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为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增长和巩固急诊护理人员核心才能及整体技术实力。

2、培训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抓好三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各种工作职责与程序,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3、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学习

基础理论培训

基础操作培训

各班职责跟班

基础及重病护理

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八大件的培训

4、培训时间

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一周

临床后续培养:强化培训3个月

5、培训计划

【月安排】

第一个月:熟悉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掌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文件书写、基础及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技能。

目标:全面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各岗位职责,掌握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

计划: 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安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2、 开展思想教育,进行礼仪、礼貌用语的培训。

3、 介绍急诊科环境、布局、结构、人员。

4、 介绍急诊科日常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5、 急诊科主要仪器设备及操作规程。

6、 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

7、 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程序、内容、目标。

8、 学习交接班规范。

9、 急诊科常见抢救药物、仪器的放置、使用与管理。

10、跟班学习各班次工作流程。

实施: 相关法律法规、院纪院规及礼仪培训由护理部集中学习培训。

2、 由科室骨干负责带领巡视各个区域,边看边讲解。

3、 对照实际工作,学习科室各项制度。

4、 由抢救班、治疗班、输液班各带教老师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个月:掌握急诊八大件,提高急救技能。

目标: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工作程序

2、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与记录方法

3、 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4、 熟悉急救车内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各种抢救药品的作用

计划: 病情观察重点

2、 基础及重病护理

3、 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 讲解急救车及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5、讲解常用药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实施: 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病情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2、 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 科室安排讲解急救车及急诊八大件的使用。

第三个月: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操作技能培训阶段。

目标: 巩固基础理论,掌握急诊科护理常规;

2、 熟练规范基础操作程序,如:铺床、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技术、肌注、皮试、输液等。

3、 掌握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如cpr、吸痰、吸氧、雾化、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4、 掌握急诊八大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计划: 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

2、 培训基础及专科操作技能。

3、 结合实际工作交流护理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实施: 由教学组长安排每周讲课,做好记录。

2、 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 护士长晨会提问,巩固知识。

4、 由带教老师示范各种专科基本操作技术、老师演示为主,边做边讲,然后培训者反复练习,带教老师负责指导。

5、 各班次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负责监督指导。

【考核】

采用单向考核、多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考核新护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了解带教效果。考核成绩与奖金分配及转正挂钩。 单项考核

护士长协助带教老师,单独对培训者进行某一项指定的理论操作考核、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消毒保养、各种仪器操作规程、急救车上的抢救药物及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

2、多项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培训者某一常见病人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式、方法与效果,了解培训者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熟练程度。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培训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方式. 方法 对26名急诊专业护士除先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培训外,后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的教学形式培训.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护理质量提高率 结果 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在满意度,技术操作,理论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

急诊专业护士在绿色通道中,扮演着相为重要的的角色.对护士的要求.首先要有丰富的急诊护理业务水平.其次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具体表现在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方面.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科室,因急诊护士劳动强度大,病人要求既高又急,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使许多优秀护理人才流失.低年资护士和部分聘用制护士专业基础知识差.基层医院分配的急诊护士无法做到三甲医院那样,轮科2—3年后,考核合格方能走上急诊护理岗位,基层医院怎样培养年轻护理人员,使她们尽快地胜任急诊的护理工作,对基层急诊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自2007年1月起我院急诊科在护士进入急诊科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教育,另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为主的培训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观察室和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设常规组26名,提问组26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18名。学历:本科在读3人,大专3名,大专在读9名,中专11名。

1.2方法

1.2.1对每位新入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术能力进行评估。①由护士长对其进行专科理论考核,技术操作考核。②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讲座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将成绩作记录。③模拟成批急救病人,入院及病情变化,医闹事件的情景,考核护士的应对能力。

1.2.2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目标,重在训练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危重急救护理能力,急诊应急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2.3培训计划:针对考核结果,个人特点,工作时间长短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为3个月。要求3个月结束后能单独完成各班职责。第一个月训练重点急救护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护理文件书写,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健康教育等。第2个月基本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如心肺复苏,备血,吸痰等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呼吸机的安装及使用。第3个月即进入了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中。如气管切开(插管)的配合,动(静)脉采血的操作,常见的心率失常判断,呼吸机,洗胃机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大家意识到急诊患者病情急,心理准备少,角色转变慢。在候诊被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候诊时间而影响患者的满意度。

1.2.4实施 护士长与被培训护士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在目标达成共识,排班采用弹性排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一跟一的带教形式。由护士长提前一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们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并将问题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中急需了解的问题,第二类是急诊护士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第三类是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将2,3类问题纳入计划,主要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根据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对不同基础的护士进行提问,低年资的护士回答不出来先请高年资的护士回答.最后由护士长来解答.第1类问题为患者突发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即随时提问,这类问题是对平时积累知识的复习和考核.对已经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个巩固提高.对于不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本次未回来出问题的护士要求加强学习,下次继续提问.直到掌握为止.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和抢救程序模拟等专科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技术,急救进展等新理论.新知识.

1.2.5:①满意度的测评:护士长每天用30min随机调查2个医生和患者.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护理操作,工作程序,健康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五个方面.②理论知识考核,每日一次的理论知识考核.③技术操作考核,每月进行急救护理技术.如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等.④护理文书,通过学习法律和医学法规,使护理人员进一步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对已公开的医务纠纷和事故,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求每个护理人员主动杜绝安全隐患.护士交接班前后互相提醒,当班有什么遗忘吗?在治疗室,治疗车,服药车醒目处张贴“三查七对今天你做到了吗?”的文字题幅。并将书写工整,病情描述确切,重点突出的护理记录,作为范文让护理人员学习。

1.2.6 考评:由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成立急诊护理人员培训考评小组,对满3个月,再用入急诊科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及科室满意度,护理文书书写,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将成绩作前后比较.总分需提高30分者方可留在急诊科工作,并进一步的学习.

2.结果

26名急诊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分,x+s)

组别 人数 患者满意 科室满意 理论成绩 技术操作 护理文件书写

成绩

常规组 26 77.30+5.56 75.80+6.65

70.70+8.63

67.40+7.99

87.23+20.5

提问组 26 96.10+2.08 9.710+1.83

97.00+2.21

98.80+1.03

95.80+1.46

P

3.讨论

在国外及国内重点三甲医院,护士要2—3年的轮科培训方可进入急诊科工作。但由于人力的严重不足,几乎容不得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要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因此短时的边实践边学习的训练模式是切合实际的。也被国内大多数护理管理者所采用。我们采用以模拟急救情景、提问为主的培训形式。将其融合于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和考核之中。对此各护士先后进行了3个月系统培训。其中一名不合格,另一名没有明显提高,此二名护士均是毕业后未从事护理工作二年后考上执业证书直接进入急诊科培训,可能不太适应此短期培训模式及急诊护理快节奏有关。因此,在无其他科室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就影响了培训的正常进行。24名护士在培训后均能胜任急诊科工作。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高。

4.体会

笔者通过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的培训来提高急诊专业护士结合能力。主要具体五个优势:①有益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②能督促护士自学,因护士长提前一周将计划告知全科护士,任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③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急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急诊抢救时,护士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经常预设某种病情变化及情景,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④提问随机性强,有益于提高护理质量。因提问不需占用无门的时间,可随时随地针对某一患者的某一突发情况或护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的示范和交流,使护士掌握了最佳的护理措施及时机。当被问的护士答不出来时,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来解答,这样融教学与提问之间,互教互学既可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又能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了治疗护理中来。

总之,我们在急诊科实行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培训护士的方式。对提高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成效,而且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有效地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芬芳. 探讨急诊管理中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J]上海护理,2005.2(3):05—66

[2]牛倩敏.余平 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5(2) 56—57

急诊护理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1.1培训项目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4],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5],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以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防治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