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农业经济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精选

乡镇农业经济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乡镇农业经济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十分快,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但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绝大多数乡镇农业都以快速的建设模式发展着,但少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乡镇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依然靠政府扶持。另外,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人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小富则安的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进取心。同时,部分乡镇人均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地区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农业生产人员仍将注意力集中于作物的生产及现有土地的开发中,对以自然条件创造旅游业、餐饮业等完全忽视,大大浪费了诸多资源。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严重地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乡镇农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对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在乡镇农业发展中,绝大多数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多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据该项调查表明,被调查乡镇区域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业生产人员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文盲、小学文化的人员却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另外,随着乡镇形势的发展,大多数拥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乡镇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使乡镇农业生产劳动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诸多结构体系因素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乡镇农业经济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乡镇农业生产设施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及机械化产业十分落后,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另外,一些乡镇地区在农业产品经营时仍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原产品的经营模式,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产品相对来说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之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中仍延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促进全国性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速度。

1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针对于某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转变该地区农业生产人员的观念。打破农业生产人员经济靠政府的观念,积极引导其利用农产品的再次加工吸引外资,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生产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农业发展的注意力由农作物的种植及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转移到开发自然资源上去,扩大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

2提高乡镇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乡镇地区实行扫盲行动。另外,要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员中培养出多名优秀且具较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人员,并由这些技术人员带动全体乡镇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从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加强乡镇农业基建建设

对于某些乡镇地区因基建不足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该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及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次,在农产品销售前,要进行再次的深加工,将普通的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色的精品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生产总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民纯收入增长5.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决议。积极编制申报项目,争取农业发展资金,加快对刘集后湖、康家湖等低湖洼地的治理。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支持农民和外出经商办企业。加大农田保护力度,继续实施“百村万亩复垦”工程,积极协助淮北大堤加固工程的实施,认真做好拆安置工作,加快对沿堤各村旧村庄土地的复垦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复垦计划。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加快乡镇工作转型,创新基层工作机制,贯彻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方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稳定发展穆岗灌区、夏颂沟流域35000亩优质水稻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扩大康家湖流域以苏杨村为中心优质棉、蔬菜、瓜果等生产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加强禽流感等疫情的防治。继续实施以猪牛羊“三大养”、鸡鸭鹅“三小养”为主体的畜牧振兴工程。建立村级肉牛养殖区2个、商品猪养殖区5个,发展猪、牛、羊规模养殖户100户,实现年均存出栏5000只以上。培养一批专业牛羊加工营销专业户。实施水产养殖“三五”工程,加快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依靠项目支撑,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力争使张郢罗氏沼虾养殖达500亩,湖稍甲鱼、中华蟹养殖在500亩,葛圩精养鱼塘达500亩,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夏颂沟流域各类水利工程的维护,完善穆岗区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设,建设节水高效示范工程。依托“村村通”项目,加快村级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中心沟防洪通道、甘罗至叶井大米运输通道、杨周至苏北连接立新路直达夏杨路的绿色蔬菜通道,大大改善我乡的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农产品快速调运。大力实施堤南沼气、节能灶等新型资源项目,加快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扩大有线广播、宽带电视和互联网的覆盖面,服务“三农”。推进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专业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二、加快个私企业发展,提升经济整体实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个私企业的发展及时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治安服务,为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个私企业健康发展。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杨集米业、宏盛米业做大做强,提高效益。整合板材业资源,依托胶合板项目,更新升级胶合板生产,做好林业增收大文章,力争使板材业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发展高科技产业,鼓励和支持田川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加快发展。

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实施城镇化,统筹城乡的发展,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刘集集镇建设,在完善现有集镇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刘集北街的规划建设,促进三优集、叶井集、甘罗集的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集镇服务功能,落实以城带乡的方针,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底拉出主体框架,增强示范辐射功能,把各类企业、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合理配置,把农业产业化、社会服务等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市、县项目投资,围绕“551”计划积极编制申报项目建议书,充实乡项目库。加快对康家湖治理、刘集后湖治理。甘罗至叶井路等项目已经在前期运作中,力争项目尽快实施。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服务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打好历史名人招商牌,挖崛各种资源优势,积极抓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甘罗墓景区和江溜深水码头等一批成熟项目进入县“5511”规划,早日引来资金,早日规划建设,推动全乡经济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和谐刘集建设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一)乡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乡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农产品由普通品种向特色精品转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结构随之进行科学化调整,由特色精品代替劣质的普通品种,进而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第二,农业资源利用更加深入。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开发总体战、果业工程以及山上再造工程等,极大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第三,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环节向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二)乡镇农业经济结构正在优化

我国的乡镇农业经济结构正在优化:一是乡镇农业经济结构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非农产业逐渐代替传统的以农为本的农业经济,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劳力就业结构改善,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搞劳务,改善了劳力就业结构;三是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以及服务、饮食和运输等第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结构中的农民素质不高

根据调查;“在我国,一万多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了17.4%,而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三者一共所占的比例却是82.6%,。”即使如此,在农村劳动力输出过程中出现了: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即,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劳动技能不高以及人力资本含量较低的劳动力。然而,输出的劳力却多为受过较多教育和年轻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这种情形致使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者的素质在整体上又下了一个档次。这种情形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拖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后腿。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我国的部分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产业化进程缓慢以及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造成了以传统粗放经营、低水平和小规模的生产方式。目前,仍有大部分农民以传统生产方式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部分的农民还停留在直接出售现有产品的阶段,农产品没有进一步进行深加工,其农业产出较少,导致了农业经济还停留在一个落后的初步阶段。据调查,我国乡镇农业生产部分地方出现: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情况。

(三)部分地区农业经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不平衡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存在问题

0引言

为了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必须要实现高效发展,以推动乡镇农户经济收益的不断提高,带动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乡镇农业经济更应该适应新时展下的新要求,而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正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对农业发展来说,能够有效帮助农业全面实现科学性、技术性的转变,帮助农业走向更高水平。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我国乡镇农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地应对措施,以期实现农业发展的健康稳定状态。

1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乡镇农业经济的意义

关于“互联网+”的概念,当今学者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理解,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功能增强和应用的拓展,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整套信息技术体系,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相对于实体经济来讲,“互联网+”是一种虚拟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很多学者赞同“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例如互联网和传统电影院的结合就变成了现在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购票、手机视频软件观影,互联网和医院的结合方便了医患之间的交流,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方式[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模式已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时展的照明灯、引路人,它带动着社会的更迭变化,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成长。因而在农业领域中,“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不可或缺,具体来看乡镇农业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农业的生产领域,实现“互联网+农业生产”的高效结合,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高效提升。其次就是在农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上,以“互联网+产品销售”,通过构建信息化销售平台,拓展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助于农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

2“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2.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不可获缺的重要途径,对农业发展来说,顺应时代要求固然重要,但拥有专业人才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农业经济专业人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对农业的发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进而切实保证乡镇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因此,培养人才应当是“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领域的一大明显趋势

2.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也是当前农业领域呈现出的一大发展形势。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空气、水、气候等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由于农业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地判断天气,导致在雷雨天气出现时,无法及时补救造成农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收益。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轻松地帮助农业解决了这一大困难,通过生物技术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农民根据精准的信息反馈,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有效避免了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

2.3农产品销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领域中,“互联网+”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应用推广,通过构建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使农产市场不断拓宽,推动乡镇地区农业经济领域的优化升级。具体来看,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红或者明星的直播,利用手机设备实现线上互动。这种线上互动的方式相当于实现了销售者和消费者的面对面交流,不仅能够保证消费者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而且还能使生产者及时地接收消费者的产品建议,不断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赢得更多消费者喜爱的同时带动农产品销售量的不断增涨[3]。

3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意识不足。从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并不普及,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阶段,对信息化技术并不了解。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并未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真正落实到所有农业地区,导致部分比较偏远的地区思想落后,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3.2信息化建设资金与人才不足。要想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因为现阶段的农业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的开发,就会使农业经济发展的起步遭受阻碍,不利于接下来的信息化建设。另外正是由于农业经济处于萌芽时期,因此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农业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

3.3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有全覆盖的网络设施保障,而农村地区由于地方偏远,在网络建设上很难普及,另外,在网络速度上也不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同时,在农业的生产机械使用上,农村地区习惯于运用人力以及传统机械,新兴设备使用较少,大多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导致农村地区很难购买到信息化设备[4]。

4“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4.1普及信息化建设理念。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相关农业部门应该积极担起责任,落实宣传工作,努力实现宣传工作的有效性,达到宣传的最终目的。首先,对于宣传范围要真正实现全覆盖,偏远地区更要进行宣传,避免因为忽略造成部分地区的思想落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内容上,主要宣传在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如何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目的在于让农民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4.2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培养。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信息化技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农业发展,为农业的良好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做好分配管理工作,从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应该是互联网时代下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财政分配上,应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资金投入,争取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提高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安排技术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专业授课,通过不断地传授新思想,推动农业发展出现更多的新兴力量[5]。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农业经济为实现更好地发展,满足更高水平的要求,必须要引入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工作的不断融合,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推动信息化技术向更高水平前进,在双向发展的基础上,为农业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谋取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洪彬.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9(24):12.

[2]马红丰.新时期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56-58.

[3]杨鲲.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98-101.

[4]志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4):110-111.

乡镇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1发展生态农业对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性

从振兴乡村经济的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传统农业主要以种植基础农作物及养殖禽畜为主,由于结构发展不合理,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一旦受到自然天气变化及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收入就会大幅度降低。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同时引入农业信息技术,帮助农民获取到农村经济发展信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丰富家禽养殖种类,拓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1]。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资源配置。在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难以合理安排人力及资金,影响农民收益。而生态农业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整合资金、技术等要素,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控制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农作物和其他农副产品只能通过线下销售的形式对外流通,收益率较低,市场占有份额也较小。同时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关注,同时在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下,销售范围更广泛,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完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生态农业对农村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机制、金融服务体系、网络化服务平台等。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会倒逼这些服务体系进行升级与完善,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与发展[2]。

2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2.1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当地政府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深入分析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提高行动自觉性,加强环境治理,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加生态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农业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制度,引入管理设备,并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提高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农业废弃物也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加强对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增加生态农业资源投入,更能够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例如针对农药化肥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应加强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完善农村污水处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布局,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再如建立果(菜)沼畜循环系统,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让农业废弃物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例如针对已经遭受到环境破坏的农业用地,应积极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移民等措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到位的区域给予相应补偿,激励农民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最后,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围绕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细化工作细节,例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打造美丽乡村,夯实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3]。

2.2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生态农业的经营与发展需要与市场相衔接。因此,当地政府应为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生态龙头企业,推进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第一,促进企业与农户之间沟通合作。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力支持,而农民长期脱离市场,很难主动融入市场,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政策引领,为企业与农户创造政策环境。例如农产品加工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同探索产业化发展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要,更能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带动生态农产品“走出去”。第二,立足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特色资源,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将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好,探索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农业休闲等特色产业,并利用工业反哺及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开发农业发展潜力。整合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模式,在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过程中提振乡村经济[4]。第三,培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在培育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应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潜力的生态农业企业使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实力,采取政策保证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关系及购销关系,在双方共赢的过程中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化农产品品牌。

2.3整合发展要素,推动生态农业创新发展

创新是驱动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生态农业在发展中应加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投入,提升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加大生态农业人才引进力度。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的支持,而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且熟悉市场的专业人才能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当地政府应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培养并集聚人才,打造优秀创新生态农业人才团队,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专业的人才力量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同时注重对农民的培养,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新型农民,促使其从传统农民向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转型。利用人才的力量促进生态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大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例如组织免费培训班、开办农民学校、与农业技术学院签订培训计划等,让农民获得再教育的机会,提升农户农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能力[5]。

参考文献

[1]杨竟艺.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223-224.

[2]肖海燕.乡村振兴视域下秦皇岛抚宁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7):30-31.

[3]黄志华.发展生态农业对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性[J].南方农机,2020,51(10):66.

[4]朱进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