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制造培训

绿色制造培训

绿色制造培训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第1篇

近些年,由于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等《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绿色经济的提出,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创造出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缓解各国面临的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各国政府纷纷给予绿色职业发展和绿色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制定符合本国或者地区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以保证绿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供应。

从绿色职业到绿色技能:行业需要到技能导向

1.什么是绿色职业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绿色职业赋予了不同的内涵。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劳工组织《绿色就业: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劳动》的报告,绿色职业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报告中将绿色职业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划定的范围包括能源供应(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等六个经济领域。

绿色职业并不是完全新创造的职业,大部分绿色职业只是需要对其原有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整、更新和升级。绿色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还应该是能够改善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的好工作。并且绿色职业几乎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由于绿色技能的发展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使得绿色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绿色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2.由绿色职业应运而生的绿色技能

绿色职业的兴起,需要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有所提升,能更适应绿色职业发展的技能需要。那么,绿色职业技能是不是一种新的技能?绿色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否需要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别于以往的技能培养方式来完成?国际经验显示,绿色职业的基础能力同样适用于现存职业,不存在全新的绿色技能。如向熟悉相关专业的员工提供新概念和新实践的培训,以使他们适应绿色经济的生产方式,对这些绿色职业技能培训,只是在原有技能培训体系中,增加一些新的课程,使受训人员掌握更多的绿色知识和技能。

更新绿色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更新通用能力,即包括在所有职业都适用的诸如领导、商业沟通与管理等以及通用的绿色通用能力,如理解新的环境立法、改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如果某一地区太阳能产业并不发达或者没有,那么进行太阳能安装工的培训显然是不合适的。绿色职业技能的培训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

纵观海外:绿色技能培训蓬勃兴起

政府的特殊政策扶持是绿色职业技能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国、加拿大、欧洲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但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还为绿色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美国:以社区大学为主的绿色技能培训

2009年,奥巴马签署了总额近8千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工人的绿色工作技能,联邦政府提出了一项500万美元的“绿色就业与培训计划”,预计到 2013年为8万名工人提供绿色就业机会。此外,美国劳工联合会绿色职业中心还会为绿色技能的培训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

美国现有的绿色技能的培训机构主要是社区大学。求职者可以通过美国职业信息网查询到当地现有的绿色职业、该职业所需要的绿色技能以及提供技能培训的学校。社区大学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提供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技能的短期培训课程。求职者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获得该大学所提供的绿色技能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会颁发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一部分私人培训机构也会涉及绿色技能的培训,也都是短期培训。这些培训机构绿色技能培训大都只针对某一个领域,如清洁能源,它将获得政府能源部门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

加拿大:绿色技能网络研究项目带动的绿色技能培训

2006年北美风险投资者共为绿色清洁科技企业投资39亿加元 ,使得绿色经济产业成为投资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加拿大将绿色技能培训分为现有技能的更新和新兴绿色技能的培训。研究表明,加拿大绿色技能需求主要集中以下领域: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电子技术、能源效率、金融业以及一些有利于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的传统技能,如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员、咨询和工程专家。

绿色技能网络研究项目(The Green Skills Network Research Project)提供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就业机会,并针对该项绿色职业的入门条件等信息向求职者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该项目还由加拿大环保事业组织(ECO)为工人提供培训和工作经验验证;大学通过核心课程和技能标准的设立,帮助实现绿色产业人才的专业化。

欧盟及其各国:以“绿色技能中心”和职业教育战略为主的绿色技能培训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第2篇

一、更加强调同步发展

对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指南》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指南》有针对性提出要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一是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灵活性和特色化。二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制造业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布局。三是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增设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强化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四是根据制造流程变革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服务电子、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五是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布局规划,对接制造业产业集群、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集中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发挥支撑作用的专业集群。

二、更加重视优化体系

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指南》延伸和强化了普通中小学职业培育观和在岗职工培训两方面内容。要求普通中小学要在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为其将来选择“应用生涯”还是“学术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南》要求推动制造业企业职工培训全覆盖。通过在制造业领域全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完善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制度;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等,整体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这更有利于构建制造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好地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职教体系。

三、更加凸显工匠精神

总理多次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指南》把“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与“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技术技能水平”和“提高全员质量素质”一起列为“提升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主要任务之中,并排在第一位,体现了高度重视。《指南》从四个方面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一是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二是制造业企业要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职工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三是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四是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

四、更加着力技艺精湛

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落实人才为本原则的重中之重,《指南》从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支持基础制造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整体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中明确了方法、路径和措施。一是探索制定学徒身份认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研究制(修)订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生物技术类、电子信息类等十二类专业教学标准,遴选建设一批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三是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依托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放大学、职业培训机构,引导建设一大批学习型制造业企业。四是引导地方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向制造业相关专业倾斜。 五是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到2020年,重点围绕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左右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更加注重质量为先

《中国制造2025》突出“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指南》把“提高全员质量素质”作为主要任务,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质量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在中小学开展质量意识普及教育,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等,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在“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中,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设立质量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质量科研,开发质量素质提升课程,面向社会开展质量教育。

六、更加关注绿色技能

发展绿色经济、培养公民绿色技能已是国际基本趋势。欧盟“2020战略”提出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来培养公民的“绿色技能”及全体公民的绿色意识。《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指南》在“提升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这一主要任务中专列“提升绿色制造的技术技能水平”,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根据绿色制造发展需要积极开设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相关学科专业;鼓励学校参与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参与绿色产品研发和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并在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中作出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安排。

七、更加突出企业主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指南》更进一步,提出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求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明确对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推动制造业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二级学院(系)。保留制造业国有企业所举办的与企业经营方向相符、办学效益好的职业学校。结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等,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第3篇

面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并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绿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项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意识、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责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能力。绿色技能可以同时在工作场所及通过其他的学习经历进行培养。

随着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的就业结构的转型,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绿色技能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关注点。2008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国际雇主联盟等联合启动“绿色工作行动”,旨在促进各国把环境、就业与技能开发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绿色技能协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能力构建,培养学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能、知识和责任感,并为此提出四个具体建议:发展可持续性技能标准;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技能,使其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技能;重新设计培训包,把可持续技能纳入进来;制定相关策略,提升弱势群体的技能,促进其向低碳经济顺利过渡。2012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把绿色技能和环境意识纳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报告,提出教育与培训的供给要满足绿色企业的发展需求,以促进欧盟到2020年实现智慧、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借鉴国际理念与战略行动,我国应根据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从技能供需到劳动力开发都制定具体的绿色技能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对绿色技能需求的预测,确定对绿色技能的具体需求,据此对各层次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和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或修订,同时引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绿色技能专业或培训课程;二是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纳入到所有层次的教育与培训中,通过全面提高人口的绿色素养,促进关于绿色经济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就业创造,促进整个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三是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场所实训与绿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绿色技能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习者的绿色技能。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采购;绿色包装

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系统有物流操作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活动对环境没有直接损害,而物流操作系统中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基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力干涉的增强,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造成土地大规模退化。河流,水资源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的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改进,既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通,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既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 绿色物流的内涵与可持续发展

1.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共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题,克服空间和实践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也可成为环保物流。

绿色物流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

2. 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根据这一定义,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它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也就是说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因为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

3.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因此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要求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比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其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既向绿色物流转变。

二、我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 绿色物流思想落后

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对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力年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 采购材料工作难处较多

随着物流系统地增强,企业内部加大采购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哪种才来哦和零部件以及选择供应商,所以对于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还有些难处,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流通加工不合理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特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过程能源利用率低,产生的边角余料,排放的废气,废弃物等污染周边环境,还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加工种资源的浪费或过度消耗,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另外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废弃物不容乐观

如纸包装的回收率美国为47.8%,日本为37.1%,而我国却是20.4%。再如玻璃包装的回收率西欧国家平均为30.5%,日本为49%,而我国却仅仅是20%。

5.运输污染问题严重

运输使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公路运输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支柱。而公路运输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在大部分运输工具都需要消耗燃料,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运输工具会排出大量有害气体,

产生的噪声污染,都损害人类的健康发展,降低了环境效益。

6.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我国自1998年到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近百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我国一些企业在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7. 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无烟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进行管理控制,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

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1.提倡绿色经营、绿色消费

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同时,要加强绿色物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理念,把绿色物流作为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人才。

2. 提高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帮助,努力通过ISO14001认证,争取成为国际上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到2001年全区已有近2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数量之多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3. 通过绿色采购开展资源保护

我国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企业必须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为主要特征的“资源经济”转变为“节约型经济”,把“可持续性”作为长远的企业战略来规划实施。大连市开发区是是ISO14000标准不但为了提高声誉,更重要的是借鉴它的方法和概念创造环境管理的良好机制,丰富和充实环境管理内容,推动本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实。我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环境质量,减少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华带来的风险。

4.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副加工等;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心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又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5. 提倡绿色包装,选择绿色运输策略

给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包装设计,在选用包装材料是必须将其环保性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同时应该改变运输方式,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物流也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运输工具,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以及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可消减总行车辆。联合一贯制运输使物流现代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还可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其次,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ISO14000系列标准侧重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要符合环境标准。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机遇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6. 加强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个专业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整队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也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也只有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所以,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开展长短期专业培训。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并开设现代物流专业或学校,设置大专、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相关部委则可委托相关协会负责短期培训,重点是物流企业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广泛吸收国外现代物流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物流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成功案例等,编制出一套统一、分层次、按类别的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教材用以规范相关院校,尤其是短期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2001.11.

[2]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 [J].物流,2002.8.

绿色制造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20

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也深入人心。建筑企业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时,应当从环保角度出发,增加绿色建筑的建设,在根本上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1 新型绿色建筑概述

新型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省水、节能和保温等功能的一种建筑,它不仅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随着生态型环保社会体系的加快,绿色建筑理念也被应用到建筑行业的各方各面,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新型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局限于室内绿色环保,还包括了园林风景设计和楼宇建筑设计等,目的是为了将内部环保和外部环保合二为一,从而保障室内建筑和周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并非指外观为绿色的建筑,而是借助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建设的生态建筑,其理念需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作为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成分,新型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决定绿色建筑能否发挥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

2 新型G色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要点

2.1 增强预算动态管理

从宏观上讲,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并不是局限于数字,它会随着绿色建筑发展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从中体现的是工程预算管理的周期性。倘若建筑工程预算结构为固定模式,那么建筑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就会增加,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全面监管工程预算的量和价,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来,以建筑周期变化为依据来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和作用。

2.2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具有系统性、技术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对比普通建筑,新型绿色建筑在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方面都采用的节能材料,预算编制工作人员需要对绿色建筑的结构和投资控制相关知识加以掌握。因此,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培训活动时,需要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多加培训,从而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质量,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2.3 深入图纸预算编制

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编制人员必须到项目现场进行勘察,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实况进行综合预算编制。同时要求预算编制工作人员需要精通施工图纸,熟练套用单价,精确计算工程量,能够理解施工图纸设计者的意图。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包括收集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设计图纸和地形测量图等。进行勘察时编制预算人员要深入现场,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从而研究出施工方案,作出正确的预算编制分项。还要能够熟练地套用单价,避免出现多记、少记和错套的错误。

3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策略

3.1 把控工期成本

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并在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监管,方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倘若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工程工期成本多加把控,新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不仅要对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监管,还要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避免因延长工期而增加时间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成本控制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此类潜在问题和因素,尽最大能力减少企业的成本。

3.2 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是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合同管理问题,避免因这方面的失误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给施工安全增加隐患。在签订相关合同时,需要仔细阅读招标文书中的信息,全面系统地对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认真审核合同的每项条款。签订发包合同不仅要以招标文件为依据,还要对新型绿色工程施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合同索赔意识,全面了解合同法中与索赔有关的项目,掌握索赔的内容和程序。在施工期间就应做好索赔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防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争取到损失补偿,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对合同进行分类管理,为后期寻找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也要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和培训活动,将成本控制和新型绿色建筑合同管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科学的合同管理体系。

3.3 引用先进技术

为了将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功效发挥到最大,需要增加各种新型技术的应用,新型技术不仅仅是一些数据处理方式和统计分析软件,还包括了一些虚拟仿真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拟定过程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模拟施工建设,分析该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产生的一些资金消耗,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增加了成本控制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误差。

4 小结

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是绿色建筑工程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象征着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想做好工程造价预算,需要增强预算的动态管理,加大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实际工程施工现场来进行图纸预算编制。对于成本控制,则需企业做好工期成本把控、合同管理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王宇.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工程经济,2015(07):31-36.

[2]王健.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探微[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5):59.

[3]李宁,朱婧舒.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浅述[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