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技推广培训

农技推广培训

农技推广培训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第1篇

1、结合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搞好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由国家劳动与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在农村培养一批有学历的农民大学生。具体工作由佳木斯市技师学院负责,为了使农民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践经验,佳木斯市技师学院决定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选拔有经验的教师,利用农闲时间,到农村进行授课。全市共选拔了50多名教师,到全市部分村屯进行授课,已培训农民1.8万人,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2、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搞好培训

今年年初,按照省委组织部工作部署,我市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该活动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传播农业先进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响应,大力配合,开展了以水稻、玉米、大豆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传授理论技术活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深入农村一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开展对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现场观摩,实地指导,使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全市共有1.2万农村党员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接受了培训,全面提高了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

3、结合农业专家技术协会平台,搞好技术培训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专家协会是隶属于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社团组织,已成立多年,主要由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各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组成,会员达260多人,遍布全市各县。每年农闲季节,专家协会都组织专家深入村屯进行科技培训,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各科研单位也利用专家协会平台把自己研制的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提供给农民,让农民直接受益。全市每年通过组织各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在30次以上,培训农民1.5万人次。

4、结合植物检疫执法活动,搞好技术培训

每年植物检疫都要对全市种子市场进行检疫检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让农民购买到放心的种子。同时对种子经销商进行培训,使种子经销商能按植物检疫条例进行经营,保护农民利益。在检查中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解答农民提出的热点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农业科技直通车”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每年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150次以上。很受农民欢迎。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第2篇

摘要: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 存在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对策

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加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

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第3篇

前言:为了全面掌握全州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一步促进农机化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实施,博州农机局按照农业部推广总站《关于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全面了解《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以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全州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研,并针对当前全州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1 全州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目前,全州拥有农机培训机构三个,博乐市农机化技术学校、精河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温泉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有理论教员21名,教练员15名,教练车六台套,经费来源为财政统拔,生源主要来自全州农民、机手。近几年农机培训的重点主要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近两年,由于受诸多方面客观因素影响,全州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的人数大幅下降,由以往每年培训上千人左右,到最近两年几百人左右。

据统计,2013年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购机农民806人次,新培训驾驶员820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331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68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250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培训9人,其他技术操作人员630余人。另外对全州11287名机手进行了复训。

2014年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购机农民600余人次,新培训驾驶员380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32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43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182,农机网点技术人员培训28人,其他技术操作人员760人。另外对全州10056名机手进行了复训。

2015年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购机农民320余人,新培训驾驶员328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42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116人,其中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培训21人,其他技术操作人员330余人。另外对全县10906名机手进行了复训。

2 农机教育培训模式

多年来,农机校想方设法改进教学质量,以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工作中,我们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同时,我们每年都制定农机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培训思路、培训目标、任务分工,确保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建立了农机管理、农机培训、农机推广和农机企业四方共同参与的培训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发展。具体培训模式如下:

一是开展综合培训。除对拖拉机手集中进行培训外,一方面利用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现场展示、推广培训;另一方面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通过举办培训班对社员进行业务培训;再一方面利用冬闲农村集中教育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上门入户宣讲农机安全政策法规,开展安全操作知识技术培训。

二是开展送教下乡,上门培训。每年我们都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主要向农民宣传有关的惠民政策,农机法律法规,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进行科技咨询。

三是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培训。一方面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大量补贴机具投放,农机操作人员越来越多,对此,专门针对购机户利用集中发放、生产厂家送货上门等有利时机,到投放机具比较集中的镇村开展操作规程、安全常识培训。另一方面在春耕生产、夏收作业、秋翻冬灌等农田作业中,组织农机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小红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同时,召开推广现场会、作业演示会等,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3 农机教育培训取得成效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全州农民、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降低了事故率,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通过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四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五是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六是通过对机手开展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质量和操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4 农机教育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

二是部分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州绝大多数农机手学历低,学习意识淡薄,遵纪守法意识不强,不想参加培训。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具后,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落户,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办理驾驶执照,想逃避培训办证,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县(市)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全额拨款单位,从近几年财政投入来看,用于农机教育培训的经费逐年减少,对培训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四是随着近两年农机事业的发展,县(市)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更加合理,保有量机型增加,畜牧业机械增长较快,所需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缺口较大。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农机培训的需求。

5 对农机教育培训几点建议

5.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大农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机手学习理念,逐步营造人人自觉参与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

5.2 进一步强化培训队伍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从事培训工作人员知识更新力度,要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同行之间也要经常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本次轮训的对象是乡镇在岗的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其中包括畜牧、水产、农机等技术推广人员)。轮训的目标任务是更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益意识;优化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技能结构,强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能力;提升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及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受农民欢迎的复合型服务人才。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分公共知识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知识部分包括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涉农法律法规、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粮食等大宗作物、蔬菜、园艺、茶叶和蚕桑等特色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培训教材由省农委组织统一编印,各地可结合生产实际增加培训内容。

三、培训组织方式

此次轮训以分期分批集中办班为主要培训形式,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每期培训班不少于40学时。

四、经费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经费由各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每人200元标准一并解决。

五、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关系到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关系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进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把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各地要明确领导分工,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监督、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民培训和优先承担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重要依据,推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三)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各县要根据本地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培训机构,有序推进。有关单位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在20*年9月30日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轮训工作。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第5篇

1.1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部分县、乡(镇)不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入,对培训工作投资较少,但上报成绩时却夸大培训工作量。实际上,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与新项目落实、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等密不可分。新项目未落实,新技术、新品种未推广,农技培训工作的效果不好。

1.2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滞后,缺乏推广培训的长效机制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没有稳定的支持途径,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农户培养等方面无法持续,难以满足农民对现场示范指导和适时技术咨询等直接有效推广方式的要求。

1.3要切实加强科技人员素质,提高科技培训的质量

近几年,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进步很大,内部的岗位练兵工作常抓不懈,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较大。但也应看到,有部分科技人员的素质仍然没达到要求,在实际指导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错误。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社会影响,使以后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1.4盲目引入新品种,科技培训举步维艰

在市场大潮中,信息繁多,不少农民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某些市场信息出现误解,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上马一些新项目,常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但科技推广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还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造成了负面效果,降低农技推广部门在农村的信誉,导致农民对农技推广产生不同程度地逆反心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5农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素质提高结合不够密切

农业技术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尤其面对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少,种地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对技术推广与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1-2]。

2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措施

2.1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总是沿用已有的生产技术。为了顺利开展农技推广工作,要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民群众熟悉和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目的、服务方式等相关内容[3-4]。

2.2进一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改变授课方式和时间。要充分对培训群众的知识水平、接受特点进行了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授课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既要避免培训不及时造成的损失,又要避免因培训和使用技术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农民对技术遗忘的现象。

2.3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