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概述

1.1青龙河特大桥是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四标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关健性施工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柳林县境内县城村西南约5km处,上跨青龙河,大桥全长593.21米,其中的17跨桥墩外轮廓结构尺寸分别为4.286m×9.286m、4.2m×9.2m、2.92m×6.42m,较高的桥墩为:7#墩41.5m、8#墩49.5m、9#墩57m、10#墩59m、11#墩63m、12#墩63m、13#墩63m、14#墩63m。

1.2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现场平面图

2.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

2.1危险源特征

2.1.1高墩施工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气候原因、工作面狭小、施工配合设备和工器具高危、施工环节复杂、人机在同一空间重叠、垂直高差距离大、设备和设施缺陷等不安全状态。

2.1.2高墩施工人的不安全行为:高空作业活动重复频繁引发的松懈、违章个体自主意识放任与展现、协同作业活动相联要素因复杂可能性自主省略、人员成份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导致的缺陷、个体性格的习惯差异引起的波动与放任、体能不适宜性失控等不安全行为。

2.2伤害种类

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其它等。

2.3辨识方法

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策划采用LECD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2.3.1 L表示事故或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值

2.3.2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分数值。

2.3.3 C表示可能后果分数值。

2.3.4 D表示计算出的危险等级分数值。

2.3.5 计算D值大于101分(即:Ⅲ级以上)的危险因素,自定义为重点危险源。

2.4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策划,参见附件: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策划表。

2.5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危险源经辨识结论为:I级危险源3个、Ⅱ级危险源3个、Ⅲ级危险源9个、Ⅳ危险源18个。其中3个属于极端危险的风险性类型,12个属于非常危险以上的风险性类型,具体出现在以下施工环节:

2.5.1脚手架搭设和工作平台及作业通道、梯道等安全设施设置施工环节,其中坍塌为极其危险风险性类型,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5.2模板安装施工环节,其中高处坠落为极其危险风险性类型,机械伤害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5.3梆扎钢筋施工环节,其中物体打击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5.4混凝土浇筑环节,其中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5.5拆模与提升环节,其中起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5.6脚手架拆除和工作平台及作业通道、梯道等安全设施拆除环节,其中坍塌为极其危险风险性类型,起重伤害、物体打击为非常危险以上风险性类型。

2.6重点危险源控制对策

2.6.1重点危险源控制对策措施参见“附件: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策划表”中原有和增加控制措施。

2.6.2作业单位在高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中应体现重点危险源因素的控制对策,并且按编制的专项安全措施或方案控制。

2.6.3与重点危险源因素有关的管理部门应按制定的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6.4与重点危险因素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危险源因素控制责任制和奖惩相联制度。

2.6.5重点危险因素应纳入各单位年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目标,进行控制管理。

3.高墩施工危险源控制保障体系

3.1为有效地控制青龙河特大桥高墩施工非常危险以上风险导致的伤害,项目部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建立以思想、组织、工作、制度、经济保障等五个方面的施工危险源控制安全保障体系,对高墩施工风险进行控制。

3.2高墩作业人员必须接受48小时以上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由项目部安全部、工程部联合组织安全技术交底。

3.3建立高墩上岗安全着装检查站,对高墩施工人员佩戴各类安全防护用品实行准入制度。每日岗前严格检查安全装备的可靠性,严禁使用破旧、失效安全防护用品。

3.4高墩施工环境部位实行“零安全隐患”。作业环境开工前由当班现场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工班长三人联合检查验收部位,并签字确认为零安全隐患后(含环境气候),才允许开工。

3.5高墩施工人员实行“六严禁”即:严禁酒后作业、严禁违章作业、严禁冒险作业、严禁违规指挥、严禁使用违规用电设备、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非岗机具的上岗制度。

3.6高墩施工人员按“无违章、无违纪、无身体不适”标准上岗作业。

4.高墩施工危险源控制方案

高墩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论证(施工规划)安全教育培训场平安全验收布置现场各设施和设置五牌一图、安全标志标识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和工作平台及作业通道、梯道等安全设施设置安全验收及过程监督与控制凿毛对应安全措施实施钢筋作业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立墩柱第一层模板后的安全检查及验收模板结构尺寸、垂直度、加固状况,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和辅助结构安全性验查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凿毛对应安全措施实施钢筋作业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立墩柱第二层模板后的安全检查及验收模板结构尺寸、垂直度、加固状况,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和辅助结构安全性验查墩柱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拆第一层模板、养生过程安全监控并设专人指挥凿毛对应安全措施实施钢筋作业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立墩柱第三层模板后的安全检查及验收模板结构尺寸、垂直度、加固状况,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和辅助结构安全性验查墩柱第三层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实施与监督拆第二层模板、养生过程安全监控并设专人指挥……养生拆模拆过程安全监控并设专人指挥按高墩施组设计和专项安全方案倒工序实施脚手架、工作平台、作业通道、梯道等安全设施拆除,并全程监控。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依据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环境法》、《交通道路安全法》、《危险物品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行政法规、强制性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标本兼治,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切实做到从严整治和强化管理并重。同时,针对好、中、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分别实施远距离、中距离、零距离监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市15个局(委)联合下发的实施方案,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根据文件要求,经请示区政府领导同意,决定成立区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安监局、公安分局、质量技监局、环保局、卫生局、国资办、建委、工商分局、监委、农委以及交通、港口、铁路、邮政管理部门各派1名行政领导组成,组长由副区长李华桂担任,副组长由区安办主任、安监局局长俞粟云担任,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各单位必须按照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按时完成整治工作具体任务,同时将整治工作情况按阶段上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治的范围及目标

范围: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废弃物处置的企事业单位。目标:完善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明确责任,淘汰落后生产使用企业,取缔非法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物处理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四、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

(一)工商部门:严把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准入关,对各企事业单位申请办理从事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的营业执照,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不留隐患。对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要加强不间断的检查,发现有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严肃处理,督促经营单位编制“一书一签”(即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二)公安部门:负责全区剧毒物品、烟花爆竹生产、使用、储存、经营单位的相关手续审查,发放经营许可证、购买证和使用证,同时负责道路运输危险品的检查处理工作,配合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危及公共安全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查处“六大环节”运行过程中违反《消防法》的各类行为。

(三)交通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从事陆上、水上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查处无证运输、违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运输市场,抓好申报审批关。

(四)环保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从事废弃化学品处置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流失和杜绝无证单位及个人擅自收交和处理废弃化学品,加强对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环境监测。

(五)卫生部门:负责全区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产品试样的毒性鉴定工作,同时拟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方案。

(六)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鉴定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定点生产,同时要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单位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的技术检测和检查工作。

(七)安监部门:负责全区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助指导、配合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摸清点数,建立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提出整改、监管、控制意见,同时提出对隐患严重单位关停并转的意见供政府决策。在整治过程中要督促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进行安全评价。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各单位规范运作,实现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根本好转。

(八)其它职能部门要按照《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指导、开展本部门、本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九)各镇(街道)安办要按照今年以来市、区安监部门下发的有关危险化学品整治管理的要求,根据属地化原则,摸清本地区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好、中、差”的情况,督促所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整治隐患、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即一书一签),督促辖区内单位搞好安全评价工作。

五、整治工作进度安排

(一)从即日起至年底,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各镇、街道安办要摸清在本区域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安全运行情况,按要求造册、建档,并报区专项整治办公室。

2、重点整治生产、储存单位存在的问题,列出限期和停产整顿的生产、储存单位名单,确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名单。

3、各职能部门要责成管辖单位基本完成安全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4、力争在年底前完成50%以上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工作。

(二)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1、各镇、街道及职能部门应继续责成管辖单位全部完成安全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2、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单位。

3、各镇、街道及职能部门应责成管辖单位完成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以及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工作。

4、完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5、组织力量对学校、医院等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进行普查,关闭国家明令淘汰的、隐患严重无法整治的单位。

6、力争在6月30日前完成现有生产、储存装置的首次安全评价工作。

(三)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1、对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停产整顿或关闭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或投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

2、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执行“一书一签”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3、全面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使用定点生产的包装物(容器)的情况。

4、召开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大会,通报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接受市专项整治办来金督查。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认真研究、落实专人、制定计划、抓好整治。

(二)在整治工作过程中,要坚持标准,依法查处各类不安全隐患,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深基坑;危险源;控制点;施工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基坑开挖的深度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是在城市密集的建筑群中建造,场地狭窄和施工技术难度大是前所未有的。深基坑工程除了保证基坑自身及所支撑工程的稳定外,还必须保证临近建筑物的安全。为了切实做好建筑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安全保障作用,本人通过某大厦深基坑项目施工案例,探讨对危险源控制点设置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工程概况

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1~12.7m,坑中坑高差1.2~3.0m,基坑形状近似长方形。基坑开挖面积约13000m2,基坑支护设计(经专家论证)采用分级放坡十三轴水泥轴搅拌桩、灌注桩墙+水平支撑围护结构形式。工程拟建区地质条件①层杂填土;②层粘土较高塑状、干强度、韧性中等和中等压密性;③层淤泥质粘土流塑状、较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灵敏性强、易触变、干湿度低、地质性质差全场分布;④层粉质粘土硬可塑状为主、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地质性质一般。地下水与不良地质情况,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①、②、③层土具潜水性质,④-a 层具微承压水性质和场地局部存在浅层暗浜。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较好,坑边30m 范围内无大型建筑物,在建城市主干道路管网有一定安全距离。

二、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重点、难点

(1)工程深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土方挖土量多,为不扰动基坑土体和变形,采用区段分层分级,对称平衡开挖与施工水平内支撑围护大梁(1200*800)分段交叉施工。大梁施工为防止砼梁收缩影响和梁整体水平度及确保环形支撑轴均衡受力,采取每段不大于50m 分段施工、分段浇捣。

(2)工程竖向基坑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外侧为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围护桩工程量大、施工场地条件差,为确保钻孔桩、三轴搅拌桩施工质量、安全和交叉同步搭接施工以及确保数量、尺寸准确存在一定难度。

(3)基坑施工历临雨季、台风季节,为保证基坑地下水、大气降水不影响基坑稳定,采取有效与应急措施加大井点降水和基坑排水。

三、危险源控制点的设置

(一)专业施工队伍正确选择

深基坑施工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施工特点,项目监理部要求工程承建施工单位对深基坑施工各专业劳务队伍施工的选择应建立共同参与把关,专业劳务队要有一定专业技术、一定专业施工经验、工作素质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队伍的组织基础。

(二)围护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优化

深基坑围护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是指导工程施工重要技术文件和保障施工安全重要条件,是经优化经济合理、质量、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的设计与方案。我们在该工程施工事前对围护结构设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专题讨论优化,并报请专家论证后才付诸实施。

(三)施工过程控制

合理、可行的设计与方案,要靠从业者保质、保量的实施完成。施工过程是控制的关键阶段,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危险源控制点的设置是:

1.深基坑支护施工

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是集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土方开挖、桩顶围檩、水平支撑、护坡喷射钢筋砼、坑中坑支护、基坑降排水、水平支撑拆除、传力带砼等技术复杂、多环节的一项系统基坑支护工程。在工程施工中对各环节质量把关、危险源控制关系到监理工作事半功倍,否则会造成安全严重后果,经济的巨大损失。监理人员对基坑施工过程严把检查、验收质量关、按规定程序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基坑围护施工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深基坑专项方案以及有关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组织施工,做到事前、事中有控制;重要部位、重要环节有标准、有方案。例如:根据本工程特点、难点,充分了解土层地质状况,基坑土方分水平支撑梁以上和以下土方开挖,开挖划分区块、分段、分层、阶梯式、对称、平衡开挖、针对水平支撑梁以上和以下的土方投入不同型号的大、小设备,并确保土体挖掘过程不发生水平滑移坍塌事故。

2.基坑止水、降水施工

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是(1)、(2)、(3)层土空隙潜水、(4)-a 层微承压力水和施工阶段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地下水位标高1.61~3.17m。深基坑在止水、防排水施工方案上,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和围护桩与搅拌桩桩之间缝隙压密注浆填塞及真空管井降水相结合。工程土体止水、防排水是保证深基坑施工稳定、安全的主要危险源控制点。止水、防排水效果直接体现在各工序、各环节施工质量上。为此施工要做到:(1)桩体水泥浆的掺和量与搅拌均匀质量、桩长达到施工图要求,密切关注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及搅拌桩软土层桩径和桩成型完好质量;(2)确保桩浆体密实度、搭接长度与压密注浆填塞缝隙质量,杜绝出现空洞、蜂窝;(3)对基坑支护结构上部运输道路,应保持一定厚度土体并铺设塘渣和钢板保护,严禁在结构上开口子;(4)真空井点降水事前布点进行连续预抽水,科学掌握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时间与真空管井布点所需数量,做到土方开挖与降水同步进行,保证基坑土干湿作业和基坑围护结构安全、稳定。

3.基坑监测信息化管理

工程监测的内容是:桩顶竖向、水平、深层位移,坡顶、周边土体沉降、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水平支撑沉降与轴力。深基坑监测内容是为支护结构体系在深基坑施工阶段提供变化科学的信息数据,也是反映基坑危险源的重要控制内容。作为工程参与各方主要管理者,要加强信息收集与管理,要认真重视监测信息分析与判断。近几年从行业发生的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看,出现事故前都是有预兆和异常变化,往往是对出现的安全隐患不重视和不及时处理。如经投商务大厦工程深基坑第二层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水平围护支撑时坑体边硬化地面出现了3-10mm 裂纹(未到警戒值),项目监理部立即组织业主、代管、施工、监测单位召开专题会,根据监测报告数据、曲线图分析,水平支撑拆除后基坑围护失去了土体侧向应力的平衡,应力突然释放对围护桩产生侧向弯矩,从基底临界点逐步加大延展到地面产生土体裂隙界面。会议要求监测单位监测频率加大1 次/日提高到3 次/日,施工单位将地面裂缝全部封闭,通过十几天连续监测数据看,前2~3 天变形逐步减小、后十几天已趋稳定。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范文第4篇

摘要:如何统筹解决好固体废物在产生、贮存、转移、加工利用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中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在固废的产生、贮存、转移、加工利用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中,应加强相关行业、区域和企业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妥善处理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和总量减排过程中的固体废物: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固废环境管理水平,以提高固体废物污染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 :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污染防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要求,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逐步提升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所有污染物的环境监管,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回应社会关注,防范环境风险。本文结合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问题,如何统筹解决好同体废物在产生、贮存、转移、加工利用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中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持续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数量激增,风险增高,隐患加大,形势严峻,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进口废物非法走私、倒卖和利用以及电子废物非法拆解、处理和处置等违法案件持续增加,由固体废物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群众投诉数量有增无减,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损害了我国环境负责任大周的形象。

固体废物污染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

固体废物在产生、贮存、转移、加工利用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中,因管理不当而污染大气、水、土壤环境,其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在大气、水、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总量减排过程中,工业和生活污泥、除尘灰渣、废脱硫石膏、废脱硝催化剂、废尾气净化催化剂等各类固体废物以及危险废物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或随意堆放,将再次污染水、大气和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紧密相联,不可分离。在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必须统筹考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亟需加强基层管理能力

固体废物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流动性大,危害隐蔽,涉及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种类多,专业性强,审批审核任务重,事后监管难度大。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着主要领导不重视,部门职责不清晰:权力运行不规范,审核过程不透明;管理队伍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审批监管不分离以及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随着同体废物领域行政审批权的下放,还将面临着“接不住、跟不上、管不好”的新问题,强化基层行政审批能力和监督执法能力越发重要和急迫。

重点加强相关行业、区域和企业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应结合大气、水、土壤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确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做好危险废物在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及处置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

确定危险废物污染管控重点

危险废物污染管控的重点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药等)、金属冶炼、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等。危险废物污染管控的重点区域包括:危险废物量大面广的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落后地区:各类化工园区,工业开发区,媒体曝光多、群众投诉多的地区等。危险废物污染的重点管控企业包括:年产生量1000吨以上危险废物的产废单位以及由环保部下放到省级环保部门管理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可列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各地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地区产业特点,将涉及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年产生量10吨以上危险废物的产废单位以及其他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确定为本省、市、县危险废物重点监控企业清单并及时更新。

落实产废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源头减量措施

积极推进产废单位的源头减量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应采取措施落实重点管控产废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重点管理环节和责任人。产废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等要求,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将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日常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公布相关信息,并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重点产废企业应将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与贮存,避免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混合。对其中可以自行利用或无害化处置的危险废物,由各产废企业自行利用或处置。产废单位自行建设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对因不具备技术经济条件、不适合自行利用或处置的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由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运输和处置,不得擅自倾倒、转移和堆放。

企业在生产中应主动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小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在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中,应明确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加工利用及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防治要求,强化源头减量措施;大型石油化工等产业基地及重点工业园区应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鼓励其提供对外经营服务,发展专业的危险废物运输企业。

继续加强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

以历史遗留含砷废渣以及位于环境敏感区域的其他历史遗留危险废物为重点,及早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和开展工程示范。彻底销毁经排查和识别的历史遗留多氯联苯和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强调度,督促铬盐生产企业采取措施确保当年产生的铬渣全部得到无害化利用处置,不欠新账。对关停企业遗留的危险废物要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最终去向,严加监管。支持存有含砷、含镉和含氰废渣等历史遗留危险废物的地区开展环境污染调查评估、环境风险控制和利用处置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采取措施加强废弃含汞节能灯、废旧电池(废铅酸蓄电池、废镍镉电池、废氧化汞电池)、农药废物、实验室废物以及收缴的侵权假冒危险废物和易制毒品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在分类收集、转移以及集中处理、处置等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防止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相关部门收集的各类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应交由具备资质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处置,环保部门对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在大气、水污

染治理和总量减排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加强工业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监管

根据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泥的处置需要,统筹污泥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重点加强对石油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等属于危险废物的各类工业污泥的处理处置,严禁非法倾倒、转移和处理处置。将工业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情况及无害化处理处置的达标情况纳入污染减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一并考核。

加强对废脱硝催化剂的环境监管

将废脱硝催化剂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从收集、贮存、运输、再生、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环境监管,处理处置费用纳入电厂脱硝成本。引导企业按照废脱硝催化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及早筹建废脱硝催化剂再生或处置设施,禁止燃煤电厂委托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进行脱硝催化剂的现场再生。

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处置环境监管

加强飞灰污染防治工作的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转移、利用和处置飞灰的行为。规范和治理整顿生活垃圾焚烧厂自建飞灰贮存和利用处置设施。依法整改、淘汰或关停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飞灰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开展飞灰资源化利用的研发与应用,资源化利用应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保证资源化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环境风险可控,防止造成大气、水等环境污染。

严格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的污染

利用现有水泥生产线处理固体废物的项目,应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防止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为由扩大水泥产能或阻碍淘汰落后产能。水泥生产线处理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要求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环保部门协同卫生、建材、水泥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防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对水泥产品成分和性能的影响,防止水泥制品在使用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新的危害。

加强报废汽车拆解污染防治

加强对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的环境监管,明确相关环保要求,防止报废机动车拆解过程以及产物无序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拆解产物属于危险废物的应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利用处置;属于各类电子废物的应交由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或者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名录的单位进行利用处置:属于电线电缆、电机的应提供或委托给环境保护部核定的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或其他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进行拆解处理。

防范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二次污染

结合产业发展和地区特点,将辖区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城镇污泥集中处置厂、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泥集中处置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企业等,纳入重点污染源监督范围,加强其废水、废气(含特征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督性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统筹考虑进口废物和国内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

严厉打击各类进口废物企业的违法行为

切实加强与属地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制度。配合海关坚决遏止边境电子废物等固体废物走私的猖獗势头。对日常监管问题较多、管理不规范、有环保违法记录的进口废物企业,采取适当减量审批等方式,重点加强监管。对违规转让进口废物许可证、将进口废物全部或部分非法转让的企业,依法撤销其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两年内不予受理其废物进口申请。

限期整治污染严重的各类废物加工利用集散地

建立环保、海关、质检、公安、工商等多部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限期整治或取缔各类固废非法拆解加工处理小作坊和污染严重的废物加工利用集散地。加大对非法焚烧、酸浴电路板、废塑料加工污染超标排放以及电子废物拆解产物深加工污染超标排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防止各类进口废物、国内废物流向污染严重的集散地进行加工利用。

将国内现有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等项目与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相结合,借鉴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环境监管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辖区国内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实行“圈区管理”,对废物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等进行集中控制,妥善处置,提高国内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污染防治水平。

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

不断优化区域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的产业布局,建立退出机制。坚决取消“技术设备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缺乏诚信和管理混乱”企业相应的拆解处理资格。依法查处非法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行为,杜绝拆解中产生的拆解产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类产物流向不规范企业。督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或委托给有相应处理资格的单位进行规范拆解处理,防止流人个体手工作坊非法拆解。加强电子废物拆解产物深加工过程的污染防治,确保环境安全。

加强对大宗固废堆存及加工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

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出台有利于各类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并采取措施加强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综合利用产品环境安全评估,防止固废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带来新的污染问题。鼓励有色金属采选矿渣等大宗废物走资源综合利用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害化处理量。加强各类工业固废堆放地的环境风险评估,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

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固废环境管理的整体水平

建立“捆绑式”环保监管机制

充分运用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进行联动管理,建立全方位固体废物“捆绑式”环境管理模式。把固体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的要求与大气、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对固体废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将危险废物重点管控企业环境监管纳入环评、“三同时”验收、环境统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环境监督执法以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中。特别注重从源头抓起,在新改扩建环评报告中对危险废物进行专门评价,准确确定危险废物种类和产生量,并对其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及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在“三同时”验收时予以落实。环境监察部门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应综合该企业大气、水、重金属、污染减排以及危险废物的检查,避免多次检查、多头检查、多种评价。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应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纳入政府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每年公布考核结果,并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考核相结合。

建立“一企一档”制度,实行源头管理精细化

全面清理本辖区“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经营情况备案、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进口废物审核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审批和拆解处理审核等依法审批审核事项的档案资料,落实“一企一档”,建立并及时动态更新信息库,建立固废领域审核审批信息与企业日常环境监察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立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综合执法等创新机制。按照“分级审批、属地管理为主,专属管理为辅,上级环保部门稽查为补充”的原则,将固废企业的证后监管交由相关辖区内环保部门负责,上级环保部门重点对下级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行为进行监察。

加强贮存转运规范化和过程监控信息化环境监管,

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危险废物转移、电子废物拆解以及进口废物运输全过程电子实时监管以及视频监控系统。鼓励危险废物跨区转移数量较多的省(区、市)开展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电子联单,网上审批,转移备案试点。建立固废领域审核审批多部门、跨部门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将依法查处的涉及各类危险废物、进口废物、电子废物违法案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中,联合多部门对违法的失信企业实施联合约束与惩戒。

优化审批审核流程,衔接下放审批权限

构建规范、优化、高效的固废领域行政审批审核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管理职责权限。梳理固废领域行政审批权限涉及的类别、法律法规和政策、申请对象、办事标准、要求和时限,细化行政审批审核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正确履行审批职能。将审批审核办理流程、办理期限要求、许可内容规范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按照固废领域行政审批下放权限和审批内容,明确“放、接、管、服务”各个环节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下放的审批事项落到实处,实现放管结合、无缝对接。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审批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次下放到市、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

增加行政管理力量,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政管理力量。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矛盾突出的省份,省级环保厅(局)内应单独设立固体废物管理部门,明确主管部门与相关配合部门职责,加强内部的统筹协调,提高市、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固废管理监督执法能力,与环境监察部门结合,实行综合执法。

进一步明确省级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中心的管理职能,重点突出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固废管理政策法规规划和审批审核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审管分离”。完善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与地方的对接,形成一整套“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管理规范、服务快捷、便于监督、安全可靠”的固废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社会化的网上培训平台模式,开展面向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固体废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置以及危废鉴别等工作的人员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使相关人员准确掌握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掌握危险废物管理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能力。

主要

参考文献

[l]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EB/OL]. http:// zhb. gov. cn/gkml/hbb/bwj/201210/t20121023_240228.htm, 2012-10-8.

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范文第5篇

[关键词]HSE管理基层单位深化

HSE管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为有效地减少生产中高风险所带来的灾难,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了HSE管理体系,使我国石化产业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近几年,通过参与一些企业的HSE管理体系从建立到认证的全过程,发现企业在体系运行推展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体系运行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写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体系内审与隐患整改脱节,未体现体系运行持续改进的精髓,注重短期效应的“两张皮”现象。本文针对基层单位的特点,探讨在基层单位日常管理中如何贯彻HSE管理。

从各部门管理者的角度来对比中外企业对于HSE的理解分析,发现国外石化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HSE是一个线性管理责任,各级管理者都把HSE作为首要业务工作之一,并通过日常工作来履行具体的HSE责任。在中国石化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条块管理意识强,HSE职能履行与业务结合处理协调性较差,很多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往往认为HSE是附加的职责。由此不难发现:各管理部门对HSE的理解上的差距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HSE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风险和危害评估”,而企业的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影响即各种设备事故、生产事故、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绝大多数产生于操作层,因此风险管理控制的重点也应放在操作层。由此很多学者提出将HSE管理的重心下移的观点,只有真正把基层的HSE工作做好了,切实提高基层员工参与体系管理的积极性,认识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人人参与,HSE管理体系才能更有生命力并真正创造HSE的经济效益。也是走出“两张皮”现象的最有效办法。本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在基层单位如何深化并加强HSE管理进行探讨。

一、油库基层管理的特点与现状

油库的日常工作,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工作内容往往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工作内容繁杂,在日常工作检查或领导下基层调研工作中,会发现有些员工存在忽视安全规定,不遵守规章制度和自以为是的行为,个别单位的岗位员工对公司、作业区规定的制度还存在不理解的现象,往往错误地认为那样作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甚至那样做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或劳动强度,有的员工甚至还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另外还存在着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这样一来,在执行“规定动作”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掺进一些“自选动作”,例如个别岗位员工的现场操作有不求精的现象,例如按本单位相关规定员工进入作业区(从大门口开始)以后,劳保护具必须规范佩戴,手机一律不准入库,但在日常作业中个别员工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未按规定佩带安全帽,认为从更衣室到作业值班室不佩戴安全帽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风险,手机带入值班室只要不接听,不会产生任何火灾爆炸威胁,以上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滋生着安全隐患。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办法

1.用细节管理的方法规范制度、规章的理解和执行。HSE管理强调从细节入手,强调防微杜渐。油库日常工作涵盖了设备、物资、人员、组织运作等方方面面,可谓细致入微。Moduspec公司仅防高空落物系统就细化为十大区域,检查表格达29页,检查项目之多之细由此略见一斑。对于我们基层油库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细节在哪里?细节谁来管?细节怎么管?细节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细节管理与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必须由所有员工参与管理与控制,在油库实行以班组长(第一线管理者)为中心、以设备点检为重点、以新版操作规程为准绳、以标准化、卡片化作业为目标、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现场管理模式,既是细节管理与控制的可靠方式,又是解决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有的企业只是编写了一套HSE管理体系手册和一套管理程序文件,只是将原有的管理制度和部分作业文件稍加整理作为相关文件引用一下或草草地引用一些原有的作业层文件,就匆匆申请认证审核。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细节管理相悖的。体系文件着意于作业层,文件编写考虑风险评价的结果是避免“两张皮”的有效手段之一。

2.提高执行力,保证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组织。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要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组建一个精干的风险评估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细致、烦琐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工作组组长最好由管理者代表担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财力资源保障。评估小组成员应该由工作热情高、专业素质强的技术人员组成,最好是专职,以便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成品油库的发油场所是可能发生多种危害的场所,按危险源能量计算,它不属第一危险源,但按事故发生几率计算,油库发油场所绝对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

(2)形成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的新模式。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国外石化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员工的意识,即从被告知到理解到相信的过程,所以国外石化企业员工主动执行HSE的意识较强,他们每个员工都要关注身边的HSE潜在事故,并报告,同时规定了这种任务,要求员工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潜在事故报告,有些石化公司要求基层单位每周要有一个全员的HSE例会,员工的参与意识较强。他们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为各层次的员工从普通雇员到管理者提供大量的HSE培训机会。很多国外石化企业通过HSE奖励来加强员工的参与和承诺。

而作为与设备直接接触的基层员工无疑是最为关键同时对于事故分析也是最有发言权的,HSE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在所有的职工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制度化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之明确自己周围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例如在对油库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时,可以像以前推广的班组岗位练兵活动一样鼓励基层员工自己组成小组,承担本岗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HSE管理部门进行协助,以及技术支持,使各基层小组自主选择多种、合适的评价方法,最大限度找出危险源。

这样将HSE管理部门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由原来的“渔夫”转变成为打鱼顾问,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基层员工成为HSE基层管理的主体,而HSE管理部门则成为主导力量,促进HSE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融合,给HSE管理体系注入生命力,最终解决“两张皮”现象。

三、营造HSE文化

HSE管理理念,体现了石油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高效管理的自身追求。营造HSE文化,就是从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指引正确行动地规范。开展危害识别的目的是控制风险,风险又和日常工作中的人和事相伴,因此所形成的管理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必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一项一项抓落实,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否则会变成空中楼阁,体系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而已。为避免HSE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环保、健康工作脱节,在将HSE体系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同时,要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通过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从而形成一种把HSE管理文件落实到程序上,把对HSE的认识和理解牢记在头脑中,使HSE真正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企业文化的全新HSE管理理念。这也是国外先进石化企业的宝贵经验。

四、结论

对于油库这样一个要害部位,除了按照细节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进行设备维护外,平时的安全教育、培训也必不可少。同时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对风险评估和危险性分析,对典型事故举一反三地学习的积极性并行成PDCA循环。针对单位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下决心整改,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隐患,确保安全。持之以恒,以落实责任和严格考核为主线,坚持持续改进,将HSE管理融入基层的基础管理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石油销售企业特色的HSE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永红王晓秋:浅谈国内与国际石化企业中HSE管理的差异[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月下旬刊(总第219期)296

[2]于风清:夯实体系基础避免“两张皮”现象[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年第6卷第5期7~9

[3]李华伟:HSE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几点感受[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年8月第3卷第8期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