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畅体验 数学焦虑 动机 数学成绩

一.流畅体验

流畅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领域。积极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同样针对一些艺术家进行研究,这些艺术家每天都会以极大的专注投入艺术活动,但从未希望从这些艺术活动中赚取财富和名气。他们的创作动力源于创作本身,创作赋予他们一种愉悦和投入的感觉。据此,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流畅体验的概念。当人们参与一项自己有能力解决但是又相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并且是由内部动机驱使的任务时,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称为流畅状态或者是流畅体验。在这种状态中个体感知到的挑战与能力都是高水平的,个体不止享受当下的体验,并且会将这种体验延伸于学习新技巧以及提升自尊与个体多样性。

Csikszentmihalyi等界定了流畅状态的九个特征:

(1)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指在特殊情境下知觉到内在能力与外在挑战的平衡,高水平挑战性和高水平能力活动将把人们引入流畅状态。

(2)行为与意识的融合,个体全身心的融入活动之中,行为与意识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自觉,整个活动过程近乎自然天成。

(3)明确的目标,个体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想要获得怎么样的目标,才能完全沉浸于活动中。

(4)清晰的反馈,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个体可轻易觉察到活动的回馈,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5)全神贯注于当前活动,个体专注于活动,对与活动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

(6)高度的控制感,个体感到每个动作都是非常熟悉。

(7)自我意识消失,个体全神贯注于活动,自我与活动融为一体。

(8)时间知觉变更,个体在流畅体验中感觉时间比平常快或慢,甚至会感觉时间停滞。

(9)目的过程化体验,活动本身就是促进活动的最大奖励,个体不关心活动结果能否产生外在奖励,活动过程使个体身心感到充分满足。

二、运动心理学中的流畅体验

流程逖檎庖桓拍钤谔逵运动领域得以深入的研究。在我国,流畅体验的相关研究大多都来自于体育领域。孙延林和李实采用《流畅状态量表》对三百多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流畅状态的9个特征上,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得分高,训练年限长,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比训练年限短,运动等级低的运动员得分高。

在体育竞技中,流畅状态作为一种最佳心理状态,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理应具有积极意义,大多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流畅状态与其比赛成绩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数学考试中的流畅体验

1.数学学习动机

当个体在内部动机推动下参与活动时,才会产生流畅体验。内部动机是流畅体验的重要促进因素,反过来,流畅体验可以反作用于内部动机,成为内部动机的激发因素。随着流畅体验的次数的增加,内部动机会随之增强。因此,在研究数学考试中的流畅体验时,数学学习动机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在数学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运用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等认知因素,而且需要学习动机来推动学习过程。学习动机中的内部动机涉及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热爱与投入,可能蕴含着流畅体验的发生倾向。

2.数学焦虑

数学焦虑是指个体在处理数学符号,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者参加数学考试时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大量的科学研究都证实了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效率,而焦虑情绪会损害工作记忆,因此导致较差的数学成绩。然而流畅体验理论在焦虑与成绩之间加入了流畅体验这一变量,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来解释焦虑怎样影响成绩。流畅体验发生在活动的挑战性与个体能力达到一种平衡,并且两者都高于个体的一般体验时。这种平衡状态并不是取决于任务挑战和个人能力的客观水平,而是依赖于个体对任务挑战和自身能力的主观感知。实验表明,高挑战和高技能的活动使人产生流畅体验,低挑战和高技能的活动使人感到厌倦,低挑战和低技能的活动使人感到无趣,高挑战和低技能的活动使人感到焦虑。由此可见,学生之所以感到数学焦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数学技能水平较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胜任当前难度的数学考试。这种主观认识上的挑战和技能的不平衡,会抑制流畅体验的产生,会对考试造成消极影响。

3.学习动机,数学焦虑,流畅体验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

王峥芳,周雅等人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在数学考试成绩的影响路径中存在四条显著路径,即内部动机―流畅体验―数学成绩,数学焦虑―流畅体验―数学成绩,外部动机―流畅体验―数学成绩,外部动机―数学成绩。内部动机与流畅状态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内部动机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自然付出的学习时间和努力更多,技能水平更高,更有可能达到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从而产生流畅体验。另一方面,流畅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投入与愉悦的感觉,使得学生喜爱学习,享受学习,这种积极感受又反过来引发内部动机的深层原因。外部动机可以对流畅状态产生影响,但其作用远远不如内部动机。

高数学焦虑者精神负担过于沉重,甚至在考试过程中都会担心考试成绩以及可能面临的惩罚或损失,这使学生不能全神贯注于考试,进而阻碍了流畅体验的产生。只有当个体不再担心成功与否,全身心沉浸于活动中,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成果。

数学焦虑,内外动机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必须以流畅体验为中介。相比动机,流畅体验对行为结果的影响会更加直接。动机作为一种深层心理机制,并非直接作用于个体外显的行为表现。个体在具体任务中的完成情况与成绩好坏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即时的状态。流畅体验被认为是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极度专注,忘我投入,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流畅体验对考试成绩的决定作用更为直接。

流畅体验是在完成有内部动机驱使的任务时才产生的积极体验,内部动机是流畅体验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流畅体验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在内部动机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因果链上流畅体验是作为承上启下的一环,也就是说动机决定流畅,流畅决定成绩。

三.展望

只有通过考试过程中的主观状态,动机,焦虑等因素才能影响考试成绩。很多心理学家关心的是内部动机激发的行为,却不关心在动机激发的行为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如何。而流畅理论认为正是流畅体验使得个体享受活动过程,同时这种积极体验又将个体带入最佳状态,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任务表现。流畅理论对学习领域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促进考试流畅状态的发生和保持,帮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自身的潜力是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延林.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

[2]王智.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和有关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科学,27(7)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在新理念下如何适应新

>> 学好高中数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感受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尝试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契机 高中数学教学之心得体会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谈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心得体会 试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心得体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202-01

在新理念下如何适应新教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选的探索题。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与同事研讨,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搞活开放”。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创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探究,主体发展。课堂教学因该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因此我们教师应以“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般的姿态来面对学生。优化师生情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活引进课堂;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有吸引力的悬念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有效的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开展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探究、交流的空间。如:教材中设计了“课题学习”“探究”“思考交流” “学习材料”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活动中不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结论,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会,更重要的使学生会学。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是他们能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运用生动的动画演示,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来出示问题和练习,这样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利用网络下载的信息可将有限的教材加以扩充和拓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的运用可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搭建互动平台,尤其是新教材中设计的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视图》《向量》《流程图》《空间几何体》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这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数学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只有促进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匹配,克服低效、无效重复问题。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挑细选、科学创新。要以“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改善作业结构,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例题、反馈练习层次、课后作业布置都要以学情出发,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科学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首先要反思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而创设的特定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尤为重要,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其次要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达到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用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去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知识素养。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高学生;职高数学;有效性;激发动机;就业导向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悄然来临。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升入职高时数学都不及格。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课,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认识理解能力低.对数学缺乏热情。没有兴趣,因此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结合几年来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当前职高数学教学无效性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困难,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许多教师在论其原因时,简单归结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我认为,这仅仅是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表面原因,而造成教学差的根本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及其专业学习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行的职高数学教材,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在知识内容方面:职高教材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与职高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与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严重脱节。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长期积累,导致有些学生厌恶甚至抵制数学学习。在体系安排方面:职高教材过于讲究大而全,没能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进行适当地选择和调整,使得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相互关系.因而也就没有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力。

2.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普通高中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职业高中的专业课程改革业已启动。比较而言.职业高中文化课程的改革比较滞后,尤其是数学教学的理念还很落后.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用在数学基础好、学习主动积极、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身上尚且可以,用在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够、接受能力普遍不强的职高学生身上,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二、提高职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职高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显著区别在于,职高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我校办学以来毕业生的统计.有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就业,这就意味着他们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将由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因此,职高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1.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慨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巾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时可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认识高中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职高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调整过程中可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我通过调查确定了各专业的侧重点: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子专业要以学习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旅游业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利润计算和最优化方面规划。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般性地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实践证明,调整过的职高数学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普遍感到学习数学足有用的,不是空洞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积极反应,普遍认为这样的数学教学有力地服务专业知识传授。

我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3.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带动后进生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课外辅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走人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外辅导时,教师要多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注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走进职高的学生大多较自卑,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师做好教学丁作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求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暗示法、激励法、表扬法,阁为精神奖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教师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计学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例如:上课提问时.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后进生剐答,哪怕他只答对一小部分,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义如:“作业有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肯定性或赞赏性的语高,学生会感到教师关心自己.注意自己.就会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学习上有点滴的进步时,教师都应当众表扬。这样学生为辜负老师的一番期望就会更加努力。教师平时要多和学生聊天,多鼓励他们.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认为自己其实很聪明,只是没有用在学习上而已。教师应采用多层次激励.让学生找回一点感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就会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可以做好很多事情,树起他们的自信心。

6.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Key words】The mainland university;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Mental health

随着西部大开发,现代化进程在新疆的推进,以及高校扩招和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趋于异地就读。这些学生较多来自偏远、落后、贫穷的地区,贫困生甚多。近几年,国家对于新疆学生的重视与扶持力度逐渐加强,特别是专门增设助学贷款,开展当地贫困帮扶活动等,以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然而,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使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较汉族大学生存在特殊性与复杂性,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性。本文旨在探讨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1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国内有学者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9]提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低于全国大学生,明显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等。其中,在“女性”、“医学类”或“贫困类”群体中可能更为突出,且表现出较高的疏离感和较低的主观幸福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去适应新的环境。他们首先面临着环境的改变,这增加了与陌生人群和不同民族的接触频率;其次是语言环境的改变,这增加了学习沟通和交流的难度;再次是生活习惯的适应,这意味着调适与随俗;最后是面临着新的人际关系圈,这也是颇具挑战的尝试与锻炼。面对当下多元的社会环境,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历着文化、经济、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与挑战。

1.1 新环境适应中的挫折心理

对于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内地求学意味着远离家人与同族,独自面对崭新的环境和挑战。新疆大学生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语言不畅,外表独特,风俗各异,饮食不同,这给他们提出了很多挑战。首先,不流畅的普通话,加上完全听不懂的粤语,巨大的言语鸿沟横跨在民族学生之间,一方面,影响了彼此沟通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可能引发新疆大学新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其次,大部分少数民族有清真饮食的习惯,与汉族学生饮食差异较大,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虽基本解决少数民族学生饮食问题,但一方面,饮食品种不多,少数民族群体的幸福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这也在无形中给少数民族学生贴上了标签,隐形中强调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不同。再次,新疆人五官立体,眼神深邃,显而易见的外貌特征使得他们常常被身边的同学贴上少数民族的标签,成为“特殊”群体,这也导致新疆生在学校的生活中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这种心理不适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语言交际和生活习俗上,还表现在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等内在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体验上,而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导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0]。最后,也正是这些挫折心理,很容易使得新疆大学生抱团取暖,而这也影响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1.2 人际交往中的防御心理

在内地高校中,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比较少,归属感较汉族学生弱。在面对崭新的环境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容易与周围的异族学生产生距离感,对周围的人事物持观望态度,甚至可能疏远他人,在行为处事上表现较为被动。而特别是当他们未能调整自我心态,适时适应环境时,便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自信与防御,甚至可能出现人际回避。在校园生活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倾向于将主要的人际圈设置在本族内部,这也使得该群体的人际交际圈更加封闭和局限。

1.3 学习上的两极化态度

由于母语的不同,加上长期的语言习惯,相对于汉族学生,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而这往往容易导致两极分化: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十足,整天埋头苦读,努力争取奖学金等,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学习压力过大,也较少参与集体活动,这类学生容易因学业上的压力和得失而出现偏极端的行为,笔者曾接触过此类学生:新疆维吾尔族学生阿普杜艾尼(化名)非常希望能转专业,大一时认真学习,几乎不参与班级活?樱?当他转专业失败时,气馁失望,曾一度表示想退学打工;此外,也有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懒散,常旷课或逃课,回避学习,贪图享乐,大学初期悠闲自在,但也往往容易在大学中后期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 就业职场的迷茫心理

对于内地高校的大部分新疆学生而言,大学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回家就业。除了对于家人的不舍与家乡的回归,原因也包括:一方面,尽管在各大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和京沪一代,就业资源较多,但他们可能较难融入到这种民族文化氛围里面,而且部分地区对新疆人的接纳程度有待提高;而另一方面,新疆地区相对资源较少、条件落后,人才的素质高与新疆地区的资源设备现状不匹配,毕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后能从事的工作有限,甚至可能大材小用,这就容易引发矛盾迷茫的心理。

2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2.1 社会环境中的民族偏见

近年来,新疆恐怖分子暴乱案件频频发生,社会各界对新疆人群的印象多停留在“切糕”、“暴力”、“砍杀”等不良事件,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社会大众对新疆群体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如“不好相处”、“凶狠”等,并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偏见与防御的心理。同样,在内地大学校园里,部分汉族学生在与新疆人初次接触时,可能在无形中会戴着一定程度的“有色眼镜”看待新疆同学,这种潜在的偏见往往在民族学生的交流中隔起了一层难以穿透的膜,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族学生与新疆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同是天涯沦落人”,新疆民族学生间的民族情感容易被放大和巩固,而同时,该群体的情感漏洞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2 文化差异下的观念冲突

“当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接触时,变化必然产生,调整自己才能理解和适应周遭的环境,但正是这个调整的过程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情绪。”[11]个体在面对文化的差异时,积极的图式是资源整合和自我突破,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自我与环境的接纳和包容。这种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在饮食、习惯、风俗、语言表达等。然而,这种图式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文化差异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外部与内在观念冲突,进而引发个体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其自我评价、自我接纳与人际关系等问题上。事实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环境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更倾向于与本民族或本区域学生形成小团体,主要基于人际交往中的相似性原则,即群体间语言习惯、观念、饮食等的相似性。

2.3 经济状况下的心理压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心理状态。那些从新疆贫困区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当看到大城市里的繁荣与发展时,一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更加发愤图强,埋头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争取出人头地,但往往可能给自己过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也有可能在现实的压力与差距面前,变得更加自卑,在民族差异和异地求学的基础上,更觉得低人一等,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甚至屡屡挂科,进而加重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圈也比较窄,甚至可能常独来独往,衍生出人际、学习、情绪等综合性问题

3 提高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建议

西部建设重点在人才建设,作为西部人才的主力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西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具体建议如下:

3.1 加强班级骨干培养,充分发挥一线作用

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最近,相处时间最长的便是班里的学生群体。其中,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得力干将,班级学生干部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帮手,要加以重视和培养。培养一支积极主动、聪明能干的班级干部队伍,充分发挥班干部与宿舍长的一线作用,真诚有爱地“关注-关心”班级新疆少数民族同学,及时了解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积极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班级活动和团体互动中,积极协同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努力促进班级民族学生融合与交流,并就特殊情况与客观问题及时主动向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反应。

3.2 开展专题培训,大力提升辅导员处理民族学生问题的能力

内地高校大部分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都是汉族,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思想心理状态了解有限,认识不深。高校应积极组织专职老师开展新疆文化专题学习,促使专职老师进一步加深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民族学生工作,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与新疆民族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

高校要积极利用好校园文化阵地,创设有利于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开展民族学生团结团体活动,创设友好的环境,营造真诚的氛围,促进民族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民族学生创设认识社会、学习汉语、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文化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情绪健康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心理的成熟。

3.4 培育和塑造积极人格,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教育

教育者应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面对不同民族学生群体时,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民族学生寻找自我内在的积极人格品质,并加以鼓励与培养。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积极客观地进行自我引导和教育,扬长避短,进一步培养民族学生适应新环境、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而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寻找不同民族间在价值观上的结合点,并通过增强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实现民族间的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高中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国在农村的人口众多,而且在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数学教育和成人数学教育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较高素质的脑力劳动者,可以说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教学方式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学要求,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问题仍然存在,农村数学教育的薄弱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1.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概况 

近几年,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以前农村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现在农村的数学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和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数学中的教学情感投入不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存在障碍、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够等。相对来说,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比较落后,教学质量比较低,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的数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 

2.我国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农村数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再加上农村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2.2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存在障碍。 

2.2.1“口欲说而不能” 

即畏惧心理。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 

2.2.2“非牵而弗达” 

即畏难心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不牵”则“不达”,畏难心理由此而产生。 

2.2.3“人云亦云” 

即从众心理。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学生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2.2.4“亲其师,信其道” 

即崇师心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考的拦路虎、绊脚石。 

3.我国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教学资金无法满足农村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也就跟不上,这是导致我国农村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以上是导致我国农村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4.解决对策 

4.1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经费。 

有了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才能改善数学教学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农村高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数学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数学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支持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发展。地方政府还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扩大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经费来源。 

4.2实施对农村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农村高中也应对贫困高中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高中生,但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4.3真情关爱赏识学生的策略。 

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心灵的沟通,需要真情付出。“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是当代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冷漠的写照。教师应如何践行“真情付出”的要求呢?“为了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有爱不孤独”。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就必须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用真诚的对话与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真诚、平等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和赏识;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信心点燃信心,用希望托起希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在评价学生时“众生一词”;惟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我们的“面具”感到畏惧。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青少年自尊心,就是保护青少年前进的潜在力量。”一位美国教师在对一位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曾被中国教师说是“没有数学脑子”)写升学推荐信时写道:“……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毕业吗?我用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这是真情投入的典范,是关爱赏识学生的肺腑之言。为什么一个“没有数学脑子”的人遇到了赏识她的教师她就变得那么优秀?这就是爱的情感付出和爱的艺术差异。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和敌视;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和奋发;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自重。这是“真情”的力量,它也进一步向我们诠释了“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的内涵。 

4.4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巧算方法。教师应经常赞扬学生,学生听到教师的热情赞语后,会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会消除“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4.5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每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和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个人若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光明日报,2004.8. 

[4]张美英.教师法律案例读本.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6. 

[5]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4):31. 

[6]司哓宏,毛建青.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