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上世博

网上世博

网上世博范文第1篇

自世博会开幕以来,不少人去了世博园区参观。可是一定要去世博园才行吗?呵呵,可不是这样的。因为网上也能游览世博会。

网上游览世博会十分的简单。先打开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然后找到网上世博会,进入页面后(需要登录的可以用QQ号登陆,若没有QQ账号可以注册世博账号)选择你要去的国家展馆就可以参观了。

暑假里我经常在网上游览世博会,因为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去世博园会觉得很不舒服,而网上世博就不同了。吹着空调或开着电扇,这样游览世博难道不好吗?更何况,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去排队,我可不愿意。相反,网上世博却不用排队,想进哪个展馆就进哪个展馆,无需再在排队上浪费时间。

我今天在网上世博游览的展馆是“英国馆”。英国馆位于世博园的C片区。英国馆是英国增予中国和全世界的一份神奇礼物。它仿佛刚被打开一样,静静地躺在包装纸上。英国馆分成七大展区——1.绿色城市走廊2.户外城市走廊3.种子圣殿4.种子圣殿的心脏地带5.活力城市走廊6.奥林匹克展示7.景观。网上英国馆的游览是从绿色城市走廊开始,通过资料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贝尔法斯特,卡迪夫这些地区。“城市户外走廊”有个著名的装置,就是“光雨装置”。最让我喜欢的展区是“种子圣殿”和“种子圣殿的心脏地带”。来到种子圣殿,映入眼帘的是6万根摇曳生姿的透明亚克力触须,每根触须中都含有来自云南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种子。通过这些形态各异的种子,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地球生物难以置信的多姿多彩和强大的生命潜能。接着我们来到“种子圣殿的心脏地带”在这个神奇的空间里,每一根杆子都包含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我们可以点击不同的光点,了解一部分的展示中的介绍。

好了,网上世博先介绍到此,有空的话,大家也一定要记得去看看哟!非常精彩的。

网上世博范文第2篇

上海世博会展示绿色梦想

世博会向来是展示各国文化、科技和产业的交流盛会,而本届世博会召开至今,欧美媒体则对上海世博的绿色理念与科技畅想进行了较多报道,对于发达的欧美国家来说,他们通过后工业社会的理念,向欧美民众传达这次世博的绿色理念,努力向民众召唤未来环保的生活方式。

世博会展览内容关乎未来生活的部分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悉尼先驱晨报网在今年5月11日标配题为“上海世博的绿色梦想与高科技未来”的报道中指出,上海世博正展示着绿色生活概念。文中对于本次参展国与参展组织展示的绿色科技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如以色列馆的PILLCAM产品、丹麦馆的城市生态、美国思科公司的真网技术等。这些理念和许多未来科技的想法,有些已经启用,有些仅仅是一个梦想,正在为游客勾勒出上海世博的一个绿色梦想。可见向来注重风险社会下环境报道的欧洲网络媒体,也对本届世博会提出的“科技世博”与“生态世博”的理念表示了肯定。

同时,世博会场馆的绿创意也得到西方网络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网在5月13日题为“观光世博会”的报道中写到:作为种子大教堂而闻名于世的英国馆,坐落在人工景观之上,是唯一真正将概念、居室和内容完全整合起来的国家馆。世博会场馆建设是媒体最容易关注的点,西班牙全柳编的外观等都是生态创意元素,与科技制造物形成对比,也广泛被西方各大网站报道。

西方网络媒体还进一步把绿色理念深入到世博期间及之后的生活来考察。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的表态受到世界的关注,而在大会这样一个节点上,2010年上海世博的筹备与召开适逢其时,绿色生活一直是西方网络媒体的考察点。英国金融时报网今年4月29日,刊登题为“上海世博,一场科技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说,中国对展览场地的环境保护承担着责任。世博会将引用河水作冷却之用,场内只容许电动巴士停泊,而不是传统燃油汽车。根据世博会的规定,几乎所有场馆都会在展览结束后被拆卸。然而,主办单位表示,它们均能百份百回收再用。时报网评价此次上海世博会为一场“科技奥运会”。在世界各国对“世界博览”失去兴趣之时代,上海世博的“科技奥运会”大大改变世博的旧形象。当然,这个绿色世博的名称,是否“名至实归”也待时间进一步证实。

这里西方网络媒体的报道肯定也会影响其民众对上海世博的认知。就拿中国来说,95%的中国观众参观后会对环境和社会长远发展有新的认知。对于那些曾经参观过多届世博会的人来说,上海世博会会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西方网络媒体所展现的各种绿色理念,也会成为西方民众理解上海世博的一个重要窗口,甚至某种程度上会改变对中国的形象认知。

世博会成为中国与世界加强经济联系的纽带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在全球经济的特殊地位,赋予了上海世博会全新的功能――经济的纽带。国外媒体看到了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被西方网络媒体转载的法新社上海4月28日电认为,中国这个新兴大国、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法国馆馆长若泽-弗雷什说,“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举办世博会,显示出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性。”中法关系两年来经历众多波折,近期萨科奇的来访有和解之意,伊朗问题上的中法合作、法国经济复苏要借助中国的力量,这些因素都导致法国在对世博会的报道中表现出重视和善意。

加拿大媒体更是利用世博会的契机来考察中加贸易的进一步促进。加拿大国家邮报网在5月16日题为“加拿大试图在世博会上促进贸易”的报道中提到国库委员会主席斯托克韦尔-戴和三个西部省份的省长于周日前往上海,目的是在于开展“新西部伙伴关系”计划;而他们三人分分秒秒都在为可能使人们对这样有900万人口、GDP总额达550亿美元、资源丰富的地区产生兴趣而感到兴奋和激动。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导致加拿大媒体把注意力放在从中国经济发展收获利益上面,故此,该国媒体普遍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一个重要商机。

欧美网络媒体对于通过世博加强与中国联系的愿望各不相同。那些遭受重创、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更是把世博作为新的机遇。商业周刊网在5月4日题为“世博会开幕人群忍受排队等待”的报道中,引用了冰岛驻上海总领事及博览会总代表保尔松的话:考虑到中国的重要性和“在机会越来越少的寂时落刻寻找一次新的机遇”的必要性,(冰岛馆的)主办单位从未考虑过退出。可见,在这些国家,其媒体把上海世博看成了获得中国经济利益的纽带。

不过西方网络媒体中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者,更有审慎者,因地缘政治不同而报道观点各异。商业周刊网5月2日在题为“上海世博会是巨大商机”的报道中提到了深陷高盛事件的希腊。遭受危机重创的希腊照样参展,目的是不想丢失这个庞大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但略显心气不足。由于美国既害怕被中国赶超、又必须与中国合作,美国媒体一直都特别关注中国的经济影响,用一种复杂的心情看待中国世博会,认为成为史上参展国最多的一届,认为中国在经济危机复苏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能被忽视。但另一方面,该国媒体对上海世博经济作用又有某些敌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23日以“克林顿敦促中国向美国商业开放”为题,认为美国面临着一个在全球经济危机时代逐渐虚弱,而它的对手是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更加强大的中国,地缘政治属性表现无遗。总体来看,美国媒体都具有这样的两面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世博报道也证明这一点。

上海世博成为国家形象的展示舞台

上海世博会创下参展方数量之最,她聚集了世界数十亿人的注意力,也必然带来一些展示国家形象的机会。西方网络媒体不仅注意到参展各国在积极构建世博会上的国家形象,而且中国也在努力使它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舞台,甚至在这样一个积极形象展示的舞台上,因为宽松与和谐,甚至可以解决某些正常时间较为棘手的国家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属于外交问题的一部分,而欧美媒体多注意到这个积极的氛围里与国家形象相关的外事活动。

俄罗斯形式上属于欧洲国家,又与中国是友好邻邦,参与上海世博既可以塑造俄国国家形象,又可以加深中俄关系。被俄国网媒体转载的俄通社4月20日电文(标题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试运行在5月1日揭幕”)认为,世博园区启动设施运行,并进行最后的 调整,向首批观众开放。这也是俄罗斯三十年来,首次自行建设世博展馆,此前俄方一直都是从主办方那租用展馆的。中俄关系向来被称为大国关系的典范,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互通,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上互动,让两国互惠共赢。这些报道既展示了俄罗斯新的大国形象,又与中俄两国友好共荣的大形象塑造联系起来。

美国也在借助这次盛会积极塑造世博中的国家形象,这一点可以通过英国网络媒体报道来旁证。英国金融时报网4月28日以“上海将主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博览会”为题的报道中认为,当美国有可能无法参加上海世博会时,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美国跨国公司施加压力,结果几个月内就筹集到了6000万美元。而她这样的努力并不是没有为自己考虑,包括北京协商之前的世博之旅,无不在为外交铺平道路。在英国媒体看来,美国除了展示国家形象,还有与中国这个崛起的大国地缘政治上的原因,美国努力展示积极态度,在英国媒体看来是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面子,以获得其他方面的支持。世界各国和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不敢怠慢上海世博会,不敢轻易损伤中国在这次世博会上的形象,同时也希望通过对世博会的尽心尽职增进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世博之对于上海――契机与迷茫共生

上海承办世博会也带来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变化。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西方网络媒体对此类报道也较多;但从另一方面,具有批判意识的欧美媒体也对此次世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做了一些审视,当然其中不乏有偏见。我们在此分析抛弃其中某些一贯的意识形态成分,选择有益的批评进行分析与借鉴,以求评析出欧美网络媒体上海世博报道的概貌。

首先,上海的硬件设施抓住世博机遇取得巨大的改善。悉尼先驱晨报网5月1日发表的题为“上海之热”的报道认为,上海的工程和思想犹如热锅里的油一样在喷发着,上海世博会助长了进一步的建设热潮,上海在世博项目上花费450万美元,其包括公园、绿化、街道、新桥梁与火车线路等城市设施的改善。不难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澳媒体对上海的复杂心情,但是总体报道比较中肯,毕竟中国的强盛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有利无害的。

世博会对于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业周刊网在5月3日题为“上海世博会超过奥运会成为经济赢家”的报道中写到:世博会提供了让上海从制造业经济转型为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经济的机会。服务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旅游业,这一点澳大利亚人报网也有所提及:在5月22日题为“上海打开窗户迎接机遇”的报道中认为,为期六个月的世博会为上海旅游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机会。在商业周刊的同篇报道中认为,对汇丰控股、渣打银行设立办事处的外滩的清理整顿,凸显了中央政府对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成为“适应”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的国际金融中心。

网上世博范文第3篇

如果你因路途遥远、时间冲突或其他因素不能亲临上海世博会,那就来上网吧,世博会开幕以来,世博会网站门庭若市。

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一直以实体场馆的方式进行展览。为探索信息化时代世博会展示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和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世博会,从而成为世博会历史上首个同时拥有实体世博会和虚拟世博会的世界博览盛会,这也被看做世博会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创举。

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博会的导引、补充与延伸。网上世博会综合运用了互联网、WEB3D、富媒体等技术,使全球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游览上海世博会的每一个展馆和展品,体验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两大创新项目之一,网上世博会弥补了实体世博会无法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缺憾,同时又突破了电视转播在时差、播放权、无法选择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全球超过10亿网民成为世博会的目标受众,使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通过互联网了解上海世博会、体验世博会、享受世博会,使世博会的内容、理念、精神可以在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网上世博会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优点,即相对于历届实体世博会,其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段延续下去。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大部分的展馆会被拆除,而网上世博会可以使参展方的努力成果和五大永久性建筑被永久存续,继续在互联网上开放,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在网上体验一场奇幻之旅

网上世博会首页直观呈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三维场景。访问者可以通过拖拽鼠标对世博园区的全貌进行鸟瞰,画面上闪烁的标注点,对应的是已开放外观展示的展馆。

随机出现的热点图片,是已经上线的展馆外观缩略图。网民可以通过点击标注点或热点图,直接观看感兴趣的展馆。同时,通过点击屏幕左下角的主导航栏或画面右上角的热气球,都可以进入“园区揽胜”栏目,开始网上世博会的精彩游历。

进入“园区揽胜”,首先看到的是网上世博会的园区全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作为网上世博会的导游精灵,将全程为观众进行讲解。同时,网上世博会提供了日景和夜景两种光照画面模式,提供更多的视觉体验。

世博园区分为A、B、C、D、E五大片区,点击相应的标注点就能进入不同片区进行深入游览。网上世博会也提供了展馆详细列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直接跳转到想体验的展馆。

“平视转转看”是网上世博会提供给观众进行主观视角体验的一种游园方式。通过这个模式观看中国馆,能够得到360度的全景视角体验。“俯视转转看”则带着大家如乘坐直升机般从空中鸟瞰,而这样的体验在现实中并不容易得到。网上世博会为平视和俯视两种视角模式都提供了日夜景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用户注册登录后,还可以对喜欢的展馆进行收藏,也可以回顾自己浏览的历史记录。

好玩的世博会

在首次上线的网上世博会中,观众不但可以对展馆进行直观体验,还可以通过更多预设的栏目,进一步体验一个好看、好玩的世博会。

滑动鼠标,可以触发底部隐藏的导航栏,这里“藏”有更多与世博会相关的栏目。“世博嘉年华”栏目包含世博游戏和活动;“世博梦想家园”为大家提供了留言空间,为世博会送上祝福;“世博摩天轮”则深度演绎世博历史、理念和相关知识;“互动社区”中访问者可以对游记和视频进行分享。

目前,网上世博会的版本还在不断丰富中,更多的展馆、馆内展品、活动和游戏将逐步上线。大家可以经常登录网上世博会,从网站上发现更多乐趣和惊喜。

网络媒体世博行:

腾讯网:“开园”创新高

作为首次深度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更多考验。数据显示,由腾讯网总集成、总运行、总维护的“网上世博会”(省略)与实体世博会同步开园,首日入园人数即超过300万。同时,超过150万腾讯网民在线见证了世博会开幕式。以腾讯网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通过全球化视角,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与报道水平。

“开幕式是上海世博会的重头戏,也是为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盛会迈出的第一步,腾讯网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互联网高级赞助商,有责任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完美呈现这一开幕的精彩瞬间,为4亿网民打造上海世博会的第一印象。”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介绍,上海世博会开幕、开园期间,腾讯网世博频道(2010.省略)日均流量过亿,创下互联网媒体世博频道流量新高,这不仅是中国网民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世博的成果,也是腾讯网全力投入上海世博会的回报。

为全力配合上海世博会,腾讯网世博频道在世博会开幕前进行了全面改版,深化频道内容,为未来持续半年的世博报道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大型网络互动社区“i城市i世博”推出2.0版(my2010.省略),增加了用户间的分享与互动功能,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世博网络社区,截至5月3日,已经有超过600万网友加入到“i城市i世博”中来。

据统计,上海世博会开幕、开园期间,在文字、图片、视频、独家专访等各个方面的报道量上,腾讯网均领先于其他网络媒体,其中,独家专访量优势最为明显。在“五一”期间,腾讯网的“独家连线”和“独家视频”专访了近百位各界名人,这也成为腾讯世博专题流量过亿的主要拉动因素。

CNZZ:通过网络看世博

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CNZZ统计的数据,4月30日的上海世博会开幕晚会和5月1日的首日开园,将世博会的热潮推到了顶峰。不过这一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度在5月2日之后便开始下降。根据对“世博会”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频率的监控数据,5月9日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度相比5月1日下降了超过七成。CNZZ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本次世博会的会期长达184天,游客的游玩时间相对比较分散,网民对其关注度无法持续停留在峰值。如果没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话,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而本次世博会上创建的网上世博会受到了网民的热烈欢迎。在5月1日,网上世博会网站的点击量就超过700万次,在接下来的几天,点击量更是翻倍增长。世博会组织者利用互联网来推广的愿望得以实现。

通过CNZZ数据中心对关键词搜索热度的分析对比还可以发现,网民对中国馆关注度最高,美国馆紧随其后,英国馆排名第三。而这与当前世博会实体场馆的人气排位略有不同。毕竟长达数小时的排队,让很多人放弃了进入受关注程度高的场馆的打算。

CNZZ表示,本次世博会从宣传到运营都大量借用了互联网,如利用网络征集中国馆视频、首次对世博会进行网上直播、利用网络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等。从这些角度来看,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与互联网结合最紧密的一次世博会。

优酷网:启动“魅力城市精彩世博”视频征集

由指导,优酷网、中国青年网与共青团上海市委、腾讯网共同主办的“魅力城市精彩世博”网络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日前正式启动(c.省略/2010shibo)。此次视频征集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传播世博的理念,全国广大青少年可随时上传与世博会相关的视频作品。

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盛会,优酷网从内容、产品等多个维度全面布局,除了引导广大青少年看世博会的相关视频,还在各高校中挑选了大学生主持人,通过视频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世博会风貌。活动还将涵盖志愿服务、青年文明号、青年周、国际青年高峰论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题材的视频征集。据了解,有关单位将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和奖励。

此外,优酷世博拍客团正式成立,面向全国网友广招拍客,以民间影像记录世博会的方方面面。届时,优酷网还将举行“世博拍客训练营”活动,邀请电视台合作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对拍客团成员进行培训,并汇聚全国各地拍客,分享世博会故事。

天涯社区:关注世博天涯有我

充分发动互联网的力量,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色之一。天涯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络社区,早在世博会的筹备阶段就成为其合作伙伴。

为此,天涯社区组建了专门的团队,特别开设了世博会专区和专版,集中推广世博会的知识和信息,并利用站内短信、我的天涯、博客等天涯社区优势产品进行活动宣传,以优势广告资源位置进行活动内容推荐,同时,利用话题炒作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最大程度引起网友的共鸣和参与。

例如,从去年10月份开始,天涯社区首先作为世博礼仪小姐的网络选秀平台,以及“全家都来赛”选秀节目的投票平台,开始为世博会服务。最终,天涯社区从全国上千位佳丽中为世博会选送了12位美丽的礼仪小姐。

“世博公众参与馆”是为了让普通观众及网友参加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真正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而特别设置的场馆。主办方邀请了天涯社区作为公众参与馆的紧密合作伙伴。为此,天涯社区在“世博公园”版开设“世博公众馆”专栏,推荐公众馆活动信息,在天涯聚焦首页提供专题页入口。

互动百科:“世博庙会”成网络新词

网上世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博会;媒介事件;媒介融合;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50-02

上海世博会注定成为崛起的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这场被誉为“文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最大国际活动。对于如此重要的事件,全球1300多家媒体派出1.3万名记者汇聚上海,用不同技术手段,透过不同的文化背景,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作为中央电视台媒介融合实践重要平台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也参与其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媒介事件的界定

国内外研究媒介事件最著名的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一书中,从媒介事件的界定、脚本、协商、效果等多方面对电视出现之后的一种全新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该书中,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将媒介事件分为了三大类。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以及分别的对应“竞赛”、“征服”和“加冕”三个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媒介事件都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具有干扰性、垄断性、直播性和远地点性。在此我们需要将媒介事件与“假事件”,也就是纯粹的媒介策划加以区别。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汀在《形象》一书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为“假事件”之列。[1]他还认为,假事件的特征包括:“它不是自发的,而是因为有人进行了策划、安排、煽动才发生……策划它的直接目的主要(但不总是专门)是为了被报道或被模仿。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研究媒介事件的背景是电视的兴起,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现场直播。由于电视的介入,媒介事件中的“事件”实质上己经是客观事件(或事实片段)借媒介之手重新构筑的“事件”,其结果使原本就具备显著性、反常性等特性的事件更为夺人眼球,引人关注,产生放大效应。媒介事件不是媒介与事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复合式、具有集聚效应、有别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特殊事件。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一种节日性收看。如今网络的介入并不亚于当年电视所产生的影响,如我们现在理解媒介事件必须加入网络的因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7月16日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2]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下,网络与电视的联动进一步提升了媒介事件集聚效应,给观众一种全方位的体验。

二、中国网络电视台世博会报道策略

世博会是向全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成果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150年来第一次走进发展中国家,一场没有硝烟的媒体大战正在进行。中国网络电视台专门开通了世博台,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和移动传媒等多终端媒体平台,向广大网民提供及时、生动、丰富的世博资讯与网上互动内容。作为世博会报道权威新媒体,中国网络电视台拥有精巧的构思,系统缜密的报道规划。

(一)整合电视资源,发挥网络的集成优势,实现内容增值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重大事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电视与网络的互动合作成为拓宽事件报道舞台的必然选择。中国网络电视台依托央视的强大资源,并联合上海电视台,利用网络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延伸,扩大世博会的网络影响力。

1.将分散在电视各栏目中的节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主题分明的版块。从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开始,央视和东方卫视就在各大栏目中加大了对世博会报道的力度。至开幕以来,更是将世博会作为最重要的事件进行报道。除了开园三天的大型直播节目,世博会新闻随时更新,综合频道播出纪录片《百年世博梦》,财经频道《魅力世博》,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推出专题《世博汇》等,其内容涉及场馆、活动、交通、票务等多方面。中国网络电视台将这些在电视上逐日播出的分散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集纳后,经过网络编辑手段的包装、渲染,分为《全景世博会》、《世博影像馆》、《世博百科》、《轻松看世博》等集中展现,并且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相当于一个世博视频资源库,延伸了电视节目的收视价值。观众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收看的视频,虽然和在电视上收看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集纳在一个类别中的节目主题更加鲜明,我们的收视目的也更加明确。同时,由于网络打破了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模式,观众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轻松观看自己在电视上错过的内容,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方便的检索,也可以多次重复欣赏。央视强大的视频资源,借助网络的非线性传播特点,使央视内容的原有价值得到了提升。2.以视频为主,综合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传播手段。中国网络电视台世博台除了以视频为主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手段,把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充分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聚焦主题,拓展了信息层次。特别是在介绍各个场馆时,除了有丰富的视频介绍场馆内的布局、场馆举办的活动等,还有精彩的图片展示各个场馆最漂亮的地方,同时还有该国的美景介绍;有大量的文字介绍场馆的方方面面,如投资规模、设计理念、场馆主题、最新动态等等。通过综合运用几种不同的手段,凭借网络这一平台,融合了以往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的功能,为受众提供多样的视听方式。

(二)电视与网络合作联动,相互推广

1.电视与网络共同策划节目、举办活动。电视与网络共同策划节目,举办活动是一种节约成本、扩大节目影响力,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有效方式。现在,尤其是在大型的节目或活动中,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联合行动越来越常见。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世博会报道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合作联动的例子。《筑梦上海滩》是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文广百视通公司联合打造的大型访谈节目,目前已经邀请来数十位政要首脑、专家人士、参观者、上海市民、网友等各界人士畅谈世博话题、传播世博理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把双方的忠实受众转化为对方的潜在受众,无形中扩大了电视内容的受众范围,强化了其在不同媒介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方更为积极和主动的互动,促进了彼此间平台资源和传播效果的转化。2.电视与网络互动,相互借力。视网互动是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视网互动不是简单的把电视节目搬到网络上去,或者把网络上的内容吸纳到电视节目中。视网互动是要通过互动实现电视和网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的最优化。视网互动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电视借助网络渠道和平台与读者产生互动,将网络作为宣传窗口或入口,建言献策、话题讨论、活动参与、新闻爆料、线索征集等,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和特征。中国网络电视台与CCTV4联合打造的《爱世博》节目,以在线涂鸦、图文故事、拍客视频、网络票选、互动直播、在线留言、原创歌曲等方式,广泛征集来自民间的世博故事、世博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爱世博》版块每天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多种互动方式,搭配主持人平和、生动的“说新闻”方式,以及各种新颖、活泼的“网络化”包装符号,在屏幕上全面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网民世博会”。

(三)注重与观众、网友间的互动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互动”一词颇为常见,互动也是网络的一大优势。互动的实质是思想的交换,其过程要在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其结果能使互动双方在思路、想法、运行效果、市场效益上实现螺旋式上升”[3]。中国网络电视台启动了“We Are One”亿万网友相聚世博作品大赛活动,在网站首页、新闻台首页和世博台首页推出活动专题。专题包括“相聚世博亿万网友寄语征集”、“世博主题评论文章大赛”、“世博主题摄影大赛”等原创互动活动,以及 “‘世博服务台’欢迎网友提问”、“‘爱世博――2010我与世博’博客征文”等电视互动活动。以下是几项比较有特色的互动活动。1.世博情报员。为了充分展现上海世博会的风采,中国网络电视台复兴论坛联合CCTV4《中国新闻》栏目面向全球网友征集“世博情报员”,“世博情报员”的任务就是用文字、图片等方式,传递自己所看到的世博现场,或自己国家、自己地区、身边人迎接世博的情况。不仅有国内的众多网友参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泰国等地的网友也积极参与,带来世界各地的世博故事。编导将精选网友的图片、视频和文章,在 CCTV-4《中国新闻》 “爱世博”节目中精彩呈现。2.世博寻宝记。“世博寻宝计划”视频征集大赛活动,是一个民间世博视频征集活动,汇集民间智慧,活动号召每一位参与者拿起手中的DV,用镜头去捕捉和挖掘身边的世博故事,用简短的影像描述自己寻找世博之宝的梦想旅程。通过聚合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聚集世界范围关注世博、参与世博的亿万民众力量,将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深入到每个角落,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世博寻宝记的视频全部由网友拍摄上传,目前活动已进行到第四季,每一季都有九位选手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室,参与最终的电视决选。3.世博专版博客。中国网络电视台还制作推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专属模板,通过博客模板传递活动扩大世博影响,让更多网友参与世博互动。该模板延续以往重大活动优秀经验,设置“一键到位”功能,网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将自己博客的模板换成世博模板。同时,该模板通过明星博客带动网友进行模板传递,以点带面扩大传播效果。通过以上一系列互动活动,网友不仅是观众,更是世博节目的参与者,图片故事、漫画涂鸦、DV视频、手机视频、原创歌曲、原创MV、FLASH动漫、博客微博、网络留言,在这里,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导。

中国网络电视台在世博会报道中,既集成传统电视媒体的精品内容,又集纳网民上传的节目,还创作自己的节目或与其他媒体联合做节目,延伸了央视世博会节目的传播价值,凸现了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人性化传播优势,使中国网络电视台成为展示上海世博会精彩内容的超级平台,为我们在媒介融合时代下进行媒介事件的报道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网上世博范文第5篇

论文世博与考试吧的结合、亚运与网易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国内大型活动的新篇章。文章通过对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平台比较,浅析了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的网络战略,并比较两大平台在执行战略时的优缺点,提出网络营销的优化建议。

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这两场盛事将分别在我国两个大城市上海和广州举行,从中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会是自奥运后覆盖范围最大、影响最广的。作为互联网赞助商的考试吧和网易,该如何应对这次挑战呢?

一、从合作背景看两大平台的营销目标

(一)考试吧世博组合:世博借助考试吧强力宣传,考试吧依靠世博走向国际

2010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六个月,参展国家、地区、组织多达242个国家,与会人数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无论是在影响范围、影响力度和传播意义上都不亚于甚至超过奥运会。因此,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从政府规划、宣传力度、世博会组织结构、场馆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表现出举全国之力办好世博会的重要决心。

面对如此的重任和压力,2010上海世博会需要通过广泛的平台去让全国人民去了解它、参与它、宜传它,因此拥有活跃用户高达4亿、国内具有最完整产品线的网络服务商一一考试吧无疑成为最佳的选择。此外,对于世博会官方网站的开发和运营,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考试吧也能为世博会带来技术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考试吧赞助世博会,也出于自身的考虑。以国内即时通讯龙头着称的考试吧,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开始考虑朝主流的网络产业发展,2008年10月,考试吧站改版,把QQ作为子产品单独出来,提出I’ M QQ的理念(与苹果的I’ M a MAC和微软的I’MaPC相仿,贴近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加之以之前以第三方插件形式为美国AIM用户提供游戏互动服务等种种举动,表现考试吧出迈向国际的野心。因此,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正是考试吧对世界展示其影响力的最好时机。

(二)网易亚运组合:亚运通过网易深度宣传,网易希望借亚运提高广告收入

相比世博,2010广州亚运会显得很“寂寞”。在后奥运时代以及与世博会同在一个时期的背景下,广州亚运首当其冲收受到“政策的边缘化”,未能得到中央政府很好的支持和宣传。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内部也体现出“低调办亚运”特色,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表示,“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个运动会”。因此,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广州亚运更需要另辟蹊径来突出重围。擅长网络营销、善于抓住人们眼球、用户黏性极高的网易是非常好的选择。网易一贯低调的作风也用广州亚运不谋而合,而眼光独到、深谋远虑的网易当年曾借奥运取得非常喜人的成绩,相信广州亚运也能够稳中求胜。

网易适合亚运,当然网易也需要亚运。在四大门户网站里面,网易算是一直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网络游戏的收人也为网易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但广告收人成为网易一只“瘸腿”,借亚运之机展示网易独有的体育营销魅力,提高美誉度,吸引广告主(尤其是沿海地区)在门户网站上,甚至是游戏中植人广告,达到质的飞跃。

二、考试吧世博与网易亚运营销战略比较

(一)考试吧世博战略

考试吧本身具有广阔的营销平台,加上世博高级赞助商的地位,考试吧世博的商业价值无可比拟。除了宣传世博外,许多广告主也趁这次难得一遇的机会,希望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收效。在这次世博会中,考试吧主要采取了三大主要战略。

首先是产品线渗透。考试吧的产品线多而长,利用QQ. coma QQIM. Qzone等产品进行渗透,多条产品线合力进行宜传,犹如一张结好的网,把最多用户收人网中。对于考试吧拥有高达4亿的活跃用户,产品线的渗透,意味着覆盖了世博乃至众多广告主的目标用户,达到宣传的广度。此外,考试吧用户戮着度极高,几乎每个用户每天都会消费考试吧的产品,因此进行产品线渗透也起到了深度宜传的作用。

然后是高级赞助商身份下的宜传攻势。作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考试吧享有高级赞助商及以下的商家的世博广告投放排他权、世博标志排他性使用权、资源有限获取权、重大视频等独家授权、世博志愿者独家合作、世博相关互动独家多项权利。这些独家权益使考试吧的平台更广泛地被使用,为考试吧带来更丰厚的广告收人。而考试吧与16家媒体组成的报道联盟,使这个平台更加专业、更加吸引。

最后是考试吧世博平台。考试吧世博和网上世博都是考试吧在世博期间信息、与网友进行互动的重要平台。“i城市i世博”网络社区,进一步提升考试吧品牌价值,为考试吧走向国际创造良好的口碑。

(二)网易亚运战略

成为亚运史上首个网络赞助商的网易在此次亚运会上也压下了重注,推出了五大策略。

媒体矩阵。网易擅长体育营销,而此次网易更是携手百家国内外的媒体对亚运进行全面、快捷、全方位的报道。网易的媒体矩阵策略,让体育营销的口碑能继续延续下去,抢占亚运网络媒体的龙头位置。

报道团队。此次网易派出了超过奥运的超规模600人阵容,形成报道团队,对赛事进行报道。

新技术。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网易借此次亚运开辟新的渠道,为亚运赛事的增添新平台,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亚运赛事的最新消息。

媒体推广。重视新媒体推广的同时,网易丝毫没有放过传统媒体与分众媒体的运用,投人高达1亿的推广费用,形成高密度,开放式的爆发推广。网易重下成本,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亚运官方宜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宣传赞助商身份,形成良好的口碑。

拳头产品整合。通过拥有3亿用户的网易博客,在线人数破百万的网易游戏等拳头产品对整合到亚运的报道中。

网易亚运五大策略,可见网易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口碑,吸引潜在的广告主,为日后的游戏植人式广告奠下扎实的基础。

三、考试吧世博与网易亚运两大平台战术执行比较

在不同的背景和营销目标下,考试吧和网易分别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两大平台。下面从这两大平台的主要内容,浅析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的网络营销战略。

(一)两大平台战术执行共同点

1.以新闻为本位,扎实门户地位。

考试吧和网易在这两大活动上分别称为了高级赞助商和赞助商,这使它们在采访和报道上拥有多项排他权利。它们通过联合媒体组织,建立专业报道团队,务求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最新消息,扎实和提升其门户网站地位。

在内容的选取上,考试吧世博范围更广。从世博会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新闻、到上海特色、再到世界新科技、世界奇闻,只要是跟科技文化有关的,体现世博精神的,考试吧世博都可将其收人囊中。

相比较而言,由于距离亚运仍有一段时间,亚运的体育赛事仍未开始,网易亚运只能以点带面,围绕体育进行辐射,从体育赛事到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从亚运到亚运建设中对城市带来的影响。

2.以专题为点缀,展示人性化一面。

除了常规的新闻报道,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的策划团队也是花费了不少精力在于专题挖掘。

考试吧世博在专题策划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考试吧的世博专题主要以形象展示的形式出现,如年终盘点、大都市为何钟情世博会等等的专题,它们一定程度上对外展示了世博的魅力、上海的魅力,但这种形式是单向的,能引起网友的兴趣,却不能引起共鸣。也就是说,它告诉了你什么是世博,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普通网民要爱世博。考试吧把世博放在国际性、文化性这些高度上去做,却忽略了去挖掘人们最简单、最真挚的感情。 转贴于 网易亚运与考试吧世博相比,显得很“草根”。在宜传亚运文化的同时,网易亚运更善于从广州的情绪出发,"2009亚运期末考试”、“老照片见证广州60年巨变”、“偷听广州”等等的专题,既宣传了亚运文化、广州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让人们说出亚运建设时带来的不便,给大家有一个宣泄的渠道。与考试吧相比,网易所做的专题更多具有原创性,这使得网易的专题挖掘得更深、更灵活、更亲民。但这种扎根于广州文化的专题,始终未能体现亚运的世界性,走不出国门。

3.服务一条龙,充当旅游向导。

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提供门票、本地旅游、美食、天气、场馆、住宿交通甚至是特许产品的信息,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咨询,另一方面为世博的门票,赞助商的产品提供了购买的渠道。

4.重视与网友互动,搭建交流平台。

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特设互动板块,让网友相互解答疑问,提高网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由于世博会本身的吸引力,加上考试吧推出的“送Q币”等策略,考试吧推出的活动是完全不差人气的,其中,“擦亮地球”、“‘顶顶大名’场馆征名”等活动短短几天已得到数万名网友的留言。然而,这种人气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通过“送Q币”来吸引网友,得到的征名和留言质量显得良劳不齐,许多网友发很多条一样的留言为的就是拿Q币。从长远来说,考试吧活动的设计更需要多加考虑。

而一向擅长话题炒作的网易,在处理与网友关系的时候采取了亲民的作风。“体坛‘还珠’大选角”、“偷听广州”、“话题PK”,看似恶搞或自嘲,但网友更积极主动去参与这些活动,而“没有眼泪的拆迁”、“你小时候玩过弹弓吗”这些专题,更是触动了网友的内心深处,互动效果十分好。

(二)两大平台战术执行亮点

1.考试吧世博:3D技术

考试吧这次联合水晶石使用3D技术,模拟还原世博场馆,网友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或键盘控制,享受流畅的世博体验,使上海之外的网友也能通过平台了解世博会情况。

但现阶段3D技术的普遍问题是其还原性未能保证,未能带给观众真实的实地场馆。另外,呈现的范围与观看流畅度的矛盾也值得重视。平台上的世博场馆仅仅展现了一小部分区域,未能达到多方位展示,而一旦多方位展示,势必带来缓存文件增大,又会导致观看的流畅度有所减弱。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有效表现世博内容,成为考试吧世博平台的一大重点。

2.网易亚运:与其他亚运赞助商合作宣传

网易这次特地划出活动板块给王老吉、健力宝等多个赞助商的亚运活动做宣传,并作为合作伙伴的形式参与其中。其中,王老吉先声夺金活动更专设有网易赛区.这个大胆的尝试让网易在亚运还没有开始前获得了足够吸引的亚运话题,弥补了前期内容的空洞,另一方面网易在活动期间也宜传了亚运赞助商的身份,可谓是相得益彰。

值得重视的是,这项举措会否让网民觉得网易亚运过分商业化,还是更吸引它们眼球?当中把握商家宣传的度十分重要。

四、建议

(一)考试吧:充实自我,加强互动

在营销2.。和3. 0时代,营销更讲求“体验、互动、扩散”。考试吧在世博的宣传中,虽然使用的是新媒体,但是思路仍是旧思路。一味地通过展示的方式已经很难吸引到用户,而“送Q币”的方式始终不是万全之策。只有将展示变为互动,把更多用户参与到世博的讨论、建设中去,通过口碑去宣传世博,世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深人民心。

而善于模仿的考试吧,在世博专题策划中显露出不善原创的弊端。诸多的专题策划都是取材于其他媒体,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难以贴近用户。即使考试吧用户对于考试吧的黏着度再大,用户在使用考试吧世博时没有产生共鸣和感情,再次回访率就会低。组建专题策划团队,深人世博和上海、华东的文化,让世博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此外,考试吧的营销活动除新闻报道外,几乎忽略了传统媒体和分众媒体的作用,也就是说考试吧世博仅仅走进了人们的网上生活,却没有走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加强线下部分似乎能为考试吧世博锦上添花。

(二)网易:扎根文化,走出国门

相比于考试吧,网易运用营销2. 0和3. 0的手段可谓比较成熟,话题炒作、口碑营销、网络游戏等等,都成为网易不可多得的武器.但过多的体育明星花边、恶搞,使网易亚运显得泛娱乐化。虽然距离亚运仍有一段时间,亚运的主流报道暂时未进人高峰,但适当调整内容,分清主次,才是更长远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