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通信网络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推动,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当下建筑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1通信网络工程工作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建设要求。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不断得到调整,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日益扩大化,各类新型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及推广,这需要创新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及技术,保障其可靠性、运行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提高操作标准。提高通信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水平,深入落实科学性的项目管理及负责机制,实现施工项目的全面性管理,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施工项目发展新形势,相关单位有必要就进度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环节、成本控制环节、安全控制环节等展开分析,充分发挥项目质量管理的价值,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必须做好相关信息技术的协调工作,推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效益提升。这需要明确现阶段通讯网络工程的工作重难点,以研究具体的信息技术及通讯策略,完善通讯工程系统化机制,适应项目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解决通讯工程运作过程中的不足,解决企业信息获得的限制性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实现软件工作环境及硬件工作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管道合理性开挖,共同营造系统性的操作策略,提高通讯网络工程建设效率,通过优化施工准备策略,降低可能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率,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提高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水平,实现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发展。

2项目工程施工的具体原则

2.1遵循质量第一原则。在通信工程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通信工程项目事关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在项目工程实践中,为了提高通信质量水平,必须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工作人员质量责任意识提升;通过学习通信施工相关知识及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实现业务能力及心理素质提升;遵循以人为本的质量工作策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这需要就现阶段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问题展开分析,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策略,做好质量的事后检查及分析工作,实现质量事前控制环节、事中控制环节、事后工作环节等协调性运作,提高项目质量检查水平,做好质量模块、工序模块的检查工作,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质量。遵循严格性质量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数据的总结及分析工作,做好科学性的论证工作,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标准水平,提高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标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充分发挥网络工程在投资模块的积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通信网络项目资源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通信网络项目有效性发展,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通信网络工程涉及的工作资源诸多,需要应用到各种设备及人力资源。2.2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能够实现通信网络资源配置水平提升,提高系统设计水平。这需要完善施工技术方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资源配置水平,减少各类资源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降低通信网络工程的工作量,减少系统操作成本,这需要以相关设计图纸为标准,做好设计图纸的精密性设计及分析工作,根据图纸的具体数据状况,确定投资额,做好通信网络资源调整及控制工作,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保障各个模块监督工作正确执行,就通讯网络工程展开检查,减少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做好施工图纸的及时性调整工作,实现资源良好控制,控制好项目管理进度,避免出现相关经济损失问题。2.3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尊重客观项目管理实施,以科学、公正、正直的态度解决实际项目管理问题,避免各类不正之风,遵循相关工作原则,秉公办事,项目管理领导人要谦虚谨慎,遵循秉公办事的原则,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电信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提高企业系统化发展水平,制定科学性的通信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相关通讯网络项目管理者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就通信项目工期状况及成本状况展开分析,不断完善项目经理管理机制,实现整个项目进度状况及成本状况的控制。在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遵循动态性的工程进度控制方法,就企业资本投资状况及损益状况展开分析,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解决通信网络工程的各类管理违规性问题,调整部分建设成本,做好成本控制的全局性掌握工作。为了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相关单位必须就工程材料状况及人工成本状况展开分析,避免材料浪费问题,进行科学性计算,进行劳动成本及劳动量计算,切实提高劳动量的控制水平,做好工程材料的可持续性管理工作,控制原材料数量,就材料使用状况展开分析。当通信网络项目竣工后,需要就工程机械损耗状况及材料应用状况展开分析,提高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应用水平,减少各类租赁成本,实现通信工程成本控制。这需要制订详细的科学建设计划,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及方法,做好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控制工作,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调控。提高工程实践水平,做好施工管理组织的优化工作,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效益,项目管理的相关参与部门需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实现动态性施工管理成本概念应用。3.2通信网络项目的进度管控。为了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必须深入贯彻通信网络项目可持续性进度管理理念,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就施工图纸状况、施工合同状况等展开分析,制订可持续性的进度管理计划,动态分析计划可能出现的变动问题,做好施工编号的合理性配置工作,进行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材料消耗状况等分析,根据项目进度状况,就投入的人力状况、物力状况等展开分析,确保通信工程如期完成。在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调控中,必须进行各阶段发展计划分析,确定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度计划等,确保计划存在一定的可变通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施工变化问题。通过确定科学性工程进度计划,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状况,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性分配工作。施工单位购买的材料需要及时到位,项目管理者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计划控制工作,按照相应计划做好建筑材料的配置工作,保障所购买材料及施工方材料及时到位。在现场项目管理之前,需要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责任,保障项目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就物料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状况等展开分析,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职责,提高项目材料质量管理水平。根据通信网络项目的工作状况,就物料的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等展开分析,遵循严格性的通信网络项目工作标准,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效率,充分提高项目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积极应用相关激励策略,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奖励,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管理进度,按照要求落实好相关施工管理原则,按照合同做好施工周期的控制工作。3.3通信网络工程质量管控方法。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遵循严格性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原则,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完善通信网络建设机制,提高通信用户的整体体验水平,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根据项目单位的具体要求,控制质量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确定严格性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满足国家规定验收标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质量验收标准化水平,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合格性,严格遵循材料验收制度的要求,保障每一项材料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在通信网络工程实践中,要保障光缆通道的正常操作,提高管道质量水平,完善机房设备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结构的整体质量,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这需要分析项目施工进度状况及具体的要求,强化对项目管理者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做好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工作,树立大胆创新的思想,将新技术、材料等提供给项目单位及监理单位展开研究,认可之后,进行大范围推广及应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保障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花费成本。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健全三级检查机制,解决质量隐患问题,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3.4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高通信网络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完善建设安全设施机制,做好安全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减少各类安全性事故,完善相应安全保障机制,控制好安全设施的损失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性投入,提高安全成本的管理水平,制订安全管理预急方案,就施工者的技能素质及安全素质展开培训,做好培训活动的记录工作,深入贯彻文明安全建设工作,保障高空、高压施工模块的安全性工作,做好关键施工工具、机械的管理工作,及时查明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的防雷工作。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范文第2篇

高中新课程改革使高中物理教学进入了“一标多本”的时代,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任务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因此,新课程物理教学,教师应该依据课标,依托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创新。

一、对教师教学创新的理解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教学的创新就是教师对课标进行自我解读,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还原、加工、重新建构,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需要、认知现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资源等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碰撞,最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师教学创新英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教师必须要进行创新。根据笔者对新课程的领悟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标导航原则。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阐明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等一系列内容,通常我们所说的《课标》,一般是指“内容标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着《课标》中不同的“内容标准”,这是课堂教学必须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创新首先要依据课标,要用课标来导航,深刻领悟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相应的“内容标准”,并贯穿和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2、多版本教科书优势互补原则。

教科书是编者对《课标》内涵与精神的深化与物化,是对《课标》的创新。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教科书比《课标》的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便于教学的实施和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科书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均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具有不同的切入视角及内容选择。不同的编写者可能对课程标准的一些陈述有不尽相同的理解,这可能来自于他们在教育学和物理学上的不同感悟,也可能来自于他们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是编者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应充分吸收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亮点,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多版本教科书的优势互补。

3、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原则。

新课程物理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教师的教学创新又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因此,教师教学的创新应该遵循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原则。

4、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物理教学注重过程,注重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探究的机会,要找准学生探究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归纳、整理、分析、论证,在探究中学会求新求异。同时,我们要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程物理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教学的创新应该遵循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5、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引起学习者身心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动改造自身的过程。新课程物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教学的创新应该遵循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创新的策略

教师要进行教学的创新,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研读多种版本的教材,然后设定与所教学生认知需求相适应和匹配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资源等情况,在教学线索、教学活动及某些关键教学环节上进行教学创新。

1、准确领悟课程标准,初步构建教学设想。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表述言简意赅,教师必须逐字逐句认真研读,并作出自我解读。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这个内容所对应的课程“内容标准”有两条,教师该如何准确领悟并初步构建教学设想?以下是我的解读和由此得出的教学初步设想。

内容标准(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自我解读:本主题的要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法是收集相关资料,还要从详尽的资料中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教学设想:这部分内容以教师或学生讲演为主,通过师生收集到的从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到法拉第发现“磁生电”这十年间详实的史实资料、图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内容标准(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自我解读:本主题的要点是“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法是通过实验。还要通过电磁感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建立物理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设想:“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获取实验证据,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一般条件。要建立“条件”与“磁通量”之间的联系,并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最后老师展示一些应用实例。

2、深入研读多种教材,奠定教学创新的基础。

目前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有五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沪教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京教版(北京出版社)和鲁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它们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教师备课时至少要深入研读两个以上版本的教科书,博采众长,为教师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

3、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创新的核心是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并且这些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我们通过一个设计案例来阐明设计中如何体现课标导航原则、多版本教科书优势互补原则、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和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4、创新设计关键教学环节。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器材选择

物理新课,不再盲目将物理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重视培养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结合日常学习物理的经验,笔者认为进行物理实验应当遵循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设计电学方案、科学选取电路及器材等原则,从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去分析器材选取,认为选取滑动变阻器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其阻值,而且需要分析其额定电流。

一、高中物理实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明确目的

在进行电学实验或做相关题目前,我们应当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或明确考题需要考察的电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电学规律。此外,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进行实验的提前条件,而且也是考题考察的目的所在。

2.设计电学方案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实验,还是做相关的电学考题,在设计电学方案过程中,我们都应当严格依照以下几点原则:(1)安全性: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要想到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对操作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2)科学性: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原理必须符合物理的相关理论,我们应当将最大限度减少误差。(4)方便性:方案应当可操作,并且较简单,便于读取实验数,有利于观察和记录数据,进而提高处理数据的准确性。(5)可操作性:在电学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器材的可操作性,如在选取滑动变阻器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分析其阻值和额定电流水平。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下,我们还要思考其中的阻值是否便于调节。

二、电路选取

倘若题设中存在“节约电能”或“尽量将电路设计简单”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限流式;倘若题设中存在“从零起调”“提高精确性”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分压式。

三、器材选取

在选取器材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1)按照“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电流表存在最大的电流量”等原则,我们应当正确选取器材的量程,一定确保仪器的指针存在一定的偏转,通常情况发生偏转的幅度超过三分之一。实践证明,这样可有效减少实验的误差大小。(2)在选取仪器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验要求、题目的要求来选取最佳的实验仪器。总的来说,我们设计方案应当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中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变化大,但都来源于物理教材当中,而对其创新,对我们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物理对我们的实践、探究等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机会。为此,探究提高物理实验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玉平.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关系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164-165.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太湖软件园和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为例,分析这两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探讨如何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来进行产业园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域特征;产业园规划设计;太湖村落;珊瑚群岛

地域生态的理念蕴含着地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是指引地域经济和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标杆。[1] 因此,我们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做规划设计,达到以人为本,与环境共生。

1 太湖软件园

1.1 项目背景:

太湖软件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总用地面积约69.35公顷。用地西侧为太湖,西边界到太湖岸边仅350米,如何挖掘太湖的自然条件成为本案重点考虑的问题。用地南侧为汇入太湖的一条支流――望虞河,用地南边界至北河岸约150米。用地北侧为太湖高速公路,东侧为锡苏公路,两条现状路成为本园区对外的主要出入口方向。

图1太湖软件园总平面图

1.2 规划目标:

1.2.1 高标准、高起点、多功能、现代化、与国际接轨、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标。

1.2.2 突破传统观念,采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塑造符合软件产业功能的综合园。

1.2.3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来指导园区的管理、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1.3 构思来源:

1.3.1 太湖村落印象:原生态、自然肌理

《村落》 ―― 江苏著名画家吴冠中自己满意的精品佳作。他在画中主要运用原色、简单色、不经混合的清澈颜色,这种独特的风格得益于民间艺术,特别是江南或长江下游地区的民间艺术,浓浓的民俗气味通过黑顶白墙和斑谰彩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村落》是画家对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表现了村落的原生态和自然肌理的美。也成为了园区规划构图中的一大方向 ――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将太科园规划成极具特征的太湖村落印象园区。

1.3.2 图底叠加:色块+线条+原始肌理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用黑、白、灰色块抽象出太湖村落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遵循大地肌理、河湖保护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保持河湖生态平衡。

规划以高科技的园区性质和原生态环境间的巨大反差,来营造一个IT业人员工作高效并轻松的环境,使园区能够融入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能够激发园区工作人员的创作灵感,愉悦其身心。

图2《村落》

图3图底叠加

1.4 规划理念:

1.4.1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空间布局上能够体现出自然近自然、现代近现代的风格特征。

1.4.2 动态地块理念,用地弹性发展。[2]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规模不断变化,要求软件园的规划必须可弹性发展。我们不能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入园企业规模的变化,所以保持规划的弹性是适应未来变化的有效途径。具体的做法为选择一部分地块保持土地性质兼容,地块在保持总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可分可合,可大可小。

1.5 规划原则:

1.5.1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与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1.5.2 遵循环境共生原则:活用自然水系绿地资源,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1.5.3 遵循效率活力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1.5.4 遵循大地肌理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

1.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太湖水乡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1.5.6 遵循防噪处理原则:采用规划及建筑语言,合理防止噪音污染。

1.5.7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园区增加空气环境检测点、水质环境检测点、垃圾集中处理点,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1.5.8 遵循河湖保护原则: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保持和湖生态平衡。

1.6 功能结构分析:

园区的规划结构呈:一心、两环、五区:

一心:即为中心景观核心区

两环:即为围绕着中心景观结点所构成的、内环浮岛群和外环浮岛群。

五区:

1.6.1 研发孵化办公区

1.6.2 外包企业定制研发区

1.6.3 园区办公及公共服务配套区

1.6.4 配套企业公寓及住宅区

1.6.5 弹性发展区

图4规划结构

2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

2.1 项目背景: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位于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位置为火炬大道以北、正阳路以南、中央智力岛以东、洪江河以西。是以蓝色海洋生物医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

图5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鸟瞰图

2.2 规划目标:

规划倡导园区发展要具有“创新、绿色、共融”的理念与目标。

2.2.1 提供激发创新的环境品质。

2.2.2 倡导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2.2.3 创造与蓝色海洋生物共融的特色空间。

图6概念构思

2.3 概念构思:

本项目位于青岛滨海地带,是青岛大造滨海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岛市倡导“创新”、“绿色”、“共融”,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部分。贴近自然,是本次规划首先考虑的问题。

规划“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海洋资源,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让人联想到园区从启动区起步,经过孵化,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犹如海洋生物“珊瑚”的生长一般,稳健而有机、坚固而自然。也预示了“蓝色经济”“蓝色格局”的发展过程,将会像珊瑚一样在滨海地区成片密集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由此,结合自然原生态考虑,在充分分析产业支撑的基础上,即形成了如下构思过程:

蓝色经济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珊瑚群岛

2.4 规划理念:

图7规划理念

2.4.1 产业功能模式

本项目的产业功能模式经历着从创意到研发、生产、中试、生产、展示、销售的产业模式。居住、生活模式的引入,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互相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链接关系。

2.4.2 产业生长周期

园区发展将会经历着启动区、主园区、主园区发展区的生长周期,随着这一生长过程。园区的功能也从小规模的孵化向较大规模的研发、生产发展。入园企业也从最初的在启动区租赁孵化实验室、中试平台,发展到主园区的企业租赁较大规模独立的实验、中试建筑,及独立购买地块,自建实验、中试平台,同时大量的入住企业带来大量的居住人口和商业、生活配套设施,研发与配套需以同比例共同增长。

2.4.3 灵活性、弹性及可操作性

从性质到规模上的多种模式发展会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不断变化。本方案旨在强调规划的灵活性,在用地的性质、地块的灵活划分、地块指标的控制上探讨一种灵活可变的模式,更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合理建议,用地以2公顷为基本单元上下浮动,大地块可根据招商情况拆分为小地块,较小的地块也可合并设置,以适应未来不可预知的入住企业规模。

2.5 规划原则:

2.5.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2.5.2 遵循环境共生的原则:利用周边水系与绿地资源,实现园区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2.5.3遵循高效活力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居住生活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2.5.4 遵循海洋肌理原则:以珊瑚岛为创意源泉,规划体现海洋生物生长肌理。

2.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海洋及海洋生物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2.5.6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利用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自然风资源、创造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图8功能结构分析

2.6 功能结构分析:

规划构思是由珊瑚主干发展为珊瑚支干,再由珊瑚支干上生长出珊瑚岛。规划方案利用中心景观轴表现珊瑚主干,用从中心景观轴分支出的次景观轴代表珊瑚支干,而自由变化的研发、实验建筑,中试、展示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则有机的组成了珊瑚群岛。研发、实验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由自由流畅的条形建筑为主,并有机的为合成半开敞的院落,自由曲线的外轮廓与珊瑚取得意想上的统一,中试、展示以点状布局,自由穿插于珊瑚状建筑群之间,犹如海洋鱼类穿梭其间。

通过对以上两个实例的剖析,我们从地域特征出发,进行理念构思,做规划设计,以构建与环境和谐共生,并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园。

参考文献

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企业所得税 差异

一、我国“会税”关系模式的选择

(一)会计与税收统一模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它们均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除了缴纳流转税外就是上缴利润。在这样的体制下,我国税收目标和会计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其在收入计量、确认和成本核算范围、标准上也形成了统一的规定。因此,我国形成了“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格局。

(二)会计与税收分离模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多,国有企业开始实施“利改税”政策,收取企业所得税,会计目标也开始显示出与税收目标的差异,尤其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财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以来,税收与会计的分离呈加快趋势,尤其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过程中,更加剧了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

在会计准则和税法规范对象和目标不同的前提下,二者的差异无法消失,并且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会计制度也要与国际接轨,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税收调控方向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也必然导致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而税收政策各国不同的局面,这也将促使“会税”的不断分离。

所以,对会计准则和税法进行相互协调,使其即与经济发展环境相协调,同时保持相互独立,适度分离,是当前会计准则和税法完善的首要任务。

二、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

(一)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不同

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变动信息,以有助于企业、政府、公众等相关人士做出经济决策。而税法的立法宗旨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并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会计准则和税法目标的不同,决定其对同一经济行为或事项会做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如,税法为了保护税基不受侵犯,对于企业应扣除的发生的公益性捐赠的金额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不是要求企业将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据实列入当期损益。

(二)会计准则与税法规范目标、遵循原则不同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和及时性;而税法要求遵循真实性、相关性、确定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法定性、实质重于形式和及时性原则,二者在某些准则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一些事项、问题的处理上遵循的原则不同,而且处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对策

(一)遵循统一性和独立性原则

由于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会计准则与税法所规范的目标与遵循的原则不同等原因造成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它们之间的差异。二者可以通过取长补短,采用最能反映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取得的应税所得的条款为依据,进行所得税征收,对于税收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则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处理,从而协调和缩小税法与会计之间的差异,并降低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遵循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独立性原则,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应纳税额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二)优化与税收征管相关的会计准则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障税收的关键,为了使会计准则能适应宏观经济的需要,与税法可以有效协调,要对会计准则进行一系列的优化。首先,要削弱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某些事项上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也就是缩小会计方法的选择范围,以避免人为操纵利润和调节计税基础现象。如新会计准则取消存出货中所采用的后进先出计价法,与税法保持一致的做法值得推广。同时,保持企业会计方法的稳定和信息的可比性也很重要。其次,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中添加涉税信息透明化的条款,确保会计信息全面、充分、准确,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稽查效率,同时降低其获取信息的成本。最后,对新的会计准则中缺少税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现状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税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从而简化所得税核算。

(三)提高税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企业所得税法在制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防止一味强调财政收入,所造成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下降,税基受损等严重后果,又要保证其在评估资产或收益过程中的严谨性,做到合理评估负债和费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计有效评估企业面对的各种风险,是企业应对风险,采取紧急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税法遵从增收和涵养税源的辩证关系,认识企业风险,保障税基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税法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遵循严谨性原则,可以有效避免蓄意的偷税、漏税现象,并通过规范计提准备金的条件以及比例等,以缩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提高税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高金平.新企业所得税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