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住院期间;母婴分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09-04

分娩是产妇的应激原之一,对产妇心理和生理造成双重应激,产妇可出现产后心理精神障碍,而初产妇情况更复杂,不良的情绪甚至导致精神功能紊乱。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1]。初产妇没有做母亲的经验,新生儿的到来使其产生了多种的心理变化,包括母亲角色适应的问题。初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状况与人口学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因素相关。本研究调查母婴分离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其应对方式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并母婴分离者120例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20岁以上;②母婴分离,因新生儿疾病,分离时间超过24 h,调查时仍然处于分离状态;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够顺利完成调查问卷;④无精神病史、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⑤无严重产后并发症等;⑥知情同意。另选择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与选择初产妇匹配的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

1.2 调查方法

1.2.1 初产妇一般资料调查 年龄、婚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新生儿性别、对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家人的照顾、夫妻关系、喂养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病情、新生儿是否入住NICU、分离原因、分离天数等反映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1.2.2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测量母婴分离初产妇和健康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90个项目、9个症状因子(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1个症状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0~4分评分法,从无为0、轻度为1、中度为2、偏重为3、严重为4,得分越高则身心健康水平越低。

1.2.3 初产妇的应对方式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3]调查母婴分离初产妇的应对方式。共由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条目1~12为积极应对维度,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条目13~20为消极应对维度,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采用4级评分法,在每一应对方式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相对应0、1、2、3分。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

1.2.4 初产妇的个性特征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4]调查母婴分离初产妇的个性特征。共88个条目。每个项目只回答是或者否。共4个量表,E:性格内外向,得分越高越外向;N:情绪,得分越高情绪越不稳定;P:精神病质,得分越高敌意越重;L:被测验者的掩饰程度。

1.2.5 初产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调查母婴分离初产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问卷共10个条目,包括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即10个条目计分总和;2、6、7条评分之和为客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为主观支持分;第8、9、10条对支持的利用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个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见表1和表2。

2.2 新生儿一般资料

新生儿一般资料见表3。

2.3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

初产妇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见表4。两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1)。见表4。

2.4 影响初产妇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资料中孕周、分娩方式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见表5。

2.5 新生儿一般资料影响初产妇组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一般资料中,5 min Apgar评分、母婴分离原因和是否入住NICU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见表6。

2.6 初产妇组个性测评结果

产妇组个性测评结果见表7。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母婴分离初产妇组EPQ的E、P、N、L四个因子与SCL-90的总分分别做相关分析,结过显示,P、N与SCL-90的总分具有正相关的关系(r = 0.301、0.614,P < 0.01),L与SCL-90的总分呈负相关(r = -0.216,P < 0.05)。

2.7 初产妇组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

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而社会支持中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见表8。

2.8 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神经质因子、消极应对、分离原因和掩饰性因子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见表9。

3 讨论

妊娠后期孕妇黄体酮水平以及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甲状腺素和类固醇也会升高,而分娩后,以上激素水平会突然下降,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降低可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影响脑活动;产妇经过分娩,身体非常疲惫、加上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状态不稳定,同时在产后两周内产妇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身心障碍[6,7]。初产妇在分娩后心理和生理双重应激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产后心理精神障碍,而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精神功能紊乱。有研究显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初产妇没有做母亲的经验,新生儿出生后需要面对角色的转换问题,而母性角色的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而在母婴分离期间,产妇无法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使其不能顺利进入母亲角色,导致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妇易出现躯体化、忧郁、人际敏感症状群,强迫、有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产后精神病是产后抑郁最严重的情形,一般产后很快发生且十分严重,持续数周到几个月,有增加自杀和伤害婴儿的危险。

母婴同室可促进围产期保健[8],但在特殊情况下,产妇必须与新生儿暂时分离,这一生活负性事件无疑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康复。产后母婴分离不利于初产妇的角色转变。产后母婴分离也会影响到母乳喂养。在本次调查中,母婴分离初产妇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妇女,说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社会支持是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重要资源,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9,10]。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成员的支持可提高初产妇的产后适应能力。分娩前后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细心照顾、亲戚朋友的支持,产妇会感到亲切温馨、情绪稳定,产妇发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几率就会下降。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对心身疾病的易患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好强、敏感、情绪不稳定、认真、固执、与人相处不融洽、社交能力不良等人群中。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是个体对应激应答的调节因素之一。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而不良的应对方式不能宣泄和逐步消除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在单因素分析中,孕周和分娩方式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孕周是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产后母婴分离的初产妇更关心的是新生儿的健康。剖宫产的产妇可能担心手术对自己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新生儿体征中,5 min Apgar评分、分离原因及是否入住NICU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因疾病暂时与产妇分离,产妇更关心新生儿的健康。Apgar评分是评价新生儿临床状况的方法。Apgar通过对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以区别新生婴儿窒息程度。Apgar评分越低,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新生儿窒息时间越长、程度越重,则预后越差,因此Apgar评分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在分开原因中,早产儿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并发多系统疾病,往往需入住NICU接受治疗。因早产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新生儿与母亲分离,会影响母亲角色的转变,同时加重母亲对孩子病情的顾虑。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E维度测定内外向倾向,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L维度是测定掩饰性的因素,N维度与植物神经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遗传对之有强烈影响;P维度测定精神质倾向,也与遗传有关。在本次调查中,P、N与SCL-90的总分具有正相关,L与SCL-90的总分呈负相关。母婴分离初产妇多具有神经质个性特征,神经质个性特征多表现为不稳定性个性,面对压力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应对方式是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同。在本次调查中,消极应对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说明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良好的应对方式可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精神紧张,降低由母婴分离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是个体对被尊重、理解、支持的体验和满意度。对支持的利用度反映了个体对外部支持的利用程度以及缓解损害健康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说明母婴分离初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综上所述,住院期间母婴分离初产妇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孕周、神经质因子、消极应对、分离原因和掩饰性因子是影响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晶. 妇产科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调查[J]. 医学美学美容,2013,3:261.

[2] 何丽琴. 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价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2171-2172.

[3] 凌玉芳,区凌冰,黄艳青. 低位性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80-181.

[4] 雷辉,戴晓阳,朱熊兆. 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3):325-327.

[5] 徐琳,谭小林,周建初,等. 农村社区健康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6):668-670.

[6] 陆丽,代莉,刘岚. 导乐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3-25.

[7] 张情芬,靳倩莹. 产后抑郁症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64-166.

[8] 张素卿. 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6-657.

[9] 梁景煜,陈芳,裴大军,等.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2012,19(10):1-4.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婴儿 生长发育 辅食添加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47

Status and Guiding Strategy Inquiry of Infant Food Supplement

WANG Xiaomei

(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Infant after birth length and weight of the fastest growing year, enough energy, high-quality protein, vitamins and minerals is the basis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Untimely or inappropriate complementary feeding can cause infant malnutrition or nutrition, and thus adverse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mmediate or long-term physical and mental. In this paper, added from the complementary time, principles, content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infant; growth; food supplement

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是个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营养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儿童营养问题在世界各国备受重视,辅食添加的研究方兴未艾。①婴儿辅食添加受婴儿本身生理特点、发育水平、看护人素质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影响,导致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因地域、人群不一而差异明显。

1 辅食添加的时间

母乳喂养虽好,也有不足之处。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单纯的母乳喂养,母乳中所含营养素无法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例如:胎儿期储存的铁,在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内耗尽,婴儿每日需要铁10mg,母乳或其他乳类每升只含铁1mg;婴儿每日需要4-8mg维生素B1,而母乳中每升维生素B1只有0.1mg。婴儿满4个月后,挺舌反射消失、消化系统不断发育完善,可逐步添加辅食。WHO在2002年专家会议上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婴儿满6个月以后,在继续母乳的基础上逐渐添加各种辅食,既不能过早也不可过晚。②

1.1 辅食添加太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多发展中国家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将淀粉类或谷类食物作为断奶期食品的首选。婴儿期太早添加辅食,由于胃肠道消化酶发育不完善以及小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强而屏障作用差,那些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或者蛋白质在肠内酵解,产生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增加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另外,婴儿过早进食辅食后,会相应的减少母乳摄入量,不能及时吸空母亲分泌的乳汁,以致母乳分泌量逐渐减少,母乳分泌避孕系统也被破坏,泌乳反射被削弱,不利于母子健康。

1.2 辅食添加太晚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婴儿出生6个月后,乳牙逐渐萌出,各种消化酶发育趋于完善,肾功能、口腔吞咽能力成熟,营养需求量增大,胃肠蠕动加快。单纯的母乳喂养导致营养素不足,长时间可引起营养不良,容易诱发佝偻病、贫血,甚至影响智力发育。研究表明,4~7个月是婴儿味觉敏感期,③也是训练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关键期。④这时期婴儿因不能及时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和味道的食物,日后发生偏食、挑食、厌食的几率增大。同时因为卷舌、咀嚼吞咽、面部肌肉的协调能力未在这关键时期得到锻炼,减弱了口腔协调技能,以后再接受固体类食物就比较困难,也会影响嚼字发音、语言表达。

2 辅食添加的原则

应结合婴儿月龄特点,依据其自身发育情况合理选择制作辅食。每次添加新的食物,均应观察3天以上,若无腹泻或皮疹等过敏现象,才能加量,待数日后添加新品种。4-6个月时,选择用小汤匙喂婴儿半流质状食物,训练婴儿的口、舌、咽的协调能力,6个月后,婴儿逐渐萌牙,可选择饼干、肉末等固体状食物训练婴儿咀嚼,同时可刺激牙床,有利于乳牙萌出。9个月时,婴儿已能用拇、食指捡起细小东西,鼓励婴儿用手抓食,训练手眼协调能力。12个月左右,口腔的下颌运动产生了食物在口腔内的运动,这时磨咬纤维性和感觉食物很重要。⑤总之,婴儿的进食方式,最初是吸吮,然后学会咀嚼,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婴儿的进食能力才会逐渐发展进步。

3 辅食添加的内容

辅食主要包括营养米粉、谷类、蔬菜水果、豆类、蛋类、鱼肉海鲜类等。大量研究表明,辅食质量和种类多样化对小儿的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具有明早促进作用。特别是蔬菜水果类以及动物性食物,供给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动物性蛋白对于婴儿的身长、体重具有密切关系。

4 辅食添加存在的问题

4.1 婴儿“厌新”,看护人放弃添加辅食

当婴儿开始吃一种新食物时,会本能地用舌头将食物推出或恶心,于是很多家长就放弃继续喂养此种食物。婴儿的这种拒食表现并不表示婴儿不喜欢吃,而只是他自身的一种保护动作。所有引入的食物对婴儿来说都是新的,开始都不熟悉,可表现出拒绝,这叫“厌新”。⑤看护人担心孩子营养需求量不足,而影响健康成长,表现出过分焦虑,采取引诱或强迫的方法干涉孩子进食,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对进食新食物表示抵触、害怕情绪,引起食欲降低。

4.2 看护人喂养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

母乳作为婴儿天然食品,不易过敏,各营养素搭配合理,母乳中含有的抗体、牛磺酸,可增强婴儿抵抗力,有利于脑的发育。而当我们重视母乳喂养的同时,受我国社会习俗和家庭成员结构的影响,除了婴儿的母亲以外,婴儿的(外)祖父母也会参与喂养任务,这一代人的喂养观念相对陈旧,会过分注重坚持母乳喂养,认为母乳既安全卫生又经济,而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乳牙未完全萌出,不利于咀嚼固体食物,往往错过辅食添加的关键期为婴儿有计划的添加辅食。

4.3 婴儿保健食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工业化程度高、技术发达的地区,因为制作辅食的设备先进,卫生条件好,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少,辅食的质量相对安全有保障,而经济落后地区,受生经济条件的制约,辅食质量差并且进口辅食面粉量少。近年来由于婴儿保健食品需求大、利润高,各种婴儿保健食品充斥于市场,但真正遵照我国特殊人群膳食指南中有关婴幼儿营养摄入标准进行生产的优质产品并不多。

5 合理添加辅食的建议

5.1 多渠道宣传科学喂养知识

研究发现,目前看护人了解辅食添加的途径,主要通过从家人、朋友交流中获得,也有部分看护人会买相关书籍进行查阅学习。研究表明,高文化程度看护人因为掌握较多正确的喂养知识,能够更为合理地为婴儿添加辅食,儿童发育迟缓明显减少。为促进婴儿健康成长,看护人还应重视定期带小儿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各种不利因素。儿保医生在对儿童健康检查后,应根据儿童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分别指导教育,纠正家长在辅食添加中已出现的误区。社区应该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开展优育、优生、优养、优教等系列健康宣讲活动,特别是将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收入差的人群作为重点宣讲对象。

5.2 看护人要熟悉婴儿各阶段生理特点,耐心喂养

6~24个月的婴幼儿是喂养困难的好发年龄,其中以口腔功能问题居多,占51.3%,表现为进食半固体或固体状食物出现咀嚼或吞咽困难。而看护人的情感态度对于辅食添加是否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看护人在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应该保持耐心,反复多次喂养。当婴儿在尝试进食新的食物而表现出拒绝、呕吐,看护人无须过分担忧或通过责骂强迫其进食。另外通过精心安排,具体配膳时做到粗细粮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谷类与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尽可能让食物种类多样化、色香味俱全,引起小儿食欲。

5.3 提高生产技术,重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促进婴儿更健康地成长,看护人常会选择保健食品作为辅食喂养婴儿。为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对生产企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强化生产质量全过程,实现质量保证体系各个要素无缝衔接,促进企业诚信。生产企业应不断更新技术,生产出真正适合我国婴儿营养需求的保健食品。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各种传媒应重视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帮助看护人了解婴儿的生理特点,改变陈旧落后的喂养观念;看护人掌握科学的辅食添加时间,重视辅食种类多样化,合理选择搭配辅食;生产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这些对于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满足营养所需,改善婴儿营养状态,提高身体素质均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 欧明才,张宜富,谭玲,等.社区儿童营养缺乏病的管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2.

② WHO世界卫生组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婴幼儿营养[R].2002:22-23.

③ Beauchamp GK,Mennella JA.Sensitive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flavor 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Annales Nestle,1998.56:19-31.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安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60-02

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有益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建立母婴亲密关系的纽带。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入院孕妇以及闲杂人员较多,加之产后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影响母婴休养,更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等不安定因素。我院产科于1997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多年的实践观察,总结母婴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

1.1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维持病区秩序,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孕妇入院首次沟通告知单。孕妇入院后,由接诊护士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讲解入院相关应知内容及待产所需的物品,指导家属严格遵照病区规定的时间探视。孕妇待产期间应有家属24小时留陪,除特殊检查外不得离院。遵照我院的病房管理规定,为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我院在各病区设均有监视系统,如有探视人员进入病区,应在护士站做好登记,每次不得超过3人,以保证病区安静有序的探视环境。由于母婴同室环境特殊,往来人员较杂。中午、夜间时,也是医务人员较少但事务较多的时候,此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极易给一些非法分子有机可乘。曾经就有媒体报道医院丢失婴儿的事件发生。因此,在护理人员交班和夜班的薄弱时间,我病区关闭两侧步梯大门,仅开启护士站可见的通道,限制人员过多的流入,减少安全隐患。另外,许多孕妇及家属在入院时都会要求自带月嫂,也有由月嫂24小时留陪的。针对这一情况我科设立了孕妇留陪人员登记记录,孕妇入院时详细记录留陪人员信息并有签字。

1.2 新生儿与母亲同室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观察,日间至少每小时巡视房间一次,夜间随时巡视,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婴儿异常情况,如哭声、呕吐或不哭、不吃等。夜里休息时一定要让婴儿睡在婴儿床上,特别是冬季,不要让婴儿与母亲同睡,以防婴儿发生意外。指导产妇喂奶后要竖抱婴儿,轻拍其背,促使吃奶时吞入胃内的气体排出,以防婴儿溢奶。刚吃完奶后让婴儿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呛入气管,造成婴儿窒息。

1.3 每日为婴儿进行新生儿护理,包括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为方便管理,避免差错,应由医务人员接送婴儿沐浴、游泳或特殊检查。我科为此试用多种方法来确保婴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病区采用填写婴儿沐浴交接卡的方法,即在母亲床头设一婴儿沐浴、游泳或检查交接卡,进行一切需将婴儿推离母亲床旁的护理或检查时,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核对母亲床头卡、手腕带及婴儿床头卡、手腕带确认辨识,规范填写交接卡并签责任人姓名,送回母亲床旁时,再次核对无误后于交接卡上填写送回时间并有签名,绝不得由他人途中交接。

2.健康教育

2.1 母婴同室的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1 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饮食,并适当进蔬菜和水果,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2 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指导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h。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取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 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3 提倡尽早哺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不定时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2 产妇在喂养婴儿时也应当关爱自己,做好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min,并按摩,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应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若发生皲裂,轻者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3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而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3.定期召开座谈会

我科门诊每周召开一次孕妈咪班,为孕妇及家属讲解家中待产的注意事项和入院前的准备工作,普及孕期健康知识。病区每周二召开一次孕产妇、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座谈会,由医务人员讲解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技巧,同时针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做好答疑解难的工作。每周四组织一次新爸爸、新妈妈培训班,护理人员分课时讲解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如母乳喂养、沐浴、更换尿片、游泳及新生儿抚触等,并与孕产妇、家属做互动交流,得到孕产妇及家属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候凤云.母婴同室病房管理[J].河南医药信息,1994年04期。

[2] 艾宏伟,任艳芳.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护理天地》,2007,4(13)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 方法

2.1 存在问题 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 "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 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 持续改进措施

2.2.1 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 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 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 开展母婴延伸护理 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 加强对特殊孕产妇 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 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 评价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 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 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 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妇;健康饮食;指导

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不仅能够为产妇提供能量和必要的营养素,同时对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产妇体内代谢情况,另外对于产妇乳汁的分泌以及产后的康复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研究表明[1],产妇的健康营养指导是产妇系统化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分析指导方法,预防产妇在整个孕期以及产后相关疾病的发生,以达到提高产妇身心健康,降低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临床对产妇实施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指导尤为重要。

1 当前产妇健康饮食状况及指导状况分析

"十月怀胎、一日分娩",作为产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承受体力上的巨大消耗,同时还要忍受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加强对产妇的健康饮食指导,对促进产妇自身的恢复,同时对胎婴儿的健康状况和成长发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产妇健康饮食中,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产妇不当的饮食状况随处可见。其中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发现[2],当前很多产妇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家中老一辈人员的影响,在饮食方面主要以鸡蛋、红糖摄入量较高,还有多数产妇认为营养补品吃的越多,则对自身和胎儿婴儿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要。殊不知,这些食物虽然营养较为全面,但是并不包括所用的营养素,同时过多的食用也将会对其他营养素摄入产生极大的障碍,甚至影响产妇及胎婴儿的健康。另外王燕玲等学者调查发现[3],传统的孕产妇饮食习惯不仅缺乏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容易造成单一的食物营养过剩,造成其他食物营养偏低,从而产生营养摄入不均衡现象,最终引起便秘或者贫血等问题。与此同时,丁丽丽学者调查表明[4],临床通过对186例产妇进行分析发现,仅仅有17.2%的产妇对饮食和疾病的关系以及饮食基本知识完全了解;而产妇对适合自身情况的饮食指导需求量为36.0%,其中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指导的产妇达到50.0%以上。由此可见,对产妇实施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指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医护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产妇做好相应的健康饮食指导工作。

2 加强对产妇的健康饮食指导工作

2.1加强护理人员对饮食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5],产妇的健康饮食指导对平衡产妇的营养结果,预防以及治疗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的,促进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临床加强护理人员对产妇的饮食护理更加重要。与此同时,还有学者研究表明[6],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不仅与患者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护理人员履行教育的职责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教育能力也具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应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对饮食护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关于产妇饮食指导相关工作的培训,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还应该深刻理合理饮食以及合理营养对产妇的影响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性。因此,严格按照产妇整体护理程序,全面了解产妇的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方式进行预防尤为重要。

2.2产妇的健康饮食指导内容分析

2.2.1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临床对产妇实施健康饮食指导中,在开展饮食指导前,首先对产妇的年龄、饮食习惯以及文化程度、疾病特点等相关内容做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比如对于存在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产妇,应及时指导患者实施低糖、多钾、低盐等食物的摄入,对于孕期有贫血或者引导剖宫产的产妇应多食用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同时还有学者认为[7],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所需要的营养都非常多,特别是蛋白质、铁、钙以及维生素等,因此临床应指导产妇多食用牛肉、牛奶、鸡蛋、鱼、紫菜、干果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补充所需的营养。

2.2.2保证食物的多样化 想要保证产妇食物的多样化,首先应做好食物种类的齐全,食物的摄入应相应的增加,不能出现偏食现象,以保证产妇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同时在产妇的日常饮食中,除了需要吃主食之外,副食也应多样化,而乳母的膳食中,主食更不能仅仅单一使用米饭或者面食,而要适当搭配一些小米、赤小豆、燕麦以及绿豆等。有关人员研究表明[8],产妇经常食用大枣小米粥有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同时还能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另外还能使蛋白质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产妇健康饮食指导中,还应该告知、叮嘱产妇少使用刺激性、寒冷食品,多食用易消化等食品。临床对产妇食用一些开胃、健脾以及促进消化的食物,不仅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子宫复旧的作用;而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花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很容易造成产妇出现口舌生疮、便秘以及痔疮发作的现象,另外产妇内热还将通过乳汁对婴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国外学者Piotr Dziechciarz调查表明[9],对12w以下的婴儿,如果乳母在摄入大量的高蛋白食物后,同时食入过量的味精,将会造成大量的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过量的谷氨酸钠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通知书谷氨酸钠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将会产生不易被婴儿肌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造成婴儿锌缺失,最终将会造成婴儿味觉差,偏食,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性晚熟等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产妇的饮食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免影响产妇及胎婴儿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孕妇的健康饮食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同时胎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产妇的饮食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以达到改善产妇的营养水平,保证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娜飞.产妇对产褥期饮食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08):11-12,15.

[2]管斌,刘红,高慧.孕期饮食变化与孕晚期心理抑郁情绪的关联研究[J].安徽医学,2013,(06):824-828.

[3]王燕玲.产后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06):3076-3077.

[4]丁丽丽,程博,杨子艳.个体化孕期饮食指导对孕妇体重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04):81-85.

[5]Saldana T M,Siega R A M,Adair L S.Effect of macronutrient intake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ucose intolerance during pregnanc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4,79(3):479-486.

[6]岑春华.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04):8-10.

[7]李吉花,李玉磊,聂红梅,等.产后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