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化设计要点

智能化设计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化设计要点

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本项目为审判业务、办公的综合楼,地面9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超10万m2。其中地下一层至四层设为法院审判区功能,五至九层则主要为配套用房功能法院业务、办公的综合楼。

1. 智能化系统设置

法院审判大楼属于审判综合业务的性质,按照《智能化设计标准》GB50314-2006中智能化系统配置选项表的规定,智能化系统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通讯接入(2)综合布线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公共信息显示及查询系统(5)排队叫号系统(6)有线电视系统(7)公共/应急广播系统(8)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行风监察、入侵报警及紧急求助、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访客管理、停车场管理、无线对讲、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电梯五方对讲系统)(10)智能一卡通系统(11)手机信号屏蔽系统(12)建筑环境及能效监控系统(13)电力监控系统(14)远程抄表系统(15)智能照明系统(1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17)会议系统(18)数字法庭(19)机房工程(包括智能化中心机房、信息中心机房)

2. 智能化系统实施规划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全面要求、符合现有技术的发展潮流,设计上应考虑“一次性全面规划、分期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规划。目前应充分满足现有的功能需要,并预留今后发展的空间,待条件成熟时再分期实施。因此设计提供分期的建议和分布实施规划,即:

在设计上,要做到系统全面,没有缺漏项,要充分考虑法院今后发展需求,基础性规划设计必须充分满足一次到位(各类管线敷设预留到位),要为今后预留较为充足的发展空间。当信息化设备到位后,可以立刻安装并投入使用,不必重新敷设管线,避免破坏原有的装修。

在实施上,要把有限的资金首先都集中到保障和完成智能化的基础性建设中去,对于一些信息化末端设备待后续资金到位后分步采购,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下文对几个主要的智能化子系统在设计中

3. 各主要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3.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覆盖计算机网络(业务网、外网、视频网、智能网和保密网)、数据主干采用2*24芯万兆多模OM3光纤,语音主干采用50对三类大对数铜缆。数据点和语音点均采用六类非屏蔽线缆,光纤点采用4芯多模OM3光纤,线缆防护等级采用低烟无卤线缆,其中保密网信息点采用光纤点。两条主干光纤的路由应不一样,需走不同的弱电井。布点原则应根据各功能用房装修办公位和用户需求进行布点,部分简易小法庭未来可能转作办公室用,布线采用天花内安装的CP箱方式,各信息点线缆先到CP箱,再敷设到弱电间。

3.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业务网、外网、视频网、智能网和保密网。各网均采用核心+接入的两层结构,核心交换机冗余。核心层交换机设在智能化中心机房,接入层交换机设在各个楼层的弱电间。

业务网、外网之间应实现物理隔离。业务网、视频网、智能网在核心层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互连。各专网核心交换机均采用两台高性能模块化交换机组成,互为冗余备分。业务网、外网的接入层采用千兆交换机,视频网、智能网采用百兆交换机即可。

3.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全数字式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组成为数字摄像机+视频专网传输+IPSAN存储+解码上墙显示,满足视频安防监控对视频图像的采集、存储、显示和管理的要求,图像质量不低于720P,视频安防监控图像存储时间不少于90天。

视频安防监控监视区域主要为室内外公共区域、审判区域、办公区域以及重要功能用房,特殊场所如羁押犯人的移动路线应全程监控,羁押室、调解室等易发生突况的房间应实施无死角全方位监控。

在羁押室、刑事候审室、诉讼调解室等处应设置声音复核设备(数字拾音器),并与视频图像同步存储。

指挥中心作为总控中心,法警值班室、消防控制室设分控中心,预留二期执行指挥中心、安检处分控中心,分控中心应设权限设置。在羁押区监控室需设置本地视频图像分控点。

监控显示采用8*13 60寸以上LCD拼接墙一面,拼缝应小于6.5mm,两旁设置LED数字屏12M2*2(采用LED双基色P3.75管)。

3.4建筑环境及能效监控系统

3.4.1 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对大楼的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设备用能效率等综合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以达到安全、节能、舒适和优化管理的目的,满足建筑物业和日常管理的要求。

主要监控内容如下:(1)空调机房冷源群控系统(由空调设备自带控制系统,提供接口接入BAS系统)(2)空调、通风系统(3)给排水系统(4)电梯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全以太网结构,以保证系统通讯速率满足实时监控和管理要求。

3.4.2 能效监控系统

系统将建筑设备监控、电力监控、远程抄表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集成在统一的数据平台,系统对采集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及评估,并通过专家系统提供节能控制策略,以供设备故障维护、能效改进提高以及系统控制策略选择和切换。

3.5会议系统

本项目的会议系统是在信息化设备的支持下,将各种会议用设备如:扩声系统、同声传译系统、视频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组成的一个智能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集成控制功能,从而给与会者以声图并茂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更好地营造了会议氛围,提高会议效率,方便领导决策。总体设计如下:

在大法庭、多功能会议室、党组会议室、指挥中心以及审委会会议室设置多媒体数字会议系统

大法庭主要用于召开大型审判会、大型报告、大型会议等,并且可以做一般性的演出。多功能会议室主要召开大型的演讲、报告、会议或培训。

审委会会议室及党组会会议室主要召开中小型会议,报告等。其中党组会议室中间具有活动间隔,间隔时召开党委会,打开间隔时用于召开党委扩大会。

大法庭及多功能会议室应能满足同声传译应按照3+1模式设计,并预留管线,今后通过租用方式解决同声传译设备。

3.6数字法庭系统

数字法庭系统应围绕法庭开庭审判,利用计算机网络、AV设备集成、数据库、多媒体交互平台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集数字采编、视听、网络录制播放系统于一体,为法官、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公诉人和辩护人等参与诉讼的人员提供辅助支持,为法庭举证示证提供多种展示平台,为完整、详实记录庭审全过程提供多种记录手段,为法官开庭审判提供方便、快捷的集中控制功能,为庭审直播、音视频录播、异地质证、远程提审提供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从而达到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记得完整、用得方便的效果,同时实现与法院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管理上的完整结合。

数字法庭系统由庭审部分和后台部分组成。庭审部分包括庭审发言及摄像系统、庭审证据信息采集、庭审显示系统、法庭音响系统、庭审音视频控制及集中控制、庭审笔录及庭审控制、庭审信息编码和存储等部分。

3.7机房工程

机房工程建设内容应包括:机房平面布置、装饰工程、机房空调及通风、电气工程、消防、环境监控、机房布线、KVM切换系统等机房设施项目。机房作为各智能化系统的基础设施,对装饰、电气(配电和照明)、空调、消防、防雷接地、机房屏蔽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机房设计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和使用功能为基本条件。

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化;设计把控;实施效果; 顺利实施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建筑领域的全新概念,它基于高度信息化社会并为之服务,涵盖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 

智能建筑的构成至少必须具备三大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CA)、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智能建筑的概念还在不断发展,技术还在进步,例如近年来提出的住宅智能化(HA)等。

住宅智能化系统按区域总体由:住宅信息系统,住宅楼信息系统,小区信息系统组成。它与智能建筑相比,更注重小区居民生活的信息而不是办公信息;更注重楼宇间、楼宇与机房的信息交流而不仅仅是建筑内部的信息处理;偏重户内、楼内、小区的安防、消防、门禁等子系统控制,而楼内自动控制设备较少。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建设工程,它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合理性,它的实现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小区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水暖电气布局,室外的景观道路设计、出入口规划、围墙样式等,还要考虑选择合理方式解决可能会遇到的施工问题。平衡好设计、施工、管理是一个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住宅项目的智能化设计人员只有了解了施工技术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才能顺利实施,功能才能良好实现。接下来就以我最近负责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天津蕴逸园小区为例,谈谈住宅项目智能化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的要点。

蕴逸园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设计按功能分,主要集成以下9个子系统:1、可视对讲及室内安防系统;2、数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停车场管理及门禁一卡通系统;4、脉冲式电子围栏报警系统;5、电子巡更管理系统;6、火灾报警系统;7、信息公告系统;8、电梯控制管理系统;9、音频广播系统。这9大系统需要通过综合布线集中到弱电机房集中管理,各系统间有联动控制,互相影响,有些是用同一套管理软件集成管理的。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结合做了一下几点考虑:

一、产品选型。衡量一个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成功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智能化系统的多少、系统的先进性或集成度如,而是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否合理,且系统成功、可靠地运行,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是否方便,系统或产品是否成熟适用,还有投资方很关心的:在同等价位上的性价比。就是一定的投资是否能换来更好的甚至超值的效果。

结合该项目较为高端的定位和建筑设计园林景观总体呈现的英伦风格。我在该项目设计时楼宇对讲选用了定位比较高端的德国特思(tcs)品牌。选择的设备是该品牌的主流型号VAD2可视门口机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铝合金面板厚仅3mm,经六次表面阳极处理。容量为200住户,通过数字键盘操作简便,适合安装于多层、高层公寓楼或小型社区。可视室内话机选用特思(tcs)IMF系列,也使用相同的铝合金面板,使用大尺寸彩色TFT屏,图像更清晰,色彩绚丽。采用IP传输技术,网线和光纤结合的网络布线。虽然功能上没有国内一些品牌那样功能强、多、全,但是该品牌做工精美,用料高端,使用可靠故障率低。结合楼王在小区的里的顶级定位,梯口机选用了全磨砂不锈钢立柱式安装加12寸超大屏幕的定制产品。视屏监控设备采用美国泰科的产品,美国泰科摄像机有优美的外观、优越的性价比,是中高档进口摄像机中的代表。摄像机采用通过美国赌场协会认证的高清产品,存储和控制管理系统均采用全数字嵌入式平台。传输和控制存储都比传统的模拟技术产品有更好的可靠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布线简单、效果出色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通过高清摄像头的设置,还使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具备图像比对功能,增强了车辆出入自动控制的防盗性能。

其他各子系统的选型也都以高端+性价比的原则选型,选择业内口碑好,质量过关品牌产品,又不盲目最求高档奢华。这些品牌都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和规范的施工指导,施工过程中与其他专业配合度高,问题处理效率高,进度和质量都有保证。因此设备选型不但外观效果出色,易用性和可靠性也很好。切合该住宅定位,赢得了用户和物业管理的满意。

二、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综合布线在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中,是关键点也是难点。因为综合布线设计选用的线材型号规格对通信型号的传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综合布线的施工质量又对信号的传输通畅度、稳定性、可靠性影响极大。综合布线在建筑内外的施工,都免不了和其他专业如给、排水管道,暖通专业的风、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和桥架等等存在交叉点甚至冲突点,容易在施工过程中相互间造成破坏,线缆接头的处理、隐蔽工程的线缆保护不到位都会对线路的正常可靠使用埋下重大的隐患。怎么合理地布线,做好预埋、建设弱电桥架来减少与其他专业的冲突方便布线施工并满足日后调试、维护的要求是需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

我认为综合布线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和项目的实际结合,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综合布线方案的优化,减少少室外通信管道,这样可以避免室外施工对通讯线路的破坏几率。在该项目中,各住宅楼都与地下车库联通,只有沿街部分商业不通地库。这样我结合了地下车库的管线吊装情况考虑在地库设置弱电桥架,弱电桥架联通弱电机房和各楼内的弱电竖井内弱电桥架。在离商业最近的楼座的设备夹层外墙预埋出户钢管,室外只需一小段通信管道就可以与商业入户弱电管道联通;同样在离围墙最近的楼座的设备夹层外墙预埋出户钢管室外建设一部分通讯支管到围墙处供围墙电子围栏入侵防范系统用。桥架中消防弱电线路与其他智能化线路须用防火隔板分隔。实施过程中证明,通过这样的方法充分利用地下车库弱电桥架,大大较少了室外的通信管道,提高了布线操作的便利性,降低室外施工对通讯线路的破坏几率,为布线、调试施工的顺利进行帮助很大。

三、机房的合理设置。在建设项目中,消防报警系统一般是由专业消防公司建设的,消防控制室往往和弱电机房分开设置,这样是不便于日后的监控和维护管理的。在该项目智能化设计中,我选用一个地下车库中较大的房间,作为弱电机房和消防监控室。该机房位于靠近线路中心的位置,使得各弱电线路都不至于过长影响信号传输质量。机房内通过上下桥架的合理设置,对消防报警线路和其他弱电线路做好分隔并标识清晰明了。消防报警监控主机、报警电话主机、电梯五方对讲主机、楼宇对讲主机和管理主机、视屏监控幕墙和管理主机、入侵报警主机等设备都以合理的布局布置在机房内。不但降低多机房布线和维护的复杂度,日常使用也只需很少的一组值班人员就可以实现监控管理。

四、室外设施布局与建筑外檐、园林景观工程合理结合,提高使用效果。

每个住宅小区都有其建筑设计风格和园林设计风格。建筑设计决定了项目有不同的建筑外檐样式、大门结构、出入口尺寸和布局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决定了小区内林木的高矮、密度、道路走向的曲直、是否有人造溪流、喷泉、景观墙等等。这些都涉及智能化工程的室外布线、室外设施的布置是否收到阻挡,无法安装或效果折扣的问题。要是不在实际阶段就进行考虑,而等到现场实施时再处理的话,可能会对整个弱电系统的造价、实施等各方面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被迫取消部分设施,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智能建筑设计管理结构设计屋顶设计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79-01

智能建筑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与渗透,是当代高科技与古老的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现已成为评价综合经济国力的具体表征之一,并将以龙头产业的面貌进入2l世纪,成为当今世界各类建筑特别是大型建筑的主流。

1 智能建筑的功能与价值分析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的时代,使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特征,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最长,而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7年的生命周期,有的自动化系统仅有两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厦系统做成开放式系统,它就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随着可以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建筑材料科学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智能建筑不仅需要计算机控制,也需要相应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筑是为了支持建筑内的所有活动,增强对使用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保证建筑空间的安全,健康和节能,智能建筑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于结合每一个具体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设计必须提倡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到特定细节的设计。

2 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设计智能建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系统特点,要以统筹兼顾的原则为出发点,平衡智能建筑各功能和各系统的关系,取得最佳的智能功能,做到对智能建筑优势和长处有效发挥的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要从下述几个重点问题入手。

2 . 1 做好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管理

一是,在智能建筑设计前,应该明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内容和内涵,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硬性规范部分得以遵守,进而做到对智能建筑设计质量的保证,为智能建筑经济性、实用性提供保障。二是,要建立智能建筑设计的管理目标,要将智能建筑的舒适度,智能建筑的环境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噪音等方的调控能力和控制水平评价,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规范。加强对智能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从智能建筑的结构形式、智能建筑的层高、智能建筑的力学结构特点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以做到对智能建筑结构隐患的有效控制。要从智能建筑的功能体现入手,严格审查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的功能,避免出现功能上的死角,确保智能建筑的功能稳定与完整。

2 . 2 做好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

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从墙面、地面与天花板三个个重点环节入手,地面设计中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选用架空的方式,这样可以扩大地面下空间,使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能够做到物理隔离,不但方便施工,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改造。墙面设计中应该考虑智能建筑中各功能设备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墙面上设计出设备的接线口、位置,以利于传感器和设备的功能实现和准确控制。设计天花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暖通、消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出相关系统的走线、出口,以实现智能建筑的通风、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项功能。

2 . 3 改进智能建筑的屋顶设计

屋顶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顶是智能建筑与大气和环境敞开和交换的重要部位,很容易产生热能的交换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同时屋顶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设备的主要布设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热水器、通信基站、风能设备在楼顶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楼顶空间资源和电磁资源的紧张。应该在智能建筑屋顶的设计中积极考虑保温隔热处理,阻断智能建筑屋顶产生热交换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屋顶功能设备的布置,优化屋顶空间资源,降低楼顶设备产生噪声、震动和电子辐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顶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2 . 4 加强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应该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节能工作,通过节能器具、系统的设计,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标准,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费,综合而全面地节约智能建筑运行的能源成本,实现智能建筑在节能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智能建筑是应用信息技术,集成智能设备而形成的新型建筑类型,从历史的角度看智能建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智能建筑的出现使人们生活环境、交往条件和居住空间得到了重新优化。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把握科技与建筑发展的方向,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全面解读出发,控制智能建筑的关键环节与要点,积极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创新,在不断研究和不断实践的前提下,创建智能建筑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徐莹.现代智能建筑中的空调设备自控系统[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7).

[2] 葛红,刘雪峰.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09(9).

[3] 陆伟良.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特征及实施[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11).

[4] 陆伟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分级及其实施方法探讨[J].广东建材,2000(2).

[5] 陈卫华.浅谈智能建筑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

作者简介:

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第4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和现代化在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所渗透。建筑行业发展中也将智能化引进其中,让智能建筑也走进人们生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比普通建筑设计复杂的多,需要设计者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并有着独具创新的设计理念,将建筑智能化视作为新时期建筑的新平台。文章主要对智能建筑的实际设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能将智能建筑的设计质量提高上来。

关键词:

智能建筑;设计;管理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智能建筑,并以此为主要的设计方向,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将智能化理念贯穿其中,让建筑智能化特点更加明确。现在的居民在选择建筑设计上也更加青睐于智能建筑,所以在建筑物结构、管理以及设备设计上都要进行优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智能建筑进行建造,让智能建筑能将其智能作用发挥出来,这也是智能建设设计的关键环节。文章具体分析智能建筑设计措施,以期为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在智能建筑定义这一解释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是从智能建筑的字面意思和理解上来看,就是建筑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性,其设计能让人们居住起来更加便捷和舒适。有人在这一解释上又加以说明,认为建筑只要是建筑具有高新能的通信系统、自动化的办公系统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等,就能称为智能建筑。文章从现在的智能建筑中进行分析,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有:①能自动化处理各种信息;②能智能化控制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并对内部设施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更加便利;③能智能化控制建筑内部的办公系统;④智能化建筑更能人们的需求予以满足,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有较强的环保效果,更能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让人们生活在智能化时代。

2智能建筑单体结构的设计

2.1地面设计

在智能建筑中,地面涉及一定要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采用低碳地面或者是架空地面。用架空地面设计,在布线上相对方便,架空地面也有很大的熔炼,在设计的时候能在其中设计弱电井或者强电井,这样能让建筑改造设计更加方便、便捷。相应地,这种架空地面在设计上也有着较大的误差,在美观的要求上和质量的要求上相对差一些。用低碳地面设计的化,布线就要设计在地毯下面,如果外界因素对建筑层高有所影响和限制的时候,采用这种架空地面会更好,这种架空地面不用太多的仙线路,还没有太多交叉点,最便捷的时在施工上更加方便。相反,架空地面也有缺点,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的设施设计,要想让安全效果更好,就要先做好防静电处理,提高安全性能。

2.2墙面设计

在智能建筑内墙体设计的时候,要先做好隔断,出线口也可以在墙面上设计,同时在墙内空间还可以布置建筑的控制设施以及各种传感器。

2.3天花板设计

设计智能建筑天花板的时候,充分考虑天花板上的走线设计,并对照明走线、喷洒走线、送风走线、出风走线以及烟感走线等任务进行全面设计,这些都是在天花板设计时都考虑好的。

2.4屋顶设计智能建筑屋顶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设备布置,这就对屋顶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①绿化植物的设计安排,让建筑物有一定的美观效果;②防治建筑物外物受到伤害的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建筑内部的可再生能源设备,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受到外界作用力伤害;③防噪音设计,在建筑内部的各种设备运转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噪音,让人们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合理埋置电缆,将防水、防震以及防雷措施都做好,就可以有效抵挡噪音。

3智能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

3.1功能和分区设计

智能建筑的外部空间都是开放空间,有着较高的功能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外部空间都是依据一定的领域设计的,可以按照人的领域、交通工具领域来设计。要想有较舒适的人们活动空间,就要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个限定空间,封闭一定的区域,人们常常将这一空间称为积极空间,也就是利用标高变化得到一种封闭感,或者是运用墙体来设计一个封闭区域。此外,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是有诸多不同的,外部空间有较大的开敞空间以及流动特点,这也是在设计外部功能区最主要的设计要素。

3.2设计手法的运用

首先是建筑空间的烟头以及延伸,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其次是层次与序列,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过渡。外部空间的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种。

3.3智能建筑的专用机能室设计

设计内容:①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进行电脑、电子档案、多功能工作站、微缩阅读、影像设备输出和输人、闭路电视等一系列设备的配置。在进行电视会议室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配电、光源、音像以及照度等等,保证设计的合理性;②决策室设计,在智能建筑中进行决策室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比较多,比如说音像、会议、声音、通信系统以及电脑等。

4结束语

建筑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进步,设计理念也在逐渐创新,智能化建筑也慢慢走近人们眼球,和普通建筑设计相比,智能建筑更加现代化且智能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智能建筑能将其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让居民使用更加便捷。但是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将建筑结构给规划好,将整体结构都给充分利用上,布局上要更加合理,避免有污染影响建筑的使用,让人们能够放心选择。从现在的智能建筑发展来看,未来的建筑行业也将会向着智能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崔芳丽.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张强.智能建筑设计初探[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4):76-78+84.

[3]黄清华.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探讨[J].工程经济,2013,(9):66-68.

[4]孙丽春.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41.

智能化设计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输电网设计;三维智能设计;输电线路;电网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05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25

近年来,我国电网智能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移动智能终端携带方便、能够快速实现数据共享、方便存储地图数据及展开地图,因此移动智能终端在输电网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本文基于现有的输电网三维平台技术及移动终端,分析研究了移动智能终端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的各种应用以及应具有的功能特性问题,旨在帮助输电网设计人员实现基础数据的高效采集、比对及查找输电网设计缺陷,解决当前输电网三维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移动终端及电网三维智能平台技术分析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变革,现有的移动智能终端具有多媒体应用、动态查询、即时通讯、大容量存储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移动智能终端的诸多功能,能够起着重要的辅助设计作用。输电网设计分为几个阶段,包括进行项目规划与前期可行性研究,然后是进行初期阶段的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设计前期阶段,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野外沿线踏勘或重点踏勘,以采集各类设计数据,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输电网移动三维智能设计平台具有智能选线、杆塔智能排位、高度共享数据、即时通讯、根据定制模板输出成果、真实人机交互等功能特征,能够方便地进行矢量地形数据管理、电网多阶段数据管理、遥感影像数管理、设计选型数据管理、杆塔材料数据管理等,并且在输电网设计中通过进行专题数据集成及应用、空间分析、三维展示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未来,在电网三维智能设计中,移动智能终端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移动智能终端在硬件方面将会进一步适应输电网设计业务需求,而在软件上也将会不断升级,将会搭建系统数据库,具备真实三维模拟功能。

2 移动智能终端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移动智能终端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主要起辅助设计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集基础数据、智能选择输电网线路并进行线路验证、输出成果、展现二三维一体化模拟景象、对电网建设进行综合集成管理等。

2.1 基础数据的采集

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采集基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采集的数据来进行各项决策。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实现在野外精准定位,方便地采集当地的各种数据信息,实地拍摄照片,快速实现数据传输。这种工作方式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因记录错误或是数据遗漏造成的失误,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与可靠度,也大大提高了采集基础数据的效率。

2.2 输电网智能选线及线路验证

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移动智能终端发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对输电网线路野外查勘进行智能化处理,实现了智能选线及线路验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对电子矢量地形图、遥感影像图、航片数据、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进行处理,结合移动设计平台的三维智能设计技术,能够对沿线障碍物进行自动避让,实现智能选线。移动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非常直观的辅助编辑环境以及人性化的编辑工具,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只要指定路线的起始点、终结点及应避开的各种区域,系统将会根据优化算法自动构建线路,还能够提供多条参考路径,并对线路信息进行说明。

在线路验证方面,设计人员只有在进行野外沿线踏勘验证并进行现场比对时才能够通过系统专线来下载移动智能终端中的地图及设计数据,采取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保证机密数据及敏感数据的传输安全。输电网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现场比对,这样就很容易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及时进行标注及修改,能够快速解决设计缺陷。

2.3 二三维一体化数据展现及成果输出

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方便地实现建设成果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成果输出。移动智能终端将线路杆塔排位的成果生成三维图像,输电网线路上的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串等材料设备可以利用三维模型展示出来,用户还能够方便地进行二三维切换,高效率地进行地形勘测和现场比对,实现二三维空间数据的集成化管理并且在设计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成果输出,包括工程资料、设计方案、材料匹配、杆塔明细等成果的输出,用户能够随时查看这些设计成果。

2.4 电网建设集成管理

移动智能终端可以用来对输电网建设进行集成管理。首先,移动智能终端具有易操控、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对与电网三维设计有关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整合及管理,并将各类数据集成后传送到输电网三维设计平台的服务端,快速建立全数字化的电网模型;其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移动智能终端的三维模型来采集、填报线路进度数据,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国网公司及相应省电力公司的基建信息管理系统,真实展现出工程现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及进程,实现远程监控;最后,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对各工程相关责任人进行工作考核,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3 移动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

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到输电网三维设计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包括三维智能设计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的软件及硬件升级等。

3.1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平台的开发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平台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其各种功能的关键所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终端业务设计器、解析器及中心业务服务三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

终端业务设计器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提供配置、具有二次开发功能、支持其他移动开发平台界面、有各种数据接口、支持模拟及仿真等。解析器的主要功能是解析标准化协议,保证核心机密数据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传输,支持断点续传文件,并且解析器能够快速实现文件压缩机解压。中心业务服务主要是提供各种数据服务接口,保证各种应用,能够与现在运行的系统进行高度集成,实现移动应用系统平台的跨越。

3.2 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架构

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架构关系着其各种辅助设计功能能否实现,综合来看,移动智能终端应集成多种智能化技术,具有多项功能,移动智能终端的网络架构应如图2所示。

3.3 路径优化运算

移动智能终端平台需要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来进行路径分析。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路径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要想得到两节点间路径最短、费用最低的最佳路径就必须要考虑采用哪种运算方法。目前,在GIS系统中,通常采用能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性能非常稳定的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算法是以起始点为中心逐渐向外层扩展,直至终点,通过复杂运算找到节点间的最短路径。由于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会涉及到所有节点,因此如果网络节点很多,用这种运算方法则会影响到计算效率。

3.4 杆塔的自动优化排位算法

在输电网三维设计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杆塔的自动优化排位通常会综合运用严密法和快速法两种动态规划方法。严密法相比快速法除了要考虑费用最低外,还必须要指定经过的节点,通过对目标点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来确定选择何种塔型。严密法需要依次完成所有的目标点直至塔杆排队结束,因此运算过程中数据存储量大,速度相对较慢。

3.5 海量三维数据处理与多级纹理交换技术

输电网三维设计需要处理大量三维数据,包括海量的几何数据与纹理数据,要想实现数据快速漫游,就必须要应用数据分块技术。在处理大量纹理数据时,考虑采用多级纹理交换技术是很重要的,多级纹理交换技术的核心是将应用于各类场景中的纹理拼合成一样大小的纹理块,再将每一个纹理块生成为5个细节等级的纹理。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应采用LRU算法来对纹理块进行调度,尽可能地减少使用频率高的纹理块的调度次数,实现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输电网三维设计必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在现阶段,输电网三维智能设计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开发移动智能终端与三维智能设计平台是非常关键的,将决定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智能终端白皮书(2012年修 订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 陈良超,李锋.海量三维数据高效组织及集成研究 [J].地理信息世界,2012,10(4).

[3] 林榕,李中,蔡桂华.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系统构建 [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