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职业准则

会计职业准则

会计职业准则

会计职业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改革;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的会计改革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而逐步走向了国际化,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实施,之后陆续出台了具体的会计准则,尤其是2006年初,在原有准则基础上重新修订、颁布并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日趋成熟,而且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在会计理念、体系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已经与国际会计趋同。要理解、掌握并具体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既需要会计人员会计理念的转变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更需要会计人员有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有规则的理性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会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会计理论和会计思想对会计事项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从而对会计业务进行合理处理。会计准则就是企业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法规依据,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纵观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变化过程,每一步都与我国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变革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全面到基本完备的过程,它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而不断完善,这其中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无论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如何明确、完备,其内容多么全面,都无法涵盖所有相关事项。会计事项本身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不断衍生新的经济业务。在这个经济现象日新月异、经济业务层出不穷的时代,会计职业判断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一、制度为主导的会计核算体系下的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原有的会计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式”。其主要特征是:企业基本上没有独立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的可能与必要,很多应该属于企业自身会计政策范围的内容。均在统一的财务与会计制度中作出了规定。会计工作仅仅是依据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进行实务操作,会计人员习惯于依赖制度规定的会计方法、计算比例、固定标准等进行账务处理。这种会计模式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需要。

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是“管理的工具”,会计人员按照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七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会计制度,甚至复式记账方法都不一样,所以会计人员只要熟悉自己所在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有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照猫画虎”处理日常业务,“按部就班”提供会计资料,就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例如: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业务处理,各行业的会计制度都会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作出详细规定;对存货取得、发出的计价方法、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等,都会在相关会计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加之当时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对单一,会计业务相对固定,因此,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制度,处理经济业务时只需遵从规定条件,套用规则即可,不需要过多的职业判断。

二、制度与准则并行会计核算体系下的会计职业判断

1993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尤其是1997年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会计准则的标准在与国际惯例接轨中,由于国情不同必然需要磨合与适应,因此,制度与准则的并行就成为了我国会计改革中的“必经之路”。之后的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2000年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会计规范出现了制度与准则并行的局面,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不断原则化、合理化的必然过程。也标志着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规章制度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现实。

这时。会计理论与实务界都意识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尤其是“一线”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感受到了理解“准则”和“制度”内涵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和当时已经出台的会计准则差异不大,而在具体执行中,《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变化后的会计事项的适用性存在疑问,是否采用就面临着选择的问题。为了增强适用性,当时出台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对于某类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尽管几个具体会计准则主要是在上市公司实施,实务中对于原则性规定的理解也往往存在分歧,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判断是遵循“制度”还是遵循“准则”的难度和成本也较高。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说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作出了规范,但实质上留下的选择余地更大,同时也增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

三、准则为主导的会计核算体系下的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最终用会计准则取代统一的会计制度,随着2006年2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全面修订及出台,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会计环境和会计业务的处理日趋复杂,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准则为主导的会计核算体系。但是,会计准则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这就对会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主要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层次性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理论与实务都存在国际化的要求,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同,无论在会计理论研究还是在会计实务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会计职业判断也不例外,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很少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允许会计人员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判断。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层次性特点愈加显现。

理论上,会计的职业判断,横向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的职业判断;纵向看应包括三个层次:财务总监(CFO)的职业判断、会计主管的职业判断和一般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其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职业判断的范围和内容不同。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师担负着贯彻会计法规、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指导会计实务、设计本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等重任。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影响会计

工作的质量。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将会造成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虚假,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职业判断质量,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影响经济秩序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选择性

现行准则更加强调了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标准,为会计业务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会计准则很难对所有特定会计事项进行规定,使得准则对处理方法的限定很宽泛。实务处理中经常会碰到同一个会计事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在诸多的会计方法中选定一种,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用。

1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存货计价可以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某些资产的取得或期末计量可选择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等。当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等等。由此可见,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从允许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出适合具体经济业务特点的会计政策。

2 会计估计的选择。会计估计主要是指对于不确定经济交易或事项需要以最近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作出判断,并尽力确保信息来源的合法性。例如资产的期末计价。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其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进行选择;又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仅受固定资产本身的技术性能、生产质量的影响,还会受经济的发达程度、技术更新速度及企业自身经济状况、使用情况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各项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企业的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这不仅有利于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及摊销期限的估计与判断,或有事项的估计与判断等。都需要在不同情况以及不同条件下作出合理选择。

(三)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限制性

会计职业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职业判断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1.结构体系日趋完整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我国的会计体系形成了有层次且符合国际标准的新体系。我国的新会计体系,是在基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在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的限定下,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为我国会计体系统一了会计核算的标准。这个会计层次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基础,当出现新的会计业务问题准则中未能涉及的,按照基本准则的精神原则来执行处理;其次是具体准则,具体准则顾名思义是为了规范具体操作行为而存在的;最后是应用指南,应用指南主要是起到操作性的规范指导作用。

2.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制度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拓展市场的必经之路。同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领导的基本方针,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原则等方面参照了国际标准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例如,“原则导向”型准则制定模式,就是新近修订的会计准则所展现出的特色。重点就是强调原则性的规定,减少具体操作限定和标准。

3.计量方式修改更加国际化

在新会计准则中,计量方式更加公允是最大的改进。在旧会计准则中,多数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稳妥但却略显保守,禁锢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等方面都应用了这一新兴模式,也给予了会计核算人员更多的空间。

二、新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从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上不难看出,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更大的空间可以更灵活的选择,同时,会计人员的自主量裁空间也进一步提升。这样一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的联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会计职业判断是为适应会计准则的更高要求而存在的

由于会计工作的复杂和繁琐,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才显得尤为重要。每天面临的经济事件都是不同的,特别是遇到一些不常见的会计事项时,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当今社会的经济高度开放,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新会计准则才开放了更多的条款,给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空间。此时,只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显著提高,才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才能适应会计准则的更高要求。

2.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础

会计业务赋予了会计人员分析、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当然,为了进一步规范、限定会计人员的权利、使之正规化,就要有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存在。因此,会计业也就成了一项规范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规范会计的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是使会计工作透明化、高效化的前提和基础。

3.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无法替代

会计是为了适应经济活动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又是人的活动,因此会计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对未来经济流动性的判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主观的判断因素。因此,正如再智能的电脑也代替不了人脑,再详尽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也代替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低,职业判断意识薄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的企业无需过多的自主选择判断,只要完成好国家下达的经济指标,就体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因此,会计活动也相对比较简单。我国的旧会计准则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并使用的。但是,在我国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飞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使企业身处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了。虽然新会计准则已经颁布并实施,但是,会计人员面对新会计准则给予的权利而无所适从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依然习惯于被动接受和习惯旧有的体系要求,主观能动性过低,无法将职业判断能力发挥出来。

2.会计人员判断能力有限,职业判断不能完全独立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一定的后果性,有时候一项会计决定的偏差可能会给经济主体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新会计准则的自由选择度的增加,会计人员反而会显得畏首畏尾,不能独立判断,而是大多会让步给管理者或借鉴类似的会计案件做决定,会计处理过于盲从,缺乏独立性,使会计企业判断无法独立进行。

3.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职业判断缺乏真实性

良好的会计专业素质是会计人员作出高质量的职业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会计上反应出的数据都是要经过会计人员的加工的。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下,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重大的影响。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腐败频发,会计造假泛滥,这一社会现象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几乎所有的腐败与造假都有会计人员直接参与,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四、新会计准则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培养职业判断意识

主观上接受并重视会计职业判断,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是迅速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水平的前提和保证。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从客观上已经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该将意识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被动接受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动选择,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并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2.加强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基础。我国会计人员平均知识水平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在工作者不断熟练相关的会计基本实务。最后,在做到以上两点后,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知识,完善后续学习。

3.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是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和规范。特别是新会计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也就给了会计从业人员更多的信任,这也就需要更高标准的职业道德素质做“配套设施”。因此,会计人员应该自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概念,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4.加强会计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的经济飞速发展,且与国际接轨。经济体制的进步和会计体制的改革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现阶段还在摸索中寻找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改革方式。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代表着我国的会计体制建设迈向了新的高度,但是照比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为我国会计体系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曹建武.会计师及注网会计师的职业判断[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会计职业准则范文第3篇

一、会计职业判断内涵及其要求分析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悉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针对本企业所属行业,结合经营特点和环境,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会计知识,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性认识,能够针对会计主体发生变化时对相关事项与市场交易依据相关原则、方法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并给出相应的选择与建议。会计职业判断内生于会计的不确定性,无论多么完善的单一会计准则都不能替代。会计信息是企业用来预测、决策的最为重要的信息依据,会计与企业发展、市场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信息的应用非常之大,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着企业的全面发展。新会计准则对从业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新的会计准则一方面对以往制度空白进行了多方面的填补,并进一步加大了技术难度系数,尤其在选择会计政策、计提折旧、存货发出计价、当期费用确认、资产利润计量等方面都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过硬职业判断能力。首先,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原则选择上做了新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对处理会计业务基本上都是一些指导性原则,涉及诸多的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分析审核,需要根据知识、经验、企业经营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并且,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哪些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哪些信息是相对次要的,在准则中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些都要依靠从业者的过硬的职业判断能力。其次,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方面有新的要求。随着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特点,企业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从事更多的方面的经营,对同一经济事项能够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允许企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情况、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再次,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估计要求有新的变化。会计估计是企业的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依据,每一个企业要对其经营的业务意义、从事的各种市场交易的行为作出一定的估计预判,以此更好地作出预测和决策,企业的计提比例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正确判断能力。

二、新会计准则下如何更好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会计准则对从事会计行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不仅是国家法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提升。

(一)强化职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注重终身学习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大量的实践阅历,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发展,并在不断应用中强化和发展。依照新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判断能力。为此,会计人员自身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学习最新的知识理论,研究最新的制度准则,结合最新的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情况,丰富自己的经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会计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经营和市场环境也是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企业面临的问题都是千差万别的,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判断,做到终身学习。既要充分熟悉与会计相关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方法,又要全面掌握与之密切相关的贸易、金融、经济和外汇等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式和途径。从复杂多变的市场现象中找出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能够结合新准则熟练准确判断,合理选择。

(二)注重实践训练,丰富直接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是实践应用能力,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熟悉相关的行业程序,还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经验,在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准则下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强化实践锻炼,逐步丰富经验,能够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企业实行竞聘方式来打破传统的终身岗位制,以岗位轮换的形式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进行择优竞聘,真正激励更良多的人提高理论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真正学会分析判断与归纳综合,形成较好的思维习惯。

(三)恪守职业操守,坚持诚信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会计对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诚信意识更强,不仅对客户负责,对监管部分负责,也是对企业发展负责。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需要从诚信做起,真正坚持诚信为本,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不虚报任何财务会计信息,牢牢把握自己的职业操守,不断强化职业道德,绝不依照个人情感好恶以及其他非客观情绪影响或者歪曲会计判断,真正做到诚信为本,真实做人。

三、结束语

会计职业准则范文第4篇

摘要:2014年,我国修定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人员本应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作出客观、准确的职业判断,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会计的职业判断存在问题。本文结合了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基础和判断范围,说明了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职能;职业判断

2014 年,我国修定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人员本应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作出客观、准确的职业判断,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会计的职业判断存在问题。

一、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基础

1.职业判断的主体

会计判断的主体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它职业判断的质量。会计人员要做好素业判断就必须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多维的分析视角。

2.职业判断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会计所处的职业环境非常复杂,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不够完善,这使我国企业会计的职业判断会出现偏差。我国企业会计要以以下几项原则做好职业判断:以客观反映事实为原则,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业务,这就意味着会计处理结果有一定的主观性,正因如此,会计人员才要立足岗位,尽可能的做好职业判断,使会计工作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以新会计准则的依据做职业判断的原则,新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判断事情的框架,会计人员处理业务时,是从几种框架中选择一种框架做职业的判断,会计人员要权衡指标,给出一个恰当的判断;以成本效益的约束为原则,会计在做职业判断时,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为企业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以独立运作的原则为依据,会计在做职业判断时,不能被其它因素左右自己的职业判断,更不能用自己的职业判断去迎合他人;以谨慎判断为原则,会计的职业判断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做出错误的职业判断,企业的运营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二、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分析

1.会计假设的职业判断

会计假设的职业判断是指会计需要假设企业经营的需求、市场竞争的环境、需要判断的事件和需要反映的事物,根据以上的假设给出职业的判断。以会计制定报表时判断一家企业可否持续经营为例子,会计需要制定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既定的约定条件清偿债务的报表,企业给出的数据均是以此为目的来统计和分析。

2.会计原则的职业判断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如果以该准则来做职业判断,会计就要把做职业判断的重点放在准确、直观、客观的给出职业判断的结果上。比如,企业会计要让人看企业未来要面临的风险,就需纵向的给出统计的数据和统计的分析,让企业决策人员能了解到企业将要面临怎样的经营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策略。会计在做职业判断的时候,要忠实于企业交易进行的实质,比如企业会计统计企业与销售商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为例,会计不能仅仅从法律上描述整个交易产生的经济变化,还需如实的用报表及附注反映出该交易可能产生的隐蔽性的后果。

3.会计要素的职业判断

在新会计准则的约束下,会计需准确的把握交易事件的过程。关于如何描述一件交易的事件,新企业会计准则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如2014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统一用先进先出的原则与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核算企业存货的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会计可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的框架说明企业交易的情况。

4.会计计量的职业判断

为了让会计准确的描述出一桩交易事件,新企业会计准则给出了新的计量方法,比如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依照国际惯例,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会计在计量时要根据“公允价值”提出金额交换或债务清偿的数据,除此以外,企业会计还要给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和和现值等计量。会计可根据新准则的系统给出交易事件产生的经济数据。

三、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分析

1.会计假设中存在的会计素质问题

会计在做假设的时候,必须具有非常宽广的视野,才能做出准确的假设,才对针对这个假设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比如会计判断企业经营的情况时,除了要统计目前已有的数据,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收集与之相关的数据。但有部分会计的职业意识不足、看待事物的视野狭隘,他们不能准确的做出假设。认为做会计就是做要好财务统计的工作,不需要了解会计职务以外的事务,此时出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业务时,如果该业务中出现交易以外的数据,且没有完整的数据,该如何统计?这些会计就无法准确的做出职业的判断,不知道如何准确的统计和收集数据。

2.会计原则中存在的会计体系问题

新企业会计原则进一步标准化了会计的操作,然而会计原则中还是存在操作的漏洞,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道德,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故意给出错误的职业判断。以盈余质量的判断为例,如果企业会计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故意多计算出资产减值,就能够造成盈余质量较高的错觉,企业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社会融资。这种会计操作的方法虽然能给企业经营者带来利益,但是却会损害社会融资者的利益,会计本人就失去职业的客观性、准确性。因此,单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难以有效的约束会计的操作。

3.会计要素中存在的会计预估问题

会计在做职业判断时,有时会预估某一个目标,会会给企业决策者影响。比如企业会计做预估时,如果将部分不确定的收入作为实际的收入,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判断。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规划的时候,如果以会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为规划的依据,就会加大企业运营的风险。

4.会计计量中存在的会计规范问题

新的会计准则提出会计只能在计价中选择先进先出与加权平均的计价方法,然而部分会计人员在操作中有时还使用旧的会计操作方法,会计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企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带来问题。

四、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优化措施

1.提高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

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会计职业有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会计职业就是记录企业发生的财务数据,不需要有很高的职业技能,企业出于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会招聘从中级职业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中级职校毕业出来的会计人员视野不够宽广,他们难以判断较复杂的事情;他们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有时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会计方法处理会计事务。因此,企业就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的知识足以胜任目前的会计工作。比如企业要让会计学习最新的会计准则、学会使用信息化的方法处理会计问题等。

2.建设企业会计的准则体系

虽然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完善了会计体系的问题,然而我国的会计体系本身依然存在着问题。比如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益计入到“营业外收入”中,可是新的会计准则又将债务人获得的债务也计入“营业外收入”中,这种计量方法无法准确的反应出企业的真正利益,部分负债的企业可能就干脆利用这一计量方法,将虚假的利润信息提供给社会,然后以此向社会集资,用筹集的资金偿还债务,这使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为了让会计统计出的信息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运营的情况,相关的部门要构建出更合理的会计准则体系。

3.加强企业会计的监管体系

单靠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不能完全防范职业道德不高导致的以权谋私,企业还要利用完善的制度监管会计人员的工作。比如目前部分企业的机构设置存在问题,在这种机构中,企业会计负责的对象是执行经理,而非整个董事会,这使企业会计工作的时候极易受到干涉。企业机构要让会计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要将会计独立于执行机构,让企业会计对整个董事会负责,使企业会计能够监管执行机构的工作情况。企业只有应用权力分立、多重监管的方法开展工作,企业会计才能基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作出客观的职业判断。

4.完善企业会计的判断方法

目前,我国的会计系统考核会计的职业技能,却未对会计的职业判断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会计的职业判断却能反映出会计的职业技能,这意味着我国的会计考核系统存在缺陷。为此,我国相关的部门要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培训与考核,让会计人员能够准确的判断会计业务处理的方向,使企业会计统计的数据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运营的状况。

总结: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基础和判断范围,说明了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措施。企业会计只有基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才能立足于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清刚.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7).

[2]陈国辉.李卫斌.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1).

[3]曹凤玲.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中国包装工业,2014(11).

会计职业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市场竞争;会计工作;职业判断;问题

0 引言

会计与企业的每一项决策都有所关联,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判断体系对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各地企业建设的逐步深化,会计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但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新时期的会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以资金数据为依托,反映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会计系统是一系列会计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它需要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收集企业所使用的各项资金数据并进行系统处理,通过一定方式转变为简单化的数字统计,为合理评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反映企业自身运行健康程度提供依据,从而为提升企业决策科学性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新时期的会计职业判断对人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会计职业判断工作以人为实施主体,他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处理,以此来整理出企业最想要的资料。但每一位财务工作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资料处理方法,而每一位会计都对自己的职业判断有独到的见解,不同的方法和见解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每一个结论都不一定是最客观最接近企业要求或最接近实际的,很多时候只是依靠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兴趣爱好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来决定,受会计人员自身知识、经验、能力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会计人员在对财务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时也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对多个工作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立足点,优化选择会计方案,提高会计工作在企业内外的适用性。

2 新时期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所处环境 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贯穿工作始终,对企业日常工作有很大影响,而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对会计职业判断问题造成的影响也复杂多样,这需要人们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深度地分析,从而为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行业准则 会计行业准则主要是指会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等,这些会对会计的职业判断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几部法律规范,这些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良好的法律规范,对企业会计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从而促进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公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协调财务工作者与企业、社会、政府等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思想道德素质等等。和会计行业法规相比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强制性,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自我意识来遵守。(三)人为影响 人为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会计人员自身,另一个是人们的需求。会计自身的行为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因素,在整个会计工作环节中起最关键的作用。而正如前文所述,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专业素养,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方向。此外,企业会计工作还会受到相关利益群体需求的影响。企业、政府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拥有共同的目的,就是经济利益,而有些群体就有可能对会计工作有不一样的要求,如政府部门还要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会计人员可能有更高的利益以及地位追求,等等。(四)新时期会计准则或规则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或规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一般来说,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收集、判断数据资料的一部分,它为会计职业的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会计职业判断提供指导,这也是高质量会计工作的重要保证。会计准则主要就是针对会计工作而言,所以企业的会计准则会给会计人员提供大体方向上的引导,保证会计职业判断契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规范的企业会计标准会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新时期企业会计工作的科学性。

3 当前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虽然我国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广。(二)会计教育中职业判断力培养不到位 我国各类学校在会计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导致学生们在进入社会上短时间内很难胜任会计工作。(三)会计人员职业总体道德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前提,也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自身能力得以正确发挥的必要条件。(四)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众多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有效的会计判断依据,但这些法规都只是相对独立的法规条文主体,没有形成有机的会计法律体系,在实践中也很难得到贯彻执行。

4 企业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策略探讨

(一)变革会计教育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强化学生的判断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判断能力的锻炼,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会计人员应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按章操作的旧习,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二)革新理论教学 ,做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接轨。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条例进行适当的解析,借助教学案例对教学思想与理论进行完整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自我推理能力,提高加强会计专业理论学习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逐步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与金融、贸易与结算、计算机与网络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三)重视实践教学 ,真正提升学生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会计专业理论来源于会计专业实践,同时又指导会计专业实践。广泛的会计专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对会计专业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四)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别加强监督。首先,从外部监管开讲,企业的外部监管主要体现在证券监管,审计监督和行政处罚方面以及财政监管方面。其次,从内部监管来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好办法。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好。

5 结语

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是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而会计职业判断是企业财务运行的关键,因此,在企业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了解会计准则、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准确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继高,林安霁,陆正飞.会计准则改革、会计利润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中国会计评论.2011(02)

[2]步丹璐,叶建明.《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视角[J].中国会计评论.2009(03)

[3]赵爱桃.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现状与建议[J].企业导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