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 营销流 管理协调

在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形成了商品的供应链,在此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进行协调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在企业发展中,企业能够对供应链进行相应的信息、物流的规划能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

一、企业的营销流

(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供应链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二楼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供应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增强供应链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供应链中,需求关系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完善的,同时还要保证链条之间的整体性、连续性以及计划性,以实现最大化的对单个企业的整体效益以及链条效益的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看做是一种营销流。在供应链的引导下,各个企业通过营销手段实现了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以及开展相关业务,促进企业的管理优化。由于供应链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需求进行营销流的管理。

(2)在所谓的营销流中囊括了企业的营销流、供应链系统中企业的营销流等等,企业营销流是一企业为单位进行发展形成的,同时主要是以营销作为出发点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营销流的发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基准的,它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制定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目标。在供应链的视角下,对企业的营销流进行分析研究,在企业中形成营销流的动力主要有三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效益的追求是推动企业营销流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下,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之间的工种经营活动是推动企业营销流发展的动力之二。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利益整体性能够有效的促进营销策略的设计以及营销的效率和营销放大效应的紧密结合是推动营销流发展的动力之三。

(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出发点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都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就影响了各个企业经济效益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对营销流进行优化完善,促进营销流的运行效率能够保证各个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二、基于供应链的营销流的管理协调

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独秀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之间需求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商品需求。对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属于商品的供应链,它能够以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能够及时的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反馈,以保证了企业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在对供应链营销流的管理过程中,工作重点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在营销流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就能够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同时还能为整个营销流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对于营销流的管理、协调,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完善。

(1)增强供应链中的服务需求。在实际的供应链发展中,对于消费者来说,进行消费时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消费者的心理。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建立一个服务型的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能要对于营销的服务进行优化管理,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而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更趋近于一体化。

(2)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促进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消费者在市场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三者之间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应该对于消费市场有一个深入的研究,促进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消费者。市场、企业营销、相关的管理人员等进行有机的融合,共同形成对于营销流的协调管理。

(3)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应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当下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也应该实现信息共享,这样能够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例如:各个企业之间可以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的有效衔接。

(4)各个企业之间及时对于营销策略进行协调。在供应链汇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营销策略的协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由于营销策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于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协调过程中,各个企业应做好相应的沟通交流,以促进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

(5)加强供应链之间的合作管理。在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把营销策略进行游戏的沟通完善。这样一定程度伤害促进了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

(6)加强营销流的系统化。在供应链中,各个链条之间存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每个成员之间都应该承认。传统的模式中,极大的阻碍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了不能实现企业之间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的营销流体系能够有效的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链条的衔接,同时也能够提高营销的流畅、协调、高效。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但是再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之间不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交流。因此不断加强完善供应链中营销流的管理方式以及其成员之间的协调,成为了供应链营销流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率,保证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晶晶.供应链视角下的营销流及其管理协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促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近年来,随着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发密切,供应链的经济优势逐渐显现,企业的管理者亦是对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措施越发关注。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文章重点探索供应链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概念

供应链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借助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以及行为保障不同环节上的执行标准,从而对供应链的管理质量进行提高,从而大幅度促进企业节点的良好运作,从而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标。

(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主要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以及认证流程不断改进,对供应商选择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供应商的选择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及全面审核。

2.供应商制程水平进行有效管理

借助质量管理的先进手段,对供应商的制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良好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优质管理,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质变的风险。进而确保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3.原料验收质量控制

原料的质量检测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这个环节的有效进行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材料使用率,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二、供应链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影响因素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者,其借助经济政策的颁布,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效益的实现。由于政府部门需要从整体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全面考虑,特别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凸显政绩,将实现地方的多种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政府官员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

(二)市场恶意价格竞争影响因素

由于社会保障以及再分配机制缺乏完善性,以至于在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督状况下,常常存在某些恶意竞争。在无法有效降低产品市场成本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不断地压缩市资源环境的经济投入,或者降低员工的薪资福利以及减少社会的慈善投资额。这种低价竞争势必会影响到供应链的质量管理能力。

(三)供应商影响因素

供应商是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多数企业在供应商的管理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常常制定出科学、合理地供应商质量评估系统,进而选择最优的供应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供应商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经常做出违背社会责任和经济合约的行为。这些在很多情况下影响到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质量。

三、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质量策略

(一)构建供应链战略联盟

创建供应链战略联盟能够借助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推动企业的商品价值大幅度提升。战略联盟能够缩减企业产品的上市准备时间,从而更好地战略产品市场份额,并提高企业的品牌诚信度;战略联盟可以对市场准入度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打破国内外的市场壁垒,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推广力度;战略联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以及资金周转效率。

(二)构建5S现场管理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精细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管理。当今,企业的仓库管理也逐渐呈现出庞杂化以及多元化。在实际的库存管理过程中,如果仍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很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缺储或者超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服务质量。5S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现场的货物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素养。其在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的有效使用能够对仓库的空间使用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执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或者重复操作,进而提高执行效率。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下,企业员工能够养成良好的库存管理习惯,并且,对自身的管理责任清晰地认识起来,从而有效地加强工作质量以及更好地保障库房的管理质量。

(三)构建科学的物流进出口测评机制,提高政府的信任值

1.构建物流进出口测评机制

物流进出口测评机制的有效构建能够不断加强对物流供应商的管控能力,并且,有效地实现物流进程的科学监管,进而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对系统进行合理改进,进而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以半年为观察期,通过对准时率,月清关天数达标率,查验率等指标参数的监控,能够清晰发现影响数据优劣的关键因素,并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优化,最终提高运输与通关效率。

2.政府机关的信任值增加

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信任值,能够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并且,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得以加强,进而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掌握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信息,并结合此类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决策,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而且,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的状况下,政府的相关部门不再单单把该企业作为监管对象,而在于将企业作为发展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的监管系统改善的促进者,并与其共同探讨系统运行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不断地进行系统优化。其中的优化政策,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

(四)实现企业的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生产的精良,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精益生产主要是为了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及时地发现故障,并高效解决,从而尽可能地实现零缺陷以及零库存。

2.精益生产优势分析

精益生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减少生产工序,控制在制品存储量,减少繁琐工序对财务流动资金的占用;便于及时发现生产质量异常,有效地杜绝了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不良率;实现了生产控制的良性节拍,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充分发挥了生产人员的效能,确保了生产能力有效发挥;并合理控制生产节奏,掌握具体生产进度的安排;最终有效地缩短产品生产交货周期,灵活应对市场节奏的变迁;并维持最少化的设备资产,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精益生产易于暴露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点,及时揭露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不良环节和操作失误,从而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卓越推动力。

3.精益生产的区域物流格局

配合厂内的精益生产,厂内的物流运输也要提升到精益供应链物流与生产管理系统;准时制生产、供应商管理库存以及订单式生产、敏捷 ERP 制造、“零库存”等。精益供应链物流的运营流程、货物流向与流量、传递流速与载体等要素必须合理优质;使物流运作协调有序、标准而集成;路线须简洁,尽量紧凑,要规避迂回、倒流与往复,并且减少搬运装卸的环节;尽可能匹配协调,消除流转率的瓶颈;从而实现流转路径最、入库就近、低层满装、存放分区、存放均匀、紧急优先、组合路线、协同多机、先装后卸、顺序排队等合理办法;对运输车辆以及厂内搬运运输设备执行动态跟踪调度。企业内仓储布局应以精益供应链物流为目标,合理地规划供应链仓储面积,从而调整到库存总负荷数最低的仓库布局模式。通过仓库合理布局来缩短货物存取的时间、节约仓储管理成本。现代化的仓储企业要尽可能适用于多种类,多模式的生产,规避单一和程式化,以适应现代制造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需要,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综合竞争力。精益供应链下的库存规模合理化是仓储应符合精益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制造型企业布置原则是传统的,寄希望分开人流和物流,于是在布局的总体规划中势必会导致供应链物流面积的额外增加,物流距离的额外增长,而企业可以合理地组织物流与生产的节拍,在不同时间段上形成人流和物流的隔离。精益供应链的集中库存是利用仓储的优势规模,以适度集中的仓储替代规模较小且分散的仓储来实现供应链仓储合理化。

四、结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些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管理难题。为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推行成本压缩政策,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供应链管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促动下,管理质量不断提高。然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中结合当前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发展现状,探索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鲍钰.供应商管理及选择[J].企业研究,2012(16).

[2]翁丹宁.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低成本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25).

[3]周敏.供应链管理中的VMI库存控制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08).

[4]尹小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主要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1(11).

[5]胡从旭.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实施及改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04).

[6]任学用.关于改进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1(02).

[7]马士华,黄,何媛媛.基于Supply-Hub运作模式的供应商协同补货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01).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供应链一体化下的营销管理的内容入手分析了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即在营销管理方面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降低顾客成本,提高顾客价值,创造增值价值。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法则中,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几乎更多地作用于企业的经营。零售商与零售商为市场统治权而争斗,批发商、制造商同样如此,甚至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这些产品供应的上下游环节也都把彼此视为对手,不断地讨价还价,要挟对方,以一种“互为成本”的关系存在。在新千年,企业虽仍旧立足于市场,但左右竞争的是价值、灵活性、速度和效率,它们都由于消费需求的影响而变得越发重要。取代企业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是,他们需通过供应链联盟来增强竞争实力。实质上,随着对抗在供应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优势将由整个供应链获得。所以,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再造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新体系,就成为每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

供应链及其问题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通过对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内部以及贯穿于供应网络中的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整合,是一体化的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网络流及部门、组织、流程以及地理分布上的集成为特征的,更为强调侧重组织接触面的管理,即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运营的管理。根据供应链一体化的特征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参与供应链组织的全体成员在经营理念上,必须从传统经营理念强调寻求短期、企业级的绩效的观念转变为供应链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使整个供应链都获得持久稳定的高收益的观念。公司不应再是竞争的主体,实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竞争的内涵扩大到了竞争合作的境界。

由于供应链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因此在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三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信息集成、协调和组织联接。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市场消费者驱动的无缝信息流,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需求信息、存货情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供应链伙伴必须协同工作,以便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大致同步;其次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供应链的可靠程度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提及的“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所包含的加盟节点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协调发展;再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的组织关系,供应链伙伴需要确定并维持他们的沟通渠道,应该为一个目标而同心协力,否则供应链一体化是无法完成的。

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

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并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因此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首先通过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进行准确的合理分类和行为分析,然后根据企业合适顾客和关键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应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知晓制造过程,进行顾客消费培训,对顾客的抱怨应及时响应,从而达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单靠一个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发挥供应链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才能为顾客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面服务。

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大家知道,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各自都具有资源优势,他们可以也都愿意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其他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追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它们不仅愿意与供应链中的企业结盟,而且也愿意与供应链之外的非同业结盟,组成异业同盟来实现营销目标。

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

以往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都是营销之前的事,营销只有等到产品出厂之后才开始。而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产品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与顾客开展“头脑风暴”,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围绕核心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而核心顾客的其它品种和生产业务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分散到供应链上的其它有优势的企业去生产,从而使各企业都能通过供应链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保持库存最小化以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寻找供应商和生产商、融资、制造控制、包装、运输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原材料能够准时送到加工厂,产品能够准时送到销售点,顾客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虽然没有建立庞大的库存体系,但是信息化库存却使物流更具敏捷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节省成本,顾客收益最大。

让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

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基于价格与利润挤压的博弈关系,从供应商到终端顾客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一方的获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让利。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改革这种弊端,因为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供应链成员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战略联盟,其一方的成功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服务另一方的成功,整个供应链的成功是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成功为基础的,一方的失败或受损会导致其他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受损,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企业篡改供应链规则,压榨供应商或对顾客服务质量漠视,那么在现实环境下,将会被顾客所遗弃,这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他成员将会采用一致行动,将其清除出供应链,因为他的存在可能造成供应链的崩盘。所以良性的供应链一体化应是通过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让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服务好终端顾客中分享好处。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是供应链一体化的纽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企业内部供应链顺畅连接,且通过提供良好的在线顾客服务,让顾客能便捷的通过网络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

在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成功与否不再由“纵向一体化”的程度高低来衡量,而是由企业积聚和使用的知识为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程度来衡量。企业在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具竞争力。但是目前仍有不少的企业直到今天还认为降低库存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与提高顾客服务质量之间是不可兼得的,因为他们认为降低成本可能意味着顾客的可得性降低;降低制造成本可能导致不能按照顾客个性化需求定制或偷工减料;降低运输成本意味着交货期延长,或不能按照顾客所要求的时间、地点准时交货,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然结论。事实上,在供应链环境下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适的供应链设计来降低这些成本,且同时保持顾客服务水平不变甚至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在营销管理方面可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顾客成本,提高顾客价值,创造增值服务。具体表现在:

改变传统价值标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价值的标志,供应链管理要时时了解客户的价值标准,最大限度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统一起来;应站在客户的立场,按照客户的需求,用客户的眼光看待生产经营,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应跟踪客户需求,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发觉潜在客户,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要杜绝一切无效流动与浪费,不使客户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技术含量投入,增加服务投入,开展价值创新竞争;按照增值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重视作为营销竞争主要手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作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目前,物流理论和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和数控工具、GPS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已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营销成本因为物流效率的提高得到一定的降低。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取悦顾客、强化价值主张的重要机会,并且是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加强员工培训,实现营销目标

营销人员不仅仅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更是顾客的服务者。因此,企业应该聘请顾客喜欢的营销人员,顾客喜欢的营销人员就是企业的优秀员工。为使营销人员当好顾客消费方案的顾问,企业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培训员工为顾客服务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顾客服务质量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供应链 旅游服务 启示

近年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但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大多存在体制上的问题,企业缺乏战略性指导,企业之间多以“价格战”形式无序、恶性竞争。本文根据对服务供应链的理解,考虑对旅游资源进行协同整合,把从旅游的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步骤或者旅游的行程进行科学协调,期望增加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服务供应链概念

服务产品主要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由于客户需求的不定性和易逝性,所以信息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分析。流程管理是整个服务供应链运营的关键,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服务接口无缝化的目的。能力管理即对服务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提供有服务效力的管理,保证各个企业按时按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是维持供应链有效运营的根本。服务绩效在短期内虽具有不可见性,却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利用现有的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效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一个良好的服务供应链对供应链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

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应用于物流行业,但其通过对服务各环节协同整合获得增值的理念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启示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旅游出行人数也逐年增加。人们通过旅游,希望在放松心情的基础上,也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有安排合理的行程。旅游的方式,有自助游和随旅游团旅游等。如果是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为方便和安全起见,大部分人会选择通过旅行社,所以旅行社的作用十分关键。下面通过服务供应链的组成特点,谈谈对旅游服务的启示。

1.信息管理

旅游服务需要客户的参与,而客户参与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需求的满足。所以明确客户需求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信息管理主要由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组成。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作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管理应用在旅游服务上,即要了解客户在本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或旅行的主题,是参观人文景观了解历史文化,或者参观主要的有名的景点以及市内的商业中心等等。这些均是十分具体的要求。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最佳的旅游行程。

信息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保证各个结点的信息共享,以保证服务接口的无缝化,即要求企业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QR)。企业之间的信息的共享对于旅行社作合理的决策十分重要。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是为满足客户需要的流程分析、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评测、流程优化等一系列操作的总和。

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流程管理应随客户需求的改变以及环境变化而改进、优化。所以相关企业要重视客户的要求,及时调节流程,保证各个服务接口无缝化。并且从实际运行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流程管理的运作。

3.能力管理

能力管理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中,为更好地执行所有的生产进度安排,建立生产能力的限额或水平并对其进行度量、监控及调整的职能。这里指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或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的能力。每个企业的服务能力决定了服务的满意度。首先是入住的酒店,能否在客户到达酒店就可以很快入住,是否安全、舒适、卫生,就餐的饭店能否在旅客到达时能提供位子,食物是否卫生、有特色、美味等等。

旅游景点是否配套有相关人文知识,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客户游玩之后增长知识,放松心情;景点是否提供很好的导向工作,如旅游景点内各种导向标志是否设计人性化、是否科学合理,让客户即使在没有导游的带领下也可以顺利地游玩。当然旅游景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专业的免费导游或者是较合理收费的导游,这样可以让客户在欣赏了景观的同时,能很好地学习和了解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政府的作用更重要,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中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面。现在的旅行社基本都配备有专门的旅游大巴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但如果旅游城市能够设计比较好的旅游线路,亦可以利用公共交通作旅游出行、换乘,这样既环保,又能减缓市内交通出行的压力,它是一重要的旅游交通方式。特别是在旅游黄金周,如果市内公共交通系统设计得比较完善,交通拥堵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政府有义务建设和完善旅游标志和各种基础设施,方便外地游客在不熟悉这个城市的情况下仍可清楚知道目前的状况;政府应致力提升城市形象,具体如保持城市的整洁卫生,基础设施是否设计得齐全并且人性化,城市环境是否保持良好状态,市民的素质提升以及对待外地游客的态度是否友好等。政府不仅要重视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与景点,更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此外,政府还应有配套的相关政策,保障旅游服务。

4.服务绩效

在旅游服务中,绩效的主要体现是客户的满意度。绩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供应链长期的运营,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得到。它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最直接的是旅行社的良好服务,如果客户感到很满意,则下次旅行仍然会选择这个旅行社,并且还有可能通过客户介绍亲朋好友,增加客源。然后是城市形象的提升,客户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以及旅游城市整体环境给客户留下的印象等,都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城市形象的提升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益处的。

综上所述,旅游服务供应链通过协同整合旅游资源以及各个企业的服务资源,企业之间有效合作,信息共享,形成战略联盟,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旅行社应以为每位客户安排合理的全程服务为目标;政府则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各主体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问题并致力解决,不断地完善,使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质猪肉供应链;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96-04

引言

猪肉作为人类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目前中国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加强优质猪肉生产,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总结国内外经验可知,构建由适度规模养猪场户、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为主体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解决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1~2]。

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作为主流销售终端,除具有猪肉销售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促进养猪场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优化与协调,从整体上提高和维护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本文将在前期研究[3]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旨在为提高中国优质猪肉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内涵

1.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的含义,猪肉质量安全是指猪肉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不含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参考一般质量安全行为的概念[4],本文认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质量安全行为,是指在优质猪肉供应链运行过程中,超市为保障所销售猪肉的品质,按照优质猪肉标准,实施的预防、维护、监督、控制和处理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行为过程。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表现为 [3]:在入市检验、冷藏保鲜、操作间卫生保持、柜台陈列、质量标识、日常监测、人员健康检查和销售环境维护等方面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规程,确保消费者购买的猪肉新鲜、无污染;并从采购、运输、冷藏、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赔偿机制,对猪肉的质量安全进行全程控制,维护消费者权益。

2.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内涵。基于猪肉质量安全的定义和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本文认为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具有如下含义: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基础是行为意识。意识决定行为,作为保证猪肉质量安全最后关口的超市,如果对其所销售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持积极的态度,则会更有可能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由于超市的良好质量安全行为需要掌握更多知识并付出更多代价的活动,一些注重眼前利益的超市不免对其持消极态度,影响优质猪肉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实践证明,超市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良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必将会激发其强化内部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改善质量安全行为[5]。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关键是行为过程控制。在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既影响上游企业的有效供给,又影响下游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对猪肉质量安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7]。超市的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是一个由采购、运输、冷藏、加工、陈列和销售等众多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引发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实施是一个对猪肉质量安全从入门、出门到售后的全过程控制。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理想目标态是协调。协调,即配合得当、按比例发展。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协调体现在两个层面:供应链层面上,超市质量安全行为只有与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相协调,才能防止和避免生猪饲养、生猪屠宰、猪肉加工、猪肉储运、猪肉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水平的“局部过剩”或“木桶效应”;销售节点层面上,超市只有在入货检验、冷藏保鲜、操作间卫生保持、销柜摆列、日常质量监测、人员健康检查、销售环境维护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协调的行为,才能排除问题猪肉、保持猪肉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超市的行为选择决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学习和模仿同行的优良行为,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自身行为的过程。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讲,是负熵不断增加、正熵不断减少、总熵变逐渐减少,超市质量安全行为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逐步演进的过程。

二、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是一个由供应链物流行为、环境卫生管理行为、质量追溯行为和辅助管理行为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 [3],其形成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微观层面的自身因素、中观层面的供应链组织因素和宏观层面的环境因素。

1.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即影响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条件,包括认知和实力两个方面。(1)认知。认知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超市认知则是关于猪肉质量安全诸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包括猪肉质量安全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供应链环境下猪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超市质量安全行为对于维护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以及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内容和要求等,将直接影响或决定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2)实力。实力,即实在的力量,是个人或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超市实力,指超市培育和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能力,包括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信息实力、管理实力和人才实力。这些实力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优化组合,形成整体协同与耦合效应。

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是指超市所在猪肉供应链中,成员间的纵向与横向关联对超市培育和形成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核心企业的服务和监管、超市间交流以及供应链利益分配等方面。(1)核心企业的服务。作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在与超市合作过程中还将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主要是优质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所宰生猪的宰前检疫与宰后检验结果和猪肉的储存、运输信息以及猪肉的分割加工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和杀菌消毒技术等。这些服务项目对于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具有促进、保障和支撑作用。(2)核心企业的监管。屠宰加工企业在为超市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目的在于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规范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课题组前期调查表明[6],屠宰加工企业对超市的监管内容主要是“消毒杀菌”、“操作间卫生”、“冷藏设施”、“销售设施”、“驱蝇灭鼠”和“操作员健康”等六个方面。(3)超市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优质猪肉供应链中的若干超市构成猪肉供应商集合,集合内的个体之间通过交流质量安全行为信息而调整各自行为,形成单种群进化博弈机制。即,当集合中某超市因采用良好质量安全行为使得自身收益增加时,集合中其他超市便会在利益驱使下,通过交流学习和模仿该超市的行为,从而调整优化个体乃至群体的行为策略,形成“良好行为收益增加信息交流学习模仿行为改善”的良性循环。(4)供应链利益分配。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屠宰加工企业与超市间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屠宰加工企业总是希望方超市不断改善质量安全行为。根据委托―理论 [7],屠宰加工企业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有设计满足超市激励相容约束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超市采取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时得到的期望收益大于采用其他任何行为的收益。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即影响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培育与形成的外界因素,包括政府、市场和消费者三个方面。(1)政府引导。政府提出的号召、法规和政策在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鼓励和引导作用,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营造促使超市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公共舆论;制定猪肉市场准入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定优惠政策,对于质量安全行为优良的超市给予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2)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在于规范超市质量安全行为,主要是: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以及猪肉“市场准入”制度、“协议准入”制度和问题猪肉“召回”制度;查处劣质猪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和病死猪肉;检查猪肉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卫生状况;落实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发现的猪肉质量安全问题。(3)消费者需求。众所周知,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费已成为全人类的消费理念。这客观上要求猪肉生产者和销售者不断改善行为,进而提高和维护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笔者前期调查表明[8],68.58%的受访消费者把质量安全作为购买猪肉时最关心的问题,86.1%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超市所销售的猪肉质量安全有保证。这既是猪肉消费者对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认可,也是对其更好质量安全行为的预期和敦促。

三、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在多种因素、多股力量综合作用下,逐步培育、改善和提升的演进过程。基于内涵和影响因素,将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分解为动力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和演进机制。其中动力机制和演进机制为主导机制,形成驱动力和演进力两股主力,支配着超市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为辅助机制,形成促进力和保障力两股辅力,渗透于主导机制的作用环节,加速并规范主力的作用效应。

1.动力机制。动力,即产生某种行动的力量或动机。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化自身利益。因此,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动力是,通过改善质量安全行为,进而改善并维护猪肉质量,提高优质猪肉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和整体利益,最终增加自身利益。超市收益的增加又会进一步提升其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和能力,形成“动力愿望行动行为改善利益增加强化动力”的良性循环。

根据马斯洛的动机―行为理论,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动力机制表现为:(1)严把猪肉入市质量关,提高入市壁垒,迫使供应链上游成员改善质量安全行为,进而获得高质量猪肉的动机,引导超市严格猪肉入市检验,包括索要“三证两印”(出境证、动物检疫证和车辆消毒证,肉品品质合格印和动物检疫合格印)和对猪肉的病理学观察与必要的实验室化验;(2)抑制微生物繁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和酶的活性,防止入市猪肉腐败变质,维持其新鲜度的动机,引导超市改善冷藏保鲜、操作间卫生保持和日常监测等方面的行为;(3)净化空气、减少细菌,进而防止猪肉二次污染的动机,引导超市改善质量标识、柜台陈列、人员健康检查和环境维护等方面的行为;(4)一旦出现问题猪肉,能够快速追根溯源,必要时下架或召回售出猪肉,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消费者损失、维护社会公众形象的动机,引导超市强化猪肉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与问题猪肉造成的损失赔付。

2.促进机制。促进,即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促进机制是指推动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快速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关系。根据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超市的“认知”和“实力”以及“核心企业服务”等三个因素将通过一定的作用方式转化为三股力量,推动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快速形成。

认知、实力和核心企业服务等三股力量的促进机制表现为:(1)认知发挥支配作用。认知行为理论表明,认知支配着人的行为;认知具有加速特性,正确认知多了会更快的衍生更多正确推理,错误认知多了会更快的衍生出更多错误结论。因此,超市关于猪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和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标志与重要性等问题的认知水平越高,越会加速形成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反之,会加剧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不规范性。(2)实力发挥支撑作用。超市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实力是加快其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坚实基础,资金实力有利于改善质量安全活动的设备条件和员工技能培训,技术实力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活动的效率,信息实力有利于增强质量安全活动的针对性,管理实力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活动的资源配置效率,人才实力则是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信息实力和管理实力的载体。因此,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信息实力、管理实力和人才实力既发挥各自作用又形成耦合效应,支撑并加速着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3)核心企业服务发挥助推作用。优质猪肉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将为超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进而增强超市的信息实力和技术实力,协助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加速形成。

3.保障机制。保障,即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保障机制是确保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沿正确方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关系。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政府引导、核心企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等三因素通过一定的作用方式转化为三股力量,引导和规范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

政府引导、核心企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等等三股力量的保障机制表现为:(1)政府引导指明方向。政府的宣传教育、法规制度和优惠政策将为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演进指明方向,宣传教育明确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努力方向,法规制度规定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优惠政策激励超市质量安全行为朝正确方向递进。(2)核心企业和市场监管纠正偏差。核心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度,通过定期或随机地检查超市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发现超市质量安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超市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超市质量安全行为得以改善,进一步接近目标态。另外,核心企业和市场对超市的监管是一个博弈过程,监管过程中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必将增加优良行为的收益和不良行为的成本[9],从而增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超市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演进机制。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是一个由供应链物流、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追溯和辅助管理等子系统组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演进,即系统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演进机制是指推动超市质量安全行为从劣到优、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关系。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中,自身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与耦合,通过一定的作用方式转化为一种捆绑式力量束,推动超市质量安全行为向目标态演进。其中,自身因素是核心力量、组织因素是基本力量、环境因素是辅助力量。

从系统论的观点讲,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演进机制表现为:(1)力量束形成巨涨落,推动超市质量安全行为跃变。涨落是系统状态量对其平均值的偏离,远离平衡态的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系统内部存在着多种相互关联的微观涨落。当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认知水平和实力得以提高,核心企业服务更加完善、超市间交流学习更加充分、供应链利益分配趋于合理、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内外部监管更加严格时,力量束将放大这些微观涨落并强化其相互间联系,形成宏观尺度上的巨涨落,推动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递进。(2)力量束减少总熵变,促进超市质量安全行为走向有序协调。熵是系统混乱度的描述,正熵越多系统越混乱,负熵越多系统越有序。力量束的作用使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升级、收益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强各种力量,表现为超市的认知水平和实力提高、与同行间交流增多、消费者满意度提高等,即正熵流减少、负熵流增加,总熵变变小,有序协调程度提高。

结语

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是改善和维护猪肉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供应链上游企业改进生猪和猪肉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优质猪肉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形成是动力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和演进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较深入系统地剖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但作为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质量安全行为的一个重要内容,尚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超市质量安全行为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世民.基于质量安全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0-73.

[2]周曙东,戴迎春.供应链框架下生猪养殖户垂直协作形式选择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6):30-36.

[3]曲芙蓉,孙世民,宁芳蓓.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5).

[4]谢芳.猪肉质量安全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6,(11).

[5]王继永,孙世民,刘召云.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对猪肉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8,(4):207-210.

[6]孙世民,陈会英,李娟.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竞合关系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6):2-13.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03-406.

[8]宁芳蓓,孙世民,曲芙蓉.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2):101-104.

[9]王继永,孙世民,刘峰.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超市与屠宰加工企业竞合的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2008,(11):110-11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ood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Supermarkets in High Quality Pork Supply Chain

QU Fu-rong,SUN Shi-min,WANG Ren-qia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