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落实县政府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和《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桂阳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一、规划背景及卫生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现状。

__县辖39个乡镇,503个行政村,5024个村民小组,面积2994平方公里,总人口79.3万,其中农业人口64.1万。20__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3.41亿元,财政收入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元。

(二)居民健康现状。

1、居民健康主要指标:20__年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4岁,孕产妇死亡率35.23/10万,新生儿死亡率8.92‰,传染病发病率158.96/10万。

2、“十五”期间,急、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我县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__年,我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1259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14/10万。传染病发病率居前6位的疾病依次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淋病,这6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14。

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20__年我县发现新增HIV感染者1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上升迅猛,20__年共发现病毒性肝炎157例,发病率为19.82/10万,比去年上升了32.11。肺结核病出现上升趋势,20__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例579例,居传染病发病率第一位。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健康意识滞后,运动不足、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未被有效遏制,心理健康和合理营养等问题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增加。

(三)卫生资源现状。

1、卫生机构:20__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74所,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39所,省市驻桂厂矿医院2所,民营医院4所,村卫生室484所,个体诊所40所。

2、卫生人力:全县卫生系统在职人员1669人,其中卫技人员1398人,占总人数的84.44。执业医生456人,执业助理医师462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16人;注册护士48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0.61人;药剂、检验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64人。具备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287人。医院床位:20__年底,全县共有病床114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5张。

3、房屋设备: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房屋总面积161341m2,业务用房77608m2。目前,全县医疗设备3948.17万元,万元以上设备共有236台件,其中50万元以下的226台件,50-100万件9台件,100万元以上3台。大型医疗设备中,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台,彩超3台。至20__年底,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总资产为14157.23万元。

4、卫生事业经费:20__年,全县财政对卫生投入643.19万元,其中卫生事业费615万元,中医事业费28万元。卫生事业费中,医院经费40万元,占6.5;防治防疫经费99.36万元,占16.15;妇幼保健经费57.45万元,占9.34;乡镇卫生院经费370万元,占60.14;其它卫生经费48.38万元,占7.86。

二、“十五”计划期间的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的一个历史时期,全县卫生系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机遇,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拼博,深化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县卫生事业呈现出崭新面貌。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获市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先后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县”、“湖南省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合格县”、“省级妇幼项目合格县”、“湖南省农村中医建设先进县”、“湖南省‘三个代表’学教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公益形象示范单位”等荣誉。

1、强化了农村卫生工作管理。

(1)积极探索乡镇卫

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20__年,我县率先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的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经过运行,全县乡镇卫生院总资产增加了500余万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干部职工的平均工资有所增加。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将我县这一改革称为“桂阳模式”,并向全省进行了推介。(2)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十五”期间,加大了对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房屋、设备建设。20__年,开展了以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太和、洋市中心卫生院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20__年,将完成24所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达39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90万元,大大改善了我县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全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

2、顺利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0__年2月,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县为全省首批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我县积极开展工作,20__年、20__年、20__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分别达16.9万人、23.3万人、45.5万人,覆盖率分别为25、34.7、71。自20__年7月1日以来,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到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2813人次,兑付补助金额860.66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3、预防保健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通过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处理疫情疫点等措施,扎实抓好了传染病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传染病总发病率逐年降低,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特别是20__年,我国暴发非典疫情,我县迅速成立了指挥部,制定了工作预案,组建了机动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我县未发生非典疫情,取得了重大胜利。加强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开展了执业卫生执法工作。同时,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妇幼保健工作,妇幼保健两大系统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医政、无偿献血及卫生协会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明确了职责,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防范意识,严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了对红会、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如质如量完成了无偿献血任务。20__年,召开了全县农村卫生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健全了卫协会机构,举办了乡村医生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县卫生资源总体人均拥有量不高、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卫生人力、床位、设备等卫生资源70集中在县城,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卫生队伍学历结构偏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不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整体科技实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断层。

自20__年大中专毕业生停止分配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未进过专业技术人员,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达到退休年龄已退休,部分技术较好的纷纷往上调或流出,造成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专技人员断层,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据20__年统计,目前乡镇卫生院共欠临床、护理、影像、药学、放射、财会等专业人员78人,其别是护理和影像专业人员欠缺严重,同时,县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拔尖人才不足,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医、教、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卫生科技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学科不多,医药卫生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效益不高,卫生科技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按卫生部、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职责职能,规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我县原卫生防疫站核定人员编制50人,县妇幼保健院核定人员编制70人,20__年县疾病预防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三个单位的人员编制总数核减35人,人员经费减少一半,给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4、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县财政卫生事业经费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卫生工作的开展。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卫生事业经费应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而现在我县的卫生事业费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9,按20__年卫生经费补偿政策,卫生系统补偿经费原安排1134.45万元。而县财政实际拨付卫生事业经费到位623.08万元,经费缺口大。由于财政补助相对不足,而在职人员经费、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经费等,只能靠医疗机构“创收”解决,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扭曲,加大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使卫生总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困难较大。

一是群众互助意识较差;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长效机制未建立,乡镇筹资工作量大;三是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难保证。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立起符合桂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协调发展的卫生体系,为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区域覆盖、合理布局、方便就医、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保证重点项目和优先领域的投入,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卫生服务绩效。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的差距,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1、总体目标。

从我县县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健

康需求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建立起一个经济类型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卫生队伍专业化的医疗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医疗机构多种类型并存,相互补充,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卫生事业新格局。到20__年,使我县医疗卫生服务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内领先水平。2、主要指标。

⑴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达95,农村达75以上;

⑵孕产妇死亡率≤35/10万;

⑶婴儿死亡率≤15‰;

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⑸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⑹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40/10万。

⑺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五苗”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

⑻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覆盖率及规范治疗率达95;治愈率达到90。

⑼每千人口医生人员数1.8人。

⑽每千人口床位数2张。

⑾人均期望寿命达74岁。

⑿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

⒀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0;

⒁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5,村镇达到90以上;

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以上;

(三)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

1、医疗救治体系。

依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市场供需趋势,逐步完善城乡整体医疗网络。把县城区建成为集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卫生服务网络中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其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

(1)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建设

县城区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逐步建立起设施完善、管理现代、服务一流、具有市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医疗中心,成为我县乃至我市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外科住院大楼的建设,同时,打造口腔科、神经外科等拳头科室,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传染病区建设,逐步建成全县法定传染病治疗中心。构建符合桂阳未来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桂阳县人民医院成为县的医疗急救中心。

(2)中医中药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培植建设一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重点打造骨伤科、颅脑外科等专科特色。加大优秀中医临床专家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继承型、中西型结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中医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争取利用国债及省补助资金,“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县中医院住院楼的改建,加快中医院的建设,加强民族医学的发展。

(3)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履行城市社区内健康教育、防病、保健、治疗、康复等职能的服务机构,是实施各项具体公共卫生工作的载体,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网底,我县“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城镇社区建设及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经济有序,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每个社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万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生,保证城镇社区卫生覆盖率要达到100,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医疗模式。

(4)农村卫生机构建设

对农村卫生机构建设,要明确目标,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要以村卫生室为基础,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抓紧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网络。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确保20__年初级卫生保健各项工作指标达标。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对乡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所需的人员和经费,要予以充分保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国债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设备,扩展业务,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5)医疗急救

加强县120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和发展,到20__年,逐步完成由“院前指挥型”到“院前急救型”的过渡。我县将先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120指挥中心,积极创造条件,设置120指挥中心。通过120指挥中心整合资源,激活优势,逐步建成适合我县实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在20__年至20__年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制定《县乡村防保一体化管理办法》,健全乡村级防保队伍,使县、乡、村三级网络保持畅通、高效。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契机,加强和规范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切实降低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以乡镇为单位,12月龄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10万以上,做好人员、资金、物资和技术“四个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强化各类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提高疫情报告灵敏性和准确性,把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建立健全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监测防治网络,重点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间禽流感等重点疾病的监控;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到“十一五”末,加大对艾滋病工作的防治力度,按照桂阳县防治艾滋病长期规划,加强机构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对重点易感染人群的监测工作,探索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广泛开展全民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县为单位,使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0,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0,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85;加强碘缺乏病、地氟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加强流动人群疟疾监测工作,防止暴发流行,巩固我市基本消除疟疾成果。

3、卫生监督体系。

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果,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卫生监督队伍,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涉及到的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医院消毒、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的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省内外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保证一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被监督部门能积极配合,各项防治措施能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要保障我县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5,村以上达到90,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100,餐饮业及其他食品卫生经营单位达量化管理达90以上,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率

达到100,食品卫生行业卫生许可证办证率达到100。为加强各乡镇、村级的卫生执法工作,20__年前乡镇中心卫生院完成卫生监督分所的建立。各乡镇承担本辖区内的卫生执法职能,确保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100。4、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集妇幼卫生监测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够承担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任务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童救护机制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机制,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一规划,保障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好妇幼保健门诊大楼和保健中心大楼,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坚决取消家庭接生,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积极探索村级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形式,全面实现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

5、卫生信息建设。

建设具有现代技术的、准确、高效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网络建设,实现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直连,为卫生科技人员提供医学信息等各种信息服务;完善卫生服务信息定期制度,选择部分病人关心的,能体现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的指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保障病人的知情权。

6、卫生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卫生人才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专业知识培养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本科学历占20,副高以上职称占10;坚持实施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强化学科带头人培养,力争5年内培养10名在全市相关学科或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视青年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每年确定5名青年人才实行跟踪培养;改革卫生管理人员选任方式,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

7、爱国卫生。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爱国卫生基本方针,积极配合城管部门搞好爱卫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以除害防病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活动;要加大指导农村改水力度,基本普及安全卫生饮水,改善农民生活居住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十一五”期间桂阳县城区要建成桂阳县健康教育馆,配备电教设备,形成全方位健康教育网络,全市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县城无吸烟单位要达到50以上;全面达到全国卫生县城各项标准。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继续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措施,确保试点工作规范、平衡、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占常住农业人口的80以上。

9、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分步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红十字医院等16个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8995万元,其中向上争资4632万元,自筹贷款13498万元,县财政配套865万元;项目新增用地面积24248m2,总建筑面积52250m2,业务用房建设投资14872万元,设备配套投资4123万元。各项目情况详见附表。

四、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改革,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体系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组建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规划局组成的“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评估、修订,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县发改委负责参考规划实施予以监督和管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县财政局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确保卫生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引导卫生服务向公平、高效、优质、多样化发展;县卫生局负责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实施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县规划局要将卫生发展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按照卫生发展规划的要求,安排卫生机构布局和用地,给予政策支持;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桂阳县“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区域性卫生发展规划。

(二)强化行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县卫生局要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审批、调整、监督、评价,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建立卫生资源的准入制度,逐步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单位卫生机构的社会化,将企业单位的卫生机构纳入卫生发展规划管理,对于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关、停、并、转。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加强卫生行业的宏观管理。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方便群众就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县卫生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十一五”期间,我县将积极引进外资,在城区发展一所高规格的综合性二级医院。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做好区域内卫生规划,严格执行上级区域卫生规划有关文件,合理安排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按照“四准入”的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重点是对已有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履行好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义务。在完善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对民营医院的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县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吊销执业许可证,鼓励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与国营医疗机构公平竞争,活跃我县医疗市场。完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大院的内部管理,站在发展的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大院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医疗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广泛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拓展业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勇于创新,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各具特色的县级医院。逐步实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在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把村级卫生室的人、财、物统一由当地卫生院调配,合理配置当地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优势。

(三)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新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全面调研,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我县“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实现“一个结合、三项分离、三个联动”。“一个结合”,就是将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结合起来,改变卫生资源在市场分配上存在的“重城镇轻农村”、“重参保人群轻未参保人群”的问题。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三项分离”,一是指公益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分离:公益性医院的一切运营成本由政府支付,主要面对低收入群体、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营利性医院则主要面向对医疗服务有更高需求的高端客户;二是医药分离:实行医药分离是最终的改革方向,但需5到8年的时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实行医药的分开核算,收支两条线;第二步,则彻底实行药房分离开来,使医院药房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第三步,则彻底实行医药的分业经营,将医院药房转变成社会化零售药店。医药分业后,彻底改变目前医院60收入来自药品的状况。最后,管办分离。这是实行医改的重要保证。“三个联动”,即医疗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整体制度设计,互相推动,共同完善。(四)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医。

在20__年至20__年期间,将加大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培养,根据全县各医疗机构的需求情况,每年从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收40-50名,充实全县医疗队伍。每年安排人才培训专项经费130余万元,每年送市级医院进修半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30人,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培训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儿保专干等所有卫技人员,确保人人均有培训机会。

广泛开展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大力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瞄准国际、国内医学科学技术前沿,我县将依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坚持以技术引进为主,引创结合、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加强区域内知名专科建设,力争逐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大对医疗机构临床重点学科研究补助力度,提高疾病诊疗水平,促进临床医学发展。每年选派医技人员到省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但和开展学历教育,到20__年,全县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切实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加大卫生经费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增加,卫生经费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县级财政要全额预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人头经费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防疫、妇幼专干工资。同时,每年要投入20万元设立农村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投入20万元,设立突发重大疫情、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万元设立专科发展建设扶助资金。增加卫生事业机构人员编制,自20__年起,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含分所人员编制)全额事业编制要达到每万人口一人。

(六)进一步拓展中西医疗业务工作。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医改;筹资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05-03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通过参照我国卫生总费用总体筹资战略,对山西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契合当地现实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对科学实践“新医改”与“十二五”规划,切实保障居民卫生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现状

从目前山西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医疗卫生体制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较低

2007-2009年,山西省卫生费用筹资总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4.51%,卫生费用筹资总额增长速度略高于人均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年均增长率为9.16%。2007-2009年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受地区经济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比较低

随着山西省GDP的快速增长与医改的不断深化,政府卫生支出也迅速提升。2007-2009年政府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35.35%,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07年的24.18%提高到2009年的28.58%,年均增长率为8.71%。但是,距离我国争取2014年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即达到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的30%还有一定差距。

(三)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低

山西省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7年的27.82%增长到2009年的30.55%,年均增长率为4.79%,人均社会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9.80%,山西省人均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省社会卫生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与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差距还较大。

(四)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较高

山西省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2007-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4.9%,居民OOP(现金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虽然居民OOP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这三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至2009年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0.88%,但与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的差距还比较大。过多的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将给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将挤占家庭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对家庭目前的生活水平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卫生总费用分配结构不合理

山西省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的“倒三角”格局比较严重, 2009年医院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达65.29%,而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达8.61%;在医院费用中的城市医院占到卫生总费用的47.93%,而基层卫生机构包括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和疗养院所占比重很小,四项合计所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17.36%,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医疗功能,并存在药品价格虚高、过度医疗等情况,使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施展。

二、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10―2015)”中提出以下核心指标用来监测和评价亚太地区和某个国家实施“全民覆盖”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①卫生总费用相对于GDP比值至少在4%-5%;②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不超过30%-40%;③90%以上人口被预付制及风险统筹制度所覆盖;④接近100%的弱势人群被社会救助和社会安全网所覆盖。显然,卫生总费用将成为监测卫生改革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全民覆盖”的卫生筹资战略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方案来保证实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非公共筹资到预付和风险共担的公共筹资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共筹资力度加大并有效发挥作用是核心的行动方案,包括扩大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覆盖到弱势人群)、提高保险共付水平、重点投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等,以逐步减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2009年以来,随着政府三年内8500亿元的投入,必然带动政府卫生支出的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已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并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同时,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也将提升。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员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在预期卫生筹资政策调整下,我国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和占GDP比重均会有较大提高,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争取2014年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即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4:3。

实现基本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目标,不同国家需根据本国卫生筹资特点在上述行动领域采取不同的措施,最终实现高水平的全国覆盖和筹资风险保护、健全的卫生系统,人人都享有高水平的健康。国际研究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如果政府在服务提供、规制、筹资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全民覆盖”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战略

参考全国卫生总费用整体筹资战略,结合山西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医疗卫生体制现状,结合医改的大力实施,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发展战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保障其合理增长

2010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为提高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山西省将会在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保障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合理增长。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三)努力提高社会卫生支出比重,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

山西省要努力提高社会卫生支出比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应提高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数额,逐步提高门诊大病和住院支付比例,扩大医保定点范围,改革医保部门对医院医药费用的支付方式,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监督作用,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四)积极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山西省要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办医,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五)切实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由2009年的40.88%,降至 2014年的30%,任重道远。因此,山西省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着力调整卫生总费用分配结构

山西省政府应大力落实医改方案,尽快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和农村中心医院的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项目,选派二级以上医院高层次医务人员的有序流动等措施,带动县、乡医务人员尽快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对城市医院发展的宏观控制力度,着重控制医院规模扩张、盲目引进大型设备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实现城市医院的科学发展和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下转112页)(上接106页)高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七)卫生筹资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卫生筹资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争取2014年即“十二五”规划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基本目标,为此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从医改的近期目标分析,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要仅限于30%,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可进一步降低。

1.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卫生投入的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

2.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促使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卫生经济研究办公室.2007-2009年山西省来源法卫生费用核算表.

[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年鉴2008-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始终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及时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方案;组织干部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县、乡、村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找制约和影响卫生科学发展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经济政策机遇,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将卫生事业发展融入小康社会建设之中;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中央新增投资社会事业这一良好机遇,主动对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千方百计想项目,争项目,跑项目,以项目带动,推进提升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努力,半年来,向上争取资金1603.42万元,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7个,争取到福建省烟草公司捐赠宁化县卫生事业项目资金420万元;把4所卫生院设备更新提升急诊急救能力、3所卫生院改造提升、20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县政府为4所卫生院设备更新配套资金100万元,20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配套资金10万元,共计110万元;5月份会同县发改局编制完成了2009-2011年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上报进入国家项目库,列入中央资金年度投资计划,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经下达。在去年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目前,上年结转项目治平卫生院门诊楼、水茜卫生院病房楼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300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大楼已完成框架主体工程,预计2010年6月底可交付使用;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总投资520万元的曹坊、城郊、河龙、安远等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曹坊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基本完工、门诊楼改造7月份可开工建设;城郊卫生院病房楼改建完工并投入使用;河龙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基本完工;安远中心卫生院病房楼预计7月底可竣工验收,门诊楼改造7月份开工。完成4所卫生院设备更新采购计划和20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规划,11个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项目289万元的设备配置方案已上报列入省市盘子。目前正在策划包装、向上对接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20指挥中心,县中医院病房楼建设,城南迁建、水茜、石壁、治平卫生院的门诊、病房楼改扩建等7个项目。

三、强化行业监管,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我们把强化行业管理作为卫生工作的基础工程。一是带好队伍,强化职责。强化一个院长就是一所医院,完善了院(所、校)长负责制;二是建立“一把手”重点工作目标承诺制度。年初,实行22个县、乡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重点工作目标承诺,并签定承诺责任书,承诺目标突出各单位增后劲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将业务收入指标、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发展新农合、创建三优单位、平安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6个方面内容列入“一把手”重点工作目标,实行百分制考评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对全面完成承诺目标,按规定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承诺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领导应就未完成目标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说明,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单位年终不得评先,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履职意识;三是继续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目标工作考评。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明确。通过强化行业管理,系统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1-6月全县完成门诊20495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4744人次,增幅7.77%;住院3303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507人次,增幅29.41%;业务总收入4753.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06.83万元,增幅达37.92%;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增幅较大,比上年同期增加354.62万元,增长61.65%,治平、泉上、湖村、安远、水茜、方田、石壁、淮土等8个卫生院业务收入翻番,其中治平卫生院增长155.2%、泉上卫生院增长99.7%、湖村卫生院增长79.65%。系统自给率(含拨款)102.36%。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年初县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标志着我县的医疗卫生水平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5月份召开了全县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平安医院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医院管理和发展及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各单位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按照“理念再深化,管理再加强,质量再提高,服务再创新”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医院内部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开展了第二届“三基三严”临床、技能知识竞赛,激发了医务人员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力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确保医疗基础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6月份,与县综治办再次召开了以质量、安全、服务、收费为重点的“平安医院”创建工作会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平安医院创建水平,上半年全县医疗纠纷与同期相比明显减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了2009年全市医政工作会议的承办任务。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达274368人,参合率为91.4%,比2008年增加14049人,提高了4.3个百分点,协调解决了新出生儿童的参合问题,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1-6月份全县共有17019人次得到住院补偿,补偿金额1277.81万元,人均补偿750.8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12169人次,占71.5%;县级医院住院补偿3951人次,占23.2%,县外及县以上医院住院补偿899人次,占5.3%,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明显提高。以上情况表明,半年来,我县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病人流向较为合理,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三是公共卫生工作持续推进。完成了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和完善了《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卫生事件报告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举办两次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综合演练,由于责任明确、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准备充分,1-6月份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1-6月份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274例,报告发病率为79.02/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24.52%。有力有序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组织机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强化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单、媒体等方式宣传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疫情监测,组织对入境返乡人员进行跟踪医学观察,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6月28日,全县共跟踪随访境外入宁人员80人,未发现发热病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1-6月,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9例,其中新涂阳结核病人50例,完成任务指标的106.2%,两个月痰检转阴率达100%,涂阳病人登记满一年治愈率达89.8%;认真实施福建省艾滋病防治大型宣传活动项目和娱乐场所艾滋病干预项目,加大高危人群监测力度,做好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工作,完成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87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全县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七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6.07%,1-6月全县接种流脑APC疫苗2673人、百白破疫苗5418人、卡介苗疫苗1651人、脊灰疫苗5273人、麻疹疫苗1293人、乙肝疫苗1247人、乙脑疫苗1350人;开展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三大监测系统管理工作,监测报告及时率100%;巩固了消灭和基本消灭疟疾、丝虫病、麻风病、碘缺乏病成果。

五是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管理,严格执行《婚前保健工作规范》,积极开展婚前卫生咨询指导和医学检查。1-6月,全县婚检2966对,婚检率96.7%。努力实施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多项干预措施,规范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强化“三网”监测,狠抓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专案管理,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上半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6.32%,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80.8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9.07%,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1.01‰,新生儿死亡率从5.92‰降至4.19‰,与去年同期对比,住院分娩率从99.95%上升至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从9.59‰降至7.34‰;高危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和高危管理率达100%。

六是中医中药事业持续发展。在加强县中医院“不孕不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专科”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建设标准,强化中医院建设,健全机构,规范管理,将中医工作列入县、乡医疗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和重点专科梯队人员的培养,全县中医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共78人,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为基础的中医医疗网络,逐步提高了我县中医药水平,推进了中医工作的发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终末评审。被省卫生厅正式确定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七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规范收费为主要抓手,在同级医院推行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继续实施降低减免挂号费,对特困病人实行医药费用减免优惠政策,县医院、中医院每门诊人次和出院者费用增长水平控制在市卫生局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上半年仅此两项措施共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3.06万元;县医院使用特困病人救助基金为特困病人减免医药费用6万元;继续做好药品招标采购工作,上半年县医院、中医院招标采购药品1510.24万元,占购药总额的90%;同时依靠节流减支,降低医院运作成本,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八是社区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5月份按照《福建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组建双虹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了B超、心电图、生化仪等设备;制定了“社区医师进家庭”工作方案,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责任书,确保“社区医师进家庭”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到实处。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共组织6批12人次参加社区医生培训,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

九是卫生监督工作依法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不断加强,实现了集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学校卫生、传染病、职业病、医政监督、母婴保健为一体的卫生监督执法。上半年,全县共核办城乡食品卫生许可证939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29户,及时办结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1597人,体检率100%,检出“五病”患者27人,均已调离工作岗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89%,公共用品消毒效果合格率93%,餐具消毒合格率达91%,有4家餐饮业通过市级验收援牌,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组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735家次,并督促建立和完善了食品经营单位落实添加剂进货索证和台帐制度。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狠抓节日食品卫生、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与化妆品卫生的监督。加大对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专项检查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检查,查处牙科无证行医2家,取缔社会游医2家。

十是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继续开展除害防病专项活动,结合省级卫生县城复评和新农村建设,在城区开展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整治“五乱”为重点的创建卫生村(镇)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在城区开展春季大规模的统一灭鼠活动,有效降低了城区鼠密度;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推行农村、社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项宣传活动5场次,咨询1900多人次,发放宣传单5900余份。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建设管理,对全县30个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建成的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进行卫生学调查,监测30个集中供水点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41份,确保全县无水源性疾病爆发流行。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初,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任务,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泰山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后,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为民所办实事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实行局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两次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实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830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配套改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已有1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考核被授予“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全省一流”标准。②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受益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全面开展。③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全部经培训后上岗,制定了社区卫生助理员职责,完善了考核评价标准,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④加强了人员培训。举办全区全科医学培训班5期,举办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由大医院专家对全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⑤ “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大医院进社区”落到实处。组织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31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41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健康咨询活动3300余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⑥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终端的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召开了全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现场会议。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刘利群、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副厅长仇冰玉、省财政厅副厅长阮凤英、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于淑芳、市长李洪峰、副市长徐恩虎等领导先后到我区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2010年,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74262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10月份,经检查对邱家店镇一处村卫生所取消了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仍保持100%,参合农民为14.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8.5%,共计报销医药费953.51万元 。

(三)农村卫生工作规范运行。一是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一体化管理规范活动,按照“项目化、指标化、责任化”的总体工作要求,实行局领导包保处镇责任制,每位局领导包保一个处镇,每周下基层调研、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遇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全区开展了新一轮乡村医生竞争上岗,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使一批有德、有才、有能的充实到卫生队伍,全区一体化管理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以规范提高。二是基层卫生机构改貌建设进展加快。积极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泰山区“星级”卫生所标准》。2010年,累计投资256.6万元,新建村卫生所12处,改貌建设10处村卫生所。邱家店中心卫生院迁址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2个镇卫生院达到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药品器械集中采购健康运行。在全区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对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药品实行集中比价采购,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药库零加价配送到卫生所,药品降价率26%以上。2010年,药品器械集中采购1258.9万元,比去年增长6%。   1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栏目列表】

(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以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为中心,狠抓了以非典、流感、人禽流感、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较好的实现了“一个确保”的任务目标。3月中旬、4月下旬,我区先后为全市、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成功地提供了观摩现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3月,省卫生厅为我区颁发了“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县”奖牌,区卫生局被授予“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一等奖”(考核得分第一名)。区疾控中心被评为“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二是大力实施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在泰前、上高、徐家楼三个街道和省庄、邱家店两个镇设立卫生监督所。聘任了10名卫生监督员和108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建立了覆盖全区社区和行政村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5月29日,全市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副市长徐恩虎出席会议,来自全市各县市区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三是积极开展赴川抗震救灾。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我区先后派出14名卫生监督员奔赴一线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连续奋战、恪尽职守,先后有2名同志在抗震救灾一线火线入党,有8名同志分别受到国家、省、市记功表彰。

(五)中医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将中医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卫生工作总体规划,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应用5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中医二院病房楼进行扩建改建,新设中医专科病床,更换新上了先进医疗设施和设备,改建新建了制剂中心、查体中心、门诊输液观察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优化美化了就医环境同时。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康复理疗为特色,投资500多万元在原泰山区卫生防疫站旧址筹建了治未病中心,在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试点。2010年1月21日,治未病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4月12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医二院治未病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六)行业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安排和部署,在全区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了“转变思想作风大讨论活动”、“入党为什么、在位谋什么、走后留什么集中教育活动”、“向区法院、市区国税局学习活动”、“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争创服务、创新、争先型机关及行业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三是开展了红十会“温暖送千家,博爱在齐鲁”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100户,发放慰问金XX0元;与阳光贝贝儿童用品专卖店联合举办了“关爱贫困儿童爱心援助活动”,向15名住院贫困儿童发放了价值5000余元的慰问物品。四是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了面对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先后召开4次面对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会,从卫生局长、区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卫生院长)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卫生所长),依次上台述职,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村、社区)干部等社会各界作为评委,大大促进了全区卫生系统整体行业作风的加强和提高。在2010年12月底举行的全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区卫生局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管理类第五名的好成绩,区卫生监督局列行政执法类第一名。五是加强了卫生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泰山区卫生局网站,将卫生局有关文件、公告、通知在网站上及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撰写卫生新闻稿件,及时报道卫生局及各单位的卫生新闻动态,积极宣传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年以来,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卫生、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等报刊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滞后。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医疗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区直和处镇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受限、房屋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个别村、社区没有集体举办的卫生站所,难以担负起公共卫生职责,部分偏远落后农村卫生所房屋破旧、设施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和环境条件方面加快改善,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是社区卫生经费仍显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资金缺乏困扰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都是公益性无经济效益的工作,盈利的空间相对较小。虽然区财政、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给予扶持,但比起实际需要的社区卫生经费投入还有一些差距。

三是卫生人才匮乏。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基本没有安排分配本科毕业生。 [2]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栏目列表】

四是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中医药综合开发与应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日愈关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中小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差,消毒设施不全,消毒措施不落实。无证经营现象仍然存在。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仍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卫生隐患仍然存在,防控工作难度很大。

三、2010年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确保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二)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重点联系城市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活动”,在社区卫生规划、筹资与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人才吸引、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年内新建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生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实行“中心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健康教育进社区、慢病防治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计划生育指导进社区、信息技术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年内创建为部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新农合信息微机网络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99.8%。

(四)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二期项目”。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五)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全省、全市率先实行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到处镇、到农村,完善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大力促进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六)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处镇卫生机构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力度,年内进行省庄镇卫生院改扩建,规划新建村卫生所28处。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系统保健“三期保健”,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八)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认真做好“部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加强治未病中心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进社区活动”。积极筹建泰山区中医预防保健医院,年内开展“全省首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和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战略,大力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九)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创新、争先”型行业活动;树立行业典型,积极开展“人民的好医生”、“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典型带动全行业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行评位居前列。

(3)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院医保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主要工作安排》(政办[]117号)、省医改办与我市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和省委、省政府《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发[]9号)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健全完善药物招标采购新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利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目标任务,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1)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计划为146.3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79.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67.1万人。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2)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居民医保。落实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

(3)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6%以上。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1)提高筹资标准。新农合筹资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年154.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城镇居民筹资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年2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左右,18岁以下参保居民的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8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19至59岁男性、19至54岁女性参保居民的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2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0元;60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参保居民的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2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

(2)普遍开展门诊统筹。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

(3)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

(4)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扩大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范围,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

(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1)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2)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3)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

(4)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

(5)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市级统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城乡一体化,鼓励探索省级统筹。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6)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5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62号),按照全覆盖、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完善我市的相关措施和具体办法。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

4.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在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乡村和城市社区基本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同步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

5.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省级增补品种)、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

(2)实行招标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完善省级采购机构,采购机构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授权或委托与药品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统一支付,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

(3)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4)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

6.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1)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合理制定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

(2)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完善编制管理。加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拟订工作。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市、县(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市编制部门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总额,加强监督管理。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地区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各地区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5)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和人员总额控制情况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

(6)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适当提高并落实乡村医生的补助,制定乡村医生的扶持政策。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7.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在前两年基础上再建设一批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保证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甲水平、并有l一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为农村牧区配置流动巡回医疗服务车。

(2)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市为单位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

8.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

(1)完善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2)为乡镇卫生院招收32名[国家专项]定向免费医学生。

(3)安排7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4)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加大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56人次和965人次,继续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

(5)制定并实施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方案,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

9.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1)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藏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2)大力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

(3)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0.全面开展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1)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

(2)完善并严格执行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扩大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

(3)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11.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预防为主方针。

(1)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万人,乳腺癌检查6000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比上年提高4%;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

(2)为7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3)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完成1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4)继续在市城中区、大通县、湟中县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12.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

(1)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支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

(2)全面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按国家制定计划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

(3)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体系,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为县配置必要的救护车和指挥系统,同步建立体现公益性的运行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4)落实传染病机构、鼠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13.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加大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改革试点力度,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加快推进综合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完善医药价格机制。

14.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

(1)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2)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安排120名县级医院医务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三级医院与对口的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

(3)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15.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

(1)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跟踪监管,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降低检查费用;逐步推开植(介)入类医用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

(3)市、县二级以上的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研究制定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

(4)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监管职能,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16.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制定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规范性文件。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

(3)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

17.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1)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2)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

三、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牵头部门对牵头任务区域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要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地区,制定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负责、亲自抓。年5月底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作出具体安排。建立包干负责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强化财力保障

年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尽早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三)严格绩效考核

全市要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每月对各区、县工作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每季度进行进度考核,年终对医改三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工作普查力度,确保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