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范文第1篇

(1)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为自己找一个能做出最大贡献的位置。①自我长处的认知。回顾图书馆馆员角色的历史演变,每次转变角色无不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综观20世纪末,图书馆界对21世纪图书馆发展模式与功能的探讨研究就普遍认为:21世纪图书馆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网络化,二是数字化。因此,新世纪需求的馆员队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水平。由于我国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程度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尚未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有的馆仍然处于传统手工作业阶段,计算机基本操作尚未掌握,谈何熟练应用。即使在一些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图书馆也普遍感觉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一是难以引进,二是引进了也难以留住。此时,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水平是必要的。

合理的知识结构。我国图书馆馆员队伍构成的现状,且不说各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具备规定学历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调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即使是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馆员队伍中,具有某一学科知识背景,又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也为数不多。为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馆员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要重点考虑的。

外语能力。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联入网络并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使得科技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而网络中流动的信息中英文信息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文信息仅占千分之几。要想在网络中畅游,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则需要较高的外语阅读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

了解到新时期图书馆对员工的要求,每个人才能明确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优势在哪儿,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著作权 集体管理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更多财富和更大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定数量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维护版权人利益一直是学界所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如何平衡版权人、数字图书馆(传播者)与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将是现阶段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2002年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开创了权利人向数字图书馆发出维权行动的先河,自此开始,与数字图书馆活动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便时有发生。那么数字图书馆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千上万作者的“海量授权”呢?

一、“单一授权”还是“批量许可”:数字图书馆需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品采集是数字图书馆通过把他人的作品数字化并存于自建的数据库中的行为,其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对于已经处于公有领域的、超过法律保护期限的作品,数字图书馆对该类作品的采集不涉及作品授权问题,因为权利人已经不想有其版权。大多数国外的数字图书馆即主要采集此类内容,以避免出现版权侵权的风险。但对于其他存在版权的作品,如对其进行收集和使用才、则必需要经过版权人的同意才行,那么这一工作量是巨大的。因此,“针对海量作品获得海量许可将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发展所必需迈过的门槛。虽然我国法学界曾经有学者提倡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对作品进行数字化可以不经许可,即所谓的“法定许可”制度,但是这一倡议明显与国家版权局所要求的“先授权,再使用”的版权政策相违背;而在实践中,广大的数字图书馆则与上述两种意见完全向左,而采取了不经同意而直接使用的做法,其此类做法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常态。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将作品经作品进行数字化无疑是对作品复制使用,如未经同意将会侵犯版权人的及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获得报酬权等权利;但是如果要求数字图书馆在适用任何一部作品时都要经过版权人的授权在现实情况下困难重重,因为其获取作品授权的成本将大大高于其盈利。因此,作品的授权问题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不容回避的法律问题。质言之,只有解决好海量作品的的版权授权问题,才能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的长足发展。

二、著作权集体管理:解决著作权许可的可行之路

现实中,著作权法中规定的署名权是版权人的一项权利,版权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对于未署名的作品,数字图书馆所有者很难找到真正的权利人;即便是署名的作品,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者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才能够联系的版权人,而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授权。从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者与版权人的关系来看,双方像处于“断桥”的两端,“相望但不能相见”。一方面,版权人要想与作品的使用者签订授权使用合同并收取使用费难度较大,因为其不能够一一找到合适的作品使用者;另外,即使版权人能够找到作品的使用者,但由于其在拥有强大“实力”的作品传播商面前较为渺小,很难获得公平谈判与定价的机会。当自己的作品被无偿使用后,其维权有着不小的成本,而在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之后,版权人获得的赔偿数额也大幅度的低于版权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想合法获得作品授权许可的使用者来说,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极难找到权利人。因此,建立一种沟通机制以把版权人与作品潜在的合法使用者间的“断桥”连接起来将是当务之急。在此种需求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解决数字图书馆“作品授权难”的较为有效的方式。如前所述,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在作品使用前即获得“海量作品”的版权许可一直困扰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而著作权集体管理则把这一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第一,著作权人可以将那些不易亲自管理的作品和行使的权利授权给集体管理组织代为管理和行使,这样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手中就有着大量作品并可以进行集中授权;第二,作为作品使用这的数字图书馆,只需获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品许可即可,而不需联系版权人。这样,数字图书馆所有人就能从寻找大量权利人的漩涡中得以脱身,也可避免遭受前者的版权侵权诉讼的风险,而全身心的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来。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作品使用方式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基本规则相契合。根据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基本规则,其触发条件既是“作品大量使用”,且使用者难以获得版权人的逐一许可授权。由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获得作品的授权数量将决定其成败,而在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数量大、版权授权难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最后,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数字图书馆进行集中授权符合符合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保护作品的作、维护权利人的垄断地位,其还要促进作品的传播,维护公共福祉。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产生来看,版权人与版权管理者的脱离既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更是国家介入品管理并对作品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与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因此,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要体现国家的管理意志,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获得平衡。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好坏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而集体管理组织对作品的集中授权与统一管理将能够有效的平衡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可见,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数字图书馆进行集中授权符合符合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三、数字图书馆作品使用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在法律上合理定位数字图书馆

实践中,数字图书馆制作者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建设,因此法律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则显得极为必要。但是从目的上来看,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而使版权作品能够最大限度的被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置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于不顾,放任数字图书馆对作品的免费使用。从性质来看,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作品的传播者,其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应该获得法律的认可。但我国数字化图书馆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律地位并不明确,相关立法中也没有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合理定位,这无疑逼迫后者有利于传统的作品传播者的范畴之外,因此,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并完善相关版权集体管理规则。

(二)规则上合理定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在相关国际实践中,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性质上有两种:一位民间性组织,一为官方性机构。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一般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定性为民间组织,且该类组织之间处于竞争关系(发达国家中一般有多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3条的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指为权利人的利益依法设立,根据权利人授权、对权利人的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进行集体管理的社会团体。虽然我国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定性为民间组织,但学者们则倾向于认为其实为半官方机构。而根据学者理解,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具有较大的权威,这不仅仅体现在相关规则的制定权上,还体现在收益分配的比例制定权及适用者稿酬授权标准制定权上。但是我们从从长远来看,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定位为民间组织较为合适,对作品的相关管理交由市场决定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做法,否则将非常的不利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并影响到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数字图书案的作品授权模式适宜采取信托授权管理方式

现实实践中,发达国家在设定版权人与集体管理组织的关系时候,有转让与信托两种立法例。转让就是版权人把自己不予管理的作品的管理权转让与集体管理组织,而自己则完全脱身;而信托则是指版权人基于对集体管理组织的信任,将其作品管理权委托给后者,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以集体管理组织的名义对作品进行管理或者处分。而就数字图书馆来言,信托授权是较为符合其作品授权的特殊性需要。因为数字图书馆需要作品的统一授权,而非统针对单个权利人的单独授权,此种需求下,只有集体管理组织完全享有作品的管理权才能真正的满足数字图书馆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上。更体现在相关授权成本的大量节省上。

(四)制定公平、合理的作品使用收费标准

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作品使用费的收取标准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定价上,还体现在针对任何作品,不管其创造性如何、不管版权期限如何进行“一刀切”。在发达国家中,收费标准多种多样,比如:在美国,复印补偿金采取个别收费的办法向复印者征收;在丹麦,采用“一揽子复印合同制”进行集体收缴。③但是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市场万能”,即由市场决定收费多寡。因此我国也应当借鉴相关国际立法例,完善数字图书馆适用作品的收费标准问题。在我国,《著作权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同使用者约定收费数额,而且收费的标准应以国务院著作权管理部门公告的标准为依据。虽然这一规定告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正当利益,以使数字图书馆在授权过程中摆脱弱势群体的角色。其规定必须要保证公众对作品的合理获取、要正是数字图书馆的产业现状。笔者认为付酬方式应该制度化,做到合理、公正、透明,比如可采取如有偿发放阅读卡的方式,使著作权人与公众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五)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机制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需要外部监管。首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要受法律的约束;其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受到版权局的监督,防止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权利人、使用人的利益。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量化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52-02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量化的科学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并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它涵盖集体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等各个领域,是一种整体解决问题的系统管理理论。量化管理对于整顿秩序、规范作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早在上个世纪,量化管理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并取得巨大成效。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并供人阅览和参考的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已遍布城区各个街道、社区、各个角落,大部分都拥有巨量文献资源,先进的自动化配备,馆藏更新率也与时俱进,馆舍建设更加完善。在形式上,移动图书馆、社会图书馆、复合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等新型场馆不断涌现。新时代,图书馆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最大社会效益,使之与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适应,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亟需探讨的课题,面对如此庞大的“体量”,有必要考虑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推广运用量化管理。

一、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量化管理探讨

随着文化事业的兴起,城区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遍布各居民小区、商业中心、工厂园区,从业群体也迅速壮大,其中大部分是一线服务者。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为保证给城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和规范的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作业和服务标准已是迫在眉睫,而岗位职责、服务规范、操作流程等都需有系统的制度架构,并具体分类量化。

(一)内部员工的管理

图书馆量化管理可从员工入职开始。对新进员工,按规范的程序办理入职手续,参加统一的岗前培训和达标考核,使他们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于岗前培训及达标考核的内容,可逐一量化成清晰可行的标准,内容尽可全面详细,如:图书馆制度和规则、系统操作知识和技能、服务流程和规范、礼仪礼貌和行为守则、咨询和沟通的要求与技巧、客诉应对技巧和问题处理模式、奖惩员工的依据和方式等。形式上,可采用量分制、量评制等,如:怎样衡量员工对系统操作的熟练程度,90分是什么概念,80分和70分又是什么标准;咨询与沟通的具体模式是什么;培训和考核内容按何种比例打分才更方能反映培训效果与员工真实水平,各种量分的依据是什么,及格上岗、作业达标的标准等。唯将此种种细化并落实,才能保证良好的职工素质,保证高水准的工作质量,保证逐步提升的服务品质。

工作中,量化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同样如影随形,如:何为操作失误,如何补救,又该如何避免;引起投诉该如何处理,年度内受到多少次投诉需批评等;受到上级肯定或读者表扬的,将给予何种鼓励;服务台不符合作业标准,阅览区域未达到工作要求,谁负责监管职责,需给予何种警示;员工业务工作不熟悉或经常出错,发现后如何处理,屡教不改又如何等。还有人事管理的普适内容:如迟到、缺岗、怠工等,何为敬业、贡献值等,均需通过规范表格登记备案,明确量化指标,具体的激励约束措施也需及时跟进,确保量化制度更好地推广落实。

员工离职,需办理哪些手续,做好哪些工作交接,应有哪些协调应对措施……都应有相关的制度。大部分图书馆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由政府机关统一管理,但很多一线员工是由社会各方机构聘用并管理,从属性讲,他们都是图书馆的内部工作人员,所以同一区划图书总馆有必要建立详实的员工档案,以便统一实施有效的量化管理。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外借服务

    图书馆外借服务是图书馆主体工作之一,一直以来,图书馆界都不断创新其外界服务模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近几年,部分图书馆书库对读者实现全面开架借阅服务,这种方式深受读者的欢迎,也是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种趋势。全面开架借阅服务指的是图书馆允许读者进入书库,并在书架上自由挑选阅读文献的一种方式。图书馆全面开架借阅服务是面向读者的完全开架,让读者在自由阅览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自选图书

    一、全面开架借阅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1.实行书库全面开架,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借阅效率。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己成为不争的现实,上网还是上图书馆读者有足够的权力进行选择。作为图书资源,如果图书馆还依据传统的闭架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工作,那么一定会导致借阅效率低下,图书闲置。目前作为馆藏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应该开展图书的开架查阅、借阅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阅、选择、借阅图书。

    2.提高藏书的利用率。衡量一个图书馆办得如何,不只是看它收藏了多少图书,主要是看它有多少图书被利用、流通。实行开架服务,读者可以浏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吸取知识,扩大视野。某些书籍在闭架借阅时,常年压架无人问津,而在开架借阅后可变为读者十分需要的资料被利用起来。

    3.节省读者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开架借阅服务节省了读者查阅目录的时间,减少了借阅的盲目性,同时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读者,了解读者阅读需求、阅读倾向、阅读效果。开架服务有利于管理人员向读者开展咨询与辅导,促进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如何提高全面开架借阅服务质量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书库开架借阅,管理人员很重要。 

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深层次服务,将服务做好。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首先,要开展好新生入馆参观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主要是: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校的财富和资产。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要大力倡导公德意识,反对偷书;图书是供大家使用的,要保护好图书,方便他人利用;要介绍图书馆的相关制度,如借阅制度等;要指导读者如何选书,如何办理借还手续等等。其次,以宣传栏、图书馆网页等为基础,开展多种途径的爱护图书的宣传活动,调动读者爱护图书的积极性,加强读者文献保护意识。

   3.熟悉馆藏设置,引导读者及时找到所需图书。高职院校读者由于受教学和科研影响,在借书的种类、册数、时间上有集中性和规律性。图书馆外借室工作人员要了解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状况,平时多看图书,了解图书大致内容,在读者借阅集中时能向读者推荐同类或同学科图书。能够把新书及时上架,旧书及时归架,把乱架的图书准确整理好,从而熟悉藏书结构及布局,这样才能引导读者以最快速度找到图书。

    4.强化现代技能,力求为读者服务。目前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或面对面的读者服务及咨询,而是利用新的技术设备和图书馆管理软件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所以计算机的操作、图书馆管理软件应该成为图书馆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除此以外,还要掌握电子资源相关现代检索工具,并且具备对它们进行协调管理的能力。

    三、开架服务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对于样本书、孤本书可以开架阅览,但不允许外借。对于重要的书籍,如史料、孤本、有重大收藏价值的图书的阅览可以另外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二是库面向读者全面开架阅览后,频繁有“乱、丢、损”等现象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书库管理、强化制度落实、增加现代化监控设备、科学化教育管理等手段进行管理。

    全面开架借阅与阅览服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读者,特别是外借室工作的价值更是主要体现在读者身上。因此,开架外借室工作的核心应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利用率为出发点立足点,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解答读者疑问等。高职院校图书馆尽最大努力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开架借阅这一新型服务方式取得更加理想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风.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管理之举措[j].图书馆论坛,2007,(5):62.

如何进行图书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绩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图书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将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管理过去”和“管理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办法。

图书馆绩效管理是馆长和馆员双方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的共识,并增强馆员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非凡强调沟通、辅导及馆员能力的提高。

绩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管理已经或计划推行绩效管理。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图书馆管理实行绩效管理后,大多没有实现图书馆管理当初确定的绩效管理目标,这主要是由于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存在一定新问题。因此,实施绩效管理之后,不仅没有解决图书馆管理绩效和馆员绩效的新问题,反而还带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管理新问题。所以,如何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图书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如下办法。

1将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绩效评估和管理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其英文的含义和中文“绩效”的意义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中文的“绩效”表示的是成绩、效果,从字面上看,具有结果性的含义,但英文中的意义却内涵广泛,其主导的意义是执行、实行、行为、工作、表现、功绩、演出等,既具有结果性的含义,更具有过程性的意义。一般而言,我们更多的把英文的意思理解为具体的行为过程,以及这些行为所达到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绩效管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于过程,在于对行为的管理。这种对于过程和行为的管理,不仅体现在绩效目标的确定和沟通过程,体现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讨论和改进的过程,更加体现在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确定和过程管理中,通过对达成绩效的行为、过程和能力的管理,实现达成绩效结果的保证。而绩效考核的含义则相当局限,仅仅侧重于对绩效的评价,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假如仅仅实施和关注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的工作,非凡是假如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对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就轻易使我们的关注点出现偏执的情况,也就非常轻易造成另外一个新问题,即关注过去和面向未来的新问题。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2将“管理过去”和“管理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馆绩效的评估和反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最难以直面处理的环节,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的确定不难,绩效过程的管理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对每位馆员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是如何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如实反馈给馆员,是绩效反馈和沟通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功能,使馆长和馆员最后都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出现这些新问题的原因,正是因为害怕面对过去,所以也就无法面对将来。绩效管理是前瞻和发展的,要正确处理过去和未来的矛盾,仍然还是要正确理解结果和过程的关系新问题。作为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为馆员主动服务、跟踪、监控、落实、指导、帮助、激励和沟通的管理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全方位的支撑服务和绩效辅导。假如做好了过程,也就无须害怕直面结果的沟通和馆员绩效状况不佳的现实。在做好日常的绩效过程辅导外,面向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处于关注过去和面向未来矛盾的中心,绩效沟通效果的好坏,体现在部门负责人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之中。绩效反馈和沟通应当符合人性的需求。在指出别人工作中的不足时,要先行表扬,赞扬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使别人信任地敞开心扉;然后,以面对事实的态度,诚恳地真情相待,不仅说明自身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也清楚明白地指出他应该注重和改进的地方,并帮助其制定改进计划;最后再用赞扬和鼓励来结束谈话,给人以希望和勇气。由此,馆长和馆员就能够分享绩效管理所带来的宝贵财富,在伴随着图书馆管理业绩不断提升的同时,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得以不断成长和提高。

3将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是一项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必须要首先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文化,将图书馆所提倡的战略重点、图书馆管理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在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绩效管理的战略新问题由此就成了一个重要和复杂的新问题。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仅仅关注和追求短期服务指标,追求短期服务的行为,会带来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长远发展和图书馆管理核心能力建设关注的不足,或者说没有充分的动力去做那些只有通过长久建设才能产出效果的事情,如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同样,仅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单一方面或矛盾的某个侧面,如馆藏、读者等,都可能会在整体上妨碍图书馆管理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而片面强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运作,也许会对面向读者的及时响应造成程序;仅仅强调面向读者的灵活性运作,也可能会使图书馆管理内部管理无序失控等。因此,必须用一种全面的、矛盾的、平衡的观点来代替任何具体的、短期的、单一的衡量尺度。我们可以借鉴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和诺顿教授创立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记分卡实质上是基于综合平衡的战略思想,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从创新学习、内部流程、外部市场和财务成果四个角度分别将企业管理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设置了相应的测评指标。那么图书馆管理平衡记分卡在保持对馆藏流通业绩关注的同时,清楚地向图书馆各个流通环节传达长期的馆藏流通业绩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对馆藏、读者、馆员等方面的投资来创造新的价值。借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确保实现年度馆藏流通业绩的同时,引导各个流通环节主动去思索未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致力于图书馆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长远建设,为图书馆的长期、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