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专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标、原则

与其他行业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学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现阶段中医学领域对人才的总体目标是具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使命。

1.1人才培养的管理目标

现阶段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引导下,通过将中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能力、学生各方面素质以及个体知识的有效融合,从而使广大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成为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中医学人才。这种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它能够使广大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多岗位的需求,还能够使学生在零磨合的基础下,迅速融入到工作岗位上,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1]。

1.2人才培养管理目标的构建依据

首先,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医学领域的新纪元。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逐步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模式的转变前提下,我国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目标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中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打造综合性和型创新型中医学人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其次,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人才管理目标[2]。中医学领域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做到不断适应时展的需求,做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再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符合现代化、符合世界需要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而中医药作为人类医学发展中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了社会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学的传统色彩非常浓厚,它能够将时代性与传统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而我国的中医学能否走向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就在于大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现代中医学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构建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目标。目前,我国中医教育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型、重复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受古老的哲学观念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学知识的时候,往往将其学习方法局限在多写、多背、多读上,难以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3]。

1.3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首先方向性原则,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应当有一个具体的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也应当如此。中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时候应当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为目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其次,科学性原则。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标准为原则,必须符合相关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制定的目标同教育发展的规律相契合。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现阶段我国中医专业实际发展情况,并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从而实现科学有效地制定。除此之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构建,还必须以当地医疗保健和服务模式的期望为标准,在充分考虑当地科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分析、详细研究,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目标制定出来。最后,模式的构建还必须以基础性和终身性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终身教育对于广大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专业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短期内的教育根本就难以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中医知识,然而,如果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就能够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以及工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方式方法来深入探讨中医的奥秘,从而实现自己的成长。正因如此,在制定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目标的时候,我们应当在注重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4]。

2构建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路径

2.1实现改革,推行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随着中医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数量较多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基地,这对培养中医专业大学来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迫切的需要应用型、创新型的中医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应当依据教育部引导,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基础,并充分发挥我国各基地对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瞄准国际医疗前沿,创建现代化中医名医成才的新路径。具体来说,改革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应当注重实践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卓越中医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次,充分利用任务导向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将一些先进的医学案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次,创新招生机制,多途径引进各种人才,打造新型的人才培养平台。最后,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习活动,了解医师的身份以及工作内容。

2.2实现从课堂到临床的全方位教育改革

从课堂到临床的全方位教育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相关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而在实现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学制设置方面来说。中医专业应当建立硕博贯通的五年新学制。这种做法能够实现整体优化、分段培养,切实提高广大中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第二学年度实施中期考核制度,以达到将那些优秀学生选拔出来,使其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没有完成中期考核的学生,可以继续停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硕士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其专业的硕士学位证书,没有通过的人则颁发结业证书。这种做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广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给予一个良好的规划。其次,从招生选拔工作角度来看。招生工作是为中医学专业提供优秀生源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机制,通过这一选拔机制将那些学习优秀的、具有医师道德标准的学生选拔出来,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真正地为广大民众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当逐步建立开放式的、适应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遴选体系。最后从培养模式方面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实现三段式培养新体系。第一阶段,时间为一学年,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基础训练,在训练期间对学生进行轮番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临床教学内容等。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切入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第二阶段为强化阶段,持续时间为一年。在这一学年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技能,还可以实现24h医院值班制度,了解中医院的运行基本情况,督促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诊疗技能,树立科学合理的中医临床思维。最后阶段为名师指导阶段。通过上述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医诊疗技能,并对中医院的日常运行体制有一个了深入的了解,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立了第三阶段。该阶段的设立遵循了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了名校与名校的联合培养,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选择那些优秀的学生到国外进行深造或是到其他平行院校进行深造,深造时间不少于一年,通过这种名师指导使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5]。上述几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内容上的连续性,需要在落实学制的时候,给予高度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科学的衔接。

2.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在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的时候,教师应当同学生运用QQ、微信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对考核机制的需求,并借此机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考核机制的科学建立。笔者认为考核机制的建立不应当局限在传统的、单一的考试卷考核方式上,应当实现考核模式的多元化,传统的试卷考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误的学习理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当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情况以及实习情况等诸多情况,引入到考核机制评价体系当中,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借此来改变学生以往落后的中医学习观念,使学生深刻的明白,中医学习并不仅仅需要背就可以了,它需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与中医相关的知识,并做到不断地创新,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6]。

2.4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中医学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就是课堂上的所有教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兴趣很难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不仅不会提高,还有可能出现下降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例如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将一些中医学治疗的案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使大家能够熟练应用中医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逐步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中医学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中医学相关微博的形式,潜移默化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辩证理论与临床实践》等微课程上传到QQ平台上,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更加方便。

3结语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报考医学文秘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医学文秘。其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概论、社会医学概论、医学法学概论、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公共关系、卫生经济学、文书与档案、计算机等。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二、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1-02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保险本科专业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有15年办学历史,累计培养专业人才800余人,毕业生主要进入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医保部门、医院医保科室、医药企业及其他相关领域和行业。我校医疗保险专业在西部地区创建较早,创建初期借鉴东部地区部分高校的办学思路,重点考虑依托医学院校优势学科,即借助医学院校的医药类学科优势,突出医学院校开办医疗保险专业的特色。2017年,适逢教育部专业评估工作,本文基于两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发展方向展开讨论,希望对课程设置调整提供参考,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特显办学优势,提高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见表1,调查对象包括2012级、2013级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问卷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就业单位,采取打分法对24门课程及三个实践环节打分,分值1~4分,1分表示不重要,4分表示很重要。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共有84人完成调查问卷,其中2012级超过60%,2013级超过80%,收集到37条建议,可以反映班级整体状况。

二、数据描述

1.实习及就业单位分布状况

医疗保险专业包括两个实习环节,第一次是临床见习,见习单位学院统一安排,见习单位为医院临床科室,第二次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联络,鼓励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一致。表2显示,2012级实习就业单位一致性明显高于2013级,一致性比例达到80%,保险行业就业实习比例为远高于2013级,76.00%,2013级在卫生行业实习就业比例明显高于2012级,卫生行业实习比例50.00%,就业比例27.78%,医院仍然存在编制紧张的问题。

2.课程分值分布状况

重要性自评打分调查涉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各自包括三个模块。理论课程模块包括医学类课程、保险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三个模块。医学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采取集合处理。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寿与健康保险、社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学等。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实践课程模块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

(1)三个知识板块总体情况

医疗保险专业知识板块包括医学类、管理类、保险类和实践类课程。四类课程构成医保专业的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知识模块。表3显示,对于医学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打分高,尤其是医学类课程,两个年级都认为非常重要,管理类打分在四类课程中最低。2013级学生打分普遍高于2012级学生,可能与学风有关系。

(2)医学类课程得分高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以及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得分高于其它课程板块,医学类课程打分都高于1分。疾病分类学打分较高,2013级高于2012级。

(3)管理类课程得分偏低

医疗保险专业管理类知识板块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表5显示管理类课程得分都低于3分,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整体平均得分在2.24分,2013级得分2.82分。管理学打分都高于1分,2013级打1分的比例在各门课程中都明显少于2012级。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较高。

(4)专业类课程得分较高

醫疗保险专业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保险法、人寿与健康保险等课程,保险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表6显示保险类课程得分2013级都在3.40分以上,2012级得分在2.80-3.08之间,得分高于管理类课程,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低于其对管理类课程的评价,仍然高于2013级打1分的同学的比例。

(5)实践类课程分值分布

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表7显示,除了毕业论文之外,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打分高,高于对理论课程的评价。2012级与2013级差别不大,甚至2012级临床见习打分高于2013级,与针对理论课程的打分完全不同。值得关注的是毕业论文,打分不高,尤其是2012级平均2分,其中有10人打1分,说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评价较低。

三、数据分析及思考

1.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医保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时限,该专业对医学基础知识主要以了解为主,医保专业设置的医学类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种类不全的特点。医学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课时少导致教学进度快而体系不完整,学生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严重。毕业生在经过毕业实习或工作之后,回顾性调查时给予医学类课程很高的重要性分值,说明学生从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2.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评价得分偏低

毕业论文是医保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毕业生论文质量每况越下,数据性文章写作中不乏数据造假现象,且无有效办法完全杜绝此类学术不端问题。毕业论文是在毕业实习工作期间开展的工作,学生由校园生活过渡到工作环节,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加之在校期间缺乏写作和科研锻炼,科研能力不足,论文完成时间紧张,无法有效开展社会调查,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积极性不高。

3.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评分普遍不高

实践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管理类课程重要性评价得分最低。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医学类、管理类和保险类同等重要,医学类和管理类是保险类的两翼,这两类知识是中医药类大学医疗保险专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也体现学科发展的特色。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相对于医学类和保险类知识直接体现在技能方面,管理类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作用的体现比较慢。

四、培养能力型医保人才的对策建议

1.医学类课程需要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建议中,2012级学生有2人提及“增强医学知识”,该学生在保险公司理赔岗工作。2013级有8人提出建议,要求增强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医学授课老师应该提高要求。在当前学时空间内,应该加强医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当延长医学课程的学时,专业所在学院应该加强与医学课程老师(医学院)的沟通,就医保专业对于医学知识的要求程度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共同明确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

2.管理類课程需要调整学时和课程门类

学生建议中,对于管理类课程的建议较少,只有一位同学提及“减少管理类课程门类”。学生对管理类课程普遍评价不高,这值得思考,是否应该削减相关课程,或者降低学时数,或者调整为选修课,需要稳妥处理。预判保险行业发展趋势,保险营销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石,因此需要增加营销、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课程。

3.毕业论文环节需要重新设计或取消

在三类课程体系中,学生对实践类课程重要性评价最高,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毕业论文评分低值得关注。首先,毕业论文的学分只有2分,这与学生的工作量相比完全不相称,通过调查、撰写、修改、答辩等过程,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考虑提高学分。其次,毕业论文由单个人完成,在问卷设计、调查和撰写等过程中非常困难,学生针对调查的畏难情绪,建议开展团队工作方式,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论文写作。最后,可以由学生选择写作毕业论文或毕业考试,提高毕业论文过程检查,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

4.加强医学类课程和保险类课程的衔接

目前,医学课程和保险课程脱节严重,保险行业对医学知识的需求不明确,保险医学课程开发不够,掌握保险知识又懂得医学知识的教师人才缺乏,教材和师资匮乏,使得学生技能难以提高。高校需要与保险企业加强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着力培养双师型人才,或者开展技能培训,企业内的核保核赔等专业技能培训前移到高校课堂,实现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先平,刘雅,袁杰.对我国医疗保险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705-706 

[2]方立亿,柳伟华,唐建华,司毅,廖唐宏.社会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实证研究[J],2013,(8) :618-619 

[3]张文玲. 医疗保险营销人才专业能力研究[J]. 中国人才,2014,(14):179-180 

[4] 杨国华,何梅,罗萍,俞群俊,陈龙.医疗保险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4-26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兽医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1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贯穿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

1.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尚的学术道德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兽医领域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哲学与社会科学知识。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其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的的意识,杜绝其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1.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良的专业素养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要求,面向全国动物医疗、动物检疫、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等部门,培养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其导向性,突出其实效性,可以培养出具有现代兽医法规理念和优良专业素养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

1.4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崇高的职业精神

近年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兽医法律法规处于快速完善阶段。同时,一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与流行,一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面对上述新形势,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肩负动物保健和动物福利使命的同时,要强化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生物反恐意识,使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操守,对相关信息或资料保守秘密,不擅自用于商业用途[2]。

2当前我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2.1教育主体的思想意识淡薄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应新时代高等兽医教育的发展潮流,这对于教师和研究生还是新鲜事物。学校管理部门、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教育者,仍存在重专业知识技能、轻思想综合素质的观念。部分高校在专业的未来规划以及建设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忽视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与培养。经调查发现,思政课程有形无实,部分研究生以试验繁重为由,存在逃课、缺课等现象。学科评估中唯学术论、唯论文论等现象仍存在,进而造成了高校管理者和导师在繁重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忽视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2.2教育客体的自我认知不足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动物诊疗、动物检疫、兽药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区别于本科生,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有独立从事动物诊疗工作和正确使用兽药的能力;要具有针对具体问题、病例或案例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实施、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与沟通,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与协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兽医专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认为只有给人看病才称得上是“白衣天使”,对兽医的认识也仅限于对动物救治的基本层面。

2.3教育介体的内容形式泛化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兽医农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都是国家研究生学历与学位教育,但是侧重点不同,前者属于应用型,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而后者属于学术型,侧重兽医基础理论研究,这就要突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目前,高校多采取单一泛化的兽医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仅限于少量基础学时,同时教育形式单一,很难做到让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在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定上,几乎没有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设置,缺乏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兽医人文专业素养课程。

2.4教育环体的职业育人缺失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研究生毕业后在从业过程中,要遵守有关动物诊疗、动物防疫、兽药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依法从业。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兽医职业理念、兽医职业道德、兽医职业精神和兽医职业素养等严重匮乏,以至无法胜任兽医职业要求。

3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兽医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培养国内一流的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职业技术水平、综合管理能力为方向,从而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进行知识教导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行之有效的路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3.1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兽医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提高认识,要牢牢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一方面,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坚持要以育人为本,不忘初心,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围绕培养兽医人才开展和带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以德育为先,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优秀人才[3]。

3.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3.2.1强化课堂思政教育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思政课程”主阵地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质量提升工程,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课程思政”新领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求实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3.2.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在兽医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立现代兽医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设立疾病诊疗、疫病防控等专业核心理论与技能课程,为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为一名执业兽医奠定基础;设立食品安全、兽医公共卫生等方面知识的课程,为学生适应我国兽医人才多方面需求奠定基础;设立实践知识课程,重在提高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3.3强化实践教育,拓展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3.3.1开展实践实训教育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既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理论性,更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突出解决畜牧业生产、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要关注实践教学,注重案例教学,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在授课方式上,应更多采用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的方式,提高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

3.3.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新格局。以理论研究、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大实践训练,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为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部级科研项目、研究生论坛和各类兽医专业技能竞赛等。

3.4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选定并宣传兽医学科典型代表,通过研究策划兽医学科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系列宣传活动,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个人品质,同时培育学校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完善校园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办法,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通过网络对兽医学科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宣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6]。

3.5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完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构建由目标与标准、检查与评估、信息采集与分析、调控与反馈等构成的闭环式评价体系。同时,完善与高水平兽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信息员制度,重视研究生学习效果评价和参与度。坚持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估,形成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跟踪问效机制。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美容技术系列教材 中医美容 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81-01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进一步发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教材建设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医疗美容专业的教材建设是提高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教材是教学灵魂,是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组织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内容,也决定了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学习,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只有建设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教材,才能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载体和支撑。

二、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医疗美容系列教材各门课程,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和训练职业能力的系列课程。然而,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系列教材存在一定缺陷。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系列教材选用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专业的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教材主要是为了培养临床医生和技术为目标,注重中医学各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各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知识内容的构架上缺乏中医美容知识的介绍和中医美容技能的培养,更缺乏现代美容市场上不断更新的中医美容的新项目、新技能和新的诊疗手段,不适合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人才的培养。随着医疗美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疗美容事业对中医美容专业人才的需要,有很多中医药类院校都增设了此专业,有很多学者和专家投入到医疗美容的教育事业上来,也着手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编写和改革创新,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实训教材和中医学理论教材分裂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实训教材和中医学理论教材分裂,中医学教材讲授的是中医理论知识,而医疗美容的实践技能培训应单独成体系。实训教材独立形成,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无法配套,不能衔接,造成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步调不一致,不能达到“教、学、做”为一体,达到理论与技能操作的融合。

(三)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建设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以各个学校内部教师参加编写为主,所以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学派、各种系列的中医美容教材。这些教材的撰写者是为了评职称编写,东拼西凑,缺少实际运用。并且年轻教师大都从大学毕业直接到高等职业院校任教,没有工作过程和工作经验,对中医美容技能把握不准,要编写中医美容教材,缺少职业技能支撑。部分年轻教师对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较少,要编写中医美容系列教材,缺少高职理论支撑。

三、讨论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虽然是中医学专业的边缘学科,与中医学在教学内容上有大量相同的内容,但是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更突出于中医美容教学,培养学生对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的亚健康问题、型体缺陷问题、身体亚健康问题、养生保健等医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这是针对目前医疗美容市场的需求而设定的,随着医疗美容事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专业知识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随着行业的发展,用于美容、美体、养生的技术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中医、现代医学、物理、心理等多个学科,必须将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编写更加适合于医疗美容(中医美容方向)的创新型、实用型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惠玲.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出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