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电一体化 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它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

1 机械技术

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工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 系统技术

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的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 自动控制技术

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 传感检测技术

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 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1 机械本体

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

2 检测传感部分

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3 电子控制单元

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来各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计算、分析,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进行。

4 执行器

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

5 动力源

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日益得到机电一体化研究建设的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产品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式一项十分负责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 微型化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二)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

(三)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四)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五)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可以将其分成下述几类。

①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

②电子设备类。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

③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机结合。④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

⑤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机电技术的结合程度分为功能附加型、功能替代型和机电融合型三类。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

(一)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

(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三)传感与检测系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机;机电一体化;保护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机械控制的行业越来越多,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求也有明显提高。目前来看我国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越来越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机电制造业更是欣欣向荣。电机保护控制装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最重要的装置,也是符合我国节约能源要求的重要装置。

1 对机电一体的概述

1.1 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指引用电子技术,将其用于信息处理,控制等功能,并将机械动力装置与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电子技术先进的无人控制等方面的功能,也具有现代化机械装置的生产高效率等方面的优点,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化。机电一体化设备并不是电子技术与机械装置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新型的,融合和多学科知识的技术手段。它的出现,使得低消耗,宽阔用途的系统工程技术得到完善,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有很大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现代高智能阶段。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依赖于电子科技的发展及学术研究的完善,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起很大促进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都是是在摸索着逐渐发展,进而达到一个顶峰。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传感技术等方面。它不仅被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上,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它在我国的机电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其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的完善程度可以与很多科技大国相媲美,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2 机电一体化中电机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井下电机设备应用及故障问题

虽然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一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例如井下电机的故障问题。在矿井下工作,井下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在电机设备中故障又频发,无线网络检测设备信号很差,井下设备的维修相对来说也不太方便,这是井下电机设备故障的一大难题。鼠笼式异步电机属于电机控制与保护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所在,此环节应用不当所引起的电机运行故障很多,约占整个电机设备故障的一半以上[2]。所以井下电机设备故障的问题,是机电一体化电机保护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2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用电问题

一般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都是基于电热原理和电磁原理。现在,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普及,人工控制的机器越来越少,大多数工厂已全面实现机电一体化。所以电机工作量很大,电机经常启动,因此引起不少电路方面的问题。比如电机对于电能的损耗,电压不稳造成的短路,电机超负荷运作等问题。一些企业领导在选购电机时往往过于注重电机本身的工作情况,坏损情况,而忽略了电机对于电能的损耗,忽略了节约用电在电机使用中的具体实践。

3 完善电机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保护

3.1 解决井下电机设备故障问题的措施

井下电机故障频发,对此有关工作单位应该加大重视程度,完善电机保护的相应理论。任用相应技术人才,定期对井下的电机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安排专门检测人员。要时刻注意电动机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减少或避免故障的发生。还要加大对电机设备的监控,故障预警方面的投入。例如采用现代化数字监控装置。我们就要分派专门负责人时刻密切关注电机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隐患。在未出现问题时及时维护,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掌握相关知识,在选购时应全方位考虑。另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机故障问题,那么相关研发者在设计电机时就应该考虑到电机的养护维修等问题,从而研发出更为可靠的电机保护装置。

3.2 对电机用电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由于现在各大企业对于电机越来越依赖,电机在电能利用方面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在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时,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于其电路和电能损耗方面的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电流以及电压等参数等能稳定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在这些方面进行检查有利于电力故障的判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施检测,但是常规的仪器并不能做到精准的测量,因此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较为专业的设备如霍尔型电流互感器和IPM输出电压采用分压电路的方式对IPM输出三相电流和电压进行检测,在对故障做出快速判断的同时及时发出报警。另外要想减少电能的损耗,也应该增加用电情况的监控仪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在电机的设计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将绿色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使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3.3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电机保护设施的完善

随着电机保护理论知识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仿真计算机故障模拟并对其数据进行精确分析,一方面可以防止电机故障的发生和及时对电机故障做出判断与维护,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以完善相应的理论知识,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另外,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也是完善电机保护系统的重要方面。例如红外光,电磁波等技术的应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完善电机保护系统是新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对于电机保护装置的研究,我们大多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应大力倡导电机与其保护装置配套出厂,根据我国现在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生产电机及其配套的装置。对于一些其他国家来说电机和电机的保护装置配套出厂的现象早已不是陌生,而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电机与其保护装置分别在不同厂家出厂。这种情况下,在设备维修时往往出现设备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对于生产的成本来说,也未免有些浪费。因此我们应不断学习进取,吸取好的经验,在我国大力建倡导电机与其保护设备匹配出厂。这样做的优点就是,用户在选择设备时减少了繁琐的对比,测量,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因设备不匹配而出现的坏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浪费,完善了绿色环保在电机保护及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虽然在机电一体化进程中,电机的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井下设备的故障问题及电能的损耗问题,但只要采取合理化的解决方法,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绿色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定将良好,它将继续担任我国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J].机电信息,2012,5(3):26-28.

[2]王涛.论机电一体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8(15):12-14.

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领域;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整合物质资源、能源资源,还能有效整合机械资源,进而全面提升机械自动化水平。

1机电一体化技术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装置与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在机械装置运用、信息处理、功能等方面引入电子技术,该技术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等性质。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产品与技术两个方面,该技术并不是对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进行完美组合,以全面提高技术先进性,其与自动化结合技术有本质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替代技术,而是有机统一机械设备各个方面,从而全面提高机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2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如下:2.1智能化机械设备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不同学科技术互为融合的结果,即结合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以及心理学思想等,使机器本身具有自主决策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2.2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体积小,耗能较小。目前,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军事、医疗等精细化行业部门广泛应用。2.3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作以及使用会向着绿色化方向迈进,在顺应时展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4模块化开发与研究标准化接口的机电一体化模块单元,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3.1大型挖钻机上的运用

目前,大型挖钻机是各个重点大型工程的关键机械设备,并在大型打桩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旋挖钻机使用技术不到位,培训机制、配套设施均不完善,西方旋挖钻机的使用效果更好,并产生了大量衍生产品,该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旋挖钻机的使用方法、使用过程比较复杂,对于精细度要求极高。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全面提升操作便捷度与精细化程度,均选择了微处理器控制方式,直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大型挖钻机上,进一步优化了大型挖钻机技术,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技术成熟度。

3.2在监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鉴于机电一体化的安全控制功能、修复功能以及自动化功能,可直接将其应用到监控系统中去,合理利用工程机械的制动系统、发动机系统、液压系统等多种装置,对机械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动态、持续监控,以有效促进各项机器的健康运行。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自动查找机械工程存在故障问题,如果发现机器运行故障,则会自动报警。在监控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在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故障、排解障碍,最大限度保障机器健康运行,全面提升机械运作效率。

3.3在机床中的应用

在中国,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按照坐标轴进行运动的,通过补刀功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任务目标。在机床中,合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滚珠丝杠的具体应用,能有效降低机器摩擦,提高转动效率,尽可能避免低速运行状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各项设备良好运行。

3.4炼钢、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炼钢行业所选用的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将显示设备、操作设备、加热设备、仪器仪表、电脑等设备有机融合的系统,该系统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效率。随着微型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炼钢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鉴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交流传动势必会取代直流传动,交流调速系统的优势将会逐渐显露。在轧钢环节中,交流传动系统的应用范围、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上述技术均为炼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升降机与挖煤机均普遍利用PLC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煤矿机械安全监控水平,并在安全排查、故障报警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煤矿机数量的增加,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与任务日益艰巨,如何高效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5机械智能机器人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必须充分组合、协调多种技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目前来说,智能机器人在自适应信息控制处理方面的不足与困难逐渐显露,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进一步优化工程机械内燃机的具体运行过程,传感器必须有效接收、发出多种信号,并在传感器信号支持与反馈下促进激光平地机的有效运转。地下穿孔机、掘进机应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地下穿越,与空中导弹技术相类似,一般需要内部导向的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外部导向激光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中,应能感知作业对象的形态、位置、方向,充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视觉处理原理,更好地开展各项作业。目前来说,遥控型机器人、无人驾驶机械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无线电控制技术以及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

4结语

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及发展技术入手分析,在大型挖钻机、监控系统、机床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邱富永.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109-109.

[2]陈志.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电子制作,2015(06):117-117.

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发展

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技术可以说是日臻成熟,在工控机技术方面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进而推动着机电一体化向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工控机技术能够通过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工艺以及机电设备等加以控制和检测。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与飞跃,工控机技术也正朝着个性化、数字化、分散化、专业化和微型化这样的方向发展,工控机系统发展方向也逐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和集成化,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机电一体化必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发展好机电一体化这一门技术,其他的高新科技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这门技术在发展对其他相关技术又有所依赖,所以由于目前的生物、材料和计算机等新兴科技正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微型机械、家用智能机械、现代化制造等领域产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将获得更大的拓宽。

1机电一体化的信息单元和系统控制

来自各个传感器的外部输入命令和检测信息,能够被信息单位和系统控制进行加工、集中、分析和储存,并对信息处理后的结果统计与分析,同时在相应的节奏和程序的命令下,对整个系统进行操作并保证有目的的运转。机电一体化系统由电路、转换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控和接口装置等组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在处理和控制信息单元时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处理信息的速度的提高,并在可靠性、抗干扰能力以及系统的自诊功能等方面都所有完善和提升。在目前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系统中,系统控制单元可以在有效的硬件、软件支持下,对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分析、决策以及判断工作,从而实现对信息的最完美控制。现阶段的高程度智能化系统中,存在着一些信息控制是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例如:我们在对知识进行自学、获取和推理的种种过程。计算机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环节包括对信息的运算、决策、判断、存取以及交换等环节,而计算机上处理信息的工具,因此,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的技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算机技术涵盖范围很广包括硬、软件的使用技术,网络与发达的通信技术以及处理数据的技术等等。在计算机视野下的机电一体化,需要发挥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并经过它的指挥才能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而是否能够及时并准确的处理信息将对机电一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目前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计算机视野下不断发展

2.1计算机技术推动着工控机技术的发展

自从世界第一台实验性的数控系统在美国的麻省理工被研制出来,至今已经是历经了多半个世纪的岁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就,并不断研发出领先市场不同层次的开放式数字控制系统,而且发展的速度也相当之快。目前正努力实现更为开放和标准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研发。由于工控机有着在工业系统内部被镶嵌的优势,所以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打破了极端环境的限制,并能够保持更为长期、有效、持续、稳定的进行工作的。虽然工控机经过了诸如:采用无源背板、取消大拇指、工业电源、插卡式模板、温度调整和自测等等的工业化改造,但在本质上并不是工业型的,也不能够在根本上使元器件失效率比较高、抗震冲击力差、困难维护和大母板的水平放置得到解决。为了使市场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计算机的需要,在对总线工控机研发基础上,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嵌入式工控机。

2.2软件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的推进作用

当今社会,新技术软件的发展,使得吸纳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更好的推进。例如,嵌入式JAVA、IP构件库、编口API规范、行业性编程和无线网络的操作系统等,这都给新软件的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当今科技市场上能够是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最有效的提高手段就是构件能够兼容、软件得到重用、维护起来方便、设计技术可以共享与合作生产,这些手段的实施都是在对行业软件技术实现充分开发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技术的发展给各个生产计算机厂商也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收益。近年来人们不断实现了对GNU、多种嵌入式Linux原型、工具性等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促使我国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环境和机遇。目前硬件的提供商用其数据软件库的形式,将其经过长时间研制的芯片版图数据和处理器逻辑,以供EAD软件将配置功能直接作用去芯片上。目前IP技术在市场上不断的兴起并占有一席之地,使得市场上所有机电一体化软件行业将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

20世纪60年代时,第四次革命爆发,其中以微电子技术的为主要导向的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激光、红外线技术等的高科技新型技术都在逐步的形成。这次新技术革命,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飞跃。目前技术领域内,将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方面使得现在的机电产品竞争性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大规模技术革命,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上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的产物,它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础,是在软件技术、传感器和计算机三者共同支撑下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不只是局限在电子技术和机械的结合,而是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等多技术融合、交叉的一门学科和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是其他各种学科能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相关的技术还有许多,不只是包括计算机的技术,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向前,也会随之显现处理,并且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晓秋.机电一体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应用前景[J].江西有色金属,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