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局工作计划

卫生局工作计划

卫生局工作计划

卫生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坚持三方利益统筹,凸显人居环境

大整治成效;着力丰富城市内涵,加快推进‘三大转变’步伐”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任务,扩大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覆盖面,开展卫生院院长竞聘选拔,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推进东海、城东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拓展服务功能;加大卫生市场执法力度,实行分类监督;规范医疗市场,实行记分管理;积极引进、共建,支持指导建设名医院;加强正骨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推广“循证医学”诊疗模式,争创名医院;规范预防保健网络,拓展妇幼保健业务,推行防疫人员专项责任考评;加强爱卫工作,巩固创卫成果;深化健康教育,加快红会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加强部门协调,履行齐抓共管职责。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扩大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覆盖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在总结正骨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经验,东海、刺桐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区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东海卫生院试行人事聘用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确定岗位,按照岗位的职责和任用条件,通过考试或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实现能者上岗,优胜劣汰,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探索在卫生院推行人事制度,畅通人员进出口。引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岗位、任务、业绩定酬的机制,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室成本核算,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和效益激励机制;在正骨医院试点推行同工同酬分配制度和工作人员末位淘汰制度。在刺桐卫生院试点推行院长竞聘选拔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在其他卫生院推开。

(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成立卫生应急办公机构,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和综合配套建设,力争易地建设疾控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组建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并随时能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人员,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充分利用和科学调度辖区医疗卫生资源,防范包括非典等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加强非典防治工作,在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发热门诊和门诊预检分诊点规范化建设、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后勤物资保障的同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工作方案,查找不足,健全完善各项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我区防治非典的指挥、疫情信息报告、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规范医疗市场,强化卫生监督,巩固创卫成效。按照医疗资源设置规划意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体制多样化和公平竞争,逐步营造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文明执法,重点打击各类非法行医行为,严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要素的准入关。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对从业人员资格、医疗质量、护理工作以及包括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医疗废水消毒排泄等在内的院感管理的专项检查整顿。协调有关部门清理整顿非法医疗广告。对违规医疗机构实行计分管理,抓好医疗网络的规范化建设,打击无证行医。

建立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提高创卫工作成果。强化卫生市场监督,分好、中、差三类对食品经营单位试行分类监督。加强执法检查,开展治理“餐桌污染”为主的卫生专项整治,巩固创卫成效,对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工业区低档次餐饮业,学校、医院食堂及周边饮食店、食杂店和公共场所卫生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低档次饮食店(摊)、理发店的卫生条件;以食品卫生管理为抓手,在强化整改达标的基础上强化学校卫生管理,重点对学校食堂实行分级滚动管理,定期公布分类管理信息。防范和减少群体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健教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广大群众的大卫生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加强爱卫、传染病防治和除“四害”工作。强化管理意识,落实各项卫生长效管理措施,巩固创卫成效。

(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拓展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监督和疫情监测报告,对区、街道、社区三级防疫人员实行专项责任考评制度。完成计免常规工作的前提下,拓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免工作。加强与部门、社区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协调,发挥社会力量抓好传染病信息反馈和儿童计免工作。争取项目,加强妇幼所设备建设,走进社区和用人单位,开展妇女病普查、母婴保健宣传咨询指导等生殖健康工作,加强与计生部门协作,主动介入计生技术服务。发挥基层计生员的作用,做好孕产妇和计生术后访视工作。启动新生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开展对制鞋皮革加工、工艺彩绘、蓄电池加工及小电镀厂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严格审核和发放劳动卫生许可证,督促监测超标企业限期整改,避免职业病例及职业性中毒事故发生。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和公厕、污水沟、垃圾转运场等卫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化美化档次;每季度开展一次灭蟑、灭蚊、灭蝇活动,每年开展二次灭鼠活动,巩固灭鼠、灭蟑、灭蚊先进城区成果,不断降低鼠密度,保持城区苍蝇密度继续控制在标准的3倍以内。继续加快村改社区的改水改厕步伐,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无害化厕率。继续开展第十六个爱国卫生月和卫生之家、卫生单位、卫生社区活动,从基础抓起,推动我区的爱卫运动,巩固创卫成效。

以中学、学区、社区为重点,建立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增强红会组织的横向交流活动。扩展基层初级救护培训领域。加强宣传舆论导向,继续大力开展公民无偿献血活动,确保市政府下达献血任务的圆满完成。

(六)加强社区卫生业务建设,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强化综合医疗业务建设,引导局直属医疗机构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指导较具规模的民办医疗机构创等级,共同推进“名医院”建设。区卫生防疫站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和职业病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强计免门诊规范化管理,推广儿童计免保偿制,完善计免智能化信息管理。区妇幼所要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主动进入社区和单位,开展妇女病普查和母婴保健宣传咨询,以保健带动临床,尽可能减少婚检改革给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适应市级行政中心东迁需要,积极引进、共建,支持指导建设名医院。正骨医院继续加强三个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逐步推广循证医学诊疗模式,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加快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力争率先在全市医院首家通过认证,加强同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合作,内引外联,树立品牌,筹建“福建省(或泉州市)小儿骨科诊疗中心”,探索连锁经营以及财务公司化和后勤物业化的办院管理思路。东海卫生院要在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医院内涵建设,借助疏港路拓宽改造工程,拓展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刺桐卫生院要在试运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充实完善;要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建立特色专科,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城东卫生院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力争在浔美工业区周边择地建设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渡。北峰卫生院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合作科室、项目的管理和规范。

按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公式的要求,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培育典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在目前已建成的刺桐、北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从全区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大局出发,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推进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挖掘和拓展“六位一体”功能。力争建设1个省级示范卫生服务中心、5-8个精品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东海、城东卫生院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期工作,着力丰富城市内涵。

(七)落实综治、计生、安全生产职责。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落实“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开展“四五”普法宣传和教育活动,依法整顿医疗卫生市场秩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推行文明执法。以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为抓手,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中卫生工作职责,继续充实并兑现计生“三结合”优惠措施,做好计生困难户挂钩帮扶,加强与计生部门的技术合作和双向指导。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紧急指示,巩固“创安”工作成效,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力度,督促指导系统各单位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抓好防范医疗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定期组织培训、检查,举办一场全系统的消防演练现场会,提高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对突发消防事故的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八)加强党建工作,推进行风建设,增强卫生队伍素质。

卫生局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跨江发展

1、全面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基本完成现代化医院的基础建设,启动江南、江北的对口帮扶工作,浦口区中心医院建成第一医院分院,六合区人民医院建成鼓楼医院分院,努力提高江北地区的卫生综合实力。

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妇幼卫生

2、全面巩固小康指标成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100,人均筹资额110元以上,农民参保率97以上,基金使用率90以上,农民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30。

3、六城区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年内建成5个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4、在秦淮区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试点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力争城市居民和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分别达45和60以上。

三、疾病预防控制

6、加强疫情监测,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

7、做好计划免疫工作,脊灰、麻疹、百白破、乙脑、流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24小时卡介苗接种率城区达98、农村达95以上。

10、市疾控中心检验项目100达到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A类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区县达80。

11、全面推广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做法和经验,在街道(镇)设立卫生监督、疾控中心分支机构,夯实公共卫生网底。

四、卫生监督执法

12、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继续在经卫生许可的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食物中毒及时查明率100,力争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3、50以上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车辆基本符合卫生部标准;卫生监督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应急管理

115、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指挥网络通讯系统。

六、医疗机构管理

1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___地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17、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进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工作,鼓楼医院、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口腔医院、高淳县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率先通过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评审。

18、落实“三合理”规范,试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巩固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完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药房托管”工作,努力缓解困难群体“看病贵”问题。

19、制定___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规定和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机制,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20、建成第二医院、脑科医院、儿童医院、胸科医院等病房大楼和江宁区医院门诊大楼并投入使用;启用南山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托管第三医院;加快推进鼓楼医院南扩、第一医院南扩、妇幼保健院妇儿保健中心大楼和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医院、高淳县新区医院等工程进度。

七、科技兴医和人才培养

21、完成“213”人才的新一轮选拔工作,建设___市卫生系统的高级人才库。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扶持3个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6个领军型人才。

八、中医工作

22

九、行风建设

24、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综合管理

25、建立卫生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许可、处罚网上运行。

26、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行医疗机构管理、计划免疫、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27、局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成率达100;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完成率达100。

28、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警医共建,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29、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办好两个专版、两个专栏。局直属单位全年正面宣传4000篇、7000篇次以上。

卫生局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01.依据xxxx市卫生局的安排时间完成住院医师必修课、英语的报名、考试、办理合格证书。

02.依据xxxx市卫生局的安排时间完成住院医师一阶段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的报名、考试、手册的审核、合格证书的申请及办理、完成二阶段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的报名、考试、手册的审核、合格证书的申请及办理。

03.完成科主任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

04.完成全年48次住院医师参加讲课培训、12次教学查房的组织与考勤。

05.按时收集住院医师读书笔记,请专家点评读书笔记、整理后上传邓老师。

06.年底收集整理住院医师发表的论文。

07.完成院内相关科室的临时工作。

08.9月完成住院医师年度标准化考核,配合人事职称晋升工作。

09.按时完成教学干事等的换届与考核。

10.10月安排基地培训结束返院的住院医师轮转。

11.做好检验技师基地的工作。

卫生局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全面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基本完成现代化医院的基础建设,启动江南、江北的对口帮扶工作,浦口区中心医院建成第一医院分院,**区人民医院建成鼓楼医院分院,努力提高江北地区的卫生综合实力。

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妇幼卫生

2、全面巩固小康指标成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100,人均筹资额110元以上,农民参保率97以上,基金使用率90以上,农民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30。

3、六城区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年内建成5个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4、在秦淮区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试点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力争城市居民和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分别达45和60以上。

5、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和12‰以下。

三、疾病预防控制

6、加强疫情监测,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

7、做好计划免疫工作,脊灰、麻疹、百白破、乙脑、流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24小时卡介苗接种率城区达98、农村达95以上。

8、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消灭钉螺面积600万平方米;落实结核病控制策略,发现新涂阳病人1725例;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干预工作,自愿咨询检测人数达到45/10万以上。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00开设腹泻病门诊;“02”检索率达10以上,检索数达总人口(含流动人口)的1‰以上。

10、市疾控中心检验项目100达到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A类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区县达80。

11、全面推广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做法和经验,在街道(镇)设立卫生监督、疾控中心分支机构,夯实公共卫生网底。

四、卫生监督执法

12、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继续在经卫生许可的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食物中毒及时查明率100,力争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3、50以上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车辆基本符合卫生部标准;卫生监督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应急管理

14、高标准建成“12320”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并完善工作机制。各区县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区县卫生局和市、区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含市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胸科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组建应急专业队伍。

15、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指挥网络通讯系统。

六、医疗机构管理

1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___地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17、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进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工作,鼓楼医院、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口腔医院、高淳县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率先通过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评审。

18、落实“三合理”规范,试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巩固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完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药房托管”工作,努力缓解困难群体“看病贵”问题。

19、制定___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规定和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机制,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20、建成第二医院、脑科医院、儿童医院、胸科医院等病房大楼和江宁区医院门诊大楼并投入使用;启用南山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托管第三医院;加快推进鼓楼医院南扩、第一医院南扩、妇幼保健院妇儿保健中心大楼和浦口区、溧水县医院、高淳县新区医院等工程进度。

七、科技兴医和人才培养

21、完成“213”人才的新一轮选拔工作,建设___市卫生系统的高级人才库。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扶持3个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6个领军型人才。

八、中医工作

22、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争取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力争创建2-3个省级中医示范专科。

23、积极推动中医工作面向农村、社区,创建1-2个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九、行风建设

24、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综合管理

卫生局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努力建成全区统筹协调发展、服务网络健全、政策配套落实、人力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筹资补偿到位、满足广大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符合区功能定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继续为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和规范化管理等服务,努力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的目标。

3.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内容,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达到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

4.在2012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5.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铁路医保门诊统筹试点工作,为辖区内铁保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平台,搭建区居民健康网,实现居民通过家庭网络即可查询个人相关健康信息、进行预约免疫接种等。进一步扩展电子病历使用范围。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电子病历。开展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盛京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专家预约挂号等业务。

3.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

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管理、量化考核模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合理使用。

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做好2014年区浑河站西街道农民的参合工作,制定2014年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住院报销的比例,增加门诊特殊疾病病种,增加住院大病救助的病种,提高重大疾病住院报销的比例。继续开展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确定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单病种结算病种及按病种付费病种。在新农合资金有剩余的情况下,做好2012年度新农合二次补偿工作。加强2014年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参合农民对新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5.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行为的监管,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及使用率达100%。重点抓好浑河站西地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工作的落实。依托数字平台实行全区药品统一化管理.严格监管网上配送企业配送情况,积极协调供货公司,确保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用药。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健全和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一案三制”工作。强化预案管理,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和修改卫生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控性。加强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卫生应急机动队员能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十二运的顺利召开。做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工作。按时完成评估报告,并及时报送相关单位。

2.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时监测区传染病疫情动态,在区内3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设置传染病症状监测试点,前移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关口。继续对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开展肠道门诊及肠道桌临床医生、检验人员上岗前培训,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检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完成麻疹类疫苗补种工作,筹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及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性病、艾滋病监测,部署2014年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3.开展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生命统计和肿瘤发病报告工作。按要求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健康口腔,幸福家庭”项目工作,接受省、国家的督导和考核评估。

4.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改善区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女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提高管理率。优化“一站式”婚检服务流程,有效提高婚检率,力争婚检工作全市领先。

三、推进卫生监督工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的各项卫生监督安全保障工作,对比赛场馆、接待宾馆等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驻点监督、即时监督,对一般保障区域进行巡回监督,全面提高卫生监督服务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运会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零”差错、“零”事故。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医政监督、传染病监督、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卫生应急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在监督队伍规模上增编增员,不断改善执法装备和配备,加强监督队伍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演练,促进卫生监督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步伐。

四、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单位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专项治理行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为引领,逐步构建具有区特色的基本标准试点工作模式。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信息网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事故查处机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知识宣传,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五、规范医疗机构行业管理

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抓好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控管理。建立民营医疗机构质控监管体系,制定《民营医疗机构质控评分标准》,开展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行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医疗机构质控档案,将其作为机构年度评价和校验的依据。继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练掌握并使用8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技能考核,建立社区护士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