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发电厂 优化方案

所谓的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方案,包括很多 不同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在进行内部通信传输机制以及数据建模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形成一致的协议和模型。[1]不同的系统之间难以对信息进行交互,从而导致信息共享性较差。出现这种状况后,会导致电厂各项设备的投入资金不断增加。数字化技术包括各种开放标准、新技术以及统一的规范,通过对接口以及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定义,帮助电厂电气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构建的主要内容

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构建包括横向各种专业数据进行融合、纵向系统信息进行贯通两个主要方面。

(一)横向专业数据实现融合

该工程中通过对二次设备的相关标准化进行规范或者一体化建设等措施来对不同的专业设备进行融合。例如通过保护、监控或者计量等措施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电气二次专业进行科学横向的融合。还要对IEC标准进行统一,在进行二次系统一体化构建过程中,要对间隔层、过程层以及站控层等专业数据进行融合。[2]在过程层中,需要对不同性质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这种采集的数据需要利用电子式互感器来实现转化,从而让它们成为具体的、可利用的数字化信号,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还要对相关协议以及标准进行利用,从而完成点对点传输的工作。这种横向专业数据的融合,还能够完成组网传输,并传输给装置不同的设备,例如电能测量设备、保护设备或者测控装置等,从而保证所有设备都具有统一的信息源,避免功率损耗对设备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间隔层对二次装置的具体功能进行优化整合时,例如设备状态监控、保护、计量以及测控时,要进行输出模块和输出模块的配置,数据模型中具有不同的装置时,可以利用网络来对信号进行交换,在现场对不同的信号进行灵活配置,从而达到提升现场工作效率的目的。站控层内部中可以对站内每一种专业功能进行融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享,在站控层还可能对数据模型进行统一整合,从而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提供给每一个受控层更多的服务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利用来实现有效监视。[3]还可以对事故顺序进行记录、实施运行报警等,例如统计、报表等。在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下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融合来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对比,利用具体的对比结合来实现对方案的具体优化。

(二)纵向系统信息贯穿

该项工程中,主要是对发电厂内部每一个专业所具有的纵向信息进行融合,从而保证共享厂站端一体化系统和其他系统所具有的相关数据实现有效流动。例如调度、上层管理等。一体化建设目标未出现改变的前提下,在每一个子系统中运用电力系统通信标准,通过对信息监控系统、电网调度系统以及集控系统等不同系统的信息进行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不断提升发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工作水平,减少运行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火电厂内部所实施的新方案采用的都是国际统一实施的电气二次系统优化方案有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以及统一的模型,能够尽可能地提升相关设备的信息量。[4]例如SIS上传变压器的绕组温度、档位以及油温时,通过SIS就能够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诊断,通过较为齐全的信息,还能够对SIS优化软件进行实施,从而保证降低整个设备运营的成本,优化系统的运行状况,降低整个发电厂的成本,提升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技术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建设优势

通信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大都是国际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在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减少速率、协议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目前很多自动化的装置都有着较多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这些差异对于系统的整体运行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通过统一化的标准运行,能够让智能 电网和发电厂实现连接,从而提升整个电厂的通信速率和相关功能。

系统二次接线在具体的数字化技术影响下,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简化,从而减少更多的电缆投资。若采取的陈旧的方案,不同的协议在装置通信过程中无法实现支持,所以,需要进行硬接线。通过一体化的建设方案,就能够从根本上对不同装置的信号进行交互,从而更好地完成信号的统一传输工作,降低电网系统二次接线所具有的复杂性。[5]对发电厂电气信息实时有效监控,还能够提升二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现阶段通信反映的信息量很难通硬接线端子来集中进行反映,从而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进行掌握。

结语: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了解,在设计发电厂电气二次设备时,运用传统的方案模式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协议,会从根本上增加信息交互难度。在进行二次接线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多的投资,通过应有数字化技术,采用统一、标准的国际指标来进行简单的信息交互工作,从根本上节约投资资源,提升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但是,在实际方案设计过程中,还要对数字化技术电厂电气二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帮助发电厂能够在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企业发扎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贺伟. 小议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2011,09:394.

[2]段新文.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及自动化改造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03.

[3]赵永平. 论电厂电气部分安装质量管理[J]. 民营科技,2011,12:265.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热电厂;管理创新;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74-03

热电厂作为炼化企业自备电厂,担负着高温高压炼油厂的供电和供汽任务。热电厂属于高风险的生产行业,其工作环境中有电力转动机械、高温、高压、高空作业、化学有毒物质、锅炉压力容器等危险源的大量存在,并且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容易发生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泄露、灼烫、设备损害等危害事故,因此,对这多种专业的档案管理,需要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在石油石化行业推行“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大趋势下,鉴于热电厂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如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来管理档案,已成为我厂档案部门“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期间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热电厂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热电厂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这种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目前,厂档案室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接收移交的档案,储存入库,以前的档案多为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计算机管理停留在初级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只停留在档案目录或部分全文检索等管理环节上,与新时期档案的发展相差甚远。原来使用的文件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已不符合电子文件或其他发电设备档案等管理系统的要求,且与现在使用的创新的信息化管理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阻碍了新时期档案事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二)传统理念有待更新

“重藏轻用、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价值”等传统观念,使得档案室的对外服务方式主要是为上门的利用者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且提供的主要是原始档案信息,缺少让全厂职工对档案的认识和利用的真正价值,只知道档案需要存放在档案库房,只有部分人知道档案的作用,缺少编研价值和新颖的成果、缺少发电设备重要的档案信息以及各种设备的初涉以及合同预算等方面的设计协议书等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不能全方位提供一整套装置的档案。

(三)电子文件和设备档案的接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些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不完整,有些重要的文件不及时归档,还停留在个人手中,造成查找不到等现象,新建或扩建设备资料收集不到位,因缺少现场收集资料和专业知识缺乏等,整理和归档分不清是哪台设备的资料,这样势必给电子文件和设备查找带来不良后果。

(四)档案编研工作滞后

1.编研材料内容单一,存在着重文书轻科技的档案编研现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门类载体形式趋向多元化,科技档案信息开发与管理性、服务性的档案信息开发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科技类档案信息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利用,从而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2.编研材料档次低,一次性编研成果多,适应形势发展的深层次编研成果少。就目前而言,有些编研材料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追求编研材料的数量和速度的水平上,造成编研工作与现实相脱节,导致编研成果率低下。

3.编研人员素质低、数量少。在档案编研的实际工作中,造就档案编研成果档次低的主要原因是档案编研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特别是专业素质,这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档案事业快速发展。

(五)缺乏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批既掌握档案知识,又懂得发供电专业知识,还要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热电厂档案室综合管理文书、基建、设备、会计等各类专业档案,人员紧张,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档案人员的配备及有计划、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成为新时期档案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档案管理创新是发展的需要

热电厂档案工作作为石化公司发展管理的一部分,在新时期创新档案管理来提高对生产的服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和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体制,实行新的管理制度。热电厂档案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不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活动,也不仅仅是档案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厂所有部门中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成效的一项事业。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和希望,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在石化公司热电厂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工作人员应创新思路,开拓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并积极探索和体现观念、机制、服务、管理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管理手段也日趋先进,但仍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推动档案工作创新的基础,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完善档案管理体制,保证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

人机结合是档案快速发展的条件之一,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是档案快速发展必须考虑的原则。档案室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功能不断增加,并通过网络向利用者传递信息。因此,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方面和方便使用相结合。应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利用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整合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免造成档案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同时,也要解决方便实用的问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使档案事业成为热电厂新时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体制。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档案管理

观念创新,使档案在服务中发挥经济效益。要管好档案、用好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随着石化公司热电厂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整体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各发电装置生产不断扩大,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不要在办公室坐等,要主动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设备验收工作,争取拿到第一手资料,熟悉了解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弄懂技术档案的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做到“胸中有数”。

要确立档案是热电厂资产的观念。在企业无论是科技、还是文书、声像、会计档案,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以设备为例,从设计试制到品牌的创立,无不包含着一代甚至几代领导者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无不凝聚在以文字、数据、图纸、音像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载体上。比如,热电厂今年有4#号炉、脱硫等项目的扩建和建立,厂家和项目设计人员就是通过大量的吸收原有的1号、2号炉等3号炉的设备资料和基建档案的提供和各项参阅,使得今年4号炉、烟气脱硫的初涉到现在的顺利建成,热电厂领导深深感受到了档案起到真正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档案财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它除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属性外,还具有专有性、地域性等公共属性。热电厂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是资产以后,就会千方百计去管理、保护、利用好这些资产,就会下决心做好档案工作。

要确立档案是企业独有的信息和知识观念。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企业各自的档案是独有的原始记录,记录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如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如果企业的档案材料不收集、整理、保管好,在市场竞争和信息流通的今天,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

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一批勇于开拓、大胆进取、乐于竞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只有充分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才能使档案事业后继有人,使档案事业快速发展有可靠的保证,要根据档案事业发展需要,选拔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建立一支专业、学历等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要充实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档案管理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加快新时期档案事业的步伐,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四)加强宣传,增强全厂员工对档案的意识

在热电厂员工的观念中,一提起档案就觉得那是专业人员的工作,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员工的档案意识不强,同时档案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大,使人们看不到与自己有多大关系,这些都是档案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学习国外增强档案意识的方法,加强宣传力度,普及档案知识,从实际生活工作等方面真正增强全厂的档案意识。

三、体制创新,使档案工作适应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

应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管理工作者中存在的安于现状的思想,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问题。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工作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鼓励创新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等,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其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良性循环。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机构创新的核心是精简

无论哪个企业,精干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档案工作也要顺应企业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也必须创新,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把过去只是单一的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中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统计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这个中心机构在行政上受热电厂的领导,业务上归党政办公室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负责全厂及所属各科室及各基层各级各类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例如,热电厂在全厂有5个管理科室,10个下属车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联网,从而达到各种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真正形成一个热电厂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符合现代企业精干、高效的原则,有利于增加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

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高效运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要激活机体,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最基本管理理念,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完善自己。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动力源之一。

(三)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要从企业各自的实际出发

热电厂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化公司的二级单位,回顾多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领导支持固然非常重要,但具体活动的开展却要靠各项制度的规范和档案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看来,适合各类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重要的档案分散在各部门、各基层,不够规范,降低了利用率,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制度,不断创新热电厂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年度方针和目标,以及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档案活动效果的方式、方法,按月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从而调动全体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四、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档案工作

目前计算机已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与企业发展同步

企业发展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亦应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形成和广泛参与,要求提高全厂的档案意识和档案业务知识,坚持依法治档,确保“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监督和指导,为了提高热电厂及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今年三月下旬,每周五、安排二名兼职档案员到总公司档案室参训,培训内容针对各兼职档案员所在部门形成的档案进行详细讲解,授课内容分别为:文书、科技、会计档案等基本知识,培训时要求每个兼职档案员带未理装订的资料,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她们如何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一系列步骤。此次培训,效果显著,也为热电厂档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档案部门应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

办公自动化后,将出现无纸办公,企业每个岗位都能形成电子文档,这就要求每个员工懂得文书处理和归档的一整套程序,了解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在各个管理岗位上应负的责任。档案利用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联网后,企业各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档案部门要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对信息的利用和保密等问题,通过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解决。

(三)企业档案工作应适应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既是公司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档案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公司和各基层的生产和发展服务。总之,企业档案工作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与企业发展同步。

五、推行特色服务、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要逐步改变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档案机构联网,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档案管理工作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所看管的档案资料,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还可以利用档案资料作为出版资源,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和一个企业发展的历史轨迹等读物,多方开辟档案服务的渠道。坚持档案工作服务全厂党政、经营、安全、生产机制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把档案室的各项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出来。只有着力于档案室服务功能的开发,档案工作服务机制的创新才会持续下去。

由此可见,档案创新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档案体制创新管理在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企业档案,是企业建设与发展史的见证,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形成,追踪着企业前进的脚步而日益丰富与发展。白纸黑字,记录了企业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油墨飘香,使工业企业档案凭证、查考、资源三大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时期档案管理事业对创新管理依赖程度也日益加大。在长期的实践中,档案创新管理已与企业结下了唇齿相依般的情谊,企业运行离不开档案创新的辅佐,档案信息因企业而存在和身价培增。它如同溶解于企业血液中的氧分,随着企业脉搏的跳动,遍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促进企业新陈代谢,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炼化企业自备电厂在新时期档案管理发展中,只有坚持“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管理观和服务观。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档案学研究.

[2]档案学通讯.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3D引擎 数字化电厂 自主化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现代工厂庞大复杂,流程工厂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最复杂的工业系统。这些工业系统包括大量现代高技术设备本身,也包括工艺流程、电气控制等等现代系统工业技术。

1 企业总体需求

总体上来说,企业普遍要求在拥有数字化电厂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解决数字化电厂的具体业务实施和应用问题,所以开发知识产权归属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电厂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本文从某一数字化电厂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工厂用户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分析。

1.1生产部门的需求

要求解决方案能够直观展示装置生产运行,管理人员能在与现场完全一致的虚拟环境中得到工作区域相关的生产信息。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自由漫步,点击设备即可查看相关属性和运行状态信息(例如:压力温度信息、阀门开度、管线腐蚀等情况)。

1.2检修培训等部门的需求

通过对关键设备剖切来查看其内部结构,在三维场景里可视化设备内部结构以及维修方法,演示设备的虚拟组装和拆卸,员工可以360度直观展示、查看设备,标注设备拆装步骤,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将平时看不到的设备结构以及维修方法在三维场景里可视化展现,并可以实现设备的虚拟组装和拆卸。

在工厂的设计建造施工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外部参与部门,包括设计方,施工方,设备厂商等。各参与部门对数字化电厂解决方案都有一定的想法和需求。限于篇幅,本文对这一方面不再详述。

2 现有数字化电厂流行方案的整体介绍

2.1 基于现有成熟软件系统的数字化电厂方案

GIS软件提供商,工程软件提供商与机械行业软件提供商在国内数字化电厂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GIS集中于大场景相关应用,如石油长输管线周边地形等应用,工程软件提供商集中于工厂级的三维模型展示与资料管理,机械行业软件提供商集中于具体设备的模拟与仿真,各有所长,均能解决一定的企业业务应用。

2.2 基于底层图形库与几何算法库开发的数字化电厂解决方案

基于Opengl等图形库进行的方案开发以及基于OGRE,OSG等相关开源框架进行的方案开发,在数字化电厂行业内均有一定的案例。有较强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储备的企业单位都以此为基础进行过部分开发,满足了一定的企业业务应用。总体上来说,基于底层图形库或者开源算法框架进行的开发,深度较浅,范围较窄。其可用性,稳定性以及项目投资都超过了绝大多数行业内企业的承受能力。

软件厂商的数字化电厂解决方案是一份软件使用授权和技术服务合同。其软件著作权依旧归属于软件厂商,并不能随数字化电厂方案一同移交给企业。极大了制约了企业推进数字化电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电厂整体规划方案

3D引擎属于更加广义的软件开发环境,类似微软的VisualStudio或者IBM的Eclipse但是又有很大不同,3D引擎综合了大量成熟的开源框架,将最先进的软件架构技术融合进引擎编辑器,同时将在三维造型,场景渲染,动画模拟,仿真计算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图形算法库打包至其核心框架中,其产品解决方案跨平台,直接运行于IOS,Android等移动平台,或者于PC环境,浏览器本地插件环境,或者以html5格式于浏览器直接运行环境等。其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多样化需求的需要。

综合对业主与客户的多次调研,规划出数字化电厂的基本系统架构。

企业的数字化电厂系统应用架构可分为三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电厂系统应用架构图

数据层:由模型数据库、静态数据库、动态数据库组成。模型数据库中的点云数据库负责存储激光扫描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库负责存储智能化的三维模型。企业已建立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库(例如3D CAD文件、工程文档、P&ID图纸、装置静态数据、SIS、ERP、EAM、工业监控等)为系统的数据源。

平台层:由3D引擎在三维模型上提供数字化电厂的三维平台服务。

应用层:由3D引擎开发实现,同时,结合平台层导出的标准三维模型,可以集成更多第三方应用。

基于数字化电厂系统应用构架,规划数字化电厂总体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电厂技术架构图

4 数字化电厂的业务功能实现

4.1 工艺状态监控,设备监测等

基于3D引擎开发数字化电厂系统,在虚拟空间中直观提供装置设备运行状态查询,实现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漫步,利用数字化电厂进行实时监控等。

4.2 检修与培训等

利用数字化电厂进行设备检修和拆装培训,可以极大的提高培训效果和员工积极性。采用3D引擎复合应用技术进行数字化电厂的规划能够满足业主的需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工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完整和稳定的模式,”数字化电厂”是在原有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提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软件,而是基于平台化的规划,配以应用数据的扩展延伸,为各类生产运营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关联,让各类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数据能够最大程度的跨平台关联查询,优化工厂运营管理。

5 对数字化电厂的建议与展望

数字化电厂现有方案纷繁,各个厂商都推出自己定义的数字化电厂,各种软件模型数据格式的不兼容造成了很大的平台沟通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厂商声称在自己的解决方案具有无缝集成,兼容多种格式,具体统一数据格式的功能,但是在很多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很多情况下企业仅仅是又增加了一种厂商的数据格式。数字化电厂在未来的发展中,统一数据格式是必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反馈延迟;火电厂;基建管理

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燃料进行生产的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火电厂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对于电力的需求各行各业都是十分渴求的。这是由于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尚未普及的情况,只有电能能够保证安全稳定高效的供应,才能保证整体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火电厂的投资和建设是不能停止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课题:既要保证火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生产高效优质的电能,又要对火电厂安全运行严格管控,杜绝运行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而且火电厂工厂建设是具有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作业难度大、管理复杂的特点的,因此各种安全问题的管理就成为了火电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到现代化安全管理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已经从人、设备、环节、管理等环节的运行机制过渡到了现代反馈延迟管理机制。本文就结合工作经验,对反馈延迟理念在火电厂基建过程中的运行和产生的影响进行的作用展开分析[1]。

1反馈延迟概念概述

反馈延迟中,存量指的是对系统的要素能够做到任何时刻的观察和感知、计算和测量;流量指的是对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我们将存量看作是对系统安全状况的反馈,而流量看作是系统安全状况的改变。当存量发生的变化较为缓慢的时候,流入和流出量的变化会出现延迟,缓存等情况,这种延迟和缓存带来的时间滞后的情况,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并利用方法进行修订,于是反馈延迟概念应运而生。(1)反馈延迟理念应用在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中,首先是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抵制外界因素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2)从安全管理者的安全现状的决策角度来看改进的措施,当决策的措施的最终效果反馈到管理者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延迟,这个阶段管理者看不到投入的显著效果,因此可能会放弃或者更换方案,给火电厂带来损失。或者由于短期内没有出现人员上网,则导致管理层出现了懈怠和侥幸的心理。让火电厂运行变得隐患众多,一旦爆发更加难以解决。(3)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由于反馈时间的延迟,导致安全状况的改变,从而可以根据反馈来修订安全措施中无效的部分。如果对安全系统的变化有充分的认识,就会按照安全管理的发展规律,等待安全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不会由于没有看到结果而过早地放弃,也不会由于没有看到事故发生而产生侥幸心理,并且做到在提升系统安全状况的过程中顺势而为[4]。

2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火电厂基建工程施工主要参与单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设备监造单位、施工单位(土建施工、设备安装)、机组调试等单位构成;因此,分包单位包括勘察设计商、设备监造商、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建筑安装队伍、调试单位以及中介咨询服务单位等。2.1人方面的因素分析在不安全因素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根据火电厂以往的安全事故统计数字来看,大半的事故皆是由于人为的过失引起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是最容易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表现在思想意识和生理表现方面,由于思想意识的疏忽或者技术的不熟练,导致违章频发,或者人员的疲劳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发生,带来众多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设备的故障,仪器仪表爆炸,电器设备烧毁,物料和设施的报废等等,还有人员高处坠落、触电等悲剧的发生,再就是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所有上述危险都潜伏在日常的生产运行之中,而造成事故和潜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状态[4]。由于工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或者专业素质的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困扰,也是人的因素的主要内容。根据统计,火电厂目前从业人员中,不具备操作技能的农民工较多。而具有专业技术水准的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安全从业技能从总体上看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普遍的安全意识薄弱,难以满足火电厂基建工程建设的需要。2.2制度以及管理方面因素分析由于火电厂在基建建设过程中,作为投资主体的业主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因此根据供应链的理论,各方参与者的安全管理活动相互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制约,很多业主在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时常发生的违规事件听之任之,存在盲目和侥幸心理。有的业主参与管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能力,使得火电厂的基建安全事故频发,带来恶劣影响。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具体、执行不落实、修订不及时等。在缺乏国家地区行业标准的前提下,能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从业人员在生产运行中有章可循,才能将事故隐患等消除在工程建设之外,杜绝事故发生。具体的措施,要有操作性和针对性以及准确性,实施后要有效果,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即便是有了制度,落实的情况如何,是不是存在违章操作,服不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能不能按照上级主管领导的规定开展生产,修订的及时不及时等,都是会影响到基建的安全管理落实到位的因素。2.3技术设备方面的因素分析设备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由于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无法提升,带来相对落后的问题造成的。巨大的基建规模需要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加以支撑,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少数精英企业垄断,而且新工艺新技术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费用,因此在设备的安全投入上,往往不会过多地加以投入,导致事故隐患的出现,这是目前来说很多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上所面临的真实情况,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达到多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降低安全措施专项费用的投入,甚至将该笔资金予以挪用,导致企业无法对安全生产技术进行革新,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加以维护,导致火电厂基建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运行[5]。安全管理的投入不会立刻见到利润,这使得业主和施工单位对在安全管理上投入的资金不愿意多追加,甚至有的投资者将安全方面的投入视为无用的成本,降低安全措施专项费用,或者挪用该项资金,导致企业无法革新安全生产技术,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技术设备等,带来安全管理效果更加低下的后果。

3火电厂保证基建安全工程施工的措施

对于火电厂的基建安全过程施工管理,始终应坚持安全管理对抗事故的理念。这是由于火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人为、设备、技术引起,尤其是在火电厂这样的的工作环境下,有时事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引起的。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始终主导着安全施工的全过程。当安全管理和不安全行为等给基建安全带来威胁,就需要从多个因素加强火电厂基建安全工程的施工。(1)通过行政责任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一岗双责制度。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保障建设和监督建设,帮助施工单位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签订安全责任状,编制现场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条例,强化高压线意识和红线意识,落实层层的安全责任制,督促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人下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防止出现管理和工作的真空,造成责任的缺失。通过逐级的安全管控,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班组,将火电厂的事故发生概率减低到最小数值。(2)注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学习安全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等,加大在起重机、脚手架、施工用电、交通安全等各个特殊工种的安全降落的工作。让员工树立安全和危机意识,广泛利用安全标识牌、电子LED屏等,将关于安全的知识、经营宗旨、宣传口号等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加以传播,营造项目建设中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员工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推动项目的管理互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安全氛围的渲染,提升岗位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操作的要求[2]。(3)在队伍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运用安全考试和教育的手法,将队伍建设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从工始,程招投标开对外包队伍进行筛选和层层把关,尤其是进场的外包队伍,实行资质审查和工作经历、施工技术的审查。签订安全工作协议。对施工单位的责任人要求在管辖的范围内重视安全生产,落实施工主体责任,制定有效的整改计划和措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整改工作。对安全管理拨付专门的经费加以保障实施,编制安全措施费用计划,将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回报,保证投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4)对于过程的控制做到严格的安全风险管控。针对火电厂基建施工的特点,注意人力物力投入,设备的作业情况,现场管控的情况等,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现场管理的严肃性和严格性。将安全风险排除在现场之外,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对执行系统的执行和监督力度,避免违章出现在关键环节,辨识危险源头和高危风险作业,对于安全绳、直立爬梯、接扣、吊笼、安全带等高空作业安全设施加强管理和巡查,将各种潜在风险和设备的技术问题进行预先防范措施的制定,同时制定完善的技术维护方案。增加电子档案的检测,提高维护的有效性。(5)加强电子档案的制作,使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特点,利用电子档案对于系统的依赖性较强的特色,将人员输入、操作等难以掌控的问题加以常态化。要求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态度,保证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做好电子档案的运行保管,防止信息的泄漏和失真,规避病毒侵入的现场[3]。

4运用“反馈延迟”加强安全管理建议

(1)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利用身份识别系统、指纹或头像识别系统、高风险作业现场可视化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以及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安全健全的管理体系,事故应急预案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加以落实,系统内设置的模块内容极为丰富,例如安全管理模块、应急模块、训练模块、系统安全维护模块等,火电厂根据运行情况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现代化安全生产和工艺设备的数据库,落实定期检查工作,提供雄厚的技术力量,为管理层和决策层应对外界不利因素,做好管理,妥善利用反馈时间的延迟,创造有利于系统安全的有利因素,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保证电力生产、电力设备、电力安全监督、电力负荷等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研发信息安全管理的全自动化流程,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对技术人员开展专门的安全培训,让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企业信息安全错略,制定出完整、机密、权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建立火电厂的计算机管理信息中心,装配计算机基础设施系统,制定日常管理,熟悉计算机操作程序。制定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主管和员工服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数据备份,将核心程序和数据进行保管,并且强调周期性的检测,将病毒、恶意侵入等行为杜绝在系统之外,维护网络安全。同时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展开定期的检测,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开展环节性检查,保证系统处在稳定正常的工作状态,使用防火墙等应用程序,保证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2)对人员实行积分管理一人一档,根据出勤、违章、质量控制等表现行为定期实行打分制,奖优罚劣,采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方法,严格执行施工规定,加强农民工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管理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开展安全生产组织建设,技术措施的制定等,要求开展定期检查,淘汰不合格的防护器具,提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水平,给予作业以强大的安全保证。(3)对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典型违章和事故案例,采用动漫或电影等多媒体手段,如组织有关作业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技术培训,掌握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尤其是火电厂新进人员,如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必须要参加安全技术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分配给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方可从事作业,禁止安排新进人员独立参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6]。(4)加强因果教育,避免员工出现侥幸心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教育的理论实践对员工进行反复教育培训,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不能怀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西方人工作比东方人认真负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坚实构建[7]。侥幸心理是火电厂加强基建工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贵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加强反事故技术措施的制定,引进专门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和系统,并且针对现场施工情况,制定设备运行规程、实验规程等,提高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等,并要求负责人担负起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这样才能避免管理层和施工操作人员将侥幸心理排除在日常的安全意识之外。

5结束语

反馈延迟在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的运行中的运用,涉及到人、制度、技术、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从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改进工作中,应着重在反馈延迟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方面加以完善,通过实践和创新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奥慧琦 单位:神华神东电力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哲.谈火电厂基建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6):249~250.

[2]刘世杰.火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及管理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1):185.

[3]刘世杰.火电厂基建项目调试中的安全管理研究[J].电子测试,2016,(16):169,159.

[4]刘世杰.火电厂基建建设阶段安全管理构建和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202.

[5]李刚,刘继春,赵岩,等.能源互联网环境下数据中心能耗优化管理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6,53(10):1~7,15.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力电子装置;设计模式;数据通讯;IEC 61850;面向对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而国内原有的非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讯软件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不可避免的会更新升级,由此带来的异构性给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和平滑性升级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通讯软件而言,上百个规约的升级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采用设计模式开发的通讯软件则可以大大减少兼容、升级的工作量。

2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的过程中记录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复用这些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的解决方案以及便于这些抽象解决方案的积累和交流。设计模式不是用来解决某个特定实际问题,而是某类问题解决方案的抽象描述。

软件设计有两种设计方法,分别是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去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与不使用设计模式的软件系统相比,一个大量使用设计模式的软件系统的对象建模更加合理,可以获得高层次的设计复用和代码复用。同时,使用设计模式可以降低软件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本文主要关注了工厂模式,一个设计模式的描述一般包含模式名、意图、结构、参与者和协作等五个方面。下面结合这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工厂方法模式。

模式名: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模式,又称为虚构造器(Virtual Constructor)模式

意图: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结构: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参与者:产品类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实际产品类实现产品类;接口创建者类声明工厂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产品类型的对象。创建者类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它返回一个默认的实际创建者对象。实际创建者类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实际创建者类实例。

协作:创建者类依赖于它的子类来定义工程方法,所以它返回一个适当的实际创建者实例。

图1 工厂方法模式结构

一般,工厂模式适用于类创建对象延迟到子类和类创建对象未知的时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厂方法模式的父类和子类分别用来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和负责生成具体的对象,实例化的过程在子类中实现。

由于工厂方法模式隐藏了子类实例化不同对象的创建过程,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满足了软件扩展性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增加新子类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个特性很好的满足了在规约转换软件中需要不断升级和开发新规约的特点。

3通讯软件的设计方案

传统的通讯软件针对具体的通信规约,每个软件只能处理单个的通信规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本软件采用通用型通讯软件方案,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变电站内电力电子装置可只有一个通讯软件,该通讯软件负责接入系统中所有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每个装置或转出系统相同的规约协议的通讯模块程序仅需开发一次。使用这种通讯软件将大大减少开发通讯模块的工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

图2通讯软件

根据软件需求分析得出的通讯软件应具备3方面的功能。

(1)系统配置

此功能主要用来配置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信息、接入设备信息、通道信息和规约信息。

电力电子装置信息主要包括装置地址、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和装置本身具体的遥测、遥信等运行信息,接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地址、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入的具体遥测、遥信等信息,通道信息主要配置数据传输通道使用的规约以及辅助的通道地址、端口号等,规约信息用来配置具体的使用的规约库。

(2)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通讯过程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按照具体的数据格式采集和发送出去。这是通讯软件实际进行数据交换的地方,但并不进行规约的解析和转发处理。

(3)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就是根据系统配置,电力电子装置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完成信息的无缝传输。这是通讯软件的核心处理部分。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结构

本软件主要有系统配置工具、数据采集系统和规约换库组成,其工作思想如下:首先运行系统配置程序,在配置界面进行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的信息配置、物理通道配置和协议配置,进行数据配置时需要该规约库实际存在,否则无效,配置完成后运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则可以根据系统配置的结果进行数据采集,而电力电子装置和监控系统数据的交换需要经过中间数据处理组件的转换后才可以进行,而中间数据和具体的规约处理过程在各自的规约中处理。

实际运行配置如图4所示,设备配置和控制配置分别配置各自侧的数据、规约类型和通道信息。图中所示为接入侧IEC61850标准的配置,需要指定该系统的通道信息,然后在通道中配置使用的规约信息。

图4 规约配置

4 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接入的实现示例

每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了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和重复出现的设计。基于设计模式的软件设计就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设计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完成具体的设计。

4.1工厂模式在通讯软件中的应用

在进行通讯软件的设计时,电力电子装置通讯软件使用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因此,本软件开发了一些常用的通讯规约,使得他们之间能够相互转换。下面结合工厂方法模式说明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转换的过程。

在进行通讯软件的设计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同的规约采用的物理通道不同,也就是通讯方式的不同,而实际的通讯方式的种类远小于规约的种类,如果把具体的通讯方式写在具体的规约中,当不同的规约使用相同的通信方式时,就会出现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此时把不同的通讯方式抽象成一个基类,由具体的规约在使用时去实例化自己的通讯方式。因此在抽象工厂中定义了创建通道和创建规约的接口,使得规约的创建和通道的创建分开。这样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很方便的开发新的规约,而不需要更改原来已经完成的系统,每增加一个规约只需要增加自己的工厂方法和实现类即可。如图5所示。

图5 工厂模式应用

抽象工厂类,将抽象工厂类命名为IFactory,主要是定义了抽象的创建通道和规约的方法。分别是createProtocol()和createChannel()。

具体工厂类,将IEC61850工厂类命名为IEC61850 Factory,继承于IFactory类。实现了具体的规约和通道的创建过程。

抽象通道类命名为IChannel,定义了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的方法以及通道状态判别的方法。

TCP通道类命名为TCP,继承于IChannel类,实现了TCP通信的具体工作。

抽象规约类命名为IProtocol。主要是定义了通用规约的通用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

103规约类命名为IEC103,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采集到的数据局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的方法,以及将ICtrlData中的数据下发的方法。

IEC61850标准类命名为IEC61850,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IDevData中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ICtrlData中间数据的方法。

4.2 IEC61850数据映射实现

IEC61850[13]是基于ISO/IEC9506制造报文规范(MMS)实现双方的通信,而IEC61850-80-1[14]中提出了可以扩充原有的数据类型,同时也给出了IEC60850-5-101和IEC60850-5-104数据向IEC61850映射的列子,结构如下所示。其中casdu、ioa和ti分别映射的是IEC61850中的逻辑设备[15-16](Logical Device)、逻辑节点(Logical Node)、数据(Data)。而传统的规约中仍是靠点索引来建模,即通过CPU号、组号和点号等来组织数据,因此传统规约向IEC61850转换时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映射,这样就利用扩展的数据类型使得传统数据点和IEC61850数据一一对应起来。

数据结构:

当系统在初始化时,将中间数据中的哈希表进行初始化。当IEC61850作为智能设备规约时,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名,得到主键,按照一定的解析方法就可以得到对应传统规约的CPU号、组号和点号;而IEC61850作为控制规约时,将转出的CPU号、组号和点号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形成具体的主键,即可在哈希表中得到唯一对应的IEC61850的SCL脚本。这样使得IEC61850和传统规约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规约转换工作。

5 结 语

本软件的开发采用了具有跨平台特性的Qt开发环境,使得开发者仅开发一次就可以将源码应用在Windows系列、Unix/Linux、嵌入式等操作系统等平台上,节约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电力电子装置在现代电网中会已有很大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数据也会统一纳入电网运行大数据库,所以,灵活通用的通讯软件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对设计模式在电力电子装置通讯软件中的设计原理和功能框架进行了分析,并为通讯软件提供了人机友好的配置界面,不针对具体的规约提出了规约模式,并结合实际开发的IEC6080-5-103、IEC61850等通信规约验证规约模式的正确性,为其他的规约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湘涛,贺建飚,李 楠.电力信息采集的通用型通信规约解析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9):118-122.

[2]高志勇,宋廉,陈勇等.一种通用的基于“观察者模式”的规约转换器设计方案[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9):108-110.

[3] 李永亮,李刚.IEC61850第二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电网技术,2010,34(4):11-16.

[4] IEC.IEC61850-7-3 Bas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compatible logical node classes and data classes[S].Ed 2.0. 2010-12.

[5] IEC.IEC61850-7-4 Bas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common data classes[S].Ed 2.0.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