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1篇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势在必行

记者:刘副局长,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沙化土地及防沙治沙状况。为什么特别提出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

刘东生:在青海考察时特别强调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对开展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持续不断地开展荒漠化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探索了一系列防治模式,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实现了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土地沙化由上世纪90年代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的良好态势。但是,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绩依然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还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我国北方10个重点省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这些地区沙化问题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影响着我国北方半壁江山的生态安全,依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难点。

由于受滥垦、滥牧、滥采等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双重影响,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依然面临着生态恶化、功能退化、部分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等严重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必须把防沙治沙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封禁保护修复,切实遏制生态恶化,恢复或重建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存种质资源。建设沙区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在适宜人工治理的地方积极进行造林营林,重建和恢复荒漠生态系统;在适宜自然恢复的地方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然恢复林草植被。

封禁保护是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种自然修复手段。主要是对于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加强封禁设施建设等措施实行封禁保护,遏制沙化扩展,自然恢复荒漠生态系统。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2015年制定了《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4年来,先后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自治区)的71个县开展了试点建设,封禁保护面积达133多万公顷。通过封禁保护,沙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风蚀率明显减少。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机制,加快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切实推进防沙治沙,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制度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制度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切实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遵循。

着力解决防治问题

记者:《制度方案》有哪些亮点?着力解决什么

问题?

刘东生:《制度方案》共6个部分,22条。《制度方案》体现了以保护沙区生态为主线的总基调,通过建立健全强化保护、加快治理、规范利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规范预防、治理和利用行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制度方案》明确提出,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适宜封禁保护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制度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改革导向,力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力求满足基层沙区对政策和制度的迫切需求,力求明确相关法律和规定不明确但工作实践中又急需明确的事项。通过实施《制度方案》,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无序开发等问题。

《制度方案》提出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各项制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不仅明确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制度、沙区天然植被保护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制度、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制度和国家沙漠公园制度等6个方面保护制度。还明确要求通过建立重点工程治理制度、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制度以及治理成果后续管理制度,推进沙化土地修复与治理。

为了调动和保护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制度方案》提出,要建立5个方面的投入机制,即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建立鼓励各类主体参与防沙治沙的机制、建立购买服务的保护治理机制和创新防沙治沙金融支持机制。

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工作推进方面,《制度方案》要求,完善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⒎郎持紊诚喙刂副昴扇肷城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建立沙区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沙区地方党政领导的责任意识。同时,还提出了完善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健全监测预警与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宣传教育和表彰奖励机制等3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机制。

为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贡献林业力量

记者:当前正在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防沙治沙必将大有作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

刘东生: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生态难题,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是沙化土地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区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把加强荒漠化防治、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一方面,加强本国防沙治沙工作,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探索防治模式,创造示范样板,改善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区域面貌。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能力建设的支持,与沿线各国加强荒漠化防治合作,促进防治技术难题共克、创新经验共用、治理成果共惠,加快筑牢生态安全共同体,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多。沙区是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域,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290个在沙区,占到35%,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超过2000万主要生活在西北荒漠地区,占到近30%。沙区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沙化,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就没有铲除“穷根”,也难以摘掉“穷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c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把沙区扶贫脱贫作为重点和难点来攻坚,通过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实行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为更好地发挥防沙治沙在实施“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制度方案》明确提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要坚持“五个结合”,即:严格保护、科学治理与适度利用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国家投入为主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改善沙区生态与推动脱贫攻坚相结合。

制度方案重在落实

记者:制度方案重在实施和落实。林业部门将如何落实这一《制度方案》?

刘东生:下一步,我们要把《制度方案》明确的各项制度和要求逐步落到实处。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相关的保护制度。对方案提出的各项保护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督促地方抓好落实,或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落实。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予以推进,逐步把各项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着力管控开发建设活动。严格禁止非法开垦、放牧、采挖、使用水资源,严格禁止破坏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天然植被,切实维护沙区生态用地和生态用水。严格执行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制度,超过生态承载能力或对沙区生态造成重大破坏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批准,切实有效解决沙区无序开发问题。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2篇

“戏剧性”入选

案例库的中方专家、清华经管学院的杨斌教授,对案例被选中的“戏剧性”过程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案例库工作人员决定推荐生态修复方面的绿色案例进入案例库,当时在中国只选择了亿利资源企业。原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联席主任沃伦·麦克法兰教授了解到,被推荐的企业并不是中国规模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因此是抱着怀疑态度来到中国的,结果却在接触和了解亿利资源集团之后,这位管理学界的知名专家不仅欢迎该案例入库,甚至提出这家中国企业的经验和实践,至少可以贡献出两个教学案例。

杨斌教授说,“最后我们提炼出了两个管理案例,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领导力’。实际上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家地处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民营企业,是如何在长达1/4个世纪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战略调整,把自己锻造成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服务企业。它的价值尤其体现在环境挑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亿利资源集团的绿色商业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那些身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企业家们提供了勇气和榜样”。

亿利资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吴海蔓女士对于亿利资源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实践能入选两家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案例库一事表示,“亿利资源集团的7000名生态修复者对于案例入选如此权威的案例库,感到很荣幸,我们愿意和全球工商业的管理者们分享我们的经验。亿利资源企业诞生于中国西北部生态环境脆弱的荒漠化地区,一直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和当地政府民众的支持下,艰苦探索环境保护、企业发展、社区和谐的平衡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过去26年来,企业在修复库布其沙漠生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城镇化、清洁能源等三大产业及与此相关的核心能力和团队。自2000年起,亿利资源企业走出沙漠开始进入到城市生态修复领域。”

吴海蔓女士还表示,“在党的十三中全会之后,其所描绘的生态文明建设宏伟蓝图,已经在整个生态修复市场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亿利资源企业也为此升级了企业战略目标,那就是致力于成为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领导者企业。”

沙漠里的绿色通道

当今世界,土地荒漠化已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65%的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并且每年还在以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造成荒漠化地区的十几亿人口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土地荒漠化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库布其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北部,黄河以南距北京约800公里,面积1.61万平方公里,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3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绿野,400年前这里成为不毛之地,20多年前这里开始治沙育林。如今的库布其沙漠,已经建成长200多公里、宽20公里左右的绿色生态长城,沙尘天气由每年的五六十次降低到三至五次,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加到300多毫米,从而改善了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北京等周边区域的气候环境。

2012年,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继荣获“全国绿化工作劳动模范”称号之后,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他的库布其模式受到世界瞩目,昭示着库布其沙漠创造了当今环境保护的世界奇迹,为构筑中国北方绿色长城提供了一个可信的模式与范本。

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特拉沙窝里的王文彪,说自己从小是吃沙拌饭、睡沙铺盖长大的。365天,可能300天都在刮沙子。沙区百姓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也上不了学,谁家要想盖一栋像样的房子,要用马拉骆驼驮三年才能备足砖瓦材料。

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以承包经营的方式竞标管理库布其沙漠中的盐场,28岁的王文彪毅然丢下了所谓金饭碗,成了沙漠盐场的厂长。盐场曾被称为鬼地方,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设施,盐湖里蒙着厚厚的沙子,运货车要绕道沙漠边缘的公路再到火车站,产品经常因沙堵路运不出去。王文彪提出从沙漠中修一条路的设想。

1997年春天,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开进了沙漠。推土机把十几米高的沙丘推平,工人们打出路基。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却发现,修好的路基完全不见了踪影,满眼只见漫漫黄沙。

为了保路必须种树,王文彪曾花大本钱从国外引进沙生植物,可它们来到库布其沙漠全都水土不服……偶然间,一种叫甘草的中药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植物在库布其长得又多又好,成为了王文彪的首选。他们先在路的两侧用沙柳做成网格沙障,固定沙丘,再大规模种树、种草。这种创造性的护路治沙新举措,收到了奇迹般的成效,网格沙障阻住了流沙对公路的侵袭,一棵棵沙柳、柠条、旱杨顽强地守卫着穿沙公路。

库布其模式

2009年,王文彪毅然决然关闭净资产已达9亿元的盐场,开始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沙产业道路。他的沙产业模式为:农牧民以沙漠荒地入股,以劳务有偿种树,企业用经济林和中药材做绿化,农民有收入,公司有钱赚,生态有改善,一举多得。牧民向集团承包治沙绿化,比如栽活一棵杨树,第一年可得报酬30元,第二年30元,第三年30元,牧民通过集团受益于国家的生态扶持政策,当地数万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库布其沙漠的自然气候特征,以往的植树造林均须一次种植,多次补植,造林成本远大于其他条件较好的地区。王文彪独辟蹊径,通过与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沙漠研究所,引进多个技术合作项目。2010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水冲植树、甘草平移等专利技术。采用水冲植树法比普通植树成本节约十几倍,效率提高30倍,成活率高达90%。

一支数万人的绿化大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棵树一棵树、一丛草一丛草地扩展着,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终于,绿色锁住了广袤的库布其沙漠的四周,并逐渐向腹地渗透。一条防沙护河“锁边林”犹如绿色长龙雄踞在黄河南缘,使沙漠生态得到良好修复。亿利资源企业,也逐步成长为内蒙古乃至国内培育的一家沙漠治理、沙漠新能源、沙漠新材料、沙漠天然药业的沙漠绿色经济企业。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3篇

在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环境保护审判庭副庭长王翔手眼齐动,翻看着以前的案件卷宗。

一份案号为“2014万法环民初字第00001号”的卷宗映入眼帘,王翔心里不禁一颤。

这份卷宗,是关于重庆市巫山县千丈岩水库污染一案。

这起案件,是三峡库区首例由民间组织提起的跨行政区域环境公益诉讼案,它推动三峡库区的环境司法向前迈了一大步。

王翔打开牛皮纸文件套,里面装着几百页材料。这些材料,他复印过多份,也仔细翻阅过很多次。

临近年尾,当再次捧着这沓厚厚的案件材料时,王翔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一年前――

2016年1月初,在视察重庆时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的环境保护审判庭,王翔和同事们都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干劲也更足了。

首开先河

2016年9月23日,王翔和同事们都在等待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是关于千丈岩水库污染案的二审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开宣判结果很快传来。

王翔松了口气,这起持续了两年的环境污染案,终于尘埃落定。

为了这个结果,王翔和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2015年10月23日,万州区人民法院。

上午9点,千丈岩水库污染事件正式开庭审理。

王翔坐在审判席前,面前放着“审判员”的牌子。在他的右侧,坐着担任审判长的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伟。一旁,专家陪审员也已到齐。

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此次庭审由审判员和专家陪审员组成了合议庭。

原告席上,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代表已经坐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也站上了被告席。

在上百名旁听人员注视下,卢伟敲响法锤。

随着“咚”的一声锤响,千丈岩水库污染案正式开始接受审理。

对三峡库区的环境司法建设而言,千丈岩水库污染案注定将成为一个重要标志。

2014年8月13日,位于巫山县庙宇镇的千丈岩水库成了全市焦点。

作为集中式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千丈岩水库当时蓄水280万立方米,一直为当地5万余群众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这天一大早,不断有居民发现:水库里的水,从碧绿色变成了暗黑色。路过水库,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看着暗黑色的水体面积不断扩大,当地群众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

巫山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约请环保专家到现场勘查。

经调查,水库受到了严重污染。而污染源,正是距离水库约2.6公里、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磺厂坪矿业公司。

在渝鄂两地的联合调查下,案情很快明晰,并开始进入审理环节。

而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瓶颈。

“这起案件的利益受害人是当地群众,应由他们作为原告提讼。可是,当地群众数量大、个体力量弱且彼此分散,加之在环境专业素养、司法诉讼程序方面存在认知‘短板’,很难形成有力的诉讼主体,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王翔说。

那么,由谁来为民请命?

就在这个时候,民间环保组织――重庆绿联会挺身而出,一纸诉状将磺厂坪矿业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三峡库区,由民间组织代表公众利益进行的环保诉讼,还尚属首次。

“环保禁止令”

受理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让王翔感到既兴奋又“压力山大”。

2012年以前,环境司法在三峡库区甚至整个重庆都还是个生僻领域。

为开辟通过司法捍卫长江生态的路径,万州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三峡库区唯一的环境保护审判庭,负责守护万州、云阳、奉节等地的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

包括王翔在内的四名审判人员,就这样成为三峡环境司法的先行者。

立案几天后,王翔和同事到巫山勘查现场。

他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磺厂坪矿业公司所产生的废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排下山坡,流入了一个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巨大洼地,而后通过渗透性极强的喀斯特地表,汇入暗河,最后渗透进水库。

“幸好发现得早,也及时叫停了工厂的生产行为。”无论是在取证、鉴定还是庭审环节,王翔都在默默庆幸着。

及时制止,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中极其关键的一步。

但在以前,要做到“及时”却很难。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后,从处罚到生效,最短也要6个月。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生态环境根本就等不起6个月!”王翔说,如果千丈岩水库污染事件再等6个月才进行制止,很可能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

为弥补这一“时间差”,2014年8月,万州区人民法院审议通过了由王翔起草的《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关于三峡库区试行环境保护禁止令的意见》,并于当年10月1日起试行。

从此,在三峡库区,“环保禁止令”成为及时阻绝污染的有效措施。

2016年1月至11月底,环境保护审判庭对违法排放废渣、废水等企业发出了27份禁止令,有效制止了环境污染。

细致勘查

截至2016年12月上旬,环境保护审判庭共受理涉及生态环境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342起。每起案件,王翔和同事都会到现场勘查情况。

“只有到现场,你才能看到事实,否则真相会游离在原告与被告的你争我辩中。”王翔说。

王翔现在都还记得千丈岩污染案庭审现场的火药味。

“希望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并进行环境生态修复……”原告提出。

“本公司违法排污属实,但主观上不是故意。”随后,被告立即进行了辩护,“本公司选矿项目合法,通过了环评审批,并及时停止了污染行为,没有构成环境污染。”

“但选矿厂位置高于水库,地下溶洞裂隙较多,它的长期存在致使水库被再次污染的风险较高。”

“千丈岩水库被确定为饮用水水源,并没有公示或告知相邻的建始县,本公司客观上不知道千丈岩水库的存在。”

…………

审判席上,王翔的思绪就像一台快速运转的发动机,“嗡嗡”作响。

庭审前,王翔和同事花了大半年时间,奔波于巫山、恩施、万州等地,召开专家咨询会,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勘查。

真相,就在奔波辗转间逐渐清晰。

磺厂坪矿业公司建厂时,没有将附近水库水源纳入环评,选址存在问题。

磺厂坪矿业公司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尚未建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擅自投入生产,行为存在问题。

…………

在庭审现场,这些证据被一一呈现于审判长和陪审员面前。在大量相关视频、照片、权威鉴定等证据面前,被告当庭赔礼道歉。

磺厂坪矿业公司还被当庭要求:在判决生效6个月内,对受污染的千丈岩水库进行生态修复。

“补罚并用”

走出审判庭,王翔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生态修复”,是王翔和同事一直忧心的问题。

实际上,环境保护审判庭从成立之日起,就让当事人用“补罚并用”的方式,对被污染地开展生态修复。

然而,在一次次回访中,王翔发现这种方式作用并不大。

“比如种树,当事人在当地补种了,但后期管理得并不好。俗话说‘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理’,因为缺乏后续有效管理,导致‘补罚并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王翔说。

如何强化生态修复的后续管理?2016年,万州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一次全新探索。

2016年11月30日下午,王翔领着记者来到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的长江消落带。

“你看,那些长得像松柏的,就是中山杉。”王翔蹲在步道边,盯着水下的丛丛树影说。

这片“水下森林”,正是万州区人民法院破解生态修复后续管理难题的答案。

为寻找“补罚并用”的最佳方式,王翔走访了多个部门。在林业部门,他了解到一个信息:长江消落带两侧,有大量土地可以用来种树。

“何不统一在消落带上种树呢?这样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进行生态修复,又方便集中管理。”王翔说。

2016年6月5日,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一片由破坏生态的责任人种植和维护的中山杉林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片面积500亩的树林,是全国首个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

司法林的日常维护,也由破环生态的责任人轮流负责。

由于正处于三峡蓄水期,500亩中山杉全被江水淹没。

江面绿波荡漾,山间的风把江水一浪一浪推过来,中山杉在水下随之摇曳。

“这几年跑遍了三峡库区,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在长江边,记者问王翔。

“我以前做的工作只是关乎当事人的利益,而现在做的事,却关乎公众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我觉得很有意义。”凝视着眼前的青山碧水,王翔说。

【数读】

2016年,重庆严格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加快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82天,同比增加7天,“重庆蓝”已成为城市新名片。

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支流水质总体优良;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99%。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49%。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区县5个,部级生态乡镇5个和市级生态乡镇131个;渝东北、渝东南17个区县,以及綦江、南川和万盛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万州、璧山等7个区县获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声音】

“以树为线,以人为针,漫布黄土与碎石的荒山披上了绿衣。森林固住了水土,垃圾和污水被挡在长江之外。重庆近年来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持续优化,长江水出落得碧澄澄、清亮亮,出境水质好过了入境水质。”

――《人民日报》报道

“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我们基本完成了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依托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重庆市加快了长江两岸的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使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重庆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处处长向国伟

“这几年镇里的发展速度之所以慢了点,是因为我们更加追求项目的‘含绿量’。我们相信,这种‘含绿量’最终会演化成‘含金量’的。”

――巴南区二圣镇干部

“回到我们这个地方,我感觉是一个天堂,空气质量很好,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个‘天然的氧吧’,老百姓感觉生活很幸福。长江是母亲河,身在长江上游,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母亲河,包括整个长江沿线,对我们整个国家和子孙后代都有好处,共饮长江水。”

――万州区大周镇居民谭帮联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4篇

一、方案编制情况

xxx是“国家农业大公园”八组团——中国盆景小镇组团的核心区。地处xxx之东,紧靠柏条河,沙西线、锦江绿道、两友路贯穿全村,村社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四分之一的区域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村域内渠道众多,噜啰堰,挡碑堰,蟇水河从村中心蜿蜒而过,灌溉便利,水质优越。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盆景村,被称为“没有围墙的花园”。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和“农业大公园”建设的舞台,以“开放式盆景乐园”为思路,积极打造盆景小镇。目前有三水共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基础项目支撑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已初步编制林盘聚落建设方案。

二、特色产业植入

xxx是中国盆景之乡,是川派盆景发源地,主要以盆景种植,销售为主。通过在原有的传统特色盆景产业上做文章:一是形成集研讨、销售、观光等多功能的盆景文化体系。二是从盆景专业文化和历史文化着手做好xxx品牌,带动乡村民宿、文化旅游发展。三是借助专业合作社及花卉协会

组织盆景匠人外出交流学习,注重匠人培养,做好盆景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三、文化挖掘彰显

xxx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清代名臣张鹏翮在此钓鱼,修筑了“钓鱼台”因此而得名xxx。

xxx是“没有围墙的花园”更有“罗家花果园”“御花园”的美称。抗日名将——罗应旒的父亲罗繍文,荣归故里,传承先祖种花种果传统,人们都叫它“罗家花果园”。渐渐,罗家花果园种花种果的故事传到了朝廷,此后每年春天都要罗家供奉花果。罗家花果园因此又叫御花园。

罗氏后人传承了宫廷盆景的技巧,以罗汉松为素材,棕丝蟠扎为主,剪扎结合,用“三弯九拐“的生发将巴山蜀水的雄峻、高险体现的淋漓尽致。xxx现有种植户115户,此地盆景产业以罗家花果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盆景产业发展。罗家花果园的盆景参与市省、国内外多次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内大小奖项200余项尤其在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罗汉松汉文拐的亮相惊艳国内外,与218个国家同台竞技,一举斩获金奖,同时在该国际园艺博览会上斩获银奖4枚铜奖17枚。

四、生态景观建设

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升整体风貌寻找儿时记忆恢复“罗家花果园”的人文历史,打造盆景院落助力乡村振兴。对沟渠进行修建和保护,保持“河畅、水清、岸绿”。对林盘内的树木、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集合本村盆景特色产业实现“小园变大园,园园有看点”的产业格局。带动xxx盆景产业、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不断向深纵横发展。

五、社会资本参与

以“共建 共治 共享”为目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拆院并院,拆墙透绿,自筹资金xx万元。

六、制度保障

村两委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将林盘保护修复和土地整理项目、拆院并院安置点修建项目、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和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指标优先向林盘保护修复倾斜使用,项目区内林盘地中的建设用地根据规划进行布局调整,按规划使用。建立工作任务挂图作战表,积极推进项目落实。

七、申报资金具体实施项目

(一)项目名称

xxx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修复项目

(二)建设地点

xxx1社

(三)实施主体

xxxxxx村民委员会

(四)建设内容

1.沟渠修建:对部分沟渠进行修建和生态保护约900m,恢复损毁河渠 ,在渠道两边进行绿化营造。

2.道路修建:新建混凝土道路600m,将大小林盘及盆景园进行串联。

3.污水管道铺设:安装铺设污水管道约1500m,污水处理设施一台。解决村民污水、废水排放问题,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4.风貌改造:统一进行风貌提升,凸显具有xxx特色文化的川西林盘风格。

5.院落改造:按照“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改造提升1社林盘风貌。

6.人文历史恢复:恢复打造抗日名将——罗应旒的父亲罗繍文的故居约80㎡,更深一步挖掘展现xxx的人文历史。同时以墙画的形式宣传罗家花果园的由来和历史典故。

(五)资金来源

计划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争取市级专项资金xx万元。

林地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乐都北山 水土流失 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203-1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地力衰退与环境破损症侯。青海省乐都县北山地区,北纬36°30′-36°53′,东经102°20′-102°30′,海拔平均值为2000-2400m之间,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乐都北山为典型的山区,地貌复杂,山脉交错,峰峦叠嶂,岩层破碎,河流切割强烈。山高谷深。

1 乐都北山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乐都北山地区无霜期80-150天,年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年降雨量330-580mm,年径流深120-150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00-1500mm。但总体上植被稀少,森林面积3.06万hm2森林覆盖率10.0%,特别是相对高差大,气温、降水、植被、土壤等随地形海拔高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据记载,乐都北山地区曾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由于开荒日益增加,而又对水土保护的意识淡薄,导致水土流失面积大、程度严重。北山残留有成片的次生林,次生林区的林界线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后退1km以上,虽经50年种草种树,森林覆盖率仍很低。由于自然(黄土地貌、土质疏松、山高坡陡、植被稀少,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暴雨集中)和人为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第三纪红层,沟壑纵横,浅山区最为严重。乐都北山属于中强度流失区,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最为脆弱,发生水土流失较为集中,治理难度也大。

2 乐都北山地区水土流失危害

乐都北山为县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包括面蚀、沟蚀、风蚀、水蚀等形式。长期大量的水土流失,对乐都县基础设施、农牧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危害和损失。

(1)水土流失影响该地区土地质量,造成土地严重退化。这种质与量的严重退化,使得乐都北山土质下降,耕地面积大量萎缩。受水土流失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由于肥沃的土地流失,直接导致土壤肥力明显降低。直接对农业生产量造成经济损失进而对山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构成制约。有数据提示,按照乐都县侵蚀模数平均在2800t/km2a进行计算,每年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流失约有75万t,而流失的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约有17000t,这是农业资源的严重流失。

(2)水土流失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乐都县基础设施如光缆的通信干线、电力线路、水利线路的建设,伴随北山风景区的开发,分布在周边区域。由于河谷山地地形特征与汛期雨水量的增加,易导致泥石流。这是水土流失对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极大威胁与隐患。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容易造成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并构成重大危害。而处理这些重大灾害又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对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危害。

(3)水土流失影响水源并加剧该地区干旱。水土流失已经对北山地区的含水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含水量得到下降又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本来水资源就相对不足的北山地区,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北山植被与畜牧业构成了很大危害。有数据提示,乐都北山地区水源开发低于青海省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4)水土流失影响农田与水库。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方面为大量泥沙淤积河床,危害农田;泥沙淤积对水库及塘坝等造成危害;对主要河流两岸防洪造成严峻的形势。泥沙的淤积致使河床逐渐升高,因此造成了过洪断面逐渐缩小。乐都成段防洪堤不断加高加固,但仍有大龄沙石导致泄洪不流畅和埋压农田与林地的事情发生,尤以汛期为重。乐都近年来,每年洪灾损失近千万元,水土流失严重。

3 乐都北山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资源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保持乐都北山地区水土意义重大,是治理北山水土流失,保护该山区农林牧副业生命线。为改变北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必须立足实际,积极科学全面分析,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督保护,积极开展生态自我修复。

3.1 立足法律规定,强化监督。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应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地方行政部门加强控制水土流失的职责与监督工作,并结合乐都北山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通过科学论证,进行划分区域,分别设立水土流重点治理区域、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域以及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划定必须退耕还林(草)的地区,制定具体规划,解决生产出路,确定治理期限、科学制定治理步骤,确定责任单位和督查单位,确保生产出路的落实,同时还要坚持高海拔脑山陡坡耕地和浅山沟壑区峁边线以下沟谷、荒沟的坡耕地先治理的原则和峁坡上的坡耕地坚持逐步退的原则。在政策上,引导当地居民积极投入防治水土流失、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并提高防治科技含量。

3.2 结合北山实际,做好生态修复,加大植被种植

对于防治水土流失,要做好的核心工作应该是结合北山实际,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对山区科学进行植被的种植,可以提高北山植被及蓄水保土能力,同时开具有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多样化发展,促进原生态群落的蓬勃发展,这些资源必定为开发北山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旅游带来生态与经济的双向受益。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自我修复,大程度、长持久的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北山水流沙石治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对山区加强植被种植的同时,要对河流河床制定科学治理方案,定期进行沙石整治,预防滑坡与埋压现象发生。同时加强监督,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治理措施上,重点搞好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以及小型水保工程建设为主的人工辅助治理:利用生态修复手段,对水土流失现象较轻的地区进行治理。水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严把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关,还要加强方案全面落实的督查,严厉查处破坏水土保持案件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4 重视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对北山的水土流失治理,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候,要兼顾旅游景点的设置。开展深入调查,对北山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设定和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北山实际,对所治理区域进行包括对山头、坡面、边沟、裸岩等调查研究。深入一线采集各类实际数据,提供数据基础。对地形图的绘制要清晰,便于开展工程的科学规划。要做到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合理、设计可行。做到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造就美好环境。需要强化建设队伍素质,制定高标准设计方案,并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共建工作,较少资源浪费,使治理效果综合化,最大化,提高水土质量。

参考文献

[1]乐都县忘编纂委员会.乐都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陆英.青海省乐都县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青海环境,2001,11(2):82―85.

[3]熊洪俭.浅谈华坪县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幕[J].价值工程,2013,3: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