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现场审计

非现场审计

1.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持。

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使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确定具有潜在风险的审计领域,为审计计划提供支持。

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层次分解、量化计算等策略,对反映业务经营各个方面的基本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权重分配,加权平均后形成被评估对象的总体风险,为根据风险大小确定审计重点,制订审计计划、合理使用审计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2.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可以为分析性复核在审前准备阶段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持。

在审前准备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分析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重要比率及其变动趋势,指出高风险领域之所在,为具体审计方案的制订提供支持,可使审计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效果。

非现场审计系统对分析性复核在审前准备阶段的运用提供的技术支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助于审计数据接口,非现场审计系统中,收集存储了大量的账务数据,为审计准备阶段获取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第二,非现场审计系统中,提供了生成指标定义和生成机制,用户可以自由组合算子,定义审计分析需要的各种派生指标。相关基础账务报表数据导入到系统中之后,系统自动计算出派生指标,供审计监测、分析使用。系统可以使用的算子包括:

(1)代数类算子:如+、-、×、/、ABS、SIGN;

(2)时间类算子:如月均、季均、年均、比上月、比上季、比上年、月初,季初、年初;

(3)账务类算子:期初借贷方余额、本期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贷方余额。这些算子的组合,基本可以覆盖审计人员在分析性复核过程中指标计算的需要。

第三,系统还可以通过列表、曲线图、饼图、柱状图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具体展现,使得观察数据更为直观、方便。

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前准备时通常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被审人任期内所在行的主要综合经营指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等,并分析其结构及趋势变化,为具体审计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支持。我们可利用非现场审计系统,在“审计监测”模块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监测指标”,提取包括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考核利润、中间业务净收入、各项存(贷)款占比、增量存贷比。余额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贷款利息实收率,资产收益率等反映综合经营情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责任审计所需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只要现场审计人员需要,可随时获取不同币种、不同时间频度、不同机构的任何时间段的指标数据,还可对指标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等,对分析结果进行列表、曲线图等多角度直观展现,并通过分析各指标变动情况,提出异常信息,确定审计重点领域,为具体审计方案的制订提供支持,提高现场审前效率。

3.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问题查找模型以及城综网数据查询子模块,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施阶段的有效运用提供技术支持。

在审计实施阶段,可以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阶段,分析性复核提供的证据可能多数只是一些佐证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实对某一事项的具体认定。但并不影响审计人员利用这一技术方法,因为使用分析性复核可带来人力和时间的节省,特别是对一些不重要的项目,执行该程序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问题查找功能,实际上是为审计人员提供了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操作平台。审计人员利用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运用对比分析、变动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提炼自己的数据分析套路,将自己的审计思路数学化、模型化,便于计算机自动、快速、大面积地分析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重要比率及其变动趋势,发现其异常变动情况,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借助于这个功能,审计人员可以摆脱大量的手工操作,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例如,在“表外授信业务专项审计”中,根据保证金,手续费与相关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非现场系统建立“保证金比率的异常”及“手续费率的异常”等问题查找模型,只要保证金比率或手续费率与标准有差异,系统就会自动提出,使得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再如,审计年度内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付息率与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相符,可据此判断一年期定期存款付息率基本正常,无需花费过多精力逐笔查实。因此笔者认为,问题查找模型可以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施阶段的有效运用提供技术支持。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系统中的城综网数据查询系统子模块,对于机构层面的总账、明细账数据展开分析,以期快速找出那些具体的与预期不符的差异现象。例如,可以在存款科目中快速查找出与“建设银行”字样有关的账户,或者查找出在储蓄存款中以单位名称开户的账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实质性核实与查证。

应该认识到,非现场审计系统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基本解决了分析性复核运用的手段问题,我们还应在理论上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便为审计实践提供切实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借助于非现场审计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进一步探索、研究并应用分析性复核开展工作,促进审计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