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记账规则

会计学记账规则

会计学记账规则

会计学记账规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在我国当代会计实践中,曾使用过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但由于在会计核算中的不足而被借贷记账法替代。目前,我国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工作的专用术语和基本记账方法,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纽带。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很多人由于没能透彻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真正含义,而始终不能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即便是干了好多年的老会计,也仅仅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领会会计这门工作,不能对会计有准确的定位,阻碍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会计基础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在此谈谈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对借贷记账法的一些讲解方法。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的讲解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要理解“借贷记账法”,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借”、“贷”。

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是刚刚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或者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外行,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借”、“贷”记账法,是学好以后的会计类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借贷记账法”概念讲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记账符号的讲解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符号”的意思,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水星上面都是水、金星上面都是金子,或者火星上面都是火,学生都会踊跃回答不是,这时再将学生引导到借贷记账法上面来,学生就能接受“借”“贷”就是符号这一事实。进而理解“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在学生领会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后,可以将等式进一步扩展,就是说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之际(或会计期初),既无收入,也无费用,这时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关系可用上面那个基本等式表示;在开始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费用后就形成利润,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将六个会计要素的关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将费用移项继续推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讲解

账户是用来记账用的,可以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但其结构是不同的。

好多学生在学习借贷记账法之初,对到底哪些要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记入贷方总是不太明白,总想追究个为什么,这时可以提醒学生,借贷就是个记账符号,是世界通用做法,是会计制度硬性规定的。要提醒学生,记住“借”和“贷”的规定使用方法,既然是硬性规定,就应当记牢。

为了帮助学生将会计要素与记账符号很快结合起来记准,可以将会计等式与T型会计账户结合起来记忆。在会计等式和T型账户结合图形中,等式的左边要素增加记“借”,等式的右边要素增加记“贷”,正好和T型账户是一个方向;等式的左边要素减少记“贷”,等式的右边要素减少记“借”,记入T型账户相反的方向。通过这样直观的图形讲解,学生就能很快记忆哪些要素增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增加记入贷方,为进一步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记账规则的讲解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部分的讲解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说明。通过具体业务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记账规则是怎样体现在经济业务中的。理解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进而理解“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强调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行分析,说明“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提醒学生有些账户是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是资产,如果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应退还给对方的款项,变为负债了,所以“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同样道理,“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为了记牢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口诀是“收对收,付对付;资产对债务。”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都有一个“收”字,“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有一个“付”字,而且其中一个是资产类账户,另外一个肯定是负债类账户。在讲解中要提请学生注意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学习中应明白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试算平衡的讲解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试算平衡是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账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账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账户处理时的正确性。为了让学生对试算平衡原理有透彻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来验证是不是每笔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账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账户余额来检查、推断账户处理正确性的。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账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借贷记账法的优点

通过对借贷记账法概念、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原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记账原理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开始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在同学们兴趣来临之时,适时总结出借贷记账法的优点:

科学地运用了“借”和“贷”的记账符号,充分体现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记账方法体系科学严谨性。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在编制每笔会计分录时,都能清晰地看出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及时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的会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每笔会计分录中借贷自求平衡,为日常的会计处理自检和期末的试算平衡提供了方便。试算平衡方法易于理解、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通过以上内容的全面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就能熟记“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再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练习,就完全可以掌握。

参考文献:

会计学记账规则范文第2篇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逻辑起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可分为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经济业务量的规定性就是指其货币量;经济业务质的规定性就是指其经济内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大量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一笔经济业务至少存在两个方面不同性质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说经济业务的经济内容至少是经济业务数量的两倍。经济业务数量众多,其经济内容则更为巨大,如何对数量庞大的经济业务的质进行准确、完整、系统的核算,就成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分类是管理的有效手段,由于作为会计对象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业务具有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等特性,为了达到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科学核算目的,就必然将经济业务的全部经济内容按照其相同的性质进行总括归类,归纳出六大类具有相同性质的类别即会计要素。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会计要素只能得到关于企业总括的核算资料,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深层次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就客观地要求在此类别的基础上,按照每一会计要素所包括具体经济内容的不同性质进一步地向下分类,区分出多层次、若干类具有独特性质的业务内容,并对每一个类别项目给予一个命名即会计科目,以实现更具体、更详尽、更系统地核算经济业务的目的。而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名称,其本身没有结构,用它来记录经济业务还是零星、分散和片面的。为了能够分门别类地对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核算,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集中、清晰的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会计科目来命名具有一定结构的载体即账户。

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运行主线

复式记账规则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运行主线。根据会计要素设置具有结构载体的账户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由于经济业务量的变动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方式,账户的结构也就必须分为借贷两方,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即复式记账规则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如何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户和编制会计报表,是复式记账法的核心,也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运行主线。利用现有的会计要素量化关系及账户两个已知条件推导出复式记账规则,就可证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点”(账户)与“线”(复式记账规则)之间存在逻辑关系。T型账户就相当于会计等式,借方横线表示“资产+费用”;贷方横线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中间的竖线表示“=”。会计等式与T型账户的关系,如图2所示。借贷表示等号的左右两方,当把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记录在T型账户的左右两边时,就相当于对该会计要素在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记录过程。按照上述逻辑关系,资产费用类的账户就应用其借方既记录增加额也记录减少额,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就用其贷方既记录增加额也记录减少额,期末全部账户的借方金额合计就是资产费用的总和,期末全部账户的贷方金额合计就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总和,并且二者相等。按照这样的记账方法虽然符合逻辑推理,但是记录增加额时可以不写正值符号(+),而记录减少额就必须写负值符号(-),否则就必然造成记账差错。这势必会增加记账的工作量和差错率,如何消除记录减少额时所携带的负值符号(-)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账户的中间的竖线相当于等号,将一个负值移到等式的反方就变成正值,若将资产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录携带负值符号的减少额移至贷方就变成正值,但此正值所反映的内涵则是减少额;同理,若将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贷方记录携带负值符号的减少额移至借方就变成正值,但此正值所反映的内涵也是减少额。通过会计等式和账户结构间的关系逻辑性地推导出复式记账规则是:凡是归属于会计等式左方会计要素(资产费用类)的账户用其借方记录增加额用其贷方记录减少额;凡是归属于会计等式右方会计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的账户用其贷方记录增加额用其借方记录减少额。

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信息平面

会计学记账规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记账;中小企业;会计信息

一、发展记账行业的必要性

记账作为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职能。在国外,记账已是非常普遍的会计解决方案,但在我国还是新事物,其职能和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记账行业主要充当着中小企业会计的角色。企业不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而是委托记账机构来进行会计核算,减少了对会计人员薪金及劳动保障等用工成本支出,无需花大成本培养专业人才,也不必担心人才流失。以较小的付出,得到专业化、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记账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方便,比如: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连续不会中断,避免因会计人员的变动而带来移交工作的麻烦;使纳税申报及时准确,避免因不熟悉税法,而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能够以较低的费用,享受多个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等。另外,记账公司记账人员一般具有较专业的知识和较丰富的经验,企业在委托记账时,还可享受记账公司根据企业需要提供的税收筹划,从而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效益。记账行业要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它与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有些记账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关系网络,为企业的开立与经营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新时期企业发展过程中,专业的记账公司有它强劲的生命力,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因而充分认识并大力发展记账行业十分必要。

二、我国记账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记账行业本身的问题

1、专业记账自身的弊端。第一,记账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不真实的情况。经调查,很多较小的记账公司记账并不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立不准确,对于业务的纪录不准确,凭证不真实;很多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并不清楚被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一些资料入账,有时还故意作假使账实不符。比如有的商品已售出,未作销售,从而有账无物,或无账无物;有的商品售出,因原材料发票未到,也未作估价入账,进而多转、少转或不转销售成本,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存货不及时定期盘点,存货的丢失、亏损和盈溢不作账务处理等,造成数量不实;甚至还有许多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偷逃税款的要求,在账务处理时,对该作收入的不及时作收入,货款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挂账,以收据在往来账户中结转,不交税收、不作利润。第二,在报税方面的不利因素。税务系统报税时间集中,要求记账公司账务处理也要集中,使得记账的业务难以扩大。第三,被的企业一般比较分散,而当前实行的是地域纳税制,并且各区局在许多具体纳税项目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记账机构的会计人员在报税期间每天要跑几个分局申报,浪费了时间,加大了成本。另外被企业账务汇总集中,有的企业经常到报税最后一天才把相关资料给记账公司,这给记账公司带来了难度,常会造成来不及时报税而被处罚的情况。

2、行业内低价竞争。现在记账公司数量很多,良莠不齐,加上受社会非专业记账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公司不免要以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引起恶性竞争。专业记账是以公司形式出现的,要发生相关费用,还要缴纳营业税等。低价竞争使专业公司很难产生企业利润,也势必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记账行业收入并不高,这也会导致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公司的进一步推广,不利于记账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问题

1、从业人员所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目前我国记账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比较大,不同学历的人员从事同样的工作,一些学历较高的可能会有不平衡心理,导致不认真工作或者流动频繁。而有些会计人员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所制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尤其是在记账从业人员当中,有一部份是老会计,他们虽然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再加上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经常变化让他们难以适应,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普遍推行的今天,对现在己全面实行的电脑开票、网上申报等现代化手段他们更是一筹莫展。

2、从业人员敬业精神差,原则性不强。有些记账公司为了拉拢客户,不拒绝委托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要求,并且帮助作假。在这种环境下,记账的从业人员置原则于不顾,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委托企业作假账。有的从业人员对于记账工作并不认真,只是对单位的账务进行简单处理,致使企业会计核算不细致、不具体,遗留许多难以消除的隐患。另外,有的从业人员在记账工作一段时间后,专业能力和社会关系都得到加强,而面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他们就会选择离开,有些离开的从业人员会把公司原有的客户带走,对记账公司的业务造成了影响。更有些原则性差,道德水平低下的从业人员甚至会利用为委托公司记账时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

(三)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部门对记账业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记账的法律法规很少,只有1994年的《记账管理暂行办法》,沿用了十多年,直到2005年新的《记账管理办法》实施。虽然新办法更加合理,并且有更多对记账有利的规定,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记账的法律关系中,受托人的法律责任一直没有彻底的规范。对于记账业的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检查不到位,使记账的发展缺乏合理的监督。有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对记账行业存在片面认识,在税款征收上“重定额轻建账”,不支持记账机构的发展。再者记账属于税费较高的服务业,又很少享受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及扶植政策,发展受到制约。

2、社会认识不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我国的记账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宣传不够,一些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社会大众对记账了解不多,记账业的服务对象有限。还有很多人对记账了解不充分,认为记账只是帮企业记账、报税。而对于记账机构的其他服务却知之甚少,使得记账的业务局限,服务项目难以扩大。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以前使用的社会兼职会计或不正规的机构给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他们就对记账产生排斥情绪,再加上记账中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并且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又比较大,使社会上一些人对记账不信任。这些都给记账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促进记账行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记账行业自身建设,提高质量

首先,记账机构应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执行严格的四级复核检查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以减少会计的差错,保证对委托单位的及时服务。其次,记账机构应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比如:对客户投资方向提出中肯的参考意见,利用税收知识,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客户经营业务进行财务分析并找出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意见,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财务、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通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等等。最后,提高员工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1、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严格规范会计行为,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2、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后续教育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后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道德、业务和整体素质,以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扭转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3、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记账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的会计人员会影响到记账的工作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既要重视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同时也应该开展多元化教育,使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一是要继续大力宣传记账。新的《记账管理办法》已经实施两年了,记账行业也不断在发展。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施行的背景下,大力宣传记账能进一步突出记账的法律地位,增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记账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财税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四是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记账行业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要加强记账行业的发展,必须支持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记账,使其税款征收方式从核定征收改变为查账征收,从而在源头上推进建账工作,促进记账行业的发展。另外,建立健全人市场,健全完善中介机构和会计机制、建立会计职业联盟,形成会计整体力量、建立会计人才市场,优化会计队伍,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芳.对《记账管理办法》制度缺陷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5(11).

2、张晨.记账行业喜忧参半[j].财会信报,2006(78).

会计学记账规则范文第4篇

淮海工学院会计学客座教授。从事会计和审计职业50余年,算是老会计人。先后取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任职和执业资格证书,在省级以上会计和审计专业刊物上20余篇,专著有《会计学原理(新论)》一书。

点击“中式簿记”网,看到今天的人们仍然在那里津津乐道地吹捧《改良中式簿记概说》①(以下简称“改良”)。笔者以《中式簿记概论》②为对照,谈几点不同意见,权作争鸣。

一、对原生态中式簿记是改良还是否定?

徐永祚(1891~1959),浙江海宁人,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系,“系统地修完了全部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是西式借贷账法,1918~1919年,任“银行周报”编辑,1921年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他在“改良”中坦言:1921年,“对中式簿记一无所知”,“对于中式簿记,则认为应在淘汰之列,而无研究改良之价值”,持彻底否定态度;1925年,“作者此时所主张维持者,仅中式簿记之形式”,对中式簿记有了一丁点儿认识;1929年,对中式簿记“仍主照旧使用”,作了初步肯定;1929年后,因为“作者受托为改良中式簿记之设计日多”,同时开办改良中式簿记培训班。在执行审计任务的12年中,逐步看到市场需求,认识了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点,运用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撰写《改良》一书,1933年12月15日出版。他又说,中式簿记“数十年来除银行铁路及新企业外,采用西式簿记者尚居最少数,中式簿记应用之广如故也。”中式簿记盛行原因是“理论浅显、方法简便、通俗易晓、节省经费。”又说,“缺点亦不在少。举其大者亦有下列数端。账簿无一定之组织,账簿无一定之格式,账户无一定之分类,账法无一定之规律。”简称“四无论”,攻击原生态中式簿记一无是处。真正是出尔反尔。

《改良》大谈改良之前提、纲要、特点,账户之分类、账簿之组织,以及账簿格式等等。

(一)改良之前提

(1)簿记者,一种科学也;(2)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3)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

(二)改良之纲要

(1)中式簿记符合科学法则的,则沿用之,与之抵触的,则改良之。(2)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3)采用四柱结算法。(4)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5)特仿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6)废弃戳记。(7)规定标准账户。(8)设定六个账簿组织。(9)制定会计工作规范。

(三)改良之特点

(1)改良中式簿记。“仍沿用收付簿记法。批评收付簿记法者,或以为收付二字不能全合理论。不知西式簿记之借贷二字,亦何尝全合理论。”又说“对于数字之记载,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

(2)账簿分割法。例如,把三本清簿分解为现款日记、转账日记、行庄日记、来票日记、出票日记、进货日记、进货退还、销货日记、销货退还、寄售品簿,共10种日记簿。

(3)统辖记账法。即由各种日记簿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和登记总清簿(即“总账”)。

(4)解释“四柱结算法”。共用1080个字论述四柱结算法,即分上期结余(收或付),本期共收,本期共付,本期结余(收或付),四柱也。

(四)账户之分类

总分类账户分为现款、往来、票款、账款、存货、金、存欠款、暂记款、投资账、无形资产、器具装修、不动产、准备、公积、损益、资本、进货、销货、推销费、事务费、其他,合计21个账户。

(五)账簿之组织

分为6个层次的日记账和分类账,日记表和月计表(见图1)。

(六)介绍50余种账簿格式

《改良》还介绍了50余种账簿格式,鉴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二、评论

原生态中式簿记历经三千年发展,底蕴丰厚,例如收付账法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总账户可以分为股本、生财、货源、杂支外埠交关、本埠交关6本总簿,以及银清簿、盘点留底簿、彩项结册,相当于“现款、商品、损益”九个总账户。传授会计业务操作方法以例题、分录、登账、编表为主。《银行会计概论》③是改良中式簿记的成功之作,特点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改清簿为记账凭证,改总簿为分类账簿,改彩项结册为损益表,改存除结册为权益资产表,改良比较成功。而《改良》却对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势认识不足,评论如下:

(一)优点

《改良》说:“西式簿记中现金分录法之记账方向,适与借贷簿记法相反耳。然相反亦未曾有背科学精神。盖借贷簿记法中英国所宣布之贷借对照表,其所列负债与资产之方向,顾亦尝与其他各国相反也。至于主观的收付记账法,则合乎理论,切于实用。”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但与“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所谓“贷借对照表”④,指1856年英国公司的权益资产表,俗称资产负债表,其左方列示“资本与负债”项目,右方列示“财产和资产”项目,与中式存除结册非常接近,可以改称“权益资产表”。

(二)缺点

除“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外,关于“改良前提、纲要、特点、分类、组织、格式”的论述,或存在缺点或空话连篇或完全错误。

1.未列示一则会计分录、未介绍如何登记分类账,未见介绍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会计学教材必须论述:根据经济事项确认会计分录,登记分类账簿并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尽最大可能教会读者操作会计核算。但是,《改良》对此却只字不提。

2.空话连篇

如前“改良之前提”中所述:簿记者,一种科学也;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又如“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再如“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所谓“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应是横书,采用阿拉伯数码。但是,日记账或记账凭证和分类账簿,都设计直书,不可能采用横书,不可能使用阿拉伯数码,所谓“不加限制”之类的说法,无一例外都是空话。

再如论述“采用四柱结算法”。那是入出账法采用的方法。例如核算同一个对象如“麦”,采用入麦簿和出麦簿两本,凡是入库的麦,一律登记入麦簿,凡是出库的麦,一律登记出麦簿。结账时,根据上年会计报告的结余额填列会计报告“旧管”,根据入麦簿合计数填列“新收”,根据出麦簿合计数填列“开除”, 旧管+新收-开除=见在⑤。在使用改良中式簿记时代,“麦”账户余额由上年结转,入库登记付方,出库登记收方,核算的余额登记“余额”栏,此时解释“四柱结算法”毫无用途。

3.所谓“统辖记账法

即由各种日记簿以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也可以登记总清簿(即‘总账’)”的说法不妥。分类账根据日记簿登记,二者不存在统辖关系。“统辖记账法”,是指总分类账统辖明细分类账。

4.所谓“规定标准账户”

总账账户设置不够科学。21个账户中的存货与进货是同一回事,却把进货当作存货,把存货当作盘点存货账户。须知,古往今来的盘点存货价值,或用于减少进货成本,用以计算销货成本,或将盘盈盘亏视同冲减或增加管理费用;“器具装修”账户设计不妥,根据“不动产”账户解释是指土地和房屋,则“器具”应指机器设备。“器具”不宜与“装修”账户合并;“往来、票款、账款、金、存欠款、暂记款”6个账户过于复杂,可以合并为“应收销货款”、“应付购货款”和“其他往来”三个账户。所谓“标准账户”,不够标准。

5.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账

图1把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并列是可以的。不可理解的是还包括转账日记,须知进货日记和销货日记相当于转账日记;行庄日记相当于“银行存款”账户,可以核算来票和出票。则日记账充其量包括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三种日记账。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簿,显然是化简略为复杂。

对于不发生进货退还、销货退还、寄售品等业务,就不必设置寄售品等三本日记。

6.所谓“设定六个账簿组织”(见图1)

分别是指(1)清簿,(2)存该清、损益清,(3)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开支清,(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5)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股东分户、行庄清、各户往来、各户存欠、暂记存欠,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6)总清簿。此说非常含糊。

所谓“账簿组织”,是指全部账簿或部分账簿组织,例如原生态中式簿记账簿组织包括流水簿、清簿、总簿、盘点留底簿、结册;若指现代分类账,可以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所谓“(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不过是明细分类账,甚至不包括“股本清”,谈不上账簿组织,此其一;其二,六类账簿组织不能证明作者知识丰富,却可以证明徐氏缺乏推荐标准;其三,不宜采用“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之类原生态账簿称谓,而应当称谓“资本、存货、进货、销货、推销费”等账簿名称。否则就混肴了原生态账簿与改良账簿的称谓。

7.所谓“月计表和总账”

即“根据各种日记簿确认的会计分录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可以取消总清簿(即“总账”)。”月计表经过核算可以统驭明细账,缺点是月计表不容易与明细账核对。20世纪60年代,月计表是无账会计的始作俑者,这种创造是把中式簿记引入歧途。换句话说,还是采用总分类账核算比较好。

8.设计50余种账簿格式。50余种账簿格式太多了,是改简约为繁琐。繁琐不是科学的应有之义。

9.没有论及会计报表编制,甚至没有列示报表格式。

阅读《改良中式簿记概说》,谁敢说“我学会了操作改良中式簿记”?!

三、不当吹捧

20世纪30年代初,企业90%以上使用中式收付账法,农村一律使用原生态中式簿记,人们对西式簿记嗤之以鼻。徐永祚读过洋学堂,学习的是西式簿记,当然是借贷账法。毕业后,任小报编辑等工作,又开了12年会计师事务所。洋气的所长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正挠到商界的痒处,中国有了自己的会计学教材了,引起报刊热情宣传,商家也很欢迎。潘序伦先生们却在《立信会计季刊》上,发表题为《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的论文,偏激地说:“收付簿记法,实难及世界一致采用之借贷簿记法为完善而合理。”他的追随者甚至说,“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遂将收付簿记法完全废除。”当《改良商业簿记方案》一出炉,激烈的反对声引起媒体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大肆吹捧《改良》和《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1933年12月24日,他(徐永祚)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并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近万人之众。《新闻报》和《申报》均予以报道。”又说“笔者实际翻阅旧报,沪上最有影响的《申报》于12月22日,以相当篇幅刊登各界对改良中式簿记的评论,25日则除在第十版翔实报道‘市商会昨开大会演讲改良中式簿记’外,另将第十五版《经济专刊》整版辟为‘改良中式簿记专号’,显然是作为当时要闻”,此其一。其二,“徐氏《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推出后,时人的一段文字说明,因标准化带来的进展是神速的,‘上海名会计师徐永祚氏本其十余年教授之心得,及执行业务之经验,标揭改良中式簿记之旗帜,登高一呼,各界响应。会同上海市商会开办补习学校,负笈人士,肩踵相接,并印行簿册,编辑论著,风行各地。综计一年之内,先后采用者,竟达数千家之多,其收效之宏,推行之速,诚有出人意表者。(李梦白《对于改良中式簿记原理之另一贡献》载于《会计杂志》第六卷第5期,1935年11月1日)’”。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⑥评论:“中式簿记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一度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只是由于近几百年来(从新中国建立以前算起),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它才逐渐落后于西式簿记。不过,中式簿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到近代,中国固有复式簿记产生之后,把中式簿记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良中式簿记派能够比较认真地总结中式簿记的优缺点,肯定了中式簿记的方法体系中的可取之处,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这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史书的评论成了吹捧者的理论依据。

应当指出:徐氏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须知,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仿佛就是会计学教材。徐氏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仅靠会计学理论或看几本账簿,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改良》除肯定收付账法外,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甚至没有介绍一则会计分录,没有介绍会计核算,没有论述编制会计报告,不宜称为会计学教材。有人吹嘘《改良》会计核算实现了“标准化”,没有事实根据;说改良中式簿记“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也没有事实根据。1933年之后,他才开始办会计培训班,充其量只有三年教学经验,所谓“十余年教授之心得”的提法不妥。《改良》出版近80年,对于种种不当攻击或无原则的吹嘘,应当正本清源,重新评价。

四、结论

会计学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撰写出来的。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就不可能编写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也不可能撰写合格的批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谁能证明其不然?徐氏学习过西式簿记书本知识,审计过中式簿记的账簿,算是见多识广,但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由于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除肯定收付账法外,缺点、错误、空话一大篇。

改良中式簿记的首要任务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需要认识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必须介绍会计核算、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的方法。但是,《改良》保守地采用直书和汉字数码,是认不清形势的败笔。所谓“改良”,不过是借鉴“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总账户名称,账户改两栏为三栏,账簿格式改四种为五十余种,改三本清簿为十本日记账,是改简略为繁琐,不是改好了,而是改坏了。《改良》不介绍会计核算,即使是会计学专家、学者阅读这种教材,也无法学会徐氏的改良中式簿记。事实证明,徐氏对中式簿记研究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撰写会计学教材的知识几近于零,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若将《改良》与《中式簿记概论》和《银行会计概论》相对照,就能证明徐氏改良中式簿记的不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华夏中元会计师事务所

注:

① 徐永祚.1933.改良中式簿记概说(第1版),上海洽丰印刷所

② 刘中文.2010.中式簿记概论.财会学习,4

③ 黄德钊、周念深.1985.银行会计概论(第1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④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文硕、董柏译

会计学记账规则范文第5篇

一、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处理好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是指该课程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即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本文后面主要讨论的是《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所涉及的问题。

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教学的目的要求,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基础会计》而论,尤其要注意该课程与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关系,《基础会计》要解决的是会计的“三基”问题,即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中级财务会计学则要具体阐述各类会计要素和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规则和方法。“基础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具体的业务举例,但这应该仅限于为阐述会计的“三基”而进行必要的举例,而不可能也不应该着眼于解决所有具体业务问题。否则,必然导致舍本求末,会计的“三基”学不好,还会形成与后续课程争饭吃的局面,最终可能是两者都煮成夹生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课堂教学的内容,必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合理安排。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必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重点部分讲深讲透;一般部分,可点到为止,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这样安排,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主要有:会计学的基本概念。这是一个理论性强,学术界看法不一,因而不容易讲清楚但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学习会计学,可重点说明会计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及其定义。

会计要素和会计方程。会计要素是会计内容的具体化,而会计方程反映的是诸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要具体讲解六大会计要素的正确含义及其主要分类。阐述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及经济业务引起会计方程式的变化规律性。会计平衡原理和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双重变化的特征,是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客观基础,是资产负债表设计的依据。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掌握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种会计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部分。要学习复式记账法,首先要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而围绕借贷复式记账法,要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上详细阐明其记账符号、账户分类、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以及与复式记账法运用密切相关的会计分录及其编写方法等内容。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这是会计凭证部分学习的重点。

账簿及其按用途的分类。总账和明细账的相互关系及其平行登记方法的运用。这是会计账簿部分的学习重点。

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会计循环理论与实务。这部分内容既是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学生进行会计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教学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三、要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重视会计方法与技能的演练

对会计的各种方法和技能,课堂上既要讲清楚其原理概念,又要用实例说明其操作程序,并应重视相关作业题的解答和批改。务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会动口,又会动手。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的会计基本方法与技能主要有:

填制记账凭证和编写各类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方法与技能;

开账、过账、结账的方法技能;

编制试算表,进行账簿记录试算平衡的方法技能;

账簿错误记录更正的方法技能;

核对未达账项,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方法技能;

按规定标准计算和分配共同性费用的方法技能;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技能;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法技能;

在课堂教室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就共性而言,最主要是要采用启发式,废除注入式。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在讲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