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1)见习教师能够了解见习机构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反思。

(2)见习教师须参与教师专业化的活动,学会应对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冲突和需要做出判断的情境。

(3)见习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课堂与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

(4)见习教师须了解儿童与青少年在学校内外的学习过程。

(5)见习教师须掌握儿童学习成就与能力发展的激励原理。

(6)见习教师须了解异质性与多样化,已成为学校及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之一。

(7)见习教师能够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判断并进行评价。

(8)见习教师能够认识到交流、互动与冲突解决等活动是教学活动与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9)见习教师能够从教育学、教学法及教学实践的角度,与各类媒体打交道。

(10)见习教师须了解教育体系的结构及其发展历史,同时了解单个学校的发展过程。

(11)见习教师须了解教育研究的目标和方法,能够对教育研究的结果进行阐释与利用。

以上11条行为标准涉及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教学法的运用。

一、巴登符滕堡州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时间分配和主要内容

1.听课、试教与个性化选修课程(第1~6个月)

在第1~6个月,见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听课,听课后递交详细的听课报告,分析执教教师专业教学法的使用和教育学知识的运用,表达个人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与思考。指导教师应重点观察见习教师听课过程中的行为与判断,共同分析课堂上能够反映专业教学法和教育学知识的师生行为,评估见习教师的个人能力是否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

而且,见习教师要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完成2~3节课的教学任务。试教前,见习教师要递交备课报告,详细陈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专业教学法的使用等问题,获得指导教师批准后才能试教。试教后,见习教师要和指导教师讨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导教师书面阐述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需要加强的地方,包括讲课时的说话方式,所提问题是否合宜,作业布置是否合理,站姿和体态是否恰当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改进方式。一般来说,指导教师会要求见习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听课观察,或者到教师进修机构选修相关的培训

课程。

这一阶段的见习结束后,两位指导教师和见习学校的校长要出具书面材料评估见习教师,评估内容包括试教情况、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和判断以及见习教师在学校的表现,他们共同决定其是否通过这一阶段的见习。通常会有5%~10%的见习教师不能通过评估,需要再进行6个月的见习,经历第二轮6个月的见习教师中仍有50%不能通过评估,这部分见习教师不再有机会从事教师工作。

2. 独立授课、必修课程与补充课程(第7~18个月)

这一阶段,见习教师每月独立授课10~12节。州教育部会邀请有独立测评教师能力的机构派出人员每3个月到见习学校听见习教师上3节课,通常会提前一周告知,请他们做好准备。听课后,测评机构的人员也会与见习教师讨论教学情况,指出问题和改进方法。专业教学法指导教师在这一阶段也要不定期地去听见习教师的课,并提供指导。

除此之外,见习教师要到州教师进修学院完成各105个课时的专业教学法和教育学知识学习,重点解决见习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借助相关理论模型与实践案例提升见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州教师进修学院还应设置各类补充课程,提供全方位的培训,使见习教师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自主选择。

3. 独立授课与第二次国家考试(第13~18个月)

对见习教师的测评,即第二次国家考试从见习期的第13个月开始,历时6个月完成,主要内容包括:(1)整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法撰写毕业论文;(2)四项口试:两门专业教学法,一项教育学,一项学校法;(3)见习学校管理层的评估报告。表1为各类考试内容所占权重。

每项考试赋1~5分,5分为最低分,1~4分即可通过考试。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后,见习教师可以拿到注明各单项成绩和总成绩的考试证明。凭借考试证明,见习教师可以向州文教部或直接向学校申请教师职位,每年均有7%~8%的见习教师未能通过考试。

二、巴登符滕堡州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特点

1.课程体系清晰完备,为见习教师提供规范系统的培养平台

听课评课、试教与反思、独立授课是见习教师走向教学生涯的合理路径。见习教师“渐进式”地走进教学过程,会降低他们面对新环境的焦虑水平,有助于从大学生到新教师角色的平稳转换。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要帮助见习教师发现、梳理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见习教师也可依据自身问题自主选修课程来补充理论知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见习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规范系统的培养平台为见习教师提供了畅通的成长路径,使他们能够从容面对问题,自主发展能力。

2.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性,集中指向见习教师的教学行动能力

德国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目标,重视培养见习教师的教学行动能力。其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学科密切相关;“个人能力”被认为是教师教学行动力的核心,涉及教师的自信力、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即作为一个个体,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和工作,70%的见习教师未能通过考试就是因为这项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专业教学法的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能力”的一个侧面,和“运用工具的能力”一起都是指教师作为个体接受、使用新事物、新工具的能力。

指导教师观察见习教师的听课、上课,重点考查他们对专业教学法的运用和教育学原理的运用。见习教师在教师进修学院的培训课程会指向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考试内容与见习期培训课程内容高度一致,均指向见习教师的教学行动力。从微观层面看,巴登符滕堡州见习教师培训课程展现出实践性课程内容的严谨周密。

3.课程结构彰显选择性,着力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帮助

每位指导教师只指导2~3名见习教师,听课、讨论都是“一对一”的,容易发现见习教师个性化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法。教师进修学院同时开设多门“附加课程”,为改进方向不同的见习教师补充并提供学习资源。例如,有些见习教师沟通能力比较差,研修学院会借助沟通能力理论模型设计课程,采用情境模拟、播放视频的方式再现教师需要面对的沟通场景,在具体情境中指导见习教师的谈话技巧,促进其沟通能力的提升。类似的课程还有课堂讲授知识的技巧、课堂教学的神态与体态等,内容大多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师进修学院还会针对见习教师的兴趣、爱好及个体差异设置“附加课程”,以供其自由选择。

课程设计的丰富性和实践性,教学指导的个性化与及时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高度关联,这足以说明巴登符滕堡州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选择性特点极为突出。

4.课程实施采用“陪同式”,及时发现见习教师教学行动力的“生长点”

前6个月,指导教师始终陪在见习教师左右,和他们一同听课、讨论,这一过程既是指导教师观察见习教师的过程,也是指导他们运用专业教学法的过程。指导教师与见习教师一起面对共同的教学场景,为见习教师及时补充学习内容,提供学习资源,指出其认识有误或不足的地方,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教师与见习教师在共同的情境中产生不同的体验,而体验和认识的差异转变成重要的学习资源。这种“陪伴式指导”有助于见习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感知他人,使他们在具体的问题上得到具体的帮助,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补充新的理论,汲取新的经验。指导教师的陪伴还能避免见习教师产生焦虑情绪,让他们在安全的心态中走进新的职业体验,确信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具体帮助,处在“面对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心态平和,步履从容。入职前,由于“陪伴式指导”已经为见习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指导教师的注视下,他们稳步走向职业生涯。

5.课程评价协作推进,真正形成“培养共同体”

在见习期的18个月,见习教师“行走”在见习学校和州教师进修学院之间,两方均为其提供帮助与指导。表2为见习教师在学院和学校的时间分配情况。

学校和学院的合作确保见习教师从理论导向转为实践导向。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元制”在教师培训中的体现。与此一致的是,在第二次国家考试中,教学试讲与见习学校校长的评估报告均占比较大的权重,课程实施与考核评价主体一致,充分体现出见习学校与教师进修学院的通力合作。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暑期,我区督导室组织各督导责任片区的责任督学进行了专题网络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是一次理论与实践融合,夯实与提升并举的培训,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最深刻,指导意义最重大,和督学自身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解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期达到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明确,旗帜鲜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见》中明确指出,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旗帜鲜明的为我们指明了督导的方向,我们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优化、完善体制的基础上,以强化结果运用为抓手,推动督导对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我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就要紧密结合《意见》指导思想,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借助教育优先发展的东风,努力创办教师幸福、家长放心、学生快乐成长,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的教育。这也是我们作为责任督学的职责所在,协助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机制体制,达成教育均衡发展。

二、切实加强学校督导,有的放矢促进学校发展,突出党建的核心地位。《意见》中明确,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明确了督导的具体项目,主要为学校党建及党建带团建队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德师风、资源配置、教育收费、安全稳定等几个方面。督导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学校党建情况,突出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教育要为党服务,教育要执行党的基本政策方针,所以督导一所学校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就是看这所学校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落实,效果如何,教师、家长、学生的满意度如何。回顾去年的下校督学工作,适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蓬勃开展,我们在下校过程中也参加了数次主题教育,通过参加活动我发现,党建+在我片区学校开展得都很有声有色,形式扎实,方法有效,落实到位,可以说党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对于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党建+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作为责任督学,我们也要以《意见》为抓手,继续在接下来的督学工作中,以学校党建为督导要点,积极协助,促进交流,达到责任区内几所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意见》指出,要指导学校建立自我督导体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校的内部治理,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监督,自我调整,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好更快的步入不断完善,优化发展的快车道。督学的责任,就是要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催化剂,定时器,助推器的不同作用。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以市教育局“三万工程”、“131工程”、“国培计划”、《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参与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形式。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训、队伍建设等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新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推动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把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最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自贡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意见。

4.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5.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时代意义,明确市教育局、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掌握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整体框架,有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模式教学特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培训形式

(一)校本研训

1.开展新课标学习与解读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针对年级、学科教材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主要和重点变化,把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各教研组要落实课标学习内容、时间、主讲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2.开展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活动

教科室、教导处制定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方案,学校为教研组提供课堂展示平台,开展间周一次全校性课堂模式改革研讨展示课,供全体教师观摩、学习、研讨。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意见,针对本学科实际,组织教师积开展组内加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认真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3.开展学科主题课型构建活动。

各教研组要针对学科主题课型特点,在学校课堂模式构建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学科主题课型(如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的教学方式,形成可操作、高效益、可推广,相对成型的主题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业务学习、假期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分享课改经验与得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专家引领

1.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

学校结合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际,适时邀请教学名师、课改专家、教育名家、管理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课改诊断、课程示范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2.选送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学校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和保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培训教师心得交流、培训汇报展示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等活动,实现培训资源共同分享、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目标。

3.开展名校联姻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共同体活动,开展名校零距离接触活动,让教师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队伍建设

1.实施蓝青工程

学校开展绿青椒工作室、青年教师结对、影子培训等蓝青工程工作,通过活动载体,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师德;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2.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名师培养、教学示范、专业引领等主题工作,使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化成长,为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指导和诊断,促进学校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教学督导 青年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校扩招,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转向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遂成为我国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焦点。同时,高等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各高校纷纷建立起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水平,因此,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应运而生。

一、高校教学督导简论

教学督导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尚未颁布相关的工作条例,各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机制和统一的模式,在机构名称、隶属关系、功能定位,具体工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各高校教学督导的机构名称不一,很多是由原来的“教研室”或“教研组”发展而来,有的称为“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室”,也有的称为“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目前一部分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教学督导办公室,为督导员提供办公的场所;也有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当教学督导有集中活动时,如召开督导员会议、教师座谈等,由学校或主管部门临时安排会议室,作为活动场所。

在教学督导的隶属关系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挂靠于教务处,由教务处领导,为教务处提供教学信息、意见和建议。目前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较多。二是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与教务处不存在隶属关系,教学督导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得到保障,有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能的提高,但需要较好地协教务处的工作,以免造成工作冲突。三是教务处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共管型,这种管理模式虽较灵活但难以避免“多头管理”的矛盾,影响教学督导有效性的发挥。

高校设置教学督导的目的是对高校内部教学系统的监控,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由于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任务和内容的不完全一致,使得教学督导的具体功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加之高各校对教学督导的机构设置、重视程度等情况不同,教学督导实际功能的发挥也不尽相同。

教学督导的工作任务一般包括对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研究、分析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向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对学校学风、教风建设进行督导等方面。教学督导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形式包括随堂听课,检查教学文件、资料、毕业论文和考试试卷,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教师座谈,参加相关教学工作会议等。与其他教学执行部门的教学检查活动不同的是,教学督导更侧重日常教学检查,其工作要深入教学环节,收集最真实的教学信息。而随堂听课是深入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督导员通过全程观察教与学的过程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既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了解教风、学风、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教学信息。因而随堂听课是目前教学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经常性的工作,各高校都会规定督导员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听课任务。

随堂听课是教学督导的日常性工作,也是教学督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听课提供了督导员与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教学督导员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仔细观察,深入教学一线,能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教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课堂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和交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予指导意见,帮助青年教师纠正和完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员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同时,督导员的监督和对教育工作的严谨、热情也能够激发和感染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升专业情意。教学督导通过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的影响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除随堂听课外,教师座谈、教学工作会议等形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与督导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教学督导的其他工作内容和形式,如检查教学文件和资料、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管理环节的监督等则不是日常性工作,对教师的影响和帮助也更为间接。

二、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督导现状

1.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督导以随堂听课为主,一般每位教师每学期被听课2次左右,特定情况会进行连续跟踪督导。听课之后,通常督导员都会对青年教师就课堂教学情况给予反馈意见或指导。其他督导形式较少。

2.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影响程度一般,说明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中,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情意的影响较大,对其专业能力的影响其次,对专业知识的影响最小。

3.在专业知识的三个子维度中,教学督导对教育学科知识的影响较大,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影响较小。在专业能力的三个子维度中,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促进作用集中在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上,对教学评价能力的帮助较小。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情意的影响相对较大,依次体现在专业情操、专业自我和专业理想三个子维度。

4.根据伯顿的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按不同教龄将青年教师分为存活期、调整期和成熟期,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的差异性分析,得出教学督导对调整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成熟期青年教师,分别表现在专业知识的三个子维度和专业能力中的教学设计能力上。存活期与调整期、存活期与成熟期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受教学督导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5.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目前教学督导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一般或不大,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督导仍持较积极的态度,认为教学督导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希望拓展教学督导的形式,与督导员有更多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学督导工作更好地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高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功能,提高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反映的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现状和问题,结合调查中青年教师对教学督导提出的改进意见和期望,本文对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教学督导体制

构建校院两级督导体制,实行“导师制”。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范围广泛,不仅承担着对全校教学运行的监督和指导任务,而且还要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督导,但目前督导队伍规模小,一般高校仅配有几名或十几名教学督导员承担全校督导工作,人员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开展,使得高校教学督导的功效大打折扣。仅就督教工作来看,现有的督导员数量相对全校的课程数量来说远远不够,多数教师每学期只能跟-学督导接触2次左右,致使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十分有限。

校院两级督导体制是在校级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建立院系一级的教学督导机构,选聘本学院退休老教师和在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督导员,配合校级教学督导,共同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校级教学督导应统领全局工作,以督为主,保障全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院系一级的教学督导则以导为主,重在对本院教师教学的指导,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事实上许多青年教师指出督导员专业不对口,对青年教师所教学科不熟悉,因而对专业知识方面缺乏指导。还有青年教师认为督导员过于老龄化,秉承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年轻教师的新想法新方法不予认可,难以给予指导。构建校院两级督导体制,院系一级可以选聘本学院退休或在职的资深教授和在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督导员,针对本学院本学科领域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既能补充督导员的数量,又能弥补校级督导员学科专业性的缺失,同时,吸收优秀中青年教师进入督导队伍,还能改善督导员老龄化的问题。

在校院两级督导体制之下,对处于存活期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为其选择同一学科领域的督导员作为导师,对其进行日常指导。存活期的青年教师由于刚踏入教师生涯,对新环境不熟悉,对教学缺乏理论和实践,最容易感到无助和不安。此时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仅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其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促进其专业情意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督导形式

丰富教学督导形式,搭建广阔的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根据调查和访谈可知,目前教学督导形式单一,青年教师接触最多的督导形式仅限于随堂听课。听课对督导员来说是日常性工作,但对青年教师来说则是偶尔的指导,效果有限。并且,督导员听课只能对这一次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指导,但潜在的尚未表现出来的问题督导员不得而知,也就无法引起教师本人的注意,因而听课指导的效率不高。由此可见,单一的督导形式,影响教学督导作用的发挥。故应丰富教学督导形式,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开展示范课是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良好形式,能有效提高处于存活期、调整期和成熟期的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督导可以就自己擅长的课程哉故痉犊危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学习,相五交流,同时还可以在青年教师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即使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督导员也很难在各方面都很擅长,所以督导员还可以从听课中发现授课出色的教师或在教学某一方面有特色的教师,把他们教授的课程列为示范课或动员其专门讲授示范课,供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督导员的示范作用,还能汇集一批优秀教师发挥模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优秀教学案例,分享好的经验和方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对处于调整期和成熟期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调整期青年教师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正试图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完善自我;成熟期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己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能够轻松应对课堂教学工作,因而专业提升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同时又遇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期,很难仅凭自己的固有体系实现突破。教学技能大赛以竞争的形式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积极性,又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教学技能大赛,既可以借鉴他人经验,取长补短,又能启发思维,更新观念。对存活期的青年教师来说,观摩教学技能大赛也是一个集中学习的机会。

此外,教学督导还可以经常性地举办教师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教学督导形式,为青年教师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技能大赛、示范课等多种活动的举办,不仅需要教学督导的努力,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访谈中有督导员表示,教学督导员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教学信息有时得不到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督导员递交上级部门的建议也很难得到落实。教学督导工作机制的不健全和督导员权威性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督导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顺利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前提。

(三)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优化督导员个人素质。教学督导工作是由督导员完成的,督导员的队伍结构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督导的工作成效。目前教学督导队伍趋于老龄化,学科专业结构不完备,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应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适当吸收在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督导队伍中来,完善督导员学科专业结构,使督导员在自己所熟悉的学科领域内开展督导。

校内导师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一、做好思想工作,巩固专业思想

新分配老师由于受社会、家庭诸方面的影响,对教师这个行来的看法各不相同,因此做好新分配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是各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新分配报到以后,我们就组织他们和老师座谈,请老教师畅谈自己几十年来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交流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介绍曾经的毕业的学生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及作出的贡献,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的感情,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新分配教师的业务素质

1. 聘请骨干教师,加强新分配教师的指导。新分配教师到校后,我们首先安排一周见习,由指导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课前指导教师与新分配教师一起备课,具体介绍备课方法。课后介绍教案设计、作业安排、课内学生反应,教学的得失以及补救的办法等;还要求新分配教师对指导教师上的示范课提出意见,相互讨论,指导教师解答新分配教师提出的备好课,包括选定教材、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程序,写好教案等。然后,指导教师要指导新分配教师进行试教,课后同新分配教师交换意见,提出具体改进意见。这样手把手地指导,对新分配教师的帮助是很大的。

2. 抓好开始授课的讲评,帮助新分配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对新分配教师的听课、评课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新分配教师指导中的重要环节。新分配教师上课,大多只想完成“教案”既定的任务,至于词语如何教活,学生回答的内容如何判断,教学概念如何讲清,思维能力如何训练,板书如何设计,以及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应变能力等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在评课时,我们首先让新分配教师自己谈体会,作对照,然后,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再示范指导,先肯定他们的成绩,再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的评课活动,可以使新分配教师在掌握课堂教学这一关上提高一大步,因而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3. 组织好新分配教师的汇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要求每一位新分配教师上一堂汇报课,听课的对象是全体新分配教师,有关的指导老师和学校领导。我们要求新分配教师在汇报课上能克服平时上课中存在一些主要缺点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引导新分配教师认识汇报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他们都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教案都经过反复钻研、精心修改,一般说来,这些汇报课都上得比较成功。

4. 安排新分配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作为教育办,我们每学期安排的教研活动、听课活动也比较多,这些课一般来说质量都比较高,我们尽量组织新分配教师参加,这样可以让他们有较多的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此外,每周各校的教研活动,我们也要求他们参加,让他们与教师一起学习有关教育杂志、分析教材,探讨教法。总之,在这些广泛的教研活动中,他们学到了更多的课堂教学经验。

5. 指导新分配教师开展中队活动。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求新分配教师搞一次主题中队活动(或班会),在中队辅导员的帮助下,新分配教师根据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和要求和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指导少先队员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搜集材料、外出联系、排练文艺:节目等。一般来说,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小学生的欢迎,效果也很好。

三、加强民主管理,培养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