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场教学培训

现场教学培训

现场教学培训

现场教学培训范文第1篇

1 安全培训意义

对于企业职工而言,做好安全培训十分必要,是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规,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各行业规范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未经过安全培训的员工不得在高风险岗位工作,可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安全工作生产的需要,更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法律规规的重要举措。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安全事故的产生都离不开人这一基本因素,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业或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也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事故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不出现胡乱指挥、违章操作的局面,那么整个安全风险必然会大大减少。因此在员工工作之前,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十分关键,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操作水平重要途径,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主要手段。

2 现场教学分析

2.1 现场教学特点

所谓的现场教学主要指的是老师组织学生到实际的事故现场去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这种培训措施是根据事故发生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以及产生原因,有针对的对事故的产生原因、引发后果作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材料内容的不同来断定的,但是各种现场一般都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多,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措施之一。

2.2 现场教学的类型

根据安全培训教学要求及教学活动性质,现场教学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2.2.1 生产性的现场教学

结合专业技术特点及其要求,组织学员到生产一线,对口专业工厂、校办工厂的生产劳动场所,既对安全生产劳动进行参观调查研究,又向生产劳动者学习,并参加一定的生产实际操作,以增长生产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劳动技能。一般时间较长,学习与生产同步。

2.2.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性质的现场教学

结合安全培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需要,到有关的工厂。第三产业部门的现场,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边参观边学习,有助于学员理解理论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阔眼界。

2.2.3 参观性的现场教学

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员到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单位、事故现场参观,提高学员的认识,进行生动活泼的培训教育、虽然时间较短,但印象深刻。

2.3 现场教学的方式方法 现场教学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3.1 辅助学生学习新内容、新教材的现场教学

一般是在学习新教材之前,老师组织学员到现场去参观和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使学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理论、新工艺。

2.3.2 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现场教学

在学员学习了解新知识之后,组织他们去现场进一步调查。参观或观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了解其在生产部门的应用情况,以巩固所学知识。

2.3.3 掌握安全生产劳动技术有现场教学

学员初步理解劳动生产的基本原理之后,到生产现场参加一些实际生产操作,使学员初步掌握安全生产劳动技能。

2.4 现场教学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注意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实际现场指导工作和教学后的总结工作。

2.4.1 现场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要求职工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采用现场教学法,可及时灵活地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例如在某联合站对集输工安全培训时,受训职工通过对联合站工艺流程的分析讲解及各岗位职责的说明,不仅明白了工艺流程及原理,更主要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干的道理,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操作技巧。

2.4.2 走出重知识、轻技能的误区

传统的培训观念是给学员灌输新知识,希望通过更新知识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经常采用教学方法是课堂上者讲,学员听,至于学员是否能听懂,掌握多少,效果如何,所讲内容是否适用学员实际工作或学员是否掌握会用很难判断。实际上工人安全操作技能的获得是较慢的,知识的遗忘是相对较快的,而技能一旦获得就不容易失去。因此走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提高的培训路子就显得非常迫切。采用现场培训职工理论和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如进行焊工安全培训时,大部分学员仅在理论上了解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一旦进行实践就无所适从。培训时设计模拟环境让学员选择灭火器和模拟操作灭火器,再设计仿真现场实例进行操作,最后通过讲评让学员自我鉴定,从而使他们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得以提高,学员结业时安全技能全部达到岗位技能要求,效果非常好。

现场教学培训范文第2篇

毛 盼

2015年9月19日到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改进现场观摩会,在学校卓越楼聆听了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山东昌乐一中、杜郎口中学的各位老师和专家精彩的观摩教学及报告,我感觉这是非常好的一场培训,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法理论值得我们去学习,好多好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作为我们今后的指导,我们今后应该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而且应该在全校,甚至在全学区都应该学习和交流。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的",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他报告,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的教学经验。各位老师及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各位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里十分叹服谈们教学实在是高,教学方法实在是好知识是非常的渊博。听了这些老师的课,是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趣味化,艺术化。

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我对{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现场教学培训范文第3篇

当前教育培训市场之乱象

当前,在培训市场快速扩大的同时,培训投诉飙升,即使是品牌培训机构的公信力也不断下滑。在培训市场虚假繁荣的背后是培训市场乱象丛生、动荡不定。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培训机构频遭倒闭门,学生学费无形蒸发,追讨无门。2009年末,高端英语培训机构开始频现倒闭、破产门。从当年1月至10月底,有海外背景、号称“百年权威”的灵格风在香港、深圳、上海、武汉等地的培训中心多米诺骨牌式地倒闭。每一个培训机构的倒闭都伴随着破产、停课、卷款逃跑,每次都有数百学员上当受骗、百万学费不翼而飞。由于行业内监管不到位,名义上多部门管理但谁也不负最终监管责任,处理过程中各部门互相推诿,学生们无处申诉,维权困难重重,追查和处理过程旷日持久,退赔学费最后大多不了了之。第二,培训骗局猖獗,新骗术渐趋高明。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是由社会对考试,对文凭、证书的持续需求来撬动的,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培训欺诈“毁人不倦”。目前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虚假宣传”,虚构或假冒培训资质或夸大其词。培训机构最常用的忽悠三招:一是高通过率,不过数据是自己虚构的。二是豪华专家组授课,实际上是让一般老师甚至让学生滥竽充数。

三是号称一手包办,提供的却是假合格证书。培训骗局渐趋高明,并呈集团化的趋势。总体而言,这些欺骗的伎俩都是企图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学生作出错误的培训选择,极大地败坏了培训行业的声誉。第三,培训投诉飙升,培训全行业诚信度急速下降。据200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在当年受理的投诉增幅前十位中,教育培训投诉年增长率为63.5%,位居第三位[3]。这些投诉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承诺无法兑现。宣传时夸大师资和教学成效,连续参加培训缴纳高额学费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二是不履行合同,不按约定或协议开展培训。如不按时开课,耽误考生备考时间;学生要求退款时,培训机构又往往推卸责任如归结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或强调是学生的过错而拖延甚至拒绝退款等,这是一些培训机构的惯用伎俩。总之,因为一些培训机构不诚信经营,培训行业投诉逐年增多,行业诚信度急剧下降,学生报班时顾虑重重。第四,在职教师参与培训兼职,造成教师人力资源隐性流失。在培训市场巨大的需求面前,在职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就成为教育机构和家长争相追逐的对象,教师在课外兼职供不应求。与学校内按部就班的工作和僵化的考核制度相比,一些老师或半推半就或主动亲为,都会“理性”地选择在课外兼职。课外兼职的高薪又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上“偷空减料”,补“小灶”荒废了本职工作,形成教师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人为地制造了教育不公,败坏了教育风气,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诟病。

二、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

1.培训行业资格准入制度、行业标准缺乏,培训企业良莠不齐培训市场虚假繁荣的背后,暴露的是培训法规建设的滞后和由此而来的培训过程监管的缺失。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没有制定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被广泛认同的“行规”,培训机构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咨询公司做培训业务。监管机制不健全,加速其不正当运营。行业自律机制还远未形成,众多培训公司各自为政、自生自灭,导致培训无序泛滥,整个市场呈现散、乱、弱的特点。

2.名义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负责与传统行业都有清晰的主管部门相比,培训市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培训管理机构的缺失,恰恰相反,培训部门不是少了,而是过多过滥了。目前,对培训机构有管理权的部门众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能对培训机构进行管理,而且不同的培训机构一般都有不同的管理部门。为了能进入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几乎所有的行业协会都推出本行业的考证体系,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从业资格、美容师资格考试等等,授权有关机构开展培训,导致对培训授权或审批机构多如牛毛。即使一些做得较规范的地方,也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但在工商行政部门审批的营业执照中也含有“文化培训”和“教育咨询”的类别[4]。培训市场审批主体过多,监管主体不明,审批标准和管理手段不统一,一旦培训发生纠纷,由谁来处理和监管就不甚明确,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难以对培训机构实行有效的管理,这实际上纵容了培训机构的违规办学行为。

3.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快速洗牌,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随着竞争加剧,教育培训市场洗牌加速,培训机构短期投机行为加剧而无暇顾及机构的长远发展,扰乱培训市场秩序。究其原因,一是业内无序甚至恶性竞争。为了吸引学生,一些机构一方面胡乱承诺教学效果,片面夸大教学质量,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降低授课成本,不惜用普通教师冒充名师,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二是成本增大,利润空间缩小。近几年来,由于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使家长对培训学习硬件、软件特别是师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培训机构选择交通便利的高档写字楼作为教学场所,聘用知名度高的专家教师授课,还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在教育服务水平上下足功夫。教育培训不得不进入“三高”时代,即培训机构的宣传费用高、教学硬件要求高、教师课酬和员工工资高。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5]。但高成本、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收益。高成本以及快速收回成本并盈利的压力,迫使一些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往往采用杀鸡取卵的短期投机行为,从而加剧了培训市场的混乱。总之,由于没有行业准入规则,致使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由于培训市场缺乏制度保障和明确的监管部门,导致监管的缺失,加速了其不规范的运营和恶性竞争,导致培训市场的畸形繁荣和乱象丛生。

三、规范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对策

由于培训市场的管理部门不明确,监管的法律依据又处于缺失状态,培训资格审查、收费标准、办学场所、税费征收等均处于缺位状态。同时,还埋下种种安全隐患,如很多培训场地光线弱,消防通道防火设施不能达到要求,学生受骗事件频发,合法权益缺乏应有保障。因此,对培训市场进行规范和整治,迫在眉睫。

1.落实管理部门,明确监管责任为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必须明确政府监管部门。首先,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到工商部门注册,获得营业执照,落实企业身份;在税务部门登记,保证从事培训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照章纳税,防止税款流失。培训机构既有了企业身份,一旦发生机构倒闭,法人卷款逃跑,就以商业欺诈罪论处。其次,考虑到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培训机构取得合法企业身份后,还必须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资质审查和监督,取得办学资格证。教育部门按照培训企业“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培训机构的场地、师资、课程等进行资格审查和年度审查,以审查其是否具备办学资质,合格者颁发办学许可证。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过程监管。

2.推行培训机构资质准入制度,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首先,要加快制定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其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尽快出台教育培训机构资格标准,包括师资、场地、资金等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以设定培训学校的办学门槛。再次,严格执行教育培训资格准入制度,符合标准的机构才能登记,才允许招生,否则,不予注册,擅自招生的要依法取缔,从根源上保证培训机构的资质,避免鱼龙混杂,使受教育者能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教育服务。

3.实行培训机构资质年审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监管为了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首先,实行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年审制度。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辖区内的培训机构进行年审,年审不合格,取消办学许可证。其次,加强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培训中的管理、营销、授课等行为,严厉查处“超范围培训”现象。每学期中,要对培训机构进行1~2次突击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勒令停业。第三,设立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评级,评估结果定期,以确保公众能选到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第四,制定不同级别培训机构分级收费指导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以引导培训机构不断提档升级。第五,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建立培训信息平台,适时教育培训机构评价等信息,积极探索培训质量考核机制。及时信息预警,以避免一些不良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公众信息不明进行欺诈。最后,畅通举报和申诉渠道,及时受理家长和学生的投诉,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成立培训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由于培训市场过于庞大,管理成本巨大,要彻底根治培训市场乱象,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更多的还要靠加强培训行业自律。首先,要制定培训行业守则。制定行业内部公认且能自觉遵守的行业守则,这是行业自律的前提。其次,成立培训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的基础。其职能主要是对本行业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培训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再次,要建立行业内长效监督机制。当学生权益受损时,有一个行业内部的投诉平台;当一些机构出现不职业的行为,成为行业的害群之马时,行业协会要通过预警等手段将该机构逐出本地乃至中国培训市场;当某一家机构倒闭时,可以在协会内协调资源,让学生顺利转到其他机构继续学习。

5.推行培训机构保证金制度,维护学生权益当下,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租赁校舍场地经营,一旦机构倒闭“,跑了和尚没了庙”。特别是碰到挪用办学经费、恶意终止办学的培训机构,学生利益受损,往往只有自认“倒霉”的份儿。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培训市场秩序,应借鉴不少行业推行的缴纳进场保证金的做法,在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之初就实行培训机构保证金制度,以防患于未然。保证金主要用于民办培训机构终止时退还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并要根据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业务的收费标准,按比例提高培训机构准入保证金门槛和额度,以保证一旦发生培训质量问题、乃至培训机构关门破产,培训管理机构就要先行赔付受训者[6],以维护受训者的权益,降低培训风险,促进培训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现场教学培训范文第4篇

一、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时代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指在组织的规划引导下,采取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高效的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形成组织规划引导、个人自主择训,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参与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融入了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体现出在开放的大环境中确立开放的思维、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竞争的姿态,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1、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行政运作方式的相应改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客观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实施途径和运作手段已表现出不太适应的一面。新时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应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应当相应地体现出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现阶段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形式上缺乏一定的开放性。由于采用组织安排和上级组织调训的形式,干部自主参加教育培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干部既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培训,又不能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妥善地解决好工学矛盾,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无行政主管单位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由于体制的原因,缺少参加教育培训的正常渠道;二是实施途径上缺少一定的自主性。由于教育培训的内容统一、模式单一,与干部需求的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不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影响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运作手段上缺乏一定的竞争性。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择优规则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制约等原因,资源利用“各自为阵”、“体内循环”,条块分割现象十分突出,因而不能很好地整合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上述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来加以解决。

2、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新任务,应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新变化的迫切需要。跨入新世纪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结细刹慷游榈氖导剩岢隽恕按蠊婺E嘌蹈刹浚蠓忍岣吒刹克刂省钡男乱螅刹慷越逃嘌档男枨笕找嬖龀ぁ>咛灞硐衷谝皇墙逃嘌敌枨蟮墓婺S牍ハ啾冉氏殖龀杀对龀さ奶疲欢墙逃嘌敌枨蟮哪谌萦牍ハ啾瘸氏殖龆嘣那魇啤R虼耍鼋龀榈鞲刹康揭哉卫砺叟嘌滴鞯母骷兜承U#邮苣谌莸ヒ弧⑿问酵骋坏呐嘌担炔荒苈憬逃嘌倒婺5男枨螅植荒苈憬逃嘌的谌荻嘣枨蟆6源耍匦氤浞终虾屠萌缁岬母髦纸逃嘌底试矗峁哺钦卫砺邸⒆ㄒ抵丁⒒炯寄堋⒀Ю坏热轿欢嗖愦蔚慕逃嘌挡罚垢骷陡骼喔刹吭诮逃嘌瞪细鞯闷渌?BR>3、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探索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举措的迫切需要。当前,效益不高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效益不高又主要体现在教育培训的质量不佳和成本较高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培训基地的确定上缺少选择性和竞争性。在实施某项培训项目时,没有着眼于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做到“因地制宜”、“优胜劣汰”,从提高培训效率的角度,选择培训基地。由于缺少竞争生存意识,各教育培训机构质量观念和成本观念不强,培训效益长期得不到提高。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举措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按照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中选择或组合质优价廉的教育培训资源,这样既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又提高了教育培训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教育培训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重复建设,降低了教育培训成本。

二、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教育培训社会化在组织形式上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进程。

1.树立新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人本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观念。

人本化理念。确立干部教育培训人本化的理念,就是一切从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确认干部自我要求教育培训的基本权利,满足干部个人多层次需求,促进干部个人的全面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眼于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努力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同样,作为干部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争取教育培训,要用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市场化理念。树立干部教育培训的市场化理念,就是依据市场经济竞争择优、自主开放的特点,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和竞争参训相互结合、组织推动、市场拉动互相作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由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决定教育培训的市场,由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和质量决定干部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教学,共享全社会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要树立人才资本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确立干部教育培训是培训生产力的观念、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要树立教育培训需要组织、社会、个人等方面多元化投入的观念。

法制化理念。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必须树立法制化理念。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法规体系,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开评估和有效监管,营造公开透明、竞争有序、运作规范、恪守诚信的市场体系。要依法维护各类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放性和有序性。同时,要树立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是法定义务的观念,干部每工作一段时间,必须强制性的接受教育培训,使干部教育培训从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管理。

2.搭建新平台。采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和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出发,搭建干部教育培训新平台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础工程。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对现有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通盘考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的确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专业设置和地域分布;二是建立市场观念下的投资机制,开发新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求,调整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划拨方式,发挥资金对教育培训的调节作用,对需要新开发的培训项目,通过教育培训资源的评估,择优选定项目开发机构,教育培训的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拉动市场化运作,培育和开发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新的教育培训资源;三是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开发“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超市”。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向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产品目录,采用市场招标的形式,设计“制造”出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优价廉的“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超市”,搭建成覆盖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学历学位等新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四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发虚拟教育培训基地——网上教育培训中心。建立网上教育培训中心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新型教育培训平台。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大纲,面向社会招标,按教学大纲制作网上教学电子产品,并通过开发相关的管理软件,实现异地分散适时学习培训、考核测试和全过程的培训档案管理。网上培训中心的建立可以使干部教育培训实现自主性和互动性,既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共享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层次和内容多样性要求,还能切实地解决好工学矛盾。

3.创建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组织形态是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参训人员的组织具有开放性、培训机构的选择具有竞争性、培训秩序维护具有规范性,因此,创建社会化教育培训新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本前提。第一,要建立干部主动参加教育培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干部任职资质制度、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等,规定各级各类干部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最少学时数,规定各级各类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达标的时限,即对各级各类干部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容、标准、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并赋予一定的法规效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干部本人结合自身实际上,自主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第二,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机制。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从社会各界遴选一批涵盖各类教育培训的专家,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专家库,需要对某一具体教育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时,从专家库中抽选相应的专家组成项目评估小组,独立承担评估职能。通过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评估工作意见》及《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评估标准》,明确资质评分办法、培训资质等级划分办法和培训资格确定办法。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硬件的评估。主要是对师资力量、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规模进行评估;二是教育培训软件的评估。主要是对教学方案设计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办学信誉进行评估;三是教育培训费用的评估。主要对教育培训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评估,体现优质优价。通过评估,确定培训资质等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资源。第三,建立培训项目的市场竞争选择机制。通过制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招标工作意见》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招标实施办法》,对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培训机构。招投标的基本流程是:教育培训项目立项,制作标书,向社会招标公告(包括教育培训内容、要求、规模和承接机构的资质等级等),投标方提交标书,从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成立评标小组,开标并对投标方进行实地考察,评标及推荐,中标信息,发中标通知书,提交评标报告,签订委培合同。

三、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组织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并不是简单地把干部教育培训推向社会。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过程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按照“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牵头抓总,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要求,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具体地说应承担以下的职责:

1.制定总体规划和各级各类干部岗位素质能力标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干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在对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行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适时向社会各教育培训机构公布,为社会各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宏观指导。在制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的同时,还应当研究确定各层次各类别各岗位干部的素质、知识、能力标准,并让所有的干部清楚地知道各层各类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具体的技能标准。为了保证标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还应定期的对上述标准适时进行修改。上述标准的制定在对各级各类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提出了强制性要求的同时,也为各级各类干部自主参加教育培训提供了依据。

2.指导协调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按照干部教育培训的总需求,指导性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专业设置和地域布局。采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建立“组织引导”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社会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新机制。一方面通过定期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资质评估,优胜劣汰,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者被取消,或者被具备资质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兼并;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信息,以教育培训需求来引导社会教育资源的投入、改造、重组、变更,让教育培训需求市场来调节教育培训资源的配置。

现场教学培训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发展路径

 

在世界经济频繁波动的现代经济当中,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甚至在经济衰退侵袭很多行业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却出现了勃勃的成长生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有错时效应,各层人士对教育的需要是刚性需求。而且教育投资还是一项终身投资。二是因为教育培训业的反经济周期性。金融危机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危机还使得一些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市场上求人倍率继续下降,失去工作和准备就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增加就业筹码,以便经济复苏后,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人们参加教育培训就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是教育培训行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社会和育人功能,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形势下教育管理论文,对教育培训只能重视、不可轻视,必然通过加大投入和颁布各项支持性措施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巨大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同时,信誉、质量等问题也都暴露无余。为了对教育培训行业更好的实施监管,在赋予教育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

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是近二十年里面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管理的法律基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全国各省市均出台有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审批、机构变更审批、机构终止审批、招生简章审批、招生收费审批、年度审核。整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似,且审批的比重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中所规定,各省、自辖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关于换发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知》,2010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未取得新版办学许可证者,一律视为无证办学。无证办学均视为市场不准入。

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二、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设置不合理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从业范围重叠,培训行业机构过度饱和,形成恶性竞争。培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争,价格过低导致教育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就是培训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那些不符合办学条件无法取得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学校难以引资改善办学条件,也无力吸引优秀教师执教,进而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随着公办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将更高,更难拿到许可证。如果设的门槛过高,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要求时,门槛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

(二)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类别管理缺位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完成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还渐渐由点及面形成了涵盖各类教育培训方向的网络,如今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IT、语言、基础课程等几大类,艺术、职业技能、学位资格、婴儿教育、亲子教育等一些新奇的课程变得随处可见,几乎所有消费者能想到的培训项目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传统的几大培训项目的课程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划分的越来越细。而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资质标准是针对学校特点设置的教育管理论文,并没有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的教学期短和授课灵活和教学内容市场化以及学生少、对场地要求不高,这些特点并没有被资质设置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真空的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中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遭到了挑战。

(三)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程序过于复杂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投诉者首先会找到资质审批单位。资质审批单位为了躲避相应责任,制定了极其苛刻的资质标准和极其繁杂的审批程序。教育培训机构为申请资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负担,忽视了培训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限制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四)审批部门多,管理部门少

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培训机构,审批部门都有所差异,有的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这就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缺位,管理混乱。近几年由于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办学门槛高,这些教育辅导机构几乎都达不到办学所需条件,于是打起擦边球,都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私下开展教育培训。

三、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的设计

(一)市场容量总量设计与控制

市场容量主要是指教育培训服务的需求量,市场预测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掌握新知识、教育产品、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容量的测定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科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教育培训的市场容量是控制市场中培训机构数量的重要依据。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培训需求总量,综合考虑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量,来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总量规模和准入的进度安排。

(二)市场资质标准科学设定

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是其生存之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有不同的资质标准。第一资质必须有详细的分类主要应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规模。第二资质必须由教育部门统一发证,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统一制定资质标准。第三资质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和市场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三)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合理简化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一表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年检、网上协同审批等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席审核制度,联席审核应该实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统一受理、集中办件、承诺办件、特事特办、先批后办。并实行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对协审部门有协调权、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制度建设。

(四)完善、明晰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主体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规定,经营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国家应尽快出台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教育管理论文,制定具体的标准,同时明确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业务的监管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改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从严规范借教育咨询公司名义打“擦边球”从事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对于私人性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上发挥作用,严格规范其发展;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培训应与政府、学校脱钩,可以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也可以并入其他培训机构;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服务,应由市场和政府双边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部分付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委托部分机构实施,由“政府调控价格”,按市场需求杠杆和公平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同时为吸引更多更好机构加入培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同时附以机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董秀华.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143-156.

[2]侯可文,李英.国有教育培训机构走出困境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5 (11):18-22.

[3]翟立新.印度IT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察与研究[J]. 《江南论坛》. 2010(4):78-84.

[4]夏永林,俞驰,刘立.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 技术创新管理. 2008:56-58.

[5姚永强.论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垄断及其规制[J]. 教育与经济. 2008(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