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隐患辨识;安全管理;电力系统;工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13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65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多重安全危险问题,对此则需要进行安全危险辨识,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危险等级,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次数,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 输电线路工程特征分析

1.1 高危性

输电线路工程通常为野外、高空作业,面临着复杂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条件,这对于作业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高危的作业环境势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合格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能力等,其高危性特点也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面临的一大挑战。

1.2 流动施工

输电线路由于架设距离较长,通常需要流动施工,这其中涉及到施工人员的调动,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施工设备、材料等的更新等。一些特殊工程项目,例如塔架支立、电缆架设等都需要流动施工。其他的一些施工环节,例如材料运输、混凝土浇筑、模板架设等也都需要大量流动性施工力量的支持,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流动性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使得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等难以得到保证,个别地域出现管理疏忽时,工程施工中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1.3 整体性

输电线路的架设距离较长,各个地域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程项目的施工方式如果存在差异,对应的施工量、施工时间、工艺技术等却彼此影响,某一个线路区段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其他区域线路的正常运转,项目的建设施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善于从整体出发,防止局部问题的出现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1.4 多变性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施工项目多、线路长、范围广,各类施工都会随着线路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线路工程施工多处于露天环境中,这就使得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存在多重变化性,可能随着遭遇暴风雨的袭击,甚至加大劳动强度,各种非安全性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多重危险。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多变性,也使得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 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过程

2.1 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所谓的安全危险辨识,首要的便是需要明确辨识对象,形成一个目标范围,再将目光锁定这一范围内的对象,对此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可能引发输电线路工程危险

的因素,结合统筹的因素来对应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2.2 分辨安全危险源

已经明确了危险源对象的大致范围,则应该对其实施逐层剖析与分解,从而明确各个工序、施工阶段所存在的具体危险源,再单独着眼于这一工序来进行深入计算、统计、分析危险源的危害等级,具体方法有经验法、流程图法、表格统计法等。实际的危险源辨识,也要结合其所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等,达到对危险源的初级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定性、定量评价,能够保证危险源的辨识精准度。

2.3 剖析危险源的生存条件与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出现需要具备特定条件,分析引发危险源的条件以及触发因素,再根据这些条件与因素来对应采取措施,从内外双方面入手,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危险的条件、因素。无论是条件的分析还是触发因素的剖析都应该以所施工的输电线路工程实际为依据,而且要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与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性。

2.4 分析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

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从整体上决定着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经济效益,而且安全危险源等级会随着影响范围的变大而升高。通常来说,危险源影响范围也会因为工程类型而有所差别。例如:山区、地形复杂区域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客观环境、交通条件相对恶劣,对安全危险会带来大规模的不良影响。

2.5 危险源评价,确定危险等级

根据分析得出的安全危险影响范围大小来评价危险源,明确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具体的评价一般采用仿真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等,通过多重分析来明确危险的等级,在明确危险源等级的基础上来对应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危险源等级来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3 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的方法

3.1 情景分析法

所谓的情景分析法就是根据输电线路实际施工现场,通过观察其环境、场景、施工状态等来进行危险预设,通过设定各种假设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再对应讨论风险分析结果,这其中涉及到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该引入信息系统来帮助统计、判断,从而提高危险判断工作效率。

3.2 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法在现实运用中,就是先深入某一典型的危险要素,剖析其发生的原因,逐层解剖,直到最细节的因素,再将这些细节性因素同危险成因之间进行对比,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树状图。事故分析法就有一定的客观性、实用性、精准性,而且能够达到全方位剖析、深入解析的目标,是围绕某一具体的典型事故展开的辨识法,有利于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风险被及时排除。

4 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方法

4.1 加强组织与职责管理

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的工作,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就要强化组织与安全职责管理,创建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内设置专业的安全负责人,打造出一个业主部门,承担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职责,各方通过集中商讨、分析等形成一套管理策划方案,同时要求积极实施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以下关键机构主体,例如项目安委会、设计院、监理企业、施工企业等,要各自明确每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任务。

4.1.1 项目安委会。负责召集并监督各个参建方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方案,协调各个参建方之间的关系,解除安全问题,通过会议等形式来从整体上筹划工程安全管理。

4.1.2 设计院。严格根据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规、规程以及行业标准来勘察、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勘察数据信息,积极执行项目勘察、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勘察信息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将安全因素纳入设计范围。

4.1.3 施工企业。按照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编制安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制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强化安全施工管理,例如严格施工人员审核、施工工序监督、工程施工质检等来确保施工安全。

4.2 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

施工现场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最前线,必然应该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工作,例如原材料与设备的存放、施工流程的规划、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管理等。

4.2.1 施工现场的规划与布局。参照设计图纸有秩序、有规范地布局土建材料、电气材料设备等,形成专属功能分区,例如材料设备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混凝土调配区。施工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例如修建围栏、设置安全通道、修筑排水通道等,同时为了防范外界的侵扰,在必要位置应设警示标识,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环境条件。

4.2.2 材料与设备的保存。要根据施工原材料的质地、性质以及功能等来选择存放区域,采用适合性的存放方法,例如分区堆放、分列排放、有序放置等,都要对应设置标识,控制环境污染,要结合材料的使用说明书来为其创设一个安全存放环境,在确保材料不受污染的同时,也要保证环境安全。

施工设备要依照国家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相关规程规定来采购,同时,要将安全贯穿于整个过程。各类施工设备需要达到规定的安全等级,也要做好各类施工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例如:电源线需要设置PVC绝缘层,用电设备、电源箱等都要安全接地。

4.2.3 强化安全作业监管。输电线路工程作业环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范制度,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遵守各项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性设备,作业前严格检查安全筹备工作质量,例如: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穿戴绝缘服等。杜绝一切高危金属物品、化学物质等带入市场现场,形成一个安全作业环境。

4.2.4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作保障,有必要编制一套专门针对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覆盖一个大的范围,从施工人员的行为、作业流程、再到设备安全检查等,对每一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做出细致、明确的规定,从而达到安全教育、检查等目标。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敦促其遵守安全制度,保护施工安全。

4.3 安全评估奖惩机制

为了强化安全施工管理,有必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安全评估考核系统,并依据考核结果来对应提供奖惩对策,让奖励、惩罚双重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例如:线路架设施工中,对于不按照设计图纸、规程规范施工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行为和责任人给予严惩。对于施工中表现优良、且工作效率高的则进行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奖励。

5 结语

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明确危险辨识工作流程,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并加强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收获理想的工程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立新.输配电线路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经翔飞.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5).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用铁路 危险源 辨识 评价 管理控制

1.引言

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专用铁路是企业产品外输和物资内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铁路运输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交通运输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危险源管理控制系统,让专用铁路所有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实时作业中的安全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每个专用铁路企业都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危险源管控系统分为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危险源治理(即提出管控措施)、系统设计四大步骤。其中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危险源治理属于危险源分析过程,该过程主要是为了建立危险源清单。管控系统将危险源清单以一种实时、动态、有效的方式表现出来。

2.专用铁路危险源辨识

2.1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1]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防范,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2]

现场作业危险源(危险关键点)是指干部职工在现场施工作业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措施不完善,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或地点、部位、工器具等。

2.2 危险源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法

只管经验法包括对照分析法、类比推断法和专家评议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分析人员的个人观察能力、工作经验、判断和预测能力直接影响分析结果,适用于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和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源辨识过程,但不能用于没有先例的新系统中。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以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与事故预测,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危险指数法、如果怎么办分析法、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法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预先危险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 等。

2.3 专用铁路危险源辨识

(1)车务系统

车务系统涉及的作业内容主要有接车作业、发车作业、调车作业、装卸车作业及其他相关作业等。因此,可以根据车务系统的作业内容,按照作业步骤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车务系统潜在的危险源。另外对于车务系统中的事故易发点,应该单独进行危险源分析。专用铁路车务系统单独进行危险源分析的有:调度室作业、危险货物运输(装车和卸车)、站场环境、列尾装置作业等。

(2)机务系统

机务系统作业主要有运转作业和检修作业,可以分别从人、机、环、管四方面进行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油库为重点分析对象。

(3)工务系统

工务系统作业主要可以分为线路作业,路基隧道桥梁作业,钢轨探伤作业,巡道作业,轨道车作业等。进行重点分析的有:既有线工程施工作业、高空作业、起重作业、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使用管理等。

(4)电务系统

电务系统作业主要涉及通信设备、信号设备和电力设备使用维护作业。

(5)车辆系统

车辆系统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红外线轴温检测、列检、站修三大块,按照作业步骤分别进行危险源分析。

(6)其他方面

除五大系统外,平时事故易发点还有职工食堂、职工培训、职工驾驶机动车、职工用电等,应着重对这些作业进行危险源分析。

3.专用铁路危险源评价

3.1 危险源分级评价方法

常用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的蒙德评价法、日本的六阶段危险评价法和我国的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属于指数评价方法,定量方法有LEC法等。[4,5]

目前最为常用的危险源定量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考虑到了危险源发生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该工作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以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因此比较适合于工矿企业、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危险源分级。

3.2 专用铁路危险源评价

在对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根据专用铁路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分级,以便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煤矿专用铁路而言,可采用LEC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3.3 制订管控措施

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的基础上,根据各危险源的不同级别,利用安全科学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依据专用铁路安全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和行业标准,提出先进管控技术和方法,并能合理、有效实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于专用铁路而言,可以从技术管理规程、安全管理标准和相关规范如:《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车站站细》以及各系统作业的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规定中结合现场实际制订管控措施。

4.专用铁路危险源管控系统研究

对专用铁路各子系统进行的危险源分析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固定的,但是专用铁路每天的实际作业内容并不一定都会包含所有危险源,并且随着作业技术条件、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各系统的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为了让各系统的工作人员每天能够准确地、有效地掌握当天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源信息,开发管控系统对危险源实现动态化管理非常必要。

管控系统的研究是在危险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设计危险源管控信息系统,管理专用铁路危险源清单,实现信息系统与各作业系统每日作业计划及工作流程的有效对接。在日常作业过程中,根据各项作业内容、条件、环境等的变化增加、删除、修改相关危险源清单,根据当日的运输作业计划,调取当日相关作业的危险源清单及对应管控措施,以实现对危险源快速、全面、有效、实时的信息化监督和控制管理。

5.实例应用

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作为一个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担负着整个黄陵矿区的煤炭外运任务。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和“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截至2011年4月5日,该公司已实现无责任行车特别重大、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B类、无人身重伤以上、无机电设备质量事故十周年新的纪录。

5.1 危险源分析

通过前期的现场调研,收集了涉及到公司安全方面的相关资料,针对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五大系统,运用直观经验法,结合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从人机环管等方面对各作业过程进行危险源分析。如下为车务段接车作业过程中设备方面的某一危险源分析过程:

危险源分析示例:

* 危险源:开放中的进站信号机故障。

* 潜在事故:列车站外停车,列车晚点等。

* 危险程度:依据LEC评价方法确定该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一般危险,需要注意(D=3*6*1=18)。

* 潜在事故等级:一般D类事故(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 责任分配:信号员、车站值班员负主要责任。

* 管控措施:按照规定进行设备检查、维护,不能缺检或者漏检,检查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执行。

5.2 黄陵矿业专用铁路危险源管控系统设计

进行危险源管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按照以上介绍的要求和方法,系统主要设置如下四大模块:

(1)“系统”模块

提供用户管理、权限配置、系统参数、数据库配置等管理模块,包括:使用者及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序号、数据库设置和基础数据信息的维护功能等。

(2)“危险源信息管理”模块

包括铁运公司的各作业部门及对应的作业内容,各作业内容对应的标准作业流程和危险源等内容。其中铁运公司的作业部门有: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车辆段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于各部门的具体作业主要有两项管理模块,分别是“标准作业流程管理”和“危险源管理”,另外还有 “添加或删除作业” 模块。

① “标准作业流程管理” 模块

“标准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提供作业流程的修改和增添功能。系统运行后,发现标准作业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可以运用此模块进行修改;新增作业内容后,可以在此增加相应作业的标准作业流程。

②“危险源管理”模块

“危险源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危险源及危险源信息的增减与修改。每项作业会存在不同的多个危险源,并且随着作业条件的变化(作业时间、地点、方法等),需要对危险源及危险源信息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

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潜在事故、危险源的危害程度、潜在事故等级、既有事故(由此危险源已经导致的事故)、相关人员(作业人员和安全责任人)以及危险源管控措施。

③“添加或删除作业” 模块

模块“添加或删除作业”的主要功能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需要对自己部门的作业内容进行增加或者删除,以保证整个系统的适用性。

(3)“危险源信息显示”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进行危险源信息显示及管控措施显示,主要分为两个子模块,分别是“当日作业内容选取”和“危险源信息及管控措施显示”。铁运公司各部门根据当日工作计划,选取当日的工作内容,通过工作内容调取相关作业内容的危险源信息和管控措施进行实时显示,根据显示时间的长短,可以设置循环显示。

(4)“统计分析”模块

按照班、日、旬、月、季和年统计危险源管控结果,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支撑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彦斌.电网企业危险源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7-9.

[2] 赵宏展,徐向东.危险源的概念辨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65-70.

[3]李争峰.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应用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5,21(3):3-5 .

[4] 肖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源企业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7,7 (4):277-278.

[5] 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42-57.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安全

一、危险源的定义

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在于危险源是一切安全隐患产生的潜在因素,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可分为如下两类:一类为常见危险源,如能量载体与能量产生装置,能量供给设备。可能产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设备或场所,以及进行危险品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设备与场所。二类为除以上的所有与人、物、环境有关的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存在随意性和未知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的辨别出危险源的存在,对工程危险系数至关重要。危险源的主要辨别方法可以通过与有经验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对作业现场进行观察,查阅事故记录,对工作任务与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定期举行系统安全检查,并编制安全检查表,对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正确辨识。其次,可建立一个拥有安全管理经验的风险评价小组。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人员、施工区域安全违规操作进行纠正及指导。对危险源建立风险评价,从而进行重点安全管理。

二、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危险因素分析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体系不到位。施工人员是水电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危险源。施工人员不遵守施工流程,违规操作,安全意识薄弱,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损失。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主要为以下四个原因:

①、水利施工企业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致使其上岗操作时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②、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没有尽到责任与义务。一旦发生危险事故,管理者必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③、水利施工企业由于资金、安全设施等条件不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设施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④、没有健全的体制与检测手法,对采购的劳动保护用品,危险防护用品进行安全质量检测。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的实行力度,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都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企业安全体系的建立,管理者更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及避免危险因素。

2、施工区域及周围环境影响。水利水电施工区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通常比较恶劣。水利水电工程大都规模庞大、施工范围广、施工技术复杂。工程建设在地势落差大、高海拔、地形险的山谷地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如突发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严寒冰冻等恶劣天气,对工程施工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对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模板等支撑工作,起重塔吊以及施工电梯等的安装与运行产生极大影响,可能导致工程的坍塌。其次,露天作业与高空作业,威胁到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

施工区域也存在危险因素。施工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工具的随意堆放,施工通道被滥用或者被堵塞。在危险发生时,会施工现场环境的混乱,增加了人员的疏散与事故救援难度,更加大工程的安全隐患。

3、施工方案设计因素。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技术要求高、注重细节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不合格、不成熟、任何微小偏差都将对工程建设起到毁灭性的伤害。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本身工作技能、计算失误等技术问题也将对工程产生安全隐患。施工方案设计与人为影响等,都成为水利水电施工的危险因素。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材料与构件不合格,容易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拆除中,因防护不当或错误的操作行为,对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违规操作。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不当,都有可能发生的爆炸或中毒事件。

三、水利水电施工危险因素的防范

1、做好安全培训工作,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施工活动的安全性是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履行对企业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工作职责。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大都文化水平较低,进行施工人员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理论培训使施工人员无法接受。同时,要对水电施工工程中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使施工人员不断掌握新的施工技能与信息,与时俱进。对施工设备的操作使用,注重宣导安全意识,指导正确操作手法,分析未按要求操作机器将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培训过程以施工人员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及时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及纠正,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技能。

企业营造安全生产的环境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形象都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开危险。安全的施工过程可以加快工程完成进度,同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加强安全意识。

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工程设计者与企业管理者、监理部门首先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调查。对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以及工程进度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并落实应对措施。使施工过程尽量避开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危险因素。水利水电施工普遍存在施工现场材料摆放混乱,施工场地复杂等问题。企业应重视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提出改正,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对工作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水电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与保管都应形成完善的管理意识。同时对存在危险隐患区域设置危险标识,并定期对设备电器等进行检查与维护。对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叫停,进行整改、解决后方能继续生产。

3、回避风险,建立规章制度

施工方案的设计因素可能对水利水电施工产生风险,因此,在施工准备和中间环节,对设计原因产生的风险应尽量回避。在技术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选择技术承包商,以降低技术风险。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工程中各类复杂技术性问题尽可能回避。其次,加大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通过选送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施工方案设计人员自身技能。

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施工项目的进行起到监督、管控作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制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把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基本目标。由管理者带头,严格要求各级工作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建设施工工作,对造成事故责任人制定严格的问责制度。使每位员工拥有安全生产意识,将事故危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要确保水电施工的正常运行,需要从人员安全意识,企业安全管理各方面着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正确进行安全施工。只有对危险因素的产生加强防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延凯.试析水利水电施工的危险因素与防范[J].浙江: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9).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 危险品 仓储管理

鉴于危险品的安全性以及近年来危险品物流中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方法引入到危险品仓储的管理过程中,目标是有效降低或消除危险品在仓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保其在仓储过程中的安全。

1 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危害的简要分析

危险品通常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化学品以及以它们作为原料所制成的各种产品。危险品仓储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仓储,其管理过程的基点是安全性,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品仓储的重要体现。危险品的仓储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长沙长铁总公司某车务段黑石铺车站危险品仓库发生连续爆炸,18名工人受伤,大量群众被疏散;2005年重庆某农业园区内一化学品仓库起火爆炸,附近4家工厂停产,200多名工人被紧急疏散。这只是近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危险品仓储事故,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4类:仓储人员问题,一般表现为专业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危险品专业知识和培训,责任心不强;硬件问题,一般表现为仓储设备不先进或达不到安全仓储的要求;软件问题,一般表现为规章制度的漏洞,作业程序的不 科学 等;意外问题,由于外部不可预测的危害而引发仓储事故。

2 haccp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haccp方法是在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和危害程度评估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度,从而建立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最终保证所控制系统的安全。haccp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危险品的仓储作业流程包括3个阶段:货物的接收阶段,危险品要完成检验和卸货工作,防止不合格的货物进入仓库;货物的储存阶段将接受暂存、包装、拣货和盘点等复杂的操作,很多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货物的交付阶段,危险品货物将在此时完成验证和装载,被交付给新的接收方。

2.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作业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可以确定危险品仓储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各危害事件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分别为:(1)货物遗失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2)数据差错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验货、暂存、拣货;(3)货物损坏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卸货、拣货、装载;(4)意外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验证。

2.2 确定控制限值

危险品仓储作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货损率、作业准确率和货物遗失率,它们分别反映货物损坏、数据差错和货物遗失危害的严重程度, 计算 公式如下:

(1)货损率=单位时间货物损坏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2)作业准确率=单位时间准确作业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3)货物遗失率=单位时间货物遗失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危险品仓储作业的控制限值要根据具体货物来制定。危险品种类繁多,各种危险品的管制级别不同,从总体上讲危险品控制限值要比普通货物高。

2.3 建立监控程序

监控是对于关键限值相关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ccp)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通过监控能够发现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此外通过监控还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超出关键限值。如有可能当监控结果表明对ccp有失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加工调整,并在偏离发生之前进行。

2.4 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制定,是对控制限值监控的延续,也是haccp方法中对潜在危害的实质性处理。当问题原因查明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就相对简单了。作业量的大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仓储的设备和技术是纠偏措施中3个最主要的方面。

(1)针对货物遗失危害的纠偏措施。制定保管规则;采取先进的监控技术;在点多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增派保安人员;进行有效的保安监控人员的上岗培训,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人重要岗位;建立货物遗失赔付的责任制。

(2)针对货物损坏危害的纠偏措施。检查仓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完好;检查作业方式是否符合危险品货物的特性;保证作业量不超过现有可调动的人力资源水平;加强对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重要货物购买保险。

(3)针对数据差错危害的纠偏措施。改进拣货流程;采用先进的拣货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储位规划;建立仓储处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仓储人员的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

2.5 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

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是 haccp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品仓储管理工作的记录应开始于haccp计划的制定,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验证和审核haccp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初始计划,是否有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haccp计划的实施中产生的记录都要有记录人签字和审核人签字,并要有时间记录。haccp的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分析文件。包括确定风险和控制措施的依据。比如每个监控周期的各种监控指标的数据,生成的管制散布图等。

(2)haccp计划。这是文件资料记录保存制度的核心,包括危险品仓储作业的haccp工作组及其职责分配表;危险品货物描述、用途、适用对象;验证的程序。haccp计划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过程、关键的危害、关键控制限、监控、纠正措施、验证程序与表格、记录保持程序。

(3)支持文件。包括供货商的证明书,储存记录,清理记录,包装处理记录,验证记录,每周检查记录等。

3 haccp未来的 发展 方向

随着化肥、制药以及石油等主流化工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 企业 都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安全的危险品仓储市场,所以危险品仓储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会急剧增长。haccp方法引领着危险品仓储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性化、有多项约束、适用性强而且效益显著,在出现问题前就可以采取纠正措施。它也有不足之处,haccp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的时间受限于公司的已有工艺和体系的范围、建立haccp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的复杂程度,对haccp计划的建立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haccp培训,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只有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体系,才能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广泛的应用于仓储企业的各个领域。

参考 文献

[1] 李艳华.危险化学品仓储存在的问题和安全对策[j]. 工业 安全与环保,2009,(02).

[2] 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9,(01).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系统复杂性;三维结构模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5-0049-005

一、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既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甚至牵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放眼全球,从德国二恶英毒饲料污染到美国单增李斯特菌事件等质量安全危机时有发生;在我国,从“瘦肉精”到“地沟油”黑色产业链,从“三聚氰胺”到“海南豇豆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曝光。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此起彼伏,不仅使消费者感到震惊和担忧,还导致了农产品品牌受损、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相关行业遭受毁灭性冲击。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潜伏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供应链环节,由于链条长、环节多、主体分散及监管力量薄弱等客观原因,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必然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酝酿和爆发过程,具有难预测性、突发性、危害严重性、时间紧迫性及公众关注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极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者信任度日益降低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学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进行了多维度探析,基于近十年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证分析质量安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揭示农产品初加工环节要素施用量不当,深加工环节人员环境不卫生等潜在危机[1];指出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强调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事前控制[2];认为建立一个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环节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3];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对物理、事理、人理等系统要素进行整体统筹、使之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可见,相对于工业产品而言,农产品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同时流通渠道复杂、利益也涉及农户、农企、政府等多方主体。相应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牵连多行业、多部门,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需要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供应链关键节点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是一个由若干相互作用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应采用系统方法论进行分析。本文运用三维结构模型,立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系统复杂性,剖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进而提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系统复杂性特征

复杂性是系统固有的客观属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系统构成要素众多,过程前后承继,参与主体相互协作,系统处于各因素综合作用的外部环境当中。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具备复杂性特征,表现为要素复杂性、主体复杂性、过程复杂性和环境复杂性(图1)。

(一)要素复杂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成是一项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可能源于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生产加工、流通仓储、营销服务和消费等基础环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市场管理支持环节。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涉及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育种到包装的每一要素,众多要素可概括为农产品、硬件和软件三大类。其中,农产品是质量安全生产、交易和消费的物质载体,硬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交易和消费的设施设备,软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交易和消费的技术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必须纵观全局,追根溯源。

(二)主体复杂性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牵涉多要素和多环节,必然要求质量安全危机管理调动多方主体参与。除农民、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农产品消费者等直接利益相关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主体还包括政府、协会、媒体等间接利益相关者。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主体具有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基于各自的利益进行决策和协同协作,应做好利益协调以提高管理效率。

(三)过程复杂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遵循周期性发展的动态规律,包括潜伏期、触发期、危险期及消退期四个阶段,这些阶段前后衔接,不可分割。相应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危机管理链条长、时间跨度大,危机管理前后阶段、管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相互反馈,相互依赖。为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必须针对前后各阶段的危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环境复杂性

农产品质量危机管理存在于一定的资源禀赋、法律制度、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中,环境变化对系统产生反复影响和作用。资源禀赋环境是土壤、水体、空气和投入品等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素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环境指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假冒伪劣投诉制度、农产品危机信息制度等,其为质量安全危机管理提供监管依据。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培育及宣传媒体舆论的监督及导向等。科学技术环境指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成果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和网络化共享,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稳定性、维护农产品竞争的有序性。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