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动数字化发展

推动数字化发展

推动数字化发展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数字文化;专业;发展

中D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22-01

数字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传统专业如何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成为重要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传统专业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其培养方案修订时应紧密联系数字文化产业这一关键要素。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主导力量,数字文化产业也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对传统文化产业体系进行改造。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应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定位,对相关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进行重新调整。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的中心将在移动互联网。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动漫游戏等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民族品牌。对于汉语言文学这样的传统专业,应与当今的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时,充分加入相关课程,如多媒体应用系统与制作基础、中外优秀作品赏析等视听语言类、传统文化类、文学素养类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与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相关,强调原创性与民族文化,立足应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将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目标融入到教学指导思想之中。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应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上,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提升充实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二是平台支撑,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在交流互动中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三是产学合作,通过全方位、多模式、多途径的紧密合作创造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附加值。

确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平台课程出现,汉语言文学传统的理论知识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北大中文论坛”、“国学网”、“汉典网”、“汉字字源网”、“中国语言文字网”、“四部丛刊电子版”、“四库全书电子版”等丰富网络资源共享。总理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应把握此机遇,利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快捷、丰富、可重组的优势,推动互联网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紧密融合,形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学科优势。

注重平台支撑。作为文化产业建设的表现形式,社团、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与应用性。这种平台建设,注重文理交融,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专业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就此指导学生在实践平台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各类课题,参与社团建设、相关学科竞赛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与实施,增加交流度,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为融合。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加强数字文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化利用。

产学合作办学。产学脱节是当今高校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通过与企业、行业、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达到“宽口径、广就业”的效果。如2012年以来,湘南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实施改革,实现了与企业、行业、培训基地合作,进行了颇具成效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产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完成的专业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达到了多元性、多样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数字文化产业本身具有信息化的特性,应继续推动产学一体,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数字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对传统产业体系进行改造,具有更新速度快、娱乐性强、内容与平台融合度高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融合,注重区域化和特色化的要求,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培养相关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意人才,构建学科新格局。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第2篇

自2009年启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以来,北京市教委紧紧围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全面进步,数字校园发展水平总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战略转折的挑战,需要所有数字校园建设参与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共同推进数字校园实验工作。

实验工作进展

第一批29所实验校已经进入验收评估阶段。所有实验校已完成校、区县、市三级验收,完成了成果申报和审定,已经开始成果提炼、推广和项目应用评估。

第二批38所实验校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完成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三轮评审,正处于项目前期的立项暨招标阶段,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第三批33所实验校目前正处于前期培训和方案完善阶段,预计2015年3月资金到位后进入立项与招标阶段。

当前取得成果

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启动以来,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协同推动下,市、区、校有效联动,形成了市区抓统筹和服务、学校建特色和应用的良性机制。总体上讲,进一步提升了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建成了一批引领性与实效性并重的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培养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干部、教师队伍;开发、凝聚了一批适应教与学方式变革需求的数字化资源;构建了一个市、区(县)、校统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工作机制;培植了一系列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生长点。

(一)市级层面

在专家团队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区县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和全力参与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在市级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数字校园方向引领、管理考核、咨询培训服务、云服务平台(市级数字校园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四个层面。

业务引领方面。紧密结合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发展阶段的紧迫需求,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京教基[2009]17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京教基[2014]2号)等业务指导文件的编制和。对不同时期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开展起到良好的规范、方向引领和促进作用。

管理考核方面。紧密结合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管理需求,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京教财[2012]32号)、《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验收细则》(京教办函[2013]35号)、《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京教基[2014])等文件。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管理、推进的机制,在资金使用、招标采购、专家队伍、监理制度、项目管理、市区校三级验收、成果评审、应用评估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制度体系,为数字校园推进机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咨询培训服务方面。围绕各区县、学校在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各类培训、交流、研讨活动,组建数字校园市级专家库,通过关键阶段评审、实地调研、专题培训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各区县和实验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有力地提升了区县和学校数字校园相关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素养和项目管理水平,保障了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质量。通过市级专家库对数字校园实验成果进行审核、提炼和总结,帮助学校提升对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为区际、校际间的深入交流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公共支撑服务方面。一是以“三通两平台”为契机,结合数字学校项目,优先为数字校园实验校搭建了互动课堂环境(“三通两平台”达标示范工程),全面优化提升数字化学习支撑环境。

二是在集约推进的大思路下,在总结、提炼各实验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与云服务平台”市级数字校园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开放、共享数字校园建设成果;为全市实验校之外的区县、学校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数据服务和资源服务;实现其他区县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数字校园的数据共享和资源交换,搭建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交流、协作的服务体系,固化全市总体推进数字校园的工作机制。

(二)区县层面

在市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的引导下,区县逐渐发展成为数字校园规划、建设的主体。在区域集约推进、数字校园标准、数字校园公共支撑体系、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建设模式从“单校建设”向“区域统筹”协同过渡,推进方式从“市级引领”向“区县主导”过渡。

朝阳区:在建成41所数字校园后,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区域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索,形成了云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培训体系等工作成果。朝阳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通过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共性应用和公共服务的提炼和集约建设,大幅降低数字校园建设成本,数字校园单校成本从300万降至35万元。同时,朝阳区投入专项资金对学校互动课堂等个性化应用进行重点扶持,在实践中寻求集约建设和个性发展的效益平衡。

大兴区:以16所数字校园实验校为样本(其中7所市级实验校),颁布了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办法,编制了数字校园五级认证的标准体系,形成区、校数据互操作的技术规范,为区域实验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业务引领、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延庆县:确定了区域统一规划、集约建设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要求数字校园实验校在信息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与区域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对于需求上共性较大的软件应用平台,由实验校之间协商共同开发,成果作为区域整体数字校园组成部分在全区推广。

此外,海淀区、东城区、门头沟区、丰台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等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探索。

(三)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出现了一大批由学校原发性需求所驱动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原创性的数字校园软硬件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学校的业务管理或教育教学需求,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示范效益。同时,经过应用探索,沉淀出了一批在学校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业务过程中得到深入应用并初步产生良好效益的常态化应用成果、实践案例和管理创新成果。

第一,通过各方力量的合作,生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学校信息化深化发展需求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大兴区黄村镇中心小学等。

第二,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认识,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建设模式、推进方式等方面的认识显著提升,涌现出一系列的管理和理论成果。如《丰师附小数字校园智慧课堂》、《牛栏山一中数字校园管理与推广创新机制》、《天竺镇中心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的1+X数字校园建设》等。

第三,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信息化应用探索,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iPad类平板电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大兴区黄村镇中心小学在互动反馈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密云县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实现与城市校的远程教学和教研”、“石景山实验小学秉承扬长教育理念构建师生成长乐园”等。

第四,培育和涌现了一批对数字校园有深刻认识的校长、学校信息化主管、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学科骨干教师,为全市、各区县数字校园的深入应用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对以上成果进行提炼梳理、总结,以形成体系化的、彰显首都特色的数字校园典型案例。精心制作宣传视频、应用集锦、典型案例教材等系列成果,以便于在全市、全国给予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数字校园的发展目标不明确。随着实验工作的深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需要紧跟数字校园的发展进程,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第二,数字校园的发展路径不清晰。当前数字校园工作的实验性质已不满足区县和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需求,不利于实验校数字校园长效机制的建立。数字校园工作需要回到常态化、长效化的轨道上来。

第三,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学校缺乏对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加之对数字校园内涵认识存在差异,会呈现出“大而全、重点不突出”、“重硬轻软”、“重管理,轻教学”等问题,存在“技术驱动”、“企业主导”的现象,没有完全做到“办学理念特色牵引、业务驱动、需求驱动”,与课堂教学关联度有待提升,在学校教育品质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师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发展。

第四,数字校园的执行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存在盲目采购产品、堆砌软件功能,却忽视与学校自身规划和办学特色结合的现象,数字校园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实施能力有待加强。

第五,数字校园的建设机制需要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县主导作用、明确实验校的工作责任、建立数字校园长效运维机制,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朝着“整合”、“融通”的方向发展。

解决方法和推进策略

围绕当前数字校园工作面临的挑战,需要科学谋划发展目标、全面优化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实施能力、明确各方责任,共同破解数字校园建设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题。

(一)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结合数字校园工作实践,北京市教委将数字校园发展目标总结为以下内容:特色引领、集约推进、双向融合、内涵发展。

特色引领。是指数字校园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紧扣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教师能力发展、高效管理等数字校园建设重点,突出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加强数字校园对学校核心业务工作的支撑、引领与服务作用。市级层面重视树立示范典型,给予推广。

集约推进。当前实验成果表明,集约建设是破解重复建设与低水平开发,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唯一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打造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支撑平台,提供综合门户、统一用户认证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其他共性服务等公共基础应用,尝试使用区域和社会各类成熟的应用和服务。

双向融合。数字校园要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即教育信息化要进入学校教育、教学等核心主流业务。要采用双重视角,从教育看技术,从技术看教育,强调教育与技术的双向融合,在教育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涵发展。探索数字校园的发展路径,要关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即关注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养、人才培养,最终寻求学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发展之道。

(二)全面优化发展路径

数字校园作为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可按实验探索期(2009~2015年)、普及和提升期(2016~2018年)、成熟期(2019~2020年)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通过全面优化数字校园发展路径,明确当前所处阶段和历史使命,指导后续数字校园工作。

实验探索期。探寻实验规律性成果。通过实验探出数字校园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建设指南与评估指标。通过上述成果,提炼打造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

普及推广期。依据评估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数字校园发展水平较高的20~30所学校试点推进智慧校园,挑选50~60所学校进入专项深化研究;选取300所左右中小学校普及推广数字校园。在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环境下,选择4个区域试点研究市区之间、区校之间的数据融通和业务融合;尝试以“三通两平台”接入为切入点,整合现有各系统,形成“三通两平台”架构,实现与教育部的数据对接。

成熟期。数字校园进入成熟期后,将通过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将共性服务、基础服务延伸普及至所有北京市中小学校,形成市、区、校三级运维技术服务体系和统分结合的建设格局。数字校园建设主体由学校转为市、区、校三级分类推进。学校重点关注应用创新研究、管理业务流程变革、教与学方式转变,工作重点从建设、应用、推广转向对应用和服务效果的关注。

(三)加强顶层设计规划

2014年颁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两个重要文件,把顶层设计列入学校数字校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实验校站在学校办学理念和整体发展的高度,以业务为导向制定数字校园规划,在理清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发展路径、推进方式、重点和特色、组织与保障体制机制,并从数据、功能、流程、应用体验等多个层次综合选取软件架构及技术路线。

强调数字校园建设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分阶段、抓重点、创特色地持续推进,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要“全员参与”,要注意“教育技术”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相适应。将顶层设计质量纳入数字校园评估指标体系,旨在评估第一批实验校的同时,有效引导第二批、第三批实验校数字校园顶层设计工作。

(四)强化区县主导作用

数字校园建设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县主导作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区县评估指标体系,拟在第三批实验校完成建设任务后同步对区域数字校园工作进行评估。

要求各区县指定专人负责本区的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研究制订本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逐步在全区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工作。要切实做好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顶层设计,建设区域数字校园信息化公共平台,并做好与市级平台对接、与学校特色建设整合;监控建设进展,推进验收评估,积极配合市级开展好经验总结、应用评估和成果推广等工作;定期组织实验校进行培训交流;为数字校园建设、运维、常态化应用和长期改进提供经费保障,使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纳入本区县常态化工作。

(五)提升学校实施能力

开阔学校视野、提升规划能力。通过各类技术、管理、业务方面的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提升学校数字校园的规划能力;通过专家评审机制,加强对规划的管理能力;通过任务书备案机制、市校两级监理机制和项目验收机制,加强规划的实施能力;保障项目完成预期目标。

提供学习、观摩、产品体验交流平台。通过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集成当前市场数字校园主流产品的宣传资料、成果展示和应用体验;提供产品模型部署环境、给予学校试用系统登录账号、给用户预授权期限等方式鼓励学校在建设前加深对数字校园系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

搭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搭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搭载各类共性的、具普遍推广意义的优质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和平台。给学校开放数字校园实际应用学习空间和使用空间,逐渐将学校数字校园工作从建设主导转向应用二次开发,或尝试购买数字校园成熟服务。

通过搭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尝试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与全市数字校园公共支撑系统互联互通的策略,从而实现统一数据标准下的市、区、校三级数据的常态化共享交换等。

后续将把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转为常态化工作,以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市、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统筹融合的建设格局,力争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六)数字校园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机制

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管理办法,使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数字校园工作方式,使数字校园真正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要从建设重心逐渐转移到长效运维机制建设上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管理办法,使数字校园管理工作常态化,要建设、管理好数字校园工作队伍,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要探索数字校园建设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市、区、校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共同营造适合北京市发展的数字校园运行、保障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环境。

后续重点工作

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要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建设的意见》(京基教二[2014]2号)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市级抓统筹、区县做整合、学校建特色”的三级推进机制。

(一)成果提炼推广

第一,组织专家组对第一批实验校工作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宣传推广。编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成果集、拍摄数字校园成果宣传片等。

第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设立数字校园专栏,形成数字校园宣传态势,鼓励学校进一步探索数字校园与学校工作的深度融合。

第三,拟于2014年10月下旬组织召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成果交流暨研讨会,通过实验校开放日、数字校园研讨、数字校园成果展等方式,加强认识,提升观念,促进后续工作开展。

(二)数字校园评估

2014年6~11月开展第一批数字实验校评估工作,结合应用成果评定情况,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树立标杆,推选出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示范应用”,彰显成果的同时,为后续数字校园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每批次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结束后,均应启动数字校园应用评估。在第三批数字校园验收完成后,依据评估结果评出数字校园示范区县。评选出智慧校园试点校,试点推进全市智慧校园的实验工作,达到“特色引领、集约推进、双向融合、内涵发展”的效果。

(三)建设指南和标准

为了规范和促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编制《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是具有良好信息化环境的北京市所有中小学数字校园。

同时为指导具体建设工作,编制《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体系框架》,用以约定不同层次数字校园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和评估标准。

(四)云平台建设与推广

2014年10月,完成“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一期的上线和推广。该平台利用市级已有教育云管理平台、数字学校、统一认证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三类功能:一是面向市、区、校三级数字校园推进管理交流协作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固化三级管理与服务机制;二是在凝练、总结优秀建设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数字校园应用展示、观摩、体验中心;三是为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提供统一的、共性的基础应用服务与数据资源服务,在全市范围内集约化建设数字校园,形成市级建共性服务、学校建特色的统分结合的格局。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图书馆发展

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不断完善并逐步投入使用,文化部确定的在全国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是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推动基层图书馆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实施将在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阔少年儿童视野等方面,发挥基层图书馆真正的职能作用。并由此推动各乡镇文化站、社区图书室、学校图书角以及军营流动站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人群日益增长的文化、科技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实施步骤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旨在利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推送到各级基层图书馆,并逐步实现全国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及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全覆盖。使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果通过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全民共享。

(一)在网络建设方面,该计划制定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建设标准,将建立电子阅览室遍布全国每一个县级图书馆,使县级图书馆成为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同时通过县级数字图书馆,不断向基层发展,以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二)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在兼容不同图书馆数据库,以减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不断增加有针对性的资源内容,特别是针对农村、社区以及城市基层群体,缺乏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数字文化资源。该计划在不断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方面,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科学、持续地发展。

(三)在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综合不同县级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专门设计制作了适合“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服务系统。该服务体系的应用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程序、数字资源和外部应用,并以移动硬盘的方式,提供给各县级图书馆。各县级图书馆既可以采用单机模式提供用户服务,也可以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以网络模式同时向多个用户提供服务。真正把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二、“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发展状况及可利用的资源内容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它将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通过这一计划,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将国家图书馆优秀的数字资源推送到全国每一个县,从而使全国2940个县都具备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能力,切实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这些县级图书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一起构成分级、分布的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在文化建设中起到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资源基础,是由国家图书馆精心组织推送的,分期、分批的发放到各县级图书馆,并定期更新。数字资源总量由少到多已达到3TB,其中包括视频资源:820小时、图片资源3万余张、数字方志6000余种等,并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各省分馆的专题网站,向县级各图书馆提供资源的浏览和检索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保有量已达560TB,形成了一批面向不同阶层用户群体的特色数字资源库,以及面向少年儿童、盲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专门数据库等。随着新媒体服务方式的不断涌现与发展,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已由覆盖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向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终端发展。并在软硬件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标准规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三、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实现全面覆盖

黑龙江是边疆文化大省,是全国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率先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县村级全覆盖的省份,对推广计划在全国实施具有示范意义。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联通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的VPN专用网络,在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初步具备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

黑龙江省13个地市、128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以及89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借助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现有网络通道,以及VPN等现代网络技术,与各地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为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和统一服务平台,海量的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在这里实现全民共享,并由此带动服务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数字图书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结语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实施,将不断充实基层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源源不断地满足基层群众对信息资源的渴求。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内容,丰富传输形式,创新服务手段,扩大覆盖面,并将自建的特色数字资源融入其中,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做好资源保障。并通过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提供跨库无缝集成服务,使数字图书馆成为在网络时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启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2.22.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第4篇

Abstract:In the digital era,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ading is gradually reduced, and the digital reading based on computer and mobile phone is growing. Therefore, it is a new subject for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y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digital reading.Application of Lasswell’s 5W propagation model diagnosis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big problems: the lack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motion, the pertinence is not strong, the content is complex, the form is single, the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lack. Five promo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reading promotion,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objects,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ng re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facil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 evaluation.The libra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novate the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mode,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readers.

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近年?恚?数字化阅读因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好等优点日益受到读者欢迎。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数字化阅读率已超过传统阅读率。其中:2015年数字化阅读率为64.0%,比2014年的58.1%上升了5.9%。而国民对纸质图书,特别是对报刊的阅读量明显减少。在数字化时代,传统阅读方式的占比正逐渐减小,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为平台的数字化阅读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数字化阅读推广策略,是摆在高职图书馆面前的新任务。谢蓉[1]是国内较早研究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学者,她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总结出社会化媒体推广模式、电子阅读器借阅模式和移动图书馆推广模式这三种有代表性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孙一钢等[2]总结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的三项主要举措:注重信息资源整合与揭示、利用图书馆公开课实现全新阅读推广、全面推进新媒体阅读。杨丹丹[3]提出的建立辽宁省图书馆“数字文化驿站”对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有一定借鉴意义。现有的研究显得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提出的数字化推广策略往往侧重在一两个点上,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文借助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通过建立数字化阅读推广模型,对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5W诊断分析,再给出数字化阅读推广的5W策略。

1 高职数字化阅读推广的5W模型

数字化阅读推广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播活动。英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著作《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著名的 “5W”传播模式。他将一个传播过程分为5类要素: Who(谁)、Say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以及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拉斯韦尔的这一理论不仅奠定了传播学模式的基础,也可以用来说明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整个过程。

根据传播学理论,阅读推广活动是对推广主体、阅读者、阅读对象以及推广媒介等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设计、组合、组织和配置,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阅读推广目的[1]。基于5W模式,我们构建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5W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推广主体(Who)是高职图书馆;推广设施与媒介(In Which Channel)是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的文案、工具、软件、平台、媒体、设施等;阅读对象(Say What)是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文献;阅读者(To Whom )是高职院校师生;反馈与效果评价(With What Effect)是阅读者的意见反馈,合理评估后用于指导下一次推广活动。

2 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5W诊断

采用上述5W模型,对目前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现状诊断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2.1 Who:数字化阅读推广主体缺失

高职图书馆普遍未成立专门的数字化阅读推广部门,缺乏专门的数字化阅读推广人才,严重制约了数字化阅读推广工作。高职图书馆基本上以图书展览、新书推荐、图书漂流、讲座、读书交流等传统的阅读推广服务为主。由于推广主体缺失,所以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非常有限。

2.2 To Whom:数字化阅读推广缺乏针对性

从现有研究看,专门针对本校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效果开展调查的高职图书馆十分少见。由于图书馆并未认真调查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阅读心理和倾向,因而数字化阅读推广缺乏针对性。而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无针对性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必然难以吸引大多数学生兴趣,推广效果肯定不佳。

2.3 Say What:数字化阅读推广资源繁杂

近年来,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购买了大量电子图书和数据库资源。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高达78万册,电子期刊折合图书14万册,拥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库等各类数据库28个,尚唯职业教育学习系统等试用数据资源9种。但这些数字资源内容、类型不同,使用所需工具、平台、方法各异,如果不建立电子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不对现有的电子资源进行整理、分类,这些资源的使用推广就非常困难,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就难以提高。

2.4 In Which Channel: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推广主要还是依赖讲座、培训、视频等单向交流的活动形式,互动交流的活动形式较少。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单一,创新性不足。数字图书馆网络入口并不明显,也很少进行专门的推广。在移动终端已经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很少运用新出现的微博、微信、论坛、手机APP等方面加以宣传,推广效果不理想。

2.5 With What Effect:数字化?读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缺乏

现有的阅读推广效果评价研究主要是针对纸质图书或全媒体的。由于尚未有成熟的数字化阅读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能依靠自身的主观经验和个别数据来判断数字化阅读推广效果,这自然会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化阅读推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5W策略

3.1 构建数字化阅读推广主体(Who)

针对数字化阅读迅猛发展的势头,高职图书馆应顺势而为,高度重视数字化阅读推广工作。首先,应在图书馆层面成立专门的数字化阅读推广机构,设置数字化阅读推广岗位,负责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和实施。其次,针对数字化阅读推广人才短缺的问题,图书馆应建立馆员培训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作为数字学科馆员,让其钻研各种数字资源,以便有能力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数字资源导读服务。再次,高职图书馆应通过馆际合作来拓宽数字化阅读推广范围。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开通了珠海市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互借系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3.2 培育数字化阅读对象(To Whom)

关注高职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对象,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信息素养,有助于将读者需求与阅读推广策划有机衔接,使阅读推广更具针对性。为此,图书馆应定期开展读者数字化阅读调研,听取读者意见,分析读者特征,关注读者需求,有的放矢的制定数字化阅读推广方案。同时,图书馆还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过微信、微博、QQ平台等与读者开展广泛的交流互动,引导读者建立良性阅读行为规范,使高职读者实现从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转变。针对高职读者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可在高职院校开设阅读技能培训的选修课,邀请数字化图书资源服务商和图书馆专业馆员定期举办讲座,有针对性的向师生举办数字化资源使用的专题培训等活动,达到培育数字化阅读对象的目标。

3.3 整合优化数字化阅读资源(Say What)

高职图书馆可以通过分类整合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开发特色资源、整合校外开放资源等途径,丰富馆藏数字资源,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首先,高职图书馆应对现有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类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形成数字化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为了方便师生在校内、校外都能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图书馆还应建立VPN校外访问系统和移动图书馆。其次,高职图书馆应加大力度开发特色数字资源。特色数字资源可以吸引具有特定偏好的阅读群体。建设方法可参照北京大学图书馆对珍本、善本等纸质文献或特色多媒体资料等馆藏特色文献进行数字化,建成类似北大讲座库、古文献资料库特色资源库等;或对已购数字资源或网络免费资源进行下载或链接,建设学科专题网络导航库、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再次,高职图书馆应花大力气整合校外开放资源。目前,全球开放的期刊数量已超过2万种,机构知识库数量超过2500个。高职图书馆应按职业院校的特色需求从中遴选高质量的开放资源,对资源内容合理优化整合后再对师生提供集成服务,拓展师生视野。

3.4 完善数字化阅读推广设施与媒介(In Which Channel)

高职图书馆不断要继续发挥传统阅读推广活动的作用,同时更要创造条件完善数字化阅读推广设施,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一方面,高职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完善阅读推广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和移动图书馆体验区,优化数字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数字阅读。如参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为读者配备录音室、触屏影视墙、多屏显示器、电子报纸和课件触屏阅读机等设施;借鉴国内部分先进图书馆经验,为读者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自助借还书设备、读报机等数字化阅读设备;另一方面,高职图书馆应主动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主要举措有:通过图书馆网站向读者推荐图书、电子书阅读器服务、微博微信服务、其他网络阅读服务等。

3.5 实施数字化阅读推广评价(With What Effect)

实施阅读推广评价机制可以很好地规范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控制质量,合理分配资源。鉴于目前数字化阅读推广评价机制的缺失,高职图书馆可以借鉴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推广效果评价的办法,从两方面建立数字化阅读推广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基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如是否合乎预算、是否节约经费和人力、是否影响其他业务、媒体报道量多少、参与人数多少、阶段性目标是否实现等等;另一方面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如活动创意性、宣传口号特色性、环境优雅性、推荐书目有用性、读者满意度比例、读者网上阅读社区活跃度、读者注册人数、读者数字阅读浏览次数和停留时间等等。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漫设计;数字媒体;现状;影响

数字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媒体的支撑,换言之,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入为动漫设计融入了新的活力,是动漫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分析动漫设计与数字媒体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推动动漫产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1数字媒体的含义

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或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传播的媒体,其信息传递载体为屏幕,如我们目前参加的数字报刊、网络媒体、数字电视及数字电影等。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的是,数字媒体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其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与的特点,正是基于这种优势,使得传统大众媒体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旋律。除此之外,现代艺术同数字媒体相结合使得前者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更为多样化的新型图式混杂模式。数字媒体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稳定,其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而数字媒体设计作品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协助下得以更好地展现其独特魅力,而其它媒体的作品展示和计划也依赖于计算机,并最终形成多媒体。现如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数字媒体也开始吸引大量国外投资者的关注,这得益于我国数字媒体广泛的用户群体以及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国际社会投资者争相竞争的热门市场货领域,我国的数字媒体市场也迎来了发展良机。数字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或辐射了文化产业及其周边附属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文化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动漫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在文化经济产业的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动漫设计产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辐射其它相关产业路服装生产设计、工艺饰品及电影电视产业,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迅速发展,动漫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科学技术的融入和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尤其是数字媒体的融入极大地推动了动漫设计产业的改革和创新,让动漫作品得以在社会广泛流行开来。

3数字媒体技术对我国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能记录时间、物质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等储存事件信息的二进制编程,即一种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者的意识和情感表达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而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借助动画和视频这两种应用广泛的虚拟化数字来表达。计算机技术通常需要联合特定的辅助函数和计算机编程软件等工具以更好地应用在数字媒体上,而计算机媒体设备即播放器承担者作品展示任务。此外,其在印刷媒体的设计、总体结构布局、标准字体参数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作品展示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来表达其独特内涵和文化寓意,是对作品展示的有效创新,能取得更为理想的展示效果。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在作品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大部分动漫设计者都能熟悉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并结合作品主题来融入自身情感和想象力,并处理成不同形式的数字,如3D效果和语音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动漫设计行业,使得动漫设计不再受限于有限的生产环境,具有更为灵活的操作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使得其设计出的艺术作品能表达出更为深层次的寓意,作品魅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4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动漫设计产业

4.1加强政府部门在动漫设计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一部完美的动漫作品需要精心策划的动漫内容的支撑,而后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动漫设计者能开拓创新、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基于现实生活来寻找创造灵感,力求所创作的作品能更为直观地反应生活现状,提高作品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尽管我国动漫市场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已取得不小成就,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动漫产业仍然面临供需失衡的困境。因此,为了摆脱上述困境,政府部门就应当进一步确立动漫作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具体寓意,以更好地揭示现实生活,为深入开发和利用动漫作品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为了维护动漫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和辛苦付出,政府应当联合司法部门积极打击一切盗版行为,维护动漫作品原始拥有者或创作者的根本权益,营造良好的动漫产业发展环境。

4.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尽管科学技术和金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动漫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动漫设计人才才是觉得动漫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与之产生的人才紧缺现象日益明显,动漫设计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应当鼓励部分高校开设动漫设计专业,并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团队,加大教学投入,鼓励动漫设计人才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不断提升动漫设计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动漫产业的发展能得到充分的优秀人才保证。

5结语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为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动漫设计产业也应当跟随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不断引入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多元化的动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更多的优秀动漫产品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我国文化推动来改进动漫产品,两者相互为用,共同促进,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动漫文化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动漫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叶青萌.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