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1―0064―04

一、引言

传统供应链是以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没有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当前的供应链运营中,成员企业常消极接收回收产品,把逆向回收当作一个独立的可减少成本的活动,而不是战略问题,使得回收再利用产品的销路很难打开,大大降低了回收再造产品的获利空间。研究表明,运用战略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比那些不进行战略管理的企业更具有获利能力,也更加成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整体运营上来看,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已成为近年来企业精力最多的环节,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如何对供应链系统的整体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LevinsonTM曾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拓展了绩效的内涵,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现有的主要关于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没有紧密围绕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来进行,很少从战略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考虑。所设置的目标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而且比较混乱,不具有普适性。目前关于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还很欠缺,没有统一适用的定义,造成了研究中的混乱,而对产品质量、发展能力、环境保护等非常重要的方面却忽略了,对闭环供应链运营来说,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用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指引发展,抓住关键的环节和问题,进行绩效管理,不断地进行绩效评价推动绩效持续的改进已势在必然。

Lebas认为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可视为全面性的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尤其事先的沟通和承诺,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绩效管理可视为传统绩效评价的演进和延展。根据绩效管理的特征以及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对于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指,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战略目标分解,在闭环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人力和技术等内外资源支持下,通过生产、销售、客户服务、废品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对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层子系统绩效进行评价,并将绩效成绩应用于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流程运营中,以提升成员企业合作积极性和闭环供应链运营效率,从而实现闭环供应链整体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基于PDCA循环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过程

PDCA(Han;Do;Check;Action)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任何管理循环的转动,整改提高各项管理工作,改进解决有关问题等都离不开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付亚和、许玉林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环。有效绩效管理的本质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封闭的闭循环过程。所以一个有效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应该设计成一个螺旋状、不断上升、不断循环的闭环系统。而PDCA循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乎逻辑有效地进行,本文结合PDCA循环对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结构体系进行设计。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结合PDCA循环,这里把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设定、闭环供应链绩效实施、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价和闭环供应链绩效反馈。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相互推动,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闭循环流程系统,如图1所示。

三、平衡记分卡融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由Kalan和Norton创立的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成为战略实施的工具。将BSC融入到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对企业及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图1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其管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绩效目标设定、绩效实施、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

1.绩效目标设定。设定绩效目标主要依据为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通常取3~5年的战略计划。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沟通和共识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通过绩效目标的制定,使得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各组织层级都有明确、上下一致的目标,以保证闭环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在这一过程中,BSC能够连接战略,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评价的指标,帮助将指标等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节点企业及其内部各层级。

2.绩效实施。绩效计划制定后,在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于供应链运营的效果和持续的绩效沟通,保证供应链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必要时可采用绩效咨询、进展回顾等方法进行绩效监测和改进。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BSC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及行动计划的实现情况,分析差异寻求新的方案。

3.绩效评价。绩效期或者闭环供应链运营周期结束,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和计划,依据BSC所选取的关键指标,对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能公正客观地反映阶段性的工作绩效,促进闭环供应链更好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4.绩效反馈。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并不意味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根据BSC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使供应链及其成员了解自身的绩效,意识到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环节,进行完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反馈,是闭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共同进步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对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有效的激励,从而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最终优化闭环供应链的整个流程。

逆向物流活动恰好处在绩效评价检测与绩效反馈改进这两个环节衔接上。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送给闭环供应链管理层,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增加逆向供应链潜在风险的透明度,推动闭环供应链中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体系。上述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次类推;而且整个环系统与其内部各子系统

也在大环带动小环进行PDCA循环,呈阶梯式逐步上升,不断地解决问题,改进和提高绩效水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下,结合平衡记分卡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

四、基于发展战略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结构构建

由上面的分析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在BSC下分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地循环进展。下面我们详细阐述各个环节的目标制定、实施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以及反馈控制等内容。

首先依据平衡记分卡制订闭环供应链上每个层次每个环节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订前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的设定要使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各不同组织达成共识,避免冲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绩效目标设定的根据是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在BSC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为各个具体的计划和标准,包括要达到什么结果以及怎样做等内容,可结合SMART(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原则来制订。

其次根据绩效目标分层次、分系统、分环节进行绩效实施。在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于闭环供应链运营的效果和持续的绩效沟通,保证供应链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必要时可采用绩效咨询、进展回顾等方法进行绩效监测和改进。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们主张经常进行回顾。结合闭环供应链特征,进展回顾或绩效咨询应结合供应链运营的实际流程和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和分享信息,每季度或每周进行总结,对绩效目标的实现计划进一步达成共识。

再次在阶段性流程结束时对阶段性绩效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的意义在于只有评价才能进行改进,只有评价才能进行管理。评价结果是闭环供应链绩效反馈和奖惩的依据,是供应链进行绩效后续管理的基础,还是绩效管理流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离不开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指标反应每一个特定绩效维度内测量位点的特征值。为了保证绩效评价效果,指标的选择对于绩效管理至关重要。指标的设计应按照KRA(Key Result Areas)关键结果领域,结合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设置多维分层的指标体系。其中KRA为实现闭环供应链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供应链的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对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KPI意为关键绩效指标,每个KRA都涵盖了几个KPI。KRA和KPI是把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基础,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以闭环供应链战略规划为总目标,按照平衡记分卡确定框架,建立包含财务层、内部运营层、顾客层、发展层等二级指标,在此框架里选取适宜的三级指标,参照闭环供应链运营特点及行业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进行基层调研、多方沟通、引入评价标准,核定评价结果,结合利益分配及奖惩条款,激励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后续进展。同样指标的选取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衡量需要一定的标准。在本文设计的BSC下分环节分层次分步骤的结构体系中,已经包含了诸如层次性、适用性、全面性、一致性、综合性等原则,另外还需关注选取指标的激励性、均衡性等原则。总而言之,绩效指标选择与评价应结合具体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进行选择,应区分不同内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差异与区别。

最后进行绩效反馈和奖惩激励。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并不意味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根据BSC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使供应链及其成员了解自身的绩效,意识到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环节,进行完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反馈,是闭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共同进步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对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有效的激励,从而得到各成员企业的重视,最终优化闭环供应链的整个流程。其中关键的环节为确定合理的具有以实现和激励为导向的利润分配方案和企业员工绩效报酬制度,有效的分配方案和奖励制度应能反映闭环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五、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逆向物流管理中,确定逆向物流网络结构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且网络结构对其运作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达庆利,2004)。合理设计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明确整个链条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再回到起始地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是闭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此外必须解决闭环供应链的组织网络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弊端,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和环境执法的具体程序等内容。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

《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则需要提高生产的效率并改变消费,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陕西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结合本省实际,可以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构想,把陕西建设成发展条件优、自然环境好、生活环境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绿色产业为经济支柱,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份之一。作为陕西的企业,应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潮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采用新的经营模式,不仅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绿色供应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无疑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供应链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英国工程和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和英国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公司资助一项名为“ESRC的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的研究,将绿色供应作为主要方向。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支持下,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问题。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是实现绿色制造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陕西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陕西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初步建成商品粮、油、棉、烤烟、果品、奶山羊、秦川牛、蚕茧、茶叶、羊、羊绒等十大农业商品基地,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一线两带”、“三线”建设已形成以机械、航空航天、纺织、电子、医药、能源、食品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加入WTO面对苛刻的绿色壁垒已经使我们的纺织产品蒙受巨大损失。部分地区依靠地方资源吃老本,固守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未来。目前,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求各地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创建核心竞争力。

2.陕西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已经是时代的趋势,实践也证明了它的高的效率、高收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这一理论的实施相比起传统的管理和目前较为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很高的前期投入,除此从绿色设计到后面的绿色物流都要求很高的技术支持,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绿色供应链的开展成为难题,企业也因此望而却步。可是这些对陕西来说并不难解决,因为陕西拥有好多其他省份没有的优势。

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自然资源丰富,在资源使用方面不必承受巨大的运输成本,从能源矿产资源来看,陕西是资源大省,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1618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预测煤炭资源量为9091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0%。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储量占全国的18%。还有与陕西省毗邻的甘肃是全国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些优势可以为我们实施绿色供应链节省大量成本,使其他地区的略势成为我们的优势。

陕西省还是高校分布集中的地区,如果能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在高等人才的供给方面也是很占优势。全省共有各类科研机构106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2万人。在陕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目前,已建成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3个国家专业、专项、行业重点实验室和10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6500多家。全省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43所,在校学生140966人,研究生10494人,专职教师23000多人。有普通中学2645所,小学6025所,中等专业学校114所,各类成人高校41所。这种优势对于解决绿色供应链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的保障。

再有沿海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经济提高的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我省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结合陕西人不愿背井离乡的思想,加快我省的城市化速度可以为发展加工业、旅游业提供大量低廉劳动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又拥有比较优势。

三、陕西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

结合陕西省省情和陕西企业的现状,尝试提出以下实施途径:

1.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

(1)高层的重视

高层领导的重视保证了企业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导向的。另外,许多物质支持还需高层领导提供。在美国,许多供应链管理和环境管理的专家都一致认为,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否关系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败。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仅对原有体系进行小范围的改良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应把自己定位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者,不仅制定自身标准高于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而且还应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2)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对于供应商来说,它位于整条供应链的上游,因此他们的行动将传递到整条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绿色供应商给供应链带来的优势是相当显著的:供应商在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中,供应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2.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利用供应链管理所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技术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可因眼前的利益而透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因短期的盈利而生产污染性的产品,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3.制定相应的导向性政策

要顺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须使环境立法和经济发展同步。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成为陕西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制定相应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和扶持措施,将会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

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和内容,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或相关的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这其中包括国内外绿色制造技术、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等,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5.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和管理,应在系统观的指导下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应以某个环节为突破口,由“单点”到“小链”,由“小链”到“长链”,直至“整链”,逐步地展开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6.采用环境标志,进行绿色认证

环境标志又称“环保标签”、“绿色标志等”,它是印制或张贴在商品及包装上的一种图形标签。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达到一定的标准。我国也推行了由太阳、植物叶片和蓓蕾图案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环境管理的一项有利举措,随着陕西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谁拥有环境标志,谁就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和人心。作为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和认识绿色环境标志产品,以便掌握未来市场的主动权。

实现陕西省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是陕西省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陕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保证。当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各不相同的,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和企业声誉,最终增加利润并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迎飞赵旭:我国企业的环保战略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J].环境保护,2002(6):42~47

[2]武春友朱庆华耿勇: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1(3):61~70

[3]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郑迎飞周欣华赵旭: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12):30)34

[5]黎继子: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J].节能与环保2003,14~17

[6]代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3(1):64~67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供应链;特点;制约因素;实施建议

[DOI]10.13939/ki.zgsc.2015.13.018

1相关概念

1.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其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实现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度的最优。

绿色供应链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其核心内容是:在一个供应链系统中综合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的管理模式,它是绿色环保理念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结合,达到在物流过程中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和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最终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达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结构如图1所示。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特征是集成性、系统性与协调性的统一,是在传统上下游企业管理思想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整体上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协调、控制,追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小、环境和社会的最优化。

1.2可持续发展三要素

1.2.1环境要素(Environmentalaspect)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EnvironmentalImpact)。尽管这一原则得到各方人士的认可,但是由于目前人类科学知识的局限性,对于许多具体问题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认识,例如核电站。

1.2.2社会要素(Socialaspect)

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并非要人类回到原始社会,尽管那时候的人类对环境的损害是最小的。

1.2.3经济要素(Economicaspect)

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只有经济上有利可图的发展项目才有可能得到推广,才有可能维持其可持续性;二是经济上在亏损的项目必然要从其他盈利的项目上获取补贴才可能收支平衡正常运转。

可持续发展三要素及关系如图2所示。

2可持续供应链发展

供应链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功能管理,如分别对购买、装运、配送等功能的管理;二是内部整合,整合供应链中相关功能,并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三是外部整合,链条中每个环节协调一致,使整个供应链的功能整合为一体。20世纪90年代前,环境问题、绿色问题很少被提及,人们主要关注生产力水平、成本效益和时效等与环境无关的因素。直到90年代,逆向物流的观点才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直到80年代,全球变暖才真正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关注。9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破坏作用,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环境、能源和生态之间的息息相关。

图3把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总结。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后,决策者、环保人士、研究人员、制造业者和公众才意识到产品使用之后回收的重要性。进而,由终端到源头的污染防治观念也渐渐替代只治理最后排污的观念。

逆向物流纳入绿色供应链范围经历了大约十年时间。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达到正向、逆向物流中的污染最小和价值回收的目的,绿色供应链应该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在最近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名为“可持续性供应链”的新概念。可持续性和供应链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环境和可持续性操作中的关键一步。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比,可持续性供应链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系统操作和环境考量中融合了能源消耗和效率问题。在此系统中,能源和物质被认为是可再利用的,环境和能源可以互相转换。

3闭合供应链

闭合供应链可以定义为一个没有废料的系统。和传统开放式的供应链(图4)相比,它可以把所有产出物重新投回系统。也就是说,闭合供应链是正向、逆向物流的结合,能完全回收再利用所有原料并把废物转化成能源。

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应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应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图5)。

4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或环境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供应链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5可持续供应链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SCM),它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增加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将信息管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融会到供应链管理中去,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多门学科的交汇点,已经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是企业与政府合作的结果,同时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也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

6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6.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考虑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

在短期内成本因素是影响企业能否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最大阻碍。如果企业承担环境费用、社会责任成本是固定值时,即企业在产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将提高单位产品的成本,导致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环境费用、社会成本是可变成本时,则企业为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减少产品的生产量,缩小经营规模。所以在短期内,可持续供应链很难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

从长期看,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发挥企业外部经济性,从而达到社会的外部经济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各种社会费用可以通过长期分摊,来减少企业的经济风险和财务压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形象、品牌等软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供应链的长期价值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2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保证“三重底线”

企业的本质是赢利,社会、环境是企业存在的基础。由于可持续供应链涉及的内容广泛,它主要包括三个底线,即自然环境、社会、财务业绩。企业应该从宏观的立足点去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目标的三者平衡。三重底线意味着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业绩的有机统一,同时,他们的经营活动必须保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正向积极作用。

6.3相关企业必须加强更多的合作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现有学术讨论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整合。供应链中的某节点的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转嫁到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顾客当中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7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

7.1内部制约因素

一是管理层因素。管理层因素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制约主要来自于管理层承诺的缺乏。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水平与企业管理层的道德水平与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二是成本因素。企业是经济组织,必须进行成本收益的核算。而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在加强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然投入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些投入转变为实质性回报需要企业足够的耐性。

三是资源因素。资源缺乏是影响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内部制约因素。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投入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而资源的缺乏,将使企业有心无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企业开展各种环保和社会责任实践活动。

7.2外部制约因素

一是政府干预因素。政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代表,本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低价竞争因素。在社会保障和再分配等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力量缺失,政府监管不到位,市场竞争激烈,其他经济资源要素的成本无法再压低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通过缩减环境管理的投入,裁减员工的工资福利、社区投入和慈善捐赠等方面费用的方式来降低产品成本。

三是供应商因素。供应商因素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制约主要来自于供应商承诺的缺乏。尽管大多数企业对供应商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审计,但有些供应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履行所作的承诺,

8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8.1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对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要求和压力会通过政府的政策、法规加以体现,建立并完善此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明确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府规制和导向作用。

8.2确立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

供应链企业高层领导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三重底线进行整体协调,以整个供应链长期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将可持续性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8.3健全管理体系和规范行为准则

鉴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实施国际上广泛采用的ISO 14001环境标准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可以在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独立性的同时,建立整个供应链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行为准则。

8.4构建有效的供应链可持续性绩效评价体系

与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相比,评价企业或其所在的供应链可持续性状况就显得更为复杂。但是,可持续性绩效评价能够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有助于吸引其对供应链上不断提升自己可持续性能力企业的重视。

8.5强化合作和全方位的沟通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是推动与迫使各企业实现其活动与可持续性理念相容的关键性因素。重视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如合作开发可持续性产品),共同遵守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9结论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深入人心,现在企业更加关注可持续供应链的管理。本文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就可持续供应链的理论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时间顺序就供应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可持续供应链的管理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就可持续供应链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Harland,C.Supply Chai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Roles[J].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1997(2).

[2]Ayres,R.U.And Kneese,A.V.Production,Consumption,and Externalit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3).

[3]Christopher,M.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J].Financial Times,London,1998(2).

[4]Drumwright M E.Socially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al Buying:Environmental Concern as a Noneconomic Buying Criter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3).

[5]Murphy P R,Poist RF,Braunschweig C D.Managementof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Logistic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otential[J].Transportation Journal,1994,34(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 结 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

相关期刊更多

汽齿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汽车齿轮总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