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范文第1篇

1.1项目课程与建设

正确理解项目课程含义很重要。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不是指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也不是技能训练项目,更不是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的任务本位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才是项目课程的含义。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以设计理论为主,类似本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感性成分占多,对职业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需要用人单位花费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也没有按照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能力出发,如色彩素描等课程,还停留在艺术美学训练阶段,没有与室内设计师的设计审美培养结合,只是为了画而画……这些非常不利学生就业时的竞聘。在项目课程改革建设中,我们请来室内装饰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从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细分了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归纳出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室内陈设设计、设计表现等四个小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了课程体系,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造型基础、室内制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建成岗位大平台课程;将家具与陈设、材料与工艺、施工管理、手绘表现和3D效果图等课程定位为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项目方案,要求教师按照岗位任务的要求和职业的特点,用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教授。从2009级学生开始我们就进行了项目课程的教学,从麦可斯调查的数据情况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整体都较理想。

1.2建立领悟课程观

领悟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思想。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五种课程处于不同层次和意义,它们是课程的不同形态。领悟课程是指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有多种理解的方式和差异,因此领悟课程对正式课程有着关键的作用。“领悟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和对以往运作课程的反思基础上的课程重构,是教师在正式课程进入运作课程之前所领会、感悟的课程”②这是杜志强对领悟课程的定义。根据领悟课程的概念,在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为教师个体的领悟课程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建立领悟课程观,并能在课程进行之前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内涵,教学过程便成了活动的项目载体,这将影响着整个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内涵的重要性

2.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设置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建设是教学的第一关,必须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理解项目课程内容。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因为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范畴,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艺术修养的室内设计师。根据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来设置课程,将完成这一项目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分解成更小的项目,用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教师必须站在项目课程设置的根本上领悟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处于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上的哪一个环节,必须教授学生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设计师这一职业岗位,教学方向才不会偏移。

2.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入校前经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但总体水平一般,虽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以就业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当然不论就业与深造,都需要有后续发展的知识理论与艺术素养支撑。室内设计师并不是会用计算机绘图就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领悟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并提供更适合学习的途径,项目课程的实施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项目课程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根据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效率。比如室内制图的学习,根据设计师岗位要求,将量房后重现图纸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将测量技巧和制图标准等知识的掌握融合在实地测绘中。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很轻松就掌握了测绘要领,记住了墙柱门窗等枯燥的尺寸数据,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标准,理解了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是从现场测绘中开始,遵循制图标准是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从一个工作任务中得到数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项目设置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3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中的教师

2.3.1教师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积极投入到课程内容中才能实现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本实施。课程需要教师设计,从室内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能领悟到:项目选择需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就是课程内容。

2.3.2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室内设计师需要的能力是综合的,能设计、会绘图、懂管理等,这些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教师要领悟高职教育的本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持新鲜和创新精神,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项目载体的可行性。佛家讲究悟性,教师的悟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将自己置身于职业岗位中,穿插在各个任务中,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人生体验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如居住空间客厅设计,如果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也并无不妥,但如果将自己曾经做过的案例作为讲解的项目载体,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施工过程和设计效果,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快很多,如果还能辅以现场参观,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3.3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还要保持着反思的清醒。室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不确定性,虽然设计程序是一定的,但最后的设计方案却是多样的。学生学习情况可能没有理想中的好,职业能力的掌握或者仅限于技能的掌握,如电脑绘图中的命令操作是一定的,但得到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这是什么原因?马克笔绘制沙发的步骤是详细示范过的,为什么学生笔下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什么不像教师理想中的?……虽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但这只是一种授课模式,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在和学生的共同沟通学习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艺术素养的培养没有章法可循,靠的是勤奋,以及自己的悟性,领悟能力非常重要,美的原则适用于各种艺术类设计。教师自己能领悟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还要指导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领悟艺术设计的能力也是从教师的教学组织中得到的,“授人以渔”才是正道。

3从领悟课程观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体系是一种系统。站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看室内设计

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是关键点。根据室内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指向这一中心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设置的,对应的是设计师的设计、绘图、管理能力。我们要领悟的是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活动的导向,课程构建目标和课程内容目标都是以这一体系为指导的。“大专业基础+小专业方向”,这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将专业细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在构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时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发展的角度入手;同时课程体系体现了艺术性的要求,没有将技能与艺术割裂,体现了职业技能的重要,兼顾了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多方位发展而设立的拓展课程;还考虑到了课程体系应表现出发展和创新,以及相互之间穿插的多维度联系。课程内容是相互渗透、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也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课程体系是一个科学性的整体,就如整串的珍珠那么完美,教师的教学实施便是那根线。

3.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我们要领悟的是在课程体系这个系统中存在的个体的作用。孤立地看一门课程的内容,那只能体现一个工作任务的要求,要看到这门课程在整个职业岗位上所处的位置,领悟职业教育的本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理论可以伴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室内设计师所需掌握的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分布到不同的课程中训练。同时,要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将课程内容重组、精选和凝练,统一并优化课程体系。社会在进步,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要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4结语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教学 感悟力 创造力 启发式

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设计艺术学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设计教学不同于其它门类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设计教育中,因才施教、个别辅导的方法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不尽相同,尽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一个时间起跑,也不可能都在同一个时间跑到同一个终点。所以设计教学强调启发式和因才的启迪和开发,有些表面看来悟性差的学生,一时仿佛没有开窍,一旦有所领悟,就会表现出质的变化和飞跃。

一、运用启发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以某种规定好的“对”或“不对”的标准答案来进行教学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现代启发式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并以此为正确答案。这种答案不但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且常常可能突破否定过去一贯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使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有机会“捷足先登”,一方面使更多的学生及早开窍,提高感悟力和创造力。其次,在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固定的唯一的“对”或“不对”的标准答案,而是只有“合理”或“不合理”、“有可能”或“暂时不可能”等较为模糊的判断和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对同学的感悟力、想象力就要给予肯定。

在现代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老师切不可以凭自己的偏好、感觉和某种固定的传统观念,对学生的设计做出过于主观和绝对的“对”和“不对”、“好”或“不好”的判断,不可轻易否定其设计方案。老师要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及学生的学习进展程度,启发、引导学生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其设计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基础课的原点创意思维方法

人类初始阶段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最直接、最简捷的。这固然因条件所迫,但其起点与终点的直接相连的“原点思维”方法,对我们的确是一种启示。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且复杂化,“问题解释的方法”似乎也更为复杂。于是人们往往注重方法而忽视目的,甚至视方法为目的。而转身回想祖先们的“原点思维”设计方式却是很有必要的。正如古希腊哲人说道,“了解世界的捷径,就是了解你自己本身。”

设计基础课不单是奠定设计表现技能和技术的基础,还应以培养设计师基本能力为“原点”。以某一固有的事物为原点,称为“原点思维”,围绕这个“原点”所展开的继承、借鉴、探究和深入,剖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原型的自然形态总是一个完整的构造,如人、动植物、一朵含苞未放的花苞、天空中的彩虹都是一个形象。人类目前所用的各种器物可称之为“人为形”,这些形态都是设计创意思维的原始“母题。”

古希腊建筑中有三种风靡世界的柱式,其设计最直觉的原型联想与原点思维就是希腊人自己的身体。欣赏希腊各个时期的雕塑,我们可以感受到希腊人的力量美、典雅美和生命美。有体现男性坚毅伟岸高贵精神的多里克柱式,体现女性雅典精致柔美特征的爱奥尼亚柱式,还有灵感来源于当地的植物叫爵床草的科林斯柱式,它蜿蜒卷曲的动势,组成了柔和又富有变化的纹样,其富有装饰性体现出一种“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其形式已遍及全世界。例如我校新校区东门目前依然沿用了“大学堂”希腊柱式创造的典范,当然形式的变异还有多种多样的可能,不过能够把传承百年的建筑传统为新校区所用,秉承山西百年学堂的传统,已是难能可贵了。

三、设计学史论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虽然设计早就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自身的形式、方法和价值。但是,真正的现代工业设计史是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的。一般认为它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的不同环境中演变,形成了各阶段不同风格流派的设计样式。它们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的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影响,所以要让学生了解近代工业设计史,就必须同时介绍世界近展史、美术史和建筑史,但要有所偏重和取舍。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对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风格、流派和设计师的具体作品形式展开介绍,不断丰富学生们的设计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设计的鉴赏水平。

由于历史是对过去的真实记录,所以史料是相对固定的,有书可查,便于自学。在教学上应以概略介绍和讲解为主,自学为辅。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史料和参考书目,让学生自主加强课外阅读,不定期总结读书心得,在课堂中组织话题讨论,让学生结合现实设计状况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使史论课进行得生动活泼,学生能有实际收获,万不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讲授史论课的老师,最好有设计专业知识,有过设计实践,避免空头理论、枯燥无味,使学生不知所云,不感兴趣。

四、设计速写应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始终

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设计速写作为设计艺术学的基础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速写教学的实质,不仅是单纯地掌握速写要领、表现技能、运用线条和表现能力的传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深入观察生活、体验感受生活、体验由一支“烂笔头”转化为设计雏形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带着这样的教学目的,设计速写在每W期的大一新生入学之后、高年级艺术采风,艺术考察等课程中,其中包括了对历史民宅民居考察、园林考察、形态基础训练以及专门针对各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创意速写、临摹等。设计速写是学生进行素材搜集、构思创造的形象化手段,也是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表达自我思想、意图的图形语言。对于一个立志从事设计艺术的大学生而言,设计速写就不单单是外出写生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是将速写作为设计师一生追求美的表现形式而贯穿于设计艺术创作和学习实践的始终。

五、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固定时间表”

在现代设计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打破课上和课下的时间概念,养成随时随地进行有关设计的学习和思考。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比边缘学科的关系更为亲密,它们不仅在基本功上有共同内涵,而且在思维方法和创作情绪方面也极为相似。设计师应在设计创作中体验着对美的形态的追求与热爱,他们在衣食住行中无不时刻体验、思考、联想和发现着自己所寻求和企图创造的美的形态,至于创造力和感悟力的显现,哪里有什么课上课下的界线之分。

一个设计能成功地打动消费者,都来源于设计者日常对生活的细微关注、孜孜不倦的追求及不断的探索,其设计方案始终倾注着他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才有可能成功地打动消费者。爱好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专业学习非常地投入,如果在设计活动中没有一颗富有激情、永不衰竭的心,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六、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养成“逛商场”的习惯

学习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自己的设计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的形象和生活环境变得更美丽。普遍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要投入到课堂学习和课下复习中,“逛商场,遛马路”则是在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我们不说其它专业的学生,就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这种观念就不太适合。相反,我们还要提倡设计专业的学生用适当的时间去看展览、逛商场,遛马路。对他们来说,关键是看展览、逛商场,遛马路时的目的和心态,只要随时随地抱着为设计而观察、研究的心态,就能从外界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与灵感,学习到许多从课堂和书本中得不到的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生囿于校园生活,很少接触社会,阅历浅、对流行时尚缺乏感性、丰富的认识,其设计就会落伍。当缺乏灵感和现实生活感时,多半只能抄袭书本杂志上的东西。而商场和马路是一个丰富的设计展示场地,它们集中各式各样的陈列装饰,反映了社会、时代以及地域的需求和时尚风格,反映了大众市场和消费的现实需求和喜好。尤其是现代化商业模式的建立,到处充斥着多种多样的展示设计形态和新媒体,橱窗、广告、标牌,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而且其面貌常换常新,有取之不尽的设计信息,使人目不暇接。合理地“醉翁之意不在酒”逛逛商场,看看展品,常为我们的设计视野补充新鲜元素,把握最新前沿的时尚信息,才能为我们的设计Z言不断添加新的活力与内容。

七、吃“杂食”汲取多方面营养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范文第3篇

一、“以读促悟”的由来和含义

随着新课标精神“各年级的语文都要注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贯彻落实,各城市中也已经出现了不少提倡多读书,少讲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以读促悟”模式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多读书,巧读书,取代传统的分析,分段,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力。这种模式主要倡导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为主,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产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以读促悟”模式在农村的应用研究

本试验是在秦皇岛市留守营镇的张各庄小学进行的,观察的是两个五年级的班级,一个是“以读促悟”模式教学的应用班级,另一个是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其中进行传统模式授课的教师,选用基础的分析课文,讲解课文的模式。而进行“以读促悟”模式教学的教师是近两年刚大学毕业的,可以将其他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在课堂上实施这种教学设计。

在观察“以读促悟”模式的应用情况过程中,记录下两个班级学生的反映情况,并追踪记录下一个月。学生的反映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手积极性、态度专注性、回答问题正确和深入性、学生情感是否被调动、课后作业的正确性。

1.数据统计

每班随机选取30人作为样本,观察他们的课堂、课下反应情况。一班作为实验组,二班作为对照组。每个班级听课15课时,随堂统计数据,最后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求平均数(如下表)。

2.数据分析

从积极性被调动情况来看,实验组表现很好的学生人数24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人,课上没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也有一定差距,实验组只有三人举手不积极而对照组平均有13人没有积极举手,几乎课上从不举手。可见“以读促悟”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的,改变了以往乏味无聊的课文分析讲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且课堂安排的提问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答案,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也有勇气回答问题了。

从态度的专注性来看,实验组表现很好的有24人,对照组表现很好的有10人,相差较大。影响态度专注性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自信心等,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效果好,便会增加他们学好的信心,学习态度就会更专注,更认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提问,设置问题。只有学生有信心学习,才会有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授课。

透过课后作业正确率对比,发现对照组中,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平均正确率略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了背知识点的学习方式,不去思考,死记答案。学习活动逐步丧失活力,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广度和深度,最终培养一群高分低能的怪胎。而实验组的“以读促悟”模式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经验和感悟,主张在教学中进行多重对话,而非教师为了得到既定答案而布置的讨论。

从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对比来看,实验组的正确率整体上略高于对照组。由于“以读促悟”模式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授课,可以掌握吸收课堂上的重点,在回答问题中正确率就高。而对照组中,教师大量时间在讲解知识点,分析知识点,因此这些学生在回答问题上与实验组的学生差异不大。但是,对照组中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课堂上势必或多或少的忽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对其产生依赖,从而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回答问题的深入性一栏的对比情况,实验组中问题答得深入的人数更多。通过多读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更能产生独特的感受,和对作品深入的理解。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要想让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为其创设一个可以各抒己见的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言行、情感上真正做到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教师态度和蔼、语气平和,学生自然乐于接近,乐于交流。久而久之,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最后一组对比项目是学生情感被调动情况,实验组的平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几乎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以读促悟模式中强调的读是有感情朗读,关键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勃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文章的感染,自身感情与文本感情碰撞产生共鸣,自然流露出情感,不少学生陶醉于朗读过程中,感染于文中的人物角色,这些有利于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和对情节的感悟,提高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由此可见,“以读促悟”模式教学下学生的课堂、课后表现都优于传统模式教学下的学生。因此,“以读促悟”模式优于农村小学现存的传统模式。

三、问题及策略

在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备课任务重、课堂秩序不易把握、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对教师的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提出总结了一些解决策略。

1.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培训

教师培训不仅促进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还可以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当代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注意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主动性、差异性,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选择适宜的内容

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如第一学段的低年级学生可选一些浅近的注音读物,“浅”就是浅显,学生能读懂。“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便于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如: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民歌、童谣、古诗等。第二学段的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第三学段的高年级学生除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外,还可适当地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读书情境。课上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启迪学生阅读兴趣。或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课下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故事会、辩论会、速读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把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阅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落实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阅读行为愈自主,阅读过程愈能展现和发展学生个性。[3]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对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要敢于拓展自由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培养其读书的积极性。

3.灵活发问,指导学生

树立容错观念是现代阅读教学的前提,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在多元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要通过问题的预设,控制课堂,必要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干涉。

农村的素质教育仍然处在初步尝试阶段,相对的评价标准也有待完善,因此对于重素质教育的“以读促悟”模式要想得到家长和广大教师的认可也会存在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不断坚持,这才能真正实现农村阅读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伯棠.小学阅读教学试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 王友才.语文教学标准的评价思考.文学教育,2009(17).

[3] 刘文婷.以读促悟读出个性悟出能力.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9X).

[4] 郭桂娥.以读促悟,提高能力.考试周刊,2010(34).

[5]张明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以读促悟.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

[6] 陈雪玲.重视朗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福建教育,2002(5A).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人才 动手能力 培养

康德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揭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学生由于缺乏对实际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后无法利用收集的信 息有效解决问题。新华网2004年2月24日的“会计专业为何遭遇‘寒冬’?没有经验被拒之门外”,显现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动手能力要强。国家 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已经表明,仅仅依靠学校、课堂和实验室,依靠书本知识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如何把书本知识转换为职业技 能,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成了现实。

一、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学生要在“教是为了不教”中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如果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 ,掌握技能就较容易。

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现实中的经济业务普遍没有多少感性认识。在目前阶段,他们感性认知的获得一般来源于教师对经济业务的描述和手工模拟实训。

笔者在指导学生的手工模拟实训中曾遇到过一串串引人深思的现象:如果将一笔笔业务按文字描述的顺序处理,学生能顺利完成;如果将实训资料的所有原始凭证 全部裁剪下来,并用洗卜克牌的方式搅乱顺序,然后要求他们根据这些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处理,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填制会计凭证时竟然不知道怎 样写摘要……究其原因:

1.理论教学中缺乏仿真交易

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对经济业务的描述获得有限的感性认知,由于没有亲身体会,这点认知随着业务的增加也会逐渐模糊。

2.实践教学不“实践”

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手工模拟实训:在某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一般安排几周时间,让学生对用文字表达的经济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进行处理。这种安排尽管 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经济业务是用文字表达的,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求知的需求,对学生的感性认知也没有帮助,最多只能 提高学生模仿能力。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自然导致感性无知性,知性无感性,学生则空则盲就自然而然。

二、转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会议上指出:“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 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仅在知识的本身”。温家宝总理还指出“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教 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传统的传输型(亦称传递接受型、继承型等)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学生学习被动,思维局限于书本,教师成了学生的拐杖。因此,学生先天“残疾”也就可以理解。

对“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笔者深有体会。在介绍“现金流量表”时,对一个学生领悟较高的班级先采用了“灌输”方式,而对一个学生领悟较慢的班级采用了“指路”方式,结果两者的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真可谓“有教无类”,关键在于‘教是为了不教’。

三、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悟会计,透人生,会计何尝不是人生。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在现实中多听、多看,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闻、见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之中。

四、提高专业教师的信心

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从学校到学校,职业技能本身就不足,加上会计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调,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们每天疲于应付,而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使 教师们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而形成制度,时间上、经费上没有相应的保证。随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 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明显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障碍。

总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中国高等教育,2009,7.

会计专业实习感悟范文第5篇

一、实践中体悟与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

1.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是当代中职学生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潜能,也是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有利条件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缺乏自信和兴趣,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活动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东西感兴趣,愿意接触、探讨和学习。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愿望、兴趣爱好和特长,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个性特点,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与想象力和创新潜力以及执行能力,他们热爱群体活动,乐意与人交往,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笔者对2191名中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对“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你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什么”的回答,9.8%的学生表示最喜欢教师讲授,5.4%的学生表示最喜欢自学,4.7%的学生表示最喜欢考题练习,74.8%的学生表示最喜欢实操、模拟仿真、职场学习等,5.3%的学生表示喜欢实例分析、讨论、辩论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8种智能: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判断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智能。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组合,就形成了每个人的智能优势,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使每个人都有成为某方面人才的可能。人类的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动作形象思维,一种是抽象逻辑思维。中职学生多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逻辑思维为辅,他们的智能优势不在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上,而是在其他方面。脑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表明,人脑对周围环境发生的种种变化,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活动可以增加通过脑部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而脑中血量充足对海马体有效发挥记忆功能非常重要。活动还可以触发大脑中释放一种对神经系统有益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保持幼小神经元的健康,使新生神经元得以顺利成长。在学校多开展身体活动和实践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能力水平。从教育角度来说,具有正确知识、价值观、态度、行为和技能的中职学生,需要在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中,全面参与,并专心、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学习与工作。知识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按其范围可以分为科学知识(概念、公式、原理等)与技术知识,技术知识又可分为明言知识(如程序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难言知识(如创新精神、应用价值)。要使中职学生成为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应该注重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锻炼体能体力,欣赏生活艺术,开展教学实训,发展兴趣特长,了解行业企业要求,要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学习技术知识,要学习动手动脑,学习沟通、合作与交往,学习劳作、建设和创造。因为生产生活不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开始的,而是从需要、问题开始的,是从人自身的学习需要、劳作需要和生活需要开始的,是从学习中的问题、劳作中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从学习途径方式来说,“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中职学生就是由于不能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才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的。他们大多在直接面对问题时,才开始真正的学习。在技能需要的驱动下,他们才会重视知识学习,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锻炼,中职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和学习得更多更好,而且个性可以更健康全面地发展,不仅可以拓展学习活动的时空,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而且可以在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个人创见,展示个体智慧。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锻炼,学生能化各种信息为知识技能,化知识技能为能力智慧,化能力智慧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如果学生缺乏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锻炼,就不可能接触和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个性健康的全面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悟出职业能力和智慧,也不可能产生职业的情感、态度,因而也就不可能把职业的情感、态度内化为职业价值或精神、外化为职业行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不可能悟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所说:“如果你想了解一种东西,就亲自去做它,这时,你的各种智力功能都将处于活跃的状态,你的思维活动在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中充满了活力。你的概念会获得那种真实性,这是因为你看见了这些概念适用的范围。”可见,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锻炼是当代中职学生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潜能,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有利条件。2.实践中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因与机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最佳方式学生到中职学校来,是要成长的,是要教学训练的,是学习与人相处和生活常识的,是发展思维的,是要发展其劳动能力的。说到底,是为了学习劳动、创造人生职业的价值,是为了过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人内心最真切的需要是受人尊重、得到他人认可。在诸多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中,学生最关注人格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尊严与责任源于自主。人因自主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而做好人、做好事,因做好人、做好事而体悟到人生职业价值,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人生职业价值目标。学生有了自主性和超越性,才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尊严与责任使学生高贵,尊严与责任是学生生命的价值,是学生的权利被尊重,是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培育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尊严感与责任感。韦某,职业院校文秘专业毕业,几经周折才进到某生物技术公司实习,因勤学好问,被公司留用。他觉得这份工作来之不易,非常珍惜。韦某边工作边自学,坚持参加生物专业函授学习,取得了专科毕业文凭。大忙时节加班加点,工作很苦很累,但他经受住了考验。公司的技术员都很喜欢他,并耐心指导他学习技术、操作技能。他逐渐了解了生物工程、生产原理,熟练掌握了操作规程,学会了独立做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他通过了初级到中级职称评定,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工程师。他高兴地对别人说:“我这辈子就吃这碗饭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对自我、对职业价值的认识需要个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提升。人的需要及职业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职业情感,职业情感内化积淀就成为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认识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一样,主要是个体在实践中体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慧和心灵、思想和情感,引导人去设计、实践,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进行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榜样,反思,实践,认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第一,榜样与示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榜样,“行不言之教”,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观察、模仿和学习。第二,反思与交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反思,进行对话交流、价值澄清,提高学生的认知、选择和评价能力。第三,实践中体悟。通过家校联手、教学实验实训、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悟、认同职业价值。第四,多方面认可。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组织、各方面对学生积极正向的表现及态度给予肯定、鼓励和确认。榜样与示范、反思与交流、多方面认可,包括学校与企业的课程教学和环境熏陶,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外因与条件,实践中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内因与机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最佳方式。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