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报纸零售现状

放眼国内外,都市类报纸的零售皆呈现萎缩态势,如美国《纽约时报》零售占总发行量的40%,家庭投递占60%。而在20年前,其零售占90%,家庭投递仅占10%。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本《读卖新闻》,发行量的99%由投递员投送到订户,零售所占甚微。

山东省都市类报纸零售近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济南地区《齐鲁晚报》发行为例,零售状况如下。

(一)报纸零售结构

报纸的零售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征订与零售比例、零售读者的构成、渠道及终端、零售覆盖率和销售率等。

1.征订与零售比例:2003~2006年征订零售比例约为40∶60,2007年征订零售比例各占一半,2009年征订零售比例为63:37,2010年为65:35,2011年为67:33,2012年为73:27,2013年更高达88:12。以上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的征订逐年增长,零售逐年下降,征订与零售比例发生明显逆转。

2.零售读者的构成: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零售受众面在逐渐变窄,高学历、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群体的读者流失较多。零售读者以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为主,其中大部分老人以订阅为主。

3.渠道及终端:济南地区的零售渠道包括邮局报亭、自办发行批发商、零售摊点、超市以及候车大厅等特殊场所。报摊是报纸零售终端,是济南地区零售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报纸零售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零售覆盖率和销售率:覆盖率是衡量报纸零售网络布局以及销售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覆盖率高有助于提高销售率和报纸影响力。近几年,报摊数量的大量减少致使零售区域相应缩小,零售区域只分布在部分居民小区及某些支道旁边。零售覆盖率的大大降低导致实销率下降。

(二)报纸零售价格

报纸的零售价格通常由报社自行定价或同城同类报纸联盟定价,属生产者自主行为,而非市场确定。零售价格一般高于征订价格。以《齐鲁晚报》为例,零售价格除周二1元/份外,平时0.5元/份,全年零售价大约210元/份,而2013年征订优惠价为150元/份(另赠4张价值为12元的百脉泉水票,或半年生活日报1份,价值75元),正价为216元/份(其中,赠6张12元百脉泉水票,或全年生活日报1份,价值150元),2012年订阅价为150元/份(另赠6张价值10元的百脉泉水票,或全年生活日报1份,价值150元)。对读者而言,订阅要划算得多。

零售下降的原因

零售之所以出现日渐衰落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报纸发行特别是零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兴媒体无论是在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互动性、信息量、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还是阅读成本等各个方面,都是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市场分众化现象愈加明显。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产品的出现,使得报纸发行尤其是报纸零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这是零售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城市化建设的升级改造。对主要区域进行治理整顿,取缔了大量的零售摊点,零售终端减少导致报纸覆盖率大大降低。

(三)报纸征订的价格优势、出门购买与“投递到户”发行方式的差别以及天气等原因,使得一部分零售读者转化为订阅客户。

(四)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给零售带来影响。随着汽车的普及,一部分人不再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班,买报不再是顺便的事,况且办公室又有互联网,所以买报的人少了,造成零售读者大批流失。

(五)报摊数量减少。由于零售报摊露天经营,居无定所,打游击战,工作环境恶劣,加之卖量不断减少等原因,造成报摊数量减少。从零售报摊的数量看,2004年济南市约有3000个固定报摊和流动报摊,现在市区报摊存有量约1000个左右。从单个报摊每日售报量看,原来日售80~100份《齐鲁晚报》的报摊司空见惯,现在日售30~50份《齐鲁晚报》就很不错了。从报摊收入的构成看,原来是以报养摊,现在变成以出售杂货养摊,单纯零售报纸已难以维持生计,这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形成明显反差,这种变化在整个都市类报纸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六)零售受政治形势、天气变化、自然因素以及个人原因等影响较大,数量不稳定。而订阅就好得多,一旦订阅,在一个时期内订户就相对稳定。另外,征订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订户预先付款,报款不仅落袋为安,而且能带来一定的财务收益。

(七)价格因素也是零售减少的一个原因。零售价格高于征订价格,促使一部分零售客户转化为征订客户。

进入稳定期后,征订量的大小是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和培养读者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报业王国日本,主要大报98%以上的发行量是采用送报上门的“宅配制”完成的,零售和邮发极少。况且,征订量大能使报纸的发行量稳定,传阅效果好,报社还可提前回收报款。

由以上可知,零售减少是报纸发行的大势所趋。但是零售作为发行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有其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

征订与零售的关系以及零售存在的意义

(一)征订与零售的关系

征订与零售是报纸发行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在报纸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侧重点。

零售在开发报纸的潜在订户,以及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品牌形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是零售比较好的报纸,才有比较大的订阅量,不少报纸甚至主要靠零售发行。在报纸创办初期,基本上没有稳定的订户,报纸的发行主要靠零售,这时就必须把零售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报纸一旦到了发行的稳定期,或者说当报纸的发行量已经比较大的时候,报纸发行就应该转向以征订为主。因为征订模式可以减少浪费,并且征订客户一般是报纸的“有效发行”,即这部分订户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是广告主抢夺的重点部分。

美国报纸发行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早期美国报纸零售所占比例较大,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报纸征订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并已经成为多数报纸发行的主体力量。但必须明确的是,征订和零售两种模式应该贯穿于报纸发行的始终,两者都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征订是基础,是报纸发行得以稳定的根本保障,零售是十分重要的发行渠道,是促进和推进报纸发行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促销手段。即使美国的《纽约时报》,其零售仍然占总发行量的40%,这也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发行量,必须高度重视。

这说明,征订和零售两种方式互相依靠,不可分割,有人把两者的关系形象地描述为“无征不稳,无零不活”,就是强调两种发行方式的特点和重要性。但是,从报纸的发展阶段来看,报纸发行已进入征订为主、零售为辅的新阶段。

(二)零售存在的意义

概括起来,零售的重要性有三:

1.于办报效率而言,零售是扩大报纸影响力与阅读率的平台。

2.于发行利益而言,零售拉动征订与总体发行量的增长。

3.于广告策略而言,零售能拉动广告量与广告效果及广告价格。

零售升级转型的路径选择

零售状况不容乐观,面对严峻形势,零售欲守土开疆,化“危”为“机”,只有升级转型方是突破现状的途径。

(一)找准发行定位。目前国内大多数都市类报纸属于低端定位,这在报业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有效,但是当报业发展较为成熟时,则很难吸引到精英广告客户,所以都市类报纸要调整发行战略,细分市场,向专业定位、分众定位发展,才能改善发行结构,提高发行质量,产生更大的广告效应。

(二)报摊升级转型。作为现有零售终端——报摊,已不再适应城市化升级改造建设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市容市貌,因此报摊要“退路进厅”,由室外移向室内,同时增加经营项目,提高增收能力,以促进报纸销售。

(三)拓宽零售渠道。售报终端不能局限于报摊,要加大超市、便利店、连锁店等大型店面的发行力度。这方面,《齐鲁晚报》在济南地区统一银座超市的零售已做了有益探索,效果明显。国外报刊如《纽约时报》在这些大型店面的售报已占到零售总量的70%,过去占优势的报刊亭因其规模小、政府管制多等劣势,逐步居于补充地位。

(四)强化重点区域。扩大在高档社区、机场、车站、高校等高端、密集、流动人口多的区域及窗口场所受众中的影响力,提高报纸占有率。

(五)创新策划手段。可与超市、连锁店甚至肯德基、麦当劳及其它大型快餐店等多种商家,以DM广告置换报纸的方式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协作开展“来购物三年或五年看报不花钱”、“吃肯德基(麦当劳)得一份报纸”等活动,商家可根椐会员的消费水平赠报,此种做法也可推广到社区物业等多个领域进行嫁接。这不仅可增加报纸销售量,提高报纸影响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扼制同类报纸在这些区域的销售。

(六)强化数字化建设。把报纸网络版纳入发行规划,拓展网上阅读项目,实施的前提是对数据库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以读者为中心,以数字为平台,以终端为控制”的现行体系。如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几张报纸《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等逾半数的发行量是靠数字版、网络版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的。

(七)开发多媒体阅报。在酒店、机场、候车大厅以及高档社区等人口密集、高端读者集中的区域,开发利用阅报栏的独特价值,变阅报栏为受众购报体验的窗口。当今已进入消费体验时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之对报纸形成依赖,阅报栏建设不仅是报纸自我展示与推广的终端,而且不失为提高报纸覆盖率、销售率的新举措。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行业会计制度; 旧准则; 新准则; 研发; 摊销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处理较以前有了很多变动,比旧准则更科学合理,考虑的更全面,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更一致。这说明我国在会计处理上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也反映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对无形资产的处理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国长期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企业中有形资产占很大比重,而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占的比重不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简化。但是现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红塔山这一品牌就价值300多个亿,尤其是现在出现了一些高新企业如联想集团,其无形资产超过了总资产的60%,所以,各利益相关主体对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关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得更科学合理,对过去的处理方式作出了很多变动。主要的几点是: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越来越科学合理,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1993年陆续颁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备实物形态,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权利、技术等特殊资产”。这时期的行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对无形资产外部特征的描述上,没有触及定义应该揭示的本质属性。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可见,《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具有合理性。

2006年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而把不可辨认的商誉等排除在外,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更科学,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及我国日益市场化的趋势相吻合。

二、规定了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行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地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而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因为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持谨慎态度,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最稳健的估计。所以到2001年以后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中仍然执行这一确认条件,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又增加了可辨认性的确认标准。

新准则不再明确无形资产的具体内容,虽然这意味着凡是符合无形资产概念和确认条件的都应是无形资产,改变了以前范围过窄的弊端,但由于我国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意识不到位,以及原准则的影响等因素,许多企业对拥有的无形资产“视而不见”,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实际确认时却又无法衡量其价值。所以,最好在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确认标准的同时,列举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别和内容,以便于实务操作。

三、逐步完善了对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核算

对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作为入账价值。但是自创无形资产是否会成功,事前很难确定。因此,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作为入账价值。比较来说,这一规定更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如果要资本化的话,研发费用才应该是无形资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注册费、律师费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把企业内部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两部分,并规定把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资本化,在同时满足准则所列出的一系列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激励企业增加更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会计政策层面对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给予鼓励,减少因取得方式不同而使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产生差异,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但在实际应用时,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截然区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不同的阶段恐怕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根据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及所处的程度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一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以方便会计工作者操作。

四、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行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只是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即企业应将各种无形资产在受益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而旧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得较为具体、详细,即“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并对摊销年限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在当时更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便于掌握和应用,能够起到指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

新准则在摊销问题上又作了很大调整,对取得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先要进行判断,使用年限有限的,应就其摊销金额在使用寿命内系统摊销,摊销方法应反映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新准则允许企业选用不同的摊销方法,并将方法选择的依据建立在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上。而对于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则仍采用直线法摊销。多种摊销方法的可选性,一方面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更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准则没有具体规定有哪些摊销方法,所以准则中应具体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同时,应加强无形资产摊销的控制以增强不同经营时期的可比性。

五、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

行业会计制度对此未予明确,而旧准则则明确指出,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因为在无形资产入账以后,可能要发生一些为确保该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的支出,如相关的宣传活动支出。这些支出要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新准则相比之下要复杂些,要求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应当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按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这样规定充分体现了客观真实性和统一性。但是再次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就过于复杂,增加了报告成本,可操作性差。可以按照该支出是否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过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和该支出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和分摊至该资产来确认资本化的范围,这样既符合确认资产的一般条件,也便于操作。

六、无形资产在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披露

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净值,根据“无形资产”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即实际成本―摊销价值)填列。

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披露以下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期初、期末的账面余值、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土地使用权,还应另外披露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在这一准则中,对无形资产规定的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2006年的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值、累计摊销额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记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相比之下,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披露方面更明确地规定应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有关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摊销额、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摊销方法等各项信息,以便更能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求。

但是在新准则中只有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才能加以确认,许多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也是对决策者极为有用的信息却被排除在了财务报告之外,因此,建议披露无形资产的信息时,应尽量实现它的完整性和相关性。

通过对上述无形资产在不同时期的比较,会发现新准则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更能体现无形资产的特点,满足决策者的决策要求,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新准则不断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这也预示了我国和国际接轨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境外融资和减少对外贸易损失。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变动了的现实情况还会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的会计工作者努力完善会计处理方法,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组织翻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编.《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 吴雅玲.新旧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比较与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09).

[6] 孙晓宁.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会计,2007,(05)上半月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工会真是我们环卫工人的贴心人!”11月6日,在经历了因上班期间发微博而被“片管”负责人“吓唬”下岗的风波之后,四川资阳市环卫工“唐老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住地感谢工会。 (来源:《工人日报》)

[点评]:唐师傅的麻烦因微博而起,也因微博而结,好在与管理方的博弈中,唐师傅笑到了最后。不仅保住了饭碗,还保住了继续发微博的权利,唐师傅是幸运的,但这只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还有无数像唐师傅这样的一线劳动者仍在为繁忙工作中一点点抒发个人情趣的自由或必要的休息放松的需要而纠结、忐忑甚至惶恐着。

那些一线的劳动者,尤其是处在某个生产劳动组织一线的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强度往往很大,也很枯燥乏味,他们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他们非常需要一些工作情趣,需要有适度的放松和必要的休息。

其实,管理者应该学会宽容对待劳动者的“忙里偷闲”或“忙中情趣”,从崇尚人性和劳动保护的角度而言,这种宽容是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也有益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从科学生产的角度而言,这种宽容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对劳动组织有利。

为流动摊贩设“临时疏导点”一举多得

今年9月中旬红旗镇投入近30万元建设临时疏导点,提供了50多个相对固定的摊位给流动摊主,初步规范了工业园区内餐饮、水果等一般的生活配套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工业园区的环境。(来源:《珠海特区报》)

[点评]:在城管环境卫生和流动摊贩谋生的城市矛盾对立中,城管与小贩经常上演相互伤害的“武斗戏”,不是小贩受伤,就是城管挂彩,引来路人围观,严重影响城市和谐,有时还闹出人命,引发严重社会矛盾冲突。而每次发生这样的伤害,还引起社会舆论的格外关注,消耗了大量舆论社会资源。

小贩生意虽小,但毕竟为市民提供了消费需要和方便,就某种角度而言,小贩其实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如何把城市卫生与小贩的生计统一起来,既解决城市卫生,又解决小贩摆摊的生计,问题不在小贩,而在于政府如何管理。堵不如疏,“退一步”允许小贩摆摊,是一种决策智慧,只有这样看待小贩,才能管理好小贩。

给流动摊贩一个摆摊的地儿,小贩有了谋生计的出处了,自然不会到处流动和摆摊,不用在马路上摆摊了,小贩的“生意更稳定了”,城市卫生了,不影响交通了,城管也不用纠结了,社会矛盾也化消了,真是一举多得。

“人类发展指数”警示了什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日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该报告根据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对187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名。其中,挪威、澳大利亚和荷兰位居三甲,中国则处于101位。(来源:《人民日报》)

[点评]: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注重了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总量的提升,而忽略了我们的人均GDP在世界百位之后。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我国当前物价上行的压力还很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还十分艰巨,环境污染问题有待更加关注,教育、卫生、体育等在发展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此外,贫富差距增大的问题一直未能改变,反腐败问题一直“形势严峻”,行政成本一直比较高,法治建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影响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些都使得我们国家的人类发展水平提升缓慢。

“人类发展指数”不啻是一支清醒剂,警醒我们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并不断为此努力的时候,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差距和不足,以及背后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思路更清、定位更准、方向更明、发展更好。

航空公司别拿乘客反感当拒载残疾人理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日益融入世界、一举一动引起国际关注的国家,居然有24家航空公司以未提前告知、未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等拒载残疾人。其中,居然还有13家规定有权拒绝承运“可能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的残疾人。(来源:《京华时报》)

[点评]:显然,这是航空公司把国家政令硬生生执行走样的一个范例。因为据国家《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并不要求所有残疾人都提前告知,只规定了两种特定类型的残疾人需提供医疗证明,同时还明令禁止歧视残疾人。

“可能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即是这种裸的歧视。然而,与其他一些行业和个人歧视残疾人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航空公司捎上了第三方――乘客。这种以乘客的意志为转移的歧视背后,实质则是歧视矛盾的转移。

残疾人参加各种活动、出入各种公共场所都已基本实现无障碍了,我们的社会都已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方便为价值理念和行为标准了,航空业怎么还会有如此落后沉重的规矩?怎么就不思与时俱进,公然给残疾人设障?怎么就如此漠视残疾人的正当出行权益?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提升到法律层面

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课题组调研了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从商业贿赂制度、产品合格率、社保健康培训、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平均得分仅为19.7分,满分为100分。(11月8日《法制晚报》)

[点评]:企业越缺失社会责任感,企业家越缺失道德的血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重要标杆。但是也不能对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抱有幻想和奢望。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

一、引言

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对于传统会计来说,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会计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是围绕有形资产进行核算的,并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规范性的核算要求。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无形资产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会计核算中要建立以无形资产作为核算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核算的挑战

(一)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

1.对会计目标和会计等式的挑战。传统的会计目标是以物质资本为主导的,因为传统会计中,物质资本在企业资本中所占比例极大,是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情况的主导因素,而且还关系这企业的利润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仅以固定资产为主,无形资产所占的资产的比重在不断增大。无形资产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资产,其性质跟有形资产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再像处理有形资产一样对无形资产进行处理,更多的取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载体,会计主体的转移,必然也造成了会计目标的变化。

2.对会计原则的挑战。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制度标准,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能够得到完整的确认和计量。以现在的会计体系,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已经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二)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

1.对会计报告的挑战。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形资产依然作为主要成分存在,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是在专门的无形资产负债表中,集中体现的仍然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和企业购并过程中形成的商誉等部分,一些自创的知识技术资产、人力资源关系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造成了现行的会计报告中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真实的无形资产情况,其财务状况也表现不合理,对于经营风险和盈利能力也不相同的无形资产也就更加不能进行明确的体现,这就可能造成投资者错误的决策行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会计处理的程序和方法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也越来越难,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度企业的核算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兴的知识产业,这些新型企业以固定资产为主,而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相比于固定资产来说,变化相对较快,形式也更加多变,不确定因素也更多,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企业的无形资产完全不能完整的反映出来。

三、知识经济无形资产核算新思路

(一)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之前需要先确定资产有效经济年限和选择资产摊销方法。目前来说,我国一般都采用的是直线摊销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个会计期间内,其计算公式为: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历史成本\确定的摊销年限

(二)无形资产新增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运用账户的前提,科目的设置是由会计分类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决定的。在无形资产核算中,首先要确定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确定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转移。无形资产通过核算,反应和监督无形资产的取得,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摊销价值,反映与监督无形资产的转让和出售,核算获得的收益,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三)利用明细科目对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适应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市场资产要素、知识产权资产要素、人力资产要素和丛础结构资产要素。一般来说,无形资产的取得途径主要为外部购买、接受投资、外部捐赠和内部研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投资、摊销和处置等过程的核算,在知识经济时代要重新进行计算,这样才能更加精确地在会计报表中反映无形资产。

(四)知识经济的无形资产报表揭示

目前,我国对会计无形资产核算的规定并不完善,企业在会计报表中没有能够详细的反映出无形资产的信息。所以,我国要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制度的建设,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排列在一起,循序渐进,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和信息需求的迫切性进行排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显示出来,在财务报表中应该同时设置“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研究与开发成本”等账户。

四、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经济时代中企业是以知识和技术作为依托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形资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会计核算随意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缺陷,就对于企业无形资产核算中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上的缺陷,分析了企业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下受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江海粟.无形资产评估[M].2012.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会计

一、铁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铁路企业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配置人力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铁路有线平均每营业公里占用37.20人。铁路运输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员增幅过大,从而导致了成本支出增长过大,经济效益下降。而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据1999年统计,干部队伍中高级职称的仅占3.6%,中级职称的占25.4%;工人中高级技师、技师分别占工人总数的0.02%、0.64%;初中以下文化的还有13.60%。

面对中国加入wto,运输市场竞争加剧,二十一世纪的铁路将从以下方向发展,一是牵引动力的内电化;二是客车车辆的舒适化和大型化,集装箱化;三是轨道结构的重型化及施工的大型机械化;四是车站作业自动化;五是通信信号的现代化;六是运营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可以预见,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知识资源的快速扩张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

二、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起源和定义

人力资源会计也称人力资产会计。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美国。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对它所下的定义是: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实际上是试图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同其他会计要素一样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人类社会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加深的。

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力或劳动力。这里的人力或劳动力一般指为企业服务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隶属于企业的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的全体职工。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能力,而不是指人本身。人力资源(即人的某种技能)是商品,而不是指人是商品,将劳动者的能力即人力资源化作为会计的一种资产,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主要生产要素,购入固定资产的花费远不能与雇用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所耗费的价值相比,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寻求到的人才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在未来产生出高额收益的资产。

(二)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1.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2.内部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不单独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的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信息的需求。

3.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发情况;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日益增大的今天,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必然导致低估当期盈利,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意义

1.人力资源是会计信息管理的主体和经济发展支柱。会计信息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输入,整理和输出进行的管理。它包括多方位收集、规范化整理、最优化传递、检索化存储及现代化处理信息等。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活动是第一位。

2.行为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把对物的研究转为对人的研究,其收效将更大。对物的研究,只能是充分利用这个物体,其价值再大也不会比这个物体本身的价值更大;而对人的研究,一旦掌握了人的心理特征,据每个人个性的特征安排相适应的工作,那功效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企业中人的因素是“全部问题之所在”。

3.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可以使企业组织机构合理化。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在选定财务领导班子时既要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等,还要考虑安排合理的人力资源个性结构,才可以使决策达到优化。

4.管理者意识转变的结果。

5.人力资源研究的最终意义在于:形成良好的群体凝聚力与创造力,提高工作质量。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或个体)和社会的吸引力,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个体和社会对群体的向心力。群体的凝聚力表现为群体内部对外部的吸引力和外部对内部的向心力。其中吸引力包括群体使个体安心的程度,社会对群体倾向的程度以及群体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等。向心力包括个体对群体的关心程度,群体对社会的知名程度以及社会对群体的支持程度等。这样群体的凝聚力就等于群体内部吸引力之和与群体外部向心之和的乘积。

(四)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1.有利于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根据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人力资产价值及其变化情况,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2.可以促使企业各个部门更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在传统会计中,人力资源支出直接列为费用支出,这种作法不利于促使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关心其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情况下,在考核企业所属各部门的收益水平,必须考虑各部门人力资源的占用因素,从而可以使各个部门更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3.有助于控制和监督企业的人力资产

如果不计量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化,在迅速增加人力资源投资的情况下,就会低估企业的收益;相反,在人力资源损耗的时期中,却往往表现为超额的企业收益。

4.利于控制和监督企业的人力资产

人力资源会计能够及时地反映企业人力资产的增值和耗减情况。例如,由于职工流出而尚未弥补的投资额,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职工的流转率。

5.便于宏观经济控制

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宏观经济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报表,可以使政府机构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维护和开发情况有所了解。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为了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实际支出的成本。人力资源的后续教育费用,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培训,任职期间的技能培训,高薪聘请技术人才等而支出的费用都应作为人力资源成本的范畴。

人力资源价值一方面是家庭和社会为劳动力的成本及劳动力价值形成的环境所进行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劳动能力不断获得的增值。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弹性较大,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

人力资源价值与人力资源成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源价值不是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付出的成本,而是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

四、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探讨(一)人力资源投资的核算

在一级科目中设置“人力资产”科目,该科目核算各类人力资产的原价,类似工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科目,本科目用于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包括新增职工的人力投资成本,由于开发人力资源而增加的人力资产价值;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包括退休、辞职、调出、死亡等原因而减少的人力资产;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根据人力资产的具体项目可设“管理型人力资产”、“科技型人力资产”等明细科目。(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

在一级科目中设置“人力资源成本”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实际费用支出及各项结转成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设“工资”、“培训”等明细科目。(三)人力资产摊销的核算

1.人力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1)取得成本的摊销年限,就是职工的预期服务年限,即合同年限;(2)开发成本的摊销年限,应按培训项目的预受益期限和职工在受训以后的预期服务孰短的原则来确定。

2.人力资产摊销率

为了便于计算人力资产的摊销额,可根据其预期摊销年限计算摊销率,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产年摊销率=1/预计摊销年限×100%;人力资产摊销额=人力资产摊销率×人力资产原始成本;企业可根据需要,比照固定资产折旧率的方法,分别确定人力资产的综合、分类、个别摊销率。

3.人力资产摊销分录

借: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贷:人力资产累计摊销

(四)人力资源权效力分配的核算

人力资源作为资本进入企业后除享受企业支付的薪金外,还应该享受利润分配,人力资源权益是指企业的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相应的权益。它包括:法定的人力资源权益,指国家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补偿人力资源权益;如工资、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等;社会捐赠等形成的人力资源权益;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企业留存的权益额及劳动者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划归人力资源权益的部分。在一级科目“应付利润”下设置“应付职工利润”。(五)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

1.对外报告。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于无形资产项下单独列示人力资产有关情况。另一方面,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

2.对内报告。内部报告的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配及利用情况。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等。

五、运用人力资源会计必将使铁路财务会计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已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观念的更新,机制的引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以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接受。

人力资源会计属于管理会计范畴,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务之急是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建立人力资源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进行有关配套改革。面向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开发已作为铁路企业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性对策之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铁路企业发展的方向,财务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刚开始实行时,应先实行双轨制,不打乱现行核算制度,只是从传统核算资料中提取有关数据进行单独核算,单独报表,单独进行分析并报告。为铁路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铁路必将有更灿烂、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明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力资源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地质与勘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地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