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第1篇

【导语】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5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6〕2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为科学制定遵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2017年12月21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本斌在新蒲新区建投大厦325会议室,主持召开“遵义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研讨会。会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张兴运就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并就提交会议讨论的“遵义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文件进行说明。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是,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的基本原则;二是根据遵义市具体情况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任务是,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避免初三学生流失。考试、考查科目设置分值等级,在考试安排组织上坚持学完就考,及时组织学业水平考试;二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要改革招生录取方法。从2018年的七年级新生开始,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四是要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五是规范毕业资格认定。在保障措施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提升保障能力;四是坚持阳光招生;五要做好宣传引导。会上,各参会人员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是重视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加大综合素质考核力度,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考虑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学业水平考试要体现公平性、选拔性、导向性,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参考率,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完整性,建议把地理、生物按比例计入总分;三是要重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建议在中考录取中适当增加分值;四是建议改革现行中心城区体育与健康的分区考试方式;五是及早实现中心城区高中阶段招生的统一录取。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王本斌对大家积极讨论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我市与贵阳在全省率先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省教育厅对遵义教育发展的高度认可。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结合遵义市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制定好遵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不断创新,走好遵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市招考办、市教科院、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及五城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科长和部分初高中校长近三十多人参加研讨会。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第2篇

2014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建国65周年

中国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今年,中国将迎来建国65周年。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改革,再成各界共识。

刚刚过去的一年,被视为中国改革的新起点。这一年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这次“关键性会议”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不日后,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以公布。这份2万余字的纲领性文件,共计137次提到“改革”一词。

蓝图绘就,中国改革大幕旋即掀开。分析称,在全会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被视作上述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这一年里,“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有望揭开,养老金并轨有望破题,此外,国防和军队等领域改革也或有新进展,各界期待。

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将出台

养老金并轨可期

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历经1年之后,有望在2014年出台。

“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专家指出,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

“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

落地效果待观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获批。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将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可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材料到街道乡镇计生办申请再生育,双方只需一方户口所在省实施该政策便可申请。

经过月余酝酿,北京“单独二孩”政策已率先进入立法程序,若顺利通过,该市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此外,海南、陕西等省份也称将力争第一季度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有关专家表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变动,“单独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

为应对新政落实后短期出现的生育堆积,近期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倡导合理的生育间隔,并明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

多省官方调研预测,计生新政的落实对总体人口规模、公共资源等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不过具体效果如何,因无先例可循,仍有待观察。

新规划将面世

或成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也几成定局。2013年底先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发改委会后也明确表示,将抓紧修订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实施。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细化了城镇化的时间表,提出三个“1亿”目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民众期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描绘的这一美好图景早日实现,而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一顶层设计的面世,2014年料将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揭真容

市场化成其核心

随着2013年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的出台,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2014年揭开真容。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有关情况会上表示,国资委正在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抓紧修改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实时。

据介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近期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细致安排。根据会议的部署,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这份官方描绘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线图”中,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成为其核心。在外界看来,随着国企改革方案的出台,2014年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市场化程度不够等痼疾有望得到改观。

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出台

欲破“一考定终身”

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透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

根据新一轮教改 “三步走”的时间表设置,2014年,不但教育部要出台总体方案,各省份还将在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国受困于旧的招考制度已30余年,如今教改的信号已明确,改革能否有突破、将多大程度满足民众诉求,无疑是2014年值得期待的热点。

“打老虎”力度或将升级

制度反腐将啃硬骨头

中共十以来,18名省部级高官被查,2.5万人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2013年前9个月10.8万人受到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这些数据提振社会反腐信心,也让民众对新一年里中共严打“老虎苍蝇”抱有更高期待。

反腐需标本兼治。2013年,从顶层设计规划未来五年中共反腐路径,到会议费管理办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能否真落地、显实效,无疑是民众对2014年中共从严治党的另一大期待。

分析认为,反腐关系民众对继续深化改革的认可与支持。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起步的第一年,中共升级反腐、强化整风的态势将持续,“严”—无疑会继续成为中共“强自身”的鲜明底色。

中国时隔13年再办APEC峰会

“主场外交”看头十足

、7次迈出国门,访问22个国家,接待6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会见交流……2013年,中国外交精彩开局。新的一年,面临可能存在的反弹压力,如何“中场守住”,挑战不小。

两场贵宾云集的“主场外交”看头十足。时隔13年,APEC峰会再回中国,将于今年秋季在北京举办。亚信峰会将于5月在上海举行。届时,中国领导人将与哪些国家元首会晤,引人关注。

大国关系方面亦是看点频频。适逢建交35周年,中美如何充实和拓展新型大国关系引人关注,而拟于年初走马上任的新任驻华大使更为此平添看点。分析称,中美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方面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中俄在投资、能源、高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有可能取得新突破,中欧在落实《2020战略规划》、实现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方面将会有新举措。

军队改革着力“能打胜仗”

强军之路或推新举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部署中,“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备受关注。有分析称,以此为起点,中国军队将推进战略性、宏观性变革。

新年开启,在“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下,中国军队如何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如何在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上,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如何更加注重联合地方,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改革路径清晰之后的诸多深层改革引人关注。

从禁酒反奢的“军十条”,到军车换新牌弃豪车,2013年中国军队组合拳改作风的动作频密。新的一年里,包括反腐治贪在内,在整肃军风军纪方面的力度料将持续。

过去一年,中国军队近40场重大军事演习演练活动,17场与外军的多边和双边联演联训,多兵种、高密度的真打实抗引来世界目光。2014年,中国军队将首次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4”联合军演,在“世界战场”上,的亮相备受期待。

2013年,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为核心的航母作战体系建设创造了多个“第一次”。在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战略转型中,2014年,中国航母话题必将继续引来高关注度。

此外,新的一年里,包括巡航在内,中国军队在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坚决捍卫国家方面的举措也将更引人关注。

两岸“深水区”继续攻坚

多项议题有待推进

2013年,两岸关系可谓在“深水区”难中求进。这样的攻坚脚步在今年不会止步。

两岸领导人实现会晤并非短期可实现,不过两岸都乐观其成。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去年见面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互访。国务院台办表示,有关安排正在规划中。互访在今年值得期待。

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将继续推进。作为对话重要平台的第二届两岸和平论坛今年将在台湾举行。此论坛及其它对话平台就政治议题会取得哪些新共识以及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成为两岸关系攻坚克难的指标之一。

两岸高端交流将保持热度。延续惯例,国共两党高层预计今年将择期会面,继续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释放新信息。这将为两岸关系攻坚克难提供新动力。而试图调整大陆政策却仍未脱“”的,今年能否迈出大步,与大陆交往实现正常化、机制化,值得观察。

海协海基两会协商今年任务繁重,将触及货物贸易协议、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多项议题。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协议至今未能在台湾通过生效。今年如何推动已签协议尽快落实,如何克服阻力达成并落实后续商谈成果,有待双方努力。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第3篇

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改革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核心工作,高质量的搞好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是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全国各大高校绝大多数都设有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升级、实践教学革新、教学方法创新,努力培育优秀教学成果。

一、不断更新项目管理理念,确保教学改革项目落实落地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从申报开始,再到中期检查和结项。涉及到众多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和整合,具有涉及范围广、创新性强、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整体运行流程的掌控,一般是由教务处相关教学管理人员来负责,少数学校也会挂靠科研处负责。但由于一些高校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和相关管理人才,这势必会对教学改革项目的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影响其创新性的达成,甚至导致教学改革工作流于形式。

因此,要确保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落实落地,将这一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就一定要丰富和更新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扩充高层次的管理队伍,变被动程序化的管理为主动管理,加强自身对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视程度,不断学习项目管理最新知识和理念,重新审视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教学改革项目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使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真正为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具体运作流程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引导,科学立项

任何一项工程的开端都十分艰难,教学改革项目这一质量工程也不例外。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学术活动,立项科学且符合规律对今后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假如,在立项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对今后的研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引导,保证教学改革项目科学立项。

项目立项前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本年度的立项指导思想和立项建议范围。作为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对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起着灯塔性的指引作用。

在项目立项申请审核时,应详细考察该项目的立项申请表,具体包括项目组成员构成(项目组成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比例、项目组成员获得校级以上奖励比例、项目组成员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项目组成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立项依据合理性(立项的可行性、立项的实用性、立项的紧迫性),项目类别及资金申请额度相符度,项目安排科学性指标,预期达成的成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经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严格把关,科学立项,确保所有立项的教改项目都符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二)合理监控,跟踪管理

教学改革项目监控是一项动态的监管过程,教学管理人员应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监控,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合理的监控才能避免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后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流于形式。期中检查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对教改项目进行期中检查是保证其顺利结项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需要项目负责人上交教改项目中期检查表,向项目负责部门报告进展状况。管理人员应着重检查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以及资金阶段性使用情况(资金按计划使用的程度、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同行听课、座谈会、观摩课等多种形式,检验检查教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把对教改项目的管理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这将有利于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展状况,全面了解项目的进展运作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顺利结项。

(三)严格结项,推广成果

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验收应当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和推广性,注重改革对相关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借鉴和推广应用。评价一个项目能否结项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切合实际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结项时,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具体的相关结项材料,具体包括结项登记表、项目成果(包括论文、调查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管理部门应聘请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进行民主评议,明确专家评议指标,着重考虑研究成果应用指标(已取得的效果、影响的广泛程度、未来项目的可扩展性)以及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项目鉴定时,应着重考虑教学改革的效果,考察教改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两大指标,创新性包括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的创新;实用性则包括该项目成果在校内的实践情况和校外的推广情况。

评价在大学里的任何改革是否成功,归根结底到最后都是落脚在人才培养上,大学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大学,看一个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考虑其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具体指标包括学生的满意程度和对人才培养产生的持久性效果,学生对于该项目涉及到的教学和课程改革评价高,那么这个项目才算真正的成功。

项目评审应保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相关专家可结合结项材料或者通过实际观摩课堂、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项目的结项情况。对于少部分没有达到结项要求的项目,应对其进行严格督促,使其顺利结项,切不可仓促盲目结项,导致教改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

三、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力度,全面提高项目质量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加大对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力度,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研究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研究型高校建立意义重大。学校方面,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给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和谐活泼的创新氛围。各大高校应以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契机和手段,大力创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静.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第4篇

这次全县人事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会议以及县委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研究分析我县人才人事工作,明确今年我县人才人事工作的各项任务。下面,我结合传达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去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的经验,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根据中央决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紧接召开了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会议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研究确定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思路,全面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事人才工作任务。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国内国际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重点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同志的讲话指出,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关键在于培养和使用好人才。

中央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事关全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整体性推进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在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总结我们党人才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对人才的地位、作用、标准和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发展。会议指出,要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科学人才观的要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二是要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人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三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着眼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三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四是紧密配合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展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做好人才人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后召开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探索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各项人事工作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市场建设方面的工作;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在大局下找准位置,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阐明了人事部门如何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工作的总体思路。

全省人事局长会议于2004年3月16—17日在广州召开,各地级市、县(市、区)人事局长和省直单位人事处长参加了会议。省人事厅长谭璋球同志作了题为《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再创广东人才工作新优势》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人事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两种意识,把握好两个规律,处理好三个关系,建立健全四大机制,重点推进十个创新。为我县人才人事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人才人事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004年,我县人才人事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大、**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全省人事局长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导,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引进为重要途径,以用好人才为根本措施,促进各项人才人事工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才效应,为我县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我县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制度建设和宏观管理相对滞后,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够明显,人才流动的体制尚未完全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的区域优势落后于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大提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采取多种方法稳步增加人才数量,多种形式提升人才素质,多种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多种途径实现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多个方位营造支持人才创业的社会氛围,为我县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要牢固把握好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把握好这两个规律,是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打造规模大、层次高、结构合理、集聚力强、效能高的人才优势的必然要求。人才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就人才个体而言,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遵循着由人力向人才转化、能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就人才总体来说,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诠释了具有创新能力的群体总是不断取代丧失了创新能力的群体。人才的成长和转化,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培训制度和模式,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沃土,是人才从低层次水平到高层次水平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这一规律要求我们用人要用其时,用其长,克服“论资排辈”现象,避免因错失人才价值实现的最佳时机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要以科学人才观为导向,增强人才人事工作决策和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环境,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的障碍,防止和克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

在准确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具有社会性、再生性、能动性、时效性和可持续增值性等特征,加深对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证,人才支撑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我们要着眼长远的适度超前和资源最优化利用的经济性原则,以人才市场化配置为基础,健全人事法制建设,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发展。紧紧抓住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点,纵向实行分层管理,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其他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多渠道、分梯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横向实施分类管理服务,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服务办法,实现各类优秀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发挥人事部门依法管理人才职能作用的关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努力形成“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开发、第一资源推动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促进第一要务”的新格局。在党管人才的新格局下,人事部门是依法管理人才的职能部门,是人才强县战略实施的具体组织者、操作者,主要是抓人才资源的预测、规划、开发和提供公共人事服务,大有可为,更有可为。我们人事部门要自觉在大局下找准位置,履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来。对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中遇到的问题,对人才人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领导汇报,主动争取及时指导和支持。要了解本地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主动地提出各项事业发展中有关人才人事工作的意见、建议,并搞好服务。当前,我们人事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结合审批制度改革,对自身的职能进行一次认真梳理,该取消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把不该由人事部门办的事或不是本级人事部门管理的事坚决削减下来,做到“不越位”;对应保留的事项要进一步规范,把该由人事部门管理的事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把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分离开来,做到“不错位”。

二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与用好人才的关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三个关键环节。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培养,壮大人才队伍,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吸引,调剂人才余缺,集聚人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通过用好,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应。人才培养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我们要有战略眼光,舍得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多方筹谋,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人才引进是打造我县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吸引人才的重点是急需、紧缺人才。我们要善借外力,“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开纳贤之路;用好人才是打造我县人才优势的根本措施,用好人才的重点是用好现有人才。我们要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为原则,给予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不断优化环境,从各个方面为人才施展才能、实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提供舞台。保障人才的合理使用,关键是机制,要做到用得其所。同时要保障人才的各种合法权益。

三是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与人才结构的关系。提高我县人才总量是人才人事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是人才队伍的基础,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人才质量是人才队伍水平和竞争力的核心,我们要把它作为人才队伍的生命线来抓,做到在发展人才总量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人才的质量,既不能为了追求总量而忽视质量,也不能为提高质量而压缩总量。人才结构是发挥人才队伍最大效应的保证,我们要一定在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上,搞好人才结构调整,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动态协调,使人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四)要建立健全四大机制,重点推进十个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以人才自由、有序、合理流动为目标,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要以机制的完善带动工作的创新,重点是:进一步抓好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有特殊津贴专家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创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与机制、体制、机构和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方面有创新;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有创新;加强能力建设,在实施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有创新;采取有力举措,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有创新;坚持“凡进必考”,在改进公务员录用、调任方式,完善考核制度,疏通“出口”,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方面有创新;实现人才资源整合方面有创新;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才市场规范化发展、市场化改革、社会化服务、区域性合作,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服务方面有创新;积极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在为民营企业、缴税大户、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园区提供服务方面有创新;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在人事宏观管理、信息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方面有创新。

三、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导,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公务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服务水平,公务员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导,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公务员队伍,这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

(一)健全考试录用制度,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全省人事局长会议指出,要规范报考及准入条件,改革考试录用定时定期制度。每年上半年的考试主要面向社会及应届毕业生,下半年的考试主要面向第二年的毕业生。我们要积极探索县、镇两级招考高素质公务员的新途径。试行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乡镇公务员。积极探索分类、分级、分等考试的办法。完善统一组织、封闭管理、统一抽调考官的面试办法和面试“双抽签”制度,着力解决面试的公平公正问题。根据面试要素和职位特点,在以结构化面试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面试方法,推进大幅度考官资格制度,建立聘请社会监督员制度,提高面试水平和公正性。积极探索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命题资格制度和试题质量评价制度,提高笔试水平。要加强对机关进人和考试录用的监督管理。要强化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管理。依照中组部、人事部即将统一制发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登记表和录用备案(审批)表,登记、采集身份取得情况及个人信息,作为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合法身份的证明。从今年起,进入机关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凡不能出具地级以上市组织人事部门录用通知的,一律不予核发工资;凡不具有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合法身份的人员,一律不予任职,也不得在党政机关中流动。要推行拟录用人员公示制和录用结果备案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各镇、各单位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开展大规模培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部署和我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五年内将我县公务员轮训一遍,确保每一名公务员参加培训年均12天以上。规范国家公务员四类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要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方案,保证新录用的公务员100%的参训率。切实抓好公务员任职培训,对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时间进行研究,保证培训质量。继续抓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今年要重点抓好开展《行政许可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培训,还要抓好英语培训和人事系统业务培训等工作。

(三)完善奖惩制度,探索简便易行的考核办法。今年要在全县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大批先进典型,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公务员要给予崇高的荣誉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积极探索简便易行的考核办法,推进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以业绩考核为重点的考核体系,探索优秀档次的比例与单位行风、业绩评议相挂钩的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把它与公务员任用、晋资、辞退、培训密切挂钩。凡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要离岗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有关规定坚决予以辞退。

(四)继续推进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要认真按照省的要求,推广实施统一岗位津贴制度,以公开透明、有效激励、严格监督为原则,清理规范政策外津贴补贴,归并简化工资收入结构,适当拉开职位职级分配收入差距,加大激励功能。不断完善机关公务员工资收入政策,使机关公务员工资收入制度更好地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差别。清理过多过杂的特殊津贴,对特殊岗位、机关特殊专门人才实行特殊的工资、津贴政策。结合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机关单位福利体系。与有关部门研究探索机关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

四、坚持以协调发展为纽带,统筹做好其他各项人才人事工作

人才人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人事系统内在联系的工作职能分工格局,也有系统外密切关联的互动承接,协调发展是一条重要原则。

(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研究探索我县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公开招聘、分配制度改革、未聘人员安置分流和人事等改革措施,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制化进程,形成改革的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部署、协调推进、综合配套的工作思路,以推行聘用制度为重点,统筹部署,协调推进。要积极稳妥铺开推行聘用制工作,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基本建立起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基本内容的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的接轨,积极受理人事争议案件,维护当事双方合法权益。

(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建立一个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的认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客观、公平、公正为原则,适应经济成份、经济利益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和人员资质国际化的要求,调整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领域,创新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规范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价体系。坚决执行国家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的规定,实行评聘分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要逐步完善“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人才评价要从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品德、重知识、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人才评价范围要尽快延伸到受聘于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人才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加快探索考试、评审、考核、直接聘任等多种评价手段。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范围和层次要拓展,要健全考试管理措施办法,严肃考风考纪。去年省人事厅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公示办法》、《广东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年还将出台《广东省严肃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纪律若干办法》。这四个“办法”和“意见”是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严肃考试纪律,调整评审标准,创新评审模式,规范评审程序,增强透明度,力求客观公正的配套措施,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急需先建、逐步推开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法规体系,发挥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对人才培养、配置、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协会工作,组织开展人才交流行业评议和自律活动,树立行业整体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大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力度。要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来开展,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学习。优化整合多种教育培训资源,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要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教证年审制度。今年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五)千方百计完成干部安置工作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和中发[2004]7号文件精神,把接收安置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对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挖掘潜力,拓宽安置渠道,把计划分配干部安置好。根据我省《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的意见(试行)》,按照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制定管理服务实施细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这里,我特别强调企业干部的稳定问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人发[2002]82号、中办发[2003]29号和粤办发[2003]24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落实。另一方面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干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暂时的生活困难。通过宣传教育,把广大企业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共同维护好团结稳定的大局。

(六)进—步推进人事法制建设和人事宏观调控等工作。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进人事工作依法行政。切实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搞好人事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机构的清理,确保人事许可(审批)的有效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培训学习,组织实施全省人事专业“四五”普法第二次考试。以提高立法层次和质量为宗旨,建立健全人事法规体系,为吸引、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保障人才权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建立健全人事执法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健全、运转规范、监督有力的人事执法机制。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人事调研和人才理论研究工作,为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出谋献策。做好人事宣传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创新人事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继续抓好“**”人才规划的实施,认真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人事宏观管理体制,形成规划、计划、统计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工资统发工作,建立人员编制和工资计划与预算拨款相结合的制约机制。完善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加大人事监察工作力度,严肃人事工作纪律。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创新方法,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七)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及时了解情况、收集意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县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认真总结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省市有关文化、科研、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的部署,选择一些单位先行试点,然后全面推进。三是推动相关体制改革。进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研究建立控制机构编制增长新机制。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根本目标,抓好人事编制干部队伍建设

在党管人才原则下,充分发挥人事编制部门职能作用,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根本目标,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这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事系统工作队伍。

(一)加强学习调研。人事编制工作者要不断改善学习,把个人学习融入集体学习之中,把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结合起来,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做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模范,使人事编制部门率先成为学习型机关。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搞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了解人才愿望,总结基层经验,找准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对策和措施。

(二)提升能力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事编制干部肩负重托,责任重大,要出色完成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人事编制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个人都建立起适应本职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抵御不良思想侵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严守廉洁奉公。人事编制部门要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要立足防范,教育广大人事编制工作者牢记总书记重申同志“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多做少说,甘于奉献;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八项要求,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公道正派、勤政为民,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经得起各种考验;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要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会议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