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因其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4.6亿元,多数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短缺,而融资又异常困难。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其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从银行角度来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逐渐萎缩。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青睐大客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此外,国家的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调查发现,能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企业只有1276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8%。不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大量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现金闲置浪费。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更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县场调查,盲目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县场,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轻者影响资金运营能力,重者完全中断资金链,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直至停产;四是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平时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挽救。

⒊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现场调查发现,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经常出现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互相占用的情况,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⒋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我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本次共调查会计人员17*人,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仅占32.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4%,持证(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会计人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7.8%,专职会计只有60.2%。由于财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培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此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在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790家,仅占23.5%,多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不达标,有的小企业的财务档案像堆废纸一样存放,财务资料极容易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全县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已形成了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林纸及林板、冶金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49.5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中小企业达431家,超亿元的企业达51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总数已达8922家,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4.4%,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成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和深入企业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共调查企业3358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37.6%。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县场经济的完善,县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要真正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把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环节、各个职能部门。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充分预测到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实现资金运用和来源的有效结合、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积极融通资金,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⒉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管理素质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要求,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好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责。同时注重财会人员知识的更新,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断更新的实际,自觉把各种自动化程序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中。

⒊科学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自有资金不足加之筹资困难,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慎之又慎,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投资要以对内投资为主,重点应投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投资,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县,使企业在县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使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永葆前进的动力;三是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在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一方面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县场竞争的需要。

⒋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在新的县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随时了解县场变化,密切关注县场上的现有产品和消费动向,以中小企业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快捷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实施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巩固和稳定扩张县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四、建议

⒈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0*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无疑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如利率管制等对中小企业贷款不利的政策仍在实行,应尽快完善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

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注意信用担保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⒊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帮助其提高政策、业务、理论水平。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二、民主生活会制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思想交流会。民主生活会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检查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决定以及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等情况。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要指定专人到基层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会时,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要在_日内向县委、县纪委作专题报告,并在本乡镇一定范围内及时通报会议情况,接受监督。

三、民主决策制度。凡是事关乡镇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问题(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议、文秘站 决定、重要批示的措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委自身建设等事关全局的工作部署;推荐、任免干部;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万元以上资金的使用及建设项目的立项;下级党组织请示的重要问题等等)乡镇党委必须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四、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离任综合审计制度。新上任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须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离任时,须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其任期内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综合审计;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班子其他成员每年作一次述职报告;年度,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验收。

五、财务管理制度。乡镇必须依据政策和法规收取各种税费,所收资金全部交由财政所、经管站统一管理,不准设立“小金库”,不准坐收坐支。经费开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乡镇财政所、经管站每月__日公布上月财政收支情况;县纪委组织财政、经管、审计等部门年底对乡镇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

六、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一次;中心组学习要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集中学习要提前一天通知,有关人员不得缺席,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要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学习要有记录,资料保存要完整。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市局各位领导、兄弟区县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推进“乡财县管”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 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 并定期深入各委托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xx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国办发〔20xx〕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扫尾工作,规范补换发经营权证档案管理。2009年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已全面结束,做到了“一书一证”、“两个100%”落实到户,并逐步建立起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我站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补换发经营权证的入户确认表、登记簿、申请书、统计表等都装订成册,全县共装订了3000余本,分别由县、乡(镇)、村妥善保管,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资料的完整性。

2、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今年共接访并办理了三岔河镇三岔河村四组与钱氏家族、三岔河镇大嘴子的韩祝建、中枢镇环城社区的方存娣等20余起土地纠纷上访案件。我站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由县、乡(镇)经管站组成调查组,及时对上访农户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做了妥善的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把信访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3、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调研。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09]5号)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站对10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时将专题调研报告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

1、继续落实《##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在对全县10个乡镇全面推行“村账乡(镇)管、村财村用”的农村财务统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代管延伸到村民小组,在各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农村集体资金专户”,加大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按照《陆良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各乡镇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50余人次,并对板桥、三岔河、马衔、大莫古、芳华、小百户等乡(镇)的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了年度抽样检查。抽检收款收据3827本,其中已核销1701本,作废2544套,收费金额共计 5111.82万元。各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XX年至XX年年领购、使用的“陆良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 5521本、核销2850本,与该票据相关的收款收入16146.75万元,实际入账19335.24万元。2009年发放农村财务专用收据1200本、60000份,已按有关要求进行了规范化使用,将在年底进行抽检和核销。

3、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管理调查的函》的要求,配合县财政局,完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管理人员的调查工作。全县10个乡镇,140个村(居)民委员会,1384个村民小组,共152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主体,已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如期执行新会计制度。实行村账、组账乡(镇)代管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有140个村民委员会和653个村民小组,占村委会的100%、村民小组的47.18%。县、乡(镇)、村共有农村财务管理人员546人,全部参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培训,培训率100%。

4、按照《中共陆良县委办公室、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09年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与调研的通知》要求,参与了全县的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的督查与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三)继续落实减负政策和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广泛宣传《云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并以县政府办的文件下发了2009年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以资代劳限额标准。与县农开办、县农技中心、农环站等单位沟通、协作,积极参与了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和农田综合治理等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工作。2009年审批了中枢镇的大泼村委会、四河居委会、中纪村委会、茶花村委会的测土配方、农业综合开发和芳镇雍家村委会马铃薯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的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申请报告。

2、加强对涉农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35件,涉案资金3万元,各种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0.21万元,有效遏制了各种乱收费行为。按省市要求,开展了当前农民水费负担项目有关情况的调查,对农民水费负担的现状、水费收取管理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制定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3、严格在部门工作承诺时间内开展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由于各项减负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2009年全县未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4、顺利完成了农业部的农民负担监测点的半年、年报工作,由于监测点工作成绩突出,被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邀请参加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的全国农民负担监测点培训会议,并代表云南省作交流发言。

(四)按质按量完成农经统计工作

1、认真完成了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工作、四个季度的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四个季度的农户收入预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统计和农村经济统计报表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2、承担了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的农业基点、农产品成本调查等工作,并按方案要求按期完成了相应的物价和农产品成本统计和核算报表。

3、根据省经管站《关于开展经管总站有关征询农经统计工作意见及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代表全市完成了问卷调查工作,并对有关改进和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被省经管站邀请参加农村入户调查方案、软件的修改和测试工作。

4、参加了全省农经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并代表全市提供了交流资料。

(五)加大对农经项目申报和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经项目的申报力度,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2009年共组织13个项目单位申报省级农经项目,申报成功了7个,争取到资金70万元(其中:村容村貌整治项目5个,项目资金50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个,项目资金20万元)的资金扶持,第二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尚未下达。二是加强对XX年至2009年农经项目的跟踪检查力度,促使各项目资金取得实效。

(六)加大“数字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维护力度

一是充实了硬件设施建设。全县乡(镇)都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二是建立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三级网页的内容在建立“数字乡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各个分系统网站的建立和链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三是强化网络系统维护,充实和更新了县、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四级网页的内容,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经费少,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农经工作面广量大,农经站仍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事业单位,既无收费项目,又无收费职能,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政府职能,直接面向基层,工作任务与经费需求矛盾突出。           

(二)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日益增多。随着农业税费的减免,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出农民重新回到土地经营上来,加之有的地方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土地变动没有及时登记到户,部分农户实际承包面积与村账本不符,有的地方承包档案资料不完整,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后解决问题不认真等原因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和上访案件较多,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增大工作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仍以农户自行转包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有的未经发包方审查同意,为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对村民小组的财务、资金代管存在一定困难,还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经干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

(四)少数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专业合作经济等项目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尤其项目实施后,不能按时提交项目进度、实施情况和总结等资料。

三、下步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按照“四统一”、“四相符”、“五到户”的要求,巩固和完善补发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加快对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的建设。及时调处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二)严格执行《陆良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陆良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使各乡(镇)完成按时对各村、组的票据年检工作,并做好对各乡(镇)农村财务工作的交叉检查;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锁定村级债权债务总额并逐步建立村级债务动态监测体系;加大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继续宣传、落实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方针、政策,加大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和农村兴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配合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四)按照省、市有关农村入户调查方案,做好农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收等情况调查,并以此统计、分析和预测全县农业生产、农民收和农村经济情况。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和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年报工作。

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乡镇政府;政府性债务;透明度;风险;化解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55-04

2011年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揭示,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为10.7亿元,但上述统计数据只是汇总了截止到2010年底之前各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直接(显性)负债,而未能统计出截止到2010年各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该报告未能统计乡镇街道一级政府及村(居委会)等自治组织的显、隐性和或有性债务。乡镇街道一级的政府性负债,因为其透明度更低、债权主体更分散、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广大民众而大部分乡镇政府自身财力又很薄弱等因素,造成对其数据的统计更为困难、存在的风险更高、解决问题也更为麻烦。然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却很少有专门针对乡镇政府性债务主体和数额、存在风险和化解措施的研究。

一、乡镇政府性债务透明度更差

(一)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基本上缺乏完整的财政总预预算会计体系,会计核算范围窄、内容不全、凭证不规范

乡镇政府性债务是乡镇政府负有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其他相关债务,包括乡镇财政应支未支、应拨未拨、应补未补所形成的欠债,如拖欠中小学校教师及中小企业职工工资、补助和差旅费等,拖欠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款等各种白条,对村集体和农户的各种补助;乡镇债务担保,如对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中小水利建设单位、村村通公路建设等)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的债务;超越正常权限发生的担保或允诺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其中包括部分外债和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乡镇政府举债上项目、兴办乡镇企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乡镇企业、乡镇政策性融资平台债务;乡镇政策性融资机构债务的呆坏账损失和投资损失、直接向社会公众违规集资以及不合理的职务消费所形成的拖欠招待费、维修费、新建工程款等。乡镇基层债务规模巨大,而且乡镇政府还在不断递增。

乡镇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支出项目及其所形成债务的透明度极低。《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所以乡镇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大都采取了变直接举债为间接举债的方式,债务收支不纳入预算管理,以达到规避法律责任的目的,使得乡镇政府债务中大多为隐性债务。其次,乡镇政府债务中充斥着大量的民间个人债务和债权,主要是向个人借款和私人垫资,这些个人借款和私人垫资所形成的经常没有任何原始凭据,最多就一个白条或者备查簿,而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除少数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可采取权责发生制外),而收付实现制只在支出实现时才确认负债。第三,出于融资及政绩等各方考虑,乡镇政府很有可能隐瞒一部分债务。

(二)现行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或者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无法反映乡镇政府实际负债状况

在目前的五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乡镇一级总预算基本上都没有设立基层国库,缺少了基层国库会计的核对和牵制;乡镇(街道)政府很多内设单位由于人数少,基本上是报账单位;绝大多数乡镇都实行了村账乡管,某些地方实行乡账县管。由于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以收付实现制或者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公共部门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无法确认直接隐性负债,也无法考虑未来的许诺、担保(即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机构)、有财政经常性拨款的事业单位等依据合同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以及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机构)成立的公司为进行基础性、公益性建设以政府信用依法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和其他或有负债(如政府未偿还国债、转贷的部分,社保基金支出缺口,政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拖欠公职人员的工资及外单位的工程款、维修费、招待费等),只有在出现现金清偿负债时,负债才会被确认。在预算平衡的表象下,可能存在财政预征虚收、延迟支付(即以及当期已发生但未用现金支出的财政性开支)等虚假平衡现象(而且当期已发生但未用现金支出的财政性开支部分的预算资金不得不在报告中以结余的形式反映),也可能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操纵现象。其二是,只注重现金支出,易导致长期资产的耗损被忽视,资本未能保全,进而造成直接的隐性负债。不能如实反映报告主体的真实负债和财务风险,造成政府负债风险大量雪藏,政府不能充分及时地了解其所承受负债风险的程度。在公平性方面,权责发生制能提供判断政策长期影响的工具,以免前任政府将本期政府的服务成本转移到以后的各期,例如公职人员的养老金问题,而收付实现制则不具有上述功能。

(三)乡镇政府性债务成因复杂、债权主体多变、隐蔽性较强,很多难以分清类型,予以确认和披露

目前,我国的政府性债务尤其是乡镇政府性债务到底有多少还是个谜。广东省社科院珠三角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认为,这是由于目前中国财政属于分灶吃饭,下一级的数据并不向上汇报,所以即便是广东省财政厅也难以具体掌握全省欠债特别是乡镇欠债的数字。他表示,现在乡镇的欠债基本上都属于隐性的债务,或有债务总量不清,占有相当的比重,再加上由于我们的财政风险控制体系并不像欧美那样,在欠债超过一定的指标以后,必须要采取切实的化解措施,所以一直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风险。财政部措辞异常严厉地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动态地登记每一笔债务业务,严格对照债务借款合同、还款单据、会计凭证等基础资料,借助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软件逐笔填列债务明细数据;截止2010年6月30止的数据要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核实结果相衔接,而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的,要与审计结果相衔接。尽管如此,但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后续问责处罚措施,加之很多乡镇政府性债务缺乏系列原始凭证、白条充账,故而不一定能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政乡镇政府性负债的情况。有乡镇领导表示,之所以难以得到乡镇债务的真实数据,原因在于,面对调研者,掌握真实情况的乡镇干部往往都会首先猜测调研者的目的,如果是将要以此数据问责的,那就尽量缩小数据;而如果将此作为上级解决乡镇债务问题的基数的话,又肯定会将上述数字大为夸大。

二、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越大越具破坏力

(一)数据不清可能导致债务风险无法确定,进而导致决策错误、资源错配

乡镇政府性债务中,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占绝对多数。隐性负债本就难以统计,而或有债务虽然目前还不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不需要地方政府现期偿还,但一旦在显性债务借款人无法偿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出于“道义”或公众压力承担还债责任的情况下,或有隐性债务都会变成政府直接显性债务,而这将会引发地方政府局部性债务风险向全局性债务风险的演变。成建三表示,目前在中国,即便是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也没有能力解决乡镇欠债问题。原因在于,一是很多债务都是隐性的,难以掌握具体的数字;二是债务数额巨大,以省级财政之力,难以承受。

乡镇政府性债务金额到底有多少,债务风险各方具体分摊多少,以及乡镇政府能腾挪多大空间,一直以来都是未知数。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债必须定期公开披露实际赤字率、综合赤字率、实际偿债率和未来债务负担率。而我国政府债务信息不公开透明,在风险控制指标的计算中,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风险控制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风险预警机制无从建立,即使建立起来,其效果也无法保证。

(二)乡镇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绝大多数乡镇财力薄弱,缺少质抵押物,有形资产少,到期无法偿付的违法风险巨大

除东中部沿海少数发达乡镇外,大部分中西部乡镇政府自农村税费改革后,就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特别是实行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政府基本失去了自身收入职能,乡镇税源主体仅为零星的工商税,政府自身运行都十分困难,导致乡镇政府债务运行“断链”使债务终结运行,丧失了借新还旧的运行条件,消化债务就成了“无米之炊”。加之上级政府也有自身的财政困难,且缺乏统筹规划的化解制度和路径安排,使乡镇债务化解工作乏力。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调查报告认为“乡镇债务如此之庞大,已超过实际偿还能力”。

(三)乡镇政府决策短期化,政府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激化政府和民众的矛盾

乡镇政府负债不透明容易诱发地方政府以及银行行为的短期化。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和银行行长只需对任期内的业绩和风险负责,因此有追求短期效益或效应的冲动,需要任期内大量投资和贷款来支撑其目的。负债不透明为这种短期化操作提供了可能性。政府代际换届还会促使地方政府负债加速累积。前任的负债后继者一般不会主动去削减,反而会要求更多地投入、更多地借款,以制造更大的政绩。而在此过程中,政府可能因为缺钱而乱投资,比如举债兴办不赚钱甚至亏损但能增加工业产值的乡镇企业;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比如违规占用农民耕地开发所谓的“**大市场”、“**农民一条街”,违规出租、出借农村耕地的使用权;乡镇政府对能乱收费、可以乱罚款的事情抢着做,而不认真解决农村和农户已经存在的问题;对不产生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少又非形象工程的教育、农田水利、公路桥梁、自来水等的建设不感兴趣而只热衷于来钱快、获利丰厚或者增加形象的面子项目。乡镇政府直接面对普通民众,而有的乡镇政府的举措极大地激化了当地的干群矛盾,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威信和形象。

三、应对策略

及时准确地摸清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数额,以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实现乡镇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即城司向特定目的公司转变、政府信用向公司信用转变、传统融资向多元化融资转变,乡镇政府隐性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或有负债得到及时的披露、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转变,以期达到政府债务风险及时暴露是当前亟待应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级政府应下大力气摸清各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类型、到期时限和具体金额

乡镇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拖欠的各项工资补助等相对较易查清,但对隐性负债尤其是个人债权债务和或有负债,因为缺少有效凭证,而乡镇政府会计又未能反映或者全面反映出来,就比较难全面掌握其性质、到期时间和具体金额。笔者认为,对个人借款、私人垫资和其他拖欠款项如招待费等,可由上级政府财政或审计部门直接主持(撇开当地乡镇政府的插手和不恰当干预以防数据失真),要求债权人提供相关依据和事实申报债权,以摸清这部分债务;而对于其他或有债务,则在要求相关责任方申报债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例如,针对乡镇政府的担保,可在全面调查该乡镇范围内全部乡镇内设机构和乡镇企业,以及重点村办、个体民营企业债权债务基础上,向相关银行、信用社等债权主体函证该乡镇政府的担保情况;对乡镇政府及其内设机构人员的养老金,则需在分析其性别、年龄结构的基础上确定。

(二)适应预算管理各阶段的特征,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目前的政府会计制度,使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适度分离,以使政府性债务按权责发生制得到及时、真实、完整的确认和计量,负债风险得到及时的披露

政府会计改革已经提上了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议事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镇政府性债务因为政府会计改革而透明度会有所提高,风险有所暴露。

(三)改变目前分税制下地方各级财政事实上的分成制或包干制,按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确立各级政府税收来源,并实行规范的转移支付,以使乡镇政府获得稳定预期的收入来源,从而能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逐步化解当前的债务风险

分税制后,江苏、浙江、福建曾经宣布省以下不搞分税制,只搞分成制;其他地方,虽然根据中央对省级的办法搞分税,但是具体列出清单来后看看,没有一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发达地区),能搞成稍微像样一点的分税制,省以下就是分成制,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更倾向于包干制,越困难的地方就越是实行包干制。省级以下财政分成制或者包干制造成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城市建设大量重复、浪费,预算突击花钱屡见不鲜,而乡镇政府嗷嗷待哺,教育、水利、公路等公共产品和乡镇经济发展因缺钱而无法正常进行,不得不以民间信贷、直接向民众集资、拖欠等形式维持。因此,改变财权与事权不相称、实行规范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就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