量,这样,媒介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就会得到提高。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 运营模式

一、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即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家网络媒介在基于市场驱动与技术变革和政策条件下所进行的相关变革,同时也是对传统传媒与信息流通格局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三网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传媒领域与大信息产业的融合渗透,将信息媒体的内容作为商业化产品进行传媒市场投放推广,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内容的增值,在媒体信息销售模式与通信模式和广告模式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从三网融合政策方面来看,这是国家在传媒领域所进行的又一战略开发项目,打破了常规的媒介融合规制束缚,使媒介融合真正成为现实。也即是说,三网融合政策有着时代的创新意义。在此融合体系中的各方媒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最大化地解决了在融合过程中所呈现的技术问题与利益分配问题,使各融合单位始终保持产业分工明晰的工作状态,令我国的电视传媒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推广延伸。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运营改革的必要性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当下三网合一的背景下,电视传媒的产业创新融合,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明晰的产权分配。同时,在媒体内容的数量及质量方面,均要不断改善适应多变的媒体融合要求,促使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人性化,媒介内容服务做到人性化。其次,媒体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对电视传媒服务的二次营销,是为了使影像传媒资料得到足够的利用与再利用,使媒介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环保,并利用有效手段使得资料鲜活起来,且以新的姿态成长面众。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是电视传媒方面的重要资源,这一点是任何新兴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在其衍化中应当借鉴相关的新媒体运作形式,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媒介推广形式,促使传媒产品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及品牌影响力。对媒体内容的大力整合,是传媒市场产业开发的基础,应当足够充分地把握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及生产力度。首先应当就节目的形式做好创新,构建一体化的系统研发体系,深化内容制作,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将内容推进市场倾注资本进行运作,也成为电视传媒在发展中所需进行改革转型的关键。只有做好市场化转型工作,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内容方面的生产制作。其次有效地做好电视传媒业的现实开发,加强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实现与新媒体的工作对接,能够促进电视传媒的立体化品牌传播,增强电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度。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的运营模式

(一)多通道的媒体内容运营平台。

加强媒体内容的研究开发,建立多形式多通道的内容开放运营平台,满足音视频产品多终端的渠道内容需求,已成为当前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行业必然的改革要求。三网融合,不仅充分就运营商tabe播送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同时还大大满足了IPTV播送及互联网与移动电视等各类媒体内容的播送需求。通过业务统一分发平台,运营商能够有效地避免自身多发平台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十分便捷地将所获媒体内容在业务分发的平台中做出分散下发,并通过平台精准地检测内容应由IPTV发送,还是通过tabe发送,或者采取互联网媒体发送。这一集运平台操作简便,便于管理。

(二)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

当前,有线网络全面深入的双向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媒体互动业务的滋长,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家庭用户,使互联网内容在发展中全面充分地进入到了有线网络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媒体和媒体内容提供商间的合作交流。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间的模式结合,主要体现运用于互联网媒体视频方面。此模式对于节目播放的渠道进行了有效的拓宽,能够从根本上增强节目收视,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因此,在当前的网络电视中心改革发展中,应当主动地把握这一优势条件,将传统电视媒体把握不了的剩余消费者,进行最大层次的把握实现,促进价值利润最大化,构建广告价值为主,用户费用为辅的模式。网络电视台虽有着显著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挑战,诸如在当前存在着诸类网络视频媒体,如何有效地做到同此类媒体正面攫取用户资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沉淀来完成。

(三)手机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受众既为媒体信息消费者,也具有着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者特性,例如短信及视频的传播。这样一来,受众主体特性及自身选择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手机媒体的运营并不仅仅是为了受众群体单方面的内容需求,而是需要大批的手机信息用户群体所存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便要求手机媒体供应商必须就内容方面进行多元差异化的批量生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手机电视内容是通过对传统的电视传媒内容进行压缩编码,进而同步播放的过程。这对广大手机用户所追寻的媒体信息个性化要求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在当前的电视媒体发展中,必然做好新媒体战略转型计划,构建针对手机用户媒体信息内容生产的精英团队,将三网融合的视角从运营商方面转向用户方面,以手机屏幕作为主要的信息接收终端,实现电脑屏与电视屏和手机屏的三屏无缝对接,随时随地为手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内容。

(四)三网融合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分析。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用户自身的消费选择权利也相应的多元化。无论是广电媒体或者电信媒体,用户均可以依据选择而获得服务,不会因为行业及区域等因素,为用户的服务选择带来障碍。而对于IPTV的提供者来讲,只有倾注更多的服务及更充分的质量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用户,同时,高质量的内容也是收入与利润的保障。数字版权管理不但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营销体系及数字内容的管理形式,它有效地打破了一次购买终身受用的传统内容购置模式,将具备高价值的数字内容细化为多梯层次的定制购买形式,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消费需求,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定向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良性地将内容数据业务的生命周期控制在内容运营商的手中,大大加强了业务运营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总之,三网融合糅合了竞争、整合及融合的过程,充斥了博弈的色彩,同时又相互融合,最后回归于自我阵地,在这一过程内,实现了双方的互赢及多赢。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组成个体间必须要就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做到技术与内容方面的调整磨合,在共同的努力协作中找准定位,协调分配好利益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互赢,促进电视传媒运营机制新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全国群团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讲话,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系列讲话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都提到搭建“青年之声”新媒体平台这一工作。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学校共青团要坚持把新媒体平台管理作为自身工作新的增长点,新媒体平台建设既要满足时代、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也需要始终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从而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

一、新媒体平台界定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常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新媒体”通常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电视作为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将以更多形式不断涌现。文章中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主要指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博、微信平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及使用人数的增多,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高校院系也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开始加强院系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工作。

二、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管理中网络宣传队伍建设的挑战

2014年团中央下发了《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高校共青团网络宣传员队伍的通知》,高校各级团委开始组建自己的网络宣传队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面临着诸多实际挑战。

1.宣传员队伍业务素质面临的挑战

高校的网络宣传员队伍由团委负责,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负责具体的宣传工作。新媒体宣传工作需要较为专业的宣传技能、相应的文字功底以及微信、微博制作技能,更需要团队成员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观察能力,短期内无法通过培训完成,给团队的组建带来挑战。

2.宣传员队伍不稳定及工作热情的挑战

高校网络宣传员队伍中的学生成员,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每年都需再次遴选和换届,队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队伍的不稳定,对宣传工作的持续性造成影响。同时,新媒体宣传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付出,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的一项工作,宣传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而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成员工作态度问题将极大影响宣传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平台内容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是高校团学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内容应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凝聚青年共识,发出青年声音。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宣传内容过于教条、枯燥,仅仅是活动的通知或者政治色彩浓烈的新闻,并没有采取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的宣传方式,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浏览这些消息,同样达不到宣传的目的和效果。

(三)新媒体平台管理中面临差异化的挑战

高校新媒体平台通常由微博、微信组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也在进一步扩展,虽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表达平台。然而,网络平台基本不是实名制,具有虚拟性,微博和微信的评论机制存在差异性,微信平台可以进行评论筛选而微博的评论往往更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言论。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非实名可以不用担心不当言论对自己的实际影响,从而对一些时事不加分析即不当评论并造成不良影响,这就给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造成较大难度和挑战。

三、院系新媒?w平台管理的三个维度

面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院系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挑战,应从三个维度着手――运营队伍管理即网络宣传员队伍是基础,内容管理是核心,制度管理是保障。

(一)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即一支高效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基础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院系团学组织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运营的团队。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传播正能量、凝聚青年声音的平台,其运营成员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较为熟悉时事并及时准确传递给其他学生[1-2]。

(2)团队成员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并具备创新意识。新媒体平台中微信、微博等制作及需要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电脑技能,同时,为保证内容有吸引力,团队成员还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3)团队管理的关键是分工明确,各部门协调配合。一个有效的运营团队,必须由分工明确的部门构成。笔者在实践中,将运营团队进行整合细分,将运营团队划分为信息采编、信息编辑与反馈、信息技术处理三个部门。信息采编部门职能是采集和筛选信息并进行汇总。 信息编辑部门负责 编辑采集部门整理的信息,开展网络微活动,常规信息,调查用户反馈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分析[1]。信息技术处理是对信息采编部门收集的图片、视听材料等进行技术性处理,如PS、视频制作等。三个部门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定期开展讨论,密切配合,提升工作效率。

(二)加强内容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核心

实践中,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没有及时高效、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就会导致新媒体平台名存实亡,不会起到有效作用。新媒体平台内容管理,需要系统管理,不断创新。

1.准确定位、整体打造

实践中,在构建新媒体平台初期,对该平台的主要目标群体、语言风格、视觉识别系统等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定位。以贴近青年人语言体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述方式信息,结合视频、链接等传播新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联动。

2.科学调研、分类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引导工作,通过问卷调研得出,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微信(38%)>新浪微博(15.75%),于是我们着重进行微信平台内容的打造。

3.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为更有针对性地信息,贴近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笔者在实践中针对大一至大四不同人群的关注特点,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力求信息传播更为准确、高效[3]。如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当中,更加关注学校情况、专业情况以及校园周边情况和校园活动,而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关注学校、学院动态,招聘信息以及专业知识讲座的通知。

4.板块固定、内容丰富

为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平台设立多个固定板块,板块的固定不仅让信息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实践中也容易形成品牌,得到更多学生的持续关注。如平台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青年说、青年视角、青年动态、青年优推等,囊括国家大事、校院动态以及青年人关注的身边新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实自己。通过分板块的信息推送让关注平台的学生迅速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做到人性化的内容。

5.维护权益、增强互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维护青年群体的组织,团组织对青少年权益的维护,更体现在网络空间上。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团组织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发现青年诉求,反映青年愿望,维护青年权益[4-5]。新媒体平台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贴近青年诉求,增强互动性,青年人关心、喜闻乐见的话题,提升他们主人翁意识。

(三)完善新媒体平台的制度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保障

新媒体平台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x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新媒体平台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促使新媒体平台良好运行。

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运营团队是基础,但如何选拔团队成员,如何保证团队成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需要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

内容管理制度。新媒体平台什么内容,如何进行,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审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6]。

信息反馈制度。新媒体平台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问题,切实起到联系学生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5篇

从报纸传媒行业的整体来看,科学发展就要求报纸的内容要贴近群众,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同时,报业发展要注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创新机制,优化报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如何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运行机制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报业集团发展的实际中去。

由于在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不同的集团所面临的问题重点往往有所不同,但要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就要从集团管理上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建设科学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包括报业传媒集团的产权关系、领导体制、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集团层次的管理制度等,为集团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制度的基础。二是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面向市场、适应竞争环境的报业集团运营机制,包括资源整合、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融资机制等,从内部管理上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保证。三是如何进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包括投资领域和方式选择、价值链选择、产品战略、营销及创新模式选择等,通过具体项目经营体现集团整体的科学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

重在科学的管理体制

报业经营单位要参与和应对市场竞争,就必须作为一个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报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解决三个环环相扣的管理体制问题:一是采编经营两分离,使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在运行机制上得到明确、清晰的体现;二是明晰产权,通过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授权,以资本为纽带,将报业经营单位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三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问题,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激励和制衡机制并存。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集团的科学发展将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我认为报业集团的科学发展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报业集团的体制和授权经营问题,才能进一步确立报业经营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报业集团内部以产权和业务流程为纽带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按照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相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

根据中央的改革精神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2005年7月18日正式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同时创新集团的领导体制,设立了集团管委会、党委会、编辑委员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会、党委会、经理班子等领导机构,保留南方日报社委会。其中,集团管委会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机构,总体把握集团报刊的舆论导向和集团营运;集团编辑委员会,具体负责新闻采编业务;集团公司董事会、经理班子具体负责经营业务。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按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的原则,将剥离集团所属报、刊、社的广告、发行、印刷以及实业等经营性单位和部门的经营性资产,合并设立规范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并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对集团所属成员单位占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依法实施经营、管理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集团所属各报、刊、社的采编部门和业务保留在南方日报社内。南方日报社作为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南方日报社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同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员单位。其中,南方日报社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都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在集团管委会(党委会)的统一领导下,两者建立业务流程为联结纽带的业务协作体制,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根据有关经营协议从经营业务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资金,扶持南方日报社所负责的宣传业务的发展。

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设立以后,集团将按照授权经营和法人治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科学界定集团管委会、编辑委员会、集团公司董事会、报刊经营公司董事会等各级机构的管理和考核权限,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集团公司分别投资设立若干经营公司,形成母子公司法人体系。这些子公司均享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设立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并以集团公司授权子公司经营的资产对集团公司承担保值增值的任务。

可持续发展

重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解决了报业集团的管理体制问题,可以说是为报业集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还必须进一步从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的改革着手,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经营问题,通过发挥集团的战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的多项协同效应,进行报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实现集约化经营,实现报业集团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集约质量型转变,使报业集团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要重新审视报业集团的增长方式。作为一个每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报业集团,如果广告发行的费率能够节约1%,就意味着能够增加2000多万元的利润,应该说,这方面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报业经营方面,要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集团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做强党报,进一步增强党报影响力。在这方面,南方日报的探索可能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南方日报在长期的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向市场要数据,向读者要意见,向实践要答案,提出以“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实施党报传播功能、党报与读者关系及党报影响力的再造。从2002年8月6日起,南方日报3年多来5次改版扩版,既是对党报办报理念的全新思考和定位,对新闻产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改进和包装,也是对现代报业制度建设和营销组织的全新探索和实践。2004年起,主导广东舆论的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从集团中剥离出来,实行独立核算和独立经营,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奠定了基础。持之不懈的改革使南方日报从内容到版式、从报纸采编到运营管理都焕然一新、活力倍增。同时获得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经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全国省级党报发行广告普遍下滑的形势下,南方日报连年逆势上扬,从根本上增强了影响力,赢得了引导舆论的市场基础,巩固了政治地位。

二是办好子报子刊,做强做大传媒集团。早在2002年,我们就率先提出媒体多品牌发展战略和报系结构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对细分读者市场的研究,不断培育品牌媒体,转变了集团应对报业竞争的方式,同时优化产品结构,避免同质化办报现象。

在提高子报子刊的效益方面,由于报业集团原有的体制和机制等历史原因,子报子刊往往存在粗放经营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子报子刊的利润率不够理想。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参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一套系统方法,实施科学的资产保值增值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实现向挖潜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这样即使不增加项目投入,也可以使集团整体的效益得到较大提升。

三是大力改善报业经营管理,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以提高集团整体效益为目的,整合集团内各项资源。包括面向市场,有效整合报业集团报刊资源,优化报刊结构,延伸报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报业集团新闻信息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能力。创新用人机制和考核分配机制,建立报业集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实现按采编、广告、发行、行政等业务系统或按照经营区域划分的资源和业务整合,减少集团内耗,实现更大程度上的集约发展。

四是开拓市场空间,找到新的增长点。媒体的市场开发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中心城市向次级城市转移。

和谐转变重在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由于不同的集团有着不同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所以在集团的产业发展上不存在各单位都可以照搬的最优模式。我认为,强势报业集团发展成为传媒集团,是面对市场的积极方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不断拓展传媒集团的空间和市场,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把握以下五组看似二元对立的相关关系,实现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和谐转变。

一、做传媒产业和做传媒投资的关系。作为一个集团,我们是把整个传媒产业作为集团的长远战略来做,还是把传媒作为集团的一个投资项目来做?传媒产业集团包括报刊、广电、网络等等,还有整个产业的上下游,做一个传媒产业集团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需要制订长远的战略。传媒产业集团的成长,需要一个个传媒投资项目成功的支撑。但是,传媒投资项目应该更关注投资的收益、短期的回报。可以预见,随着传媒产业竞争的升级,有一些集团将扩张到整个传媒产业,有一些集团可能只剩下部分传媒投资项目。

二、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关系。每一个集团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报业集团中的重要报纸的采编、发行、广告是目前的核心业务,而在这些业务以外的可以说是非核心业务,比如印刷,比如网络,还有一些集团的酒店、房地产项目等等。一个集团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可能把什么业务都做得很好,牢牢把握核心业务是明智的选择。当然,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有些非核心业务的开发,可以降低核心业务的运营成本,提高媒体的效益。而随着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升级,原来处于报业集团非核心地位的业务领域,可能会成为传媒集团的核心业务,比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在考虑把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与平面媒体一起列入集团核心业务的领域。

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传统媒体是习惯性选择的媒体,新兴媒体是应用新技术、新载体开发出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他们并不是对立的、你死我活的。我们的态度是,牢牢抓住传统媒体,做好做精内容,不断提升品质以获得更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各个细分市场中随时准备占据竞争对手、追随者、挣扎者退出的市场份额,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中保证集团充足的收入来源。同时,积极地不失时机地开发新兴媒体,在不同媒体形态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认为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整个传媒集团的传播技术革命。

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做新闻、做报纸的同行,都倾心于报纸的业务创新,这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方日报连续五次改版,表明我们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我们很清楚,技术创新到了一定程度,将会推动制度创新来提供支持,而制度创新,也能有效地激发技术创新的热情,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南方日报剥离经营就是一种制度的创新,这一创新使南方日报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都落到了实处。把报业集团改为传媒集团,其实质也是一种制度创新,这一创新使网络传播的电子杂志、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技术创新产品在我们集团迅速涌现。

五、大众传播和分众营销的关系。读者市场的要求,广告客户的要求,对今天大众传媒的营销提出了分众、精众营销的要求。媒体的分众营销是让发行人员、广告人员和热线服务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读者或客户做合适的沟通。但是“分众”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划分办法,而不是一种传播实现的手段,大众传媒的职责和社会功能还是要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与大众传播不能没有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一样,分众、精众营销的媒体要赢得市场,虽然在内容、品质上可以针对特别的读者群,但是其产品还是必须具有更强的大众传播能力,必须具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否则它就不是我们传媒集团应该长期经营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