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1篇

反观充满朝气的互联网,则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超过90%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②在网络调查“最主要的两个新闻获取源”中,手机新闻APP排名第一,达到55.4%。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随着新媒体的勃兴,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开始动摇,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只能坐以待毙,走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不过,不管媒体如何融合,了解受众在想些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怎样尽可能地满足受众,仍然是所有媒体从业者应当关注的重点,也是媒体融合的出发点。那么,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都有哪些新的特征呢?

一、自生产的娱乐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人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刷刷手机看看搞笑的新闻,成为不少人解压的一种方式。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调查显示,趣味性和情感触动是引发媒体文章被转发的重要因素,分别占到39.2%和38.6%。④2017年1月,“带鱼孩子”的照片刷爆网络。照片中,围坐的小朋友带的都是金鱼,唯独一位小朋友用大大的盆带了一条鲤鱼。仅仅几个小时,这张照片就在朋友圈疯传。紧接着,网友们又开始“恶搞”,将这条鲤鱼PS成水煮鱼、红烧鱼等等。网友纷纷回忆起自己读幼儿园时期的类似尴尬事件:有人吐槽自己曾将“橘柑”理解成“猪肝”,于是第二天带来一个血淋林的猪肝;有人将“手垫”理解为“手电”,结果父亲竟然用幼儿园发的皮革做了一把手电筒。一条鲤鱼和一个孩子成为网红,这其中,人们不难发现,众人自生产的娱乐化因素。

新媒体时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绪弥漫开来,集体娱乐的智慧,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什么“蓝瘦,香菇”;“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老司机,带带我”等等,这些新词语新句子,给人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意外快乐”。这也提示我们,媒体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从姿态到语态,都要放低身段,。

二、“受”众不“受”

新媒体技术赋予了受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受众已经不再是单纯被动的内容接受者。他们是围观者、转发者、评论者,甚至是新闻生产或新闻事件发展进程的推动者、参与者。比如“山东辱母杀人案”。

2017年2月17日,山东聊城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刺死辱母者于欢无期徒刑。一个月后,2017年3月23日、25日,《南方周末》先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了《刺死辱母者》一文,披露了催债人对于欢母亲实施人身控制、殴打、辱骂、把头按进马桶,甚至脱下裤子用不可描述的方式加以侮辱的骇人听闻的情节。经众多媒体转载和互动平台跟进讨论,25日起,这一新闻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并在26日达到峰值。单是由中国青年报官微主持的话题#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阅读量就超过8.3亿人次,讨论量超过40万条。有人估计,加上其他各大网站以及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留言,评论量可能超过一亿条。由于其庞大的关注数量级,这一事件遂成为2017年第一起现象级的司法舆情事件。⑤亿万受众的关注、讨论,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高检、山东高院、山东公安、聊城政府等不得不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表明各自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东高院对此案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手中都有“麦克风”,“任何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利用摄像机和相关软件以及在互联网拍摄、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上传至网络,与网友共同分享信息甚至反过来影响着新闻事件的发生。”⑥所谓“受”众不“受”,就是希望人们正视新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的新变化,切实改变长期以来灌输式单向传播思维和传播模式,不再把受众当成简单的教育对象,尊重受众的主动性和“表达权”。

三、“可视化”阅读

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注意力变得稀缺。等车、排队、坐车、吃饭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快速浏览有图、有视频的文本信息,过多的信息让“快照式阅读”甚至“瞄阅读”成为大众接受主流。长篇大论既没有图片又没有视频的文章,遭到了受众的抛弃。而可视化的表达与交互,由于能被受众快速理解,成为吸引受众必打的一张牌。

2016年,互联网上一段5分多钟的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用动漫的形式讲述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人物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短短几天点击量就超过1000万次。

此外,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比如像《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新词解释、数据解读等也可以通过图、文、表结合,形成可视化页面,让纯文字的报告一下子变得生动、易读起来。应当说,“可视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后期制作方法或手段,更应当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自觉,应当贯穿内容生产的全过程,否则可能会出现新的“声画两张皮”。

毋庸讳言,上述“娱乐化”、“可视化”以及受众的“角色变化”,只是新媒体时代受众新变化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事实上,受众仍在“变化”,还会有新的特征出现解构传统的传播理念;那么,基于受众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又该如何把握住这些变化,在确保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来增加点击量,提高收视率呢?

一、看娱乐,更要看责任底线

新媒体时代,另类的标题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7年3月17日,《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发表一条标题为《戳中泪点!“准妈妈”被困4天3夜死在海边,腹中还有未出生的宝宝……你了解它的痛苦吗》的消息,其实文章内容讲的是一头抹香鲸搁浅海滩4天3夜而亡的事,最终有6万多的阅读量。这些带有娱乐性的标题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是,有些人却容易跑偏,将娱乐误解成低俗。

2015年1月,福建网友吴某在其微信公众号中了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消息,结果被广泛转发,引发了当地舆论的恐慌。其实,文章内容只是一张灭鼠的图片。随后,吴某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10天。

新媒体环境下将独家简化为噱头,将深度等同为内幕,将卖点误解成低俗,这对整个媒体行业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认为,“新媒体只有坚持社会责任与专业精神并举的原则,才能确立自身合理的发展方向”。⑦传统媒体转型,是一场复杂深刻的系统变革,不宜急于求成,更不能背弃责任底线。要相信受众,引导受众,提升受众,而不是单纯为了点击量、收视率,被牵着鼻子走。

二、学会与受众对话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想直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感与主张,在“受”的同时成为“传”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意策划时,就考虑到受众表达诉求的渴望,给他们以足够的空间。

浙江卫视开播时间最早的新闻节目——《浙江新闻联播》,努力打破刻板、乏味的“联播腔”,一改以往主题报道的生硬、枯燥,转而选取普通人的视角,立足普通人的切身感受,推出了 “我要上联播”、“我来自基层”、“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文化礼堂我的家”、“我的G20记忆、”“2016我的朋友圈”、“2017我的小目标”等等,不要小看了这里面的“我”“我们”这些创意元素,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节目语态的改变,更承载着一档“高龄”新闻节目贴近当下受众的努力。

《较真》是腾讯网新闻频道的一档栏目,致力于打造全民新闻查证平台,对人们感兴趣的、但缺乏来龙去脉的消息进行溯源和探查真相。如2017年5月7日的《有斑点的鸡蛋吃了要人命?》,查证者最后通过6个证据驳斥了这一论点,说明鸡蛋长斑是蛋壳异常的一种表现,跟是否感染沙门氏菌没有直接联系。《较真》节目将事实核查作为全民的一个行动,将调查报道和新闻生产的过程全部开放给公众。让公众自己去将真相抽丝剥茧,并带领大家一同走近事实真相。

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媒体的态度不再是仰视,而是更强化了自己的思维与观点。新闻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受关系”,而是一种“对话关系”。观众不是讲台下的学生,而是对话者。正如美国学者所言:“新闻不再是讲授,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容更加丰富的对话。”⑧也许,传统媒体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这种“对话”的主动权,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自身生存、发展的主动权。

三、小视频大情怀

这是一个讲究“快”的时代,凡事喜欢用“微”来表达冗长的内容。简单化、可视化的阅读,成为当下受众的最爱。

“一条”公众号自2014年9月 8日起每天推送一条生活短视频,还有与“一条”风格类似的“二更”,每晚二更,一部原创精品短视频讲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表现其特定的某一类生活方式。

如“二更”在2017年的端午节前,推出一条短视频“捆你,绑你,黏着你”,讲的是五芳斋第四代传人胡建民跟他师傅之间的故事。短短4分半视频,勾起小时候妈妈教我们绑粽子的暖心记忆。这一颗颗粽子,裹进的不仅是甜馅或是咸料,更有妈妈绵绵的期盼在里面。

浙江卫视新闻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看浙”从2017年1月起,每周推出一封家书,每期视频长4~5分钟,通过当事人演绎家书,凸显励志温暖的人文情怀。如2017年5月8日推出的《六姐妹写给“七仙女”的一封信》,讲述的是温州永嘉桥下镇的林氏六姐妹,写信给34年前被送人的“小七”妹妹,希望找到七妹一家团圆的故事。虽然视频只有短短的3分40秒,却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家人团圆的期盼。家常或琐碎,但情真意切处,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

这些小视频选题涉及方方面面,表现各领域内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镜头刻画自然细致,思想深刻灵动,不仅符合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易于激发受众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和电视节目的同步播送,相互拉动,增强了电视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发展瓶颈,其间会有阵痛,会有停滞甚至下滑,但不管怎么变化,拥抱新媒体,走融合发展之路,已经是大势所趋。多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特征,重塑正确的受众观念,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才有可能在传播主体空前多元的时代,确立我们应有的职业尊严和不可替代的职业价值。

 

注释:

①张广彦:《大数据解密电视收视市场 2016年上半年表现到底如何》。来源:公众号“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转引自公众号“广电独家”(ID:guangdiandujia)。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net.cn/hlwfzyj/。

③企鹅智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来源:公众号“企鹅智酷”(ID: BizNext)。

④企鹅智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来源:公众号“企鹅智酷”(ID: BizNext)。

⑤天涯舆情:《2017年3月天涯指数,山东辱母杀人案引舆论震动》,groups.tianya.cn/post。

⑥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8。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贫困生 心理问题 新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6

Abstract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ten lead 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due to economic pressures, resulting in a sense of inferiority, self closing, anxiety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and behaviors.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 is often not timely and efficient to solve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mak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helping poor students with good interactivity, timeliness, education practice of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chool of environment,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traditional means of education, more timely and efficiently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Keywords poor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new media application

高校贫困生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目前由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行为出现偏差的大学生人数有上升的态势并出现群体性的倾向,加强和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工作,及时预防和纠正其问题行为,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当下传统的贫困生思想工作基本停留在困难帮扶、个别心理疏导、社团活动排解等教育方式,存在教育帮扶面相对较小,隐蔽心理问题难发现、思想疏导不及时、交流互动性不频繁等劣势。当前兴起的以校园网和手机信息平台为主体的校园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因此把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新媒体的大环境中开展,利用新媒体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能够更为及时、高效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

1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1.1 自卑敏感

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①调查显示60%的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感到羞愧;22.5%的贫困生感到自卑。②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一般情况下贫困生的个人才艺、特长相对处于劣势,甚至在学业方面也未必突出,这就导致贫困生感觉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自卑心理就更加严重,经常表现为自惭形秽、不愿发表自己见解、缺乏勇气和信心。自卑心理激发了贫困生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为贫困生往往异常敏感,同学间不经意的玩笑可能引发部分贫困生激烈的情感波动,把同学间的玩笑当成嘲笑与侮辱,把同学们与老师的帮助当成施舍,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同学间的隔阂也逐步加深,逐渐被孤立,导致个人越来越孤僻、自卑敏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1.2 自我封闭

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拮据、难以满足合理的消费支出,加之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通常情况下不愿意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活动。常常独来独往,在交往方式上自我封闭,与同学间缺乏正常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另一方面自卑心理导致贫困生更加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尊重,不会轻易向别人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贫困生往往承受经济压力和心理压抑双重折磨。调查表明40%左右的贫困生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③较为封闭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贫困生的人际交流与情感倾诉,苦闷、压抑的心理状况难以得到排解与改善;部分贫困生甚至设法掩盖自己的贫困状况、离群索居,进一步加剧了自我封闭心理。

1.3 焦虑抱怨

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常常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为学费、生活费发愁,消费精打细算;高年级学生对还贷、就业感到恐惧和迷茫。长时间的焦虑心理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学习;学习的落伍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紧张焦虑心理,常常令他们感到莫名的恐惧和不安。这种不良的心态持续发展一方面容易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逃避困难,萎靡不振;另一方面会引发不平衡心理,个别学生自我怨恨、怨恨父母和家庭,抱怨命运和社会不公平,继而由怨而生恨,个人日常行为逐渐偏激、思想逐渐极端,由嫉妒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转变为极端仇富、怨恨社会的病态心理。

2 新媒体时代贫困生思想教育对策

目前,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采用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两种常规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控制和摆脱不良情绪,直至消除心理问题。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发展过程: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疾患。心理问题多数学生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心理困惑指心理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徘徊、犹豫、迷惑的状态需要及时干预;心理疾患指已经对患者个体自我发展和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专业咨询和帮助。④心理问题恰恰出现在早期阶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心理讲座对所有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具有良好的针对性,一旦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需要复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所以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早期帮助能够高效解决该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有效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近年来,以互联网、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体,因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融合性等特点,⑤覆盖范围日益广泛、受众群体日益扩张,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方式和交流互动的空间平台。

2.1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

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的单向传播方式,者和受众之间打破了文化的、心理的无形障碍,人们可以自由的,无时间、地域限制的互动交流。心理问题疏导和帮扶恰恰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广泛、深入的无障碍交流互动,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和辐射力,提高发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团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良好互动性,借助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创设环工5S学生在线、QQ空间,团聚环境微信平台开展大量心理倾诉主题活动,引导贫困生(也包括非贫困生)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对社会、学校的热点问题的想法表达出来。交流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积极营造良好、温馨的沟通空间,为减少来自其他个体的干扰,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交流方式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大幅削弱面对面交流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甚至畏惧等心理。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满足了具有自卑、敏感心理的贫困生倾诉、表达需求。辅导员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发现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然后采用集体讨论或者个别疏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尤其是QQ、微信个别疏导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贫困生的自卑和敏感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同时,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个别关注,时常通过网络关心学生的日常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逐步消除敏感心理。

2.2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时空的距离大幅缩小,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具有明显的及时性。高校辅导员一般负责200名以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工作,与贫困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频率和沟通时间常常难以保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捕捉大学生特殊的心理行为与思想情感动态,新媒体的及时性、便捷性大大提高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效率,新媒体手段的大量应用使得辅导员对学生的及时、有效管理成为可能。徐州工程学院通过学生关注度高的QQ群、微博、人人网、QQ空间、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引导信息、开展话题讨论;同时辅导员老师也借助这些新媒体手段及时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师生之间及时跨越时空的沟通,有效克服了传统沟通模式时空分隔的缺点。通过及时沟通,发现贫困生学生中存在的自卑敏感、自闭焦虑情绪,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安抚和帮助措施,尽快地解决他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化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危机,防止思想问题进一步严重。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大量应用改变了“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学生个人”传统的信息传达模式,减少了中间层级(环节),防止信息过滤后的失真和信息损耗,大幅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和沟通效果。

2.3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分众性与包容性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分布式的,每一个信息接受终端,也是信息的发原源。师生每一个人都可以以微信、微博、QQ空间为平台个人观点,表达个人思想、传播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同时,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具有包容性、更丰富,既有文字、图片信息,又有声音和图像多媒体信息。新媒体的这一特征,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更多的时空可能性,扩大了沟通的内容和覆盖面。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分众性和包容性特征,利用微信群、QQ群空间、团委博客空间、微博空间等网络平台优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渠道。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优秀学生风采、将主题班会、贫困生个人奋斗事迹、走出心理阴影同学的个人经历摄制作成微电影、记录片等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多种方式,激励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实现身心健康

3 结语

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分众性和包容性等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广泛性,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实践经验表明,新媒体在贫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大量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对贫困学生教育帮扶的效率、效果,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但是,新媒体的应用不能完全代替常规的面对面谈心和宿舍走访等传统教育形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新媒体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广大贫困生思想和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注释

① 邹娟,吴根甫.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1(8上).

② 黄阳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4.2.

③ 赵杰.高校困难群体心理状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2.3.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特征;发展途径

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播音主持以来,我国播音主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推动了我国媒体行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尽管如此,在我国新媒体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以及人民群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一些播音主持人还不适应新语境,在播音主持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互动,再比如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等等,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必须适应新媒体语境,否则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竞争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有必要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播音主持的新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使播音主持更加适应新媒体语境,最大限度的提升播音主持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途径,推动播音主持改革、创新与发展,使播音主持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一、新媒体的内涵

尽管目前我国新媒体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目前针对什么是新媒体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本文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相对的概述,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形式,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相对于过去也曾经是新媒体,而当前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互联网、手机等为载体的各种新兴媒体的组合,并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延伸和创新的时代,当前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

二、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

由于新媒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就使得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只有对这些新的特征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能推动播音主持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深入分析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时代特色。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呈现出新的特点,而这个新特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体现时代特色。这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对播音主持节目具有很强的“选择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时代特色,就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比如对于当前民生类节目播音主持来说,必须体现出无距离、自然亲民的时代特色;而在文体类播音主持方面也必须体现动态和激情的时代特色,否则就无法吸引受众。二是具有审美特色。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越来越重视播音主持的审美特色,在收看播音主持节目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运用方面,是否具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直接影响着受众的心理和兴趣。因而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必须适应新媒体语境,大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特色,加强对于不同受众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创造性的融入审美意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体用为主、华采为辅”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进而提升播音主持节目以及播音主持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具有开放特色。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必须具备开放特色,否则根本无法适应新媒体语境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播音主持的“开放模式”,而要想形成播音主持的“开放模式”,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自身的主持风格,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从受众需求出发,从播音向播、说、讲“三结合”转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途径

一是明确播音主持原则。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媒体新的时代特色,媒体资源具有海量化特点,获取资源具有畅通化特点,媒体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使受众的选择余地更加宽泛,因而要求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必须进一步体现自身特色,建立新的原则。要将时代特色作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首要原则,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开放性,播音主持人要学会与受众进行交流,最大限度的倾听受众对播音主持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播音主持栏目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建立受众征求意见模式,广泛征求受众的意见,进而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播音主持栏目以及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不仅体现出对受众的尊重,同时也能够推动播音主持创新。二是牢固树立开放理念。对于新媒体来说,开放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播音主持要想更好的适应新媒体语境,就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相结合,特别是要把市场经济理念引入到播音主持体系当中,将“服务意识”与“商品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将播音主持当成一种“商品”,着力打造服务品牌,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在新媒体语境下树立开放理念,还必须提升播音主持人的采、编、播能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主持人,这样能够使播音主持节目更具真实性和情感性。三是着力强化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社会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才能与受众形成广泛的“共鸣”,这也是新媒体对播音主持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必须把“三贴近”落实到位,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既要传播信息,更要传播人际。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还必须牢固树立“亲民化”的精神,不仅要体现在主持风格上,而且也要体现在播音主持内容上,要让受众通过播音主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得到,进而提升受众认知力。四是推动播音主持互动。新媒体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动性”,因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必须高度重视“互动性”,加强与受众的全方位互动。这就需要对播音主持栏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广泛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交流,这样既能够实现新媒体下播音主持的互动性,同时也能够使播音主持更具创新性,因而应当对此进行积极的创新,形成自身的互动模式。要想提高播音主持的互动性,还应当大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力度,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播音主持模式,提升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播音主持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也使得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媒体情境下播音主持具有时代特色、审美特色和开放特色,这些都需要给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才能积极推动播音主持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途径,重点要在明确播音主持原则、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着力强化人文精神、推动播音主持互动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播音主持更加适应新媒体语境,推动播音主持步入更加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何华.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

[2]张楠.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5(02)

[3]彭晓冬.大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探究[J].科技传播,2015(04)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4篇

一、数字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应用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中,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存在着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媒体,如:数字杂志、微信、微博等,传统的媒体艺术空间不断的变小。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即时性、便捷性等特征,而对着新媒体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数字艺术逐渐与新媒体结合,同新型媒体及科学技术具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的普及,数字艺术跨越了设计、艺术集科学个领域,消除了传统艺术深度的模式,具有虚拟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了崭新的审美形式,创造出一系列数字时代的产物。其主要体现在创作流程的开放性、传播过程的即时性以及艺术作品的大众化上。

1.艺术设计方面。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数字艺术创造除了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能带给观众一种不同的欣赏方式,可以将文字、画面等结合,改变了单一的艺术设计特点,使现代艺术的魅力得到了增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时代气息。同时,为了达到美的艺术效果,运用数字媒体特有的声、电等效果来设计图像,可以为人们带来精美的网站主页、影视介绍画面等。

2.在游戏方面。目前,通过数字编程等软件,运用数字化平台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在电视或者电脑上播放其汇成的图像,如:动画片等。同时,在电脑上,利用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可以让使用者清楚地感觉到三维空间中虚拟世界真实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模拟感官,让人们身临其境一般,感觉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件。

3.在影视方面。数字艺术能够为数字设备制作存储,利用物理媒体传送,使电影产生很好的效果,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影视要求的影像。如:很多好莱坞精彩的大片都是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

二、数字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大众趋势

1.同新媒体结合的大众化魅力

在目前,微博、微信、网购等新媒体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与这些新媒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撑下,数字艺术自身的优势与特征不断地拓展,其艺术形态不断的发展与转变,保持着自身旺盛而独特的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向大众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数字艺术的创作者,甚至一些没有从事过艺术活动的人们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自行创作数字艺术。如: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视频、文字等,微博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新媒体使数字艺术产生了真正的大众化变革。同时,网络中的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可以让不同受众创造性地产于其中,大众是数字艺术的参与者,也是数字艺术的创作者,在这种模式下,数字艺术作品体现出了强大的生长能力,就像一个程序一样。

2.数字艺术平民化的发展

目前,在网络环境中,个人气息与个性化特征使数字艺术具有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个人视频、电影、直播媒介层出不穷,大众化的发展带来了数字艺术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数字艺术越来越体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同时人们也感受到了数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数字艺术带给了人们大众化的体验,如:网络中各种各样的网络歌曲、无厘头视频、搞笑广告等。新媒体带来了有民主的力量,使数字艺术不断地平民化,促进了数字艺术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媒介;受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09-0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的产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民新闻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者和传播者,我们比以往更多且更容易获取到各类新闻讯息。但超载的信息量也时常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似乎离真实很近,但往往又很难追踪到事实真相。新媒体时代,我们离真实究竟更近还是更远?这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而新媒体则是多对多的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者是广大的新闻媒体从业者,传播对象则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只能在特定时间内被动的接受信息者所的信息,成为所谓的“容器人”。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则打破了这一局面。在Web1.0时期,受众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就可以自主地选择所要阅读的信息;进入Web2.0时期后,受众的地位有了更为显著地改变,只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地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

传播状态的改变也使新闻的产生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的发展为受众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发声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信息,并且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闻变得十分自主便捷,新闻的时效性也大大提高。

然而,时效性提高的背后,则是对信息真实性考量的缺失。在传统媒体时代,所的各类新闻都要经过把关人的严格审核,把关人会对事件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然后再决定事件能否成为新闻继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把关人”概念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在人人都能新闻的时代,公民却缺少了新闻者应有的“新闻素养”[1]。所谓新闻素养是指新闻者在新闻之前对各类未经核实的信息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批判性的识别解读和运用信息。知名歌手于文华2015年10月27日在微博发文声称著名词作家闫肃老师逝世的消息,网民随后大量转载此篇微博以示哀悼,然而没多久于文华再次发文称闫肃老师只是病情加重并未去世,引起一片哗然。从此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信息者还是信息阅读者都缺少了辨别真相的能力,这也为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 新媒体的受众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社会群体,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在林刚所著的《新媒体概论》中提出了新媒体的三大特点:隐蔽性与公开性;广泛性与窄众性;干扰性与严谨性[2]。这些特点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

2.1 新媒体受众的隐蔽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用户在公开网络下的匿名状态。网络为新媒体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很多人因此会觉得在网上发表言论是自由的,也是可以不负责任的,而且,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加剧烈了网友的猎奇心理。在此种认知的引导下,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虚假信息。

互联网虽然具有隐蔽性,但新媒体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所留下的痕迹都被记录在后台,一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久,所留下的痕迹就越多。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受众具有公开性。而此种公开性也为新媒体时代追求新闻真相提供了便利,多名政府官员因为人肉搜索而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

2.2 新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遍布全世界各处,覆盖面十分广泛,他们也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正由于新媒体受众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泛,很多在传统媒体时代会被议程设置所忽略掉的事件、环节和细节得以广泛传播,这使得更多的新闻真相更容易被大众所知晓。

但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依附于技术发展之上,新媒体受众更多的是一些特定人群,很多无法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人就无法参与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中来,因此很多谣言的澄清都无法及时广泛地深入群众,这也延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时间。

2.3 新媒体受众的干扰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新媒体受众在消息时通常都会对所的消息带有既定的价值认知,而其他受众由于对信息的真伪没有识别能力,往往会不加以思考,不知不觉中与信息者产生共鸣。正如《真相:信息超载时代我们该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中所说:21世纪真正的信息鸿沟,不是接入互联网和没有接入互联网人群之间的差距;它是有能力创造知识和只会肯定先入之见、故步自封、不再学习的人之间的差距,这是理性与迷信之间的鸿沟。

但新媒体传播的双向性对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具有监督作用,受众的及时反馈让信息传播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澄清虚假消息。由此可见,新媒体受众身份的变化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又可以对虚假信息起到监督作用。

3 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网络技术在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新媒体在全新理念的引导下正迅速拓展着传媒市场[3]。盈利是所有媒体的天然追求和属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追求盈利是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很多管理新媒体的新闻单位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忽略了新闻最重要的东西―真实。盲目追求时效性、过分注重点击率成、新闻编辑新闻素养的缺失等原因导致虚假信息更容易产生和传播。然后,新媒体只有依靠不断积累起来的公信力才能获得用户的信赖,才能保持长久的盈利。这就要求新媒体经营者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准确无误的。

对于“新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离真实更近还是更远?”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新媒体时代是信息超载的时代,面对每天的海量新闻信息,作为受者,我们应该要有甄别与防范的能力;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作为传者,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所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不做虚假信息的者和传播者。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知识显然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才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参考文献

[1]比尔?科瓦奇.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