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上支付的特点

网上支付的特点

网上支付的特点

网上支付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交易;电子支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一、前言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电子支付的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支付形式主要由三大类组成。第一类是由五大商业银行主宰的网关支付服务。第二类是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支付工具。第三类是以快钱为代表的、具有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作为目前电子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电子支付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目前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模式可分为支付网关模式和平台账户模式两种。

二、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现金(E-Cash)又称为数字现金,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它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网络支付时使用的现金。电子现金具有货币价值、可交换性、可存储性、不可重复性的属性;电子现金具有协议性、对软件依赖性、灵活性、可鉴别性的特点;电子现金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的使用量小、成本较高、存在货币兑换问题。

目前,基于银行卡的支付有四种类型:无安全措施的银行卡支付、简单银行卡加密、SET银行卡方式、通过第三方人的支付。

电子支票(ElectronicCheck)是一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

电子钱包((Ewallet)是电子商务活动中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电子钱包就象生活中随身携带的钱包一样。持卡人将这种电子钱包安装在自己的微机上,在进行网上安全电子交易时使用。

三、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SSL协议是一种保护WEB通讯的工业标准,是基于强公钥加密技术以及RSA的专用密钥序列密码,能够对信用卡和个人信息、电子商务提供较强的加密保护。SSL协议的整个概念可以被总结为:一个保证任何安装了安全套接层的客户和服务器间事务安全的协议,它涉及所有TCP/IP应用程序。目前我国开发的电子支付系统,无论是中国银行的长城卡电子支付系统,还是上海长途电信局的网上支付系统,均没有采用SSL协议。主要原因就是无法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性。

安全电子交易是基于因特网的卡基支付,是授权业务信息传输的安全标准,它采用RSA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用HASH算法来鉴别消息真伪,有无篡改。

四、网络银行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WWW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INTERNET站点和Web主页,对客户提供开/销户、查询、跨行转帐、信贷、对帐、行内转帐、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安全便捷地管理活/定期存款、信用卡和个人投资、支票等。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网络银行的特点: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原来的纸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来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数据通讯网进行传送;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用,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不需要特别的软件,甚至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培训;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网络银行的基本业务,网上银行可以在网上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实时服务,包括:商业银行传统服务、商业银行新增业务、在线支付、新的业务领域等。网上银行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运行机制,另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业务模式。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银行的监管,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业三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五、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一种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为了得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手机、PDA等)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交易的一种现代化手段。移动支付作为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结合的服务方式,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新亮点。

移动支付系统为每个手机用户建立了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进行现金的划转和支付。移动支付处理中心是整个支付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它负责联系系统中的其它实体,提供支付处理服务。同时,移动支付处理中心还维护用于认证的用户信息及认证服务。

移动支付应用――手机钱包:“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通过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绑定,随时随地为拥有中国移动手机的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签约商户负责提供客户购买的各项产品或服务,“手机钱包”移动支付平台负责处理支付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特点,接着重点讲述了电子支付工具――电子现金、电子钱包、信用卡、电子钱包,介绍了电子支付安全协议SET协议和SSL协议,对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基本业务类型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做以阐述。通过本文,让客户对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有了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网上支付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支付宝;财付通

国内互联网支付主要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商户直联网银、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其中,基于虚拟账户支付提供方是否提供交易担保,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又可分为直付型虚拟账户支付和第三方担保虚拟账户支付两种模式。这里的互联网支付,主要限定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包括网关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两种支付模式。

一、市场参与方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贝宝、chinapay、快钱等几十家。经过最近几年的激烈市场竞争和探索发展,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均从单一互联网支付模式向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的混合支付模式发展,并且以互联网支付为依托向其他支付渠道延伸,大都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由于其各种支付模式均依托于银行网银渠道的交易授权,所以总体上看,以互联网支付为基础向综合支付服务商目标发展的支付公司,仍属于互联网支付的细分行业。

二、市场结构

1.各参与方的市场份额

2008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为2,743亿元,其中支付宝的交易额是1,391亿元,占比为50.70%,超过半壁江山。财付通和Chinapay紧随其后,其市场份额分别是19.30%和10.10%。广州银联支付、快钱、上海环讯等其他机构的市场份额在10%以下。

与2007年相比,市场份额领先的支付宝、财付通的市场份额分别上升2.0和1.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较低的易宝和首信易则分别上升0.2和0.4个百分点,而中间力量的快钱、环讯、网银在线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1、0.5和1.0个百分点(图1)。

2.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特征

(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属于高度垄断的寡头垄断市场。2008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指标贝恩指数CR4为86.10%,H.I指数为0.312。贝恩指数反映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属于寡占Ⅰ型市场,市场结构为最高垄断度的寡头垄断市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如果超过40%,又没有规模相近的竞争对手,这个大公司便成为支配企业,并且可能有效地控制市场,并不断提高垄断力。目前,支付宝已经成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支配企业,形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市场垄断力,这个垄断力体现在其独特而富有竞争优势的担保交易模式和庞大用户规模。

(2)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垄断度有所上升。2008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CR4和H.I指数分别较2007年上升2.60个百分点和0.022,可见寡头垄断的垄断度有所上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领导企业支付宝与财付通的份额继续上升,而其他跟随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升降不一,并且波动幅度明显低于支配企业的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这也反映出,互联网支付市场具有典型的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特征,这源自互联网支付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用递增以及规模经济特性。

3.支付宝一家独大和寡头垄断市场格局的成因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形成目前的支付宝一家独大和寡头垄断市场格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支付模式差异是形成支付宝一家独大的最重要因素。支付宝是淘宝网为了降低C2C网络交易欺诈而开发出的一个互联网支付工具,其核心特征是交易担保功能,以此来弥补我国的诚信体系不健全和发展滞后对C2C电子商务发展来的制约。支付宝是由应用驱动而产生的,因此其模式与其他互联网网关支付形成鲜明的功能差异。支付服务功能差异强化了用户使用偏好,长期形成的用户使用偏好具有自我加强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支付宝的市场垄断力和一家独大市场地位。

(2)纵向一体化战略是寡头垄断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004年以来,随着淘宝网、拍拍网等网络商城快速成长,C2C网络购物的快速兴起,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成爆炸式增长。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发源了淘宝网和拍拍网,得益于淘宝网和腾讯的巨大用户规模。在网络购物爆炸式增长推动下,支付宝、财付通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增长,由此奠定了二者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寡头垄断地位。支付宝和财付通的纵向一体化战略,是其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并成为市场寡头的主要原因。

(3)用户资源优势是强化寡头垄断格局的助推因素。2008年末,支付宝和财付通的用户规模分别为1.3亿户和6,000万户。虚拟账户支付模式成功地将用户留在了支付平台,虚拟账户提供商由此掌握了大量用户,形成了互联网网关支付提供商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互联网支付的网络外部性,以及虚拟账户支付的“正反馈效应”和“滚雪球效应”,将助推支付宝和财付通基于用户资源优势的寡头垄断度进一步上升,并将进一步强化其寡头垄断的市场地位。

三、市场行为

企业市场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利润最大化以及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战略决策和实际行动。市场行为包括市场竞争行为和市场协调行为。

互联网支付在我国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同时行业发展环境仍未成熟,特别是政策环境仍未成熟,构成了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也构成了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竞争的主要大背景。这个大背景下,各参与方都想在市场规范发展以前尽可能做大规模,抢占更多市场那份额,这也导致目前参与方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合作基础较弱、可能性较小。因此这里主要分析市场竞争行为。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竞争,一方面体现为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之外的独立B2C和B2B网上商户的市场拓展竞争,另一方面主要归结为商业模式竞争。市场拓展竞争,主要是争抢独立的B2C和B2B网上商户,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第三方为独立的B2C和B2B网上商户提供的支付服务同质性较高,因此价格竞争成为第三方市场拓展竞争的主要形式。第三方之间的价格竞争看似很激烈,但商业模式竞争才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在差异化的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商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因此这里的市场竞争行为,主要围绕商业模式的几个方面展开。

1.业务模式竞争行为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业务模式,主要有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和网关支付模式。支付网关集成了银行网银,但只是一个支付渠道,所以网关支付模式的差异性小、可替代性高。更重要的是网关支付模式不能积累用户资源,无法积累支付网关提供商的客户资源。

目前,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的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只剩下银联电子支付Chinapay、广州银联网络支付和汇付天下。环讯IPS、快钱、网银在线、首信易支付等都由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发展成为拥有网关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的混合支付模式的支付服务商。

业务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三方为不同细分行业提供特色化的行业支付解决方案,业务围绕应用的变化而创新。汇付天下联合民生银行面向航空公司航空客票的B2B销售,先行为航空商提供“先出票、后付款”的信用支付,优化商的资金周转,促进了航空公司的B2B销售量,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同时,汇付天下还为网上、网络游戏和基金理财细分领域定制特色支付解决方案。而支付宝分别为B2C实物销售行业、电话销售行业、航空机票行业和网络游戏行业提供特色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了业务创新。

2.运营模式竞争行为

运营模式方面,支付宝和财付通主要是纵向一体化运营,同时具有独立和非独立的支付服务商特征,而其他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则主要是独立运营。作为独立的支付服务商,支付宝和财付通均为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之外的独立B2C和B2B网上商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作为非独立的支付服务商,他们分别为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的B2C和C2C业务提供网上支付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优势在于,充分共享网上商城的客户资源,同时借助网上商城的用户粘性增加虚拟账户支付服务的用户粘性,培养用户使用偏好,提升忠诚度。

支付渠道多元化经营是运营模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各参与方纷纷向支付渠道多元化发展,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选交易渠道,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吸引更多用户。比如支付宝拓展手机短信和便利店信付通渠道,快钱拓展手机短信、电话银行和自助刷卡终端渠道,网银在线、环讯、易宝和首信易拓展电话银行渠道。

3.盈利模式竞争行为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互联网支付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是支付交易手续费收入,然而支付宝推出的网上商户支付清算服务,通过销售方案,实现了差异化的盈利模式。支付宝的网上商户支付清算服务是一整套傻瓜式的支付结算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网上商户使用网上支付结算的门槛。

商户手续费的价格竞争,仍是现阶段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在支付产品与支付服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价格行为几乎成为一些第三方可以使用的主要方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向B2C网上商户的收费标准一般是0.1%~1%之间,具体根据交易规模差别定价。支付宝作为支配型企业,其价格水平似乎已成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基准价,因此支付宝,将更有市场主动权,为商家提供最有利于其竞争优势的价格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公朴. 产业经济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芮明杰. 产业经济学[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3]艾瑞咨询. 2005年网上支付研究报告[EB]. 省略,2006年.

[4]艾瑞咨询. 2006年网上支付研究报告[EB]. 省略,2007年.

网上支付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 支付结算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一、当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金融网点配置不合理,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低

一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决定了银行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将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重点向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倾斜。因此现阶段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主要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偏远山村设置的主要是支付功能单一的助农取款服务网点。这一事实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二是由于当前涉农银行机构受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滞后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现代化支付系统并没有全面推广到农村乡镇营业网点,相关业务的处理需要通过行(社)内系统到县级营业网点后进行转汇处理,影响了这些业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受理环境差,可供选择的支付结算方式相对有限

一是乡镇地区ATM、POS机具少,限制了农村地区对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由于乡镇地区人口有限、经济发展落后、受理机具维护不方便等原因,银行机构对乡镇地区ATM、POS机具受理市场的拓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县城。导致乡镇地区ATM、POS机具等受理终端配置不足,影响了农村地区对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二是农村地区POS机具缺乏费率优惠,商户使用机具意愿不强。目前收单机构对农村地区特约商户执行的扣率优惠幅度偏低,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出于利润考虑,为了节省刷卡商户佣金,往往拒绝对持卡人使用POS机具刷卡要求。另外,电信部门对POS机具执行城乡无差别的通信费用政策也阻碍了商户使用POS机具积极性。三是农村地区POS机具未实现跨行联网通用,POS机具受理效果不好。由于目前对农村地区POS机具的安装基本上是净投入,为了各自的利益,几家涉农银行布放的POS机具均只能受理本行卡,因此非现金支付工具受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支付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少,支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基础设施、服务需求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银行从业人员不愿在基层农村支付网点工作,大量有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从农村走向城市,造成当前从事基层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偏低。而新投入的支付服务人员由于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对现代化支付系统知识、票据知识以及其他支付工具缺乏学习,对新业务系统操作不熟练,对票据和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知识不掌握,不但影响了现有业务系统作用与效率的发挥,而且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四)农村人口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优化

一是受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村地区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较差。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长期习惯于使用现金结算的方式,较少接受非现金支付产品,而且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有时听不懂,弄不透非现金支付宣传业务的内容,担心使用后会有风险。因此短期内要被农村居民普遍接受和使用仍有一个过程。二是支付结算宣传力度不够广泛,农民支付结算知识欠缺。受人力、物力等资源限制,金融机构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的次数有限,而且主要宣传地多集中在各自的营业场所,在宣传形式上,多以宣传折页、宣传画的形式向客户宣传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方式单调、宣传范围有限,影响了农村居民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

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合理配置金融机构网点,拓宽网点现代支付服务功能

一是强化存量网点的服务功能,将只能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的农村金融网点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网点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农村金融网点的作用。同时要加快涉农机构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结合农村特点,扩大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四大系统在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面。二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参与涉农网点的建设。银监会应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让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等新型金融机构走进农村,弥补农村地区金融网点不足的缺陷。

(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系统建设,实现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多样化

一是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实现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多样化。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要根据农村实际推出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支付,研究开发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等新型的电子支付服务方式。二是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建议财政部门根据各省(市、区)经济发展程度、农村分布和农民消费特点等情况制定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对积极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给予补贴,激发金融机构布放ATM、POS等受理机具积极性,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适时出台农村支付服务优惠政策,降低或取消刷卡手续费率有效提高商户使用POS机具的积极性。建议通信管理部门采取包月或免费的方式降低农村地区POS机的通信费。三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加大农村POS机具技术改造进程,早日实现转账POS机具联网通用,提高农村地区受理机具使用效率。

(三)加大基层网点人员投入,提高结算人员素质

农村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层网点人员的配置,要在现代支付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要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

网上支付的特点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刮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暴,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尤其突出发展的是网络支付和网络借贷两大业务。

1、网络支付。网上的购物便捷性深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现实的两大问题是:作为买家,如何保证支付货款之后一定能收到购买的商品?作为卖家,如何保证发货之后一定能收到货物款项?网上购物曾经一度因为这两大现实问题而停滞不前,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第三只支付平台的工作原理,以支付宝为例,我们来进行简要的介绍:首先买家在选定想要购买的商品之后,支付货款到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这时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经过这样的过程,买卖双方原先的顾虑都可以消除,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网络借贷。贷款难是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网络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网络借贷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民间有放贷意愿的贷款人和有借款意愿的借款人联系起来,达到小额资金融通的目的。现存的网络借贷模式很多,主要有P2P(个人对个人)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网络小贷模式以及第三方担保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其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前人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做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从字面看来就是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目前在我国具体来讲,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买家到买家的货币支付过程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的服务。

在网上购物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一是钱包模式。买家提前将资金充值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直接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付。二是网关模式。买家提前在银行柜台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选择网上银行支付来完成支付过程。三是快捷支付模式。这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方便的模式,买家将支付宝账户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支付过程。

(二)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是指互联网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牵线搭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P2P(Peer to Peer)模式,又名“人人贷”,即个人向个人借款;“小贷公司+平台”模式,即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提供贷款。在概括出网络借贷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借贷的特点。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相比,互联网融资业务主要有两大特点:

1、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更高。在云计算的保障下,通过社交网络的揭示和传播、搜索引擎的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可形成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特别是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序列的保证下,资金的供需双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2、业务流程更简便。通过有效分析互联网数据,互联网金融掌握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可以快速完成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甚至可在借款人申请贷款前完成信息的搜集,并坐等借款人上门)。这将大大简化贷款业务的流程,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分流效应形成机制有两类,一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延迟支付功能而形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有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平均每天沉淀的资金已经高达100亿元。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预期收益率远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各类金融产品而形成的对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分流。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余额宝,其宣传的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4%甚至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收付业务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更加便捷,价格也更加优惠,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手续费更加低廉,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融资之所以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于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威胁。虽然在信用信息未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是长期内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信贷模式的转变,最终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的威胁。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市场的影响极其深刻,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加快了金融业务的脱媒进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入侵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从商业银行业务的薄弱环节入手,然后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商业银行的其他领域。这样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其主导地位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动。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的基础之上,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一)主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安全性高、客户数量庞大的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及需求研发不同的电子支付方案,将重点放在大客户群,巩固其在大客户群的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在B2B、B2C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些领域,收款单位是信誉较强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欺诈等行为几乎不存在,一般不需要支付平台提供延迟支付,支付者和商户更关心的是支付的便捷性、时效性、安全性及现金管理等增值服务。

(二)寻求合作

商业银行应不断追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完善自身的网上银行系统,加大与客户直接相连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将自身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向零售银行转型。

(三)业务的扩展

网上支付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差异对比;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79-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17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特征及支付基础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

1.理论内涵。目前,理论界对数字货币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定义,但对数字货币基本形成三种认识:一是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二是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三是数字货币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1]。不同的认识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货币是新兴事物,且主要是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二是数字货币早期的理念创立者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术的长期价值让数字货币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现出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实践概念。从最早的Bit Gold、B-money等数字货币实验,到将数字货币概念首次大规模引入公众视野的比特币,显现出数字货币发展的速度之快。基于此,数字货币可以定义为依靠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实现流通的电子货币,它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目前,流行于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有上百种,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元宝币等。

(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化。与传统货币不同,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十分突出。一是数字货币运行、发行不依赖于中央银行、政府、企业等机构组织的支持或信用担保,而是依赖信息技术、密码算法、网络协议等来实现,理论上确保了任何个人、机构、政府等都不可能操控数字货币总量或制造人为通货膨胀。以比特币为例,它的货币总量按照预定设计的速率逐年增加,并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上限。二是数字货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通过网络节点的计算产生,理论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参与制造数字货币,如比特币每10分钟向网络中释放50个(后调整为25个),并逐步减半。

2.匿名性强。不同于以法定货币为基础的电子交易时身份的验证,数字货币具有较强的匿名性特征[2]。一是数字货币交易可以在购买初期就实现匿名,用户仅需提供资金或通过信用卡就可以购买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较少涉及到用户的身份信息。二是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还在于其有不同于传统电子交易的替代支付方式,使得整个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如在Ukash支付平台,用户申请时不需拥有银行卡或账户,也不需要注册和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即可将现金兑换成19位编码的代金券,在所有支持Ukash支付系统的国际网站上均可以使用,较好地实现了数字货币交易过程的匿名性。

3.支付便捷。数字货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且低成本的实现境内外资金的快速转移,整个支付过程更加便捷有效。以货币跨境转汇为例,传统货币转汇境外需要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较为复杂的手续,如金融电信协会的业务识别码、特定收款地的国际银行账户号码等,同时,完成整个资金转移过程耗时较长,一般为1-8个工作日,并且需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而数字货币则能实现境外转汇的低成本便捷化服务,如通过Paypal办理境外转汇业务时,可以在接受支付命令后即时将转汇金额记入到收款人的Paypal账户,实现业务交易的即时性。

(三)数字货币的支付基础

数字货币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了分布式价值传导网络,形成新型的支付网络――分布式支付系统(见图1)。整个分布式支付系统中存在数量不定的支付节点,用于交易、支付等信息的存储维护,并形成公开、透明、无法伪造“区块链”,促使支付交易不依赖第三方中介机构顺利实施[3]。

1.技术层面。数字货币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完成点对点的价值传输,并以区块的形式记录全网数据库的所有交易行为,确保不会发生重复支付和虚假支付的情况。一是数字货币区块链是以巨大的运算力和维护成本为代价,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可靠的数据源,没有中心化的概念,能够被各个行业所应用;二是分布式支付网络体系中,单一支付节点完成交易有效性的初步确认,再经由互联网传播获取认可后,最终确定交易的有效性。这其中,由于数字货币的固有属性和信息技术特征,能够保障交易双方的隐蔽性,且可以避免重复支付和虚假支付的情况。

2.应用层面。数字货币以算法来模拟货币,突破法币增发的风险和区域局限,且能够有效解决跨境支付的便捷性,实现交易的无摩擦支付。一是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避免了来自传统银行系统与国家边界的资金转移障碍。一方面,传统跨境支付需要经过多个机构,且交易数据会被记录下来,而数字货币则只需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确认即可,不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也不会形成任何资金跨境交易记录;另一方面,法币的使用面临现金额度、地理区域等的限制,而数字货币则突破了这些障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障碍转移流通。二是数字货币实现了无摩擦支付,提升了资金跨境支付与转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资金跨境支付与转移的成本。这一点,由数字货币支付便捷的属性特征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跨国贸易、跨境支付为数字货币支付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二、数字货币在支付领域的发展状况

数字货币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Bit Gold、B-money等,伴随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比特币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数字货币发展更加迅速。基于数字货币交易属性来看,数字货币在支付领域发展呈现出新状况。

(一)支付应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数字货币在全球及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支付应用更加广泛。一是从使用者来看,企业支持数字货币支付应用的有所增加,以比特币为例,2014年,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维基百科、旅行服务网站Expedia、假日酒店、英国电商Cex、美国在线电商Tiger Direct、法国连锁零售商Monoprix等数以万计商家开始尝试采用比特币支付。二是从供给方来看,国内参与数字货币支付事业的创业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支付平台大约有10家(见表1),其中,以GemPay、YardPay发展最为迅速,二者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支付量提升也较为明显。

(二)平台功能日益完善

伴随数字货币的不断发展,其支付平台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促使商家、客户更加容易的接受和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一是多个数字货币平台的业务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数字货币支付平台的功能。如Coinbase可以提供钱包支付、交易汇兑、安全存储等业务;Blockchain.info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钱包和区块信息查询网站;比特币ATM机的推出使用等。二是辅助的推陈出新,提升了商家、客户对数字货币支付的认可度和使用度。如数字货币支付平台GoCoin推出电子邮件和短信账单功能,商家可以通过GoCoin平台的电子邮件和短信账单功能创建发票进行支付,与此同时,短信账单可以为客户提供实时查看他们账单信息的链接,便利客户对信息的掌握和了解。

(三)平台融资数量增加

数字货币的广泛关注度以及业务拓展的空间性,为数字货币支付平台赢得了资本的青睐,这一点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货币支付平台融资上尤为明显。根据《2014年国内数字货币行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显示,2014年比特币钱包和支付的融资额占到数字行业全部融资额的40%左右。其中,比特币OnChain的钱包服务商Blockchain.info获得融资3050万美元;比特币支付处理商BitPay获得融资3000万美元;比特币支付处理商获得融资1450万美元;多重签名BitGo获得融资1200万美元。

(四)监管争议依然不断

有鉴于数字货币的各类风险以及监管的缺失,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策略存在较大的争议。具体包括四类:一是全面禁止型。以泰国、俄罗斯、台湾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明确表示了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抵制和封杀,不承认数字货币且不得在境内进行支付等一切行为[4]。二是积极支持型。以巴西、韩国、肯尼亚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发展采取“友好”政策,积极支持其发展。三是审慎观望型。由于缺乏对比特币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规则,部分国家对比特币发展采取审慎观望的态度,如日本、印度等。四是适度监管型。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比特币监管进行积极探索,采取适当监管策略。如欧盟、德国、法国着重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风险关注,给予适当的风险警告和提示;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则利用现有的税法、电子支付法等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发展进行约束管理;美国则是主张推动立法监管的,加利福尼亚、纽约先后出台AB-129法案、“BitLicense”法案对数字货币(比特币)进行立法的监管。

三、数字货币支付与各类支付的比较

(一)数字货币支付与传统支付的差异

数字货币以分布式支付系统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支付体系,与传统支付的差异性较为明显(见表2)。

1.支付系统。数字货币支付是基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平台运作,能够在全球范围进行支付,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传统支付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支付行为多以境内为主,且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提供全天候、跨境的一些支付服务。

2.交易媒介。从流转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是利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而传统支付是通过现金、票据、银行卡等物理实体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从支付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以最先进的网络为基础,而传统支付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

3.支付效率。数字货币支付流程较为简单,用户只需要一台连接网络的PC机,就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支付行为;而传统的支付受限时间、空间以及操作流程等多重限制,难以实时完成资金支付流转,尤其是应对跨境交易和支付的时候。以比特币跨境支付为例,它可以实现实时到账,而使用Visa、Master等支付工具则需要1-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账,同时,在提现时间上比特币也有优越性,能够从5-7天缩短到2-3天。

4.支付成本。数字货币支付的流程简单化、操作便捷化以及支付的实时性、跨区域等特征,使得数字货币的运作成本、交易成本等都比较低,因此,整个支付成本也会相应大幅的降低。对应地,传统支付由于依赖传统银行及支付网络,需要缴纳由银行及其他支付网络收取的跨境费,支付成本相对较高。仍以比特币跨境支付来看,发送比特币只需要支付0.001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仅需几毛钱,且与支付额度大小无关),而使用Visa、Master等则需要支付总金额5~8%的高额手续费。

(二)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的差异

网络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在支付体系、交易媒介、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传统支付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某些属性特征与数字货币支付较为相似。对比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两个方面:支付成本与跨境支付。

1.支付成本。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绕开某些来自传统银行体系与国家边界的资金流动障碍,尤其是在进行跨境贸易的时候,资金划拨与支付仅承担少量的费用,潜在地为商家与客户节省手续费。反观网络支付,尽管相较传统支付已经节约了很大的支付成本,但费用的节省相对有限(见表3)。

2.跨境支付。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开始试点,允许参加试点的支付机构集中为电子商务客户办理跨境收汇和结售汇业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跨境业务支付,但《指导意见》同时对跨境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做出了规定和限制。但数字货币支付则不受时间、区域、金额的限制,能够实时完成跨国贸易和跨境支付,显示出其在跨境支付的优越性。

四、对数字货币支付功能发展的几点思考

数字货币的出现推动了支付体系的创新发展,在国际贸易、跨境支付等方面尤其有优势,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实现全球范围内价值的交换,未来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推动数字货币及其支付功能发展需要强有力条件支撑,我们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如何保持

数字货币汇率不稳定、币值波动大,是数字货币支付功能规模化实现的最大障碍。币值的不稳定既会影响消费者持有数字货币的信心也容易造成交易中的某方出现“隐性”损失,而这些都会最终影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的实现及推广。

从支付功能实现的角度来看,保持数字货币币值稳定可以循着三个思路:一是短期内可以考虑“币值锁定”模式,即在交易过程中以与交易额(数字货币)等值的法币来对币值进行锁定,以此来维护交易过程中因数字货币币值波动给卖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见图2)。二是中期内构建数字货币消费“生态圈”,奠定数字货币支付的基础。数字货币支付是服务于数字消费的,没有消费的支付是虚假的、无基础的,由此,打造如同“淘宝+支付宝”运作模式的“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模式,将数字货币支付应用到真实支付场景,形成“货币―支付―消费”的生态圈。三是长期来看需要探索对数字货币的立法监管,从规范金融市场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金融犯罪等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维护数字货币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有效运行。

注:N表示买家交易确认时数字货币,M表示卖家收款时数字货币,X表示两种情况下的等值法币数量。

(二)数字货币成本优势:如何延续

前文分析显示,数字货币支付的突出优势之一在于支付成本较低,但伴随监管的强化、经营的推进以及外界的竞争,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能否延续值得关注。一是监管的强化会增加数字货币的经营成本,这部分成本将会被分摊到用户身上;二是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的成本累积过程与阶段不同,未来可能会面临网络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增长的成本也将会分摊到商家或者用户身上;三是传统支付面临竞争压力,也可能会降低收费或者吸收数字货币的技术,数字货币成本优势会被缩小。

不可否认,成本优势为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带来契机,中短期来看这一优势还是会显现,但长期来看,成本优势将不再是数字货币的“专美”,因此,从发展持续性来看,数字货币未来发展不能“偏安一隅”,除了拓展和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本、效率、时空等优势以外,还需要构建更加匹配数字货币发展的战略理念,与支付系统中的同行“合作竞争”,应对来自银行、支付平台的竞争。

(三)数字货币支付应用:如何推广

数字货币支付应用依赖于用户群,用户数量的多少决定数字货币支付能否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比特币钱包公司Blockchain.info、Coinbase拥有用户约600万,而这得益于国外对比特币的合规建设和立法监管。比较来看,国内比特币支付生态环境相对匮乏,用户群体和数量相对有限,一方面,比特币还是一个小众概念,一般人尚难以理解,接受度也不高;另一方面,受币值波动、政策不明确等影响,公众对比特币的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鉴于此,推广数字货币及其支付应用将成为数字货币相关平台(公司)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相关平台(公司)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数字货币进行宣讲、介绍,让普通大众对数字货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二是挖掘数字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重点关注支付应用环境,探索推进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发展。

(四)数字货币风险防控:如何监管

数字货币潜在的风险伴随其应用逐步显现出来,如币值波动风险、技术平台风险、洗钱犯罪风险等。风险的暴露既不利于数字货币发展,又对社会金融秩序造成影响。首先,风险的产生使得部分国家对数字货币采取“堵截”或“全面禁止”的监管策略,不利于数字货币的推广应用。其次,风险不确定性使得社会大众对于数字货币的应用态度较为谨慎,持有或利用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支付等行为也会减少。最后,数字货币的潜在风险还容易引发社会金融秩序的不稳定,如利用数字货币洗钱犯罪、数字货币币值的暴涨暴跌等。

基于风险防控及发展视角来看,有效的监管对数字货币发展应用十分必要。一是借鉴国际上有效监管实践经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AB-129”法案、纽约的“BitLicense”法案,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税收政策等,结合国内数字货币发展实际情况,适时完善我国数字货币立法监管路径和体系。二是监管体系构建方面,可以考虑将数字货币纳入相对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如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纳入到互联网资产交易平台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2]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