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应用现状;特性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征

1.概述

智慧校园是以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系统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开始明确地被提出的。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全国各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学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标准(20120315)》也为全国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和应用规范。

2.核心特征

(1)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通过有线接入或者无线局域网,使得互联网络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智慧校园支持所有需要互联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2)环境全面感知。从人员到物品,从校园各类资源一天的运行消耗到个人一天的轨迹,智慧校园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种系统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客观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3)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依托于数字校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智慧校园将建立科学的预测方法,建构出各类实用的数据挖掘模型,同时综合各方面及时新鲜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改迟缓地被动分析为迅速地主动应对,更加突出智能化的特点。

二、“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

1.应用实例――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校园实践

武汉建设智慧城市有了校园实践。2010年,将3G无线传输、互联网三方关联等技术应用于电子学生证。经过3年多的推广和运用,以电子学生证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武汉市各重点高中。这张新型的电子学生证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校园卡的功能,学生可以在学校刷卡消费,而且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或者离开校园时,通过GPS定位技术,系统会自动将这个时间发送到家长手机。通过手机或电脑平台,家长还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和教师评语,实现家长和教师的沟通。

通信运营商也对智慧校园建设表现了极大热情。如某通信运营公司这样表述智慧校园: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数字资源的全面整合,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他们规划的智慧校园包括校园信息化、校讯通、家校圈、翼机通、三网融合、无线覆盖等业务。

2.实例思考

(1)建设经费和隐私安全保护问题。首先是建设经费问题。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智慧校园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技术平台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无线、有线校园网络的支持。其次是隐私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将我们用户联入了网络,对用户的大量信息进行了收集。信息的过度集中容易导致师生隐私的泄露。

(2)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但相对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因此,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和标准对院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组织专家去研究和制订有高科学性、强针对性、易操作性、可拓展性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

3.智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这些系统涉及繁多的基础设备、庞杂的应用服务,所以这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

智慧校园建设能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同时智慧校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

三、结束语

良好的校园建设会有效地提高整个校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伴随着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逐步兴起和应用,智慧校园已不是一种概念,而是正在慢慢地变为现实。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去解决。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对于当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和管理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一卡通;教育模式;智慧校园;真实场景;实践教学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建设于2008年,整合了多校区身份卡和消费卡.在08年建成时,也成为北京市首个与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结合的高校校园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卡在设计时坚持单一钱包,便于消费结算,避免了与用户结算时的很多工作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经过近10a时间的发展,目前年收支流水达9000万,年均增长约9%,基本消除了校内消费的现金使用.校园卡充值采用了支付宝,银校转账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实现了补助、奖励发放等非现金业务.校内餐饮、图书、上网、洗衣、洗浴、成绩打印等各类业务借助校园卡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和非现金收费.校园一卡通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2校园一卡通发展的瓶颈

校园一卡通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持续不断的完善,逐渐覆盖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生活涉及的业务毕竟有限,在这个过程中校园卡业务的发展逐渐出现问题,究竟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是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校园一卡通的“初心”是解决身份认证和现金消费的问题,在相关领域该如何应用校园卡就是业务发展推广的原生动力.电子化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取代重复操作,如果为了取代传统身份认证和现金消费的投入大于收益时,这种推广的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这是在业务推广时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其次,如果采用的技术过于超前,技术上的成熟度与用户需求存在差异,这种技术能否顺利推广就需要慎重考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发展过程中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为了实现刷卡洗衣的应用,在取代洗衣机投币器时,由于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从架构设计到定型投入使用经历了两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产生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初期测试阶段大幅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改造一台投币洗衣机的投入成本甚至于超过了洗衣机本身的价格.项目实施过程中业务投诉大幅增加,并且由于改造费用过高,增加和维修洗衣机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更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投诉.为了实现手机刷卡的应用,在与联通合作开发NFC卡作为校园卡使用时,虽然技术上完成了设备改造,软件测试等工作,但因多种政策原因无法在真实环境中应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尝试与各种业务的结合,改善师生校园生活的便捷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也实现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业务应用,例如成为与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兼容的首个高校校园一卡通,北京地区最早实现刷卡自助售卖机的高校等.

3N+U教育模式

201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与校企(北信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无线模式下校园一卡通自助售卖机.2015年正式上线运行,该项目从商业模型、技术架构到最终实际运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部门全程参与.该项目产生于高校,主要目的也是对高校教育的回馈.通过对校园一卡通自助售卖机在高校教育环境中作用的持续探索和定义,产生了N+U教育模式,继而注册了爱家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N+U(互联网+校园)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和结构深度融合,将校园作为社区展开真实场景服务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校园环境下,运用真实场景开展基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跨学科的真实场景下,体验和验证本学科(专业)的课程和其它学科(专业)之间的协同和配合,并在实际参与中实现从“功能满足”到“性能满足”的跨越,大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大大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和速度,全面改善教学质量[1].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式,关键在真,真实的平台,真实的数据,真实的结果,这样的教学环境不再仅仅是对真实环境的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为了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与校园紧密结合,这中结合不是简单的增加和购买相应实践环境,而是对校园原有环境的深刻改造和教育模式的重构.

4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与智慧校园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多年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继而又提出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实际上是高校信息化发展到融合创新阶段的产物,是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是高校应对“互联网+教育”挑战的必然选择[2].多数高校给出的智慧校园定义都是基于信息“智慧”感知的理念,浙江大学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3].从更多高校类似的宏伟计划中可以看出,很多智慧校园现有定义是让校园有信息捕捉的智慧功能,或者可以说校园信息处理智慧化,由于这种限制的存在,并不能称之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平凡的理解是智慧和校园的结合.智慧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因此具有智慧属性的一般都是有机体.如果将人、设施和运作模式的集合体-校园称之为有机体,那么校园的智慧属性表现在整体上,而非仅仅是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现有的智慧校园定义仅体现了运作模式中信息处理的所谓智慧特性,或者可以说仅仅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进一步完善,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要想说明具备智慧属性的充分条件很难,但分析它的必要条件则相对容易.智慧的属性有很多,要想成为具有“智慧“的有机体,至少应具有智慧属性之一.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提出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行政、教学、后勤和网络环境为教育提供真实场景,用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真实场景会随之改变,这中应激反应能力将使学校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校园的重要作用是为学生、教师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作为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够促进自己的成长,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校园如果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更好的促进学生获取知识,这样就具备了智慧属性之一自我积累和“进化”.学生和资金投入就是它的营养,而高质量的人才和学校的“进化”就是它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校园得到不断“进化”和成长,将不再是一个“铁打的营盘”.

5N+U教育模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践

N+U教育模式中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校园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有机体,也使得智慧校园成为与教育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不只是智慧城市概念在校园的投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与自助售卖系统的结合是N+U教育模式第一个实例,也是N+U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刷卡自助售卖系统平台是工程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商业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的结合使之进入了学校.如何使该系统与高等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是系统落地高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项目最初设立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利用基于自动售货机的运营支撑系统平台,全方位培养各个专业的学生,使学校、企业、学生和老师、社会多方面从项目的运营中受益,包括人才培养、新兴产业链条的打造等各个方面都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机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与自助售卖机结合的实例在教学、运维和技术保障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步被固化为一个实例平台[4].由于我国高校普遍已经部署了校园一卡通系统,这个实例平台可以很容易在其它高校得以复制,同时发现随着售货机在高校部署规模的增加将逐步形成能够服务于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继而诞生的N+U教育模式,比平台商业上的成功具有更广更深刻的意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自助售卖机平台由售货机终端、支付系统、通信网络、支撑运行系统、物流系统及运营策略等部分组成.售货机终端是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仓道、制冷/制热、照明等功能模块;支付系统包括RFID识别、支付端口、加密与验证、账单等功能模块;通信网络支撑远程监控,包括接入控制、组网协议、异常处理等模块;支撑运行系统为网络化的运营系统,包括实时查询、访问控制、运营优化等模块;物流系统支撑商品的快速部署,包括仓储管理、路径优化等模块;运营策略决定平台的发展方向与规模,包括策略制定、策略下发、策略执行等模块.通过开放上述模块的使用权限,各组成模块可以支撑不同的课程开展相应知识点的教学和实践.一台售货机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相对算是非常简单的自助运营实体,但它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具备网络、机电一体化、RFID技术等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技术[5]的特征.其次从商业角度,具有物流管理、商业经营和社会管理等特征.这两个特征既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专业素质的目标[6],也是创新创业的起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自助售卖机平台可以规划的是,如果一个或几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掌管一台刷卡自助售卖机,他们需要不断学习、运用相关知识对自助售卖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使之成为商业运行的基础.同时在自助售卖机运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收支、物流、维修、管理的等各类成本,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是创业的核心问题.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自助运营实体,但也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暴力损坏售卖机、欺诈消费等诸多问题.只有真实的场景才会让他们去面对这样的问题.通过一台刷卡自助售卖机,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动力、目的性更强,效果检验更准确、更直接,也初步尝试了创业实践过程,为他们进入社会,为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造良好的开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自助售卖机平台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也通过教学实践的成果,可以对自身不断进行改进,成为一个持续“进化”、成长的平台,这使其具备了智慧平台的特征.

6N+U教育模式与传统实践场景的区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真实场景教育模式的实例能覆盖从计算机相关专业到经管相关专业,覆盖专业众多,成为一个跨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并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过程中.主要原因是自助售卖机的技术体系和使用场景使然.那么,同样的道理,针对其他专业,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场景.校园中具有行政、教学、后勤和网络等环境,利用它们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境,就是N+U教育模式中的真实教育场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区别可以看出N+U教育模式是对传统实践场景教育能力的提升.传统实践场景[7]都是在校园环境之外的附加,特别是“N+”时代,很多这样的附加场景[8]非学校自我能够管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最终效果也不明显.例如很多高校都建有创新实验室,重复购买了大量的机器人和其它自动化设备,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环境中进行学习,但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模式,总是在追赶技术,最终实践的效果并非创新,而是一种变相的“山寨”.基于校园环境还是在此之上的附加是“N+U“真实场景与传统实践场景的第一个区别.“N+U”教育模式是对现有校园的“有机”改造,将对校园教育环境中各种组成部分进行模块化改造,成为教学实践的场景.由于多年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特别是当前的校园“智慧化“建设,校园环境已经基本具备了满足真实场景教学实践的改造条件.这种改造在资金投入的作用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对学校的教学产生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改造随着教学实践还会不断的动态变化,自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实践环境能否自适应的变化这是与传统实践场景的第二个区别.N+U教育模式是传统实践场景与校园环境的结合,它脱离学校无法独立存在,这种改造产生出的效果将会对校园环境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不仅可以由学校来评估,而且可以由学校完全掌握改造的方向和深度,这是与传统实践场景的第三个区别.

7未来的发展

当前的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获取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导致知识传授的模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无论是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改造,教育模式先后出现了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随着各种授课平台的衍化变迁,传统的集中式授课环境-校园也将不得不变化,如果不能发挥校园所具备的真实教育场景的优势,将在这场知识革命的时代被淘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与N+U教育模式的结合,给出了智慧校园更高层次的定义,并通过自助售卖台开发出了真实场景实践教学的第一个实例,为这种校园变革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对原有校园改造以便能够为教学服务,这需要学校的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教学人员充分理解教育的目标,后勤人员提供丰富的真实场景,信息化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校园成为一个“智慧“有机体,产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凌涛,张卫国.教育的重构:真实场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08-114.

[3]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4]凌涛,王玉琳.真实场景下的实践教学支撑平台[P].中国专利号:201611033649.92017-1-20.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R/OL].000014349/2015-0007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6]陈谟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07-29.

智慧校园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智慧校园概述

(一)智慧校园的定义

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是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具体实践、是管理与服务优化与提升的创新。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员、教职工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咨询与管理、服务等,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智慧城市思想领导者IBM公司对智慧校园理念定义为: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从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出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自身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提升学校影响力,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让智慧校园成为智慧城市有机的一部分。

(二)智慧校园的特质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角度对智慧校园的特质做了不同的阐述,综合其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感知和物联网技术。环境感知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应用带来的特性,物联网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结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方便,物联网把网络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通过技术扩大到了所有事物之间的连通,不但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为连通而且实现了现实世界(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数字化信息空间)的互联,从而有效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环境感知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统一,提高整理管理效率。

2 移动通信,互联。智慧校园应当建立有线、无线双网,实现传感网、视频监控网络等多种网络融合并且实现网络间的无缝衔接,网络无缝互通,信息感知点无盲区,形成一体化的基础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实现人、物的多维信息存储。

3 数据平台支持,云计算服务。智慧校园之所以能体现出智慧性,其根本原因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大规模,虚拟化、通用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基本形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能为校园提供资源共享,数据安全,海量信息存储,灵活配置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服务。

二、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条件分析

1 智慧校园的网络技术已成熟。高速便捷的网络基础环境搭建,稳定、快速的网络服务是智慧校园具备的首要要求,其核心是不受时间、空点、地点限制的网络接入。一般可采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框架,同时可以采用移动互联技术为补充。其要达到的目标为:各个网络之间无缝智能连接,网络连接无盲区。这样可为用户提供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入方式,灵活性得到了提升。从地理范围来讲,网络覆盖范围应当包括教学、办公,公共场所及生活区。考虑到这些个区域的用户数量,在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实现上应当考虑负载均衡,以免造成网络拥堵。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管理和维护,可从逻辑上划分为接入子网网和主干网。从目前的技术实现来讲,有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基于3G的移动通信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可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 物联网平台技术初具规模。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及芯片技术厂商都推出了各类物联网解决方案,形成了涉及工业、农业、教育、交通、物流、电力等多个重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积极拓展物联网市场。产业应用在不断的广,比如离生活比较贴切的应用有,第二代身份证,公交卡、高速公路ETC设备等。以浙江大学为例,目前校园卡可完成的功能有:商贸超市刷卡消费、自助复印打印、宿舍水控洗澡会议签到、投票和自助缴费等。

3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是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把所有服务器计算资源、网络、存储等集中起来,然后通过一些云的技术,如虚拟化、自动化等定义一个个服务,并提供给最终使用者,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模式,云计算可以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云计算服务使量化、科学的决策成为可能。目前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理论步入实际应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高校的云计算需求和发展也随之发展,特别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云计算伴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而发展。

(二)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1 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2011年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明确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西部各地区分别有信息化规划具体指导意见,这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 人才智力。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员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力量,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实业的发展,要提高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效益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作用,重要环节就是利用好人才。西部各高校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培养成熟一批技术骨干,积累了一定了信息化建设经验。

3 资金投入。西部部分高校已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校发展规划,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通过优先保障基础建设经费,理顺智慧校园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了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科学制定环境信息化经费预算,切实保证了环境智慧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经费。

通过以上分析,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软件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提出,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初步具备条件。

三、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路径选择

目前,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 自建模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牵头自行分析、设计、实施及运行。此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高校建设自己的智慧校园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求,自行开发方式使高校控制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开发成功的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实际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能较迅速地满足高校主要业务的需要,且针对性强,使用效率高。二是智慧校园系统由高校自行开发,便于高校规划本校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使其更好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本校的发展战略,并可为后续的发展留有系统接口,采用开放的设计方法,便于高校建立一个完整且易于扩充的无缝连接的智慧校园系统。三是本校的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直接介入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建成后易于在全校推广应用。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功能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使数字校园的应用能很快发挥作用,取得预期的效益。四是自行开发智慧校园系统,可为高校培养一支称职的信息技术队伍。任何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维护运行,其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将不复存在。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周期长,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开发人员,项目开发的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及资金风险较大。综合以上,自主开发模式适用于有良好网路基础设施、及具备便捷升级的校园基础环境和前期建设中已经建成的大量信息化应用的高校,同时应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开发维护人员,以及能承担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的高校。

2 基础服务外包模式。高校将智慧校园非核心的基础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有两种途径:一是高校负责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二是由专业公司负责建设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高校只需提供好信息服务接口和标准。外包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高校能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不必为智慧校园建设分散精力。二是能有效的节省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和资金,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可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业务融合,提升高校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缺点在于;一是对建设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不足。二是存在磨合周期的问题,信任关系建立缓慢。三是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综合以上,基础服务外包的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人员较少的高校或后勤服务社会化应用较好的高校。

3 校校联合模式。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共同规划统一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使得高校间的基础应用、基础服务共享,包括软硬件及数据资源等。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这种设想是可行的。此模式的优点:一是有效的节约了设计、开发成本。二是便于高校之间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三是加强了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取长补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少必要的体制机制推动。二是由于各高校所属的类别及管理体制的差别,一部分资源很难融合及共享,或者根本无法共享。三是涉及知识产权、保密、安全等相关数据,无法在开放式环境得到信息安全保障,需法律政策等保护。此模式适用于大学城这样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高校,这样从基础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的布局更为便捷,基础服务设施的共享更为便利。

四、西部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几点建议

1 提高认识,组织保障。智慧校园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及师生的积极配合,为此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议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高校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学、科研、财务、信息、后勤等职能和业务部门领导。做到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配合的良好开发环境。

2 重视数字校园信息化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为了激励信息化应用和保障信息化安全,创新有利于信息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在实践中,注重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息化机制,遵循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制度保障水平。

3 坚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推动力,以用户为中心建设资源。“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建设要打破传统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为整合学校应用及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成立信息标准项目组,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化数据标准,明确数据共享规范及数据标准。同时,严格参照此标准,建立统一的基于云技术数据中心,对校内数据流、业务流进行统一规范,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地无缝接入和集成。

4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通过规范体制机制,设立开发及运维部门,同时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引进、合作、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5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智慧校园以更加开放、兼容的姿态来吸纳各种资源,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回避,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提供可信赖的安全和运维支撑机制。通过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技术隔离等方面予以保障。落实好信息应用规范制度,并做好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建良。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09,(12)

[2]黄建波,云计算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教育网络,2012,(02)

智慧校园的意义范文第4篇

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 创建工作汇报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2013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 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32名学生,63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 我校从2014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A等级达56节,B等级达52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 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WORD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2015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100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30人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2018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2018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

智慧校园的意义范文第5篇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016年,作为“腾讯智慧校园”全国试点地区,上饶县在石人乡小学举办了一场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宣告正式启动“智慧校园”建设。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石人小学这所山区学校作为突破口,智慧校园如“涟漪”般在全县迅速蔓延开去。

齐心打造数字航母

给现代教育一双“翅膀”

上饶县的教育,从来不乏创新。从县委、县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提出,到“打造教育名县”品牌的唱响,再到“六化教育”战略的实施,每一步都注入着民生情怀、闪亮着发展眼光、活跃着创新因子。

近年来,上饶县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全面实施薄改计划,新建各类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近千间,添置各种教学器材600余套,新增图片百万余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电脑办公“人人通”,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上饶县的教育事业正在站上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舞台中间,但是绝对不会就此止步。

当下,信息化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新常态”。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今年7月,国家信息中心和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互联网+教育”为结合点,共同推出“腾讯智慧校园”项目,并将上饶县作为试点县。

国家信息化教育的顶层设计,“腾讯智慧校园”的进驻,给上饶县的“教育之梦”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上饶县教育部门精心组织、分类分步实施,各中小学校抢抓“智慧校园”项目实施机遇,各展所能丰富内涵,“智慧校园”已渐成上饶县智慧教育的“数字航母”。

一机在手、轻松治校

给学校管理一根“指挥棒”

根据上饶县的规划,到2016年年底,“智慧校园”将实现全县390所县城和乡村中小学的高密度全覆盖,“智慧之花”将盛开在上饶县的各个角落。

10月的一天早上6点多,上饶县中学校长张仁淼走进校园,看到值周的潘老师在垃圾池边弯着腰清理垃圾。他立即拿起手机,拍下这动人的一幕,随后取名《校园的早晨》发在校园官网上,引来一片掌声。走到教学楼时,他看到一处门窗坏了,现场拍照发到“智慧校园”行政助手上,分管后勤的副校L,接到指令后,立马安排。

张校长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控”。他的手机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办公平台,让工作变得从未如此便捷和轻松。他说,我们刚开始做,构想还没有这么宏大,想不到这个平台真帮他省了不少事。驻足回望,张校长颇为得意。

上饶县中学是所百年名校,学校现有98个教学班,学生多时超7000人,教师职工330余人。管理这样一所学校,没有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可不行。

特别是面对当今信息技术以“井喷”的方式覆盖我们的生活时,如果中学课堂依然在“传统模式”下低效运转,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依然被拒之于学校藩篱之外,多维学习时空与传统课堂之间还隔着一堵“墙”,那我们的教育就落后了。

如何打通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学校在借鉴以往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谨慎推出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融合学校以往自主开发建立的教学管理手段于其中的“腾讯智慧校园”。

新生事物总会遭到传统的阻碍。面对质疑和观望,学校最初设想是在高一拿出两个班搞“试点”。但随着效果的慢慢显现,结果,高一年级三十几个班全上了,就连高二的班级也跃跃欲试。

据介绍,上饶县一小通过建立智慧校园管理制度以及智慧校园考核机制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从管理组织机构、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建设、责任与处罚等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确定了各自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纳入学校科学规范管理轨道。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处室和各班级慧校园平台应用工作进行考核。

选择智慧校园

不是为了作秀

为了让县二小的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这个学校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不是投入最多的,但能够用得很好。县二小“智慧校园”建设,并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办大事?他们靠的是智慧。

作为智慧教育的“探路者”,上饶县教育人用生动的实践证明着自己的选择。从微机室,到多媒体,再到电子白板,当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已一步步进入“深水区”。而在“互联网+”的新型业态下,课堂教学如何借势破题?上饶县二小扛旗先行。

“根据我校管理的实际需求,我们还对‘智慧校园’的教务系统这一应用进行了版块的二次开发,增设了‘教研活动’、‘德育阵地’等七个版块,并与我校网站直接链接,使我校智慧校园用户能更加便捷地了解我校教育动态与活动开展情况。”上饶县二小教师葛斌向记者娓娓道来,在“国学之窗”,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可随时翻阅这学期各个年级的国学课内容。

这是上饶县二小教师根据平时教学的实际,为“教务系统”配置的“电子书包”。针对“教务系统”的建设,上饶县二小坚持走“校本化”的路子。学校积极引导学科教师开发基于教材知识框架的学习资源,有步骤地构建以教学设计、微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库。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购买校外优质学科资源,经过改良加工后,供本校教师使用。学校教师表示:“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教务系统‘校本化’,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教师可在手机端根据需要选择类别,进行家校沟通,可以对全班或部分学生家长发“作业”和“班级通知”,也可一对一进行“会话”。家长随时随地在手机接收,实现与老师的“零时差”会话。

上饶县二小的教师这样评价道,智慧校园”让我们的教学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许多教学的瓶颈得以突破,课堂的内涵之美得到更好呈现。

汪丽老师表示,现在不倡导给小学生搞成绩排名,学生成绩没法全贴出来,以前一个一个通知家长,特别耽误时间。这个学期期中测试后,我先把成绩单导入“智慧校园”平台,登录平台就能把每个孩子的成绩,一对一地给家长了,很方便。

据石人小学校长徐辉介绍,为保障“智慧校园”的落地,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筛选了8名骨干教师组建了“腾讯智慧校园”工作精英团队,从各个细节推动智慧校园建设。